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
搜索文档
他,地下室创业,“偷菜”起家,干出百亿帝国
创业家· 2025-06-26 17:52
核心观点 - 元气森林通过"0糖、0脂、0卡"气泡水颠覆传统饮料行业,估值达710亿元[4] - 创始人唐彬森以互联网思维跨界进入饮料行业,通过快速迭代和用户反馈机制打造爆款产品[22][28][29] - 公司采取多元化产品策略应对市场竞争,包括电解质水、冰茶和养生水等[45][52][54] - 出海战略取得显著成效,产品进入40多个国家和地区[56] - 智能冰柜等创新渠道帮助公司精准测试新品,准确率达95%[58] 创始人背景 - 唐彬森1982年出生于合肥,北航计算机系毕业,曾获全球GSM & Java开发大赛金奖[8][9] - 早期创业开发《开心农民》游戏,覆盖20多个国家,影响5亿用户[13][15] - 2014年成立挑战者资本,投资消费品项目,发现饮料行业创新机会[21] 产品发展历程 - 2016年推出首款爆品"燃茶",成为无糖茶饮料第二名,销售额破亿[29] - 2018年气泡水上市,选用赤藓糖醇替代人工甜味剂,成本高出15-20倍[36] - 2020年双十一成为全网水饮品类冠军,销售额从2018年1.8亿元增至2020年27亿元[38] - 2021年推出"外星人"电解质水,2023年销售额达35亿元[45] - 2022年推出低价冰茶产品,900ml售价5元,单月销售额破亿[53] - 2023年推出"元气自在水",2024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市场份额58.6%[54] 市场挑战与应对 - 2020年起遭遇巨头围剿,关键原料赤藓糖醇价格上涨50%[41][42] - 2022年增速从170%降至30%,下沉市场因价格敏感度受阻[47][49] - 通过产品多元化和出海战略突破增长瓶颈[51][55] - 智能冰柜覆盖15座城市,部署超2万台,成为新品测试渠道[58] 国际化进展 - 2020年组建国际事业部,进入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市场[56] - 气泡水进入印尼商超后迅速登上畅销榜Top3和Top4[56] - 成为唯一登上美国亚马逊饮料畅销榜Top10的中国品牌[56] 财务表现 - 2021年营收增长170%,品牌估值达150亿美元[38][47] - 2022年销售回款80-90亿元,未达预期[47] - 2024年增长绝对值仅次于2021年的40多亿元[59]
为什么做价值投资比较难
雪球· 2025-06-26 15:51
价值投资的难点分析 一、时间与耐心的考验 - 价值投资要求长期持有优质资产,但人性中的短期逐利倾向与此对立 [2] - 企业成长周期跨越数年甚至数十年,需经历经济周期、行业波动等多重考验,如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案例依赖数十年持有 [2] - 市场短期波动(如股价腰斩、长期横盘)易引发自我怀疑,2020年科技股暴涨期间坚守低估值蓝筹的投资者面临巨大心理压力 [2] - 价值投资的成果需数年验证,而投机行为的反馈更即时,导致多数人倾向于短期验证路径 [2] 二、认知与能力的壁垒 - 价值投资需深度理解企业商业模式、行业趋势、财务数据,对普通投资者构成高门槛 [3] - 企业分析需穿透财务表象,评估管理层能力、护城河等无形要素,如判断科技公司技术壁垒需结合研发投入、专利布局等多维度信息 [3] - 时代变革可能颠覆传统行业逻辑(如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依赖历史经验(如白酒股高增长)可能陷入"均值回归"陷阱 [3] - 市场充斥短期消息,投资者需区分"信号"与"噪音",避免干扰长期判断 [3] 三、环境与时代的动态性 - 价值投资成功依赖特定时代背景,环境变化可能导致策略失效,如巴菲特早期"烟蒂股"策略与20世纪美国经济增长密不可分 [5] - 市场效率提升(量化交易、高频策略普及)减少传统价值股定价错误机会,需挖掘"隐形价值"或转向新兴领域(如半导体、创新药) [5] - 利率与宏观环境变化影响策略,高利率周期压制成长股估值,低利率环境利好价值股 [5] 四、心理与行为的博弈 - 投资者常因认知偏差偏离理性决策,如损失厌恶导致关注短期浮亏而非长期价值 [6] - 过度自信与确认偏误可能导致过早认定股票"低估"或忽视基本面恶化信号 [6] - 从众心理导致市场恐慌时集体抛售、狂热时追涨,如2022年港股互联网龙头暴跌期间坚守者需对抗群体性抛售压力 [6] 五、实践中的操作难题 - 安全边际可能因企业基本面恶化(如财务造假)或行业衰退而失效,部分传统行业"低估值"实为价值陷阱 [7] - 组合管理需平衡分散投资与收益稀释,巴菲特通过控股企业(如伯克希尔)降低波动,普通投资者难以复制 [7] - 长期持有面临资金需求与市场流动性不足的矛盾,熊市中难以变现 [7] 总结 - 价值投资的本质是"反人性"修炼,需兼具深度认知能力、强大心理素质和动态适应能力 [8] - 成功的价值投资者需接受"不完美"策略执行,在试错中迭代方法,而非追求短期完美 [8]
8点1氪: 猫王音响创始人回应炮轰雷军不尊重人;脉动3D立体户外广告被吐槽挤占公共空间;多地机场明确禁止携带召回批次充电宝
36氪· 2025-06-26 08:07
医药行业 - 翰宇药业全资子公司翰宇药业(武汉)有限公司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醋酸地加瑞克原料药在国内上市销售,该药物用于治疗晚期前列腺癌 [1] 资本市场动态 - 蓝色光标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国泰君安国际、华兴资本 [2] - 酷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独家保荐人为中信证券 [3] - 北京冠悦美泰完成5000万元A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合成生物学技术平台建设及生物基材料产品管线开发 [18] - 无锡超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完成2200万元天使轮融资,资金将投入高性能NFC芯片研发 [19] - 江苏颢邦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完成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资金用于深海勘测数据平台建设 [20] - 智美科技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资金将用于皮肤AI功能开发及海外市场布局 [21] 消费电子行业 - 猫王音响创始人曾德钧回应此前对雷军的批评,表示对小米和雷军没有意见 [4] - 大疆无人机在美国严重缺货,官方回应称仍致力于美国市场,正与美国海关解决误会 [12] - 小米宣布即将发布小米AI眼镜,定位为"面向下一代的个人智能设备" [18] 汽车行业 - 日产汽车预计二季度营业亏损2000亿日元,上年同期盈利9亿日元 [17] - 哪吒汽车或因未达生产目标需向泰国政府偿还超过20亿泰铢(约4.39亿元人民币)补贴 [13] -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暗示与大众汽车将有合作 [13] 科技行业 - 微软计划在Xbox游戏部门进行大规模裁员,这将是过去18个月内第四次裁员 [6] - 英特尔确认将收缩汽车业务,重新聚焦核心客户端与数据中心产品 [11] - 特斯拉robotaxi在奥斯汀首秀期间涉嫌违反交通法规,正接受联邦调查 [10] - 英伟达股价创新高,总市值达3.77万亿美元,再度成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 [15] 其他行业 - 机器人租赁市场遇冷,日租金从4万元降至万元 [6] - LABUBU潮玩拍卖价格波动剧烈,同款拍品12天内价格从51万元降至20.5万元 [7] - 载有3000辆汽车的轮船Morning Midas号起火近三周后沉没 [9][10] - 哇唧唧哇与晋江文学城陷版权纠纷,涉及网络微短剧授权范围争议 [10][11]
8点1氪|猫王音响创始人回应炮轰雷军不尊重人;脉动3D立体户外广告被吐槽挤占公共空间;多地机场明确禁止携带召回批次充电宝
36氪· 2025-06-26 08:02
医药行业 - 翰宇药业全资子公司翰宇药业(武汉)有限公司获批醋酸地加瑞克原料药在国内上市销售,该药物用于治疗晚期前列腺癌 [1] 资本市场动态 - 蓝色光标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国泰君安国际、华兴资本 [2] - 酷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独家保荐人为中信证券 [3] - 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超、张红甫兄弟以1179.4亿元身家成为河南新首富,超越牧原股份秦英林夫妇和泡泡玛特王宁 [12][13] 科技与互联网 - 微软计划在Xbox游戏部门进行新一轮大规模裁员,这将是过去18个月内第四次大规模裁员 [6] - 大疆无人机在美国严重缺货,官方回应称仍致力于美国市场,目前正与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合作解决进口问题 [11] - 小米宣布即将发布小米AI眼镜,定位为"面向下一代的个人智能设备" [17] - 特斯拉高级工程师Yun-Ta Tsai拒绝Meta重金挖角,表示将继续留在特斯拉参与Robotaxi项目 [16] 汽车行业 - 特斯拉robotaxi在奥斯汀首秀期间涉嫌违反交通法规,正接受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调查 [9] -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与大众中国CEO贝瑞德会面,暗示双方将有合作消息公布 [13] - 哪吒汽车或因未达到泰国政府电动汽车生产目标,可能需要偿还超过20亿泰铢(约4.39亿元人民币)的补贴资金 [13] - 日产汽车预计二季度营业亏损2000亿日元(约99亿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盈利9亿日元 [17] 消费与零售 - 猫王音响创始人曾德钧回应怼雷军事件,表示对小米和雷军没有意见,希望媒体不要过度解读 [4] - 脉动3D立体户外广告因挤占公共空间引发争议,达能表示已收到反馈并将积极处理 [4] - 多个机场明确禁止携带罗马仕、安克召回型号及批次的充电宝,部分机场要求航司开具放行单 [5] 金融与投资 - 北京冠悦美泰完成50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合成生物学技术平台建设及生物基材料产品管线开发 [18] - 无锡超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完成2200万元天使轮融资,资金将投入高性能NFC芯片研发 [19] - 江苏颢邦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完成1000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深海勘测数据平台建设 [20] - 智美科技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技术升级和皮肤AI功能开发 [21] 娱乐与文化产业 - 晋江文学城与哇唧唧哇陷版权纠纷,哇唧唧哇称原合同中的影视范围包括网络剧 [10] - LABUBU潮玩拍卖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同款拍品12天内价格从51万元跌至20.5万元 [7] 机器人产业 - 机器人租赁市场遇冷,日租金从4万元高峰降至万元水平,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租赁更多是为了流量 [6][7] - 城市之间科技公司计划打造"机器人4S店",对机器人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7] 航运与物流 - 载有3000辆汽车的轮船Morning Midas号起火近三周后沉没于北太平洋,船上部分为电动车和混动汽车 [9] - 联邦快递第四财季调整后运营利润20.2亿美元,预计第一财季调整后EPS为3.4-4美元 [17] 航空业 - 东航针对受中东形势影响的航线发布特殊处理政策,允许相关客票在有效期内办理退改 [16]
中式养生水赛道火热 相关企业持续加码布局
证券日报网· 2025-06-25 21:47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预计2024-2028年复合增速88.9%,2028年达108亿元[1] - 行业快速增长受益于传统中医文化推广和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1] - 政策支持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1] 行业竞争格局 - 市场参与者包括传统饮料企业、养生品牌和食品加工企业[1] - 主要品牌包括元气森林、好望水、可漾等早期入局者[1] - 新进入者包括承德露露推出4款养生饮、盼盼饮料推出"九制陈皮水"、来伊份推出"谷轻盈"系列[1] - 莲花控股跨界推出红豆薏米水和红枣桂圆枸杞水,销售增长良好[2] - 好想你已布局红枣黄芪水等产品,看好行业前景[2] 产品与创新 - 产品类型多样包括红豆薏米水、红枣黄芪水、山药苹果四神汤等[1] - 莲花控股计划下半年推出电解质饮料和100%果蔬汁[2] - 好想你计划围绕红枣+健康食材开发更多养生茶饮[2] 行业挑战 - 原材料主要来自中药材、水果、谷物,易受气候和产地影响[2] - 优质原料产地成为品牌核心竞争要素[2] - 中药材质量标准和使用剂量缺乏统一规范和监管[3]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目前处于1.0无序竞争阶段[3] - 未来将向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3] - 契合健康消费升级和"药食同源"理念普及趋势[2] - 年轻群体便捷养生需求推动市场扩容[2]
国民汽水大窑,也要被卖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6-25 21:06
核心观点 - KKR拟收购中国饮料公司大窑85%控股权 交易完成后创始团队保留少数股权 仍需监管部门批准 [1][3] - 大窑从区域性品牌发展为全国性饮料企业 通过差异化餐饮渠道策略实现快速增长 2021年销售额达30亿元 [7][8] - KKR在中国消费领域有丰富投资经验 此次收购或帮助大窑突破全国化发展瓶颈 提升供应链效率 [9][10] 公司发展历程 - 品牌始创于1980年代 前身为内蒙古八一饮料厂 2006年更名为大窑食品厂 [4] - 2014年开启全国化运营 从内蒙古拓展至全国市场 产品出口俄罗斯及东南亚 [1][5] - 2021年启动品牌升级 签约吴京为代言人 广告投放覆盖电梯、地铁等场景 [8] 产品与渠道策略 - 主打520毫升玻璃瓶包装 开创"大汽水"品类 形成6大饮料产品线 [7] - 85%销售额来自餐饮渠道 全国经销商超1000家 终端网点达百万个 [7] - 采用"管控价格568"策略 经销商利润率超20% 高于竞品5-10个百分点 [7] 资本运作与行业背景 - 此前传闻拟赴港IPO募资5亿美元 公司明确否认上市计划 [3] - 中国碳酸饮料市场95%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占据 本土品牌面临激烈竞争 [8] - KKR管理资产达6640亿美元 一季度募资305亿美元 投资金额近200亿美元 [3][4] 行业趋势与政策环境 - 2025年央行等六部门发文支持消费企业股权融资 鼓励长期资本投入 [10] - 港股消费板块回暖 蜜雪冰城等企业带动IPO热潮 多家消费公司递交申请 [10] - 国际资本对中国消费市场信心回升 外资并购或成本土品牌新选择 [10]
维他奶国际营收62.74亿港元,即饮茶类目放缓带来短期挑战
新京报· 2025-06-25 19:46
财务业绩 - 2024/2025财政年度收入为62.74亿港元,同比增长1% [1] - 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达2.35亿港元,同比上升102% [1] - 中国内地全年收入33.63亿港元,撇除汇率影响同比增长1%,下半财年收入增幅为2% [1] - 中国内地经营利润3.11亿港元,撇除汇率影响同比增长42% [1] - 澳洲及新西兰业务收入以当地货币计算增长5%,经营亏损减少4%至澳币1500万元 [2] 市场表现 - 中国内地市场销售表现于财政年度下半年有所改善,带动收入温和增长 [1] - 澳洲业务生产恢复稳定后实现持续销售增长,逐步减少经营亏损 [2] - 中国香港市场无糖茶系列表现良好,可作为内地市场发展参考 [2] - 中国内地市场柠檬茶价格已稳定,未来不再降价 [2] 业务策略 - 将加强销售执行以增加每个销售网点的销售额并提高产品供应量 [1] - 严谨执行销售策略提升生产及商业营运效率 [1] - 未来会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产品开发、创新和布局 [2] - 茶饮新品以其上乘风味和品质为业务实现增值 [2] 行业趋势 - 无糖茶行业发展火热,各品牌纷纷跟进无糖茶产品 [2] - 大众消费模式改变,对价格日趋敏感 [2] - 植物奶及即饮茶产品类别增长放缓可能带来短期挑战 [2]
身陷收购传闻的大窑,尚需突围
虎嗅· 2025-06-25 19:35
公司战略与转型 - 公司2025年关键策略为"扩品类",重点布局轻养和年轻化方向,推出益生元果汁汽水、无糖茶果茶系列等新品[4] - 2025年提出"全品类"转型目标,规划五大品类: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能量风味饮料和茶饮料[5] - 2023年转型节点发力功能性能量饮料和零糖系列,策略为"给配料表做减法",同时加大营销投放力度[6] 市场份额与竞争格局 - 碳酸饮料赛道中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合计份额超80%,公司2025年1-5月线下零售市场份额为2.64%,增速11.15%[2] - 2023年公司销售额达30亿元,为陕西冰峰的10倍、北冰洋的3倍,推算为国产老汽水盈利能力第一品牌[2] - 有糖汽水市场排名第三,仅次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2] 渠道策略与销售结构 - 公司85%以上销售额来自餐饮渠道,78.4%消费者通过餐饮店购买,55.9%通过便利店购买[6] - 2022年启动商超渠道布局,2023年加速铺设,策略为先做强餐饮渠道再拓展KA渠道[6] - 零售与餐饮渠道存在逻辑差异,公司在零售场景仍需探索突破[8] 资本动态与行业趋势 - 公司拟被KKR收购85%股权,创始人可能保留少数股份[1] - 2025年无糖茶市场从蓝海转为红海,品类增速从2021年78%降至2024年12.5%[11] - 即饮茶超越碳酸饮料成为市占率最高品类,无糖茶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0] 营销与品牌建设 - 2022年与华与华合作,选择吴京代言并全面投放央视、电梯、地铁广告[6] - 2023年新增一二线城市机场和高铁站广告投放,实现营销出圈[6] - 新品包装延续多巴胺风格,电商平台成为益生元果汁汽水首发渠道[12] 行业挑战与瓶颈 - 碳酸饮料产品创新空间有限,赛道内卷严重[1][8] - 需突破两乐垄断格局,在商超渠道建立优势[11] - 全国化扩张面临复杂渠道网络和经销商体系挑战[3]
年销30亿元的大窑汽水,为何屡陷“卖身”传闻?
36氪· 2025-06-25 18:57
并购传闻与资本动态 - 美国私募股权机构KKR拟收购中国饮料公司85%股权,猜测目标为大窑饮品,交易谈判已持续一年[2] - 大窑饮品曾传出2025年下半年港股IPO计划,但目前进展停滞,转而出现并购传闻[2] - 公司对并购传闻采取"不予置评"的应对策略,此前曾坚决否认与可口可乐、维维股份的收购传闻[16] 品牌历史与地域文化 - 大窑饮品起源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品牌名称来源于当地"大窑文化"遗址[8] - 公司前身为1983年成立的八一饮料厂,2006年改制为大窑饮品,推出大窑嘉宾和大窑橙诺两款主力产品[8] - 在内蒙古本地市场,大窑嘉宾被称为"青城拉菲",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认同[8] 产品策略与渠道布局 - 采用绿色玻璃啤酒瓶包装,主打餐饮渠道非酒精饮品需求,通过高毛利策略吸引餐饮店主[9] - 到经销商层面的到岸价为17.5元/箱,终端零售价5-6元/瓶,单瓶毛利达3-4元[9] - 2014年启动全国化战略,截至2025年6月已在全国建立七大智能生产基地[10] - 产品线从碳酸饮料扩展至五大品类,2024年升级为果汁版汽水[12] 营销与品牌建设 - 2022年邀请吴京担任品牌代言人,投放央视黄金时段广告及多渠道营销[13] - 与华与华合作进行品牌升级,"大汽水,喝大窑"广告语广泛传播[15] - 2023年续约吴京,推出"过大年,喝大窑"等营销活动,拓展商超与电商渠道[15] 市场表现与行业地位 - 2022年销售额达32亿元,约为冰峰的10倍、北冰洋的3倍[15] - 在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占据主要份额,大窑作为本土品牌在夹缝中成长[15] - 通过"北商南援"计划拓展南方市场,加快全国化步伐[17] 行业趋势与挑战 - 碳酸饮料市场份额被即饮茶超越,消费健康化趋势明显[17] - 公司定位为"啤酒替代品"和"佐餐饮品",目标人群与新消费人群存在差异[18] - 面临打破"一城一汽水"地域格局的挑战,需提升品牌力和产品力[21]
“脉动”立体广告惹争议,创意与公共空间的边界在哪里?
经济观察报· 2025-06-25 16:48
品牌营销案例争议 - 达能旗下饮料品牌脉动在全国20余城市公交站台投放3D立体广告装置,以巨型饮料瓶为主体打造沉浸式品牌传播场景 [1] - 广告装置因侵占公共空间引发争议,压缩候车区域、遮挡座椅并存在安全隐患,市民反映站台座位从3-4个减少至1-2个 [1][3] - 广告设计采用半身探出墙体的巨大饮料瓶造型,配合"青柠味 找回状态"广告语,风格年轻活泼具张力 [1] 户外广告行业趋势 - 品牌营销趋势从平面走向三维,裸眼3D大屏、异形海报、互动户外装置成为热门创意手段 [2] - 公交站台作为"慢交通节点"被广告主青睐,因其能实现高频接触场景下的"沉浸式种草" [2][3] - 行业追求"在人群必经处制造最大视觉冲击"的黄金逻辑,但需平衡品牌表达与公共空间功能 [3] 创意与公共空间冲突 - 立体广告导致多个城市出现候车体验下降,广州、重庆等地市民反映座位减少、遮阳面积压缩 [3] - 部分站点广告瓶体安装在座椅上方,造成乘客站立时可能撞头的安全隐患 [3] - 品牌方回应将配合调整站台座椅设置,但被质疑创意落地前未做充分实地评估 [3] 行业问题与反思 - 近两年国内多次出现"广告遮挡路牌""裸眼3D影响交通"等类似问题,显示创意与城市空间接触不充分 [4] - 优质品牌创意应兼顾视觉表现力、场景适配性和人本友好度三个维度 [5] - 设计师与广告主需从使用者角度评估空间承载能力、交通动线等细节 [5] 品牌传播发展方向 - 未来品牌传播不仅是"发出声音"更是"创造关系",需以尊重、理解与共建为前提 [6] - 品牌在公共场景中应定位为"城市合伙人"而非"临时入驻者",承担空间文化责任 [6] - 创意需以"人本"与"责任"为基础,才能实现长效传播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