Workflow
被动投资理念
icon
搜索文档
前三季度上市券商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逾五成;ETF规模10个月增长逾2万亿元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3 09:05
|2025年11月3日 星期一| NO.1 两融业务驱动业绩增长,上市券商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逾五成 随着上市券商2025年三季报披露收官,两融业务对业绩的贡献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截至 9月30日,42家上市券商融出资金规模均较上年末实现增长,累计融出资金规模超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 增长72.03%。头部券商表现尤为突出。国泰海通、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和中国银河融出资 金规模位居前五,分别达到2385.58亿元、1917.09亿元、1697.76亿元、1365.48亿元和1325.11亿元。在 利息净收入方面,42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累计达339.06亿元,同比增长54.52%。 点评:上市券商2025年三季报显示,两融业务成为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融出资金规模同比激增72%, 头部券商占据主导地位。这一趋势将显著提振券商利息净收入,优化其盈利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两 融业务的扩张也反映出市场交投活跃度提升,对券商板块形成积极支撑,并可能带动资本市场整体流动 性改善,为股市注入活力。投资者可关注头部券商的长期配置价值。 NO.2 ETF规模10个月增长逾2万亿元 ETF正以"高歌猛进"之 ...
年内新发公募基金数量已超去年全年
证券日报· 2025-11-01 00:12
新基金发行总体情况 - 前10个月新成立基金1224只,已超去年全年的1135只,增长7.84% [1] - 股票型基金发行份额达3548.03亿份,占总发行份额的37.07% [1] - 新发公募基金数量已超去年全年 [1] 市场驱动因素与表现 - A股市场回暖带动权益投资热情升温,投资者渴望通过股票型基金获取更高收益 [1] - 基金公司加大股票型基金尤其是指数型产品的发行力度 [1] - 形成“发行热、资金进、市场强”的循环 [1] 发行效率与爆款产品 - 发行份额不低于10亿份的基金达278只,较去年同期的192只增长44.79% [1] - 平均募集周期从去年同期的19.01天缩短至14.45天,减少4.56天 [1] - 共有24只基金发行份额超50亿份,其中7只基金触及60亿份募集规模 [1] 市场认购热度 - 344只基金宣布提前结束募集,“一日售罄”的基金有91只 [2] - 同时满足提前结募和一日结募两项条件的基金共有42只 [2] 市场结构性问题 - 前10个月公募基金平均发行份额仅为7.82亿份,较过去十年仍处于低位 [2] - 主动权益类产品鲜有超大规模爆款,投资者更趋理性,对产品投向和策略清晰度要求更高 [2] 行业展望与建议 - 新基金市场的“量增”得益于权益市场回暖与产品结构升级,但“质优”仍需破解平均规模偏低、冷热不均等难题 [2] - 建议以业绩作为持续营销的核心基础,通过线上直播、社交媒体等方式强化投资者陪伴 [2] - 深化与渠道的精准匹配合作,推出浮动费率等创新产品,针对不同客群制定个性化推广方案 [2] - 随着被动投资理念普及与行业服务能力提升,公募基金有望更好地衔接居民理财需求与资本市场发展 [2]
跟踪ETF规模超1.2万亿,如何玩转沪深300指数
搜狐财经· 2025-10-29 15:06
跟踪ETF规模超1.2万亿 如何玩转沪深300指数 随着被动投资理念的渐入人心,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宽 基指数,也成为了广大投资者把握市场机会的热门抓手。 交易所数据显示, 截至2025年10月24日. 全市场跟踪沪 深300指数的ETF总规模达到12,503亿元。 也因此,沪深300指数适合用采用市盈率、股息率等指标 判断其的估值水平,从而辅助低位布局。 沪深300指数近十年市盈率PE(TTM) 沪深300市盈率TTM 沪深300 2019/10/26 2021/10/26 2023/10/26 (数据来源: wind, 区间: 2015/10/26-2025/10/24; 指数历史涨跌情况 不代表未来表现,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请投资者关注指数波 动风险。) 若觉得估值指标难免偶尔失灵,准确判断沪深300指数 布局时点较为困难,不妨将一次性投入改为分批定投,在 沪深300指数估值位于历史较低分位时分批定额买入相 关指数产品,以淡化择时。 同时. 该策略可结合止盈与暂停定投等方式力争增强收 益,但需要提前规划止盈与暂停定投的条件(如市盈率分位 数高于80%时分批止盈)。 大小盘轮动策略 逢低布局策略 ...
理财产品跟踪报告2025年第10期(9月20日-10月3日):理财基金新发蓄势,假期分水岭效应显著
华创证券· 2025-10-14 13: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对行业的整体投资评级 [1][2][3][4][5][6][7][8][9][10] 报告核心观点 - 理财市场呈现“规模收缩、收益分化、结构集中”特征,新发产品数量环比大幅缩减至880只(前值1214只),固收型产品占比98.75%占据绝对主导 [8][11] - 国庆假期成为市场“分水岭”,节前新发数量和规模因机构规避假期募集效率而大幅下降,预计节后将迎来新发小高峰 [8][13][20] - 基金新发市场受假期效应影响显著,股票型基金新发份额216.59亿份,占比50.20%重回主流,被动指数型产品共25只显示工具化配置趋势 [8][18][22] - 保险市场新发产品总数环比下降43.75%至36款,传统型人寿保险占比提升至57.89%成为主导,万能险结算利率长期下行趋势显著,多位于2.5%-3%区间 [8][29][31][32] 银行理财产品总结 - 新发产品数量为880只,环比大幅缩减,固收型产品占比98.75%保持主导地位 [8][11] - 发行节奏受国庆假期影响显著,机构将发行周期集中在节前完成,10月9日节后首个交易日新发产品80只,预计节后出现新发高峰 [13] - 产品结构以固收+型为主,达577只占比65.6%,例如光大理财新发49只产品中35只为固收+型,占比71.4% [14] - 期限偏好集中于3个月至3年,其中3-6个月产品251只(占比28.52%),6个月-1年产品209只(占比23.75%),1-3年产品262只(占比29.77%),中长期限产品合计占比近80% [15] - 突出产品包括广银理财幸福添利多策略1年持有期产品,成立以来年化回报13.38%;北银理财京华远见春系列卓远固收封闭式138号产品,年化成立回报4.12% [16][17] 基金产品总结 - 新发市场总体情况为双周共发行基金68只(前值95只),合计发行份额431.44亿份(前值966.22亿份),平均发行份额6.34亿份(前值10.17亿份) [18] - 发行节奏受假期效应与资金观望影响,第二周(9月27日-10月3日)发行仅12只,份额65.37亿份;节后10月9日起有60余只基金启动发行,单日23只新基金集中发行 [18][20] - 产品结构显示股票型基金新发36只,规模216.59亿份占比50.20%重回主导,其中指数型新发25只;债券型基金平均发行规模最高达12.66亿份 [8][18][22] - 机构格局呈现头部与特色主题并行,贝莱德中债投资优选绿色指数A新发份额60.00亿份,华夏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联接A份额39.57亿份为本期前两名 [23] - 代表性产品包括贝莱德中债投资优选绿色指数A,跟踪绿色债券指数,受益于2025年1-8月国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6478.54亿元同比增长56.76%的政策支持 [25][27];华夏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联接A,紧密跟踪科创板AI产业龙头,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加速及科创板政策红利 [28] 保险产品总结 - 人寿保险新发19只,环比减少55.81%,传统型产品占比提升至57.89%代替分红险成为主导,分红型占比降至36.84% [8][29][32] - 年金保险新发17只,环比减少19.05%,分红型仍为绝对主力占比64.71%,传统型新发6款占比35.29% [8][29][35] - 万能险结算利率继续小幅下行,9月年结算利率多位于2.5%-3%区间,在263款新发产品中有104款利率为2.5%,仅25款大于3%,最高利率3.5%仅6款 [31] - 传统型养老年金IRR分析显示,大公司与中小公司长期IRR相近(满期IRR平均约2.3%),持有期限与IRR正相关,一般需持有30年以上收益转正 [39] - 传统型非养老年金IRR分析显示,大公司与中小公司满期IRR相近(大型公司1.62% vs 中小型1.8%),但收益实现时间存在差异,中小型公司产品收益倾向于前置 [40][41] - 养老年金与非养老年金比较显示,养老年金长期IRR一般更高,体现长期资金配置优势;非养老年金中期IRR转正更快,体现产品定位差异 [42]
市场回暖带动权益投资热情升温 前三季度新发基金超1100只
证券时报网· 2025-10-01 16:17
新基金发行总体情况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全市场新发行基金1138只,较2024年同期的863只增长31.87% [1] - 新基金发行结构呈现“权益走强、债基降温”的鲜明特征 [1] - 新基金发行显著增长得益于A股市场回暖带来的权益投资热情升温以及公募机构对市场趋势的积极响应 [1] 权益类基金发行 - 全市场共发行权益基金823只,占新基金总量的七成以上 [1] - 股票型基金累计发行644只,较2024年同期的328只增长96.34%,几乎翻倍 [1] - 指数型股票基金新发数量为623只,在股票型基金中占比高达96.74% [1] - 指数型基金增长源于被动投资理念普及及ETF等指数工具应用场景拓宽,行业主题指数基金成为布局细分赛道的重要选择 [1] 债券及混合型基金发行 - 债券新基金发行221只,占总量的19.42%,较2024年同期的268只下降17.54% [2] - 混合型基金发行195只,占总量的17.14%,较2024年同期的201只小幅下降2.99% [2] - 投资者在市场趋势明确时更倾向于选择风格鲜明的股票型基金,而非灵活配置的混合型产品 [2] QDII基金发行 - QDII基金今年以来仅发行13只,较2024年同期的26只下降50% [2] - QDII基金发行遇冷受A股市场走强叠加海外市场高位震荡的影响 [2] FOF基金发行 - FOF基金发行49只,占全市场的4.31%,较2024年同期的23只大幅增长113.04% [3] - FOF基金发行爆发式增长与投资者专业化配置需求提升密切相关 [3] - FOF基金通过分散投资多只基金有效降低单一产品风险,契合部分投资者“稳健增值”的诉求 [3] 市场环境与机构策略 - A股市场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叠加宏观经济企稳回升、企业盈利改善等基本面支撑,为权益投资提供良好环境 [2] - 公募机构加快布局股票型基金,尤其是指数型产品,顺应了普通投资者分享市场上涨红利的需求,也通过被动投资工具降低了主动管理难度 [2]
新基发行超千只!权益火热,债基遇冷
国际金融报· 2025-09-29 22:07
新基金发行总体情况 - 2025年1-9月全市场新发行基金1138只,较2024年同期的863只同比增长31.87% [1] - 增长主要得益于A股市场回暖带来的权益投资热情升温以及公募机构对市场趋势的积极响应 [1] 新基金发行结构分析 - 权益类基金是发行市场主力军,共发行823只,占新基金发行总量的72.32% [2] - 股票型基金在权益类基金中占主导地位,占比为78.25% [2] - 指数型股票基金是股票型基金绝对主体,数量达623只,在股票型基金中占比高达96.74% [2][3] - 债券型新基发行221只,占比19.42%,较2024年同期的268只同比下降17.54% [3] - 混合型基金发行195只,较2024年同期的201只同比下降2.99% [4] - FOF基金发行49只,占比4.31%,但较2024年同期的23只同比大幅增长113.04% [3] - QDII基金发行遇冷,仅发行13只,较2024年同期的26只同比下降50% [3] 主要品类驱动因素 - FOF基金爆发式增长与投资者专业化配置需求提升密切相关,其分散投资特性契合了市场部分投资者"稳健增值"的诉求 [3] - 指数型投资热潮源于被动投资理念的进一步普及,以及ETF等指数工具在资产配置中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宽 [3] - 权益投资热情升温得益于A股市场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叠加宏观经济企稳回升、企业盈利改善等基本面支撑 [4] - 公募机构加快布局指数型产品,既顺应了普通投资者分享市场上涨红利的需求,也通过被动投资工具降低了主动管理难度 [4]
果然“炸了”!刚刚,重磅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13 14:05
头部机构渠道优势 - 蚂蚁基金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达8229亿元 环比增幅11% 保持市场首位 [3] - 招商银行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4920亿元 增幅20% 银行系机构中排名第一 [3] - 前十强机构座次不变 天天基金和工商银行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均超3300亿元 [3] - 头部机构中仅蚂蚁基金和招商银行实现权益基金保有规模两位数增长 其他机构为个位数增长 领先优势扩大 [4] 券商系机构表现 - 券商系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增幅达6.6% 在银行系、第三方及券商系三类机构中增幅最大 [8] - 券商客群以较高风险偏好投资者为主 股市回暖推动权益类基金配置力度加大 [8] 银行系指数基金爆发 - 银行系股票指数基金保有量规模激增37.9% 远超第三方和券商系同期增幅 [10] - 全市场股票指数型基金保有规模总体增长14.6% 被动投资理念普及推动市场认可度提升 [10] - 农业银行股票指数基金保有规模激增169% 工商银行增长40% 招商银行提升26% [11] - 银行系客群以中低风险偏好投资者为主 指数基金赚钱效应及推广力度加大推动规模快速增长 [11] 市场整体格局 - 前50强机构在权益基金、非货基金及股票指数型基金保有规模均实现显著增长 [7] - 权益资产快速回暖推动公募基金保有市场格局洗牌 [1]
侃股:如何看待沪深300ETF大扩容
北京商报· 2025-08-31 19:25
规模增长 - 沪深300ETF总规模在过去一年增长近4000亿元 成为宽基ETF市场最受关注品类之一 [1] - 规模大幅增长源于其作为市场压舱石的独特定位 覆盖沪深两市市值最大流动性最好的300只股票 [1] 投资优势 - 通过一篮子股票分散化投资有效降低个股黑天鹅风险 [1] - 作为衍生品对冲标的为机构投资者提供精准风险管理工具 [1] - 低费率 高透明度的特点契合投资者对确定性收益的追求 [2] 投资者结构 - 获得众多机构投资者青睐 成为机构资金重要配置方向 [1] - 为缺乏选股能力的中小投资者提供参与市场的有效方案 [2] - 机构与散户通过ETF形成共生生态 机构提供流动性与定价权 散户分享市场红利 [3] 市场驱动因素 - 监管层推动长期资金入市 优化交易制度为ETF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撑 [2] - 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 衍生品市场快速发展重新认知ETF战略价值 [2] - 被动投资理念普及 A股市场经历从主动管理向被动配置的转型 [2] 战略价值 - 通过ETF与衍生品组合策略可实现跨市场跨品种对冲 [2] - 在市场震荡期指数基金的抗跌性和修复能力突出 [2] - 成分股多为行业龙头 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具有显著优势 [3]
这类基金,规模超510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27 21:43
债券ETF规模突破 - 债券型ETF总规模突破5100亿元 今年以来接连突破2000亿、3000亿、4000亿和5000亿元关口 [1][3] - 全市场共有39只债券型ETF 百亿级产品达21只 包括500亿级的海富通中证短融ETF和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 [2][5] 市场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与产品创新推动发展 监管机构出台系列政策鼓励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 [5] - 债券ETF具有交易灵活、场内质押等优势 相比场外债券指数基金更具吸引力 [5] - 利率中枢下行环境下 长久期利率债ETF满足险资、养老金等机构的久期匹配需求 [8] 投资者结构 - 机构投资者占比达82.98% 但个人投资者参与度逐步提升 [8] -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吸引个人投资者加入 未来个人投资者占比预计继续提高 [8] 发展前景 - 费率优势和工具属性凸显 长期国债收益率下降使指数基金更具吸引力 [9] - 期待完善流动性制度 推动债券市场互联互通 创新品种将激发市场活力 [10] - 参考美国市场发展规律 中国债券ETF经历蛰伏期后进入快速扩张阶段 [5][6]
这类基金,规模超5100亿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7-27 21:29
债券ETF规模突破 - 债券型ETF总规模突破5100亿元 今年以来接连突破2000亿、3000亿、4000亿和5000亿元关口 [4][5] - 百亿级债券型ETF达21只 其中500亿级产品包括海富通中证短融ETF、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 400亿级产品包括博时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ETF [5] 市场驱动因素 - 债券ETF稀缺性显著 具备操作便捷、交易灵活、可场内质押等优势 相比场外债券指数基金更具竞争力 [5] - 政策环境支持 监管机构出台系列政策鼓励产品创新 满足不同风险偏好需求 [6] - 利率中枢下行环境助推 长久期利率债ETF尤其受险资、养老金等长期配置型机构青睐 [9] 投资者结构演变 - 机构投资者占比82.98% 但个人投资者参与度提升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成为重要切入点 [8][9] - 被动投资理念普及加速 金融机构和媒体推广力度加大 个人投资者将债券ETF作为风险分散工具 [9] 未来发展前景 - 费率优势和工具属性凸显 主动管理超额收益空间收窄背景下 债券ETF吸引力增强 [10] - 产品创新空间广阔 需完善基础流动性制度 推动债券市场互联互通 创新品种有望持续涌现 [6][10] - 参照美国市场发展规律 中国债券ETF经历9年蛰伏期后进入爆发阶段 长期增长动能充足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