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轨道交通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葡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研修班结业
中国新闻网· 2025-06-18 09:53
中国—葡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研修班 - 由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常设秘书处主办的研修班在澳门旅游塔举行结业典礼暨证书颁发仪式 [1][3] - 研修班为期两周,吸引了来自安哥拉、巴西、佛得角等8个葡语国家及中国澳门的16名相关领域官员、技术员和机构高管参加 [3] - 学员们考察了澳门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澳门轻轨股份有限公司、澳门土木工程实验室等机构 [3] - 研修内容涵盖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平台的作用、中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及成功因素、可持续基础设施投资等专题 [3] 中葡论坛合作进展 - 中葡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通过《经贸合作行动纲领(2024-2027)》,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方面达成四项重要共识 [3] - 中葡论坛将继续举办更多活动促进对葡语国家全方位互利合作 [3] 研修成果与意义 - 研修班以深化中国与葡语国家互联互通为目标,为学员提供专业发展新动能 [3] - 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的纽带,推动多边协同发展,研修班成为知识传递与友谊建立的桥梁 [3] - 学员表示对中国内地和澳门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发展有了更深刻认识,这些收获能应用到未来工作上 [4]
打破全球记录!我国磁悬浮技术迎来新突破,市场超千亿
选股宝· 2025-06-18 07:18
磁悬浮技术突破 - 湖北东湖实验室自主研发的"一公里高速磁悬浮测试线"首次公开演示 试验车重达1030公斤 成功跑出每小时650公里的"极速" 打破同类型平台全球纪录 [1] - 磁悬浮列车利用电磁体"同性相斥"原理 使车体完全脱离轨道 悬浮在距离轨道约1厘米处腾空行驶 [1]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包括永磁材料、铜线、超导材料、传感器芯片和驱动控制芯片等高性能原材料 以及特种合金、钢材、铝合金等金属材料 [1] - 车辆制造是关键环节 包括车身、转向架、牵引系统等部件的制造和组装 以及车辆、供电、通信等子系统的集成 [1] - 下游为终端应用及售后服务环节 包括车辆运营调度、旅客运输、观光旅游、列车维修等 [1] 市场前景 - 2024年全球磁悬浮市场规模达1200亿元 中国占比超过40% [2] - 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将突破55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18% [2] 相关公司动态 - 博科测试技术已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得到验证 例如高速磁悬浮列车振动模拟试验 [2] - 新筑股份持续在旅游轨道领域开展磁浮项目市场拓展 内嵌式中低速磁浮交通适合旅游轨道交通应用场景 [2]
倾听中国科创“新”声
上海证券报· 2025-06-18 03:32
科创板公司发展成果 - 天岳先进成为全球率先实现2英寸至8英寸碳化硅衬底产业化的公司,并于2024年11月推出全球首枚12英寸碳化硅衬底 [1] - 百利天恒上市后第一年双抗ADC新药刷新国产创新药对外授权纪录,2024年市值首次突破千亿元,成为A股第三家千亿元市值创新药公司 [1] - 普源精电完成对耐数电子的并购,成为"科创板八条"实施后首单并购重组成功案例,提升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并推动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全球化 [2][18] 科创板政策支持 - "科创板八条"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上市,优化股债融资渠道,中国通号发行科创债从受理到注册仅35个工作日 [2][3] - "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助力迪哲医药完成17.96亿元再融资,芯原股份推进再融资项目加速Chiplet技术布局 [10][16] - 第五套上市标准帮助百利天恒和艾力斯在未盈利阶段上市,聚焦肿瘤治疗和创新药物研发 [1][11] 公司战略与行业影响 - 中国通号聚焦"轨道交通+低空经济"主赛道,发展智能轨交、智能低空等业务,打造智能控制领域"大国重器" [8] - 中微公司专注高端微观加工设备研发,"科创板八条"提升其市场认可度,期待并购非上市公司和股权激励政策优化 [7] - 凯赛生物利用并购重组获取战略资源,完善股权激励制度稳固核心团队,推动生物制造行业创新 [15] 未来期待与建议 - 中控技术期待科创板交易更活跃、制度更"懂"科创、生态更协同推动产学研合作 [3][14] - 天岳先进希望提升对"硬科技"企业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的制度包容性,吸引更多耐心资本 [17] - 普源精电建议完善"硬科技"企业并购重组与融资支持机制,强化整合全球创新资源能力 [18]
城市轨交排名格局生变:成都广州破700公里,南京或超重庆杭州!
第一财经· 2025-06-18 00:24
城市轨道交通排名格局变化 - 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三期、17号线二期、30号线一期全面启动空载试运行,预计今年新线开通后将使总运营里程突破700公里[1] - 2024年成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为634.2公里,今年计划开通4条线路合计87.5公里[3] - 2020年成都曾集中开通7条线路,运营总里程劲增200多公里,排名跃居全国第四[3] 成都轨道交通建设进展 - 成都轨道交通第四期规划8个项目中已有3条通车,今年将再开通4条,仅剩18号线三期预计明年开通[4] - 10号线三期等线路开通后将增强网络联通性,促进中心城区与外围组团互联[4] - 成都轨道交通第五期规划已获批,10号线四期、12号线一期等工程已启动招标[4] 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 - 广州今年计划开通地铁10号线、12号线东段及西段、14号线二期合计74.5公里,运营里程将从693.9公里突破700公里[6] - 重庆和南京今年将携手突破500公里,全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500公里城市将增至9个[6][8] - 南京今年计划开通5号线等3条线路超40公里,可能超过杭州的516公里[8] - 西安和郑州竞争激烈,2024年郑州宣称运营里程450公里排名第10,但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为382.7公里排名第11[8]
城市轨交格局今年再变:成都广州破700公里,南京或超重庆杭州
第一财经· 2025-06-17 22:21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格局 - 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三期、17号线二期、30号线一期启动空载试运行,标志着新线进入开通冲刺阶段 [1] - 成都2023年运营里程突破600公里,2024年预计新增87.5公里,总里程将突破700公里 [2][3] - 成都2020年曾集中投运7条线路,里程劲增200多公里,排名跃居全国第四 [2] 成都轨道交通规划进展 - 成都四期规划(2019-2024年)包含8个项目,目前19号线二期、8号线二期、27号线一期已通车,2024年将开通4条线路,仅剩18号线三期预计2025年开通 [2][3] - 成都第五期规划已获批,10号线四期、12号线一期、18号线四期、27号线二期工程启动招标 [3] - 新线开通将增强龙泉、新津、双流机场等区域与中心城区的联通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 其他中心城市动态 - 广州2024年运营里程693.9公里,2025年计划开通3条线路(合计74.5公里),总里程将突破700公里 [4] - 重庆和南京2024年里程分别为494.6公里和483.3公里,2024年计划新增线路后,全国500公里以上城市将增至9个 [5][6] - 南京计划开通5号线、3号线三期、10号线二期(超40公里),重庆计划开通6号线东站段、4号线西延伸段(不足20公里),南京或反超重庆 [5][6] 城市排名竞争 - 全国前11名城市中,前7名里程均超500公里,重庆和南京即将加入500公里梯队 [5] - 西安(385.2公里)和郑州(382.7公里)竞争激烈,西安计划2024年开通15号线一期(19.46公里),郑州尚未明确新增里程 [6] - 武汉、成都、西安、郑州等城市同期获批的轨道交通规划进入集中投运收官阶段,部分城市进度滞后 [6]
北交所周报:交大铁发上市首日涨超260%,6家公司IPO申请获受理
搜狐财经· 2025-06-17 22:09
北交所市场概况 - 截至2025年6月15日,北交所挂牌公司共267家,总股本373.31亿股,流通股本238.48亿股 [2] - 上周(6月9日-6月15日)北交所周成交量74.49亿股,环比增长63.81%,周成交金额1630.50亿元,环比增长64.09% [2] - 北证50指数周跌3.11%至1382.74点,成分股中10只上涨、35只下跌,其中国航远洋涨幅最高达24.44%,并行科技跌幅最大为12.60% [3] 新股发行与审核动态 - 上周北交所新增1家公司挂牌(交大铁发)、1家通过上市委会议(三协电机)、6家上市申请获受理,无公司提交注册或申购 [5] - 截至6月15日,北交所待审公司83家,其中已受理15家、已问询57家、提交注册10家,另有19家中止 [5] - 交大铁发上市首日涨幅达262.09%,首日成交额6.21亿元,换手率72.03%,总市值24.35亿元 [8] 重点公司财务与募资计划 交大铁发(920027)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35亿元、2.73亿元、3.35亿元,归母净利润从3379.87万元增至5339.17万元 [9] - 拟募集1.68亿元用于轨道交通智能产品生产新建项目、研发中心建设等 [8] 三协电机(873669) - 2022-2024年营收从2.87亿元增至4.20亿元,归母净利润从2697.63万元增至5633.50万元 [13] - 拟募集1.59亿元用于智控电机扩产及研发中心建设 [13] 新恒泰(874327) - 2022-2024年营收从5.30亿元增至7.74亿元,净利润2023年达1.01亿元 [16] - 拟募集3.80亿元用于微孔发泡新材料项目及IXPE生产线技改 [15] 其他拟上市公司进展 - 上周6家公司上市申请获受理,包括科莱瑞迪(医疗器材)、英氏控股(婴童食品)、邦泽创科(家用电器)等,募资规模2.99亿-4.03亿元 [14][17][23] - 8家公司通过辅导验收,涵盖数码喷印墨水(传美讯)、热轧型钢轧辊(凯达重工)、母婴零售(孕婴世界)等行业 [32][43][45] - 威沃敦石油科技提交辅导备案材料,2024年净利润2920.58万元,主营油气开采助剂 [54]
大国总师一席谈|中国中车冯江华:为中国高铁铸造“奔腾之心”
新华社· 2025-06-17 20:48
中国高铁技术发展历程 - 中国中车首席科学家冯江华主导了从"中华之星""和谐号"到"复兴号"的牵引技术迭代,实现中国高铁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1] - 1997年国家立项支持高速列车自主研制,"中华之星"项目创造当时中国铁路第一速321.5公里/小时,冯江华团队打造中国第一代交流牵引与控制系统平台 [1] - 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实施后,公司基于"中华之星"技术积累攻克电机控制等难题,实现高铁自主动力技术从无到有 [2] 关键技术突破 - 2012年启动"复兴号"牵引系统研发,2017年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树立全球高铁新标杆 [2] - 永磁牵引技术布局始于2003年,2011年首次应用于地铁,2015年完成时速350公里装车考核,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3] - 2023年永磁动力试验列车创造双向交会时速891公里世界纪录,2024年时速400公里CR450样车发布 [3][4] 未来技术布局 - 当前团队正攻关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技术,探索人工智能在轨道交通应用 [4] - 公司提出"更高速、更智能、更绿色"的CR450八大顶层要求,持续巩固世界领跑优势 [3][4] - 技术研发坚持前瞻性布局,如永磁牵引系统提前18年启动研究 [3][4] 行业地位与影响 - 中国成为全球少数掌握高铁永磁牵引系统技术的国家 [3] - 高铁网络覆盖国内外多地,技术输出体现国际话语权提升 [4] - 牵引系统作为高铁"心脏"和"大脑",直接决定列车性能上限 [1][2]
我国磁悬浮技术又有新突破 磁悬浮试验车7秒冲刺时速650公里
快讯· 2025-06-17 19:49
磁悬浮技术突破 - 科研人员在湖北东湖实验室通过悬浮支撑和电磁推进方式实现技术突破 [1] - 试验车在1000米距离内加速至650公里/小时 [1] - 试验车重量为1.1吨 [1] - 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到1秒 [1] - 7秒内完成0-650公里/小时加速 [1]
累亏超15亿!新筑股份要押注这件事!
IPO日报· 2025-06-17 17:39
资产重组交易方案 - 公司拟向蜀道轨交集团出售川发磁浮100%股权及相关债权和轨道交通业务资产 [1] - 公司拟向四川路桥出售新筑交科100%股权及桥梁功能部件业务相关资产和负债 [1][4] - 公司拟向蜀道集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蜀道清洁能源6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1] 业务结构及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业务收入构成:轨道交通13.18亿元(53.07%)、光伏发电6.47亿元(26.05%)、桥梁功能部件4.46亿元(17.94%)、其他0.73亿元(2.94%) [3] - 2021-2024年公司连续亏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3亿、-5.66亿、-3.42亿、-4.09亿,累计亏损15.5亿元 [3] - 新筑交科2023-2024年营收分别为3.14亿、4.30亿,净利润893.03万、1854.33万,2024年末净资产3.73亿元 [5] - 川发磁浮2023-2024年营收仅0.05亿、0.04亿,净亏损1.33亿、1.54亿,2024年末净资产为-0.3亿元 [6] 交易标的详情 - 出售资产包括对川发磁浮7.42亿元债权及1.11亿元轨道交通相关资产 [7] - 蜀道清洁能源2023-2024年营收8.34亿、11.74亿,净利润-0.84亿、0.37亿,2024年末净资产98.34亿元 [11] - 蜀道清洁能源当前权益装机1150万千瓦,控股装机857万千瓦,业务覆盖四川及西北地区 [10][11] 战略转型方向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聚焦清洁能源发电业务,形成"水风光储"一体化布局 [8][12] - 本次重组与蜀道集团入主时解决同业竞争的承诺相关,涉及光伏发电和桥梁功能部件业务 [9] - 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用于支付交易对价及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等 [13]
11号线发生爆炸?深圳地铁辟谣
证券时报· 2025-06-17 16:20
深圳地铁11号线故障事件 - 6月17日上午深圳地铁11号线因电气设备故障触发保护动作导致列车异响和延误[1] - 故障引发网友热议并登上微博热搜,有网友误传"爆炸声冒烟"但现场照片未见明显浓烟[1] - 深圳地铁及时发布辟谣声明,澄清故障原因并将故障列车推送至存车线[1] 深圳地铁运营公告 - 8:45首次公告11号线列车延误,预计影响超20分钟[3] - 9:07更新公告表示故障正在紧急处理,恢复仍需时间[5] - 9:20最终公告确认故障处理完毕,运营正有序恢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