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
搜索文档
马斯克成立“美国党” ,特朗普回应;财政部: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也门荷台达市遭以色列密集空袭丨早报
第一财经· 2025-07-07 08:38
医疗器械行业 - 财政部宣布自2025年7月6日起对欧盟进口医疗器械采取限制措施 采购预算超4500万元项目需排除欧盟企业 非欧盟企业提供的欧盟产品占比不得超过50% [3] - 商务部强调该措施仅针对欧盟进口产品 在华欧资企业生产产品不受影响 [5] - 该政策是对欧委会限制中国医疗器械参与其公共采购的回应 [5] 能源电力行业 - 我国在建最大火电厂浙江北仑电厂8号机组投产 单台机组年发电量达60亿度 [11] - 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创14.65亿千瓦历史新高 [11] - 华电新能启动IPO 拟发行49.69亿股 发行价3.18元 市盈率15.28倍 [31][32] 互联网科技行业 - 美团外卖宣布日订单突破1.2亿单 与阿里淘宝闪购展开补贴大战 [24] - 小米YU7正式交付首批车主 [25] - 罗马仕宣布停工停产半年 员工将按深圳最低工资80%(约2016元)发放生活费 [26] 资本市场动态 - 港股上半年IPO集资额超1070亿港元 同比增长22% 暂列全球第一 [14] - 本周52家公司限售股解禁 解禁市值前三为凌云光59.53亿元 昊华科技42.63亿元 唯科科技36.36亿元 [27][29][30] - 2025暑期档电影总票房破25亿 《酱园弄·悬案》《碟中谍8》《名侦探柯南》位列前三 [12] 医药行业 - 国产GLP-1减重药玛仕度肽上市 将加剧与诺和诺德、礼来的市场竞争 [34] - 君实生物、亚虹医药等多家医药公司本周有限售股解禁 [29] 政策与监管 - 九部门发布家政兴农行动方案 提出14项任务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 [6] - 国资委推进央企品牌建设 计划到2035年形成一批享誉全球的卓著品牌 [8] - 市场监管总局曝光6起质量安全典型案例 涉及电线电缆、新能源燃料等领域 [7]
★融合场景亮点纷呈 服务消费创新升级添动能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9:56
服务消费增长 - 服务消费成为居民消费重要增量来源 商务部启动2025年"服务消费季"活动 推动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 培育"旅游+"等融合消费场景 [1] - 飞猪"618"购物节数据显示 主题乐园游 邮轮游等文旅商品销量翻倍增长 飞猪官方直播间引导成交额同比翻三番 [1] - 暑期亲子游 主题文化游需求较大 创新能力强的主题类景区竞争力较强 [1] 文旅服务创新 - 海昌海洋公园计划引入祥源控股集团 形成"从云端到海底"全场景消费闭环 [2] - 上海乐高乐园7月5日开园 旅游平台搜索量大幅增长 IP热度带动乐园"未开先火" [2] - 爱达邮轮联合上影元在爱达·魔都号上开启"哪吒闹海"夏日主题航季 推出沉浸式中国动画互动体验 [2] - 2025暑期档超过60部中外影片定档 暑期档票房占比全年30%左右 今年有望同比改善 [2] 地方政府推动消费 - 云南省发放"彩云系列消费券" 涵盖住宿 餐饮 电影等领域 总规模超10亿元 [3] 家政服务升级 - 暑期带娃需求咨询量明显增多 小时工服务受欢迎 京东"618"开场1小时 家政服务成交额同比增长100% [3] - 平台型企业利用数字技术优化服务模式 线上小程序资料筛选 线上面试提升供需对接效率 [3] - 家政服务业态需求从传统业态向全生活场景转变 家庭生活咨询 亲子关系指导 宠物照料等服务需求度高 [4] 体育消费带动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带动文旅消费 常州"9 9元门票+萝卜干炒饭"套餐带动萝卜干线上销量翻倍 盐城"观鸟+观赛"套餐预订量超2万单 [4] - 每单位体育消费支出可产生7 8倍关联产业收益 [4] - 金陵体育部分场地为"苏超"联赛提供足球比赛器材 共创草坪股票价格连续5个交易日涨停 [5] - 山东省2025年计划举办国家级以上赛事200场 5000人以上马拉松50场 鼓励建设汽车自驾 航空 户外营地等设施 [6] - 上海推出体育消费资源整合平台 将赛事资源开放给商业地产 旅游平台等市场主体 [6]
深度专题 | 新“三万亿”投资会在哪?(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6-25 22:54
服务业投资缺口与潜在空间 - 当前服务业实际投资与潜在投资间存在3.3万亿缺口,其中服务消费潜在缺口接近3万亿,对应1.8万亿投资缺口,另外1.5万亿缺口源于投资占比与增加值趋势背离 [2] - 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较历史趋势缺口达2093元,全国总缺口近3万亿 [2][10] - 出行类服务业(住宿餐饮、教文娱)投资占比自2016年回落0.9pct,缺口约0.9万亿;民生类(卫生、教育、居民服务)投资缺口自2014年持续扩大 [22] 消费服务化长期趋势 - 人均GDP达1万美元后,服务消费占比年均提升0.6pct,1-3万美元阶段该趋势加速 [3][43] - 老龄化率每提升1pct,服务消费占比上行1.3pct,未来10年主力消费群体年均增长0.3% [51][55] - 家庭小型化推动服务需求释放:中国户均规模降至2.8人,日本单身家庭文化娱乐支出占比(11.8%)显著高于多人家庭(9.9%) [59][63] 国际经验与投资方向 - 日本在人均GDP 2万美元时服务业投资占比达11.6%,中国当前仅6.9%,潜在增量空间3.7万亿 [4][90] - 美日韩服务业供需形成正向循环:日本60-90年代服务业固定资产占比提升19.5pct,美国投资与增加值占比同步波动 [68][74] - 家庭服务与适老化是重点领域:日本家庭服务CPI涨幅达4.3倍,2003年疗养床位占比提升20.8pct [5][97][115] 中国服务业结构性机会 - 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仅10.1%,显著低于日本(17.3%)和韩国(14.6%),文体娱、卫生业供给缺口突出 [7][134][139] - 2023年服务业就业占比回落至-3.8%,卫生、文体娱等领域工资涨幅高于制造业,反映供给不足 [141][147] - 家政行业用工缺口达2000万,2025年政策推动年培训150万人次;适老化改造覆盖住宿餐饮、文体娱等多行业 [168][177] 当前投资动态 - 2025年4月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增速超10%,创2017年来新高,卫生(民间+9.9%)、文体娱(民间+7.9%)领涨 [158][163] - 影视供给仅恢复至历史趋势6.3%,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远低于日本(19㎡)、美国(16㎡) [152][154]
“妈妈岗”火了,已婚已育的职场女性更难了
虎嗅· 2025-06-24 09:37
妈妈岗政策背景 - 湖北省5月28日出台政策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 旨在帮助抚养12岁以下儿童的女性兼顾育儿与工作 [3][4][5] - 该模式提供工作时间和管理方式相对灵活的岗位 由人社厅、总工会和妇联联合推动 [4][5] - 广东省中山市2022年率先探索该模式 随后湖北、山东等地跟进 但多数仍停留在倡导阶段 [45][46] 妈妈岗行业现状 - 主要集中于家政、包装、客服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按件或按时计薪 [47] - 多数岗位薪资水平较低 月收入普遍在2000-3000元区间 部分按件计酬岗位日薪仅35元 [23][24][27] - 社保覆盖不足 晋升通道缺失 属于灵活就业的初级形态 [32][47] - 部分企业将财务岗设为妈妈岗后 每年每人用人成本增加约30% [15] 企业用工实践 - 佛山某建材公司测算显示 设立妈妈岗需额外雇佣人员弥补空缺 [15] - 部分电商公司客服岗将3000元薪资拆解为多个部分 请假即扣除相关奖金 [28] - 有私企将人事助理岗位异化为"不住家保姆" 工作内容包括打理老板私人生活 [34] - 部分平台要求妈妈岗员工先交培训费和工具费 实际派单不考虑时间安排 [19] 典型案例分析 - 江苏昆山招聘市场多为普工和电话销售 适合妈妈的岗位多为兼职计件类 [17] - 代工车间摆盘工作单价从7元/盒降至4元/盒 导致熟练员工日薪减半 [25] - 超市兼职岗位调整排班制度后 妈妈们因无法接送孩子被迫离职 [20] - 教培行业转岗人员做电话销售或教辅编审 月收入不足2000元 [31] 政策试点案例 - 湖北省建立妈妈岗用人单位名录 对入选企业给予社保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 [49] - 部分社区尝试引入大中型企业合作 提供上午9点至下午3点的理想岗位 [51] - 但优质岗位名额有限 往往供不应求 [51]
国务院规范平台企业涉税报送,各类“小哥”家政人员不受影响
第一财经· 2025-06-23 18:31
平台经济税收监管新规 - 国务院出台《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明确平台企业为涉税信息报送义务主体,平台内经营者及从业人员无需操作 [1] - 新规设定四种豁免报送情形:历史信息不追溯报送、便民劳务从业人员免税收入不报送、已申报信息不重复报送、共享信息不重复报送 [1] - 政策特别明确外卖配送、运输、家政等便民劳务从业人员的免税待遇不受影响 [1] 平台从业人员税收现状 - 国内平台从业人员规模达1亿人,主要分布于外卖、出行、配送、货运、家政等领域 [2] - 行业数据显示综合所得年收入低于12万元的从业人员基本无需缴纳个税 [2] - 绝大多数配送从业人员在扣除各项费用后实际税负为零 [2] 行业结构特征 - 配送细分领域包括外卖送餐、同城配送、快递配送三大类 [2] - 运输服务涵盖搬家运输、货物运输、网约车及代驾服务 [2] - 家政服务主要涉及家务料理、老人儿童照护、家电维修等场景 [2]
杭州市“商贸大师(名匠)”大讲堂第三期开讲
杭州日报· 2025-06-19 10:31
创新战略与案例 - 屋里咖啡通过"产品+模式"双创新开辟办公室咖啡新场景,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1] - 京东聚焦物流体验创新,以极致配送服务构建核心护城河 [1] - AI技术推动服务业运营效能显著提升,成为企业突围关键手段 [1] 创新管理方法论 - 浙江大学郑刚提出创新矩阵需包含颠覆性思维、技术差异化、多场景商业模式三大要素 [1] - 创新管理体系涵盖战略、流程、组织、制度与文化四大维度 [1] - 强调通过提升用户体验感增强核心竞争力 [1] 产业社区实践 - 物联网产业社区首创产城人融合模式,定位"产业向新、城市温馨、人才安心"发展目标 [1] - 社区通过生活链强化产业链,服务链驱动创新链,已建成全省首个数智化产业社区 [1] - 计划持续拓展服务场景,深化"三链融合"发展路径 [1] 人才培养机制 - 杭州市"商贸大师(名匠)"大讲堂覆盖餐饮/零售/家政等多业态技能人才 [2] - 采用校企联合授课模式,整合企业实践与高校理论资源 [2] - 课程设计兼顾单一技能强化与综合素养提升 [2]
北京消费活力释放的“N种可能”
北京商报· 2025-06-18 00:34
消费总体表现 - 1—5月北京市市场总消费额同比增长1.3%,增速较1—4月提高0.3个百分点 [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07.2亿元,同比下降3.1%,降幅较1—4月收窄0.6个百分点 [1] - 服务性消费额在信息服务、文体娱乐等领域带动下增长4.9% [1] 线上消费与电商发展 - 1—5月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网上零售额增长1.1% [3] - 京东MALL北京南三环店和双井店开业两天吸引超10万客流,提供全屋定制、魔术表演等20万种商品及服务 [3] - 转转在北京开设"超级转转"大店,采用仓储式卖场模式展示二手商品 [3] - 1—5月北京市快递业务量达11.47亿件,同比增长6.71% [3] 服务型消费与物流 - 德邦在高校设立服务点,毕业季校托订单量达3万单,收入同比增长约30% [4] - 北京作为快递输入型城市,网购零售额归入商家所在地,对产地端形成强拉动作用 [5] 线下消费与体验升级 - 北京apm举办"THE MONSTERS怪味便利店"主题展,限量产品引发抢购 [6] - 三里屯太古里北区下沉广场改造,新增螺旋楼梯提升空间层次感 [7] - 商圈注重环境与体验感,打破商业空间与IP文化壁垒 [7] 酒类消费趋势 - 精酿啤酒餐吧上座率超80%,客单价持续提升,鹅岛餐厅精酿啤酒均价50-60元/480ml,部分产品达65元/480ml [8] - 即时零售推动居家自饮场景,优布劳等企业通过线上渠道拓展市场,北京精酿啤酒客单价提升至80-120元 [9] - 北平机器表示线上销售渠道重要性上升,与线下实体店形成互补 [9] 生活服务与细分市场 - 家政服务需求显著增长:北京日常保洁订单同比增长13%,保姆钟点工、育儿嫂需求春节后同比增长43% [10][11] - 宠物经济等细分市场扩容,服务消费融合文旅、体育、健康等领域 [11]
信号弹密集发布,涨工资促销费的信号越来越明确
搜狐财经· 2025-06-17 13:59
政策导向与核心目标 - 国家在4个月内密集发布4项政策文件,聚焦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及建立工资合理增长机制,释放通过"涨工资"撬动消费的强烈信号 [1][3] - 政策包括3月《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健全最低工资调整机制、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5月推动企业工资合理增长机制、6月文件再次强调最低工资上调与技能人才薪资保障 [3] - 政策意图打破"低工资-低消费"恶性循环,通过重塑收入分配格局激活消费对GDP的贡献(2024年消费贡献率达44.5%,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 [6][9] 行业影响与传导机制 - 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将产生连锁反应:例如某城市最低工资从2000元涨至2500元,原2500元岗位需同步上调至3000元以上以保持竞争力 [8] - 餐饮、零售、家政等行业岗位多以最低工资为基础定薪,政策调整将直接带动这些行业薪资水平提升 [11] - 政策特别强调"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引导企业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蓝领工人收入可能超过普通白领 [9] 企业应对与个人策略 - 企业需建立工资合理增长机制,通过提高员工收入扩大市场消费能力,形成良性循环而非成本压缩导向 [9] - 个人可关注本地最低工资调整(通过人社部门官网或官方公众号),尤其在基础服务业岗位可能直接受益 [11] - 提升技能(如编程、新媒体运营、电商直播等)可抓住政策红利,增强职场竞争力并拓展收入渠道 [11]
提振消费 畅通经济民生良性循环
广州日报· 2025-06-09 05:49
消费与经济民生互促机制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经济政策着力点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1] - 经济发展促进民生改善,表现为GDP增长、企业利润增加、就业机会增多,进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后可加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投入 [2] - 民生改善反哺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长增强消费能力和信心,拉动内需,教育医疗投入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为经济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3] 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 - 消费升级推动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品更新换代,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服务消费提质助力文化、旅游、健康等产业繁荣 [4] - 消费需求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移,倒逼传统产业技术革新,如纺织服装业引入智能制造技术,向高端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6] - 智能家居消费需求催生智能家电、安防系统等新产品,移动支付普及推动第三方支付平台、智能终端制造商等新兴产业发展 [7] 新消费增长点培育 - 服务消费、智能消费、绿色消费是消费升级方向,需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行业的政策支持,放宽市场准入 [9] -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将培育数字消费新业态,推动跨界融合创造新消费场景 [9] - 绿色消费政策体系需完善,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 [9] 消费环境优化 - 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消费前提,需改善农村和偏远地区交通、通信条件,加强物流配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 [10] - 市场监管需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10] - 消费者权益保护需健全法律法规,建立高效维权渠道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