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方便食品
icon
搜索文档
实探柳州最大袋装螺蛳粉厂商,“瓶改管”如何影响公司经营
第一财经· 2025-08-01 22:46
企业规模扩大后,如何提高生产效益、保障安全稳定经营是螺霸王面临的现实问题。仅从生产环节看,螺蛳粉生产工艺包含原料处理、熟制、调味、杀菌、 内包装、外包装等多个环节,燃气等能源消耗在公司生产成本中占较大比重,主要用于厂区内的锅炉、猛火灶和油炸锅,其中锅炉燃烧所产生的蒸汽主要用 在食品高温消毒杀菌及熬汤环节。 螺霸王主管安全生产经营的负责人严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021年搬入产业园前期,公司仍沿用瓶装液化气(LPG)和液化天然气(LNG)作为生产设备燃 料,当时一立方米(下称"方")LPG价格在6-7元,而公司年用气量超过60万方。用能成本高企,安全性、供气稳定性也得不到保障,经常出现生产过程中 气罐缺气的情况。公司只能暂停生产,等员工从气站加满气后再加工。 后来,螺霸王与柳州中燃公司沟通敲定合作方案,并于2022年初完成改造、接入管道天然气。该管道气源自柳南区的柳州中燃新圩门站,2020年新圩门站实 现双气源接入,正式接收来自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长输管道天然气。 改用管道气后,螺霸王相关生产成本以及生产稳定性均有改善。螺霸王董事长助理李嘉俊表示,相较于其他燃料,食品生产行业使用管道天然气优势更加明 显,天然气的 ...
中国消费品7月价格报告:多数白酒批价回归平稳,液奶与啤酒折扣降低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8-01 21:32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覆盖的中国必需消费行业(A股及海外)整体评级为"优于大市"(Outperform),其中贵州茅台、五粮液、海天味业等18家公司获得"优于大市"评级,百威亚太获得"中性"(Neutral)评级 [1] 白酒行业核心观点 - 7月多数白酒批发价格趋于稳定:飞天茅台整箱/散瓶批价1915/1880元(月环比-35/0元),八代普五批价930元(月环比+10元),国窖1573批价860元(月环比持平) [3][4][9] - 中长期价格走势分化:飞天茅台整箱批价较年初下降325元(同比-665元),八代普五较年初上涨10元(同比持平),国窖1573较年初持平(同比-40元) [3][4][9] - 高端白酒价格波动显著:飞天茅台精品53°批价2610元(月环比+25元,年初至今-200元),青花郎20 53°批价775元(月环比-25元) [9][12] 大众消费品价格趋势 - 液态奶折扣收窄:7月末折扣率平均值79.1%(6月末73.8%),中位值80.3%(6月末63.3%) [5][22] - 啤酒折扣力度减小:7月末折扣率平均值83.6%(6月末81.1%),中位值87.0%(6月末84.6%) [5][22] - 软饮料折扣加大:7月末折扣率平均值91.8%(6月末93.2%),中位值95.0%(6月末100%) [6][22] - 婴配粉/方便食品折扣稳定:婴配粉7月末折扣率93.0%(持平),方便食品94.3%(持平) [7][22] 重点公司批价变化 - 贵州茅台:飞天整箱1915元(月-35元,年初-325元),茅台1935批价655元(月-20元,年初-35元) [3][9] - 五粮液:八代普五930元(月+10元,年初+10元),1618批价900元(月-10元,年初-10元) [4][9] - 山西汾酒:青花30复兴版740元(月-5元,年初-10元),青花20批价345元(月持平,年初-5元) [4][9] - 洋河股份:梦之蓝M6+批价535元(月+5元,年初-10元),天之蓝265元(月持平,年初-10元) [4][9]
日清食品(01475.HK):基本盘稳固 海外转型驱动新增长
格隆汇· 2025-07-31 11:28
背靠日清日本集团,股权结构集中,核心管理层扎根行业数十年,经验丰富。2024 年营业收入38.12 亿 港元,净利润2.07 亿港元。盈利能力稳定,期间费用率稳定,2024 年毛利率增长至34.42%,最新季度 销售净利率回升至10.45%,处于行业中上游。 深耕方便食品七十 余载,高端市场地位稳固。自1984 年成立以来,深入耕耘方便面业务,定义全球方 便面行业标准,引领高品质即时餐饮潮流。 行业规模增速放缓竞争分散,健康多元理念引领创新发展。1)方便面市场规模增长放缓,2013 年中国 方便面市场规模达到顶点1282 亿元,预制菜和外卖带来巨大冲击,健康、营养等多元化需求的兴起为 方便面市场面临增长挑战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速冻食品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23 年市场规模 达到1835.4 亿元,预计2025 年达到2130.9 亿元,其中传统主食品类竞争格局相对集中且稳定,新型品 类强势崛起,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随着冷链物流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多元化、场景化需求的增加,将 加速速冻食品向下沉市场的渗透,推动行业的高速发展。 机构:东北证券 品牌高端形象深入人心,产品渠道持续优化。品牌方面,公司凭借行业 ...
一碗粉何以破“卷”而出
河南日报· 2025-07-29 07:21
"南粉北面"这一说法虽然广泛流传,但如今却显得有些片面。近日,中国食品产业供应链推介会在北京 开幕,以河南酸辣粉为代表的粉类食品企业,研讨让"嗦粉自由"突破时空桎梏,重新定义中国粉 破"卷"而出的全球化故事。 据介绍,中国粉类市场正以年均15%的增速突破千亿门槛,迅速从地方小吃上升为国民美食,直至端上 世界餐桌。究竟是谁点燃了这碗粉的增长引擎?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凤忠说,18至 35岁的消费者是"嗦粉"主力军,占比高达60%。 就方便食品来说,粉相较面而言,有低糖、低碳水、不易"坨"等特点,契合年轻人追求健康饮食兼具辣 酸麻臭刺激的需求,加上工业化与供应链不断成熟,足以支撑他们随时随地"嗦粉"到快乐。然而,在市 场高速增长背后,粉类行业逐渐从"圈粉"无数变成"卷"到极致。一边是成本上升,厂商热情似火加量加 料,一碗粉最多竟有8包料;一边是利润下降,消费者更务实和悦己,掀起"薅羊毛"狂欢。 面对有限的市场空间内过度竞争的情况,中国贸促会食品行业委员会秘书长沈志勇表示,针对粉类食品 产业链长、环节多的特性,如何破解协同难的痛点?如何回应健康与可持续的诉求?如何抓住全球化发 展的机遇?有力应对这些挑 ...
代工厂和品牌齐致歉 麻六记背后的代工版图
北京商报· 2025-07-28 21:21
麻六记酸辣粉发霉事件 - 麻六记270克规格酸辣粉被曝个别粉饼发白、发霉 涉事代工厂阿宽食品及品牌方先后致歉 [1][5] - 问题集中在2025年6月16日、6月18日两个批次 主因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不足导致细菌污染 [6][8] - 阿宽食品已启动全面召回 承担全部退货费用并提供经济补偿 消费者可通过原购买商家或官方渠道办理 [6][7][8] - 麻六记同步启动召回程序 将加强供应链管理 深化驻厂监督机制 提升审核标准和频次 [8] - 开市客所有门店已下架麻六记酸辣粉 [9] 麻六记业务模式 - 酸辣粉为明星产品 由阿宽食品代工 2022年采购额5034.51万元 2023年增至1.74亿元(同比+245.65%) 2024年达2.01亿元(同比+15.52%) [12] - 速食业务高度依赖代工 牛肉辣酱、小旺肠、辣条锅巴、凉面等产品均由不同代工厂生产 [12] - 线上业务营收约为线下门店3-5倍 直播带货月度销售额曾破亿元 单日超千万元 [13] - 采用线上零售+线下体验模式 创始人称大公司普遍租用流水线 但材料配方和工人为自有 [12][13] 代工模式行业分析 - 事件暴露代工模式深层矛盾 高效与品控难以平衡 供应链管理存在短板 [1][14] - 代工为食品行业普遍模式 可快速实现轻资产扩张 但面临质量把控、责任界定等风险 [14] - 专家建议麻六记加速自建供应链体系 减少代工依赖 完善质量风险预警机制 [15] - 行业认为需以严格质量管控为前提 任何疏漏都可能成为品牌崩塌导火索 [14] - 此次危机或成转型契机 需将食品安全转化为竞争壁垒 实现流量品牌到信任品牌跨越 [15]
下架、召回!麻六记酸辣粉被曝发霉,代工方致歉:消杀环节存在不足,消费者可退货退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8 14:58
购买记录。陈女士供图 7月25日,陈女士冲泡一盒酸辣粉时发现,不仅粉饼发霉,还有一股刺鼻的味道。 她将情况反馈给深圳开市客门店,随后线下门店做退货处理,并原路返回了商品金额,"其他诉求赔偿,门店客服经理说下周五前答复"。 每经编辑|陈柯名 涉事酸辣粉。受访者供图 近日,深圳的陈女士(化姓)称,7月22日,她在深圳开市客门店购买了一箱麻六记酸辣粉,售价65.9元,一箱共8盒。 陈女士提供的产品图片显示,该产品生产日期为今年6月16日,酸辣粉表面有疑似发霉迹象。 另据此前报道,深圳、上海、宁波等地的消费者陆续在社交平台发帖投诉,在开市客买到了发霉的麻六记酸辣粉。多位消费者表示此事属实,且线下门店 已经退款产品的金额,进一步的补偿赔偿还在商讨。 此外,有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开市客超市下架麻六记酸辣粉,并做出召回处理",引发热议。 7月27日,麻六记酸辣粉代工商四川白家阿宽食品发布声明称,经核查,问题集中在两批次产品,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存在不足,可能导致部 分产品受环境细菌污染。涉及的产品现已经全部下架,并启动召回。 经核查,问题集中在2025年6月16日、6月18日两个批次产品。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 ...
麻六记酸辣粉发霉!代工商阿宽食品:涉及两批次产品,将召回
南方都市报· 2025-07-28 09:09
产品问题与召回 - 麻六记270克规格酸辣粉被曝发霉、发白,问题集中在2025年6月16日、6月18日生产的两个批次产品 [1][2][5] - 问题原因是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不足,可能导致部分产品受环境细菌污染,出现湿粉饼保质期缩短或霉变 [1][5] - 涉及产品已全部下架并启动召回,消费者可联系原购买商家或阿宽食品官方客服办理退货退款,公司将承担全部退货费用并提供经济补偿 [2][5][6] - 开市客售卖的麻六记酸辣粉一箱8桶净含量2.16千克,每桶270克,售价65.90元,与其他渠道256克规格不同 [5] 公司应对措施 - 阿宽食品已全面整治生产质量管理,加强消杀工艺管控,升级质量实时监测流程 [6] - 公司表示将以更高标准管控生产全环节,确保产品安全 [6] - 开市客在例行商品品质巡检中发现产品存在质量波动,主动暂停销售,目前没有明确重新上架时间 [7] 公司与客户关系 - 麻六记为阿宽食品第一大客户,2022年采购金额5034.51万元,2023年上升至1.74亿元,同比增长245.65%,2024年为2.01亿元,同比增长15.52% [9] - 阿宽食品为麻六记、百草味、李子柒等品牌提供贴牌代工服务 [10] - 麻六记速食板块由北京食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汪小菲为董事长 [9] 公司财务与经营 - 阿宽食品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4.72%至13.64亿元,净利润同比减少6.79%至0.47亿元 [10] - 公司曾计划冲刺A股上市,后转战新三板 [10]
麻六记部分批次酸辣粉因质量问题被召回 白家阿宽发布声明回应:两批次产品生产环节存不足 产品受细菌污染
新浪财经· 2025-07-27 22:33
产品质量问题 - 白家阿宽代工的麻六记270g规格酸辣粉部分批次出现质量问题,涉及2025年6月16日、6月18日两个批次,主要原因为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不足,导致产品可能受细菌污染,出现粉饼发白、发霉现象 [1][3] - 存在质量风险的该规格产品已全部下架,公司正对问题批次全面召回 [1][2] - 问题集中在2025年6月16日、6月18日两个批次产品,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存在不足,可能导致部分产品受环境细菌污染,出现湿粉饼保质期缩短或霉变 [3] 召回措施 - 针对已购买问题批次产品的消费者,公司启动召回措施,召回范围为2025年6月16日、6月18日生产的270克规格麻六记酸辣粉 [4] - 消费者可联系原购买商家办理退货退款,或通过白家阿宽官方客服热线、邮箱、微信公众号登记信息,公司将安排专人优先处理 [4] - 公司将承担全部退货费用,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提供相应经济补偿 [4] 整改措施 - 公司已全面整治生产质量管理,加强消杀工艺管控与质量监测 [1] - 已严格按照客户要求,全面整治生产质量管理,加强消杀工艺管控,升级质量实时监测流程 [4] - 后续将以更高标准管控生产全环节,确保产品安全 [4] 公司声明 - 公司就此次质量问题向消费者和麻六记品牌致歉,全力保障消费者权益 [1] - 公司对给广大消费者及麻六记品牌带来的影响深感内疚,特此向所有消费者及麻六记企业致以最真诚的歉意 [4] - 食品安全重于泰山,公司再次向广大消费者及合作伙伴致歉 [5]
一生嗦粉的中国人,“嗦”出三千亿米粉产业
中国食品网· 2025-07-24 19:40
行业概览 - 中国米粉产业规模已达3000亿元,形成完整产业链涵盖种植、生产、加工、分销、销售等环节 [1] - 2025年米粉终端消费市场规模预估将超800亿元,已逼近面条市场规模的六成(1520亿元) [18] - 全国米粉门店总数接近21万家,近一年新开门店超8万家,线上外卖订单增量占小吃快餐的11.2% [20] 品类发展 - 螺蛳粉占据品类王者地位,过去一年全网社媒声量突破1800万量级 [9] - 桂林米粉社媒声量同比高涨,生烫米线成为近一年异军突起的新品类 [12] - 酸辣口味为主流,臭味成为第二大热销口味,减脂类米粉销售额同比增长150% [29] 市场格局 - 线上速食米粉品牌CR10保持在43%,臭宝连续两年蝉联市场份额首位(11.5%) [23] - 线下餐饮品牌呈现"有品无牌"特征,门店数超500家的品牌仅占1% [26] - 微念集团通过"新零售+餐饮供应"双轮驱动模式,预包装螺蛳粉零售端销售额超25亿元 [44] 产业链分析 - 米粉企业注册量超六万家,关联企业总数已超50万家 [36] - 产业链形成上游原料把控、中游规模化量产、下游线上线下融合的成熟体系 [38] - 行业标准QB/T2652-2025《米粉(米线)》获批,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 [39] 企业战略 - 头部企业加速全产业链布局,如微念集团覆盖原料-生产-零售-餐饮全链路 [43] - 品牌通过建立供应链体系(如自建工厂、种植基地)构建竞争壁垒 [42] - 餐饮零售化趋势明显,多个品牌同时布局线下门店与电商零售业务 [42] 未来趋势 - 产业升级路径聚焦标准化筑基、品牌化赋能、全链路运营三大方向 [48][49] - "以销定产"柔性供应链模式成为发展重点,推动农业现代化成果转化 [49] - 头部企业通过B2C+B2B双轨模式实现产能动态调节与资源最大化利用 [49]
兰州味道不再遥远,牛肉拉面迈入预包装时代
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 - 甘肃省十部门印发《关于发展兰州牛肉拉面产业带动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支持预包装产业发展,推动产品进超市、便利店、高铁站等场所,拓宽销售渠道 [2] - 兰州市出台《兰州牛肉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2024—2026年)行动方案》,目标到2026年底预包装企业累计达50家以上,规上企业累计达10家以上,营业收入达100亿元以上,带动全产业链销售收入400亿元以上 [2] - 政策引导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创新,在脱水蔬菜、汤料技术、面体加工等领域给予倾斜支持 [2] 市场表现与销售渠道 - 2024年1至4月兰州牛肉拉面海内外门店新增1092家,实现营收约165亿元 [3] - 新增预包装全产业链企业9家,总数达66家,实现产值约15亿元,带动全产业链营收约50亿元 [3] - 部分企业推出桶装速泡和袋装速煮两大系列,满足多元消费场景 [3] - 甘肃陇萃堂建立线上线下全域化销售渠道网络,每年渠道端费用投入近千万元 [3] - 兰州科盛食品有限公司以线上销售为主,日均销售额稳定在6万元左右,线上复购率保持在35%以上 [4] 技术创新与生产升级 - 五犟牛肉拉面通过智能化生产、数据分析、标准化操作流程提升效率和品质 [5] - 众富(兰州)牛肉拉面超级工厂建设两条核心生产线:全品类面条线日产120吨,预包装生产线日产能突破30万份 [6] - 兰州新区益海嘉里突破传统面饼常温保存技术,保质期达1年 [7] - 兰州尕兰郎食品研发出新型脱水萝卜工艺,保留92%脆度 [7] - 2024年组织实施科技支撑项目及人才创新创业项目35项,推动"兰州牛肉拉面数智化平台"建设 [7] 产品与文化融合 - 企业通过中央厨房统一生产标准化食材,冷链物流直供终端门店,机械臂完成煮面、配料等环节 [6] - 众富(兰州)牛肉拉面打造900平方米文化历史馆,结合数字化沙盘和全息影像展示 [6] - 预包装产品还原率可达90%以上,通过直播等新型营销方式拓展市场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