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等

搜索文档
前7月服务消费贷款余额2.79万亿元 其中新增贷款比去年全年新增贷款多63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21:27
9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扩大服务消费有关政策措施,并答记者问。 一是要培育服务消费促进平台。为此将持续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开展"服务消费季"等活动,培 育服务消费品牌。还将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支持首发经济,创新多元化服务消 费场景,推进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促进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 二是要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扩大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把更多服务消费领域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 业目录》,以开放优化供给,以供给创造需求;支持影视、动漫等领域精品创作;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 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支持文博场馆创新办展方式;鼓励引进国际高水平体育赛事,打造精品赛事和 体育竞赛表演品牌;规范发展非学科教育培训,提供更多优质技能培训、文化艺术培训;加强对养老护 理、家政服务、长期照护等领域从业人员培训,支持普惠托育机构建设;放宽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等 领域市场准入,减少限制性措施。 三是要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为此将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优化完善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发 挥我国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吸引更多境外人员开启"中国游"、畅享"中国购";鼓励电商平台创新线上线 ...
超500场主题惠民消费活动,“2025重庆服务消费季”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9-17 18:46
9月17日,2025重庆服务消费季暨第17届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在大渡口区举行。 2025重庆服务消费季暨第17届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新闻发布会现场。 重庆市商务委总经济师余朝洪在发布会上介绍,在9月至10月的消费旺季和秋冬传统消费旺季,市商务委 联合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市民政局、市体育局、人民银行重庆分行等相关部门,联动大渡口区、渝中区 等全市38个区县、市火锅产业协会等十余个行业商协会、1000余家服务消费领域企业和金融机构,于9月 29日至12月举办"2025重庆服务消费季"活动。 聚焦"服务消费"主题 预计直接带动消费超50亿元 重庆市商务委总经济师余朝洪。 余朝洪介绍,此次服务消费季按照"1+11+N"思路展开。 "1"即聚焦"服务消费"主题。 "11"即围绕餐饮住宿、家政、养老托育、文旅、体育、健康、信息、金融、教育、居住、交通等11个服务 消费重点领域组织开展超500场主题惠民消费活动,主要包括第17届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2025 重庆小面推广消费季、"渝悦养老·乐龄惠享"2025年重庆市养老服务消费季暨敬老爱老宣传月等。 "N"即N种场景和活动,融合山水、美食、运 ...
刚刚!重大利好!商务部等9部门对外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中国基金报· 2025-09-16 22:35
大家好,16日盘后,来大利好了! 商务部等9部门对外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泰勒整理了其中的重点内容,供大家参考。 1.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围绕贴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领域开展服务消费促进活动,培育服务消费品牌,打造服务消 费热点。 2.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 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推动创新和丰富服务消费场景,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打造一批商旅文体健融合的消费新场景,培育一批新型消费龙 头企业。 3.扩大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 11.吸引更多境外人员入境消费。 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优化完善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持续优化外国人来华签证政策和通讯、住宿、支付等便利化措施,为更多符合条件的人员 签发5年多次签证。 4.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推出一批文学、艺术、影视、动漫等领域精品创作,充分利用已有场馆,打造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剧场、博物馆、美术 馆、科技馆,培育一批群众性文化活动和赛事品牌,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5.因地 ...
利好来了!9部门发文
上海证券报· 2025-09-16 22:33
新华社权威快报 | 扩大服务消费!9部门发文 要点速览 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以优质演艺、动漫、游戏、影视作品等线上流量带动线下场景创新 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鼓励推行免预约 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精品赛事、职业联赛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竞赛表演品牌 放宽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等领域市场准入 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增加优质服务供给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服务消费需求 新闻多一点 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商务部等9部门9月16日对外发布 《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提出五方面19条举措,包括 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 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 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鼓励推行免预约 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完善配套政策等 服务消费是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撑,也是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贯彻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大力度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提出以下措施。 一、培育服务消费促 ...
19条举措扩大服务消费,加强财政金融支持
第一财经· 2025-09-16 19:17
《政策措施》提出,加强财政金融支持。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渠 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旅游、养老、托育、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综合运用货币信贷等政策工具, 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谭永生表示,我国服务消费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 提升,但仍面临一些痛点难点,突出表现在服务消费高质量供给不充分、有效需求不足、消费环境亟待 优化等方面。进一步推动服务消费扩容提质,必须把握消费结构升级方向,在供给、需求和市场层面协 同发力,切实让消费者敢消费、能消费、愿消费。 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 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 作为今年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服务消费迎来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商务部等9部门16日对外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政策措施》),从培育服 务消费促进平台、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等五方面提出19条具体举措。 在优化供给方面,《政策措施》指出,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 域开放试点。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支持将更多服务消费领域纳入《鼓励外商投 ...
19条来了!事关扩大服务消费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6 17:45
商务部等9部门9月16日对外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五方面19条举措,包括: 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 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鼓励推行免预约;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完善配套政策等;增加优质 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服务消费需求等。 以下为全文: 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服务消费是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撑,也是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 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大力度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提出以下措施。 一、培育服务消费促进平台 (七)培育多元化教育和培训市场。规范发展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类非学科教育培训,完善许可条 件,符合条件的线上、线下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可依法依规申请行政许可。鼓励相关机构以市场化为导向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培训评价机制。有序发展社区学院、市民夜校、老年培训,提供优质技能培 训、文化艺术培训,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供免费或低租金场地设施。(教育、科技、民政、人力资源社 会保障、体育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加快 ...
刚刚!重大利好!
中国基金报· 2025-09-16 17:29
中国基金报记者 泰勒 大家好,16日盘后,来大利好了! 商务部等9部门对外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泰勒整理了其中的重点内容,供大家参考。 1. 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围绕贴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领域开展服务消费促进活动,培育服务消费品 牌,打造服务消费热点。 2. 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 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推动创新和丰富服务消费场景, 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 打造一批商旅文体健融合的消费新场景,培育 一批新型消费龙头企业。 3. 扩大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 4. 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 支持推出一批文学、艺术、影视、动漫 等领域精品创作,充分利用已有场馆,打造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剧 场、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培育一批群众性文化活动和赛事品牌,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5. 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鼓励推行免预约。 支持文博场馆创新办展方式,其收益可按规定用于绩效 激励,根据工作成效合理核定绩效 ...
商务部等9部门:吸引更多境外人员入境消费 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金十数据APP)
商务部网站· 2025-09-16 16:58
服务消费是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撑,也是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 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大力度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提出以下措施。 一、培育服务消费促进平台 (一)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印发《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工作方案》,从加强政策支持、搭建 平台载体、扩大对外开放、强化标准引领、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提出工作举措。持续深化"购在中国"品 牌打造,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围绕贴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领域 开展服务消费促进活动,培育服务消费品牌,打造服务消费热点。(商务部牵头) (二)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推动创新和丰富服务消费场 景,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打造一批商旅文体健融合的消费新场景,培育一批新型消费 龙头企业。(财政部、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 (三)扩大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 开放试点。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支持将更多服务消费领域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 目录》,提供差异化服务供给。( ...
贴息“红包”精准投向消费领域
人民日报· 2025-08-14 07:15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央层面首次对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施贴息政策 [2]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约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1/3 [2]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为100万元,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 [2] - 政策实施期为1年 [2]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 贴息对象为居民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 [2] - 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按照实际金额计算贴息,多笔叠加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贴息1000元 [4] - 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重点领域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计算贴息,多笔叠加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贴息3000元 [4] - 重点领域包括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 [2] - 借款人无需额外操作,贴息资金测算、申请、拨付等工作由贷款经办机构和地方政府部门完成 [6]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 贴息对象为向8类主要消费服务领域发放的银行贷款 [2] - 8类领域包括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 [2] - 贷款资金需用于经营活动,贷款期限不足一年按照实际期限进行贴息 [4] - 借款主体只需按正常信贷流程办理贷款,贴息资金由经办银行处理 [5] - 例如一家餐馆获得90万元贷款可享受9000元贴息 [3] 政策效果预期 - 1元贴息资金有望带动100元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 [7] - 政策设计体现普惠性,全面覆盖居民日常消费和各类群体 [7] - 政策到期后将开展效果评估,研究视情延长政策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7] 政策落实措施 - 人民银行将促进政银企融资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 [8] - 金融监管总局将动态跟踪贷款流向,加强资金用途管控 [8] - 商务部将指导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加强政策宣介,推动政策精准触达企业 [8] - 财政部门将会同金融监管总局对贴息资金使用情况开展核查 [8]
贴息“红包”精准投向消费领域(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8-14 05:50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央首次对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施贴息政策 [2]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约为当前利率水平的1/3),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比例同为1个百分点 [2] - 政策实施期为1年,后续将评估效果并研究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7]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细则 - 贴息对象为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和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汽车/养老/教育/旅游/家装/电子产品/医疗等) [2] - 单笔5万元以下按实际金额贴息,多笔叠加单家机构最高1000元;单笔5万元以上以5万元为上限贴息,多笔叠加单家机构最高3000元 [4] - 示例:20万元装修贷款年利率3%可减少利息支出2000元(原利息6000元) [2]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细则 - 覆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消费服务领域 [2] - 单户贴息贷款规模上限100万元,单户贴息上限1万元 [2] - 示例:90万元餐馆贷款可享受9000元贴息 [3] 操作执行机制 - 个人消费贷款通过授权贷款机构识别交易信息自动计算贴息,利息收取时直接扣减 [5] - 服务业贷款贴息分已支付利息一次性返还和未来利息直接扣除两种方式 [5] - 示例:餐馆9000元贴息分3000元返还+每月750元扣减 [5] 政策实施特点 - 精准性:仅对实际消费部分贴息,服务业贷款需用于经营活动 [4][7] - 杠杆效应:1元贴息资金预计带动100元消费贷款 [7] - 普惠性:覆盖居民日常消费和各类群体多元化需求 [7] 部门协同保障 - 人民银行将加强政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消费信贷投放 [8] - 金融监管总局将动态跟踪贷款流向,防范资金挪用风险 [8] - 商务部将通过行业协会和平台企业推动政策精准触达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