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搜索文档
特稿丨绿色新风拂丝路——中国中亚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新华网· 2025-06-13 17:41
绿色基建与生态治理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乌兹别克斯坦咸海国际创新中心合作,引入盐生植物种子和光伏技术治理咸海生态危机,咸海面积已缩小90%以上,干涸湖床形成5万多平方公里荒漠 [2][3] -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家通过盐碱地治理、节水棉田示范区等项目探索咸海生态解决方案,种植盐角草、盐穗木等十余种盐生植物改善生物多样性 [3] - 中国科研人员在乌兹别克斯坦推进"光伏技术在咸海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集成、试验与示范项目",利用光伏发电支持盐生植物灌溉系统 [3] 绿色能源合作 - 中国企业承建乌兹别克斯坦布卡光伏项目,年发电量超57万兆瓦时,减少碳排放44万吨,显著改善当地供电状况 [6] - 中哈共建图尔古孙水电站,年均发电量798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2万吨,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水电领域首个重点项目 [6] 绿色交通与新能源汽车 - 中国新能源汽车通过霍尔果斯口岸出口中亚,占比持续增加,通关时间从20多小时缩短至10小时内 [5] - 塔吉克斯坦杜尚别计划在9月1日前将所有出租车更新为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当地司机接受度较高 [5] 绿色科研平台 - 哈萨克斯坦-中国科学与技术转移中心成立,构建可持续发展科研平台,集中调配资源并推动数据共享与人才联合培养 [7] - "中国-哈萨克斯坦时空智能与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研发"西格玛应急指挥车"及多款软硬件产品,覆盖洪水预警、生态治理、无人驾驶农机等领域 [7][8]
实验室生成最短硬X射线激光脉冲
快讯· 2025-06-13 07:23
实验室生成最短硬X射线激光脉冲 -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首次在硬X射线领域发现强激光现象 [1] - 该团队生成了迄今最短的硬X射线脉冲 [1] - 研究成果于6月11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1] - 这一突破有望推动量子X射线光学发展 [1] - 技术可能应用于观察分子内部电子运动 [1]
科技部副秘书长苗鸿:支持深圳规范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探索薪酬市场化体制
快讯· 2025-06-12 10:44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 支持深圳持续建好用好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1] - 健全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的政策措施,更好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任务 [1] - 鼓励和规范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探索薪酬市场化体制 [1] 科研体制改革 -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改革,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 [1] - 实施"预算+负面清单"管理,探索实施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 [1] - 赋予科研项目经理人更大管理权限 [1] 人才机制优化 - 强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 [1] - 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支持保障机制 [1]
再闯“深水区”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破浪前行
中国证券报· 2025-06-12 04:44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核心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推动深圳在破解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等方面先行先试 [1] - 政策目标包括发挥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引擎作用及全国辐射带动作用,推出新改革措施、创新试验和开放举措 [1] - 这是对2020-2025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2.0升级版,此前已有48条深圳经验推广至全国 [7][8]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改革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优化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作用路径,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管理 [2] - 深化科研经费"预算+负面清单"管理,实施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赋予技术路线选择等更大权限 [2] - 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化机制,对转化形成的国有资产试行长周期考核 [2] - 推动高校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探索"小而精"高校办学模式,促进职业技能培训与先进制造业融合 [2] - 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机制,赋予用人单位在人事、科研、外事管理等方面更大自主权 [3] 金融与技术赋能实体经济 - 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健全科技型企业信贷、知识产权证券化等规则体系 [4] - 优化科技型企业债权股权融资协同机制,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允许港交所上市大湾区企业在深交所上市 [4] - 依托深交所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准入机制及数据标准 [4] - 深化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低空飞行监管,拓展跨境直升机业务 [4] - 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商业模式,创新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管理制度 [4] 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 健全数据交易规则和标准规范,探索数据可信流通、收益分配机制 [5] - 分级分类开放交通、地理、气象等公共数据,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 [5][6] - 提升数据安全治理能力,探索高效便利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 [6] 政策实施意义 - 体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决心,呼应科技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 [8] - 通过人工智能医疗设备准入、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等细化措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8] - 有助于深圳强化大湾区引擎作用,在全国范围破解科技人才产业体制机制障碍 [8]
中国—新西兰关系中的事实与数字
商务部网站· 2025-06-11 23:57
经贸领域 - 中新自贸协定签署以来新西兰对中国出口从2008年25亿新元增至2024年2085亿新元年均增长141%远超同期全球出口增速77% [1] - 双边货物贸易额增长近300亿新元第一个100亿增长耗时8年(2008-2016)第二个100亿仅用3年(2016-2019)且2017-2024年连续8年保持对华贸易顺差 [2] - 2022年自贸协定升级新增环境航空运输等22个服务领域市场准入并改善房地产翻译教育等17个原有领域准入条件 [3] - 2024年起新西兰乳制品全面免关税免配额进入中国98%以上对华出口产品实现零关税 [4] - 2024年中新贸易总额3826亿新元对华出口占新西兰总出口206%其中货物出口占比25%带动超10万就业中国占新西兰乳制品出口31%木材61%肉类24% [5] - 2025年一季度贸易总额1051亿新元同比增89%对华出口629亿新元增125%乳制品出口238亿新元同比激增408% [6][7] - 2025年4月货物贸易额341亿新元同比增182%对华出口207亿新元增299% [8] - 新西兰连续7年参加中国进博会2024年签24项合作协议预计未来3年带来34亿新元贸易额 [9] 旅游和民间交流 - 中国为新西兰第三大游客来源地2025年前12个月访新内地游客2483万人次2024年消费1414亿新元人均6450新元 [10] - 中新友城增至42对2025年第三届市长论坛在成都举办吸引两国22个城市150名代表 [11][12] 教育领域 - 中国连续多年为新西兰最大国际生源地2024年1-8月中国留学生25175人占总数的34% [13] - 北京大学与新西兰八所顶尖大学共建新西兰中心"三兄弟教育项目"20年促成近60项学术合作 [14][15] - 甘肃山丹培黎学校传承路易·艾黎精神推动中新职业教育合作 [16] 农业领域 - 中国是新西兰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截至2024年3月对华农产品出口收入16815亿新元占比33%相当于美澳欧日四大市场总和 [17][18] 科技领域 - 2022年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与新西兰科学家联合考察克马德克万米海沟 [19] - 2025年中新完成普伊斯哥海沟76天联合科考创中国载人深潜75小时5潜次纪录涉及8国10家机构 [20][21] - 中新"一带一路"生物医药实验室推动CAR-T疗法在新西兰临床研究 [22] - 双方在食品检测海岸保护建筑防震等领域合作成果显著猕猴桃联合实验室助力新西兰奇异果全球化 [23]
美国两千多项研究资助终止,临床试验突然叫停!数十名诺奖得主联名抗议
第一财经· 2025-06-11 17:01
科研经费削减与抗议 - 包括24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40多名外部科学家签署联名信,呼吁恢复因政治被延迟或终止的拨款,并要求允许国际研究项目继续进行 [1] - NIH院长巴塔查里亚表示希望与暂停研究经费的大学达成和解,并已建立上诉流程,目前已有数百人提出上诉 [1] - 自特朗普就职以来,NIH被要求终止2100项研究经费资助,总额约95亿美元,并暂停26亿美元的科研支持合同 [1] 科研项目与患者影响 - 资助终止导致多年工作和数百万美元投入付诸东流,并危及患者健康,一些临床试验被叫停,患者突然停药,部分参与者接受无人监控的设备植入 [2] - NIH的BRAIN计划2025财年预算为3.2亿美元,比2024财年的4亿美元减少8000万美元,降幅约20% [2] 机构重组与预算削减 - 白宫计划在2026年将美国医疗健康支出削减四分之一以上,并将NIH预算减少180亿至270亿美元,降幅达40% [2] - NIH开启彻底重组,近5000名员工和承包商被解雇,白宫要求将NIH"间接经费"削减至预算的15% [2]
第十一届法中委员会创新奖正式启动 中法科技合作再添新动能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11 16:18
人民网马赛6月9日电 (记者于超凡)由法中委员会与普罗旺斯推广署共同主办的2025年法中创新 奖启动大会于6月6日在马赛菲罗会议厅隆重举行。活动汇聚了上百名中法两国经济、工业、科研与学术 界的代表,共同探讨当前中法科技合作的现状与未来。 普罗旺斯推广署负责人菲利普·斯特凡尼尼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普罗旺斯地区与中国的合作日益紧 密,随着2024年上海至马赛直航航线开通,区域对华交流持续升温。中国驻法使馆经商处程思阳秘书在 致辞中回顾了中法经贸关系基础,并对法中委员会及普罗旺斯推广署推动中法合作的努力表示支持与肯 定。 会议期间,艾克斯-马赛大学副校长查理·巴尔拉分享了该校与中国26所高校的合作经验,由该校牵 头的"普罗旺斯大学创新联盟"将于年底启动,进一步拓展中法科研协作空间。 马赛福斯港口代表阿马尔·路易斯表示,2024年,马赛福斯港通过与法国商务投资署合作,在中国 设立专属商务代表,加深与中国市场的直接联系。目前,中国是马赛福斯港的第一大客户,该港口已与 上海港和广州港签署了合作协议,加强港口间互联互通与商业协作。在能源研究领域,国际热核聚变实 验堆(ITER)副总干事阿兰·贝库莱指出,中法在核聚变领域合作成 ...
跨越山海的“科技之花”——写在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开幕之际
四川日报· 2025-06-11 08:27
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 - 四川将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创新发展牵引性工作,已获批建设国家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3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7家,合作对象覆盖100余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 [4] - 中国环流三号创下我国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面向全球开放后吸引全球17家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参与,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一种特殊先进磁场结构 [3] - 四川围绕油气开发、核医学等领域部署筹建新一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并聚焦能源化工、轨道交通等学科培育后备力量 [4] 国际科技合作成果 - 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签署新一轮合作协议,有望扩大与埃及、巴基斯坦等国合作 [4] - 中国-克罗地亚联合实验室启动气候智慧型农业生产关键技术研究,计划扩大在现代农业、新能源技术领域合作 [4] - 中国-古巴神经技术联合实验室初步建成无创脑机接口技术链,在入睡困难干预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4] 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在巴基斯坦通过最终验收,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清洁能源中国方案 [7] - 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已与39家国内外机构建立合作,计划3年内打造20个以上国际技术转移节点,促成100项以上国际合作项目 [8] - 四川发布两批次140个"双向揭榜挂帅"机会,吸引全球200余家企业参与,未来将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领域提供更多合作机会 [8] 国际人才培养与交流 - 四川推动认定各类外籍高层次人才96人,建成"外国专家书屋"9家,实施海外智力集聚计划 [9] - 四川开展肝脏微创技术、智能制造等国际培训,已培训来自20多个国家的100余名学员,促成埃及等国开展首例荧光腹腔镜肝切除手术 [10] - 四川计划在新能源、卫生健康等领域实施新的培训计划,并面向摩洛哥、克罗地亚实施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 [11]
退出利好:允许大湾区的港股企业回深A上市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10 22:36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核心要点 - 政策旨在通过金融、科技、数据等领域改革推动深圳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建设,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引擎作用[1][3] - 重点部署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金融赋能实体经济、数据要素市场化等六大领域23项具体任务[3][4][6][7][8][10][11] - 允许港交所上市的大湾区企业按政策在深交所上市,支持保险资金投资深圳特定领域私募基金[1][6]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探索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并赋予经费支配等更大权限[4] - 试行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国有资产长周期考核机制[4] - 推动校企联合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支持外资在深设立职业技能培训机构[4][5] - 完善海外人才引进配套政策,扩大用人单位在人事科研管理方面的自主权[5] 金融与科技产业融合 - 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试点,健全知识产权证券化及交易规则体系[6] - 优化科技型企业债权股权融资协同机制,深化绿色金融改革[6] - 依托深交所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6] - 探索人工智能医疗设备数据使用规则及低空飞行监管创新[6] 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 健全数据交易、可信流通及收益分配机制,推进交通医疗等领域公共数据分级开放[7] - 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探索高效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7]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 - 支持盐田港探索通关便利化及燃料加注结算创新[8] - 开展保税维修业务试点,扩展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场景[8] - 便利港澳台船员社保办理,扩大境外职业资格执业认可范围[8][9] 城市治理现代化 - 深化药械审评审批改革,探索国际新药真实世界数据用于注册[10] - 创新土地盘活利用方式,加强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10] - 建立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机制,深化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试点[11]
深圳,重磅利好!中办、国办发文
证券时报· 2025-06-10 18:15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核心观点 - 在更高起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强化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引擎和全国辐射带动作用[1][5] - 重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金融技术数据赋能实体经济、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1][5] - 目标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范例[1][5] 教育科技人才改革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施科研经费"预算+负面清单"管理和项目经理人制度[6] - 推动校企联合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支持外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落地[7] - 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机制,赋予用人单位更大自主权[7] 金融技术数据赋能实体经济 - 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试点,优化科技型企业债权股权融资衔接[9] - 支持港交所上市大湾区企业转深交所上市[8][9] - 探索数据交易流通机制,推进公共数据分级分类开放[10] - 深化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8][11]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 - 推进盐田港通关便利化及燃料加注结算创新[8][11] - 扩展保税维修业务试点和游艇自由行口岸[11] - 便利港澳台船员社保办理,扩大境外职业资格认可[11] 新兴产业支持措施 - 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9] - 探索人工智能医疗设备准入机制及数据标准[9] - 创新低空经济监管规则,开展跨境直升机业务[8][9] - 拓展储能场景商业模式[9] 治理模式创新 - 试点国际新药真实世界数据用于注册审批[8][12] - 开展不动产立体化登记和闲置土地盘活利用[12] - 建立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机制[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