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淇淋
搜索文档
哈根达斯怎么把自己干成“9块9”了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7-03 13:43
哈根达斯中国业务现状 - 母公司通用磨坊考虑以数亿美元出售哈根达斯在华冰淇淋门店业务,谈判尚处初期阶段[9][10] - 2023年起中国市场门店数量从巅峰期400多家缩减至250余家(2025年6月数据),闭店率达37%[12] - 2025财年Q3母公司净销售额48亿美元(同比-5%),中国市场销售额下滑3%,净利润6.26亿美元(同比-7%)[13]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竞品DQ门店3年增长近800家,2025年达1721家门店,增速远超哈根达斯[21] - 国产新锐品牌崛起:野人先生566家门店(近两月新增100+家),波比艾斯近1000家门店(月净增74家)[25][30] - Gelato品类2024年市场规模120亿元(增速10%),价格达哈根达斯2倍仍受追捧[23][24] 哈根达斯战略调整 - 尝试价格下探:社交平台出现9.9元咖啡等折扣产品,但官方仍宣称坚守高端定位[48] - 加速产品创新:增加口味研发和联名合作,拓展酸奶/咖啡品类[49] - 品牌溢价能力削弱:中美价差显著(国内40元 vs 美国1美元),"高端定位"认知崩塌[46] 消费趋势与行业动态 - 2024年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1835亿元,本土化创新成主流(如五常大米/中药冰淇淋)[24][34] - 跨界竞争加剧:乳企(蒙牛/伊利)、餐饮(海底捞)、零售品牌纷纷入局[33][34] - 消费逻辑转变:从"炫耀性消费"转向悦己消费,国潮文化削弱外资品牌优势[52][53] 历史表现与市场地位 - 1996-2015年中国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23%,2017年中国贡献全球50%销售额[17][20] - 早期凭借"进口高端"定位成为白领消费象征,单店月营业额曾超百万元[18][20] - 当前面临多维挑战:客流量两位数下滑、产品创新滞后、渠道布局缓慢[12][45]
在市场波动中,联合利华冰淇淋正式独立了丨消费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3 07:38
公司独立与上市计划 - 梦龙冰淇淋公司于2025年7月1日完成业务独立运营,包括设立法人实体、构建新运营模式及剥离财务报表 [1] - 公司正推进与联合利华的全面分离,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上市,股票将在阿姆斯特丹、伦敦和纽约三地上市 [1] - 联合利华从2025年第四季度起将冰淇淋业务列为已停止运营业务 [1] 公司品牌与市场地位 - 梦龙冰淇淋公司旗下拥有梦龙、和路雪、可爱多、Ben & Jerrys等全球性冷饮品牌 [1] - 按业务规模计算,该公司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冰淇淋企业 [1] - 在中国市场,梦龙未占据主导地位,排名第一的是伊利,其次是梦龙(联合利华)、蒙牛 [2] 中国市场运营调整 - 梦龙冰淇淋公司在中国设立新运营主体,由The Magnum Ice Cream Company HoldCo 3 Netherlands B.V全资持股 [2] - 新实体股东名单中已无联合利华,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为LOH WAI FUNG(罗慧芬) [2] 中国冰淇淋市场现状 - 2024年伊利冷饮收入同比下滑18.4%至87.2亿元,蒙牛冰淇淋收入同比下滑14.1%至51.75亿元 [3] - 2025年一季度伊利冷饮收入继续同比下滑 [3] - 市场转向性价比消费,蜜雪冰城等平价品牌客流增长,哈根达斯等高端品牌客流下滑 [3]
破圈创新 把握消费潮流新红利——专访CFB集团首席执行官许惟抡
新华财经· 2025-07-02 21:38
行业概况 - 中国冰淇淋行业规模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2061亿元 [1] - 行业增长动力来自居民收入提升和休闲食品需求增加 [1] - 2023年DQ在中国冰淇淋连锁市场份额接近29% [2]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通过多元化门店模型(冰淇淋店、蛋糕店、汉堡店)实现第二增长曲线 [3] - 过去4年新开近1000家冰淇淋店 [3] - 2025年5月冰淇淋与定制蛋糕店销售额较2024年增长5倍 [4] - 计划3年内新开800家门店(50家汉堡店、100家蛋糕店、650家冰淇淋店) [7] - 2025年将新增10家定制蛋糕店和3家汉堡店 [7] 产品创新与本土化 - 独创手工定制切片蛋糕系列(2 5寸至10寸多种尺寸)满足场景化需求 [5] - 南京老门东店推出3款国风非遗绒花主题限定产品 [8][10] - 中央创新厨房执行"每周出新"的跨品类创新节奏 [12] 年轻化营销与用户运营 - 实施"Z世代增长战略"(趣新品、质价比、FUN体验) [7] - 联名初音未来、《跃动青春》、Chiikawa等IP打造圈层营销 [11] - Chiikawa联名周边3小时售罄并创单日业绩纪录 [11] - Z世代已成为品牌第一大消费群体 [12] 市场拓展与竞争壁垒 - 覆盖全国250多个城市的1400多家门店 [13] - 供应链管理有效应对低成本竞品挑战 [12] - 门店形态从柜台店升级为形象店+定制化专门店 [13] - 中国冰淇淋市场预计保持双位数年增长 [13]
哈根达斯怎么把自己干成“9块9”了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01 12:00
哈根达斯中国业务现状 - 母公司通用磨坊考虑以数亿美元出售哈根达斯在华冰淇淋门店业务,谈判尚处初期阶段[5] - 2023年起中国市场门店持续收缩,截至2025年6月内地门店仅剩250余家,较巅峰期400多家缩减近50%[7] - 2025财年Q3母公司净销售额48亿美元同比下滑5%,中国市场销售额下滑3%,净利润6.26亿美元同比下滑7%,股价当日跌超2%[7] - 官方承认中国门店客流量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滑,消费环境严峻[7]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竞品DQ门店3年增长近800家,2025年4月达1721家门店[12] - 国产新锐品牌崛起:野人先生566家门店且单月新增超100家,抖音单场直播销售额破1500万元[13];波比艾斯门店近1000家,月净增74家[15] - Gelato品类2024年市场规模120亿元,增速10%[13] - 跨界竞争者涌入:蒙牛/伊利等乳企、海底捞等餐饮品牌、中药养生冰淇淋等创新品类加剧市场竞争[17][18] 哈根达斯品牌策略与挑战 - 1996年进入中国时凭借高端定位(单价40元以上)占据市场,2006-2015年销售额年均复合增长23%,2017年中国市场贡献全球近50%业绩[10][12] - 当前面临三大核心问题:国内外价差导致高端形象崩塌(美国售价1美元vs中国40元)、产品创新乏力、渠道布局滞后[23][25] - 尝试转型措施:推出9.9元折扣咖啡、增加联名产品、拓展酸奶/咖啡品类,但创新速度仍落后于本土品牌[25][27] 消费趋势与行业洞察 - 消费逻辑转向"悦己消费",年轻消费者更青睐性价比和本土化创新产品[29] - 国产冰淇淋品牌通过现制手作、地域特色(如豆汁/中药冰淇淋)等差异化策略抢占市场份额[13][17] - 文化自信增强削弱"洋品牌"溢价能力,哈根达斯"欧洲奢侈品"叙事失效[29]
哈根达斯怎么把自己干成「9块9」了
36氪· 2025-06-30 07:55
哈根达斯业绩下滑与市场挑战 - 哈根达斯中国门店数量从巅峰时期的400多家缩减至250余家,减少近一半[10] - 2025财年第三季度母公司通用磨坊净销售额48亿美元同比下滑5%,中国市场下滑3%,净利润6.26亿美元同比下滑7%[11] - 公司股价在财报发布后下跌超2%至59.215美元[11] - 母公司考虑以数亿美元出售中国门店业务,但谈判尚处初期阶段[7][8] 中国冰淇淋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达1835亿元,Gelato品类以10%增速突破120亿元规模[19] - DQ门店3年增长近800家,2025年达1721家门店[18] - 国产新锐品牌野人先生门店566家,两个月增长超100家,单场直播销售额破1500万元[20] - 波比艾斯门店近1000家,月净增长率5.11%,单商圈出现3店同开现象[22] 哈根达斯市场地位变化 - 1996年进入中国时凭借高端定位迅速占领市场,2006-2015年销售额年均复合增长23%[14][17] - 2017年中国市场贡献哈根达斯全球近50%业绩,当时中国门店占全球总量过半[17] - 当前面临价格策略失效(国内外价差显著)、产品创新不足、本土化不足等问题[33][36] - 尝试推出9.9元折扣产品和跨界品类(咖啡/酸奶),但创新速度落后本土品牌[35][36][38] 行业消费趋势变化 - 消费者转向"面子不如里子"的悦己消费,国潮文化削弱外资品牌溢价[40] - 现制冰淇淋成为餐饮"社交货币",催生红薯/包子/中药等跨界产品[25][27] - 蒙牛/伊利等乳企、海底捞等餐饮品牌纷纷布局冰淇淋赛道[24] - 国产品牌凭借本土口味创新和性价比优势快速抢占市场份额[18][19][22]
DQ也盯上了“全时段生意”
搜狐财经· 2025-06-28 16:57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2025年5月全国冰淇淋门店4.4万家,较2024年末微减0.49%,但较2022年末增长18.97% [3] - 市场呈现三大阵营竞争格局:外资品牌(DQ、哈根达斯)、本土新锐品牌(野人先生、波比艾斯)、跨品类入局者(茶颜悦色、库迪咖啡) [4] - 消费者对品质和体验需求攀升,但高端冰淇淋接受度受"冰淇淋刺客"和健康理念影响仍有待提升 [4] DQ市场表现与战略 - 2020-2024年DQ在中国冰淇淋连锁餐厅市场份额持续第一,2024年市占率超30%(第二名两倍多) [6] - 2025年Q1营收及利润增长均超20%,同店销售额同比接近双位数增长,预计全年营收双位数增长、利润增超20% [6] - 全球7000家门店中中国占1700家(CFB运营1400+家),未来三年计划新增800家(含650家冰淇淋店、50家汉堡店、100家蛋糕店) [6][8] 门店模型与产品创新 - 三大门店模型:常规冰淇淋店(40-60㎡)、冰淇淋+定制蛋糕店(80㎡)、冰淇淋+汉堡店(100-120㎡旗舰店) [14] - 定制蛋糕店为独创模型,2024年5月布局10家后销售额同比增5倍,南京店推出3款文化限定产品 [11][14] - 产品创新包括轻食(2017)、茶饮(2018)、桶装冰淇淋(2019)、汉堡(2024),形成全时段产品组合 [9] 消费者洞察与营销策略 - 通过社交聆听推出爆款:开心果风味暴风雪上市首月占销售额10%,香菜柠檬风味引发全网热议 [16] - 细分Z世代为7大圈层126小圈层,联动初音未来等IP实现破圈,联名周边曾3小时售罄 [21][23] - 宠物友好门店达150家,提供免费宠物冰淇淋强化情感连接 [24] 本土化与场景拓展 - 门店设计融合地域文化(南京古建筑、成都熊猫、郑州棉纺厂等),打造"Feel the Fun"体验 [24] - 解构生日场景限制,覆盖七夕、下午茶等场景,推出2.5寸至10寸蛋糕满足独享/聚会需求 [23] - 原料端采用100%动物奶油,全链路通过FSSC22000认证,明档制作增强信任感 [18][19] 市场前景与目标 - 2024年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1835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增速5%-10% [9] - DQ目标转型为"全时段C&B快乐连锁餐厅",以创新驱动年轻客群需求,保持行业领跑地位 [15][25]
哈根达斯怎么把自己干成“9块9”了
36氪· 2025-06-26 12:22
哈根达斯中国业务现状 - 母公司通用磨坊考虑以数亿美元出售哈根达斯在华冰淇淋门店业务 目前谈判处于初期阶段 公司对传闻不予置评 [1] - 2023年起中国市场门店数量从巅峰期400多家缩减至250余家 关闭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标志性店铺 泰州/南宁等城市已无门店 [3] - 2025财年第三季度母公司净销售额48亿美元(同比-5%) 中国市场销售额下滑3% 净利润6.26亿美元(同比-7%) 股价当日下跌超2%至59.215美元 [3] 财务数据表现 - 2025财年第三季度(截至2月23日)净销售额48.422亿美元 同比下滑5% 销售成本32.031亿美元 [4] - 营业利润8.914亿美元 税前收益7.69亿美元 归属于通用磨坊的净利润6.256亿美元 [4] - 每股收益基本1.14美元(同比-3.4%) 摊薄1.12美元(同比-4.3%) [4] 市场竞争格局 - 竞品DQ门店3年增长近800家 2025年达1721家门店 国产新锐品牌波比艾斯门店近1000家 月净增长率5.11% [7][9] - 2024年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1835亿元 Gelato细分市场增速10%达120亿元 野人先生品牌单场直播销售额破1500万元 [8] - 跨界竞争者包括蒙牛/伊利等乳企 海底捞等餐饮品牌 以及现制创新品类如中药养生冰淇淋/红薯冰淇淋等 [11] 品牌战略调整 - 尝试折扣促销(9.9元咖啡) 拓展酸奶/咖啡品类 加速口味创新和联名合作 但创新速度仍落后本土品牌 [16] - 价格策略受质疑 同款产品中国售价40元以上 vs 美国市场低至1美元 导致高端定位说服力下降 [14] 行业消费趋势 - 消费逻辑转向"悦己消费" 国产盛行/国潮崛起削弱"洋品牌"溢价 哈根达斯作为"西方生活方式象征"的溢价能力减弱 [18] - 1996-2015年哈根达斯中国销售额年均复合增长23% 2017年中国市场贡献全球近50%业绩 门店数量曾占全球总量超50% [5][7]
哈根达斯客流连续下滑,「冰激凌届爱马仕」的人气去哪了? | 声动早咖啡
声动活泼· 2025-06-26 12:10
品牌定位与市场策略 - 公司1921年诞生于美国,1996年进入中国时定位为"极品餐饮冰淇淋",瞄准高端消费人群,最便宜的冰淇淋球售价25元(当时全国职工月均工资约500元)[1] - 公司刻意营造高端形象:采用北欧语系logo、紧邻奢侈品牌选址、勃艮第红与金色装潢,目标成为"冰淇淋界的劳斯莱斯"[1] - 2009年品牌知名度超50%中国消费者,2010年中国销售额突破1亿美元并以20%速度增长[2] - 2005-2015年为黄金期,销售额平均增长率达23%,但近期连续三个季度出现双位数客流量下滑[3] 差异化营销策略 - 首创冰淇淋与爱情关联的定位,"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广告语成功塑造体验式奢侈品牌形象[3] - 2006-2016年冰淇淋月饼在高端市场销量第一,节日限定礼盒常需排队抢购[7] - 针对中国市场特点打造"轻奢社交空间",将消费场景从家庭转向情侣约会/节日聚会[7] 市场挑战与竞争环境 - 中美定价差异显著:美国90g产品售价1美元(约7元),中国75g产品售价43元,品牌授权分离导致双重身份曝光[5] - 2021年代可可脂事件与2022年致癌物召回事件损害品牌形象[6] - 面临国产冰淇淋(伊利/蒙牛/波比艾斯等)与现制茶饮(蜜雪冰城2-3元冰淇淋)的双重竞争,80%消费者认为合理价格应低于10元[6] - 产品创新不足:过去5年未推出爆款,口味被吐槽过甜,与少糖趋势相悖[8][9] 战略转型举措 - 2016年起重点发展商超零售渠道,目前市场份额呈现上涨趋势[10] - 加速拓展ToB业务:航空餐食/酒店下午茶/景区文创等场景,该业务占比更大增速更快[10] - 尝试通过洗浴中心不限量供应等新型渠道突破增长瓶颈[10] 行业趋势洞察 - 消费审美从"洋气"转向本土文化认同,传统欧式浪漫定位显脱节[8] - 高端冰淇淋面临甜品化竞争,消费者犒赏方式多元化(手冲咖啡/演唱会等替代)[7] - 行业进入"质价比时代",消费者对洋品牌奢侈品光环敏感度下降[6]
冰淇淋巨头也要开始“全时段”经营了
36氪· 2025-06-26 10:47
公司战略与扩张 - 未来三年计划在中国新增800家门店,包括50家冰淇淋和汉堡店及100家冰淇淋和手工定制蛋糕店,覆盖各类城市 [1] - 品牌正式进入全时段、多品类商业模型布局升级阶段,推动业态创新 [1] - 目前在中国已拥有1700多家冰淇淋门店,是国内知名度最高的冰淇淋品牌之一 [1] - 2024年7月在上海开设亚洲首个同时供应热食和冰淇淋的DQ Blizzard & Burgers餐厅,标志着向全时段连锁餐厅转型 [2] - 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和利润均实现超过20%正增长,单店同比接近双位数增长 [3] 产品创新与爆款 - "暴风雪"系列新薄荷巧克力曲奇口味成为年销售过亿的超级单品,开心果口味上市后成为销售额第一爆品 [2] - 开心果口味冰淇淋含约60颗开心果(酱+碎),定位为市场最好吃的开心果口味 [2] - 推出"酸奶冰淇淋碗"满足健康消费需求,采用0蔗糖酸奶和超过60%浓郁果酱 [2] - 目前中国市场已有五个单品销售额突破1500万,部分突破2000万 [5] - "520"当天新品宠爱软绵绵掌心蛋糕在美团外卖获得蛋糕GMV第一 [5] 消费者洞察与营销 - 将年轻消费者分为7个圈层和126个小圈层,开发联名产品契合"FEEL THE FUN"品牌理念 [5] - 针对Z世代"悦己"需求,开发宠物友好门店和萌宠产品,150家宠物友好门店已落地 [3][5] - 蛋糕消费场景从70-80%集中在生日转变为生日占40%,节日场景提升至60% [5] - 手工定制蛋糕分为裱花大蛋糕和切片小蛋糕两大系列,覆盖社交与悦己场景 [6] - "倒杯不洒"营销案例问世四十周年,暴风雪系列销售额占比从70%以上降至40% [4] 门店模式与文化融合 - 开设本土文化特色店,如南京"老门东"定制蛋糕店融入非遗绒花元素,推出城市限定产品 [1][7] - 门店设计融合本土文化、街区风貌与品牌主张,如成都锦里店和南京老门东店 [8] - 新门店配备专门裱花师,手工制作融合非遗元素的定制产品 [7] - 郑州锦艺城和深圳宝安机场开设本土文化特色店,上海武康大楼和西岸梦中心开设高人气旗舰店 [3] 行业趋势与竞争 - 中国冰淇淋市场预计每年保持双位数以上正增长 [3] - 2025年5月全国冰淇淋门店4.4万家,较2022年末增长18.97%,但较2024年末微减0.49% [8] -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背景下,连锁品牌需提升门店运营质量和创新水平 [8] - 公司通过定制化、门店创新和全时段全品类升级突破同质化竞争 [8]
DQ冰淇淋开出定制蛋糕门店
快讯· 2025-06-25 20:25
公司战略与业务拓展 - DQ品牌近期在南京开设首家手工定制蛋糕店 提供60款以上不同蛋糕产品并配备专业裱花师现场制作[1] - 公司已形成三种门店模型:常规冰淇淋店、冰淇淋与定制蛋糕店、冰淇淋与汉堡店[1] - 所有DQ冰淇淋店均销售蛋糕 但新门店通过现场定制和祝福语服务实现差异化[1] 行业竞争与市场需求 - 冰淇淋赛道竞争压力持续加剧 推动品牌进行产品类型和门店模型的多元化创新[1] - 当前消费者需求呈现多元化特征 促使公司拓展热食汉堡与手工蛋糕等非传统冰淇淋业务[1] - 品牌去年已推出同时供应汉堡和冰淇淋的门店 本次蛋糕专门店是产品线延伸的新尝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