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奶昔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第35周:食品饮料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09-08 08:06
奶茶店跨界咖啡市场 - 奶茶品牌通过独立子品牌、店中店或全线融合策略切入咖啡赛道 茶颜悦色推鸳央咖啡 蜜雪冰城孵化幸运咖 古茗将咖啡铺入7600家门店覆盖下沉市场[3] - 咖啡赛道增长迅猛 预计2025年达万亿规模 茶饮品牌凭借供应链和数字化优势跨界[3] - 跨界面临品牌基因差异和定位冲突挑战 未来竞争聚焦品类融合与供应链能力[3] 冰茶品类健康化升级 - 农夫山泉2025年推新品冰茶 主打真茶萃取和0添加 定价5元/瓶 计划投入20亿元推广[4] - 元气森林2022年推元气冰茶 以减糖为卖点 2024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4] - 传统冰茶市场由康师傅年销200亿和统一50-100亿主导 新品牌通过健康化策略寻求突破[4] 地摊经济冲击实体餐饮 - 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变化推动地摊经济快速发展 高端酒店和连锁品牌加入摆摊行列[5] - 实体店因高成本面临客源流失压力 地摊以低价和便利性抢占市场[5] - 地摊经济灵活创新但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市场将通过供需平衡形成多元餐饮生态[5] 饮料创新回归健康本质 - 元气森林通过技术革新解决健康与美味兼得难题 2023年推好自在养生水系列[6] - 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从2018年0.1亿元跃升至2023年4.5亿元 好自在系列上市4个月销售额破亿 2024年市场份额达58.6%[6] - 行业面临同质化和价格战问题 需加强研发推动规范化发展[6] 冲泡饮品市场衰退 - 香飘飘奶茶、维维豆奶、南方黑芝麻糊等国民冲泡饮品销量持续下滑[8] - 冲泡产品因依赖热水冲泡和场景受限被现制茶饮替代 香飘飘、维维、黑芝麻冲泡业务收入显著下降[8] - 品牌跨界转型多失败 维维涉足白酒、黑芝麻尝试新能源后依赖国资救助[8] 硬折扣零售模式兴起 - 中国进入硬折扣时代 借鉴德国奥乐齐经验通过供应链优化和自有品牌实现低价[9] - 盒马、美团、物美等布局硬折扣店 自有品牌占比高达60%-90%[9] - 硬折扣通过精简SKU和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效率 满足理性消费需求[9] 农夫山泉品牌价值突破 - 农夫山泉以110.9亿美元品牌价值跃居全球软饮料品牌第三 仅次于可口可乐和百事[10] - 品牌强度指数达91.1分 评级升至AAA+级 亚洲领先[10] - 水+饮料双引擎战略及健康定位推动连续三年增长 东方树叶茶饮年复合增长率超86%[10][11] 康师傅方便面业务优化 - 2025年上半年方便面业务收入134.65亿元 毛利率提升至27.8% 净利润同比增长11.9%[12] - 通过多元化和差异化策略优化产品矩阵 红烧牛肉面保持销量领先 非油炸鲜Q面和韩式火鸡面获市场认可[12] - 拓展会员店渠道并强化数字化运营 应用航天技术提升产品安全[12] 现制冰淇淋品牌扩张 - 野人先生主打现制冰淇淋 通过加盟模式半年内门店从400家增至1000家 跻身全国前三[16] - 客单价28-38元瞄准中高端市场 单店投入约50万元 毛利率达60% 回本周期6-12个月[16] - 面临SKU较少和复购率依赖打卡消费挑战 冬季销售疲软[16] 娃哈哈产能扩张布局 - 宏胜集团投资10亿元在西安建设现代化生产线 生产纯净水和茶饮等多元品类[17] - 项目通过智能化生产补位产能缺口 依托西安食品饮料产业生态降低成本[17] - 西安经开区聚集百事、可口可乐等企业 形成近百亿产值产业集群[17] 麦当劳中国市场增长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68.43亿美元同比增长4% 净利润22.53亿美元同比增长9%[19] - 中国市场门店数超7100家 年服务顾客超13亿人次 计划2028年达万店目标[19] - 90%原材料本土采购 供应链独立 是全球增长最快市场之一[19] 燕京啤酒高端化策略 - 上半年营收85.58亿元同比增长6.37% 净利润11.03亿元同比增长45.45%[23] - 中高档啤酒收入占比70.1%同比增长9.3% 大单品U8放量但距百万千升目标需增速43.7%以上[23] - 推出低价汽水品牌倍斯特 收入0.83亿元占比不足1%[23] 皇氏集团水牛奶突破 - 2024年一季度营收4.46亿元 净利润增10.05% 毛利率升至27.63%[27] - 种源培育技术突破使改良周期缩至3年 产奶量提3倍[27] - 研发投入2024年增47% 推出差异化产品 安徽湖南产能扩张提升供应能力[27]
谁在麦麦岛门口大排长队?
36氪未来消费· 2025-08-23 20:26
营销活动概况 - 麦当劳于8月推出全国性夏日主题活动"麦麦岛",通过限定美食、沉浸式场景及跨界合作打造大型营销活动 [3][5] - 活动覆盖全国超7100家餐厅,并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立13家旗舰店 [5] - 与中国邮政、万豪旅享家及滴滴出行达成跨界合作,推出主题客房和车辆强化场景渗透 [5] 核心产品策略 - 限时回归经典产品奶昔(香草/草莓口味,售价15元/杯),引发消费者怀旧热潮 [6][9] - 奶昔出餐效率受设备限制(正常情况1分钟出品2杯),导致门店排队达2-3小时,并催生闲鱼代购业务(代购加价数十至上百元) [10][13] - 奶昔口感被部分消费者反馈"不够浓稠冰爽",反映当前健康饮食趋势下高糖产品与主流需求的错位 [13][14] 门店与场景设计 - 旗舰店选址聚焦高客流地标(如北京朝阳公园距地铁口50米、南京夫子庙商圈),强化品牌曝光与体验 [18][19][20] - 门店设计强调IP元素(如麦当劳叔叔雕像、限定明信片邮箱、"痛岛"风格装饰),弱化快餐效率属性,增强社交打卡属性 [6][22] - 通过人偶互动(如大鸟姐姐)和抽奖活动(需发小红书带指定标签)推动用户自发传播 [23][24][29] 营销成效与行业对比 - 小红书话题"资深麦粉驻京办"浏览量近2000万,形成闭环传播链路 [29][31] - 与肯德基营销路径差异显著:麦当劳深耕自有IP(如"麦门"社群),肯德基侧重跨界联名(如《原神》《光与夜之恋》)及"疯狂星期四"促销 [32] - 中国市场成为增长核心:2023年上半年新增门店407家,全年目标1000家,占全球新增门店近一半 [34] 战略意图分析 - 通过怀旧产品(奶昔)和场景体验(麦麦岛)吸引90后群体及其下一代,强化情感连接 [15][36] - 活动核心为品牌话题发酵而非直接销量驱动,业绩增长更依赖9.9元咖啡等日常促销产品 [30] - Q2营收超预期且净利润双位数增长,印证本土化营销策略有效性 [33]
77年都不用冰箱、微波炉!这个快餐品牌年收超151亿元,单店客流是麦当劳近4倍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08 12:10
核心观点 - In-N-Out通过坚持家族经营、拒绝上市和特许经营、保持精简菜单和新鲜食材供应,在快餐行业走出独特成功路径 [4][6][8][10] - 公司单店销售额和客流量远超行业平均水平,2022年单店平均客流量近70万次,接近麦当劳四倍 [10][13] - 垂直供应链管理和自有房产策略帮助公司控制成本,食品成本节省3%-5%,总成本节省6%-10% [26][32][34] - 高员工薪酬和培训体系(如"In-N-Out大学")带来低流动率,经理平均年薪16.3万美元且任职17年 [43][44][45] - 公司谨慎扩张,2023年投资1.255亿美元在田纳西建立东部办事处,但首家餐厅需等到2026年以保证供应链质量 [20] 经营策略 - 坚持家族私有化:拒绝所有收购要约和上市提议,包括来自华尔街和沙特王子的报价 [4] - 产品极致简化:77年保持不足15种菜品,主要依靠三款汉堡、薯条和奶昔 [8] - 供应链垂直整合:自建肉类加工厂、配送中心和卡车车队,确保24小时新鲜配送 [26][27][30] - 本地化采购:与加州当地农民建立长期独家合作,三处加工厂均靠近门店分布 [26][27] - 成本控制:1989-2018年核心产品价格涨幅低于通胀,2020年以来汉堡价格仅上涨25% [32][34] 财务表现 - 2025年预估年收入21亿美元(约151亿人民币) [13] - 2018年单店销售额达麦当劳两倍 [10] - 利润率20%,高于Shake Shack(16%)和Chipotle(10.5%) [10] - 套餐价格7.3美元,显著低于Shake Shack同类产品10.94美元 [32] 市场影响 - 形成文化现象:奥斯卡颁奖季单场活动消耗1707个汉堡,成为名人标配食品 [39][41][43] - 引发狂热消费:科罗拉多新店开业引发12小时排队,需警方疏导交通 [38] - 行业对比研究:被与麦当劳并列讨论,沃尔玛前高管评价其"明确立场永不妥协"模式值得借鉴 [16][17] 员工管理 - 薪酬体系:经理平均年薪16.3万美元超过加州牙医/会计师水平,含利润分成 [43] - 培训体系:1977年创立"In-N-Out大学",管理人员需接受客户服务和质量控制专项培训 [44] - 员工忠诚度:2025年Glassdoor最佳工作场所评选中位列全美第三 [45] 扩张规划 - 田纳西布局:2023年宣布1.255亿美元投资建设东部办事处,2026年开设首店 [20] - 选址标准:优先靠近高速公路区域以降低配送成本,避开昂贵市中心 [36] - 扩张逻辑:新市场需重建完整供应链体系,确保与现有品质标准一致 [20][26]
进入“金拱门时代”第8年,麦当劳中国如何实现门店数量翻3倍?
新京报· 2025-08-04 10:40
市场扩张与下沉战略 - 麦当劳中国餐厅数量从2017年约2300家增至7100余家,增长3倍,覆盖全国280余个地级市[1][3] - 约50%餐厅分布在三至五线城市,未来三四线城市是布局核心,计划年均开店1000家,2028年达成万店目标[3] - 青海、宁夏门店今年开业后将实现全国省级行政区全覆盖[1][3] 本土化运营与供应链 - 90%食材实现本土采购,本土供应商占比提升至近60%,支撑年均超100个新品上市[3] - 董事会约半数成员为常住中国的本土人士,决策机制本土化推动每年开店从200家增至1000家[5] - 与11家供应商联合发布"麦链"倡议,2028年前完成再生农业计划,2027年建成浙江智慧产业园[4] 数字化与顾客体验 - 450人IT团队实现100%技术自研,90%订单通过手机或自助点餐机完成,App下载量突破1.3亿次[7] - 超6000家门店配备智能取餐柜,全国餐厅日均举办200场主题派对,"麦麦自习室"覆盖约120家[7] - 通过"粉丝大会"票选推动"薯饼全天供应"等举措,强化"聆听-互动-回应"模式[7][8] 产品创新与门店策略 - 基于每日超2万篇用户帖子数据分析,推出"肉霸堡""叠叠卷"等针对性新品[8] - 门店采用灵活组合模式:工作区侧重效率与智能取餐,社区店增加座位与儿童乐园等体验设计[8][9] 绿色增长与社会责任 - 拥有超3800家LEED认证绿色餐厅(全球第一),2025年新增门店仍以绿色为主流[9] - 纸制包装100%使用FSC认证原纸,推广"无吸管杯盖"及"重塑好物"回收计划[9] - "麦当劳叔叔之家"累计服务1700余户患儿家庭,8年累计为灾害捐款千万元[10] 人才培养体系 - 20万员工中50%为00后,"菁英管培生计划"提供最快18个月晋升通道[10] - "汉堡大学"8年培训学员超7万名,线上线下累计开设课程超2700门[10]
马斯克进军餐饮业?不好好卖车,马斯克卖汉堡干嘛?
搜狐财经· 2025-08-03 08:12
特斯拉进军餐饮业 - 特斯拉首家"餐厅+影院+超级充电站"组合式娱乐中心在洛杉矶好莱坞开业,占地两层,配备80个V4超级充电位与两块13.7米高的LED电影屏幕 [3] - 餐厅设计采用"复古未来主义"风格,灵感来自20世纪50年代汽车影院,提供汉堡、薯条、鸡翅等美式快餐,由主厨埃里克·格林斯潘掌厨 [3] - 消费者可选择在车内、室内或屋顶用餐,工作人员穿溜冰鞋送餐,特斯拉车主可通过车载系统订餐并同步观影 [3] 商业战略分析 - 借鉴奔驰2016年北京三里屯体验店模式,通过餐饮场景增强品牌忠诚度与客户黏性 [6] - 餐厅作为科技展示窗口,可穿插展示Optimus机器人等创新产品,强化品牌科技形象 [9] - 餐饮服务被纳入特斯拉新能源生态系统,与充电设施形成协同效应,提升用户体验 [10] 长期战略意义 - 若模式成功,可能在全球超级充电站推广餐厅网络,扩大品牌影响力并吸引潜在客户 [12] - 用户消费数据可反哺自动驾驶算法优化和娱乐系统内容推荐,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12] - 通过差异化服务构建竞争壁垒,将品牌从汽车制造商升级为生活方式服务商 [6][12]
破圈创新 把握消费潮流新红利——专访CFB集团首席执行官许惟抡
新华财经· 2025-07-02 21:38
行业概况 - 中国冰淇淋行业规模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2061亿元 [1] - 行业增长动力来自居民收入提升和休闲食品需求增加 [1] - 2023年DQ在中国冰淇淋连锁市场份额接近29% [2]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通过多元化门店模型(冰淇淋店、蛋糕店、汉堡店)实现第二增长曲线 [3] - 过去4年新开近1000家冰淇淋店 [3] - 2025年5月冰淇淋与定制蛋糕店销售额较2024年增长5倍 [4] - 计划3年内新开800家门店(50家汉堡店、100家蛋糕店、650家冰淇淋店) [7] - 2025年将新增10家定制蛋糕店和3家汉堡店 [7] 产品创新与本土化 - 独创手工定制切片蛋糕系列(2 5寸至10寸多种尺寸)满足场景化需求 [5] - 南京老门东店推出3款国风非遗绒花主题限定产品 [8][10] - 中央创新厨房执行"每周出新"的跨品类创新节奏 [12] 年轻化营销与用户运营 - 实施"Z世代增长战略"(趣新品、质价比、FUN体验) [7] - 联名初音未来、《跃动青春》、Chiikawa等IP打造圈层营销 [11] - Chiikawa联名周边3小时售罄并创单日业绩纪录 [11] - Z世代已成为品牌第一大消费群体 [12] 市场拓展与竞争壁垒 - 覆盖全国250多个城市的1400多家门店 [13] - 供应链管理有效应对低成本竞品挑战 [12] - 门店形态从柜台店升级为形象店+定制化专门店 [13] - 中国冰淇淋市场预计保持双位数年增长 [13]
DQ也盯上了“全时段生意”
搜狐财经· 2025-06-28 16:57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2025年5月全国冰淇淋门店4.4万家,较2024年末微减0.49%,但较2022年末增长18.97% [3] - 市场呈现三大阵营竞争格局:外资品牌(DQ、哈根达斯)、本土新锐品牌(野人先生、波比艾斯)、跨品类入局者(茶颜悦色、库迪咖啡) [4] - 消费者对品质和体验需求攀升,但高端冰淇淋接受度受"冰淇淋刺客"和健康理念影响仍有待提升 [4] DQ市场表现与战略 - 2020-2024年DQ在中国冰淇淋连锁餐厅市场份额持续第一,2024年市占率超30%(第二名两倍多) [6] - 2025年Q1营收及利润增长均超20%,同店销售额同比接近双位数增长,预计全年营收双位数增长、利润增超20% [6] - 全球7000家门店中中国占1700家(CFB运营1400+家),未来三年计划新增800家(含650家冰淇淋店、50家汉堡店、100家蛋糕店) [6][8] 门店模型与产品创新 - 三大门店模型:常规冰淇淋店(40-60㎡)、冰淇淋+定制蛋糕店(80㎡)、冰淇淋+汉堡店(100-120㎡旗舰店) [14] - 定制蛋糕店为独创模型,2024年5月布局10家后销售额同比增5倍,南京店推出3款文化限定产品 [11][14] - 产品创新包括轻食(2017)、茶饮(2018)、桶装冰淇淋(2019)、汉堡(2024),形成全时段产品组合 [9] 消费者洞察与营销策略 - 通过社交聆听推出爆款:开心果风味暴风雪上市首月占销售额10%,香菜柠檬风味引发全网热议 [16] - 细分Z世代为7大圈层126小圈层,联动初音未来等IP实现破圈,联名周边曾3小时售罄 [21][23] - 宠物友好门店达150家,提供免费宠物冰淇淋强化情感连接 [24] 本土化与场景拓展 - 门店设计融合地域文化(南京古建筑、成都熊猫、郑州棉纺厂等),打造"Feel the Fun"体验 [24] - 解构生日场景限制,覆盖七夕、下午茶等场景,推出2.5寸至10寸蛋糕满足独享/聚会需求 [23] - 原料端采用100%动物奶油,全链路通过FSSC22000认证,明档制作增强信任感 [18][19] 市场前景与目标 - 2024年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1835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增速5%-10% [9] - DQ目标转型为"全时段C&B快乐连锁餐厅",以创新驱动年轻客群需求,保持行业领跑地位 [15][25]
水果这般吃,更健康
人民日报· 2025-06-15 10:14
水果营养与健康食用指南 - 山楂含糖量22%远超西瓜6%的含糖量 但西瓜因果糖占比高(果糖甜度为蔗糖1.7倍)口感更清甜 [1] - 推荐优先选择低糖、低GI、低GL的"三低"水果 包括草莓、蓝莓、李子、杨桃、柚子、桃、杏、樱桃、西瓜等 [1]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水果摄入量:幼儿及儿童50克/次(1-2次/天) 成年人350克/天(200克拳头量+150克莓果) 控糖/减肥人群200克或150克莓果 [1] 水果食用时间与方法 - 健康人群建议两餐之间食用水果 控糖人群应在餐后2-3小时或餐前半小时食用并搭配10克坚果以调节血糖 [2] - 儿童老人餐前慎食水果 山楂柿子含鞣酸空腹食用可能引发胃痛或胃结石 [2] - 直接食用水果可保留完整膳食纤维(如带皮苹果多酚含量增加30%) 榨汁会导致50%维生素C流失且糖分吸收速度提升3倍 [2] - 破壁处理蓝莓猕猴桃等带籽水果可释放更多膳食纤维 搭配牛奶豆奶制成奶昔能减少抗氧化成分流失 [2]
5.9元一瓶,乳业巨头集体跨界开现打鲜奶店
36氪· 2025-05-20 11:59
乳品企业布局"现打鲜奶+"门店 - 三元食品开设"北京市牛奶公司"鼓楼店 销售现打鲜奶 奶茶 冰淇淋等产品 人均消费18元 [1] - 门店位于三元食品前身北京市牛奶总站原址 通过焕新迭代重新开业 [1] - 现打鲜奶分为250mL(5.9元)和500mL(10.9元)两种规格 价格与市场同类产品相当 [2] - 鲜奶采自三元近郊有机牧场 从牧场到消费者全程不到24小时 [4] - 门店结合乳业基因推出鲜奶+养生 鲜奶手作等五大系列茶饮产品 售价15.9-25.9元 [4] "现打鲜奶+"门店运营模式 - 行业主要分为"现打鲜奶+茶饮"和"现打鲜奶+烘焙"两种模式 [7][10] - 扬子江乳业开设"扬子江鲜奶铺" 人均消费10元 已在武汉开出5家门店 [7] - 皇氏乳业创立"在桂里"品牌 主打水牛奶基底茶饮 售价15.5-32.5元 现有2家门店 [8] - 天润乳业工厂店主打鲜奶 酸奶和牛乳馒头 人均15元 乌鲁木齐已开30家门店 [10] - 新希望琴牌乳业开设"麦甜鲜奶&烘焙工坊" 售卖鲜奶和现烤面包 仅1家门店 [10] 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行业仍处探索阶段 尚未出现门店数超过50家的连锁品牌 [1][11] - 小红书平台相关图文笔记数超过10万篇 显示市场热度较高 [11] - 近一年全国涌现超过20个类似品牌 如红星前进面包牛奶公司等 [11] - 乳企布局该领域部分源于主业承压 希望通过餐饮端拓展销售渠道 [10] - 皇氏乳业明确表示希望通过门店为B端客户提供原料及口感改进方案 [10]
地理书解码“创业指南”AI编摆摊计划
南方都市报· 2025-05-15 07:08
创业背景 - 东北师大附中深圳学校高一学生邓相宜与7-8位同学组成MK创业团队,利用"五一"假期在深圳书城(南区)开设饮品摊位,主打新鲜果茶、冰淇淋等产品 [2][3] - 创业灵感来源于3月23日邓相宜为母亲采购生日鲜花时发现农贸市场西瓜物美价廉,萌生销售西瓜的想法 [3] - 团队初始资金来自邓相宜的压岁钱投资,产品研发过程经历从鲜切西瓜到奶昔、果茶、果咖、冰淇淋等多元产品的迭代 [3] 商业模式 - 目标消费者锁定17-28岁年轻群体,参考星巴克、瑞幸等品牌爆款单品进行产品定位 [3] - 运用高中地理必修二"商业区位条件"理论,从市场、成本、集聚、交通和政策五个因素评估选址,最终选定人流量大的深圳湾公园(后因故改至深圳书城南区) [3] - 推出特色营销策略:设计夏日主题签名墙吸引顾客互动,社交平台视频累计播放量超80万次 [2][5] - 品牌标识为"MK100%高中生创业计划"(MK意为Move on and keep),校服作为工作服增强辨识度 [5] 运营挑战 - 开业当天遭遇双重打击:原定深圳湾公园摊位被临时取消,暴雨导致营业延迟半天 [4] - 产品策略存在贪多求全问题,试图覆盖全部消费人群导致囤货积压 [6] - 账面上呈现亏损状态,但从实践角度被视为"超值必修课" [6] 教育价值 - 团队通过实践验证课本知识的局限性,培养主体性思维(即不囿于书本、主动思考、敢于试错的能力) [6] - 校方支持学生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班主任刘江北老师指导团队参考头部茶饮品牌优化产品甜度 [8] - 学校"家文化"理念体现在团队成员自发为高三学长学姐送自制果茶的行为 [8] 未来发展 - MK团队计划暑假再次出发,探索更多商业可能性,逐步适应创业节奏 [7] - 邓相宜表示希望通过简单商业模式入门,未来拓展更广领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