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

搜索文档
农文旅深度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齐鲁晚报· 2025-06-27 14:38
品牌建设与农文旅融合 - 济阳区以"黄河·稻乡湾"片区为核心,通过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高质量发展路径,形成"春插秧、夏观荷、秋收稻、冬研学"的四季体验,串联葛店、八里、朝阳三大特色组团及8个联建村 [1][2] - 片区结合"五大共富片区"(甘甜黄瓜、多彩番茄、富硒西瓜、黄河稻米、万亩林果)实现乡村产业耦合与风貌升级,种植油菜花、油葵等打造金色观光长廊 [2] - 推出"品味四季 乐享济阳"区域旅游品牌,举办"济阳@黄河"文旅资源推介会,全年节会活动吸引游客120余万人次,带动消费超5亿元 [2][6] 文化IP与研学经济 - 打造"大河韶韵 研学济阳""走济阳 看家乡"两大研学品牌,推出6条精品路线,授牌29家研学基地,开展活动1000余期,吸引学生30万余人次 [4] - 葛店村稻田文化产业链综合效益增长15%以上,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八里庄豆腐工坊带动50户就业,培育15名本土主播;朝阳村"斜庄"文化每年吸引近万人体验 [4] - 全国首个黄河文化主题街区"九曲黄河万里情"项目签约,融合文化体验、旅游休闲、商业消费等功能 [7] 产业联动与经济效益 - 八里庄液压升降平台产业产值突破5亿元,村集体增收百万余元;朝阳村豆丹养殖带动500亩发展,年增收6万元;葛店村创新"集体+村民+村庄合伙人"模式,发动20余人入股 [6] - 特色农产品仁风西瓜、曲堤黄瓜入选国家级名录,全区4.8万个大棚年产值超4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年营收突破120亿元 [7] - 创新媒体矩阵引流,《话西瓜》等短视频点击量超20亿人次,发布旅游路线30余条、攻略70余篇 [3] 基础设施与文明建设 - 济阳街道文化站获评特级站,6个镇街文化站为一级站;依托976个文明实践阵地开展活动8000余场,惠及83万人次 [5] - "一约四会"制度覆盖各村,红白理事会培训率100%,劝阻不文明行为110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项目落地36个,推广10个精品项目 [5]
港澳大学生在京开启文化体验之旅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7 09:01
活动概况 - 2025年港澳大学生文化实践活动在北京启动,活动由文旅部港澳台办、全国青联秘书处、香港中联办青年工作部、澳门中联办教育与青年工作部、香港青年联会、澳门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中国文化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承办 [1] - 各主办单位、实习机构、参与实习港澳学生共计80余人出席开幕仪式 [1] - 活动秉持"以文化为桥梁、以实践促成长"的理念,为港澳青年搭建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加深认同的高质量平台 [1] 活动内容 - 活动为期4周,实习机构涵盖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美术馆、恭王府博物馆等15家文博及文旅单位 [2] - 岗位涉及公共教育、展览策划、演出运营、文创设计等多个领域 [2] - 除实习外,活动还首次组建"港澳大学生合唱团"并亮相第二届中国合唱大会开幕式,安排故宫博物院、雄安新区等参访活动 [1] - 活动安排实地参访与集中分享,持续为港澳青年搭建文化交流与实习锻炼的平台 [2] 活动历史与影响 - 港澳大学生文化实践活动自2005年启动,已连续成功举办二十届 [2] - 活动面向香港、澳门优秀大学生,组织其赴内地重点文化单位开展为期数周的实习与参访 [2] - 多年来,已有数千名港澳学生借此平台走进国家级文博机构和文旅企业,积累了宝贵经验,也结下了深厚友谊 [2]
国家发展改革委:存量政策加快落地见效 新的储备政策陆续出台实施
上海证券报· 2025-06-27 02:47
稳经济举措 - 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将在7月下达 [1] - 抓紧推出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 [1] - 繁荣群众性赛事活动、深化文体旅融合等内容将被纳入相关规划和政策 [1] - 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 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6.2% [1]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 为2024年以来最高水平 [1] - 前5个月制造业投资增长8.5% [1] - 5月以人民币计价的货物出口增长6.3% [1] "两新"政策实施情况 - 家电、家具、通讯器材等销售快速增长 [2] - 今年以来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1.4万亿元 [2] - 加强设备更新项目闭环管理 加快项目建设 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2] - 进一步降低经营主体设备更新融资成本 [2] - 分领域制定落实到每月、每周的"国补"资金使用计划 [2] 体育赛事和文旅产业发展 - 群众对多元化和群众性的体育赛事、运动健身需求大 [2] - 体育赛事和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2] -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统筹规划、一体推进群众身边的运动场地设施建设 [3] - 力争到2030年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3] - 推动体育赛事活动与非遗民俗、旅游观光、餐饮美食等深度融合 [3]
文旅宣传,还可以这样玩
新京报· 2025-06-26 19:53
文旅传播新趋势 - 江苏与河北通过创新传播策略成为2025年文旅领域"顶流",揭示文旅宣传从"官方输出"转向"全民共创"的新趋势 [2] - 江苏将"苏超"体育赛事打造为现象级IP,融合赛事与文旅,以竞技场为文化展演舞台,串联文化、旅游、消费多领域 [2] - 河北凭借2019年提出的"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口号引发全球玩梗热潮,网友在全球地标及活动中自发打卡传播 [3][9] 传播策略分析 - 两地成功关键在于官方放权,引导草根参与:江苏将网络热梗植入赛事,民间主导内容共创 [5] - 河北文旅退居"气氛组",通过俏皮互动激发网友二次创作,形成病毒式传播 [5][9] - 新型宣传核心在于官方提供容器而非内容,将网民创造力转化为传播力 [11] 行业启示与挑战 - 当前文旅宣传战场已转移至社交媒体互动场景,非传统旅游元素(如标语、玩梗)也能引爆流量 [4] - 线上流量转化需配套支撑:部分区域存在接待能力与宣传热度不匹配问题,需强化门票、食宿、交通等实际服务 [11] - 长期成功需"吆喝声"与"硬配套"协同,将网络热度转化为经济收益,避免热度仅停留于段子层面 [11]
发改委谈“苏超”出圈
第一财经· 2025-06-26 17:55
体育赛事与文旅产业融合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热度攀升,反映出群众对多元化体育赛事和运动健身的高需求,展现出体育赛事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巨大潜力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重点推动三方面工作:拓展全民健身空间载体、加快户外运动高质量发展、创新体育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1] - 发改委推动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支持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社会足球场等设施建设,打造绿色便捷全民健身新载体,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1] 体育设施建设与户外运动发展 -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统筹规划运动场地设施建设,挖掘城市"金角银边"空间,提升运动设施可及性和便利性 [2] - 发改委计划到2030年建设100个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完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推动户外运动产业发展 [2] 群众性赛事活动与经济拉动效应 - 发改委将繁荣群众性赛事活动纳入政策,指导各地推动体育赛事与非遗民俗、旅游观光、餐饮美食深度融合,提升赛事综合价值 [3] - "苏超"对经济的拉动效应远超传统体育赛事,预计撬动超3亿元综合经济效益 [3] - "苏超"的赛事效应外溢到文旅、城市历史文化展现等领域,形成多维度经济增长极 [3] 体育赛事的增量市场与消费潜力 - 体育赛事是典型的增量市场,打造优秀赛事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4] - "苏超"补足了足球运动的公共价值,提升了体育赛事提振居民消费的经济功能,释放了未充分激活的体育消费潜力 [4] - 下一步将在江苏探索"苏超"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全国层面推广"苏超"经验,因地制宜形成各地特色发展 [4]
制造为基 文旅为柱——访开封市委书记高建军
河南日报· 2025-06-26 15:00
开封市经济发展态势 - 开封市承担的省重点项目和市重点项目均提前完成半年目标任务 [1] - 汽车制造产业链产值同比增长32.7% [1] - 新能源(储能)装备产业链产值同比增长18.22% [1] - 夏粮生产再获丰收 [1] - 文化旅游接待量和综合收入再创新高 [1] 开封市未来发展规划 - 深入实施制造立市十一项行动 [2] - 着力打造汽车制造、化工新材料、现代食品3个千亿级产业链 [2] - 以承办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将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2]
发改委谈“苏超”出圈:体育文旅产业蕴含巨大潜力
第一财经· 2025-06-26 14:34
政策规划与支持 - 发改委将繁荣群众性赛事活动、深化文体旅融合纳入相关规划和政策,提升赛事吸引力与综合价值,实现"以赛兴文、以赛促旅" [1][3] - 发改委将重点开展三方面工作:拓展全民健身空间载体、推动户外运动高质量发展、创新体育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2] - 发改委推动出台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国民旅游休闲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 [2] - 发改委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统筹规划运动场地设施建设,挖掘城市"金角银边"空间,提升运动设施可及性和便利性 [3] - 发改委支持资源禀赋优的地方发展冰雪、水上、山地等户外运动,目标2030年建设100个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3] 赛事经济效应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热度攀升,预计撬动超3亿元综合经济效益 [3] - "苏超"对经济的拉动效应远超传统体育赛事范畴,形成多维度增长极 [3] - "苏超"的红火使赛事效应外溢到文旅、城市历史文化展现等方面,拉动经济发展 [4] - "苏超"是体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具象表现,形成政府投入、企业赞助、居民消费的正向循环 [4] 行业发展趋势 - 体育赛事和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蕴含巨大潜力 [2] - 体育赛事是典型的增量市场,打造优秀赛事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4] - "苏超"补足足球运动的公共价值,提升体育赛事提振居民消费的经济功能,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4] - 下一步将在江苏层面探索"苏超"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全国层面推广"苏超"经验,因地制宜形成各地特色发展 [4]
国家发改委谈“苏超”出圈:展现出我国体育赛事和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蕴含巨大潜力
快讯· 2025-06-26 11:02
体育赛事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潜力 - 近期"苏超"出圈反映出群众对多元化和群众性体育赛事、运动健身热情高、需求大 [1] - 体育赛事和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蕴含巨大潜力 [1] 国家发改委下一步工作重点 - 积极拓展全民健身空间载体 [1] - 加快推动户外运动高质量发展,支持资源禀赋优、发展基础好、有积极性的地方大力发展冰雪、水上、山地等户外运动 [1] - 力争到2030年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以点带面完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丰富赛事活动、强化品牌培育 [1] - 创新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1]
“安逸四川”跑出文旅融合加速度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26 09:14
政策规划 - 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明确分两步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加快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1] - 四川将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突出高能级主体培育和高品质产品供给,推进品牌、业态、服务和体制机制融合 [1] - 四川将全力打造"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建设一批世界级文旅地标、擦亮特色文旅名片、实施巴蜀文旅全球推广计划 [6] 财政支持与项目进展 - 四川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已投入17.1亿元,支持全省181个文旅融合重点项目建设 [2] - 四川省文旅融合重点项目已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超1500亿元 [3] - 四川省财政、文化和旅游部门对文旅融合重点项目分梯次给予支持,引导民间资金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文旅融合项目集聚 [3] 文旅融合创新举措 - "四川造"动画电影《哪吒2》融入巴蜀文化元素,吸引大批客人乐游四川 [2] -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推动遗迹遗址展示向遗迹遗址与藏品同步展陈的转变,优化观众体验 [2] - 攀枝花市米易县新山傈僳族祖居圣地文化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项目、德阳市罗江区白马关文化旅游提升项目、巴中市通江县川陕苏区王坪景区红色文化展示利用项目展示民族风情、解密三国古战场、弘扬红色精神 [3] 文旅新场景与消费增长 - 三星堆引进现代展陈技术,僰王山景区打造研学旅游营地,夜游锦江、夜游嘉陵江、夜游涪江等新场景带动文旅经济增长 [4] - 成都蜀宫琴台体验馆一季度累计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0% [4] - 自贡在全球13个国家的41座城市举办彩灯展42场,实现文化出口1569.76万美元 [4] - 成都航空口岸入境外国人达33.3万人次,同比增长59.9%,全省退税销售额、办理退税额均增长200%以上 [4] 产业规模与发展目标 -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四川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3111家,实现营业收入1333.8亿元,资产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 [5] - 四川将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谋划一批在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布局中具有牵引性、联动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 [6] - 四川将加快打造文博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健康旅游等新产品,培育"跟着演出、赛事、影视、美食游四川"新业态 [6] - 文化旅游产业链是四川"建圈强链"15个重点产业链之一,四川将积极构建体系完备、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 [7]
济宁:“文化+”赋能千行百业
大众日报· 2025-06-26 08:44
传统文化教育创新 - 孔子博物馆通过射礼体验活动将儒学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转化为可体验的行为规范 实现"文化+青少年教育"的创新融合 [1]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社教活动 文化体验项目 孔子讲堂等新形态融入学校教学 研学旅行等多元教育载体 突破传统道德教化的说教模式 [1] - 济宁市以"八个融入"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与青少年教育深度融合 形成"文化+"赋能教育的系统方案 [2] 精神文明建设实践 - 兖州区颜店镇通过村民自编小戏《彩礼风波》传播"礼与其奢也宁俭"理念 近三年促成12对新人简办婚礼 [3] - 兖州区创新"家庭小剧场"模式 围绕婚丧礼俗等主题创作本土化文艺作品 实现群众自我教育与移风易俗 [3]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 曲阜鲁源村景区融合数字光影秀 解谜式研学等多元业态 打造"文化+旅游"新型体验场景 [4] - 济宁太白湖新区开发"李小白"城市IP 衍生太白吟诵大会等文化项目 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 [4] - 山东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建立"一院六基地"教学格局 探索传统文化涵养干部政德的创新路径 [4] 区域经济文化赋能 - 济宁市通过"文化+"模式为旅游休闲厚植文化内涵 同时为城乡发展注入活力与正气 [4] - "文化+旅游" "文化+城市IP"等实践持续为济宁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形成多领域协同发展格局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