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

搜索文档
欲入主三超新材,柳敬麒有望拿下首个上市平台
北京商报· 2025-08-05 20:33
控制权变更 - 三超新材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博达合一,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柳敬麒 [1] - 博达合一分两期受让邹余耀、刘建勋持有的1898.54万股股份,并签署表决权放弃协议 [3] - 博达合一拟现金认购三超新材定向发行的1247.5万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2.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3] 市场反应 - 三超新材8月5日股价开盘涨停,最终收涨7.1%,报25.8元/股,总市值29.47亿元 [1][3] 柳敬麒资本布局 - 柳敬麒曾于2023年推动博达新能与交建股份重组,但于2024年告败 [1][4] - 柳敬麒在11家公司担任法人,注册资本最高的为无锡壹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亿元),业务涵盖光伏和储能领域 [4] 博达合一业绩表现 - 2023年、2024年、2025年上半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6.5亿元、21.63亿元、18.43亿元,净利润10.9亿元、3.95亿元、4亿元 [5] - 资产负债率连续下降,2023年、2024年、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71.12%、62.16%、51.74% [6] 三超新材经营状况 - 2024年营业收入3.49亿元,归属净利润-1.41亿元 [7]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5039.9万元(同比下降54.78%),归属净利润-625.58万元(同比下降267.47%) [7] 未来计划 - 博达合一暂无调整三超新材主营业务或进行资产重组的计划 [7]
福斯特:股东同德实业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约3252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20:33
营业收入构成 - 2024年1至12月份公司光伏行业收入占比94.59% [1] - 电子材料收入占比3.75% [1] - 功能膜材料行业收入占比0.74% [1] -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0.63% [1] - 光伏发电行业收入占比0.21% [1] 股东减持计划 - 杭州临安同德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非限售流通股约3252万股占总股本1.25% [3] - 计划在公告后三个交易日起3个月内减持不超过约3252万股占总股本1.25% [3] - 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 [3] - 减持价格按市场价格执行 [3] - 若遇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等除权事项将调整减持股份数 [3]
硅片价格持续上涨,专家:多晶硅价格回弹后,硅片制造以不亏本为底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19:45
硅片价格上涨原因 - 原料多晶硅价格回弹带动硅片成本增加,厂商以不亏本为底线出价而非竞相降价 [1] - 下游采买订单增加及厂商惜售行为推动价格上涨,大部分厂商严格遵守指导价格报价 [1] - N型G10L单晶硅片周环比上涨9.09%至1.2元/片,N型G12R上涨8.00%至1.35元/片,N型G12上涨7.64%至1.55元/片 [2] - 出口退税及海外政策变动刺激需求明显好转,电池片价格上行形成支撑 [2] 多晶硅价格趋势 - 多晶硅价格从3.5万元/吨涨至4.5万元/吨,传导至组件端成本仅增加0.02-0.03元/W [3] - 专家预计不会涨至6万元/吨,否则组件成本将提高约0.05元/W且下游难以消化 [3] - 当前行业多晶硅库存约20-30万吨叠加10万吨/月产出,下游议价能力较强 [3] - 2025年硅料价格可能跌至4万元/吨以下,全行业亏损将倒逼中小企业退出 [3] 行业供需与政策 - 上半年全国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2.12亿千瓦(同比翻番),分布式光伏新增1.13亿千瓦支撑需求 [3] - 工业节能监察通知或限制落后产能,头部企业将掌握定价权,政策禁止低于成本价销售稳定价格底线 [4] - 当前硅料库存较年初降低3-4万吨,通威12万吨/年项目复产但宝丰、晶诺7月停检产线 [8] 企业经营状况 - 隆基绿能通过BC技术差异化和全球化布局实现二季度大幅减亏,组件环节利润提升 [1] - 行业上半年普遍亏损:隆基预亏24-28亿元(同比减亏24-28亿元),通威预亏49-52亿元,晶澳预亏25-30亿元 [6] - 组件环节已开始盈利,新兴市场(中东、东南亚等)增长显著对冲传统市场放缓 [6] - 大全能源多晶硅产能利用率不足40%,阿特斯通过优化出货结构自律调节产能 [7] 行业展望 - 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预测上调至570-630GW(原531-583GW),维持两位数增速 [7] - 专家呼吁企业自觉减产,银行和辅材企业通过延长账期等方式支持行业渡过难关 [7] - 硅料产能回归供需平衡仍需时间,产业并购等变数较多导致后市价格存在不确定性 [6]
硅片价格持续上涨 专家:多晶硅价格回弹后 硅片制造以不亏本为底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19:05
硅片价格上涨原因 - 硅片价格延续涨势,各规格平均上涨约0.1元/片,N型G10L单晶硅片成交均价1.2元/片(周环比+9.09%),N型G12R单晶硅片1.35元/片(+8.00%),N型G12单晶硅片1.55元/片(+7.64%)[2] - 原料多晶硅价格回弹带动成本增加,下游采买订单需求明显好转,电池片价格上行推动硅片厂商惜售并严格执行指导价[1][2] - 行业开工率分化,两家一线企业开工率50%和40%,一体化及其他企业开工率50%-80%[2] 多晶硅价格趋势 - 多晶硅价格从3.5万元/吨涨至4.5万元/吨,传导至组件端成本仅增加0.02-0.03元/W,当前组件售价仍低于成本0.04-0.05元/W[3] - 专家预计多晶硅不会涨至6万元/吨,因库存20-30万吨叠加月产出10万吨,下游可抑制价格[3] - 2025年硅料价格或跌至4万元/吨以下,全行业亏损将倒逼中小企业退出[3] 行业供需与政策影响 - 上半年全国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2.12亿千瓦(同比翻番),分布式光伏新增1.13亿千瓦,需求支撑硅片价格企稳[3] - 工业节能监察政策或限制硅料落后产能,头部企业定价权增强,市场监管禁止低于成本价销售稳定价格底线[4] - 多晶硅产能利用率不足40%(大全能源11-14万吨产量vs30.5万吨产能),通威12万吨/年项目复产但宝丰、晶诺7月停检产线[7] 企业经营动态 - 隆基绿能通过BC技术差异化和全球化布局减亏,二季度大幅减亏24-28亿元,组件环节利润提升[1] - 光伏龙头普遍亏损:隆基绿能预亏24-28亿元(同比减亏24-28亿元),通威预亏49-52亿元,晶澳预亏25-30亿元[5][6] - 组件环节已开始盈利,新兴市场(中东、东南亚)增长抵消欧美放缓,但硅料供需平衡仍需时间[6] 行业展望与建议 - 中国光伏协会上调2025年装机预测至570-630GW(原531-583GW),维持两位数增速[6] - 专家呼吁企业自觉减产,目前仅阿特斯通过优化出货结构自律调节产能[7] - 银行未收紧贷款,辅材企业通过亏损供货、延长账期支持行业,政策面已给予最大支持[6]
硅片价格持续上涨 专家:多晶硅价格回弹后,硅片制造以不亏本为底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18:57
硅片价格上涨原因 - 原料多晶硅价格回弹带动硅片成本增加,厂商以不亏本为底线出价而非降价竞争 [1] - 下游采买订单增加及厂商惜售行为推动价格上涨,大部分厂商严格遵守指导价格报价 [1] - N型G10L单晶硅片周环比上涨9.09%至1.2元/片,N型G12R上涨8.00%至1.35元/片,N型G12上涨7.64%至1.55元/片 [1] 供需与成本传导分析 - 多晶硅价格从3.5万元/吨涨至4.5万元/吨,传导至组件端成本仅增加0.02-0.03元/W,当前组件销售价格仍低于成本0.04-0.05元/W [2] - 行业整体开工率持平,两家一线企业开工率分别为50%和40%,一体化企业及其他企业开工率在50%-80%之间 [2] - 2024年下半年起硅片生产商推行以销定产策略,一体化企业硅片自供比例高,市场化采购占比极小 [2] 多晶硅价格预期与库存 - 专家预计多晶硅不会涨至6万元/吨,否则组件成本将增加约0.05元/W,下游难以消化 [3] - 当前多晶硅库存约20-30万吨,叠加10万吨/月产出,下游议价能力较强 [3] - 2025年硅料价格若跌至4万元/吨以下,全行业亏损或倒逼中小企业退出 [3] 政策与产能影响 - 工业节能监察通知或限制硅料落后产能,头部企业定价权增强,政策禁止低于成本价销售稳定价格底线 [3] - 大全能源多晶硅产能利用率不足40%,阿特斯等组件企业通过优化出货结构自律调节产能 [6] - 通威12万吨/年多晶硅项目复产,宝丰、晶诺7月停检产线,行业硅料月消耗约10万吨 [6] 行业装机与市场表现 - 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2.68亿千瓦(同比+99.3%),其中太阳能发电新增2.12亿千瓦(同比翻倍),分布式光伏新增1.13亿千瓦 [3] - 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预测上调至570-630GW,维持两位数增速 [5] - 国内组件环节开始盈利,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增长显著,但北美、欧洲传统市场增速放缓 [5] 企业业绩与策略 - 隆基绿能二季度通过BC技术差异化和全球化布局大幅减亏,组件环节利润提升,硅片持续降本增效 [1] - 隆基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4-28亿元(同比减亏24.43-28.43亿元),通威亏损49-52亿元,晶澳亏损25-30亿元 [4] - 组件销量增长但价格跌破成本线导致增量不增收,单位成本及费用快速下降推动减亏 [5]
高层重拳“反内卷”,光伏、汽车领涨,创业板综指有望困境反转!
市值风云· 2025-08-05 18:08
政策动态与行业响应 - 高层部署"反内卷"战略后,政策驱动的价值重估行情迅速启动,涉及水泥、光伏、汽车、钢铁、快递等多个行业[3][4] - 工信部将出台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领域[5] - 光伏玻璃十大头部企业宣布7月起集体减产30%,水泥协会发布反内卷指导意见,部分钢厂收到减排限产通知[20] 行业困境与自律失效 - 光伏行业2024年全行业上市公司利润下滑126.34%,合计亏损近500亿,龙头企业如通威、TCL中环、晶澳科技上半年预亏均超20亿[9][11] - 行业自律难以解决囚徒困境,光伏企业限产承诺流于表面,实际执行中仍存在低价竞争[13][15] -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2024年仅增长33%至597GW,增速明显放缓,组件、硅片价格持续下行[24][26] 资本市场反应 - 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6月25日至7月22日涨幅超50%,从30400元/吨升至48983元/吨[29] - 光伏ETF近一月平均涨幅14.1%,光伏50ETF(159864.SZ)涨幅达14.8%[31][32] - 汽车ETF近一月平均涨幅9.7%,恒生汽车ETF(159239.SZ)回报最高达12.4%[38] 投资机会聚焦 - 光伏行业因政策介入迎来困境反转窗口,光伏产业指数近一月回调超15%[30] - 新能源汽车行业供应链健康度改善,车企缩短供应商账期至60天内,推动盈利修复[35][38] - 创业板指数覆盖光伏、新能源车产业链,当前处于近五年估值低位,具备配置价值[39][44]
晶澳科技:将持续坚持技术创新夯实核心竞争力
搜狐财经· 2025-08-05 17:43
公司股价表现与投资者信心 - 晶澳科技股价连年下跌导致中小投资者亏损严重 [1] - 公司解释股价下跌受行业波动和阶段供需关系影响 [1] - 投资者质疑公司市场表现落后于同行业其他公司 [1] 政策影响与行业前景 - 国家加强反内卷政策有利于公司做大做强 [1] - 公司表示将积极关注并严格执行反内卷政策 [1] - 政策从出台到落地存在时间差 行业改善需等待措施实施 [1] 公司战略与核心竞争力 - 公司将持续坚持技术创新以提升竞争力 [1] - 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提高产能效率增强实力 [1] - 深化供应链整合与智能制造优化是重点措施 [1] - 公司强调将夯实核心竞争力以提高长期投资价值 [1]
【宏观专题】不只是当下,不急于当下——反内卷的定性定量理解
华创证券· 2025-08-05 16:57
反内卷政策定位 - 反内卷政策服务于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聚焦供需匹配行业的提优环节[5] - 反内卷政策服务于统一大市场建设,畅通国内大循环,已清理4218件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6] 政策推进阶段 - 第一阶段规范企业与政府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包括低价竞争和设置市场壁垒等[7] - 第二阶段通过兼并重组和标准提升等市场化方式出清无效低效产能[7] - 第三阶段以硬性目标化解供需矛盾,参考2016年去产能经验[7] 涉及行业 - 可能涉及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电子、化工、黑色加工、有色加工、电商平台、民航等领域[7] - 电源设备行业盈利压力指数达到历史最高值[9] 政策工具 - 企业端规范行为包括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价格法》,打击恶意比价和虚假宣传[14] - 政府端规范行为包括《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严禁违规优惠政策[16] - 供给侧通过标准提升倒逼落后产能退出,2025-2027年为关键时间点[17] - 需求侧启动新一轮十大行业稳增长行动,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18][19]
不只是当下,不急于当下:反内卷的定性定量理解
华创证券· 2025-08-05 15:45
反内卷政策定位 - 反内卷政策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和统一大市场建设,旨在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畅通国内大循环[2][3] - 政策方向包括反对不正当竞争和支持新产品、新业态、新技术等[1] 政策推进阶段 - 第一阶段规范企业与政府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4] - 第二阶段通过兼并重组和标准提升等市场化方式出清无效产能[4] - 第三阶段可能采取行政性干预措施化解供需矛盾[4] 涉及行业 - 可能涉及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电子、化工、黑色加工、有色加工、电商平台、民航等领域[4] - 电源设备行业盈利压力指数达到历史最高值[4] 政策抓手 - 企业端规范行为包括打击低价倾销、虚假宣传等[8] - 政府端规范行为包括清理违规招商政策、打破地方保护主义[8] - 产能治理通过兼并重组和能耗标准提升推动落后产能退出[8] - 需求侧可能启动新一轮十大行业稳增长行动[8]
一上市企业实控人发生变更
搜狐财经· 2025-08-05 15:25
公司控制权变更 - 三超新材股东邹余耀、刘建勋与无锡博达合一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博达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及表决权放弃协议,控股股东变更为博达合一,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柳敬麒 [2] - 博达合一拟以现金方式认购三超新材发行的全部12,475,049股A股股票,发行价格为20.04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 [2] - 三超新材主营业务为电镀金刚线及金刚石砂轮等,2024年营收3.488亿元,归属净利润约-1.4亿元,与多家知名光伏企业有业务合作 [2] 博达合一业务情况 - 博达合一为控股平台公司,主要通过其控股子公司博达新能开展业务,博达新能是一家全球化光伏组件品牌企业,主要产品为光伏组件、电池片及硅片 [3] - 2025年上半年,博达合一实现营业收入18.43亿元,净利润4亿元 [3] 行业会议信息 - 第二届光伏少银/无银技术论坛2025将于9月3日在苏州召开,探讨光伏行业展望与少银/无银技术市场前景等相关技术 [1][3] - 第四届钙钛矿技术、设备和材料论坛2025将于10月14-16日在苏州召开,探讨钙钛矿组件应用场景和市场潜力等议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