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
搜索文档
买入评级创新高 华尔街真信美股还能涨?
智通财经网· 2025-06-02 19:35
华尔街分析师评级与市场动态 - 标普500成分股中逾八成获得买入评级 创二十余年新高 但12个月目标价仅隐含10%平均涨幅 与历史基准水平相当 [1] - 华尔街正借股价回调之机上调评级 但目标价与现价差距有限 表明分析师并非盲目乐观 [1] - 标普500自四月低点反弹近20% 主要受益于特朗普政府关税攻势暂缓 [1] 市场预期与经济基本面 - 分析师测算标普500未来12个月综合目标位为6528点 较上周五收盘价有10%上行空间 [1] - 以评级和目标价判断 市场处于常态区间 建议投资者聚焦基本面 因企业基本面未现恶化迹象 [2] - 一季度美国GDP年化季率下降0.2% 较初值0.3%跌幅略有收窄 劳动力市场保持韧性 [4] 政策影响与分析师修正 - 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卖方策略师预期剧烈波动 四月集体下调预期后 部分知名分析师已开始反转预测 [4] - 商业与消费者信心受关税政策实质性损害 未来数月经济数据或将体现 [4] - 分析师设定的目标价相对克制 预期涨幅仅为平淡的两位数百分比 [4]
高盛改变对OPEC+的产油预测 现预计8月将第四次增产
快讯· 2025-06-02 18:03
高盛集团表示,预计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盟友(OPEC+)将在8月连续第四个月增加石油产量,改变了该 机构早前认为的OPEC+在周末会议后将暂停增产的观点。"相对吃紧的现货原油基本面、强于预期的全 球经济活动数据,以及夏季对原油需求的季节性支撑"均构成利好,包括Daan Struyven在内的分析师在 报告中指出。"预计需求放缓的幅度不足以在7月6日决定8月产量水平时阻止增产。" ...
“四连增”之后,大摩预计OPEC+还要增产三次,高盛:只能再来一次
华尔街见闻· 2025-06-02 16:59
OPEC+增产决定与投行分歧 - OPEC+在周末意外宣布自7月起日均增产41.1万桶 这是连续第四个月宣布增产 规模持平前两次[1] - 摩根士丹利预计OPEC+将在未来三个月内继续推进每月41.1万桶/日的增产步伐[1] - 高盛押注OPEC+只会在8月份再进行一轮增产 随后便会暂停[1] 高盛对增产的展望与逻辑 - 高盛认为增产有三个支撑因素 相对紧张的现货石油基本面 强劲的全球经济活动数据 以及夏季对石油需求的季节性支撑[2] - 该行预计OPEC+在7月6日决定8月产量水平时将继续增产 但从9月开始将保持供应配额稳定[2] - 逻辑关键在于时间节点 预计从第三季度开始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 OPEC+以外的产量将增加[2] 摩根士丹利对增产的悲观预期 - 摩根士丹利预测连续三个月的增产将推动油价走低[3] - 该行发现配额增长与实际产量增长存在显著脱节 5月份OPEC+的实际产量仅达到声明增幅的三分之二左右 这种差距预计将在6月和7月持续[3] - 配额提升很可能主要为沙特阿拉伯创造增产空间 科威特和阿尔及利亚会一定程度跟进 但预计其余OPEC+成员的产量增长不会与配额提升相匹配[4] 减产措施的背景与展望 - OPEC+关键成员国在2023年11月宣布日均220万桶的自愿减产措施 此后多次延期[5] - 按照摩根士丹利预测 到10月份这220万桶/日的自愿减产将被完全消化[5] - 今年3月 8国决定自4月1日起逐步增加石油产量[5] 投行对油价的预期与逻辑 - 尽管在增产轮次上存在分歧 但两家投行对油价预期显示出一致性[6] - 摩根士丹利预计布伦特原油期货在今年最后两个季度平均为57.50美元/桶 2026年上半年为55美元/桶[6] - 高盛维持预测 布伦特原油今年剩余时间平均价格为60美元/桶 2026年为56美元/桶[6] - 两家投行都预期油价强势将在年底前消退 原因包括美国关税影响逐渐显现和非OPEC供应加速[6][7] - 摩根士丹利指出油价可能在短期内因季节性需求峰值和健康的炼厂利润找到支撑 但这种强势很可能在年底前消退[7]
利空突袭!特朗普破大防了。。
格隆汇· 2025-06-02 14:55
全球股市表现 - 亚太股市全线下跌 恒生科技指数跌超1.7% 恒指跌1.3% 日经225指数跌1.3% 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跌1.3% [2][3] - 美股三大股指期货盘前下跌 [4] 黄金市场动态 - 避险情绪升温刺激金价上涨 伦敦金报3337美元/盎司 [5] - 黄金股逆市走高 潼关黄金涨超17% 赤峰黄金 山东黄金 招金矿业 周大福等纷纷上涨 [6] - 高盛预测若贸易摩擦升级至全面对抗 2025年末金价或突破4200美元 [7] 地缘政治与贸易政策 - 乌克兰对俄罗斯军用飞机发动大规模袭击 击中东西伯利亚基地 [9] - 特朗普宣布将进口钢铁关税从25%提高至50% 欧盟表示遗憾并准备反制 [10] TACO交易模型 - 华尔街创建"TACO交易"模型 交易逻辑为特朗普威胁导致市场下跌时买入 退让导致反弹时卖出 [13] - 研究机构Sevens Report Research证实该模型在极端关税威胁下有效 [16] - 特朗普回应称这是谈判策略 通过抬高要价施压后降低获利 [16] 欧洲股市表现 - 欧洲股市领涨全球 德国DAX指数以美元计价涨幅超过30% 欧洲斯托克600指数跑赢标普500指数18个百分点 [16] - 德国ETF年内涨幅30.70% 法国CAC40ETF涨幅14.06% [17] - 高盛资产管理公司指出客户开始关注欧洲和中国股市 质疑美国股市上涨行情是否终结 [17][18]
大摩预测美元指数明年或下跌9%,欧元、日元等迎来机遇?
智通财经网· 2025-06-02 11:43
美元指数预测 - 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26年年中美元指数将较当前水平下跌约9%至91点创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新低 [1] - 美元指数已从2025年2月高点回落近10% [1] 驱动因素分析 - 美联储政策转向将推动实际利率下行预计到2025年末10年期美债收益率降至4.0% [4] - 美联储累计降息175个基点2026年基准利率区间将出现更大幅度下降削弱美元资产吸引力 [4] - 全球贸易格局重构重塑货币格局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等政策促使国际市场重新评估美元储备货币地位 [4] 非美货币展望 - 欧元兑美元汇率有望从1.13升至1.25受益于欧洲央行谨慎降息节奏与能源价格回落带来的贸易条件改善 [4] - 日元汇率可能从143日元升至130日元因特朗普贸易政策加剧全球不确定性支撑避险需求 [4] - 英镑兑美元或从1.35升至1.45得益于英国温和贸易环境及当前5.25%高政策利率的利差优势 [4] 市场动态 - 摩根大通策略师团队建议做空美元并看好日元、欧元和澳元 [5] - 亚洲交易时段早盘彭博美元现货指数下跌0.2%技术面显示若跌破关键支撑位或触发量化基金趋同性抛售 [5]
假期突传重大!大摩喊话A股:外资跑步入场!对节后股市有3大影响
搜狐财经· 2025-06-01 12:01
摩根士丹利上调中概股评级 - 摩根士丹利将中概股评级上调至"与大牛市同步" [1] - 这一评级调整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预计对节后A股产生深远影响 [1] - 作为全球知名投资机构 其动向通常对市场产生巨大影响 [1] 外资涌入中国市场 - 摩根士丹利发布乐观评估 认为A股和港股市场有潜力迎来更多外资流入 [2] - 特别看好港股市场前景 并列出三个关键信号 [2] - 评级上调具有深远象征意义 可能提升A股和港股的国际投资吸引力 [2] A股和港股后市展望 - A股市场将迎来多项政策支持 政府和国家队介入将稳定股市 [4] - 人民币升值因素将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4] - 外资流入超出预期 更多资金将从美股及美元资产撤离 转而流入中国市场 [4] 摩根士丹利的影响力 - 该机构国际声誉使其市场预测具有极高参考价值 [6] - 在经济复苏背景下 其乐观言论可能引导其他外资机构投资决策 [6] - 类似行业龙头看好同行 会增强市场信心 激励更多国际资本涌入 [8] 对节后A股的潜在影响 - 吸引更多外资流入 为股市注入新鲜资金流动性 [8] - 大幅提振投资信心 可能助涨中概股表现 [8] - 提升中国市场国际声誉 吸引全球更多资本关注 [8] 中国市场长期前景 - 摩根士丹利表态为中国市场注入新信心 可能成为外资涌入催化剂 [10] - 中国资产有望成为全球投资者优选 甚至可能取代美股和美元地位 [10] - A股和中概股有望迎来更多资金流入 支持后市行情上涨 [10]
利空突袭,超20万人爆仓!美国关税,传出“B计划”
凤凰网财经· 2025-05-30 20:32
关税B计划的法律依据与潜在措施 - 特朗普团队正在准备关税B计划 评估利用新的法律授权来实施关税政策[2] - B计划第一步是考虑根据《1974年贸易法》第122条款对全球大范围征收关税 该条款允许政府在150天内征收高达15%的关税[2] - B计划第二步是根据第301条款加征关税 虽然过程漫长但被认为更具法律依据[2] - 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暗示可能使用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或扩大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的关税范围[3] - 投行Evercore ISI表示《1974年贸易法》第122条允许美国总统在长达150天内征收高达15%的关税[5] 美国政府的立场与后续行动 - 白宫称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叫停关税行政令的裁决是司法越权 已提出紧急动议要求暂缓执行并采取行政措施推翻裁决[3] - 白宫经济顾问哈塞特和贸易顾问纳瓦罗称即便法院裁决继续有效 特朗普政府也会用其他法律实施关税政策[3][4] - 纳瓦罗承诺特朗普将继续寻找实施关税政策的途径 贸易团队正在考虑所有的战略选项[4] - 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抨击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的裁决 称其错误且政治化 希望最高法院迅速推翻[5] 关税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打击了市场风险偏好 投机属性较强的加密货币遭到抛售[1] - 过去24小时内 比特币跌幅超过2% 以太坊 XRP跌超4% Solana跌超5% 狗狗币跌近10%[1] - coinglass数据显示24小时内加密货币全网合约爆仓6.76亿美元 爆仓人数超过20万人 其中超九成为多单爆仓[1] - 瑞银全球财富管理认为国际贸易法院的决定使关税征收更复杂 但特朗普政府仍能通过其他方式在长期内征收大量广泛关税[6] - 瑞银预计贸易和财政政策头条新闻将加剧市场波动 标普500指数在目前水平相当昂贵 接近6000点似乎有点过头[7] - 瑞银预计标普500指数年底将达到6000点 到2026年6月可能达到6400点[7]
高盛再次上调黄金价格
搜狐财经· 2025-05-30 17:36
黄金价格预测 - 高盛将2025年底金价目标从3300美元/盎司上调至3700美元/盎司 [1] - 预计基准情景下金价运行区间在3650~3950美元之间 [1] - 沪金日内上涨0.7%至771.8元/克 [3] 黄金需求驱动因素 - 全球央行购金需求强于预期 月均购金量假设从70吨上调至80吨 [2] - 当前购金量远高于疫情前月均17吨的水平 [2] - 避险资金流入支撑金价上涨 [2] 期货公司观点 - 去美元化背景下全球央行持续购金支撑金价 [5] - 美联储对降息态度谨慎 美国宏观经济数据可能弱化 [5] - 弱美元趋势中黄金配置需求仍强 [5] - 金价可能冲击3400美元(795元)或更高 [5] - 短期面临"双顶"形态阻力 [5]
利空突袭,超20万人爆仓!美国关税,传出“B计划”
券商中国· 2025-05-30 16:18
关税政策动态 - 特朗普政府准备启动"关税B计划",考虑依据《1974年贸易法》第122条款对全球大范围征收高达15%的关税,实施周期为150天 [1][3] - 备选方案包括援引第301条款或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以扩大国家安全相关关税范围 [3][4] -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暂缓国际贸易法院的关税禁令,要求双方在6月5日和9日前提交辩护 [2][6] 市场影响 - 加密货币市场遭抛售:比特币24小时跌超2%,以太坊、XRP跌超4%,Solana跌超5%,狗狗币跌近10% [1] - 加密货币全网合约爆仓6.76亿美元,涉及20万人,超九成为多单爆仓 [1] - 标普500指数预期波动:瑞银预测年底目标6000点,2026年6月或达6400点,但当前估值被认为偏高 [7] 政府立场与法律争议 - 白宫称国际贸易法院裁决为"司法越权",已提交紧急动议要求暂缓执行 [3][6] - 特朗普抨击裁决"政治化",称关税政策为其任内数万亿美元收入来源,若需国会批准将削弱总统权力 [6] - 投行Evercore ISI指出,即使关税被取消,政府仍可通过《1974年贸易法》第122条快速恢复 [6] 政策实施前景 - 白宫经济顾问纳瓦罗强调"所有战略选项均在考虑中",暗示关税议程将通过多种法律途径推进 [4] - 瑞银认为法院裁决增加关税复杂性,但长期仍可能通过其他方式实施广泛关税 [7]
大变化!A+H料成港股IPO主角!
证券时报· 2025-05-30 16:07
A+H双重上市趋势 - 中国优质A股公司加速赴港上市,推动AH股从折价转向溢价,国际长线资金积极参与超额认购[2] - 港股市场生态变化:新经济行业市值占比提升(2018年1.3%增至2024年14%)、增量资金涌入、估值中枢上移[2][12] - 宁德时代港股发行价较A股溢价2.8%,国际配售获428名投资者15.17倍认购;恒瑞医药获204名投资者17.09倍超额认购[3] 行业与公司案例 - 新能源与医药龙头表现突出:宁德时代创四年港股最大IPO纪录,恒瑞医药成近五年港股医药板块最大IPO[3] - 国际化逻辑受认可:比亚迪、宁德时代等港股估值高于A股,反映海外业务拓展预期[4] - 待上市企业覆盖多元行业:医疗(迈威生物)、消费(海天味业)、TMT(晶澳科技)、工业(三一重工)等156家交表企业[5][6][7] 市场结构与资金动向 - 港股新经济市值占比从2018年2.8%跃升至2024年28%,科技、消费、新能源、医药成外资配置重点[12] - 国际资金参与度提升:宁德时代国际配售订单超500亿美元,覆盖倍数超30倍[3] - AH股溢价指数创阶段新低,药明康德、招商银行等出现股价倒挂现象[13] 未来趋势与影响 - A+H上市潮或持续:中金公司预计国际化战略企业将效仿宁德时代赴港上市[8] - 港股行业结构优化:新经济领域占比提升,吸引保险资金、外资回流及公募新规资金[12][13] - A股估值修复可能:港股定价或成A股核心资产新锚点,推动风格转向大盘蓝筹[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