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搜索文档
莱克电气申请一种鼓风机电机专利,解决引线处的密封防水问题
金融界· 2025-07-12 15:37
专利技术 - 莱克电气及其关联公司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鼓风机电机"的专利,公开号CN120301090A,申请日期为2024年01月 [1] - 该专利涉及鼓风机电机的线路板模组、线束模组和电机模组,通过端盖密封圈和线束密封件解决引线处的密封防水问题,保证安装腔与外界的密封性 [1] 公司概况 -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注册资本5.7348亿人民币,主要从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对外投资24家企业,拥有商标341条,专利2969条 [2] - 江苏莱克智能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8277.468万人民币,主要从事零售业,拥有专利713条 [2] - 莱克电气绿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本4.8亿人民币,主要从事通用设备制造业,拥有专利1457条 [2] - 苏州金莱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本1.4037亿人民币,主要从事汽车制造业,拥有专利985条 [3] 商业活动 -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参与招投标项目27次,拥有行政许可21个 [2] - 江苏莱克智能电器有限公司参与招投标项目18次,拥有行政许可24个 [2] - 莱克电气绿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参与招投标项目33次,拥有行政许可157个 [2] - 苏州金莱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参与招投标项目6次,拥有行政许可27个 [3]
通达股份取得触摸式提示按钮专利,触摸式按压可避免遗落乘客
金融界· 2025-07-12 13:14
专利技术 - 广州通达汽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与广州通巴达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取得"一种触摸式提示按钮"专利,授权公告号CN223092730U,申请日期为2024年7月 [1] - 专利属于车内通讯装置技术领域,包含底座、外壳盖、保护盖和PCBA板结构,PCBA板双侧设有触摸感应部,提升交互灵敏度 [1] 公司背景 广州通达汽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成立于1994年,注册资本35168.6984万人民币,主营汽车制造业 [1] - 对外投资15家企业,参与招投标299次,拥有37条商标、508条专利及75项行政许可 [1] 广州通巴达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40000万人民币,主营研究和试验发展 [2] - 参与招投标9次,拥有221条专利及48项行政许可 [2]
云内动力和国方汽车电子申请DPF模型前馈及反馈温度控制方法专利,减少标定周期
金融界· 2025-07-12 10:16
专利技术 - 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与苏州国方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联合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DPF模型前馈及反馈温度控制方法"的专利,公开号为CN120295388A,申请日期为2025年03月 [1] - 该专利技术通过DOC温度模型计算理论需求温度、燃油量及温度补偿值,实现自适应调节,减少标定周期且无需考虑DOC老化问题 [1] - 技术核心包括:基于环境温度与实测数据计算燃油量、动态补偿管路温度损失、自适应调整入口温度值 [1] 公司背景 - 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注册资本19.5亿人民币,主营汽车制造业,对外投资13家企业,拥有579项专利及141个行政许可 [2] - 苏州国方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注册资本2亿人民币,参与招投标136次,持有40项专利及11个行政许可 [2] - 两家公司均聚焦汽车制造领域,云内动力在资产规模(注册资本差8.75倍)、专利数量(差13.5倍)及产业链布局(投资企业数量)上显著领先 [2] 行业活动 - 云内动力累计参与招投标314次,国方汽车电子参与136次,显示两家公司在供应链或项目竞标中活跃度差异达1.3倍 [2] - 知识产权布局方面,云内动力拥有商标152条,远超国方汽车的5条,反映品牌建设投入差距 [2]
贵州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7-12 06:21
人工智能与工业智能化转型 - 遵义铝业联合华为云研发"电解铝复杂体系动态优化预测大模型",实现电解槽分子比精准控制在2.42,年节电7000万千瓦时,减少费用约4000万元 [1] - 贵州轮胎运用机器视觉技术进行轮胎X射线检测,质量缺陷减少57%,生产效率提高68% [3] - 贵州有色、煤矿、化工等行业智能化改造成效显著,上云用云企业超3万家,两化融合水平达60.1 [3] 产业链延伸与高附加值发展 - 贵州雅友新材料10万吨磷酸铁项目一期满产,预计年产值超10亿元 [2] - 全省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在建项目100多个,总投资超1200亿元,培育百亿级、千亿级矿业产业集群 [2] - 磷化工产业提升精细磷酸盐等高附加值产品比重,铝化工产业加快发展高强度铝合金、汽车轻量化材料 [2] 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布局 - 贵阳弗迪电池二期、宁德时代贵州基地建成,吉利银河E5、长江电动重卡实现量产 [2] - 前5月贵州汽车产量达8万辆(同比+320.2%),其中新能源汽车超7.1万辆 [2] - 贵州坚持"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双赛道布局,推动"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系统"双延伸发展 [2]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目标 - 贵州力争2025年资源精深加工产业产值达3300亿元 [3] - 通过数智技术推动铝及铝加工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促进磷化工、煤化工、氟化工协同发展 [3] - 全省以"富矿精开"为抓手,建设六大产业基地,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1][3]
广汽集团董事长:全面进入“战时状态”!
中国基金报· 2025-07-12 00:15
公司战略转型 - 广汽集团宣布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将全力打好"三大战役"以实现战略转型[2] - 公司计划通过重构研发体系和用户运营体系来应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时代的用户需求变化[4][5] - 针对未来个性化汽车消费市场,公司将以核心科技创新为支撑,强化性能长板[6]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在电驱领域,公司基于SSR超跑技术积累,目标使家用产品加速性能迈进3秒大关[6] - 公司设定1度电行驶12公里的目标,攻关极致电耗技术[6] - 公司调整技术路线布局,计划从2025年开始持续导入多款增程和插混车型,首款增程版车型将于2025年8月上市[6] - 公司已掌握高安全弹匣电池、夸克电驱等新能源汽车领先技术,并计划在2025年下线首款L4级自动驾驶车型[8] - 公司量产了高算力星灵电子电气架构、广汽GSD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核心智能技术[8] 服务与营销创新 - 公司全面导入IPMS体系,深化"直联、直服、直营"的"营销金三角"客户体验[10] - 公司重新梳理服务流程,导入NPS指标管理体系,提升客户满意度[10] - 公司推出线上24小时超级管家服务,并依托2000多家销售服务网点建设综合销售服务中心[10] - 公司目标实现93%的问题在2小时内解决,打造全方位新服务体系[11] - 公司计划在2025年实施整车软件大版本定期OTA升级体系,并加速低线城市渠道下沉[11] 合作伙伴与安全体系 - 公司与华为、宁德时代、滴滴等科技企业开展深入合作[8] - 公司发布"广汽星灵安全守护体系",为八大关键系统配备双冗余设计[8]
广汽集团:预计上半年净亏损18.2亿元-26亿元 同比盈转亏
快讯· 2025-07-11 21:11
财务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18 2亿元-26亿元 上年同期净利润15 16亿元 同比由盈转亏 [1] 亏损原因 - 新能源车型销量未达预期 导致收益下滑 [1] - 价格战加剧 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1] - 销售渠道存在结构性错配问题 [1] - 自主品牌改革处于推进阶段 成效尚未显现 [1] - 海外市场布局薄弱 未能形成有效支撑 [1]
李超:从上一轮“去产能”关键点看“反内卷”
经济观察报· 2025-07-11 18:32
中国经济产能深度转型 - 反内卷与去产能是中国经济结构优化的必然要求,各部门推动以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要求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1] - 企业家呼吁停止价格战,防止行业进一步内卷,政策文件要求避免同质化竞争 [1] 上一轮去产能的四大关键点 - 去产能被列为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首要任务,重要性上升至民生和社会稳定大局 [2] - 中央明确过剩产能规模并制定退出规划表,纳入地方政府考核 [2] - 国有企业承担了约80%的去钢铁产能任务和70%的去煤炭产能任务 [2] - 政策保障就业民生底线,确保分流职工有序退出,避免规模性失业和群体性事件 [2] 反内卷的中央政策定调 - 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其纳入关键任务 [3] - 2025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治理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3] - 中央持续重视反内卷,改善市场对供给过剩纠偏的预期 [3] 反内卷的短期实施路径 - 短期内以控制增量为主,优化存量为辅,市场出清强度有限 [4] - 政策侧重规范地方政府新增重复无效投资,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和投诉举报机制 [4] - 行业协会主导存量产能优化,例如水泥行业要求企业补齐产能差额并完善备案手续 [5] 落后产能退出标准 - 上一轮去产能聚焦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如钢铁、煤炭、水泥等,以能耗、环保、质量、安全为综合标准 [6] - 当前落后产能定义可能加入技术水平指标,例如光伏电池效率要求提升至P型23.2%、N型25% [6] - 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因技术标准较高,落后产能认定难度大于传统产业 [6] 行业分化与价格影响 - 高耗能、环保要求严格的行业(如非金融矿物制品业)落后产能退出更快 [7] - 高技术特征行业(如汽车制造、电气机械)需明确标准后逐步推进 [7] - 工业品价格受低产能利用率和高库存压制,短期难改善,但设备更新政策将支撑部分行业价格 [7]
卡倍亿: 最近三年的财务报告及其审计报告以及最近一期的财务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11 17:15
公司概况 - 宁波卡倍亿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6月20日,由宁波新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发起人设立,注册地位于宁海县桥头胡街道汶溪周工业区 [14] - 公司于2020年8月24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381万股,注册资本5,523万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累计发行股本总数5,553.62万股 [14] - 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电气系统研发,传感器、电子元器件、汽车部件、电线电缆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进出口业务 [14] 财务表现 - 2022年度公司营业总收入29.48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营业收入29.48亿元 [8]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62.2%,基本每股收益2.54元/股 [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23.85亿元,负债合计15.98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7.88亿元 [6] 关键财务数据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3.06亿元,较上年减少1.16亿元 [6] - 应收账款余额9.29亿元,坏账准备金额4,650.97万元 [1] - 存货期末余额3.58亿元,较上年增加2,700万元 [6] - 短期借款11.5亿元,应付债券2.65亿元 [6] 审计情况 -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认为财务报表公允反映了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 - 关键审计事项包括收入确认和应收账款可回收性,审计程序包括检查合同、抽样测试和分析性程序等 [1] - 2022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汽车线缆业务,收入确认为关键审计事项 [1]
航天机电: 第九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1 17:15
公司决议 - 公司董事会全票通过启动转让埃斯创汽车系统有限公司70%股权的议案,旨在优化资源配置并回收投资资金[1][2] - 全资子公司上海航天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将主导股权转让流程,经营层获授权开展市场测试及谈判[1][2] - 交易处于前期阶段,受让方未明确且评估、国资审批流程尚未启动[2] 资产重组 - 转让埃斯创股权符合公司"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思路,重点为化解境外经营风险并提升经营质量[1] - 股权转让所得资金将用于支持公司后续产业发展[1] 海外业务清理 - 董事会同意MILIS公司启动清算,以解决TRP项目历史问题并控制成本[2] - 清算目标为收回账面资金并完成海外公司清理退出,实现资金节约[2]
不断跑出新速度 法士特第10万台新能源电驱动总成下线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11 10:00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概况 - 2023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首次双超1500万辆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 8万辆和693 7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41 4%和40 3%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44 3% [1] - 法士特集团第10万台新能源电驱动总成下线 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新能源化进程加速 [1] 法士特集团发展历程 - 公司从1968年成立至今57年 已发展为全球最大商用车变速器研发制造基地 主导产品配套150多家主机厂 变速器市场销量超1200万台 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 [5][6] - 宝鸡厂区作为发源地 57年前成功研制中国第一代自主重型汽车变速器5J80T 结束中国不能自主生产重型汽车变速器的历史 [7] 新能源战略布局 - 2015年前瞻布局新能源赛道 2016年成立新能源研究所 2021年成立两家合资公司实现电机电控布局 2022年成立新能源事业部并发布蓝驰品牌 [8] - 2024年合资成立两家公司实现新能源传动系统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9] - 蓝驰800V系统解决方案充电速度提升30% 续航增加5% 电机效率达99 6% 配套90多家新能源整车企业 累计运行里程超100亿公里 [11] 核心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的蓝驰EV330-6E240电驱动系统采用双中间轴技术 集成330-405kW大功率扁线电机 6挡新能源专用变速器 [12] - TCU控制程序提高整车续航20%以上 气动换挡执行机构打破国际垄断 填补国内空白 [14] - 产品通过极端环境验证 2018年上市后获多项殊荣 2021年助力公司新能源重卡市场占有率跃居第一 [14]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定位十万台下线为新起点 将持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打造蓝驰国际品牌 [16][17] - 深度聚焦"十五五"战略规划 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 实现从规模领先到价值引领的质变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