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
icon
搜索文档
谁在三亚过夏天?
36氪· 2025-07-14 19:21
消费趋势变化 - 三亚暑期旅游热度显著提升 2025年暑期海南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30% 三亚 海口 陵水 万宁 三沙成为热门目的地 [2] - 年轻客群成为主力 2025年暑期海南异地出游用户中30岁以下占比达44% 18-35岁游客占比达46.4% [3][4] - 国际游客快速增长 2025年1-5月三亚入境过夜游客达39.59万人次 俄罗斯游客2024年接待量17.84万人次 同比增长11倍 [5] 商业业态升级 - 新兴体验项目受追捧 2024年三亚塔赫跳伞基地接待人次过万 2025年一季度突破6000人次 2024年游艇出海达12.79万艘次 接待游客90.09万人次 [4] - 特色商业项目密集落地 三亚大悦城2024年10月开业后10个月接待客流超1100万人次 销售额突破10亿元 东岸麓洲 隐居·飞来湾等新项目陆续开放 [15][17] - 夜间经济蓬勃发展 三亚海昌梦幻海洋不夜城新增夜间演艺项目 民谣集酒吧通过社交裂变玩法快速扩张至4家门店 [12][18] 政策与市场刺激 - 免签政策推动国际化 海南对59国免签 过境免签延长至240小时 三亚凤凰机场开通33条国际航线覆盖25个境外城市 [5] - 消费券带动预订热潮 海南省推出"清凉一夏·海南度假"消费券 机票满300减150 酒店6折优惠 美团数据显示暑期机票预订峰值集中在7月15日至8月21日 [19] - 文旅搜索量激增 美团平台"海南屯昌香草鸭"搜索量同比上涨430% "西岛往返船票"搜索量上涨超500% [19] 重点项目数据 | 项目名称 | 投资方 | 开业时间 | 关键数据 | |---------|--------|----------|----------| | 三亚大悦城 | 中粮集团 | 2024年10月 | 投资80亿元 建筑面积65万㎡ 60%首店业态 [14][15] | | 海棠故事 | 三亚方大健康置业 | 2026年元旦 | 投资25亿元 建筑面积16.37万㎡ 隈研吾设计 [14][17] | | 一尺花园 | 上海一尺之间文化 | 2024年1月 | 1200㎡海岸线木屋 紧邻大东海 [12][14] |
科创板成长层启幕!科创板指数基金投资,迎来哪些变革?
搜狐财经· 2025-07-14 18:45
科创板成长层政策解读 政策核心内容 - 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定位为未盈利优质科技企业的"成长摇篮",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企业 [1][2][3] - 政策包含"1+6"体系:1个定位框架+6项具体措施,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未盈利企业市值门槛40亿)、试点专业机构投资者定价、优化再融资与战投认定等 [2][4] - 制度设计体现"新老划断":存量32家未盈利科创板企业直接纳入,新增企业需满足盈利条件(两年累计净利润≥5000万或一年净利润+营收≥1亿)方可调出 [4][8] 企业准入与退出机制 - 准入条件:未盈利科技企业需符合第五套标准(市值≥40亿+技术/产品阶段性成果),覆盖芯片、AI、低空经济等领域,打破原生物医药独占局面 [2][9] - 退出机制:存量企业首次盈利后调出,增量企业需达到标准一(市值≥10亿+盈利指标) [8][9] - 信息披露要求:股票简称加"U"标识,强制披露未盈利原因及风险,投资者需签署风险揭示书 [4][10] 市场影响与投资机会 - 行业结构重塑:当前科创板指数以电子/医药为主,成长层将提升AI(计算机/电子)、商业航天(机械设备/军工)等"硬核科技"占比 [16][18] - 指数化投资机遇:科创50维持大盘龙头地位,科创100/200或成高成长标的集中地,建议采用"核心(债基/红利)+卫星(科创指数)"配置策略 [12][20] - 收益特征变化:未盈利企业加入将提升指数整体营收增速,但估值对利率/政策更敏感,波动性可能加剧 [19][22] 宏观战略意义 - 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痛点:通过IPO预先审阅(秘密递交)、在审企业定向增资等机制保障研发资金链 [2][7] - 支持国家战略产业:引导资本流向新质生产力领域,加速AI、低空经济等技术突破,培育全球竞争力科技巨头 [11][23] - 参考港股18A生物科技企业经验,早期布局未盈利科技企业或带来超额收益,但需承担更高波动风险 [10]
恒隆超30亿拿下杭百20年经营权,杭城重奢江湖上演“龙虎斗”
搜狐财经· 2025-07-14 18:13
恒隆地产杭州战略布局 - 恒隆地产通过全资附属公司Hang Lung Business Operation (HK) Limited租赁杭州百货大楼物业,租赁面积4.2万平方米,租期20年(2028年4月1日起),租金标准为3750万元/季度,每三年递增4.5%,前两年减免3个月租金 [5] - 20年总租金预计超33亿元,首年年租金1.125亿元,第3年增至1.5亿元,第20年达1.953亿元 [8] - 杭州百货大楼与在建的杭州恒隆广场(2025年分阶段落成)仅一路之隔,未来将形成超30万方高端商业联合体 [11] 杭州高端商业市场竞争格局 - 杭州大厦2023年销售额140亿元(2024年超100亿元),拥有Hermes、Chanel等六大奢侈品牌及多个顶级珠宝腕表品牌 [16] - 杭州万象城2023年销售额112亿元(2024年130亿元),购物中心面积27万方,入驻LV、Dior等奢侈品牌 [18] - 湖滨银泰in77 2023年销售额突破百亿(2024年105亿元),客流量9100万人次,拥有LV、Gucci等独栋旗舰店 [20] 恒隆地产内地业务表现 - 2024年内地零售物业租金收入48.05亿元,高端商场占比86.5%(41.55亿元),其中上海恒隆广场贡献16.48亿元 [30] - 无锡恒隆广场业绩连续增长(2021年3.73亿元→2024年4.56亿元),沈阳皇城恒隆广场2024年收入1.63亿元 [30] - 上海恒隆广场扩建后总楼面面积将达21.3万方,预计2026年下半年开业 [31] 杭州未来商业项目规划 - 杭州恒隆广场包含19.41万方商业体量,含5座甲级办公楼、高端商场及文华东方酒店(194间客房,2026年开业) [10] - 杭州嘉里城(2024年Q4开业)总建面25.4万方,采用购物中心+商业街区+展览中心模式 [21] - 杭州光环梦中心商业面积17万方,以自然科学为主题,含4.5万方室外主题公园 [23] - 杭州亚奥天地(2025年9月开业)含10万方购物中心及450米艺术街区 [25] 行业竞争动态 - 杭州大厦启动3.0版改造,优化品牌组合及门店级次 [27] - 湖滨银泰in77六期(2026年10月开业)定位科技元宇宙,总建面3.88万方 [27] - 新鸿基杭州IFC、K11、SKP等高端项目即将入市 [29]
持续至8月6日 “Hi杭州东站次元节”开启潮玩热
每日商报· 2025-07-14 17:51
东韵奥特莱斯活动 - 东韵奥特莱斯举办"Hi杭州东站次元节",通过沉浸式场景和多元化互动体验吸引消费者,活动持续至8月6日 [1] - 活动联动20余家全球头部次元品牌,打造"次元市集"、"2025宝可梦杭州大师赛分会场"、"宝可梦亲子活动绘梦工坊"等多元内容,并设置7米高皮卡丘打卡点 [1] - 活动是西迪港"商办融合"新生态的重要实践,以新消费场景为核心,目标人群为市民及来杭游客 [1] 西迪港东韵奥特莱斯项目 - 西迪港东韵奥特莱斯是杭州城投资产集团首个自营商业项目,位于杭州东站西广场D座B1层及G层,总建筑面积54853平方米 [1] - 项目定位为"城市新动力生活中心",聚焦次元文化、潮玩经济、数字科技,辐射周边3公里居住人群,旨在连接商务人群、年轻消费者与在地居民 [1] - 项目依托交通枢纽优势,构建"24小时"活力场域 [1] 西迪港数智产业园 - 西迪港数智产业园位于杭州东站西广场D座1至4层,总建筑面积4.2万余平方米,定位为"枢纽之上的省级小微企业园" [2] - 产业园提供总部办公、联合办公、创业孵化等多元空间产品,1至2层为定制化办公空间,3至4层为初创企业提供联合办公孵化空间 [2] - 产业园以"赋能品牌、赋能空间、赋能城市"为核心理念,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需求 [2] 杭州城投资产集团战略规划 - 集团计划将西迪港打造为杭州"站城融合"发展的示范性文旅窗口,结合东韵奥莱的新消费探索与西迪港数智产业园的科技赋能 [2] - 战略以年轻力为触点、数字AI为支撑、新场景为载体,深化"商业+产业"布局,为城市更新与消费升级提供"城投样板" [2]
重药控股: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同比预增14.39%-28.12% 拟8000万元至1亿元回购公司股份
中国证券报· 2025-07-14 14:01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为2 5亿元-2 8亿元 同比增长14 39%-28 12% [1] - 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 6亿元-3亿元 同比增长9 2%-26% [1] 业务发展 - 公司在药品纯销业务基础上持续发展器械试剂 中药保健品 专业药房 新兴业务 第三方储备等细分业务 [1] - 通过内生发展及外延并购完善网络布局 收入规模相应增长 [1] - 强化费用管控 经营管理费用与融资成本大幅下降 [1] 股份回购计划 - 拟使用自有资金及股票回购专项贷款回购股份 金额不低于8000万元且不超过1亿元 [1] - 回购价格不超过6 6元/股 按上限测算预计回购1515 15万股(占总股本0 88%) 按下限测算预计回购1212 12万股(占总股本0 70%) [2] - 回购期限为股东会审议通过后12个月内 [2] - 已获得光大银行重庆分行9000万元股票回购专项贷款承诺 期限不超过3年 [2] 回购目的 - 回购股份将用于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1] - 旨在维护股东利益 增强投资者信心 稳定及提升公司价值 [1]
商业航天:星链商业化有哪些启示?
华泰证券· 2025-07-14 13: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通信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通信设备制造评级为增持(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探讨星链商业化成功的三个核心要素,即供给侧卫星发射和量产能力领先、需求侧各领域需求旺盛、技术侧全面技术创新打造护城河,建议关注全球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机遇 [1] - 认为Starlink业务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其他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或扩容有望改变行业格局,建议关注全球卫星互联网发展机遇 [5] 各部分总结 供给侧 - Starlink星座规划总规模4.2万颗,分两代建设,截至2025年7月10日,累计发射卫星超9000颗,在轨超7000颗,全球运营150 + 个信关站址,已在140个国家及地区推出服务,总带宽容量近350Tbps [2][10][14] - 发射能力方面,依托自研火箭高频发射和可回收技术,“星舰”单次运力突破百颗卫星,猎鹰9号发射具自主可控、高周转效率、高经济性特点,星舰投入使用有望促成发射拐点 [2][18][23] - 制造能力方面,卫星与用户终端量产能力全球领先,引入行业领先供应商保障供应链自主,规模化生产和自建供应链降低生产成本 [28][30][32] 需求侧 - To C应用方面,目标市场为偏远地区消费者接入,凭借低轨技术优势和竞争力定价拓宽场景,在美国成为第二大宽带卫星运营商,改变竞争格局 [34][37][39] - To B应用方面,航空、海事、陆地交通等领域应用广泛,手机直连卫星业务持续突破,已开展技术验证与商用部署,全球合作版图扩大 [41][44][50] - To G应用方面,涵盖民用和军事应用,推出军用星盾,美军积极开展测试和试点应用 [53] - 全球化运营方面,潜在市场容量超1300亿美元,服务已遍及140个国家,用户分布分散化、全球化,通过与当地运营商合作打通出海壁垒,预计2030年业务收入可达275亿美元,CAGR为23% [58][60][66] 技术侧 - 网络基本架构涉及卫星、地面通信、用户终端等,技术专利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覆盖和信号质量 [69] - 载荷技术方面,卫星采用平板设计,配备相控阵天线、霍尔离子推进器等,引入星间激光链路,代际升级加强通信性能,V2 mini引入先进氩气霍尔发动机 [70][73][74] - 天线技术方面,卫星端及用户端均为相控阵天线,具有多波束成形、波束赋形等优势,SpaceX多数专利聚焦此领域 [79][80][81] - 终端设计方面,有五种版本,使用电子相控阵天线,适应不同场景需求,准入门槛低,适用场景广 [88][89] 商业航天行业数据及事件跟踪 - 火箭发射方面,我国商业火箭取得新突破,如朱雀三号试车成功、天兵科技天龙三号完成总装等,还有美、日等国火箭发射相关事件 [99][100][105] - 卫星应用方面,手机直连应用深化,如Vi与AST SpaceMobile合作、澳讯推出Starlink卫星短信服务等,还有卫星制造、星座部署等相关事件 [106][107][109] - 航天运载器方面,各国加码深空探测,我国“梦舟”试验成功、神舟二十号出舱活动圆满完成,还有日本、德国相关航天任务情况 [112][113][115] 行业政策与投融资 - 政策方面,中国证监会发布科创板相关意见,四川印发产业实施方案,支持商业航天发展 [116][117] - 投融资方面,蓝星光域、穿越者等多家公司获得融资,用于业务发展和产品研制 [118][119][120]
下半年北京有21个新商场开业
36氪· 2025-07-14 10:41
北京商业市场发展概况 - 2025年线下消费需求回暖,消费结构持续质变,北京商业市场在自我洗牌中带动商圈高质量发展 [1] - 2025年上半年北京新开10个商业项目,新增体量75.17万㎡,包括超极合生汇西区、中关村大融城西区等热门项目 [1] - 2025年下半年北京拟开21个新项目,商业总体量约160万㎡,部分项目因故推迟至下半年开业 [1][2] 区域分布与开发主体 - 海淀、通州各以4个待开项目领跑,大兴、朝阳、昌平各有3个,五环外商业分布日益平衡 [3] - 通州拟开业项目体量最大(如北京湾里50万㎡),朝阳区商业实力稳定,近郊区如大兴、昌平逐步补齐商业空白 [3] - 头部企业如银泰、融创、王府井、京投发展等参与开发和运营多个项目 [3] 项目类型与体量特征 - 存量改造与区域重点新项目并存,涵盖城市综合体、奥莱、街区、盒子Mall等多元形态 [5] - 中小体量项目占主流:3万㎡以下项目8个,3万-5万㎡项目6个,5万㎡以下占比超六成 [5] - 代表性改造项目包括友谊商店、首钢融石广场、卜蜂莲花通州店升级等 [5] 重点商业项目亮点 北京上德银泰城 - 银泰商业打造的首个"花园式社交购物空间",体量5.6万㎡,拟2025年9月开业 [8] - 定位"年轻艺术+文化现场+日咖夜酒",引入120+新兴生活方式品牌,涵盖萌宠经济、户外运动等趋势 [8] - 已确定入驻品牌包括金逸影城、鲜汇精品超市、大玩家电竞中心等 [8] 北京小站公园STATION PARK - 京投发展开发的TOD生活方式中心,体量3.3万㎡,拟2025年9月开业 [10] - 引入100+品牌,含15+昌平首店如宜家设计订购中心、火星宠物超市等,打造五大HOME主题空间 [10] - 设计强调公园感,设东西天光中庭、户外口袋公园及屋顶露台 [10] 北京中关村ART PARK大融城(东区) - 体量20万㎡(西区+东区),东区拟2025年12月开业,与西区联动激活中关村商业 [11] - 引入alexander wang、lululemon等一线品牌及迪卡侬、MUJI等生活方式品牌 [12] - 西区已开业102家品牌,含6家北京首店,商业热度位列海淀区榜首 [11] 北京湾里 - 超级商业娱乐综合体,体量50万㎡,投资超百亿元,拟2025年底开业 [13] - 含王府井WellTown、汀云小镇等板块,首进副中心品牌预计超60%,体验业态占比50% [13] - 特色包括老1号线列车改造、戏剧剧场、电子竞技等文旅体验 [13] 北京友谊商店 - 王府井集团改造的院落式商业空间,体量2.5万㎡,拟2025年下半年开业 [16] - 定位"城市典藏·商业生活艺术中心",已入驻DuLi度粒、Carbo等特色餐饮及超级转转全国首店 [16] 北京CG Live - 海淀区科技体验商业,体量7.3万㎡,拟2025年Q4开业,主打"科技体验+全时社交" [17] - "一区一街两馆"布局含24小时街区,融合数字艺术、智能交互等科技业态 [17] 北京坊二期 - 体量2.37万㎡,拟2025年下半年开业,延续"中国式生活体验区"定位 [18] - 补充户外运动、创新零售等业态,打造北京核心区消费地标与新胡同样板 [18] 北京魏公·芳华里 - 海淀核心区商业街区,体量4万㎡,拟2025年下半年开业 [21] - 引入国图文创空间、星典造梦影城等主力店,服务商务人群与高校师生 [21] 北京融创HUI观里 - 社区商业项目,体量2.5万㎡,拟2025年下半年开业 [22] - 含剧场、城市书房等业态,引入牛啤堂"精酿大学"全国首店等主理人品牌 [22][23]
宠物友好商场越来越多 但携宠打车却遭拒 定制专线缓解“携宠出行难”
解放日报· 2025-07-14 10:01
宠物出行市场现状 - 上海市宠物犬猫数量超过200万只 携宠出行需求旺盛但供给严重不足 打车场景下司机拒载率极高[1] - 首条"携宠定制专线"于2023年5月在宝山朗香公园试运行 采用预约制 票价20元/人(含1宠) 单程100分钟[2] - 专线串联静安大融城 苏河湾万象天地等宠物友好商圈 每辆巴士设32个座位 可容纳16组携宠乘客[2] 商业模式创新 - 专线采用"灵活停靠"模式 乘客可在任意站点上下车 车厢配备宠物坐垫 零食及专业驯犬师随行[2][3] -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提供全开放宠物友好空间 覆盖50+商户 包含宠物推车 限定活动区及月度锦标赛[5] - 宠物巴士通过串联商业点位形成消费闭环 商场外摆位成为关键设施 带动咖啡等轻餐饮消费[4][5] 用户行为分析 - 专线乘客覆盖老年及年轻群体 66%用户为跨区域出行 主要动机为拓展宠物活动半径[3][5] - 当前专线仅2班/日 班次间隔达4小时 等待时间成为主要痛点[3] - 宠物主平均消费意愿较强 单次商场访问至少产生咖啡消费 潜在衍生消费场景丰富[5] 商业设施配套 - 所谓"宠物友好"商场实际存在限制 80%餐饮店禁止宠物入内 仅走廊区域开放[4] - 优质案例中商圈提供滨江步道 草坪区等互动空间 并承办宠物时装周等IP活动[5] - 专业驯犬师随车服务显著提升乘车秩序 佩戴专属牵引绳的宠物安静率达95%[2]
海南省委书记冯飞:海南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快讯· 2025-07-14 09:15
海南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海南将立足资源禀赋、政策制度和地缘区位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大力推动四大主导产业补链延链、优化升级 [1] - 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1] 服务业发展策略 - 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模式 [1]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 - 重点培育海上风电、生物医药、石化新材料、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1] 农业领域发展重点 - 增强天然橡胶稳产保供能力 [1] - 加快建设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 [1] - 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开放合作"双高地" [1] 科技创新方向 - 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 聚焦种业、深海、商业航天、绿色低碳、生物制造等新领域新赛道 [1] - 因地制宜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 [1]
中国商业航天发力“太空计算”
环球网· 2025-07-14 06:54
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 行业共识算力已成为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主要瓶颈 未来全球卫星发射计划将达到万颗量级 卫星载荷和分辨率提升将产生海量数据及计算需求 [2] - 卫星应用正从"数据采集"向"边缘智能"升级 最终实现"天地一体化"智能算力运营 农业、通信、环境监测等领域对实时卫星数据依赖度持续提升 [2] - 太空计算模式面临重大变革 从"天数地算"转向"天数天算" 可根本性解决卫星数据传输时效性问题 中科曙光总裁指出地面-太空往返处理的时间成本过高 [2] 太空计算技术挑战 - 太空环境对硬件可靠性要求苛刻 宇宙辐射、极端温差和真空条件使普通地面芯片无法工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透露太空同等算力成本是地面的1000倍 [3] - 技术突破方向包括:复杂异构星座稳健星间链路技术、空间网络互联技术、天地一体化网络管理技术、星上自主管理系统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原主任强调智能管控是未来关键 [3] 行业领军企业布局 - 中科曙光与中科星图达成战略合作 计划3-5年内实现空间站搭载高端计算机 构建天地联合计算云体系 [4] - 合作重点包括研发太空专用高性能低功耗核心部件 完成"芯片-整机-算网-数据-应用-生态"全链路创新 同时牵头制定太空芯片接口规范等国际标准 [4] - 2023年5月中国已发射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 企业正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及科研机构共建生态 推动中国标准成为全球共识 [4] 太空算网应用场景 - 提供全球高速宽带接入 覆盖偏远地区、海洋、航空等领域 提升远程办公、医疗、教育及应急通信能力 [5] - 赋能智能交通系统 为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船舶提供实时定位纠偏与路径优化 [5] - 助力智慧城市升级 增强工业物联网实时响应能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