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制造
搜索文档
广西聚焦智能农机装备 促进中国—东盟农业合作
中国新闻网· 2025-11-07 18:38
活动概况 - 2025广西国际农业博览会农业机械化专展于11月6日至9日在南宁举行,同期举办2025中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暨甘蔗机械化博览会、2025年中国—东盟农业机械化合作与发展大会 [2] - 活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主办,旨在打造集展览展示、高端论坛、技术交流、产品推介与产销对接于一体的行业平台,形成展会集群效应 [2] 战略合作方向 - 广西将聚焦智能农机装备、区域合作与贸易往来,促进中国与东盟在农业机械化领域的交流合作 [1] - 活动以共拓智能新蓝海,共创发展新机遇为主题,将持续深化中国—东盟在智能、绿色农机装备研发制造以及创新技术推广与贸易往来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促进农机贸易与标准互通 [4] - 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表示愿与东盟各国相关机构、企业和专家携手,共促技术创新、共拓市场空间、共建标准体系、共享发展成果,打造可持续的农机产业合作生态 [4] 行业与市场动态 - 中国农机制造水平稳步提升,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机作业水平快速提高,2025年以来中国与东盟农机制造业合作日益紧密,双边贸易额持续攀升 [4] - 广西正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糖料蔗机收,加强智能收获装备研发制造,以提升糖料蔗机收水平,并计划持续办好农机展会,推广智慧农场经验,与东盟国家共同推动糖产业做大做强 [6] 展会成果展示 - 2025广西国际农业博览会农业机械化专展吸引150多家企业参与,1300余台(套)先进数字化智能化农机装备集中亮相,包括农业机器人、无人农场系统等智能装备 [6]
以重器“致广大” 用创新“尽精微”
郑州日报· 2025-11-07 08:53
文章核心观点 - 河南省装备制造业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正致力于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并发展新质生产力 目标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2][3] 科技创新与自动化 - 洛轴集团风电主轴承故障率不到千分之一 远超国际同行水平 其智能工厂实现全流程数字化 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1] - 洛轴通过构建热处理仿真模型 系统校正与优化传统工艺 显著缩短工艺验证周期并提升产品稳定性与一致性 [1] - 洛轴在"十四五"期间有13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水平 并力争到2030年实现营收150亿元 [2] 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应用 - 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研发的智能化联合收获机已完成设计制造和测试迭代 并由合作企业投入大规模生产 [2] - 未来将通过中试验证平台和产学研融合 带动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及农机大数据等技术的推广应用 [2] - 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使科技成果价值在生产端充分释放 例如中国一拖与相关企业成立联合攻关组实现关键技术国产化突破 [3] 政策支持与资源集聚 - 河南省计划到202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5%以上 以明确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路径 [3] - 政府与市场同向而行集聚创新资源 例如新乡的"企业创新积分制"和洛阳的"百场对接"活动对企业进行精准支持 [3] 行业展望与重点项目 -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的盾构机"功成一号"已完成验收 将应用于北京地铁1号线支线施工 [3] - 行业展望认为 只有坚持精细创新才能让更多大国重器走向世界 为中国制造代言 [3]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 “开封制造”的全球化拼图
河南日报· 2025-10-29 08:46
开封市外贸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开封外贸进出口总值160.6亿元,同比增长8.2%,连续6个月居全省第6位 [4] - 实际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企业达363家,同比增长12.7% [4] - 汽车及零部件、拖拉机、文化产品出口成绩亮眼 [4] 汽车产业出口 - 奇瑞汽车河南有限公司生产的SUV通过“7×24小时”无感通关模式发往阿联酋、沙特等60余个国家 [5] - 前三季度捷途汽车出口达91.9亿元,贸易伙伴较去年增加21个 [5] - 河南星辰汽车装备有限公司作为新兴企业,今年出口额已突破亿元 [5] - 前三季度开封市汽车出口额达95.4亿元,同比增长46.8%,出口规模稳居全省第二 [10] - 其中改装车企业出口额3.4亿元,实现了河南省汽车产业改装车领域延链补链的首次突破 [10] 农业机械出口 - 四台中联重科拖拉机在开封综合保税区完成报关手续,正式启程发往阿联酋 [1] - 河南中联重科智能农机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大马力拖拉机已覆盖16个国家和地区 [7] - 河南千里机械有限公司出口手动播种机等农业机械 [7] 食品与文化产品出口 - 河南省丽星亿源食品有限公司的酸辣粉远销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 [7] - 前三季度,开封市文化产品进出口3.2亿元,增长超5倍,位列全省第二位 [7] - 依托中部地区首个艺术品保税仓,今年出口手绘作品1.2亿元 [7] 政策与服务支持 - 开封海关推广“7×24小时”预约通关、“两步申报”等便利化政策 [10] - 针对中联重科实施“一票多车”政策,使一票业务缩短通关时间1至3天 [10][11] - 开封海关累计签发原产地证书1541份,助力企业减免进口国关税约530万美元,其中RCEP原产地证书减免关税64.5万美元 [13] - 通过“清单核放、汇总申报”模式,实现单票价值5000元以内B2C商品“秒级通关”,通关时间缩短50%以上 [13] 开放平台与产业生态 - 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累计探索推出220项改革创新经验 [4] - 开封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与开封综保区形成“双轮驱动”的开放新格局 [13] - 构筑了汽车及零部件、仪器仪表、农副食品、家居等开放融合的“跨境电商+产业带”生态体系 [13]
吉峰科技:10月24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6 16:32
公司治理 - 公司第六届第三十三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10月24日召开 [1] - 会议审议了关于修订董事会议事规则的议案 [1] 公司财务与业务构成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构成为农机流通占比92.33% 农机制造占比5.88% 载货汽车占比1.8% [1] - 公司当前市值为42亿元 [1] 公司股价 - 公司股票收盘价为8.5元 [1]
新疆乌苏企业荣获第七届自治区人民政府质量奖提名奖
中国食品网· 2025-10-20 14:09
公司荣誉与质量认可 - 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荣获第七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质量奖提名奖,标志着乌苏市在该奖项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1] - 自治区人民政府质量奖是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荣誉奖,每2年评选一次 [1] - 公司已取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单项冠军等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 [3] 公司业务与产品布局 - 公司产品业务覆盖收获类、植保类、耕作类农机设备,以及在研中的新能源高端智能农机 [2] - 4MZ-3A型采棉机荣获2020年度中国农机行业产品金奖,4MZ型自走式棉花收获机荣获工信部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 [3] - 公司计划通过多维度产品,实现农机设备多元化与行业细分布局 [4] 市场拓展与国际化 - 公司秉持“立足新疆、开拓国内、辐射中亚、拓展全球”的市场发展战略 [3] - 自2019年首台四行箱式采棉机出口以来,公司成功开拓中亚五国、埃及、巴西、澳大利亚等国际市场 [3] - 在国内市场,公司系列产品覆盖新疆、甘肃、内蒙古、河北、山东、湖北等省份 [3] 生产研发与服务体系 - 公司拥有乌苏、乌鲁木齐、沙雅、阿拉尔以及在建中的石河子五大生产基地,并在新疆及浙江嘉兴设立研发中心 [4] - 公司在全疆棉花大县已构成网格式的农机服务体系网,拥有多个规模化农机服务4S店及售后服务网点,预期建设超过20家农机服务4S店 [4] 技术创新与数字化战略 - 公司不断突破技术瓶颈,逐步填补了国内采棉机市场的技术空白 [3] - 公司以“智能工厂+数字大脑”为核心,打造“数智”车间,实现了“订单-计划-生产-物流-交付”全链条数字化贯通 [4] - 预计2025年全面完成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销售、采购、生产、财务数据全链路打通,决策响应速度提升的同时成本有效降低 [4]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持续深化品牌建设与社会责任,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企业力量 [4] - 公司将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升级,加快市场拓展与国际化布局 [4]
河南制造的时代回响
金融时报· 2025-10-20 09:5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制造业通过坚守实业、自主创新与金融资本支持,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全球竞争的转型,以河南制造业企业为缩影,展示了从技术依赖到自主攻坚、从国内市场到全球布局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1][3][8] 国企改革历程 - 中信重工前身洛阳矿山机器厂于1953年作为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建设,焦裕禄参与筹建并研制出新中国首台直径2.5米双筒卷扬机,二十世纪80年代产品覆盖全国80%以上大型矿山 [3] - 1993年洛阳矿山机器厂并入中信集团并更名为,通过改制分流实现轻装上阵,2008年改制为股份制公司,2012年上市募集资金31.99亿元,目前具备全球稀缺的高端重型机械加工能力 [4] - 洛轴集团2004年资不抵债,2016年通过三项制度改革打破干部终身制、实行竞聘上岗与薪酬挂钩,重新焕发活力 [5][6] - 郑煤机二十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行业低迷资产负债率飙升至117%,2006年启动股份制改革并推行三项制度变革,2010年上市募集资金18亿元,研发投入占比翻番 [6] 技术突破与全球竞争力 - 洛轴集团突破国外技术垄断,盾构机主轴承实现从3米级到12米级跨越,可靠性达国际水平,并掌握航空发动机轴承、轨道交通轴承等核心技术 [9] - 郑煤机智能液压支架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煤层压力,2016年进入美国市场时面临零基础困境,2024年上半年海外订货额达7.75亿元,同比增长137% [10] - 中信重工产品研发效率提高30%、研发周期缩短20%、设计差错率降低15%,全球网络覆盖南美、非洲、欧洲,曾研制直径12.2米大型自磨机获"重型机械世界之最"认定 [4][8] 金融支持与资本运作 - 国家开发银行为中信重工西藏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贷款,中国信保为郑煤机多国项目覆盖政治与商业风险,招商银行为洛轴集团办理超200笔保函业务累计3600余万元 [12] - 中信重工近3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大幅增长,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国家使用人民币结算以规避汇率风险 [12] - 一拖股份1997年登陆港股,2012年完成"A+H"上市,利用A股募集资金实施拖拉机核心能力提升等项目,2014年动力换挡拖拉机实现商品化,2016年产量达4000余台 [13][14] 未来布局与挑战 - 郑煤机在上海张江设立研究院研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中信重工申请设备更新贷款推动智能矿山装备转型,洛轴集团目标2023年营收150亿元并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扩大高端产能 [15] - 高端领域仍存在进口依赖,老牌工业巨头的专利与配套方案形成竞争壁垒,人才争夺加剧 [14] - 企业期待更灵活汇率对冲工具及更高新兴市场承保比例,金融机构已通过组建专业团队、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及综合解决方案回应需求 [16]
钵施然IPO终止,原计划募资11.86亿元
搜狐财经· 2025-10-14 08:05
IPO进程终止 - 上海证券交易所终止对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沪市主板上市的审核,因公司及保荐人国投证券撤回上市申请文件[1] - 公司于2022年6月预披露招股书,全面注册制后于2023年2月平移递交招股书,原计划募资11.86亿元,但至2025年9月IPO终止时仍未进入下一阶段[3] - 公司在IPO过程中曾于2024年12月和2025年6月更新招股书,并于2024年6月回复了交易所的第一轮问询函[3] 公司基本情况 - 钵施然成立于2009年8月,位于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注册资本约为1.12亿元,法定代表人为马治鹏[3] - 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农机制造企业,产品以棉花收获机为核心,涵盖棉花种植“耕、种、管、收”全产业链环节[4] - 主要股东包括浙江亚特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2.53%)、嘉兴炬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8.9%)以及陈勇(持股6.13%)等[4]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收呈现波动:2022年营收11.38亿元,2023年同比下降13.06%至9.89亿元,2024年回升至10.30亿元,但仍低于2022年水平[5][7] - 净利润同样波动:2022年净利润2.38亿元,2023年降至1.84亿元,2024年约为1.84亿元,略低于2023年[5][8]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从2022年的2.25亿元降至2023年的1.72亿元,2024年进一步微降至1.70亿元[5][8] 关键财务指标 - 公司资产总额持续增长,从2022年的147,946万元增至2024年的207,698.49万元[6]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1.80亿元,高于2022年的1.98亿元和2023年的1.69亿元[7][8]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2022年至2024年间分别为3.98%、4.98%和4.50%[7]
达州推进智能农机研发制造,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小身板农机海外闯市场
四川日报· 2025-10-09 10:43
文章核心观点 - 达州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通过创新驱动,研发制造适配丘陵山区及海外特定需求的小型化、智能化、新能源现代农机,并在海外市场取得显著成果 [1][2][4] 产品特点与技术优势 - 无人水旱旋耕机个头不到传统机型的三分之一,适配梯田、坡地等碎片化耕地,具备遥控和无人化作业能力 [2] - 农机最大远程遥控距离达300米,适用于旱地和水田,能完成360度原地转向等难度动作 [2] - 采用模块化电池设计,可实现“一电三用”,例如同一块电池可用于无人水旱旋耕机、AI割草机和联合收割机 [2] - 针对传统农机在山地不平整环境中难以直线行驶的痛点,通过技术创新确保直线行驶,以满足精密播种、施肥、起垄的高标准要求 [2] - 为适应特定海外市场环境,公司研发了适配俄罗斯西伯利亚极寒环境的柴油—电力双模动力微耕机,并对发动机进行改造以提高燃油混合气浓度 [4] 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 园区启动建设两年时间,已联合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组建研发中心 [3] - 园区依托四川省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项目和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揭榜挂帅”项目为企业注入科创动能 [3] - 截至目前,园区已签约落地企业12家,建成生产线18条,下线产品34款,涵盖智能农机、农业机器人及零部件生产等9大领域 [3] - 园区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研发出苎麻收割打剥一体机等新产品 [3] - 园区内正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61亩的智能农机产业园,专注新能源智能农机研发制造 [4] 海外市场拓展策略 - 园区通过补位研发,在平原国家主攻大型农机而动力不足的小型农机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巧拿海外订单 [4] - 公司正生产一批出口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订单,包括1万余套(台)微型旋耕机和发动机零配件,涉及8个机型,计划国庆节后首批发货 [4] - 智能化、绿色化的农机发展趋势契合欧美有机农场对环保、节能、绿色、可持续农业的发展需求,新能源领域成为公司的优势领域 [4]
四川达州市研发适配丘陵山区的智能农机,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小身板农机,闯出大市场(神州看点)
人民日报· 2025-10-09 08:17
行业背景与需求 - 中国山地多,不少耕地位于丘陵山区,农田、农艺与农机的适应性和匹配性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1] - 提升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需求[1] - 达州市是典型丘陵山区,但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居四川省第一[1] 政策与产业发展 - 2023年达州启动建设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1] - 截至2023年底,达州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8%[1] - 产业园联合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组建研发中心,依托四川省一体化试点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为企业注入科创动能[3] - 产业园已签约落地企业12家,建成生产线18条,下线产品34款,涵盖智能农机、农业机器人及零部件生产等领域[3] 产品技术与创新 - 无人水旱旋耕机个头不到传统机型的1/3,适配梯田、坡地等碎片化耕地[2] - 产品具备遥控操作和无人化作业能力,最大远程遥控距离300米,旱地、水田都适用,能在坡地实现360度原地转向[1][2] - 采用模块化电池设计,可实现电池在无人植保机、无人联合收割机中“一电三用”[2] - 研发团队投入智能电动农机研发3年多,攻克紧凑与轻量化设计、共享电池生态系统构建等难关[2] - 成功研发智能纠偏系统,解决山地作业中农机“走直线”的难题,使新一代智能农机能在泥泞、崎岖地理条件下按预设线路稳定作业[2] 市场前景与竞争优势 - 国际市场多数国家主攻大型农机研发,在多品种、小批量的小型农机研发制造上动力不足[3] - 产业园加强补位研发,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3] - 相关产品已在中国内蒙古、云南、贵州等省份受到青睐,并出口至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3]
小身板农机,闯出大市场(神州看点)
人民日报· 2025-10-09 06:11
产业园发展与定位 - 达州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位于达州市达川区,致力于推进智能农机研发制造和农机社会化服务 [3][4] - 截至2023年底,达州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8% [4] - 产业园已签约落地企业12家,建成生产线18条,下线产品34款,涵盖智能农机、农业机器人及零部件生产等领域 [6] 智能农机技术创新 - 无人水旱旋耕机高度不到1米,体积不到传统机型的1/3,适配梯田、坡地等碎片化耕地,支持遥控操作和无人化作业 [2][5] - 产品采用模块化电池设计,可实现电池在无人旋耕机、无人植保机、无人联合收割机之间的“一电三用” [5] - 研发团队历时3年多攻克紧凑轻量化设计、共享电池生态系统等难题,并成功研发智能纠偏系统,使农机能在泥泞崎岖条件下按预设线路稳定作业 [5][6] 产品性能与市场应用 - 无人水旱旋耕机最大远程遥控距离为300米,适用于旱地和水田,能在坡地实现360度原地转向 [5] - 相关产品已在我国内蒙古、云南、贵州等省份应用,并出口至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6] - 研发工作得到四川省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项目和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揭榜挂帅”项目支持,联合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组建研发中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