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

搜索文档
隐形的便利店,美团淘宝的即时零售暗战丨外卖混战④
晚点LatePost· 2025-07-31 13:37
闪电仓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闪电仓是美团即时零售团队经过5年探索找到的最优店铺形态,以软件管理库存、低成本租金和第三方经营为特点,截至2024年10月已达3万个,计划3年内扩张至10万个[4] - 美团闪购2024年成交额约2700亿元,目标2025年达4000亿元,接入商家超百万家,其中2万个综合仓贡献20%成交额[5] - 淘宝闪购近期日订单突破9000万单(美团1.2亿单),其中闪购订单淘宝1500万单vs美团2000万单,差距稳定在3000万单[4] - 头部闪电仓商家早期依赖美团补贴成长,多数与美团签订深度合作协议,美团曾定期核查商家是否接入竞对平台[5] 平台竞争策略 - 淘宝闪购在空白城市提供3-5万元新店补贴(相当于1-2个月利润),吸引头部商家如小柴购(日单量超10万单)[3][8] - 美团通过"神价"栏目(成本价销售引流商品)、"牵牛花"数据系统(覆盖全国数千城市经营数据)和自营"松鼠便利"(200+门店)强化供应链[13][14] - 淘宝整合1688产业带资源举办"闪购拿货节",引入天猫超市/盒马对抗美团小象超市,7月新入驻品牌数量环比6月翻倍[15][16][17] - 平台在冲单日采取极端竞争手段:要求商家调高竞对平台起送价、派驻人员监控数据、锁定商家后台阻止调价[9] 商家经营动态 - 网易严选华南前置仓30天单量分布:淘宝1.3万单vs美团1.2万单vs京东0.3万单,显示多平台运营趋势[7] - 商家订单结构恶化:周末集中爆发(占比30%)、工作日下滑明显,消费者主要凑单购买低毛利快消品[11] - 一线城市闪电仓竞争白热化,部分商品价格已低于传统渠道,商家将引流爆品从几个增至几十个[10] - 商家担忧平台补贴扭曲消费习惯,部分已主动停掉补贴活动以维持利润[11] 平台核心优势对比 - 美团优势在于即时零售电商化运营能力、全国性运力网络和数据系统,酒水品类(如青岛啤酒年销15亿元)已超传统电商[14] - 淘宝/京东优势在于既有供应链(1688/万商)和品牌资源,服饰/消费电子等高客单价品类更具潜力[12][16] - 阿里体系完成业务打通:饿了么运力+淘宝商品体系联动,品牌商家可实现销量评价累计和流量协同[16] 行业长期影响 - 美团培育的闪电仓模式、即时消费习惯和骑手网络成为阿里/京东入局的基础设施[18] - 类比阿里物流/支付宝助力拼多多崛起,行业领跑者创造的基础设施往往加速竞争者追赶[19][20] - 美团内部反思闪电仓策略可能为对手培养市场,但认为多平台入场会加速用户习惯养成[17]
达达「变身」,京东即时零售有了新阵脚
雷峰网· 2025-07-30 21:56
京东整合达达的战略布局 - 达达事业部更名为本地生活服务事业群,下设秒送、酒旅、家政等业务部门,标志着即时零售战略升级[2] - 京东以5.2亿美元估值完成达达私有化,收购价仅为IPO发行价12.5%(2美元/ADS),较16美元发行价大幅缩水[7][10] - 达达财务造假事件导致股价暴跌45.9%,虚增收入5.68亿元及成本5.76亿元,加速私有化进程[7][8] 达达发展历程与京东协同效应 - 达达历经多次更名:从独立品牌到京东到家合并,最终融入京东生态,形成130万骑手运力网络[5][10] - 2016年京东以47.4%持股与达达合并,注入2亿美元现金及京东到家资产,但保留达达团队运营主导权[14] - 2020-2024年达达营收从57.4亿元增至96.64亿元,但累计净亏损超百亿,仅2023年Q2短暂盈利[16][17] 即时零售与本地生活竞争格局 - 京东挖角美团核心高管"老K"郭庆,主导本地生活业务,对标美团模式布局酒旅、家政等全场景服务[17][20] - 京东推出自营品牌"七鲜小厨",采用重资产模式(7个标准化厨房+自动炒菜机),日订单突破1000单[23] - 战略重心转向B端供应链深耕,减少C端补贴大战,目标在商超、生鲜等领域构建护城河[25] 业务整合挑战与未来方向 - 合并初期京东到家与达达文化冲突显著,原京东员工因不适应粗放管理风格大量流失[16] - 酒旅业务仍以兼职人员为主,架构未成型,但刘强东强调供应链为底层逻辑[22][23] - 京东计划通过"熬走对手"策略复制新通路经验,降低运营成本以提升长期竞争力[22]
外卖大战降温后,第三方即配价值加速显现
中金在线· 2025-07-30 17:19
监管约谈虽为外卖大战按下"减速键",但行业竞争远未结束。连日来,淘宝闪购、京东等平台动作频频 ——淘宝闪购再发战报宣告连续两周末日订单量超9000万单;京东宣布开设"七鲜小厨"自营外卖店。从 行业趋势看,围绕即时零售的长期竞争格局未改:当前头部平台合计高峰日订单量级已突破2.5亿单, 直逼传统电商快递业务规模,成为零售市场的重要增长极。但繁荣背后,平台与商家的利益矛盾、竞争 焦点过度集中餐饮领域等问题仍存,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转型方向。 外卖平台与商家的关系,本质是"流量赋能"与"服务供给"的协同共生,但价格战的持续升级打破了这一 平衡。 然而,平台亦在这场博弈中面临压力。为维持市场份额,平台持续烧钱补贴,据统计,近3个月,仅京 东、阿里两家平台在外卖市场便投入了800亿元补贴,相当于全国上半年出海投资总额的20%。高盛预 测,基准情形下,阿里外卖业务未来12个月预计亏损410亿元,京东亏损260亿元,美团的EBIT利润将 下滑250亿元。并且,由于平台依靠低价策略吸引用户,用户对优惠敏感,忠诚度较低,一旦补贴退 潮,如何稳定客群亦成为平台运营重心。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围绕餐饮外卖的激烈厮杀,还掩盖了即时 ...
朴朴超市港股IPO前瞻:前置仓模式盈利性验证与挑战?
搜狐财经· 2025-07-30 08:13
冲刺港股IPO - 公司运营主体正接洽头部投行,计划2025年内递表港交所,以"前置仓+区域深耕"模式首次以盈利姿态登陆资本市场 [3] - 2024年实现年度盈利,收入约300亿元,毛利率22.5%,履约费用率控制在17.5%以内 [3] - 当前港股市场回暖,2025年前五月融资超600亿港元,大型IPO提振信心,为上市营造有利估值环境 [3] - 90%收入集中于闽粤地区,新城市盈利周期长,武汉、成都需22个月,泉州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厦门低23% [3] 市场拓展策略 - 采取"巩固根据地+谨慎扩围"策略,在既有城市下沉县镇,福州周边福清、长乐已开仓,长乐凯歌店3月开业后单仓日均订单超2000单 [4] - 5月10日进入泉州,计划开约25个前置仓,首仓首日订单破1.6万单,泉州无主导型即时零售竞争者 [4] - 采用800-1000平方米大型前置仓,SKU6000-8000个,单仓日均需3500单盈亏平衡 [4] - 截至2025年5月,在9城设400余个前置仓,福州、厦门渗透率超70%,单城GMV百亿级 [4] 商品与供应链优势 - 以质价比为核心,自有品牌2024年销售额破50亿元,占比15%-20%,含优赐、蔲泉等10余个品牌 [5] - 2025年App推多款补贴商品,"金牌哇超值"系列降价最高40%,如优赐精酿啤酒降20%,黄牛肉降25% [5] - 福建80%生鲜本地直采,采购成本比对手低15%,区域毛利率24%,阳光玫瑰青提2024年销量较3年前增超10倍 [5] - 配送半径缩至1.5公里,福州、厦门核心区履约费用率从2021年22%降至2024年15%,单均配送成本3.8元,低于行业平均4.5元 [6] 运营与竞争策略 - 精细化运营结合本地化营销,如泉州开城"拜关公,求关罩"活动,首日订单破1.6万单 [7] - 面对美团、京东等的补贴战,公司以47%高复购率和超1.7亿APP用户的自有流量减少对第三方平台依赖 [9] - 强化本地供应链优势,泉州借闽南特色商品(佛跳墙、沙茶酱)造差异,利用山姆培育的中高端用户基础抢市场 [9] 战略展望 - 核心战略是区域称王+供应链纵深,短期目标是泉州6个月内盈亏平衡,推进福州、厦门等县镇下沉 [10] - 长期看全国供应链未成型,跨区扩张或效率下滑,需上市后平衡深耕与全国化 [10] - 若获资本支持,持续优化供应链与成本控制,有望从区域龙头成长为全国玩家 [11]
需求所向皆蓝海——从新消费把脉经济活力与动能①
人民日报· 2025-07-29 17:11
最近和朋友聊购物,发现大家都有一个共性的消费需求:健体塑形。爱运动的,买了健身课程套餐;工 作中久坐的,则购置了游泳装备。从健身课到装备,大众健身的市场规模可见一斑。 相关机构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健身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1%;轻食市场更是呈 现爆发式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3200亿元,年增速达41.7%。越来越多的人对健康生活方式和自身 形象更加重视,使得这一消费领域成为充满机遇的蓝海。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与年轻人消费习惯紧密相关的即时零售领域,同样展现出了惊人的发展速 度和潜力。从最初的餐饮外卖,到如今商场、超市销售的绝大部分商品,都已经可即点即送"当日达"甚 至"半小时达"。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为74295亿元,同比增长8.5%,网络即时零售 在其中贡献了不少增量。 从减重健身到即时零售,从商品消费到服务消费,消费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这既是亿万人民 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升级的体现,也是广大经营主体顺应趋势、把握机遇,以优质供给引领需求扩张的硕 果。细细把脉不难发现,新一轮消费向新而行、升级换代,在纵向和横向上呈现两大特征。 纵向上,消费需求 ...
中国首富们的赌局与饭局
经济观察报· 2025-07-28 17:53
电商与实体商业的竞争格局 - 2012年王健林与马云赌局的核心是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的份额能否超过50%,但2022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7% [2][3] - 尽管电商份额未达50%,但线下实体商业如万达等仍全力应对电商冲击,并未感受到"赢"的轻松 [4] 即时零售大战的影响 - 美团、阿里、京东三家合计投入超千亿元预算进军即时零售行业,但尚未改变行业座次 [1][5] - 即时零售的大额补贴主要流向餐食和饮料,导致购物中心餐饮客流明显下降 [6][7] - 餐饮业态占购物中心约一半面积,是客流主要引擎,因此购物中心对餐饮客流变化极为敏感 [7] 购物中心的业态调整 - 2012年后购物中心大幅增加体验和餐饮业态面积,零售类业态被压缩至三成左右 [8] - 购物中心的品牌汰换率基本在30%,即每隔三年品牌会全换一遍 [8] - 当前购物中心两大趋势:年轻人主要逛B1(小型零售和餐饮店),一层靠潮玩、新能源汽车、户外运动、茶饮品牌四大金刚镇场 [9][10] 购物中心的未来方向 - 兴趣型体验或消费渐成风气,如户外、骑行、二次元相关产品、脱口秀、小剧场等,可能成为购物中心的新业态 [11] - 这些兴趣型体验是即时零售巨头无法提供或抢走的独特优势 [12]
2012年的赌局和2025年的饭局
经济观察报· 2025-07-28 12:25
电商与实体商业的十年赌局 - 2012年王健林与马云赌局核心为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能否超过50% 2022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12万亿元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 [2] - 线下实体商业虽在数据上"获胜" 但实际承受巨大冲击 万达等实体运营商需全力应对电商竞争压力 [2] - 电商冲击主要影响零售类标品 导致百货和超市大规模闭店或调整 购物中心业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4] 即时零售大战对购物中心的影响 - 2025年京东、美团、阿里投入超千亿元预算进军即时零售行业 引发激烈市场竞争 [3] - 即时零售补贴集中于餐食饮料领域 导致购物中心餐饮客流显著下降 餐饮业态通常占据购物中心50%面积 [3] - 国内头部购物中心运营商管理约百家商场 近期已明显感受到即时零售带来的经营压力 [3] 购物中心业态调整趋势 - 为应对电商冲击 购物中心普遍压缩零售业态至30%左右 大幅增加体验和餐饮面积 [4] - 商场品牌汰换率达30% 平均每三年完成一次全面更新 业态分布呈现精细化特征 [4] - B1层以高频低值小型零售餐饮为主 一层由潮玩、新能源汽车、户外运动、茶饮四大品类主导 [5] 购物中心未来发展方向 - 传统餐饮引流模式效果减弱 顾客专程为某餐饮品牌到店消费意愿降低 [5] - 兴趣型体验消费成为新趋势 包括户外运动、二次元文化、现场表演等新兴业态 [5] - 这些体验型业态具有电商无法替代的特性 可能成为购物中心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6]
需求所向皆蓝海——从新消费把脉经济活力与动能①(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7-28 06:06
健身与健康消费市场 - 健身行业2019-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1% [1] - 2024年轻食市场规模突破3200亿元 年增速达41 7% [1] - 健康生活方式和自身形象重视度提升 推动该领域成为蓝海市场 [1] 即时零售行业 - 即时零售从餐饮外卖扩展到商场超市商品 实现"当日达"甚至"半小时达" [1]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4295亿元 同比增长8 5% 即时零售贡献显著增量 [1] - 即时零售场景从应急需求向日常消费拓展 品类突破餐饮向酒水数码等领域渗透 [2] 消费市场结构性特征 - 纵向特征:消费需求颗粒度细化催生长尾市场 14-35岁青年人口约4亿形成多元化需求 [2] - 横向特征:消费即时性强化成为新刚需 供应链各环节面临机遇 [2] 政策与产业协同 - 政府推动提升消费能力专项措施 包括提振消费行动和"国补"政策 [3] - 文旅体育产业联动案例:北京-承德旅游列车开通 "浙BA"等赛事拉动酒店餐饮零售消费 [3] 行业发展趋势 - 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反映美好生活需求升级 经营主体通过优质供给扩张需求 [2] - 研发生产流通等全环节需协同挖掘消费新需求 实现流量向消费增量转化 [3]
产业经济周报:“反内卷”重塑产业格局,扩内需动力渐显-20250725
德邦证券· 2025-07-25 21:42
宏观表现 - 6月PPI同比降幅扩大至-3.6%,PPI环比下降0.4%,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为-4.4%,受采掘同比负增长(-13.20%)拖累[14][15] - 雅下工程总投资1.2万亿元,体量约为三峡工程的5.8倍,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约为三峡电站的3.6倍和3倍,预计建设周期10 - 15年,每年投入约占2024年基建固投额的0.32%[18][19] - 2000年以来上证指数3次站上3600点后一个月均上涨,当前经济复苏、流动性宽松与政策驱动共振,慢牛基础已夯实[23] 大消费看点 - 6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长4.8%,餐饮收入增速从5.9%下滑至0.9%,商品零售同比增速从6.5%放缓至5.3%[36] - 6月印度培育钻石毛坯进口额0.70亿美元,同比+11.18%,裸钻出口额0.67亿美元,同比-24.95%,终端零售消费拐点未到[41] - 2025年即时零售APP活跃用户规模达5.5亿,同比+6.0%,高于综合电商APP增速3.9%,补贴热度后续或放缓[51] 高端制造看点 - 2026年动车组或进入更新周期,2025年6月铁路客运量累计值达22.36亿人次,同比增长约6.69%[57] - 2025年6月挖掘机销售18804台,同比增长13.3%,1 - 6月共销售120520台,同比增长16.8%[64] - 2025年6月金属切削机床单月产量7.00万台,同比增长12.70%,累计产量40.00万台,同比增长13.50%;工业机器人产量7.48万台,同比增长37.90%,累计产量36.93万台,同比增长35.60%[68] 硬科技看点 - 6月电视面板价格下滑,Trendforce预计7月部分尺寸面板价格下跌,6月全球大尺寸面板出货面积同比下滑6%[79][81] - DDR4需求持续热络,2025年第三季一般型DRAM价格季增10% - 15%,纳入HBM整体DRAM涨幅季增15% - 20%[82] - 7月发放134个游戏版号,2025年5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281亿元,环比增长2.6%,同比增长9.7%[86][89]
即时零售平台拆解及对比解读
2025-07-25 08:5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即时零售行业、传统电商行业、传统线下商超行业 - **公司**:美团、阿里巴巴(饿了么、淘宝闪购)、京东到家、永辉、大润发、山姆、叮咚买菜、河马、沃尔玛山姆会员店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观点** - 即时零售对传统线下商超造成显著冲击,各电商平台在即时零售领域有不同表现和挑战 [1][3] - 即时零售与传统电商在多方面存在差异,增长依赖多因素,需优化运营和品质 [1][7][8] - 电商平台入局零售有自身特点和优劣势 [11] - 平台型零售与自营型零售有差异,各平台在履约配送时效上有竞争策略 [12][13] - **论据** - 即时零售通过门店数字化等争夺线下商超份额,如永辉和大润发受冲击 [1][3] - 美团平台覆盖中小商家,外卖用户渗透率高,自营业务强化供应链 [1][4] - 阿里巴巴用饿了么和淘宝闪购拓展业务,补贴实现单量增长,但面临用户心智差异挑战 [1][5] - 京东到家与大超市合作受其衰退影响盈利,靠 3C 和快消品保持份额 [1][6] - 即时零售依赖本地化供给和快速履约,传统电商强调规模效应和无限 SKU [1][7] - 即时零售增长需消费者习惯养成、供给履约效率提升和品类扩展,要与上游合作 [1][8] - 电商平台面向城市用户提供外卖叠加服务,聚焦少 SKU、爆款逻辑,价格无优势 [11] - 平台型零售通过闪电仓等提升动力,自营型零售依赖自身运营扩展 [12] - 各平台在履约配送时效竞争取决于订单密度和骑手数量,美团闪购延展业务优化供应 [1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淘宝用户消费心智基于主站调性和品类,核心非外卖,未来高低线市场变化推动加盟模式发展,行业复合增长率预计超 20%,渗透率有增长空间 [10] - 零售是本地生活品类公约数,不同品类渗透深度因及时性、应急性需求和履约成本而异 [11] - 各平台利用广告投放增强品牌曝光,需基于蜂窝或区域化表征调整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