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预制菜
icon
搜索文档
罗永浩大战西贝,张兰却被骂上热搜;宗馥莉或另立门户,启用新品牌“娃小宗”;西贝贾国龙道歉;美的回应一天工作14小时离职被欠薪……
商业洞察· 2025-09-15 17:28
解决销售难题,传播管理智慧 快来关注我吧! 销售 观点 必看 案例 职场 张兰又摊上事了?直播麻六记后厨大 "翻车",冲上热搜! 话题女王张兰又上热搜了。 而这次是乘了罗永浩大战西贝事件的流量东风。 罗永浩和西贝的预制菜之争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媒体、自媒体、其他餐饮企业代 表、网友,热搜轮番轰炸,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餐饮行业预制菜透明度的广泛讨论。 在这样的背景下,麻六记开启直播,张兰亲自上阵带领摄影师团队进入后厨,上演了一出 "突袭 检查",架起镜头对后厨的卫生环境和出餐过程进行现场展示。 麻六记与西贝同为餐饮企业,张兰此举应该是想借西贝的预制菜争议为自己的品牌正名,蹭一波 流量的同时证明自家并非预制菜。 然而这场看似完美的营销策划却引发大量争议。 起因是,网友发现直播中的张兰 "没洗手就切菜",并且没有出示过健康证,却参与餐品的制作, 认为卫生问题比预制菜问题还严重。 不仅如此,张兰的着装也不符合卫生规范,其佩戴的黑色口罩疑似普通的防花粉口罩,并非餐饮 行业要求的医用防护口罩,存在卫生隐患。 张兰佩戴的帽子和墨镜看起来也是自己的便装,并不是专门为进入后厨准备的。 本该是麻六记挽回口碑的好时机,网友 ...
河南一地预制菜园区加速改名
第一财经· 2025-09-15 17:17
行业现状与政府态度 - 预制菜行业在争议中潜行发展 公众态度谨慎但产业持续扩张 [3] - 某农业县2024年预制菜全产业链营收达200亿元 位列全国第四和中部第一 [4] - 当地政府投资200亿元建设8650亩预制菜创新示范产业园 打造产业链等四链合一体系 [5] 投资与建设热度 - 2025年上半年迎来多地政府考察团调研预制菜产业 包括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和湖南省湘西州等代表团 [7] - 2025年省市重点项目中15个与预制菜相关 总投资额超20亿元 包括三味真厨10.8亿元年产30万吨速冻食品项目 [7] - 园区入驻160余家食品企业 涵盖绝味鸭脖和巴奴火锅等品牌 产品种类超4000种 带动3万农民就业 [9] 市场转向与挑战 - 预制菜企业从C端转向B端市场 因食品安全和舆论压力缩减零售业务 [12] - 某企业2022年预制菜产品4个月销售额超5000万元 2024年初单款产品订单量达5万单 [10] - 行业受负面事件影响 包括学校供餐质量问题和315晚会曝光糟头肉事件 导致公众信任度下降 [12] 品牌与定位调整 - 当地政府将预制菜产业园更名为绿色食品创新示范产业园区 淡化预制菜概念 [3][9] - 绿色食品在2025年政府报告中取代预制菜成为主导产业之一 预计全产业链营收将突破300亿元 [9]
对预制菜避而远之?河南一地预制菜产业园“去标签”
第一财经· 2025-09-15 17:01
行业现状与政府态度 - 预制菜产业在河南某县实现全产业链营收200亿元 并入选全国产业百强基地第四名[1] - 当地政府将预制菜园区更名为绿色食品创新示范产业园区 并停止公开提及预制菜[1][6] - 园区入驻160余家食品企业 生产4000多种食品 带动3万农民就业 预计全产业链营收将突破300亿元[6] 政府支持与投资建设 - 当地加快建设总投资200亿元 占地8650亩的预制菜创新示范产业园[2] - 推进预制菜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建设 包含六大服务中心[2] - 2025年省市重点项目中至少15个与预制菜相关 总投资额超20亿元[3] - 三味真厨公司建设15万平方米生产基地 年产30万吨速冻食品和预制菜[3] 市场销售变化 - 羊肉加工企业2022年预制菜产品4个月销售额超5000万元 香辣羊蝎子2024年初订单量达5万单[8] - 卤肉加工企业牛肉礼盒10天卖出20万盒[9] - 企业目前将重点从C端转向B端客户 包括餐饮和团购客户[9] - 部分企业大幅裁减为C端市场成立的电商部门[9] 行业挑战与公众认知 - 学校使用预制菜出现食品质量 卫生问题和送餐不及时现象[9] - 央视"3·15"晚会曝光企业使用糟头肉制作梅菜扣肉 加剧公众对预制菜的质疑[9] - 投资者对预制菜行业认知模糊 盲目进入市场[9]
餐饮品牌普遍公示预制菜使用情况可行吗?难在哪儿?
齐鲁晚报网· 2025-09-15 16:44
9月15日中午,西贝在预制菜争议风波后发布致歉信,宣布了多项整改内容,同时欢迎顾客监督整改。记者在门店员工处获悉,总部已下发操作 规范,员工正学习适应,10月1日前将完成整改。 此次争议始于罗永浩微博吐槽,随后西贝董事长贾国龙"反击",双方交锋升级。围绕"预制菜定义""商家是否该用预制菜""消费者知情权"等等, 网友们展开了激烈讨论,也把"预制菜"推向了风口浪尖。那么,餐饮品牌普遍公示预制菜使用情况可行吗?难在哪儿? 众说纷纭的"预制菜" 9月13日,记者曾探访西贝莜面村济南领秀城贵和店,崔店长坦言争议致客流明显下滑。在此前的媒体报道中,"24个月保质期冷冻有机西兰 花""直播后厨只炒素菜鸡蛋"等引发关注。济南区域行政总厨武先生回应:"保质期长不代表使用久,西兰花一餐用2-3包,1-2天补新货,24个月 是国标最长时限,非实际使用周期。" 他还解释,早班员工8点到岗备工,牛肉到店即炖煮,不存在刻意避开炒荤菜的情况。 在实地采访中,记者随机咨询了多位消费者,有消费者表示不是反对预制菜,而是反对花着正餐的价格,吃着预制的菜肴。也有消费者表示, 中餐的魅力就应该是现炒现做和镬气,吃起来才踏实。95后消费者林先生表示 ...
9月15日主题复盘 | 无人驾驶再迎政策催化,影视持续活跃,预制菜概念发酵
选股宝· 2025-09-15 16:32
一、行情回顾 沪指全天窄幅震荡,创业板指走势较强,宁德时代股价创新高。游戏股表现强势,星辉娱乐、完美世界涨停。猪肉股集体拉升,得利斯、傲农生物封板。智 能驾驶概念活跃,浙江世宝、路畅科技等涨停。下跌方面,卫星互联网概念下挫,三维通信跌超5%。个股跌多涨少,沪深京三市近3400股飘绿,今日成交 2.3万亿。 二、当日热点 1.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概念今日大涨,索菱股份、时空科技、浙江世宝等多股涨停。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9月12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工作方案》提到,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推动道路交通安全、保险等法律法规完善。 | 股票名称 | 最新价 = | 涨跌幅 = | 涨停时间 ◆ | 换手率 = | 流通市值⇒ | | | --- | --- | --- | --- | --- | --- | --- | | 索菱股份 002766.SZ | 5.58 | +10.06% | 09:40:12 | 5.60% | 47.64亿 | 车载终运 能驾驶舟 | | | | | | | | 公司的锋 | ...
从争议到规范:预制菜产业当以安全为基
第一财经· 2025-09-15 16:22
(本文作者为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谭浩俊) 近期,罗永浩与餐饮集团西贝的"预制菜纷争",引发社会对预制菜的再次聚焦。这场争议的核心,实则 指向一个更本质的命题:餐饮安全的评判标准究竟是什么?在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下,如何厘清认 知误区、完善制度保障,成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争议焦点回归本质:食品安全应是首要考量 此次行业争论中,多家企业均参与讨论,引申出一个问题核心:餐饮品质的优劣不应简单归结于"预 制"还是"现做",而应取决于原料安全、健康保障、品质控制等实质标准。这一观点切中了当前消费认 知的误区。 事实上,正规预制菜企业在原料把控上有优势。如果按照工业化生产标准,预制菜原料需经过严格检验 检疫,供应链全程可追溯,而部分小型餐饮机构由于成本控制压力,在原料采购环节难以实现全流程监 管,或存在农药残留、检疫缺失等潜在风险。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通过标准化生产的预制菜, 在原料合格率、生产环境控制等方面均优于非标准化的小作坊式生产。 不过对消费者来说,最关心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安全。无论是预制菜还是现做菜,食品安全都应是不可 逾越的红线。只有在确保原料安全、生产规范、存储合规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 ...
“预制菜大战”升级!罗永浩质问5连发,西贝紧急修改致歉信
华尔街见闻· 2025-09-15 16:14
一场由网红企业家罗永浩点燃的关于预制菜的公开辩论,在中国餐饮市场和资本市场同时引发震动。 最新动态是,西贝餐饮集团于9月15日下午发布致歉信,并承诺在2025年10月1日前,陆续将儿童餐、烤羊肉串、手撕椒麻鸡等多款核心产品从中 央厨房预加工调整为门店现场制作。致歉信写道,正如西贝餐饮创始人贾国龙向顾客所做的承诺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顾客虐 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 罗永浩则快速回怼,连发五个质问:"顾客虐你什么了?顾客都被你打成网络黑社会了,谁虐谁呢?百分之百没有预制菜的虚假承诺呢?拿预制菜 假装不是预制菜的税率差异呢,要不要给公众摊开讲讲?" 面对诉讼威胁,罗永浩摆出应战姿态,表示"准备好了",并悬赏10万元征集更多证据。该条博文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给正面临行业性营收下滑 压力的西贝带来了显著的商誉风险。 致歉信发出不久后便被西贝撤回再重新发布,把对"顾客虐我千百遍"中的"虐"字加了一个引号。 同日,A股预制菜概念板块异动拉升,得利斯一字涨停,三江购物盘中直线涨停,国联水产、惠发食品等个股也出现大幅上涨。罗永浩与西贝创 始人贾国龙连日来的激烈交锋,以及罗永浩在西贝致歉后于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追问 ...
争议之下的预制菜,或许迎来风口
第一财经· 2025-09-15 16:00
(本文作者陈宏民,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政府参事) 日前一家知名餐饮企业关于预制菜的争议冲上热搜,因为涉及千家万户关心的餐饮问题,迅速吸引了众 多企业和社会人士加入争论。 这场争议其实代表着正在转型中的餐饮行业所面临的困惑。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家庭规模缩小,无论B端还是C端都对预制菜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冷链物 流和保鲜技术的进步,包装材料和技术的发展,也给预制菜的大规模生产创造了条件。相关数据显示, 2022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5100亿元,2026年将升至万亿元级别。 我国预制菜市场在餐饮行业的占比也在逐年提高。特别是在连锁餐饮企业中,预制菜的使用率其实较 高。 最终或许预制菜企业将更多面向消费者,直接建立品牌。更多预制菜将直接进入家庭,部分年轻人愿意 在预制菜基础上做二次创新,让家庭重新定义厨房,社会重新定义厨艺。当预制菜进入2.0版本,全社 会的餐饮从形态到文化或都将改变。 预制菜对餐饮行业的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对于餐饮企业结构和定位、厨师的职能、消费者的偏好等等 都会出现显著变化。总体而言,它将促进该行业向着更加符合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方向转型。一 ...
西贝秒删后又重发致歉信,罗永浩回应,于东来再次力挺:希望不要毁了西贝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5 15:52
9月15日中午,西贝餐饮集团就近期预制菜争议发布致歉信(详见刚刚,西贝致歉: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改用非转基因 大豆油,10月前全国门店完成调整)。 不过这则道歉信在发布后又被删除,道歉信中称"顾客虐我千百遍",受到不少网友质疑。不久后,这封道歉信又被发出,区别是"虐"字加了引号。 随后,罗永浩转发了该道歉信,称"顾客虐你什么了?顾客都被你打成网络黑社会了,谁虐谁呢"。 9月15日,罗永浩发文称,"华与华的老板已经跟我道了歉,这件事可以过去了,毕竟它只是一个跑题的插曲。严肃的主题还是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时,为 什么必须给消费者知情权。" 罗永浩称"华与华的老板已道歉" 此前,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华杉在社交平台力挺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称"西贝可以说是中国最好的企业之一,遭到这种网络黑嘴的网暴,老板 选择硬杠,一定要辩个清楚明白,这也给习惯于忍辱负重、苟且偷生的好人做了一个示范"。 9月14日晚间,罗永浩在"交个朋友直播间"表达了对贾国龙处理问题的不认同,并直言道:"幸亏我没对干,如果真对干的话,西贝就彻底完了,你想想我 用打西门子的劲头打西贝的话,真的就完了。" 随后,罗永浩还直接 ...
西贝道歉了!冲上热搜第一!引发A股预制菜概念活跃!万亿宁王起舞,一天暴涨1400亿!刷新历史新高!
雪球· 2025-09-15 15:49
市场整体表现 - 市场走势分化 沪指跌0.23% 深成指涨0.63% 创业板指涨1.52% [2] - 沪深两市成交额2.28万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缩量2458亿元 [2] - 超3300只个股下跌 市场热点快速轮动 [3] 宁德时代表现及储能行业 - 宁德时代A股盘中涨超14%至371.52元/股 创历史新高 港股涨超10% 收盘仍大涨9.14% [4][5] - 较9月12日收盘总市值增长近1400亿元 [5] - 新型储能专项行动方案提出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1.8亿千瓦以上 带动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7] - 与2024年累计装机7376万千瓦相比 三年实现2.44倍增长 [7] - 宁德时代对供应商2026年排产指引上修至1.1TWh 对应50%+增长 [7] - 摩根士丹利认为宁德时代行业领导地位进一步强化 [7] 预制菜行业 - 西贝预制菜事件持续发酵 带动预制菜概念板块活跃 [8] - 得利斯涨停10.10% 三江购物涨停9.98% 天康生物涨8.20% 国联水产涨5.03% [9][10] - 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850亿元 同比增长33.8% 预计2025年突破6173亿元 [10] - 电商平台2023年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160% 年轻消费群体占比超60% [10] - 《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通过审查 首次提出"不添加防腐剂"等强制性指标 [12] - 一线城市家庭预制菜渗透率30% 国标落地后预计2025年渗透率增至35% 对应C端市场规模新增300亿元 [13] 模拟芯片行业 -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14][16] - 圣邦股份20%涨停 上海贝岭涨停 纳芯微涨超10% [14] - 反倾销调查聚焦通用接口和栅极驱动芯片 [16] - 国际巨头德州仪器和亚德诺营收转正 行业库存调整接近尾声 需求回暖 [17] - AI数据中心、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应用带来广泛增量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