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茶饮
icon
搜索文档
千军万马闯港股
北京商报· 2025-07-07 11:41
港股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数量达43家,超过去年同期的30家 [1] - 上半年港股IPO募资规模达1067.14亿港元,超2024年全年876.77亿港元,位居全球榜首 [1] - 截至7月6日港股IPO排队企业超过210家,其中超40家为A股上市公司 [7] 行业分布特征 - 科技、消费、高端制造类企业构成此轮IPO主力,包含AI、机器人、创新药等硬科技领域 [6][10] - 新消费企业如蜜雪集团、布鲁克、沪上阿姨上市首日股价涨超40%,蜜雪集团累计涨幅达154% [10] - 生物医药企业通过港股18A章特殊通道加速上市,维昇药业成为2025年首家港股上市创新药企 [13][24] 上市路径分析 - 企业采用四种典型IPO模式:直接首发、A+H、A股转港股、介绍上市 [6] - 美的集团H股2024年9月上市募资306.68亿港元,带动A股龙头赴港示范效应 [15][16] - 地平线2024年10月港股首发募资54亿港元,成为年内最大科技IPO [17]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港股"科企专线"5月推出,支持特专科技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申请 [23] - AH股溢价收窄及港股流动性改善吸引企业,国际资本认购提供全球信用背书 [18][20] - 德勤预计2025年港股全年80只新股募资2000亿港元,25只为"A+H"架构 [26] 国际资本动向 - 欧美、中东长线基金及主权基金积极参与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认购 [6] - 97%新股获超额认购,零售消费行业以2228倍超额认购倍数居首 [30] - 创新药企从美股转向港股趋势明显,映恩生物等案例引发赚钱效应 [29][30] 代表性企业案例 - 宁德时代成为2025年上半年全球最大IPO,海天味业、恒瑞医药进入全球前十 [26] - 周六福、圣贝拉、颖通控股同日上市,分别代表"悦己经济""高端服务"等消费方向 [8] - 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青心意创等科技企业通过IPO加速技术融资 [10][11]
排队3000杯,这个去茶山非喝不可么
格隆汇· 2025-07-04 21:10
品牌概况 - 贵阳茶饮品牌去茶山在杭州开设浙江首店 开业当天排队数量超过3000杯 [2] - 品牌主打"贵州原产特色"路线 招牌产品包括贵州铜仁抹茶 刺梨气泡水 干酪普洱鲜奶茶等 价格带位于20-30元 [2] - 目前全国直营门店55家 此前在重庆 成都 深圳 上海等地开首店时均出现"开业爆单"现象 [2] 门店运营 - 杭州首店位于高端商业综合体杭州中心商场 毗邻西湖文化广场 地铁1 3号线直达 客流优势显著 [5] - 门店面积约50平米 堂食座位仅8个 主要做取单外带 [4][5] - 单店配置7位制茶员工 4位打包人员 3位取茶人员 2位机动人员 2位后厨人员 合计18人以上 [11] 产品特点 - 产品分为咖啡类 鲜奶茶 水果茶饮三大类 部分水果茶饮使用水果原浆而非鲜果 降低制作复杂度 [13] - 消费者评价两极分化 部分认可抹茶醇厚和奶香融合 部分认为刺梨等地方食材接受度有限 [7] - 门店陈列贵州特色零食 通过地域叙事强化品牌标签 提升客单价和停留时间 [14] 运营模式 - 采用"不设截单上限"模式 小程序可开放数千单 区别于同行"限定数量截单"机制 [9] - 单小时出杯量达400杯 高于行业平均200-300杯水平 实测开业第三天9点下单需等待7小时取货 [10] - 预点单模式避免现场排队 提前下单 按需取货提升流程效率 [13] 扩张策略 - 目前进入10个城市 主要为一线和新一线城市 均选址核心商业综合体 [14] - 在广州 南京 佛山等城市仅开设1家门店 扩张策略较为谨慎 [14] - 首店效应显著 但重庆 贵阳等地门店热度已回归常态 [14] 行业挑战 - 新茶饮行业面临消费理性化 客单价下滑 门店总量净减少压力 [15] - 预制原料虽提升效率 但需产品稳定性和口感记忆点维持复购 [15] - 即时消费体验受限 早上下单晚上取货模式可能影响长期吸引力 [15]
“消暑美食”搜索量激增36倍 新茶饮迎消费热潮
证券时报网· 2025-07-02 17:19
港股新茶饮板块表现 - 7月2日港股新茶饮板块集体大涨 奈雪的茶大涨33 33% 古茗涨4 3% 蜜雪集团涨3 7% 茶百道涨3 68% [1] 奈雪的茶健康升级战略 - 公司举办"2025健康升级发布会" 推出系列轻饮轻食产品 加码健康赛道 [1] - 自去年底布局健康超级食材 更新"每日500蔬果瓶"和"当季Green"系列产品矩阵 [1] - 全球首家轻饮轻食"Green店"于年初在深圳亮相 构建茶饮+烘焙+轻食健康产品矩阵 [1] - 目前Green轻食店已在北上广深落地30余家 提供全时段健康饮食 [1] - 5月店均订单量同比增长35% 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8% [1] - "五一"假期部分门店订单量环比激增超300% 外卖"闪购"活动24小时订单量同比暴涨超200% [1] - "端午""六一"双节期间全国门店销售额持续攀升 多家门店订单量环比暴涨480% [1] - 光大证券指出公司计划2025年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写字楼商圈改造200-300家Green店 [2] 行业季节性消费特征 - 全国气温升高带动消暑解渴类新茶饮产品消费热潮 [3] - 6月"消暑美食"搜索量较上月激增36倍以上 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广州成消费热门城市 [3] - 美团平台显示黑龙江地区茶饮团购订单较上月增长50% 增幅全国第一 吉林辽宁跻身前五 [3] - 新茶饮以天然原料、清新口感和低糖健康属性契合年轻群体高温天气需求 [3] - 轻量化消费模式(如低卡、果蔬茶饮)顺应健康管理趋势 推动旺季消费热潮 [3] 茶百道市场表现与供应链 - 6月推出蜜瓜系列新品"蜜瓜爆爆珠"和"蜜瓜冰淇淋" [3] - 荔枝系列产品上市以来销量超700万杯 "蜜瓜爆爆珠"单品首日售出近20万杯 [4] - 92%门店实现下单后次日达 95%门店每周获得两次或以上配送服务 [4] - 已在北京、成都及重庆等地推出41条夜间配送路线 [4] - 机构研报指出公司供应链与产品创新能力突出 实现"月月有爆品、周周上新品" [4] 即时零售平台带动效应 - 美团、饿了么、京东等平台推出大量补贴活动 带动现制茶饮订单量激增 [5] - 平台流量倾斜推动头部茶饮品牌订单量 补贴转入加盟商层面改善盈利状况 [5] - 现制茶饮品牌价格企稳趋势延续 年内客单价和杯单价有望持续提升 [5]
14年全球化征程,CoCo都可坚守长期主义赋能合作伙伴
贝壳财经· 2025-07-02 15:47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2011年启动海外扩张,首批进入美国市场,早于喜茶等竞争对手[1] - 2016年进入澳大利亚悉尼开设首家直营店,2017年悉尼和墨尔本门店业绩位列全球前二[5] - 2016年同步拓展加拿大市场,截至2024年已在加拿大开设120家门店[9][12] - 2013年布局东南亚市场,2016年进入欧洲英国,2022年进军非洲,2024年拓展中南美洲及欧洲8国20城[12] - 2025年计划开设美国达拉斯、荷兰阿姆斯特丹、柬埔寨新区等战略门店[12] 海外市场策略 - 采用"陪伴式成长"模式,与区域合作伙伴共同经营而非单纯加盟授权[2][6] - 在加拿大下沉市场布局,覆盖人口仅7万的资源型城市Grande Prairie[9] - 通过本土化营销打开市场:在加拿大推出TOP10/TOP6推荐菜单,参与病童医院募捐等社区活动[12] - 在菲律宾结合本地文化拍摄知名广告,利用"Stress Drilon"俚语梗强化品牌记忆点[8] - 日本市场通过JR集团旗下NewDays超市及7-11渠道销售衍生食品[14][15] 产品创新与品类拓展 - 将明星产品"鲜百香双响炮"拓展为冰棒在加拿大超市销售[14] - 在日本推出杨枝甘露风味糖果、黑糖半月烧甜点等跨界产品[14][18] - 2024年全球首发粉粿系列饮品,并进入日本7-11限定销售[15] - 珍珠奶茶成为海外市场核心产品,使品牌与品类形成强关联[17][19] 品牌文化建设 - 连续三年举办"国际珍奶日"活动强化全球珍珠奶茶文化认知[21] - 通过DIY小料体验课等互动方式培养澳大利亚高中生消费习惯[19] - 与《崩坏3》、大耳狗、芭比等IP联名,覆盖欧美及东南亚二次元受众[23] - 在菲律宾打造主题店引发社交媒体传播,北美芭比联名覆盖100+门店[23][27]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全球门店覆盖五大洲,成为多伦多市场前三品牌[3][12] - 建立系统化海外拓展能力,包括供应链管理、人员培训及品控体系[8] - 早期进入市场的先发优势使其在加拿大等成熟市场具备标志性地位[12] - 产品力获日本7-11认可,印证供应链成熟度与品牌溢价[15]
霸王茶姬“无声门店”入选信息无障碍优秀案例 成唯一入选新茶饮品牌
观察者网· 2025-07-02 11:43
行业动态 - 第七届科技无障碍发展大会(2025TADC)在北京举行 公布了"2025'可及'信息无障碍优秀案例" 表彰国内无障碍领域优秀产品和项目 [1] - 大会由信息无障碍联席会议和信息无障碍研究会联合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特别指导单位 发起方包括腾讯 阿里巴巴 微软 华为等企业 [1] - 获奖案例包括南方航空官网无障碍改造 滴滴无障碍出行服务 京东APP无障碍适配 vivo大模型驱动实践等 [1] 公司举措 - 霸王茶姬"线上+线下全渠道无声门店"项目入选优秀案例 是唯一获奖的新茶饮品牌 [1] - 项目包含线下门店无障碍设施完善 听障人士就业支持 线上点单系统适老化改造等举措 [1] - 全球首家无声门店于2024年1月在杭州开业 已拓展至广州 上海 长沙 兰州等地 [2] - 截至2025年5月 在中国内地开设10余家无声门店 2025年6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开设东南亚首家无声门店 [2] 运营细节 - 无声门店店员主要由听障人士组成 部分员工已晋升至店长助理等管理岗位 [2] - 公司纳斯达克上市时 5位敲钟员工代表中有2位是听障员工 分别来自中国湖南和新加坡 [2] - 线上改造包括微信/支付宝小程序升级 措施含增大按钮 简化流程 提高对比度等 计划2025年内完成 [2] - 线下门店配备手语标识 文字板 电子点单系统 新增轮椅充电停车位 坡度板等设施 [3] 政策背景 - 2025TADC举办时值《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两周年 该法涵盖设施建设 信息交流 社会服务等方面 [3] - 公司通过"实体+虚拟"双轨模式 为新茶饮行业提供无障碍环境建设实践样本 [3]
72起IP联名,半年烧钱上亿,新茶饮营销为何“高投入低热度”?
36氪· 2025-07-02 11:09
IP联名行业现状 - IP联名已成为新茶饮行业争夺流量的核心战场,2025年上半年仅新茶饮行业就发生72起联名事件 [1] - 动漫/游戏/形象IP持续领跑,占比近40%,其中动漫IP14个、卡通形象IP9个、游戏IP5个 [3] - 头部品牌分化明显:瑞幸将"联名+推新"玩成常态,喜茶却转向"0联名"高端策略 [1] IP类型与商业逻辑 - 动漫/游戏IP具有强圈层穿透力,但同质化问题严重,如《哪吒2》联名仅复用角色形象导致审美疲劳 [4] - 明星IP商业逻辑迭代,从贴图式代言升级为"情感资产运营",如王俊凯联名小卡在二手市场持续流通 [6] - 剧集/文创IP多通过平台分发,如腾讯视频在剧集开播前半年启动商业化合作,美团锁定文旅资源 [8][9] 联名成本与效果 - 新茶饮品牌营销支出激增:瑞幸2025Q1营销开支达5亿元(+22.4%),霸王茶姬3亿元(+79.6%) [12] - 联名呈现"短期脉冲式增长,长期边际效应递减"特征,如霸王茶姬搜索量半年环比减少41% [13][14] - 部分联名沦为"赔本赚吆喝",腰部品牌被迫跟进"军备竞赛"但回报有限 [16] 品牌差异化策略 - 瑞幸建立联名长期玩法:与产品研发配合,定期限时回归热门IP如"线条小狗"(4次联名) [13] - 喜茶战略转型:2025年暂停联名,转向高端艺术合作如英国皇家歌剧院,但效果尚未显现 [16][18] - 平台分包模式存在局限性:品牌需被动接受IP档期,面临"一IP多品牌"稀释效应 [9] 行业挑战与趋势 - 联名投入激加剧行业分化,支付能力成为核心变量 [12] - 过度依赖联名导致"流量狂欢掩盖产品硬伤",市场出现同质化厌倦情绪 [16] - 未来需建立三大能力:精准筛选IP、价值共创产品创新、长效IP生态运营 [20]
品质与创新拓宽新茶饮赛道
经济日报· 2025-07-02 06:17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3547亿元,预计2028年突破4000亿元 [1] - 行业从休闲饮品升级为社交打卡标配,形成"为一杯茶赴一座城"的品牌效应 [1] 产品创新与技术赋能 - 突破传统茶饮配方,引入鲜果、芝士、鲜奶、坚果等配料,如贵州品牌去茶山融合刺梨、折耳根等特色食材 [1] - 革新工艺技术:霸王茶姬采用"数智冷链仓配系统"精准控温,茉沏结合非遗虎丘三花茶窨制技艺锁香 [1] - 科技重构原料工艺:爷爷不泡茶将恩施玉露、孝感米酿等土特产转化为全国爆款饮品 [3] 行业现存问题 - 部分品牌缺乏原材料采购标准与质量监管体系,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2] - 产品同质化严重,新品易被模仿,包装/口味差异化不足 [2] - 过度依赖营销导致用户留存率低,忽视产品质量与内涵 [2] 品质提升与品牌建设 - 建立全链路品控体系(如古茗龙井系列实现原料溯源,投诉率下降) [2] - 数字化监控门店操作,加强巡检与自动化设备应用以减少人为误差 [2] - 构建差异化壁垒:通过产品研发、空间体验、品牌故事形成独特组合 [2] 技术创新与健康趋势 - 快乐番薯智能奶茶机实现5-8秒出杯,奈雪的茶"一店一群"系统秒级管理全国门店 [3] - 研发低糖/低脂/纯天然茶饮,参与制定健康标准以迎合消费需求 [3] - 需摆脱模仿抄袭与低价竞争,推动可持续发展 [3]
遭散户疯抢的if椰子水上市,消费企业“排队上车”?今年上半年港股新股市场消费股占比超三成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30 19:20
IFBH公司上市表现 - IFBH公司正式在港交所上市,香港公开发行认购水平超2600倍,国际发售认购水平达22.93倍,配售机构包括知名私募基金[1][2] - 上市首日股价高开,收涨42.09%至每股39.5港元,市值为105.3亿港元,暗盘收涨超60%[2] - 配售名单中包括中国前首富钟睒睒旗下道合承光私募,认购84.68万股[2] IFBH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旗下拥有椰子水品牌if和Innococo,在中国椰子水市场市占率达34%,营收和年内溢利增速均超80%[3] - 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原材料采购、生产、物流、销售均与第三方合作,主要终端客户位于中国[3] - 泰国创始人背景使其在供应链整合方面具有想象力,资本市场看好其杠杆作用[3] 港股消费企业IPO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共有43家企业上市,其中15家为消费企业,占比超三分之一,排队消费类企业超30家[1][4][5] - 15家消费企业中11家香港公开发售认购水平超百倍,沪上阿姨、布鲁可、蜜雪集团、IFBH公司认购倍数均超2000倍[5] - 消费企业上市首日股价分化,有收涨超40%也有破发超20%,市场更认可情绪消费、连锁餐饮、黄金珠宝类企业[6] 消费企业扎堆港股原因 - A股对消费企业上市要求严格,港股更有利于引入国际资本和品牌出海[6] - 港股对消费企业估值溢价相对更高,潮玩、茶饮、黄金类企业占上半年IPO六成[6] - 市场偏好业绩高增长、盈利模式可验证、具备稀缺性、高复购率的消费标的[6] 行业趋势与挑战 - 中国椰子水市场增速高,但面临原材料成本上涨、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3] - 同质化竞争、缺乏自有品牌、盈利模式脆弱、依赖单一渠道是部分消费企业破发原因[6] - 港股IPO火热带动一级市场转向关注拟IPO消费企业,股权投资视角变化[5]
观茶|近20元一斤!新茶饮或面临“柠檬危机”
南方农村报· 2025-06-27 16:32
柠檬价格暴涨 - 四川安岳黄柠檬价格达15元一斤 较去年同期3-4元上涨3-5倍 [3][4] - 广东江门香水柠檬价格近20元一斤 较去年同期5元上涨约3倍 [4] - 柠檬主产区普遍减产 安岳柠檬近半月出口量接近去年旺季2个月水平 [8][9] 供需失衡原因 - 极端天气导致主产区减产 我国柠檬出口量激增 [8][9] - 夏季饮品消费旺季来临 新茶饮对柠檬需求大幅增长 [9] - 国际贸易关税调整及冷链运输成本加剧价格波动 [10][11] 行业影响 - 自主品牌与中小品牌直接承受成本压力 一杯4元柠檬水盈利空间极小 [16][17][18] - 部分茶饮店调整价格或下架黄柠檬单品应对成本压力 [18][19] - 头部品牌如蜜雪冰城、古茗因自有生产基地受冲击较小 [21][22][23] 未来展望 - 9-10月新季柠檬上市后供应紧张有望缓解 [24] - 中小品牌需探索成本控制与产品调整策略应对当前危机 [24][25]
茶百道6月连续打造多个爆款新品,多家机构近期给予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6-27 15:14
新品发布 - 茶百道推出蜜瓜系列新品"蜜瓜爆爆珠"和"蜜瓜冰淇淋",主打每杯添加新鲜蜜瓜果肉 [1] - 蜜瓜新品选用高端品种"玉菇瓜",鲜果现切现捣,"蜜瓜爆爆珠"单品首日售出近20万杯 [3] - "蜜瓜爆爆珠"选用玉菇甜瓜果肉搭配七窨茉香雪芽茶底,加入马蹄爆爆珠 [3] - "蜜瓜冰淇淋"采用香草冰淇淋打底,加入手捣玉菇甜瓜果肉和椰子水、椰乳 [3] 市场表现 - 夏季高温天气刺激消费者对鲜果类消暑饮品需求 [1] - 茶百道荔枝系列产品上市以来销量超700万杯,成为行业顶流 [3] - 公司6月以来推出多款主打真实果肉的鲜果饮品,市场表现良好 [3] - "桃桃乌龙"每杯含超过一整颗应季水蜜桃果肉 [3] - "海盐荔枝冰茶"采用门店现场鲜果榨汁方式制作,每杯约含19颗鲜荔枝 [3] 供应链与研发 - 公司遍布全国的供应链网络支持其坚持使用"真鲜果" [3] - 机构研报指出公司在产品研发效率与爆品率方面优势明显 [4] - 公司可做到"月月有爆品、周周上新品" [4] 产品特点 - 玉菇瓜口感绵密清爽、甜而不腻,适合制作夏季清凉饮品 [3] - 蜜瓜系列新品与"玩具总动员"第二波限定活动联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