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健

搜索文档
港股“狂飙”:南向资金创纪录涌入,机构押注科技、消费与红利资产
环球网· 2025-06-12 11:08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持续跑赢全球主要市场。截至6月11日收盘,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幅 均超21%,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紧随其后,涨幅也达22%。更引人注目的是,南向资金持续"买买买",年内净流入额已超6700亿港 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为港股市场的火热行情注入了强劲动力。 展望下半年,多家券商机构普遍持乐观态度。中信证券认为,尽管外部因素存在不确定性,但企业盈利韧性、港股上市制度改革 深化以及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将支撑港股在三季度呈现震荡向上趋势,四季度或迎来估值和盈利的双重修复。国泰海通也表 示,国内政策发力将驱动基本面修复,港股市场有望继续上行。华泰证券则强调,下半年港股的驱动主要来自盈利增长,四季度 市场环境或更适宜。 市场表现方面,港股可谓是"遍地开花"。恒生指数成分股中近八成股票上涨,其中比亚迪股份表现最为抢眼,累计涨幅超60%。 市值超万亿港元的大蓝筹也无一例外地上涨,腾讯控股涨逾25%,阿里巴巴-W涨超46%。行业层面,医疗保健业、原材料业、资 讯科技业领涨,涨幅分别高达50.54%、36.41%和28.32%,金融业和非必需性消费板块也均录得超22%的涨幅。 对于 ...
巨星医疗控股(02393.HK)6月11日收盘上涨53.85%,成交2192.37万港元
金融界· 2025-06-11 16:24
行业估值方面,医疗保健设备和服务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为-21.47倍,行业中值0.33倍。巨星医 疗控股市盈率0.27倍,行业排名第1位;其他京玖康疗(00648.HK)为0.38倍、永胜医疗(01612.HK) 为3.87倍、环球医疗(02666.HK)为4.68倍、瑞慈医疗(01526.HK)为5.3倍、中国再生医学 (08158.HK)为6.94倍。 资料显示,巨星医疗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高毛利医疗耗材及设备公司之一。集团立足于国内发展 蓬勃的医疗行业,其核心业务专注于高毛利的医疗耗材及设备,即医学影像产品和体外诊断产品。自成立 以来,集团以完善而具系统性的管理制度为后盾,在中国建立广大销售网络,赢得富士胶片、罗氏诊断、碧 迪及赛默飞世尔等国际知名厂商的信任。现时,集团为富士胶片在中国的医用胶片独家生产商,以及罗氏 诊断医疗体外诊断产品在中国最大的经销商之一。集团亦为富士胶片彩色相纸及工业影像产品在中国的 唯一生产商及独家经销商。除此之外,本集团以自家品牌'Yes!Star'制造及销售医疗齿科胶片。巨星医疗 将继续寻找有潜力的并购机会及与行业巨擘建立策略伙伴关系等战略,巩固其强大实力的医疗行业 ...
知名基金经理新动向!加仓这些股票
天天基金网· 2025-06-11 13:09
知名基金经理调仓路线显现 - 北方长龙获永赢基金旗下两只产品加仓:永赢锐见进取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和永赢科技驱动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在二季度均增持该公司股票,具体增持数量未披露但确认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3] - 固德威获广发高端制造股票型基金大幅加仓至619.76万股,汇丰晋信低碳先锋股票型基金维持503.61万股持仓不变[3] - 迈普医学获葛兰管理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型基金新进前十大股东,持股量达243.96万股,该基金2024年末尚未持有该股[3] - 能科科技获交银施罗德旗下两只基金新进前十大股东:交银先进制造混合和交银均衡成长一年混合,华夏行业景气混合维持原有持仓[4] 市场估值修复空间展望 - 富国基金指出上证指数3400点附近需更多利好催化,短期以存量博弈结构性行情为主,但中长期政策发力、经济韧性及增量资金入市将推动估值修复[6] - 工银瑞信基金看好创新药板块:国产创新药政策支持下实现研发投入回报正循环,海外临床数据发布推动对外授权,2025年或成出海授权大年[7] - 万家基金束金伟预判指数区间震荡但风险偏好提升,投资策略转向科技消费主导,2025年一季度起不再控制总仓位[8]
加和国际控股(08513.HK)6月10日收盘上涨15.32%,成交1.72万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6-10 16:34
市场表现 - 6月10日港股收盘时加和国际控股股价报0 143港元 股 单日涨幅15 32% 成交量12万股 成交额1 72万港元 振幅0 81% [1] - 公司最近一个月累计跌幅11 43% 今年以来累计跌幅29 94% 同期恒生指数上涨20 55% 显著跑输大盘 [1] 财务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5565 65万元 同比增长14 33% 归母净利润亏损1400 06万元 但同比收窄61% [1] - 毛利率为2 18% 资产负债率达75 71% [1] 行业估值 - 医疗保健设备和服务行业TTM市盈率平均值为-21 39倍 行业中值为0 3倍 公司市盈率-6 71倍 行业排名第83位 [1] - 可比公司市盈率:巨星医疗控股0 22倍 京玖康疗0 38倍 永胜医疗3 83倍 环球医疗4 7倍 瑞慈医疗5 4倍 [1] 公司业务 - 公司为新加坡合约制造商 专注一次性医疗器械注塑塑胶零部件制造及开模服务 成立于1981年 [2] - 产品分为组件和装配塑胶零部件 应用于呼吸产品 透析产品 血袋产品 给药产品及诊断工具等医疗领域 [2] - 2016年在新加坡精密工程行业医疗器械分部上市公司中排名第四 以质量保证和行业经验著称 [2]
港股市场策略周报2024.1.22-2024.1.28-20250610
浙商国际金融控股· 2025-06-10 10:10
报告核心观点 - 本周中美关税摩擦缓和,结合政策加力预期,港股市场反弹,恒生综指/恒生指数/恒生科技分别+2.20%/+2.16%/+2.25%,一级行业板块多数收涨,原材料业涨幅第一,医疗保健业第二 [5][15] - 截至本周末,恒生综指5年PE(TTM)估值分位点升至72.3%,估值略超5年均值 [5] - 基本面央行开展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释放宽松信号,资金面美联储降息预期承压,南向资金净流入下滑,市场整体偏观望 [5][47] - 板块配置看好汽车、消费等行业,低估值国央企红利板块,香港本地银行等红利股,回避对美业务敞口大的行业及公司 [5][47] 港股市场表现回顾 港股市场本周走势回顾 - 本周中美关税摩擦缓和,政策加力预期下港股市场反弹,恒生综指/恒生指数/恒生科技分别+2.20%/+2.16%/+2.25%,大盘价值风格表现较强 [15] 行业本周走势回顾 - 本周市场一级行业板块多数收涨,原材料业涨幅第一超5.5%,医疗保健业第二超4.0%,仅工业和电讯业收跌且跌幅在1%以内 [15] 港股市场估值水平 - 截至本周末,恒生综指的5年PE(TTM)估值分位点升至72.3%,估值水平略超5年均值 [5] 港股市场回购统计 周回购数据总汇 - 本周回购市场热度下降,回购公司数量58家较上周62家小幅下降,总回购金额52.3亿港元较上周62.0亿港元下降 [29] 回购金额前十大公司统计 - 本周腾讯控股回购25.0亿港元排第一,友邦保险回购14.1亿港元排第二,汇丰控股回购5.5亿港元排第三 [29] 分行业周回购统计数据 - 回购金额主要集中在金融和信息技术行业,其余行业分散;信息技术行业回购公司数量最多有16家,医疗保健行业第二有11家,工业行业第三有9家 [32] 南向资金走向统计 港股通本周前十大净买入公司 - 美团-W净买入56.20亿元,建设银行32.44亿元,石药集团25.61亿元等 [36] 港股通本周前十大净卖出公司 - 腾讯控股净卖出31.26亿元,盈富基金30.94亿元,小米集团-W23.74亿元等 [37] 港股市场宏观环境跟踪与展望 基本面 - 港股市场整体盈利超80%来自中资股,与中国经济景气高度同步;5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降至48.3,服务业PMI录得51.1,央行开展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等 [41] 资金面 - 港股资金面由机构和外资主导,需关注美国经济数据和美联储动态;美国多项经济数据有变化,多位美联储官员表态,5月非农就业数据超预期使降息预期承压 [42][47] 港股市场展望 - 基本面经济复苏内生动能弱,内需待政策托举;政策面货币政策宽松加码;资金面美联储降息预期承压,南向资金净流入下滑;情绪面市场偏观望;板块配置看好汽车、消费等行业及相关红利股,回避对美业务敞口大的行业及公司 [5][47]
美参议院拟本周修订“美丽大法案”,共和党又要内讧?
金十数据· 2025-06-10 08:48
税收和医疗条款修订 - 参议院共和党人计划修订特朗普提出的3万亿美元经济计划中的税收和医疗条款,目标在7月4日前通过"美丽大法案" [1] - 参议院财政委员会计划从医疗补助计划(Medicaid)和医疗保险计划(Medicare)中节省资金,可能与众议院5月通过的法案有所不同 [1] - 能源、医疗、制造业和金融服务行业的企业将密切关注法案进展 [1] 州和地方税收减免(SALT) - 参议院共和党人希望缩减将年收入低于50万美元人群的SALT减免上限从1万美元提高到4万美元所产生的3500亿美元成本 [2] - 服务业"穿透式"企业正推动取消众议院法案中限制其申请SALT的条款 [2] - 参议院可能将众议院版本中2029年后到期的三项商业税收减免政策延长为永久性政策,包括研发费用抵扣等 [2] 绿色能源税收抵免 - 缩减绿色能源税收抵免在众议院法案中可节省近6000亿美元 [3] - 13名共和党温和派议员敦促参议员修改有利于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条款,许多项目位于共和党选区 [4] - 银行关注确保其资产负债表上作为可再生能源融资一部分的税收抵免不会因该法案而贬值 [4] 医疗保健条款 - 医疗补助和医疗保险的削减是草案中最艰巨的挑战,共和党人支持对有劳动能力的成年人实施新的工作要求 [5] - 大型医疗保险公司将受到对"联邦医疗保险优势计划"(Medicare Advantage)计费做法实施新限制的最大影响 [5] 行业影响 - 制造商和银行渴望看到研发费用抵扣等商业税收减免政策得到延长 [2] - 提供"联邦医疗保险优势计划"的大型医疗保险公司将受到计费做法新限制的最大影响 [5] - 能源、医疗、制造业和金融服务行业的企业密切关注法案进展 [1]
国泰海通:全球股市估值修复,观望增多
格隆汇· 2025-06-10 08:01
市场表现 - 上周新兴市场表现略优,MSCI新兴市场上涨1.9%,发达市场上涨1.3%,其中纳斯达克指数表现最强(+2.2%),日经225表现最弱(-0.6%)[3] - 新兴市场中韩国综合指数涨幅最大(+4.2%),墨西哥MXX涨幅最小(+0.4%)[3] - 大宗商品方面COMEX银涨幅靠前(+9.4%),COMEX黄金涨幅靠后(+0.9%)[3] - 港股原材料业和医疗保健业表现领先,涨幅分别为5.6%和4.1%,电讯业和工业表现落后,跌幅分别为-0.6%和-0.2%[9] - 美股通讯服务和信息技术表现领先,涨幅分别为3.2%和3%,日常消费和公用事业表现落后,跌幅分别为-1.6%和-1%[9] 交投情绪 - 上周全球股市成交普遍走弱,恒生指数成交环比下降至171亿股/5887亿美元,标普500成交环比下降至38亿股/46637亿美元[11] - 港股卖空占比环比上升至15.9%,滚动三年分位数53%,投资情绪处于历史偏低位置[11] - 美股NAAIM经理人持仓指数环比下降至81.6%,滚动三年分位数68%,投资情绪处于历史偏高位置[11] - 上周港股、美股、欧股、日股波动率均下降[11] 估值水平 - 发达市场最新PE、PB分别为22.7倍、3.6倍,处于2010年以来90%、99%分位数水平[17] - 纳斯达克指数PE估值最高(40.4倍),法国CAC40指数PE估值最低(1.9倍)[17] - 新兴市场最新PE、PB分别为15.2倍、1.9倍,处于2010年以来75%、86%分位数水平[18] - 创业板指PE估值最高(30.9倍),恒生指数PE估值最低(10.6倍)[18] - 港股医疗保健业PE估值最高(48.6倍),金融业PE估值最低(7.4倍)[22] - 美股房地产PE估值最高(43.2倍),能源PE估值最低(15.3倍)[22] 资金流动 - 美联储年内降息预期下降至1.8次,欧央行降息预期回落至1.1次,日央行加息预期略升至0.7次[25] - 3月全球共同基金净流入中国香港25亿美元,日本38亿美元,印度43亿美元,美国净流出476亿美元[27] - 最近一周港股通流入202亿港元,稳定型外资流出218亿港元[27] 基本面 - 港股能源业盈利预期上修最多(+13.9),公用事业下修最多(-1.7)[29] - 美股可选消费盈利预期上修最多(+0.1),医疗保健下修最多(-0.1)[29] - 欧股房地产盈利预期上修最多(+0.0),非必须消费品下修最多(-0.9)[30] - 5月美国制造业PMI为48.5%,服务业PMI为49.9%,均低于荣枯线[32] - 5月欧元区制造业PMI连续5个月改善至49.4%,服务业PMI略有回落至49.7%[34]
宏观专题:七问美股海外经营状况:全球化“退潮”下美股海外业务的隐忧
华创证券· 2025-06-09 16:32
海外收入占比 - 标普500指数中非美收入占比约30%,罗素2000代表的美国小型企业非美收入占比约20%[21] 高海外收入敞口行业 - 科技、材料、医疗、通讯业海外业务敞口大,科技行业非美收入占比超50%,后三者超30%[27] - 科技与通讯业市值占标普500近一半,关键行业海外业务依赖度高[27] 权重股海外业务情况 - 标普500主要行业前5大市值公司中半数以上海外业务占比高于行业均值[32] - 苹果、亚马逊等权重股海外业务占比和利润率均高于美国本土[11] 海外市场结构 - 亚洲、欧洲收入占非美收入比重分别约45%、40%,是主要海外收入来源[49] - 科技、能源行业亚洲收入占比高,必选消费、非必选消费、金融行业欧洲收入占比高[49] 收入增长情况 - 标普500近2年收入增长更依赖海外,2023 - 2024年非美收入增长普遍高于总收入增长[52] - 通讯业海外收入增速持续高于总收入(2020年除外),材料业2023 - 2024年非美收入增速高于总收入[57] 海外业务利润率 - 必选消费品、非必选消费品、材料、科技行业海外业务利润率高于本土[61] 中国业务情况 - 科技与通讯业营业收入来自中国的比例(25.1%)高于整体均值(16.5%),但近2年来自中国收入增长慢[75] - Mag7成分股中特斯拉、苹果、英伟达2024年来自中国营业收入增速慢于整体,占比下滑[82]
七问美股海外经营状况:全球化“退潮”下美股海外业务的隐忧
华创证券· 2025-06-09 14:12
海外收入占比 - 标普500指数中非美收入占比约30%,美国小型企业非美收入占比约20%[3] - 科技、材料、医疗、通讯业海外业务敞口最大,占比分别为51%、38%、35%、34%[22] 权重股情况 - 标普500权重股海外收入占比普遍高于行业均值,海外业务利润率也高于本土[22] - 科技业苹果、英伟达等,通讯业alphabet、Meta等海外业务占比高于行业均值[5] 海外市场结构 - 亚洲、欧洲收入占非美收入比重分别为45%、40%,是主要海外收入来源[47] - 科技、能源行业亚洲收入占比高,消费、金融行业欧洲收入占比高[47] 收入增长情况 - 2023 - 2024年标普500非美收入增长普遍高于总收入增长[8] - 通讯业海外收入增速持续高于总收入增速(2020年除外)[8] 海外业务利润 - 必选消费品、非必选消费品、材料、科技行业海外业务利润率高于本土[56] 中国业务情况 - 科技与通讯业中国营业收入比重高于整体均值,但近2年来自中国收入增长慢于整体[22] - Mag7成分股中特斯拉、苹果、英伟达2024年中国营业收入增速慢于整体,占比下滑[10]
这份非农数据,正在撕裂美国的经济叙事!
搜狐财经· 2025-06-09 13:23
就业数据表现 - 5月新增就业人数13.9万,超出市场预期的12.6万,但前两个月数据被大幅下修9.5万,其中3月数据从18.5万下调至12万 [1] - 失业率维持在4.2%,与上月持平,但劳动力队伍减少近60万人 [3] - 劳动参与率降至62.4%,为三个月最低水平,25-54岁黄金年龄段就业意愿下降 [3] 行业分化明显 - 制造业5月减少8000个岗位,表现疲软 [5] - 联邦政府裁员2.2万人,年初至今累计裁员近6万人,可能波及承包商和公共部门 [5] - 医疗保健行业新增6.2万人,餐饮酒店等服务业岗位增长 [5] 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 - 全职岗位减少62万人,兼职岗位仅增加3.3万,显示企业用工策略转向灵活用工 [3] - 美国本土出生工人减少44万人,外国出生工人减少22万,整体劳动力供给收缩 [7] 薪资增长动力 - 5月时薪环比增长0.4%,同比增长3.9%,但主要反映劳动力短缺而非企业主动加薪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