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搜索文档
从粉丝变投资者 却被大V坑惨,私募产品净值仅剩0.095?工作人员回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23:41
中基协数据显示,坚石资产规模在5亿元以下,该私募曾在2024年6月28日被深圳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 的行政监管措施,原因是在投资管理过程中未独立开展投资决策。对此,记者以投资者名义电话采访了 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对方表示,确实出现了产品净值只剩1毛钱不到的情况。 该投资者在雪球平台透露,其是从粉丝转为投资者的。2022年,公众号"大佳的投资笔记"公布了59.32% 的年度收益,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算是相当好了。基于关注了2年多的"信任",该投资者联系上了他们 的助理,跟投了一笔。 2023年3月,在助理的发测评答案的帮助下,该投资者完成了"合格投资者"认证,申购了他们的私募产 品——"坚石大佳传奇一号",总计投入了100万元。 2023年8月,投资者收到了来自助理的一则重要通知,由于市场下跌,产品净值已跌破0.7的预警线。助 理提到了"雪球合约"和"券商下调估值",并强调这"并非实亏""只亏了150万"。 知名私募大V亏到净值只剩下0.095?近期,该消息在私募圈疯传。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该大V的公众号为"大佳的投资笔记",在雪球等平台名气较大,且成立 了自己的私募基金。网传一位粉丝兼产品投资人晒出的聊 ...
百亿私募阵营含“量”量持续提升,量化私募收益大幅跑赢
第一财经· 2025-09-30 16:49
百亿私募行业格局变化 - 截至2025年9月19日,国内百亿私募数量增至94家,较2024年底的87家显著扩容 [2] - 百亿私募中量化私募数量达45家,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而包含混合型在内的含量化模式私募共52家,占比55% [1][2] - 与2024年底相比,量化私募数量净增12家至45家,主观私募净减少3家至41家,混合型私募缩减2家至7家 [2] 量化私募业绩表现 - 2025年1至8月,百亿量化私募平均收益为29.45%,百亿主观私募平均收益为20.73%,量化私募收益率比主观私募高近9个百分点 [1][4] - 超90%的百亿量化私募年内收益率超过20%,收益最低的锐天投资也达到14.44% [1][4] - 31家有业绩展示的百亿量化私募中,16家收益超30%,仅2家收益未超过20% [4] - 量化私募冠军稳博投资旗下7只产品1-8月收益均值接近43%,且全部在8月份创历史新高 [4] 主观私募业绩表现 - 百亿主观私募收益分化严重,头部私募复胜资产旗下产品收益均值高达56.86% [4][5] - 垫底的4家百亿主观私募年内收益率不足6%,包括东方港湾和林园投资,其1-8月收益率均值分别为3.37%和3.21% [1][5] - 在收益垫底的5家百亿私募中,有4家为主观私募 [5] 量化私募崛起的原因 - 市场环境方面,行业轮动加快、小市值风格占优为量化策略提供了丰富交易机会,A股成交持续维持在万亿元以上为策略运行提供了流动性基础 [6] - 策略特性方面,量化选股对标指数,只考虑个股量价关系,没有主观选股的顾虑 [6] - 募资渠道方面,券商和第三方募集机构会首选量化或含量化模式的私募合作,导致量化私募产品新增募集规模增长更快 [3] - 自2022年以来,除2024年上半年出现短暂调整外,量化策略整体收益优于主观策略 [6] 行业趋势与潜在挑战 - 今年以来新增12家百亿量化私募 [1][2] - 主观私募产品募资难度较大,明星公募基金经理"公转私"现象不多 [3] - 随着资金涌入,量化策略拥挤度上升已成为共识,未来超额收益可能收窄 [6] - 部分头部量化机构开始探索多资产量化、宏观对冲等多元化路径以应对挑战 [6]
“杭州30亿私募跑路”细节公布,销毁证据还叫嚣“有本事就定我的罪”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14:14
两年前震惊市场的"杭州30亿量化私募"跑路事件,相关细节近日曝光。 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称,杭州"30亿元量化私募跑路"涉事人——磐京股权投资基 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简称"磐京投资")的实控人毛某和姚某,利用FOF基金、私募基金操纵证券 市场,甚至在被控制后自恃手法隐蔽复杂,拒不交代任何犯罪事实。 最终,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全方位实质审查、全流程追赃挽损,侦破了这场资本迷局,以操纵证券市场 罪分别判处毛某、姚某、白某某有期徒刑七年至三年六个月不等。 在证监会查处时 叫嚣"有本事就定我的罪"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披露信息,磐京投资董事长、实控人毛某系知名高校法律专业高材生,另一名实控人 姚某则系海归金融精英,通过其母亲代持磐某基金股份。 2017年11月至2019年7月,毛某、姚某盯上了一只代号"企鹅"的股票,并通过控制的磐京投资旗下基金 账户、私募产品账户、个人账户等共计55个账户交易这只股票。直至2020年9月17日,磐京投资及其一 致行动人成为"企鹅"公司的大股东之一,毛某受聘担任该公司总经理。 然而,2020年底,毛某发现"企鹅"股票连续跌停。为维持股价,毛某、姚某分别在沈阳、大连、上海 ...
“杭州30亿私募跑路”细节公布!销毁证据还叫嚣“有本事就定我的罪”,名校法律高材生毛某和海归金融精英姚某等被判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12:50
案件核心与判决 - 磐京投资实控人毛某、姚某及白某某因操纵证券市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至三年六个月不等,各并处罚金250万元至150万元不等 [1][3] - 案件涉及利用FOF基金、私募基金进行场外配资并操纵一只代号为“企鹅”的股票 [1][2] - 主犯毛某等人曾因违规增持被监管部门处罚1500万元,并在证监会查处时销毁证据、拒不认罪 [2][3] 操纵市场手法 - 毛某、姚某在2017年11月至2019年7月期间,通过控制的55个账户交易“企鹅”股票,并于2020年9月成为该公司大股东 [2] - 为维持股价,他们在沈阳、大连、上海、杭州等地组建操盘团队,利用资金和持股优势进行大量集中交易 [2] - 通过上海J公司和浙江T公司,在未取得相关资质的情况下进行场外配资4.6亿元 [3] 行业黑灰产业链 - 案件揭示一条包含配资团伙、操纵团伙、中层指挥及实际操盘团队的黑灰产业链 [4] - 配资团伙采取与证券公司融资业务同质的风控措施向操盘团伙提供资金,属于非法经营证券融资业务 [4] - 存在“伪FOF”模式,例如资金需求方以1000万元通过金主以FOF形式投资1亿元到私募基金,实现9000万元配资 [4] 监管动态与行业影响 - 监管部门加强管理,例如去年托管方发布新规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嵌套层级进行监督,深圳证监局今年5月通报有私募产品嵌套层级高达十层 [5] - 行业从量的增长迈向质的发展,伪私募、乱私募加速出清 [5] - “杭州30亿量化私募跑路”事件涉及华软新动力等机构,多家上市公司如横店东磁、英洛华公告涉及相关产品,存在兑付风险 [6][8]
牛市里“挨揍”?林园19只产品全跑输沪深300,6只还亏了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30 09:04
市场风格分化 - 以AI、算力、半导体、机器人、通信为代表的“小登股”等热门板块领涨市场 [1] - 白酒、地产、煤炭等“老登股”板块表现平平 反映当前行情极致的分化 科技成为市场最受青睐的方向 [1] - 在结构性牛市行情下 通信ETF年内涨幅达102.7% 有色金属ETF涨幅达63% 科技与周期板块表现强势 [3] 林园投资业绩表现 - 截至9月29日 林园投资旗下有业绩显示的19只产品中 近一年收益为正的仅有9只 10只产品为负收益 [1] - 收益表现最好的“林园218号”产品近一年收益为31.14% 未能跑赢沪深300同期的42.14% [1] - 截至9月29日 沪深300年内累计涨幅为17.4% 林园旗下19只产品均未跑过同期指数 其中6只产品年内亏损 [2] - “林园投资205号”今年以来收益仅4.64% “林园投资218号”年内收益8.38% 分别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10.96和7.22个百分点 [2] - “林园投资173号”自2020年10月成立后3个月内暴涨 随后一路下跌 截至9月26日跌幅达24% 而同期沪深300跌幅仅为5.35% [2] - “林园投资173号”今年以来不涨反跌 截至9月26日跌幅为3.77% 而沪深300同期上涨15.63% [2] 业绩归因与持仓分析 - 林园投资长期重仓的消费与医药板块表现疲软是拖累业绩的主因 [3] - 其重点调研的金龙鱼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0.07% 但截至9月29日股价不涨反跌2.2% 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3] - 尽管近12个月内买入一批科创板股票 但林园表示此次在科技股上的投入“可以忽略不计” 并称持有科创板股票实为满足新股申购市值要求的被动操作 [3] 百亿私募策略分化 - 2025年1至7月 16家百亿主观私募平均收益13.59% 其中15家实现盈利 仅9家收益超10% [3] - 同期36家百亿量化私募全部实现盈利 平均收益高达18.92% 其中近九成(32家)收益超过10% [3] - 业绩分化本质是策略与市场风格的适配度差异 量化私募通过高频策略捕捉AI算力、创新药等细分赛道机会 [3][5] - 主观多头私募成为重灾区 年初至今已有超10家私募跌出百亿阵营 包括保银投资、半夏投资、合远基金等知名机构 [4] - 合远基金旗下产品累计亏损高达25% 4只产品提前清算 6只产品规模不足千万 [4] - 半夏投资李蓓管理的一只产品近一年收益未能跑赢沪深300 且两年回撤近20% 触发大规模赎回 [5]
牛市里“挨揍”?林园19只产品全跑输沪深300
第一财经· 2025-09-29 21:37
市场风格分化 - AI、算力、半导体、机器人、通信等“小登股”板块领涨,而白酒、地产、煤炭等“老登股”板块表现平平,科技成为市场最受青睐的方向 [1] - 通信ETF年内涨幅达102.7%,有色金属ETF涨幅达63%,科技与周期板块行情强势 [3] - 林园投资长期重仓的消费与医药板块表现疲软,其调研的金龙鱼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0.07%但股价下跌2.2%,缺乏弹性 [3] 林园投资业绩表现 - 截至9月29日,林园投资旗下有业绩显示的19只产品中,近一年收益为正的仅有9只,10只为负收益 [1] - 收益最好的“林园218号”近一年收益为31.14%,跑输沪深300同期的42.14%,近半年收益9.97%跑输沪深300的16.23% [1] - 截至9月29日,林园旗下19只产品年内均未跑赢沪深300(涨幅17.4%),其中6只产品年内亏损 [2] - 具体产品如“林园投资205号”年内收益仅4.64%,“林园投资218号”年内收益8.38%,分别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10.96和7.22个百分点 [2] - “林园投资173号”等6只产品年内亏损,其中173号和21号产品年内跌幅近4% [2] - “林园投资173号”自2020年10月成立后仅3个月内暴涨,随后一路下跌,截至9月26日跌幅达24%,而同期沪深300跌幅为5.35% [2] - 该产品今年以来跌幅为3.77%,而沪深300同期上涨15.63% [2] 投资策略与操作 - 林园投资试水科技股,近12个月内买入一批科创板股票,但投入“可以忽略不计” [3] - 持有科创板股票实为被动操作,主要为满足上交所科创板新股申购的市值要求 [3] - 公司仍维持长期乐观判断,坚决看好中国股票市场,认为当前市场正朝牛市演变且风险可控 [5] 百亿私募阵营表现 - 2025年1至7月,16家百亿主观私募平均收益13.59%,15家盈利,仅9家收益超10% [3] - 同期36家百亿量化私募全部实现盈利,平均收益高达18.92%,其中近九成(32家)收益超过10% [3] - 今年以来已有超10家私募跌出百亿阵营,主观多头私募成为重灾区,包括保银投资、半夏投资、合远基金等 [4] - 合远基金旗下产品累计亏损高达25%,4只产品提前清算,6只产品规模不足千万 [4] - 半夏投资李蓓管理的一只产品近一年未跑赢沪深300,两年回撤近20%,触发大规模赎回 [5] - 业绩分化本质是策略与市场风格的适配度差异,主观多头私募多因坚守传统价值投资框架,未能及时捕捉科技与周期板块机会 [5] - 量化私募通过高频策略捕捉AI算力、创新药等细分赛道机会,充分享受板块轮动红利 [5]
牛市里“挨揍”?林园19只产品全跑输沪深300,6 只还亏了
第一财经· 2025-09-29 21:00
林园投资业绩表现 - 截至9月29日 林园投资旗下有业绩显示的19只产品近一年收益均为正 但均未跑赢同期上涨17.4%的沪深300指数 其中10只产品收益为负 [1] - 收益表现最好的产品“林园218号”近一年收益为31.14% 大幅跑输沪深300指数同期的42.14% 近半年收益9.97% 跑输沪深300的16.23% [1] - 截至9月26日 “林园投资205号”年内收益仅4.64% “林园投资218号”年内收益8.38% 分别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15.6%涨幅10.96和7.22个百分点 [2] - 林园旗下有6只产品年内亏损 其中“林园投资173号”和“林园投资21号”年内跌幅近4% “林园投资173号”自2020年10月成立以来跌幅达24% 而同期沪深300跌幅仅为5.35% [2] 业绩拖累原因分析 - 业绩拖累的主因是林园长期重仓的消费与医药板块表现疲软 其重点关注的股票金龙鱼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0.07% 但截至9月29日股价反而下跌2.2% [3] - 公司坚守的“嘴巴经济”赛道缺乏弹性 同期通信ETF年内涨幅达102.7% 有色金属ETF涨幅达63% [3] - 公司虽在近12个月内买入科创板股票 但投入“可以忽略不计” 持仓科创板股票主要为满足新股申购市值要求而进行的被动配置 [3] 私募行业业绩分化 - 2025年1至7月 16家百亿主观私募平均收益为13.59% 其中仅9家收益超10% 而36家百亿量化私募全部实现盈利 平均收益高达18.92% 近九成(32家)收益超过10% [3] - 主观多头私募成为百亿阵营流失的重灾区 年初至今已有超10家私募跌出百亿阵营 包括保银投资、半夏投资、合远基金等知名机构 [4] - 合远基金旗下产品累计亏损高达25% 有4只产品提前清算 6只产品规模不足千万 半夏投资李蓓管理的一只产品近一年收益未跑赢沪深300 两年回撤近20%并触发大规模赎回 [5] 策略与市场风格错配 - 百亿私募的业绩分化本质是策略与市场风格的适配度差异 林园投资的困境源于其投资策略与以科技板块领涨的结构性行情错配 [5] - 合远基金、半夏投资等机构的失利多因坚守传统价值投资框架 未能及时捕捉科技与周期板块机会 半夏投资李蓓承认对科技、细分消费、医药缺乏深度研究 [5] - 业绩领先的量化私募通过高频策略捕捉AI算力、创新药等细分赛道机会 充分享受板块轮动红利 [5]
9.29犀牛财经晚报:百亿级私募数量增至94家 万达地产等被恢复执行2099万元
犀牛财经· 2025-09-29 18:52
私募行业动态 - 百亿级私募机构总数增至94家,较8月底增加3家,新增包括正瀛资产、开思私募,红筹投资重回百亿行列 [1] - 按投资模式划分,量化、主观和混合型百亿私募分别为45家、41家和7家,另有1家未披露模式 [1] 机械行业政策目标 - 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目标2025-2026年行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3.5%左右,总规模突破10万亿元 [2] 人工智能与消费电子新品动态 - DeepSeek-V3.2新模型已上传至HuggingFace平台但随后被删除,智谱GLM-4.6新模型也将于近日发布并可经API调用 [3] - OPPO回应将启动新形态影像产品系列,对标GoPro、大疆等,计划于2026年内发布 [3] 公司重大合同与项目投资 - 中国中车及下属企业近期签订重大合同合计金额约543.4亿元,约占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的22% [1] - 华秦科技签订两份销售合同,金额合计4.02亿元,其中批产材料合同2.92亿元,科研材料合同1.09亿元 [11] - 达实智能子公司签署智慧医院项目合同,金额为1.13亿元 [12] - 九丰能源拟出资不超过34.55亿元投资新疆煤制天然气项目,持有50%权益对应年产20亿方天然气,项目总投资约230.33亿元 [13] 公司业绩与资本运作 - 英联股份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450万-3750万元,同比增长1531.13%-1672.97%,营业收入16.3亿-16.5亿元,同比增长9.49%-10.83% [14] - 柏诚股份拟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上海灿实55%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股票自9月30日起停牌不超过5个交易日 [15] - 龙韵股份拟向银行申请不超过3200万元的综合授信额度,有效期1年并可循环使用 [6] 公司运营与监管信息 - 深高速8月路费收入总计1.14亿元 [10] - 东睦股份控股子公司取得工业用地及厂房的不动产权证书,使用期限至2060年9月27日 [7][8] - 天邦食品因未及时披露重大诉讼收到监管警示函,相关责任人被采取监管谈话措施 [9] 风险与执行信息 - 万达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新增恢复执行信息,执行标的2099万余元,该公司现存420余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18亿元 [3][4] 公司治理变动 - 搜狗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叶骏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由鲁剑接任 [5] 证券市场表现 - 创业板指上涨2.74%,沪深两市成交额2.16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放量146亿元,超3500只个股上涨 [16][17] - 大金融板块爆发,券商股国盛金控、广发证券、华泰证券涨停,新能源、有色金属、半导体板块走强,教育、猪肉、煤炭板块跌幅居前 [16][17]
法人如何毁掉一家私募
36氪· 2025-09-29 15:49
公司事件概述 - 靖奇投资两位创始人范思奇与唐靖人发生公开权力斗争,涉及公司控制权、资产处置和经营理念冲突 [2] - 范思奇指控唐靖人利用基金申赎环节反复收取申购费,并将公司账上500万资金转空仅剩两千多块 [2] - 唐靖人对范思奇将大额借款转为分红的行为提出质疑,并指出其未经股东许可发布清仓、清盘指令 [2] - 双方争夺公众号控制权,范思奇称公司被搞成"犯罪窝点"并被踢出公司,唐靖人则称公司只是走了一位Quant [2] - 范思奇删除公司源代码库,公司方面采取措施阻止其搬走电脑和服务器硬盘,并召开股东会罢免其职务 [7]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靖奇投资股权结构为范思奇持有44%,唐靖人和茅诺平各持有27%,范思奇未达到绝对或相对控股比例 [11] - 公司公章、U盾、银行卡等重要物件由范思奇交给唐靖人保管,范思奇2023年定居日本后远离公司管理 [5] - 量化私募法人拥有极大权限,包括变更托管、操作分红、清盘基金、停止备案等,足以让公司业务瞬间停滞 [4] - 范思奇重新备案法人章后,指控唐靖人非法使用伪造法人章成立新产品,并操纵产品重复申购赎回收取费用 [6] 量化行业特征与风险 - 量化私募的商业根基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法人行为风险难以通过模型预测,一句不当言论可能毁掉公司 [3] - 量化行业比拼核心代码、策略或顶尖人才背景,核心投研离开或代码删除会使公司失去灵魂 [7] - 行业存在双人组股权结构模式,常见策略老板占绝对控股权,或对核心投研给予充足股权激励如明汯、平方和等案例 [12] - 市场负责人股权占比过高可能威胁投研控股权,利益不一致会导致权力斗争,如2021年鸣石抢公章事件 [14] - 合格量化私募的管理特征为策略老板掌握控股权,并对核心投研给予充分股权激励以减少内部冲突 [13]
法人如何毁掉一家私募
远川投资评论· 2025-09-29 15:04
文章核心观点 - 量化私募行业的商业根基高度依赖创始人之间的信任与权力制衡,但靖奇投资两位创始人的公开冲突暴露了行业在公司治理、股权结构和内部控制方面的脆弱性 [5][7][11] - 量化私募的核心命门在于代码(决定盈利能力)和公章/法人权限(决定利益分配),一旦失控将导致公司瞬间停滞甚至崩溃 [7][9] - 成功的量化私募管理结构通常由策略出身的创始人掌握控股权,并对核心投研给予充足的股权激励,以避免因分工和利益不一致引发的内斗 [17][18][20] 靖奇投资权力斗争事件 - 2024年6月22日,靖奇投资两位创始人范思奇与唐靖人公开决裂,范思奇发布《十年努力,一朝背刺》控诉唐靖人利用基金申赎环节反复收取申购费,并将公司账上500万资金转空仅剩两千多块 [3] - 唐靖人则质疑范思奇将大额借款转为分红的行为,并指出其未经股东许可发布清仓、清盘指令 [3] - 冲突持续三个月,从争夺公众号控制权到在小红书开小号互相揭底,范思奇称唐靖人看不懂代码并将公司变成“犯罪窝点”,唐靖人则称范思奇删除源代码库,公司采取行动拔走服务器硬盘并冻结其代码访问权 [4][9][10] 量化私募的脆弱性分析 - 量化私募作为合伙企业,其脆弱性源于“黑箱”属性,市场评价完全建立在信任之上,法人一句不当言论或对数字资产的轻微破坏都可能导致信任大厦顷刻坍塌 [5][11] - 法人权限过大且缺乏有效制约,可操作基金清盘、变更托管、停止备案、影响申赎甚至转移资产,靖奇案例中范思奇曾将公章、U盾、身份证等重要物件交予唐靖人保管,为后续冲突埋下隐患 [7][8] - 核心投研人员与代码是量化私募的灵魂,一旦核心代码被删除或投研团队离开,公司即面临生存危机,靖奇投资在发现范思奇删除源代码库后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保护资产 [9][10] 股权结构与分工失衡的风险 - 靖奇投资股权结构为范思奇持股44%,唐靖人与茅诺平各持27%,范思奇未达到绝对控股(67%)或相对控股(51%),在远离公司管理后易遭其他股东联合抵制而被踢出局 [15] - 公司分工上,范思奇(策略背景)主管投研,唐靖人(市场背景)主管市场,两者诉求本质不同:市场追求规模扩张,投研追求策略稳定,在压力下难以相互共情 [14] - 2024年1月量化危机期间,范思奇抱怨唐靖人抗压能力弱,“被客户数落两句就在办公室地上哭”,而唐靖人则指出范思奇看衰中国经济并欲关闭公司,理念分歧加剧 [8][14] 行业对比与成功案例 - 成功的量化私募多由策略出身的创始人掌握控股权,如明汯裘慧明转让49%股权给解环宇、平方和吕杰勇授予方壮熙49%股权、宽德和佳期分别给予徐御之60%和吴霄霄56%股权,这些公司产品近一年业绩表现不俗 [18] - 九坤与黑翼的创始人选择股权对半平分,但双方均为策略背景且彼此知根知底(九坤创始人在World Quant相识,黑翼创始人为斯坦福校友兼前同事),确保了权力平衡与相互理解 [18][19] - 行业教训表明,若市场负责人股权占比过高可能威胁投研控股权,2021年鸣石投资抢公章事件即因市场方代持50%股权引发权力斗争,投研方收复控股权后公司业绩才逐步改善 [20] 内部控制的普遍挑战 - 美国量化巨头Two Sigma同样面临内控问题,研究员吴舰在2022年通过14次篡改模型参数跟踪公司最强模型“抄作业”,当年获得2325万美元奖金并全款购入曼哈顿价值660万美元的公寓 [13] - Two Sigma两位创始人西格尔与奥弗德克因职位、理念、股权差异难以达成重大决策,最终于2023年9月双双辞去联席CEO职务,反映出量化公司普遍存在的治理风险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