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搜索文档
HAYA(哈雅)乐团创始人、马头琴演奏家全胜:我相信马头琴会成为全人类的乐器
环球时报· 2025-05-28 06:55
公司概况 - HAYA乐团成立于2006年,定位为以民族音乐为基础的世界音乐,致力于融合各民族音乐优秀元素[2] - 乐团成员构成多元:主唱黛青塔娜和马头琴演奏家全胜为蒙古族,吉他手陈希博为蒙古/锡伯族,冬不拉演奏者穆热阿勒为哈萨克族,贝司手Eric Lattanzio为法国人[2] - 音乐作品包括《狼图腾》《寂静的天空》《迁徙》等专辑,参与《我是歌手第四季》《乐队的夏天第二季》等节目[2] 音乐风格与创新 - 以蒙古音乐为核心标识,融合低沉的呼麦与高亢的长调,体现草原文化的孤独感与对天地的敬畏[3] - 将蒙古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电子音乐、爵士乐、古典音乐)及印度、阿拉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节奏律动有机结合[3] - 改良马头琴外形、功能及演奏法,通过"听音乐"赋予木头独特音色[3] 国际化发展 - 海外演出覆盖日本、法国、瑞典、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曾在中法文化年、中德文化年等国际活动中亮相[4] - 2004年全胜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用马头琴演出,被全球50多家电视台转播[4] - 欧洲巡演时因观众热情加演至6首曲目,美国观众赠送薰衣草表达喜爱[4][5] 行业观点 - 民族音乐需在保留特色基础上跨越民族界限,吸取世界音乐元素,找到人类音乐的共性[5] - 欧美音乐主导全球文化,第三世界民族音乐被边缘化,中国音乐需结合时代创新以展现多元性[5] - AI作曲难以精准表达蒙古音乐中呼麦、马头琴的独特韵味,民族音乐人的创作在AI时代更显珍贵[5] 未来愿景 - 通过多元表达推动民族音乐从边缘走向主流,使马头琴成为像小提琴、吉他一样的全人类乐器[6] - 民族音乐教育需发掘天赋儿童,鼓励个性培养,通过采风与互联网挖掘潜力[6] - 乐团名称"HAYA"(蒙古语"边缘")寓意中国民族音乐的国际地位,目标是从边缘走向更广阔舞台[6]
成熟艺人“脱管潮”,经纪人该下岗了?
36氪· 2025-05-26 20:04
艺人管理行业变革 - 古巴裔美国流行歌手Camila Cabello结束与经理人Roger Gold近十年合作 标志艺人管理领域标志性事件 [1] - 2024年Camila Cabello推出第四张专辑《C,XOXO》由环球音乐旗下Geffen与Interscope联合发行 Billboard 200专辑榜排名第13 [3] - 美国创作型歌手Gigi Perez与Laffitte Management Group终止合作 烟鬼The Chainsmokers结束与Adam Alpert管理合作 [5] - Lil Nas X从Rebel转投Crush Music HAIM乐队由Full Stop转至Volara Management签约 [7][8] - Billie Eilish与Best Friends Music终止合作 转签Sandbox Entertainment [9] - Chappell Roan加盟Foundations Music 此前结束与State Of the Art合作 [11] 行业权力结构变化 - 数字技术崛起与流媒体平台颠覆传统发行模式 艺人不再依附系统而自成一体 [14] - Taylor Swift代表趋势 艺人影响力提升后传统佣金分成模式面临挑战 [16] - 部分艺人效仿13 Management采用内部员工制 取代外部经理人提成模式 [18] - 经理人职能从幕后推手转向协同性角色 如合伙人或顾问 [25] 社交媒体与信息透明化影响 - 音乐科技平台ROSTR构建数十万艺术家与行业数据库 打破信息壁垒 [20] - 社交账号PopCrave抢先发布Chappell Roan团队变更消息 信息流通机制重塑 [21] - 艺人通过社交平台直接互动 经理人努力易被低估或忽视 [23] - 行业动态实时透明化 艺人与团队变动敏感性加剧 [25] 管理模式创新需求 - 资深人士主张经理人应获股权激励 传统佣金制难以覆盖多职能付出 [26] - 强调日落条款重要性 保障经理人前期投入合理回报 [26] - 行业需探索弹性合作模式 平衡创作自由与专业支持 [28]
“百万英才汇南粤”深圳文博会专场启动 逾6万个文化产业岗位寻才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26 15:56
文化产业规模与人才需求 - 广东文化产业规模连续20年领先全国,数字出版产业营收占全国1/5,动漫产业营收占全国1/3,音乐产业占全国1/4,游戏产业占全国4/5 [1] - 粤港澳大湾区3600多家企业发布超6万个文化产业岗位,覆盖影视、动漫、游戏、电竞等优势产业集群 [1] - 广东亟须链接优质人才资源,通过深圳文博会贯通文化产业与人才供需匹配桥梁 [1] 文化科技融合与人才机遇 - 广州科韵路汇聚近150家规模以上游戏企业,形成千亿级产值生态圈,涵盖研发、发行、运营全产业链 [2] - 游戏行业成为人工智能技术重要应用场景,三七互娱等企业与高校深化合作,完善定向人才培养机制 [2] - 广东影视票房全国领先,广州、深圳频繁举办演唱会,吸引影视制作、演艺经纪、舞台设计等人才 [2] -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初创企业开辟新赛道,玄智科技等公司提供机器人工程师、研发工程师等岗位 [3] 政策支持与人才引进 - 广东启动"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目标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4] - 发布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针对影视、演艺、动漫、游戏、电竞、网络视听六大领域制定专项政策 [4] - 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的影视人才提供场地支持、项目创作资助 [4] - 鼓励建立动漫影视项目绿色通道,落实人才政策,提供"一站式服务"并推荐申报资助奖励 [5] - 六大"政策包"推出多维度奖补政策,真金白银扶持优质文化创意项目 [5]
文博会广州馆六大展区彰显文化产业生猛态势
广州日报· 2025-05-24 09:48
游戏产业 - 广州馆游戏电竞展区最受欢迎,华立科技展示《三国幻战》街机游戏,具备65英寸4K超大屏幕和三国元素设计 [3] - 华立科技成立于2010年,已形成设计、研发、制造、发行、营运、服务的闭环,是国内最大商用游乐设备发行与运营综合服务商之一 [3] - 灵犀互动娱乐参展游戏《三国志·战略版》和《三国志幻想大陆》引入三国元素,多次登上游戏排行榜前列 [3] - 2024年广州游戏产业营业收入约1400亿元,占全国三分之一,海外营业收入超190亿元 [4] - 三七互娱出海业务收入达57.22亿元,占公司总营收33%,业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科技赋能文化教育 - 云蝶科技展示AI智能鼠标,集成DeepSeek技术,支持语音录入、实时翻译及智能生成PPT等功能 [7] - 云蝶科技智慧笔通过数字文本识别技术实时采集笔迹,实现学习情况数字化存储与分析 [7] - 视源股份旗下希沃展示"家庭空间教育"场景,结合学习机和亲子屏,搭载"AI成长学伴"功能 [7] - 云蝶自研行知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已在全国100多个区县落地4000余个项目 [8] - 视源股份2024年研发投入超15亿元,同比增长7.2%,拥有有效专利超1.1万件 [8] 大模型应用拓展 - 唯品会自研"朝彻"大模型应用于商品介绍智能化生成,提升用户购物体验 [8] - 趣丸科技音乐垂类大模型"天谱乐"支持文生音乐、音频生音乐等功能,降低音乐创作门槛 [8] 文化产业整体数据 - 2024年广州规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达3760家,实现营收6041亿元,同比增长4.0% [9] - 文化新业态营收2781亿元,同比增长6.9%,文化产业增加值约2100亿元,占GDP比重超6.7% [9] - 广州打造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服务、文化装备及消费终端生产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9]
百变歌者王奕雯:唱出独一无二的自己
南方农村报· 2025-05-23 18:02
个人背景与职业身份 - 来自东莞市南城西平社区 身披多重标签包括专业歌手、乐队主理人、声乐导师和企业老板 [2] - 擅长流行音乐 台风英姿飒爽 歌声细腻婉转 作为乐队主唱既豪放激昂也能唱跳合一 [3] - 将首次登上广东乡村歌手大赛舞台 以流行和摇滚风格演唱 [4] 专业成就与荣誉 - 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演出和评委工作 获奖无数 [8] - 2021年在东莞文化馆举办"雯声而来"个人流行音乐会 [9] - 从事声乐教学十多年 指导学生参加国家文化艺术才艺大赛 荣获"中国优秀艺术教育家"称号 [10][11] - 入选东莞青年艺术家 担任广东省声乐协会少儿声乐委员会理事 [15] - 创设雯声乐队 音乐风格多元 两度获得东莞市乐队大赛冠军 原创歌曲《莞之光》灵感源自东莞抗战历史 [17][18] 社会贡献与教育影响 - 在东莞文化艺术进百村项目带动下 作为艺术名师将音乐教学带进各村镇 [11][12] - 通过课堂教育为少年儿童埋下音乐种子 关注孩子们对音乐的渴望 [12][13] - 音乐学员覆盖从儿童到老人各个年龄段 认为音乐没有年龄上限 每个声音都值得被倾听 [37][38] 艺术生涯与个人经历 - 音乐之旅始于母亲的艺术熏陶 从小练就体操、舞蹈、声乐、钢琴等才艺 三岁登台表演 [23][24] - 曾因用嗓过度经历发声困难 但通过模仿电视明星发声技巧和反复聆听CD坚持学习 [25][27] - 大二时在东莞理工外聘名师指导下唱功突飞猛进 后因父亲重病往返奔波 音乐成为平静力量 [32][33] - 毕业后曾回老家担任中小学教师 但始终挂念舞台 后返回东莞从少儿音乐教师起步独自打拼 [34][36] - 2016年作为特邀嘉宾登上央视《黄金100秒》节目 以歌曲《父亲》感动观众并找回音乐初心 [19][20] 参赛动机与行业影响 - 首度报名广东乡村歌手大赛 期待认识志同道合朋友并听到不同声音 [39][40] - 从乡村课堂声乐教师到乡村歌手舞台选手 身份变化但音乐初心始终如一 [41] -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 通过音符传递乡村美好图景 让更多人感受音乐力量与魅力 [42]
计算机行业点评报告:Spotify(SPOT.N):AI驱动内容生态深化,全球扩张提速助推盈利超预期释放
华鑫证券· 2025-05-22 15:3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Spotify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与盈利双重突破,未来全球化布局推进将优化用户结构,AI驱动的内容生态与多层次订阅模式将带来更多收入增长空间与盈利杠杆,已步入盈利能力持续改善与内容平台价值重估的上升周期 [9][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表现 - 计算机(申万)1M、3M、12M表现分别为2.1、 - 16.7、28.0,沪深300对应表现为3.5、 - 1.6、6.3 [2] 公司财报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总营收41.9亿欧元,同比+15%;毛利率同比提升403个基点至31.6%;运营利润为5.09亿欧元,同比大涨203%,创历史Q1新高 [4] 技术驱动下的内容生态革新 - 2025年AI技术在音乐行业加速渗透,Spotify在AI推荐系统持续创新 [5] - 2025年2月与AI语音技术公司ElevenLabs合作,接受其生成的AI语音有声书内容,独立作者可通过平台以29种语言生成有声书,降低内容制作门槛 [5] - 2025年4月将AI Playlist功能扩展至40多个新市场,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提示生成个性化歌单 [5] - 个性化推荐功能提升用户活跃度,用户日均使用时长2.5小时,月均接触41位不同艺术家,增强平台粘性与忠诚度 [5] - 得益于AI推荐算法优化,Premium订阅收入同比增长16%,达37.71亿欧元 [5] 营收与利润情况 - 营收端:2025年第一季度总营收42亿欧元,同比增长15%,主要由订阅收入增长推动;Premium订阅收入同比增长16%至37.71亿欧元,付费用户增长12%至2.68亿,平均每用户收入(ARPU)同比增长4%至4.73欧元;广告支持收入同比增长8%至4.19亿欧元 [6][7] - 盈利端:本季度毛利率31.6%,同比提升403个基点,Premium业务毛利率为33.5%,同比提升332个基点,广告支持业务毛利率为15.3%,同比提升885个基点;运营利润达到5.09亿欧元,同比增长203%,但低于预期,因股价上涨致社会费用增加7600万欧元;运营费用同比下降2%至8.17亿欧元;自由现金流为5.34亿欧元,同比增长158% [7] 全球化布局情况 - 截至2025年初,平台月活跃用户数(MAU)达6.75亿,同比增长12.1%;高级订阅用户数量增长至2.63亿,同比上升11.4% [8] - 欧洲为核心市场,贡献1.82亿MAU,占全球总量27%,付费用户9700万,占比37%;拉丁美洲带动1.49亿MAU,占比22%;北美市场MAU为1.15亿,占比17%,付费用户6800万,占比26%,付费率领先;“世界其他地区”MAU达2.3亿,占全球34%,付费用户3700万,占比14%,增长潜力大 [8] - Spotify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运营,支持73种语言,拓展播客和视频内容,2025年第一季度视频播客创作者数量同比增长50%,超2.5亿用户观看播客内容,还计划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实时翻译 [8] 投资建议 - 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Spotify在AI内容创新、全球商业化深化及用户运营提效方面的持续表现 [10] 重点关注公司及盈利预测 | 公司代码 | 名称 | 2025 - 05 - 22股价 | 2024A EPS | 2025E EPS | 2026E EPS | 2024A PE | 2025E PE | 2026E PE | 投资评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SFT.O | 微软 | 452.57 | 11.80 | 13.48 | 15.52 | 37.69 | 33.94 | 29.49 | 买入 | | GOOGL.0 | 谷歌A | 168.56 | 8.04 | 9.35 | 10.18 | 23.14 | 17.43 | 16.10 | 买入 | [12]
李公明︱一周书记:制琴师和画家的手艺与……历史之镜
新浪财经· 2025-05-22 11:38
书籍内容概述 - 该书探讨17世纪荷兰代尔夫特地区以制琴师为核心的音乐、绘画与科学文化生态,围绕维米尔、斯宾诺莎、斯韦林克三位人物展开跨领域分析 [5][6] - 核心主题包括资本主义经济与人文精神的共存、手工艺人的专注伦理、光学技术与艺术表现的融合 [6][13][17] 艺术市场与行业特征 - 17世纪荷兰绘画市场呈现低价竞争态势,一流画作仅售7荷兰盾(渔夫周薪水平),画家通过街头抽奖、即兴拍卖促销作品 [19][20] - 行业细分明显:"细活儿画家"(fijnschilder)使用小笔刷精绘细节,"粗活儿画家"(kladshilder)从事粉刷工作,前者被视为手工艺人中的贵族 [17] - 绘画定价标准包括工时(格里特·道按天计费)、内容复杂度(教堂立柱数量影响报价)及尺寸 [17][19] 手工艺技术细节 - 制琴行业形成完整供应链:从北欧森林选材(枫木背板、松木面板)到海运贸易(制琴师竞购码头木材),干燥周期需7年 [15][16] - 工艺创新包括:差异化面板厚度(提升共鸣)、低音梁位置优化、琴弦材料特殊处理(牲畜内脏租养保障羊肠弦质量) [16] - 代尔夫特彩绘方砖因生产加速导致质量下降,反映工业化初期手工艺衰退现象 [17] 光学技术与艺术创新 - 法布里蒂乌斯运用军事测距仪实现广角透视,《有乐器商摊位的代尔夫特风景》(15.4×31.6cm)可能需通过圆柱镜观看变形效果 [13][9] - 光学工具(透镜、倒置望远镜)影响维米尔取景方式,其《代尔夫特风景》隐含生命轨迹隐喻(教堂象征出生与葬礼) [11][17] - 艾哈德·舍恩发展"画中画"技艺(Vexierbilden),将统治者肖像隐藏于风景表达政治讽刺 [14] 跨领域协同发展 - 航海贸易带来优质木材(如巴西红木),推动乐器制造业技术升级 [15][16] - 科学仪器(显微镜、望远镜)与哲学思想(斯宾诺莎理性主义)共同塑造艺术家观察方式 [6][17] - 音乐理论(斯韦林克半音体系)与绘画透视法形成智性互动,体现人文主义整体性 [22][21]
新消费的风吹回了A股,下一步呢
虎嗅· 2025-05-22 09:37
新消费行业趋势 - 港股新消费指数由12只深入年轻人的股票构成,包括商场门户店及娱乐领域公司如网易、腾讯音乐、阿里影业等,这些公司在商场人流密集区域占据优势位置 [2] - 美国演唱会行业巨头Live Nation Entertainment市值超过300亿美元,年利润近10亿美元,显示中国在该领域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2] - 港股新消费公司营收增速稳定,而A股消费类目如家用电器、游戏增速持续走高,酒店餐饮、零售持续下行,食品饮料、白酒、旅游增速不断下滑 [7] 消费市场分层与变化 - 三四线城市消费表现优于一二线城市,因一二线城市零售价格含有较高地租成本,在经济下行期遭遇更强通缩力量 [17] - 商场Mall因招商同质化导致消费者厌倦,无法吸引人流的商场面临出清 [19] - 2021年新消费集中在高端升级领域,如今集体降价回归本质,或转向差异化产品如泡泡玛特 [24][25] 投资市场动态 - 蜂巧、XVC、琮碧秋实等投资机构在新消费领域坚守获利,但更多机构已解散 [13] - 二级市场重新关注新消费,但一级市场仍受2021年估值泡沫影响 [14] - VC过度追捧硬科技领域,导致营收500万的公司估值达5亿以上,这种定价模式主要由国资出资方驱动 [29] 行业对比与估值 - 美国及欧洲工业制造业企业存在明显估值天花板,规模增长主要通过并购实现 [33] - A股制造业企业市值30亿即达天花板,属于细分领域且需持续投入 [34] - 消费行业具有规模效应且是永恒主题,放弃消费等于违背商业规律 [37]
索尼 (6758 JP):关税影响可控,游戏业务指引超预期
华泰证券· 2025-05-22 09: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 4,400 日元 [1][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FY3/25 全年营收 JPY12,957.1bn,同比微降 0.5%,营业利润同比增长 16.4% 至 JPY1,407.2bn,高于公司指引;4Q 营收 JPY2630.2bn,同比 -24.4%,营业利润为 JPY203.6bn,同比 -11.2% [1] - 展望 2025 年,游戏、半导体业务或成业绩主要驱动力,FY3/26 游戏业务营业利润指引超预期;关税对营业利润影响约 8%,影响可控;金融部门分拆预计 10 月完成,业务将聚焦创意娱乐愿景 [1] 各部分总结 业绩展望 - 展望 FY3/26,若不考虑关税,不包括金融业务的收入/营业利润同比 -3%/+8% 至 117,000/13,800 亿日元,游戏和半导体业务或成业绩主要驱动力 [2] - 游戏领域,一方游戏有望驱动营业利润增长,业务营业利润指引超彭博一致预期;半导体领域,看好出货量增长和传感器尺寸扩大带来的产品组合改善 [2] 关税影响 - 若考虑关税,营业利润或减少 1000 亿日元至 JPY1,280bn,关税影响占比约 8%,三个板块各占 1/3;实际影响或更有限,公司可通过多元化生产地和提升美国库存减少影响 [3] 金融部门分拆 - 公司计划分拆金融部门,超 80% 股份以实物股息分给股东,公司继续持有不到 20% 股份;9 月确定价格,10 月分发股份并上市;暂不考虑分拆半导体部门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考虑关税影响,下调 FY3/26 - FY3/27 归母净利润 11%/2%,预计 FY3/26 - FY3/28 归母净利润 10,743/12,630/13,690 亿日元 [5][15] - 采用 SOTP 估值法,目标价 JPY4,400,对应 25.2 倍 FY3/26E PE [5][15] - 各业务板块估值:G&NS 给予估值溢价至 32.3x;Music 给予估值溢价至 26.0x;Pictures 给予估值溢价至 19.0x;I&SS 给予估值溢价至 20.0x;ET&S 给予估值折价至 12.0x [16][17] 财务指标 - 2024 - 2028E 营业收入分别为 13,020,768、12,957,064、12,001,373、12,737,909、12,976,106 百万日元,同比分别为 12.83%、-0.49%、-7.38%、6.14%、1.87% [7][22][24] -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70,573、1,141,600、1,074,341、1,262,985、1,369,038 百万日元,同比分别为 -3.45%、17.62%、-5.89%、17.56%、8.40% [7][22][24] - 其他指标如 EPS、ROE、PE、PB、EV EBITDA 等也有相应预测 [7][23][24]
老歌挤压新歌,都怪私募公司?
36氪· 2025-05-21 11:24
文化衰退论调 - 当代文化创作陷入创造力枯竭困境 艺术与娱乐整体质感滑坡 影响社会情绪与政治稳定[1] - 2020年代被美国人认为是一个世纪以来音乐 电影 时尚 电视和体育最糟糕的十年[2] - 文化衰退论调在西方文化界升温 Ted Gioia的音乐行业衰落论成为关注焦点[4] 音乐行业现状 - 音乐越来越像资本驱动的资产管理而非艺术创作 私募公司涌入使经典曲库侵蚀新作品曝光空间[1] - 2024年新专辑仅占美国专辑消费四分之一多一点[8] - 在线流媒体播放专辑中 发行超过18个月的老歌比例持续扩大[8] - 音乐产业被视为掠夺性商业机器 艺术家成为"内容工人" 每次播放仅获几分之一报酬[8] 私募资本影响 - 私募股权公司被指责为音乐行业衰落的主要因素[10] - 全球娱乐产业涵盖逾3.5万家公司 近1.6万位投资者 累计交易超过2.6万笔[10] - 音乐版权成为资本竞相追逐标的 具备跨越年代的现金流能力[12] - 资本进入逻辑服从短期回报周期 削弱内容产业长期性与文化属性[12] - 私募公司采用高杠杆收购 通过资产重组和成本压缩提高财务报表盈利能力[14] 典型案例分析 - iHeartMedia被私募公司以240亿美元私有化 依赖债务融资 最终于2018年申请破产保护[17] - EMI Music被私募基金高价收购 靠大笔借贷支撑交易 2011年被花旗银行接管 次年分拆出售给环球音乐与索尼音乐[19] 流媒体数据表现 - 2020年曲库音乐(发行超18个月)在流媒体点播中占比达66.4% 2021年上升至74.5%[25] - 2021年下半年曲库音乐市场份额跃升至82.1%[25] - 2024年曲库音乐在流媒体点播中占比仍高达73.3%[25] - 2024年所有流媒体点播中 60至80年代音乐占比仅为5.7%[26] - 美国按需播放音频中49.6%来自2020年代发行的歌曲 约90%播放量来自本世纪发行的作品[26] 市场消费结构 - 音乐消费呈现扩容趋势而非替代性竞争 消费结构扩展驱动价值增长[31] - 2024年Billboard全球巡演收入排行榜显示 Zach Bryan Bad Bunny Olivia Rodrigo等新艺人跻身前列[30] - 疫情期间中老年群体转向流媒体平台 导致80年代音乐消费显著上升[31] 传播机制变化 - 算法与社交网络决定内容传播 旧歌凭借情绪锚点和集体记忆更容易获得平台青睐[32] - 音乐传播不再依赖排行榜 唱片电台或MTV等传统"权威"渠道[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