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造

搜索文档
3.2亿!华恒生物建“人工智能精准发酵及蛋白质工程共享示范项目”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5-20 22:59
华恒生物AI+生物制造投资 - 公司计划投资3.9亿元推进AI+生物制造研发及中试示范基地建设,涉及D-泛醇、红没药醇、L-丝氨酸等高值原料产品 [1] - 后续追加3.2亿元投资建设"人工智能精准发酵及蛋白质工程共享示范项目",预计36个月建成,选址长丰县双凤经济开发区 [2] - 项目目标产能达5500吨高值原料,通过AI技术实现发酵过程实时监控与优化 [2] 技术应用方向 - 结合微生物发酵技术与人工智能,建立精准调控发酵参数的数据库 [5] - 引入自动化设备实现生产流程智能化,提升蛋白质工程开发效率 [5] - 推动生物制造从传统发酵向精准化、智能化转型 [5] 项目基建规划 - 项目占地64亩,包含生产车间、成品库、罐区及研发办公楼等设施 [9] - 建设主体为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金来源于自有或自筹 [9] - 具体选址位于长丰县双凤路与颍州路交口东北角 [9] 战略目标 - 通过智能化生产体系降低产品成本,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生物基材料需求 [5] - 强化公司在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5] - 建立行业首个AI驱动中试基地,形成可复制的智能生产示范模式 [1][2]
上海奉贤打造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区
新华财经· 2025-05-20 21:40
活动现场为上海锐康生物技术研发有限公司等10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入驻单位以及华东理工大学医药 先进生物制造等7家产教融合创新转化平台授牌。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杭州分赛区) 暨上海市奉贤区第三届"才聚贤城·创享未来"全球创新创业大赛也同时闭幕,参与大赛的18个项目与奉 贤各相关单位进行签约,期待这些扎根奉贤的"金种子",未来长成产业的"参天林"。 此次,奉贤集成式推介了各级相关平台和人才落户、创新创业、安居保障三类人才政策。奉贤还设立了 首期规模10亿元的产教融合专项发展资金,同时对落地奉贤的产教融合型项目及高端研发平台提供总计 10万平方米的优质空间载体支持,构建"从种苗破土到乔木参天"的成长生态。 奉贤聚焦人才关心关注的"高频事项"和"关键小事",借助随申办市民云平台,创新研发"AI小贤"智能助 手,汇集落户、安居、居停留、就业、双创等人才和企业发展政策和服务事项,打造跨部门、跨领域的 人才政策服务"大超市",让人才"一屏掌握""一屏享受"。同时,奉贤还聚焦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与青年大 学生群体,依托"贤才服务一码通"人才服务综合平台,创新推出"贤来无忧"人才服务卡,打造健康、运 动、文化、休闲 ...
β-丙氨酸专利保卫战:中国创新突围的“专利盾牌”如何锻造?
中国食品网· 2025-05-20 18:00
全球产业链重构与中国企业转型 - 中国企业正经历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的关键转型,专利成为技术壁垒与市场话语权的核心载体[1] - 华恒生物β-丙氨酸专利侵权纠纷折射出知识产权保护的现实困境与突围路径[1] 专利的战略价值与行业现状 - 中国企业面临发达国家技术封锁和国内高端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缺乏核心专利的企业难以立足[2] -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12年全球第一,但专利侵权案件同步增长[2] -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6年审结近2万件技术类案件,2024年涉战略性新兴产业案件占比达32.3%[2] 专利保护缺失的系统性影响 - 专利侵权导致企业销售额损失并挫伤研发积极性,可能引发行业"低端内卷"[3] - 光伏、锂电池等行业曾因专利保护缺失陷入价格战,阻碍行业健康发展[3] 华恒生物专利诉讼案分析 - 华恒生物是全球首家以发酵法生产β-丙氨酸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核心专利"天冬氨酸酶变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4] - 涉案专利通过创新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产品具有绿色、高转化率优势,主要应用于维生素B5及保健品领域[4] - 华睿生物涉嫌未经许可使用专利技术并通过低价策略抢占市场,违反《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5] 专利保护策略与行业启示 - 华恒生物构建了围绕β-丙氨酸生产技术的"专利池",并通过定期知识产权审计主动维权[5][6] - 专利不仅是企业的"技术存折",更是突破"卡脖子"瓶颈的战略密码[6] - 企业需自建"专利防火墙"以捍卫创新成果,从被动维权转向主动塑造竞争环境[6]
时隔半年再获融资!上海交大科技成果转化代表企业「肆芃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synbio新材料· 2025-05-20 16:27
融资动态 - 肆芃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由上海国投孚腾资本投资 熙桥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资金将用于加速生物基材料商业化及三代碳源生物制造平台建设 [1] - 2024年10月公司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 由国投创合领投、如皋科创投跟投 资金用于加强生物制造产品量产及商业化推广 [1] 公司背景 - 肆芃科技成立于2022年 专注于材料合成生物学领域 创始团队拥有20余年行业经验 完成多项"卡脖子"技术突破并实现龙头企业核心产品开发 [1] - 公司为上海交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代表企业 具备多个生物制造产品产业化放大成功经历 [1] 技术平台 - 智能生物制造平台打破海外技术垄断 完成多个生物基多元醇/酸量产验证 产品发酵浓度和成本达国际领先水平 [1] - 高性能材料应用开发平台具备优异的多场景应用能力 产品已进入国内外知名企业供应链 [2] 碳源技术突破 - 2024年4月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 推进以甲醇为原料的生物基材料单体产业化 [2] - 布局三代碳源利用技术(甲醇/二氧化碳) 突破粮食碳源依赖 显著降低生物制造成本 [2] 投资方观点 - 上海国投孚腾资本看好公司技术积累和产业化能力 认为其非粮生物智造管线契合"双碳"理念 [4] - 公司管理团队强调生物制造将突破地理资源约束 通过菌株迭代和工艺优化建立市场优势 [4] 投资机构背景 - 上海国投孚腾资本成立于2022年 注册资本1亿元 管理规模约300亿人民币 投资超100亿人民币 股东包括临港集团、上汽集团等产业龙头 [5] - 熙桥资本为医疗健康/硬科技领域精品投行 提供股权融资、并购等财务顾问服务 [6] 行业动态 - 生物基材料为万亿级市场 技术突破将推动行业弯道超车 [9] - 合成生物学在重组蛋白、新皮革材料等领域取得商业化进展 [9]
第三届中国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博览会,8月苏州启幕,免费报名参会!
synbio新材料· 2025-05-20 16:27
合成生物学行业动态 - 合成生物学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受到政产学研用金各方广泛关注和重点支持,多地政府将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写进工作报告 [1] - 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家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 合成生物学被视为理解生命的新钥匙、未来的颠覆性技术,对于推动我国生物经济由大转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5] SynBio China博览会概况 - 第三届中国合成生物学"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博览会将于2025年8月1-2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B馆举办 [3] - 展会规模预计20000+人次,同期举办第七届CMC-China博览会 [3][36] - 博览会包含7个子会议,涵盖合成生物学在食品大健康、蛋白生物制造、功能护肤、医疗美容等领域的应用 [3] 会议主题与内容 - 食品大健康领域:聚焦"食药同源"功能性原料、健康食品创新、精准营养3.0、生物活性分子规模智造等话题 [9] - 蛋白技术领域:涵盖气体发酵蛋白技术、菌丝体发酵技术、微生物蛋白等创新技术 [10] - 功效护肤领域:探讨重组胶原蛋白、生物合成大分子、麦角硫因等活性成分的开发与应用 [13] - 医疗美容领域:关注重组胶原蛋白临床研究、聚乳酸类填充剂、外泌体原料等创新成果 [16] 行业发展挑战与机遇 - 产业发展面临规模化生产实现、产品价值体现、市场推广、核心竞争力突破等新挑战 [15] - 行业致力于打造产学研交流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落地,推动生物经济快速增长 [15] 配套活动与参与方式 - 设置新锐项目路演专场,为合成生物学初创企业、待孵化项目、应用型企业提供展示平台 [18][22] - 开放现场展位,面向合成生物学相关企业、研发机构、配套设备供应商等 [37] - 提供免费观众票,预计第七届CMC-China博览会规模达20000人,450家参展企业 [34][36]
全球首条!在荆州投产
搜狐财经· 2025-05-20 01:40
全球首条芦苇原料可降解生物塑料生产线投产 - 全球首条以芦苇为原料的可降解生物塑料生产线在湖北石首投产,自主研发技术国际领先,填补非粮生物塑料制造领域空白[1] - 该技术由上海汉禾生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其控股的湖北首鼎实业有限公司负责生产[3] - 传统塑料以石油为原料不可降解,粮食淀粉为原料的可降解塑料成本高,而芦苇秸秆生物塑料成本显著低于粮食塑料,规模化后价格将比石化塑料更便宜[3] 技术优势与专利情况 - 湖北首鼎创始人桑涛博士为武汉东湖高新区首批产业领军人才,在全球率先探索芦苇及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5] - 公司已获得50多项发明专利,在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设立研发中心[5] - 产品可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能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最终取代石化塑料产品[3] 产品应用与市场前景 - 公司从芦苇中提取高活性酶解木质素合成生物树脂,用于制造碳纤维复合材料,可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高端制造领域[7] - 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需求迅速增长,公司研发的生物树脂可解决国产环氧树脂韧性不足的"卡脖子"问题,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7] 环保效益与产业带动 - 千吨级生物质炼制工厂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0余万吨,相当于减少12万多吨标准煤产生的碳排放[7] - 原料需求将带动石首及环洞庭湖区芦苇种植,推动湿地生态恢复,形成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模式[7] - 为长江经济带转型发展提供经验和案例[7] 石首芦苇产业发展 - 石首拥有约3万亩芦苇荡,已引进三家企业综合开发利用芦苇资源[9] - 湖北长悦食品将芦笋制作成绿色食品,仙鹤纸业以芦苇为原料生产高档纸品,湖北首鼎开发生物塑料等环保材料[10] - 芦苇产业形态不断升级,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10]
七大论坛,亮点前瞻!第三届中国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博览会8月启幕,免费报名!
synbio新材料· 2025-05-19 11:10
融行业智慧、共襄盛举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合成生物学、生物制造以及生物产业,近些年,受到来自政产学研用金 各方广泛关注和重点支持,多地政府将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写进工作报告。 科学家、企业家和投 资家,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聚产业力量、擘画未来 SynBio China第三届中国合成生物学"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博览会 将于2025年8月1-2日在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B馆 举办(同期举办 第七届CMC-China博览会 )! 本次博览会共包含7个子会议: 展会名称: Synbio China 第三届中国合成生物学"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博览会 第三届中国合成生物学"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大会 SynBio China合成生物学与食品大健康产业大会 中国蛋白生物制造大会 美之原·合成生物学功能护肤大会 美之注·注射医疗美容产业大会 SynBio China合成生物学产学研对接会 SynBio China合成生物学新锐项目路演 诚邀莅临,共襄盛举 展会 时间: 2025年8月1-2日 展会 地点: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B馆 展会 规模: 20000+ 主办单位: synbio深波 支持单位: Synbio ...
事关国企改革,国资委最新部署→
第一财经· 2025-05-19 10:18
2025.05. 19 本文字数:2378,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祝嫣然 202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也是新一轮改革的谋划之年。 国务院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日前召开202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 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难点任务落实情况,研究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方案。 会议明确,要高起点谋划好下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突出解决制约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层 次体制机制难题,构建与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履行战略使命。 更大力度推进产业焕新 2023年启动实施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取得积极进展。会议指出,功能使命类任务加快落地,关 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新突破,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深入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加 速,重点领域重组整合扎实推进,"三个作用"充分发挥。 此外,体制机制类任务巩固深化,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三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一 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全面实施,穿透式监管进一步强化,监管效能明显提高,有效激发企业内生 活力动力。 去年中央企业 ...
聚焦新质蛋白赛道!国投集团投生物制造超40亿!十五五末规划600亿!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5-18 21:56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制造产业正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新质蛋白赛道 更是生物制造领域各家各地重要布局方向。 早在今年2月,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就与无锡市签约共建国投新质蛋白生物制 造创新中心。 星辰,公众号: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国投+无锡市+江南大学!国投新质蛋白生物制 造创新中心签约落地! 【SynBioCon】 获 悉, 5月16-18日,2025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在江苏无锡举办。大会开幕式 上,由国家开发投资集团联合无锡市政府、江南大学成立的 国投新质蛋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 该中心 聚焦新质蛋白研发和产业化瓶颈 ,加速各类新型蛋白产品开发和成本优化,研究方向覆盖食 品、营养、医疗、材料等领域。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陈坚 在大会上表示,新质蛋白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重要领 域,当前面临成本高、品种少、研发能力弱等现实挑战。在大食物观的指引下,围绕新质蛋白,我国政 府和学术组织正在全面推进新质蛋白资源挖掘与技术研发等相关工作。 新质蛋白是指不依赖传统畜牧业或渔业方式获得的食用性蛋白,利用微生物发酵、合成生物等前沿创新 技术,高效合成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成分。我国是 ...
高起点谋划下一步国企改革,国资委作出哪些新部署
第一财经· 2025-05-18 20:43
中央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 202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 也是新一轮改革的谋划之年 [1] - 功能使命类任务加快落地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新突破 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深入实施 [2] - 体制机制类任务巩固深化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 三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 2023年中央企业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7万亿元 同比增长21.8% 占总投资的比重首次突破40% [4] - 国投集团管理的基金规模超过2700亿元 累计投资生物制造领域企业25家 总金额超过40亿元 [4] - 中电信量子集团发布全球首个融合QKD和PQC的分布式密码体系 实现跨域量子密信电话 [5] 产业焕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 - 通过自主内生培育、组建合资公司、开展股权并购等模式 加强对传统领域的改造和未来赛道的开拓 [3] - 央企战新产业营业收入比重不高 存在"低端内卷、高端缺失"问题 [3] - 国投集团设立专门针对生物制造产业的CVC基金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4] 国资监管效能提升 - 中央企业清理低效无效账户超11万个 境内账户直联率达95% 全口径资金集中度达85%以上 [6] - 保利集团司库系统上线后 日均可归集资金归集率达到97% 较上线前提升30% [7] - 穿透式监管实现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深度监督 避免监管盲区 [7] 科技创新与产业控制 - 中央企业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1][2] - 构建与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1] - 探索新的考核机制 评价战新产业战略功能 算大账与长远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