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芯片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雷军:押上全部家底造车造芯,“同时供家里两个孩子上大学”,压力巨大
财联社· 2025-09-24 14:05
公司战略决策 - 小米集团同时启动造车和重启造芯两大核心战略 押注公司前十年积累的全部资源 [1][9] - 该决策被内部比喻为"同时供家里两个孩子上大学" 反映出资源投入强度极高且面临巨大压力 [2][9] 管理层表态 - 董事长雷军公开表示对当初决策勇气的感慨 暗示战略执行过程存在重大挑战 [2][9] - 公司通过年度演讲形式披露战略细节 定于9月25日晚7点以《改变》为主题揭示芯片与汽车项目内幕 [3] 品牌传播活动 - 雷军在3小时内连续发布3条微博为年度演讲造势 强调"改变"主题与成长理念 [3][4] - 演讲内容将围绕"人因梦想而伟大 又因坚持梦想而成长"的核心价值观展开 [4][5] 企业文化建设 - 管理层通过健身打卡等行为展示坚持理念 2025年已完成99次健身打卡 [7] - 公司强调脚踏实地成长的重要性 认为这是维持组织活力的关键要素 [5]
对标苹果、对标保时捷、对标特斯拉,不管做啥非要对标谁吗?雷军:敢于对标世界第一就是一种勇气
北京青年报· 2025-09-24 13:51
公司业务战略与协同 - 公司手机、汽车、芯片业务并非由个人主导,而是由各自专业团队负责 [1] - 手机、汽车、芯片三大业务相互关联,可产生协同效应并相互促进 [1] - 公司内部复盘认为业务进展顺利,将复盘能力视为重要经验 [1] 重大投资与资源分配 - 公司为芯片和汽车业务初始投资1000亿元,该金额接近当时全部账面资金 [2] - 重大投资使公司面临压力,内部各部门需齐心协力过紧日子 [2] - 内部将汽车和芯片业务比喻为需要供养上大学的两个孩子 [2] 市场竞争与对标策略 - 公司选择对标苹果、保时捷、特斯拉等各领域世界第一的企业 [3] - 认为敢于对标世界第一是一种勇气,是学习并最终实现赶超的途径 [3]
雷军:“同时供两个孩子上大学”,压力巨大
观察者网· 2025-09-24 13:38
公司战略决策 - 公司同时启动造车和重启造芯两大核心业务 将前十年的积累资源全部投入 [1] - 公司面临巨大资金和资源压力 雷军形容为"同时供家里两个孩子上大学" [1] 产品发布计划 - 公司将于9月25日晚7点举办第6次年度演讲 主题为《改变》 重点披露玄戒芯片和小米汽车的研发历程 [5] - 年度演讲原定6月与小米YU7发布会同步举行 因内容过多推迟至9月 与小米17系列旗舰产品同期发布 [5] - 演讲时间调整被认为有利于借助小米17系列的流量效应 [5]
雷军感慨:压力巨大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24 12:49
公司战略决策 - 小米集团同时启动造车和重启造芯两大业务板块 [2] - 决策动用公司前十年积累的全部资本储备 [2] - 双重战略布局给公司带来巨大财务压力 [2] 管理层表态 - 董事长兼CEO雷军公开承认项目执行压力极大 [2] - 管理层对当初决策时的勇气表示感慨 [2] - 通过社交媒体渠道直接向公众传达公司战略状态 [2]
当时哪来这么大的勇气?雷军:同时造车、造芯全押小米家底,压力巨大!
搜狐财经· 2025-09-24 12:15
公司战略与投资 - 小米集团同时推进造车和造芯两大业务 这两大业务均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 公司创始人雷军表示决策几乎同时进行 并将公司前十年积累的资源全部投入[1] - 公司面临巨大资金压力 雷军将同时推进两大业务比喻为"同时供家里两个孩子上大学" 坦言压力巨大[1] 产品发布与市场定位 - 小米宣布跳过年型号16 直接推出小米17系列 该系列包含小米17 小米17 Pro和小米17 Pro Max三款机型[3][5] - 公司将小米17系列定位为全面对标iPhone的高端旗舰机型 并明确表示将正面迎战苹果iPhone 17[5] - 小米17系列产品力实现跨代升级 公司总裁卢伟冰宣布该系列将于本月正式发布[5] 营销与市场预期 - 雷军通过个人微博发布关于造车和造芯压力的感叹 市场人士认为这是为年度演讲和小米17系列预热造势[6] - 公司将于9月25日晚7点举办第六次年度演讲 主题为《改变》 将探讨小米玄戒芯片和小米汽车背后的故事[3] - 手机市场竞争激烈 厂商之间的竞争态势受到市场密切关注[6]
华尔街发明“永动机”?英伟达、OpenAI、甲骨文实现千亿美元循环
金十数据· 2025-09-24 12:08
在OpenAI和英伟达公司帮助掀起全球人工智能狂潮三年后,这两家公司正联手为一个成本更高的发展阶段铺平道 路,而这笔交易迅速重新点燃了人们对人工智能泡沫的担忧。 在人工智能热潮的大部分时间里,这些担忧在不同程度上一直伴随着英伟达。根据PitchBook的数据,这家芯片制 造商在2024年参与了超过50宗对人工智能公司的风险投资交易,并且今年的速度有望超过这个数字。其中一些公 司,包括人工智能模型制造商和云服务提供商,随后又用这笔资金购买英伟达昂贵的图形处理单元(GPU)。 但Rasgon说,这次对OpenAI的投资规模"似乎让所有其他投资都相形见绌"。 Rasgon写道,这笔交易"可能会比我们之前看到的更猛烈地加剧这些担忧,并(或许是理所当然地)引发对该行动 背后动机的担忧。"他补充说,英伟达曾表示,对OpenAI的投资不会用于任何"直接购买"英伟达产品的行为。 华尔街"永动机" 甲骨文本月早些时候表示,已签署数千亿美元合同,向OpenAI和其他少数大客户提供云计算服务,这推动其股价 飙升,并使联合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成为全球首富之一。 英伟达周一表示,将向OpenAI投资高达10 ...
政策助推L3级自驾,国产厂商“烧钱”争夺汽车“大脑”
是说芯语· 2025-09-24 11:31
政策环境与行业影响 - 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提出"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为高阶智能驾驶商业化铺平道路 [1] - 政策突破推动整个智能驾驶产业链从"技术储备阶段"大步迈向"实战落地阶段",行业进入加速发展期 [1] 自动驾驶芯片市场竞争格局 - L3级自动驾驶技术依赖高算力、低功耗的AI芯片,市场呈现"国际巨头+本土玩家"同台竞技格局,国产替代节奏加快 [3] - SoC芯片是智能汽车算力核心,中国主要参与者包括黑芝麻智能、地平线等,国外厂商包括英伟达、Mobileye、高通等,均已推出适配L3级及以上的芯片方案 [3] 黑芝麻智能研发投入与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53亿元,同比增长40.4% [3] - 研发费用达6.18亿元,研发费用率高达244%,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3] - 公司拥有超过1000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比85%,包括40余名博士,核心团队来自顶尖半导体、ADAS及AI应用公司 [3] 产品技术突破与迭代 - 华山A2000家族芯片采用7nm工艺,算力提升至560TOPS,较上一代A1000芯片提升367% [6] - A2000芯片引入LPDDR5内存,数据传输速率达8400Mbps,感知延迟缩短至20毫秒以内,满足ISO 26262 ASIL-D功能安全最高标准 [6] - 武当C1200家族芯片实现智能座舱、辅助驾驶、车身控制三大系统硬件级整合,使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复杂度降低40%,成本较传统方案下降30% [8] - 基于C1200的舱驾一体方案与东风汽车、均联智行达成量产合作,座舱屏与智驾控制单元响应时差仅0.3秒,较行业常规水平提升60% [8] 市场拓展与商业化进展 - 公司深化与吉利、比亚迪、东风、一汽等头部客户合作,海外定点车型及数量创历史新高 [5] - 基于A1000系列芯片的辅助驾驶方案已在吉利银河E8、东风奕派007等多款车型上量产出货 [5] - 华山A2000芯片已获吉利、一汽等车企定点订单,预计2026年量产装车量将突破50万台 [6] - 与英特尔达成战略合作,借助其全球渠道资源进军欧美市场 [11] 应用场景拓展与生态建设 - 与Nullmax联合打造的辅助驾驶方案基于单颗武当C1236芯片,在8-15万元级别主流车型上实现高阶功能,使准入门槛降低50% [11] - 在成都、襄阳等城市部署低延时感知方案,路侧感知系统使交叉路口通行效率提升25%,事故率下降40% [12] - 与云深处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具身智能控制平台,拓展船舶巡检、智慧建造等场景 [12] - 联合文心大模型开发一站式解决方案,支持200多种车载场景应用,开发者调试效率提升3倍,预计2025年底生态合作伙伴将突破300家 [8]
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发文预热2025年度演讲:造车同时重启造芯,把小米前十年攒下的家底全押上了,同时供家里两个孩子上大学压力巨大
搜狐财经· 2025-09-24 10:24
公司战略决策 - 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雷军宣布将于2025年举行年度演讲并提前进行预热 [1] - 公司同时启动造车和重启造芯两大战略决策 几乎在同一时间推进 [1] - 两项战略动用了公司前十年积累的全部资源储备 形成重大资金投入 [1] 公司运营压力 - 雷军将同时推进造车和造芯比作"同时供家里两个孩子上大学" 凸显资源分配压力 [1] - 公司管理层对当时决策的勇气表示感慨 反映战略实施面临巨大挑战 [1]
纳斯达克首席经济学家:美利率或降至3.5% 企业盈利支撑美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10:17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周蕊 纽约报道 据央视财经报道,当地时间9月23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出席公开活动并发表讲话。鲍威尔表示,美联 储将持续面对就业疲软与通胀反弹的挑战,因而将继续保持谨慎的货币政策立场来对待降息,鲍威尔还 认为美股的估值"相当高"。讲话后,美国三大股指跌至日内新低,科技和非必需消费品等类别股票领 跌,三大股指集体收跌。截至23日收盘,道指跌0.19%,标普500指数跌0.55%,纳指跌0.95%。 美联储在九月议息会议上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4%至4.25%。这是自去年 1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也意味着美国货币政策在经历数月观望后,终于选择了新的方向。 市场的核心疑问在于:这仅仅是一场"风险管理式"调整,还是新一轮宽松周期的开端?未来六到十二个 月,美国经济将走向何方?美元走弱与利率下行又会如何影响全球资本流动,尤其是新兴市场?针对这 些问题,南方财经记者专访了纳斯达克首席经济学家 Phil Mackintosh。 在他看来,美联储的降息动作既是对经济数据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外部压力。预计美联储未 来可能继续降息,利率或逐步回落至3.5%左右。如果利 ...
中方连抛3820亿美债,准备动真格,巴菲特清空中企股票,信号特殊
搜狐财经· 2025-09-24 06:55
中国减持美债 - 7月份中国大幅减持美债257亿美元 创年内最高减持记录[6] - 4个月内累计减持573亿美元美债 约合人民币3820亿元 持有规模创新低[2][6][8] - 6月份曾小幅增持1亿美元美债 但7月份减持力度远超4月份82亿美元的减持规模[5][6] 全球去美元化趋势 - 全球多国加速去美元化进程 争相购买黄金规避风险[8] - 英国和日本选择增持美债 与中国减持形成鲜明对比[8] - 特朗普征收对等关税政策破坏美国信誉 引发对美债前景悲观预期[8] 美联储政策独立性受质疑 - 特朗普施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要求降息和实施紧缩政策[11] - 通过"美联储大楼案"调查施压鲍威尔 最终迫使美联储妥协[13] - 美联储独立性受质疑导致多国开始抛售美债[14] 巴菲特投资策略转变 - 巴菲特清仓持有17年的比亚迪股票 累计增幅超600%[15] - 伯克希尔投资策略转向防御性 增持西方石油和日本商社等传统能源及高股息标的[20] - 减持台积电和比亚迪均体现规避地缘政治风险的投资逻辑[22] 新能源汽车行业转折 - 全球电动车渗透率接近30%关键拐点 行业从高速增长期进入平稳发展期[17] - 特朗普维持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限制 并与马斯克在新能源政策上产生分歧[19] - 欧盟反补贴调查持续一年未果 影响中国车企海外市场拓展节奏[20] 美国政策不确定性 - 特朗普政府开源节流计划未能落实 效率部门停摆且推出扩大支出法案[11] - 关税收入不足以支付美债利息零头 盈利计划面临破产[11] - 特朗普贸易政策给美股带来冲击 伯克希尔今年出现较大亏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