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ics

搜索文档
Nvidia Wants to Use AI in the Real World, From Biotech to Transportation
PYMNTS.com· 2025-05-06 08:50
人工智能技术进展 - 公司发布70多篇研究论文展示人工智能在现实场景中的应用潜力,超越文本和图像处理[1] - 公司推进"具身智能"技术,使AI具备感知、推理和行动能力,应用于制造业、生物技术和交通等领域[2] - 公司认为这些能力对未来机器人技术、药物开发和自主导航领域的突破至关重要[2] 技术应用领域 - 研究涵盖医疗保健、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和大语言模型等多个领域[3] - 公司与谷歌、GE Healthcare和通用汽车等企业建立AI合作伙伴关系[3] - 在生物技术领域,公司的Proteína模型训练2100万种合成蛋白质结构,生成长达800个氨基酸的长链骨架[5] 技术创新成果 - SRSA系统使机器人能够通过调整已学技能完成陌生任务,任务成功率提高19%,训练样本需求减少50%以上[4] - Proteína模型在准确性和多样性方面优于谷歌DeepMind的Genie 2模型,可加速疫苗开发和酶设计[5] - STORM技术在200毫秒内构建3D地图,适用于无人机、AR系统和自动驾驶汽车[6] 模型与平台发展 - Nemotron-MIND模型通过合成对话教会大语言模型解决数学问题,在关键基准测试中表现优于更大系统[6] - 公司在2025年国际学习表征会议上推出NIM部署平台,帮助企业无需大规模基础设施即可运行高级AI模型[7]
自诩无所不知的大模型,能否拯救笨手笨脚的机器人?
虎嗅· 2025-05-06 08:48
机器人技术现状与挑战 - 当前餐饮机器人主要执行重复性任务如制作汉堡、薄饼等 但缺乏应对复杂厨房环境和突发状况的能力[1] - 传统机器人依赖预设编程 无法处理程序外情况 需要定义所有可能动作及效果[1][4] - 工业机器人如Levatas机器狗在限定场景表现良好 但无法适应开放环境任务[7][9] 大语言模型(LLM)与机器人结合 - ChatGPT等LLM为机器人提供海量知识库 弥补常识缺失 实现自然语言交互[5][12] - Google的PaLM-SayCan系统通过LLM理解高阶需求 如根据"健身完"自动选择健康饮品[21][22] - 南加州大学ProgPrompt方法将LLM生成代码与机器人执行结合 任务成功率显著提升[18][19] 技术突破与创新应用 - LLM参数规模爆发式增长 GPT-4达万亿级 北京智源"悟道2.0"达1.75万亿参数[12] - 普林斯顿团队利用GPT-3描述工具特性 使机器人掌握未见过工具的使用方法[23] - 多模态模型成为新方向 可同步生成语言、图像及行动指令[31] 行业应用前景 - 老年护理、家庭服务等领域潜力巨大 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26] - 工业检测领域已实现自然语言控制 降低操作门槛[6] - 餐饮自动化可能被彻底改写 需突破物理执行瓶颈[4][14] 技术局限性 - 机器人传感器与执行器有限 难以匹配LLM的广泛语义理解[9][10] - LLM存在"幻觉"问题 可能生成不合理指令 需传统AI程序校验[27] - 物理世界随机性(如光线变化、物体形状差异)仍制约机器人表现[14] 伦理与社会影响 - 训练数据偏见可能导致机器人行为歧视 如面部识别中的种族差异[28][29] - LLM可能放大社会刻板印象 需建立防护机制[29] - 非洲等地区语言覆盖不足 LLM在非英语环境表现较差[28]
江苏哈工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5-06 03:21
股东股权质押 - 公司股东深圳市长旭佳泽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所持股份办理了质押 [1] - 质押股东长旭佳泽不属于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质押事项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产生影响 [1] - 控股股东无锡联创人工智能投资企业合伙(有限合伙)的股份质押情况同步披露 [1] 终止上市风险 - 公司因2023年度及2024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连续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发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修订)》第9.3.12条终止上市情形 [5] - 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公司需在2025年5月7日前提交《送达回执》并有权申请听证或书面申辩 [5] - 若终止上市,公司股票将转入全国股转公司管理的退市板块挂牌转让 [6] 银行账户冻结 - 公司部分银行账户新增冻结涉及民间借贷纠纷诉讼,被冻结资金10,120,690.99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3.09% [9][10] - 被冻结账户非主要银行账户,不影响公司资金周转及日常经营 [10] - 募集资金账户冻结金额10,062,345元(占净资产3.07%),其中6,130,234.70元因合同纠纷被法院强制划扣 [10] - 公司2023年7月至2025年4月期间累计披露19次银行账户冻结或解冻公告 [11]
Waymo plans to double robotaxi production at Arizona plant by end of 2026
CNBC· 2025-05-06 02:35
产能扩张计划 - Waymo与Magna International计划在2026年底前将亚利桑那州Mesa工厂的robotaxi产量翻倍 [1] - 新建的Waymo Driver Integration Plant占地239,000平方英尺 将组装超过2,000辆捷豹I-PACE robotaxi [1] - 工厂完全建成后年产能可达数万辆全自动驾驶车辆 2023年底将生产配备第六代技术的Geely Zeekr RT车型 [2] 运营现状与市场拓展 - Waymo现有robotaxi车队约1,500辆 每周在奥斯汀、旧金山湾区、洛杉矶和凤凰城提供25万次付费无人驾驶服务 [3] - 公司计划2026年进军亚特兰大、迈阿密和华盛顿DC市场 [3] - 凤凰城是Waymo商业化robotaxi服务的起点(2020年) 现已成为其国内制造基地 [3] 技术路线与竞争格局 - Waymo车辆采用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和声纳的多传感器方案 特斯拉系统主要依赖摄像头 [6] - 特斯拉计划6月在奥斯汀推出基于Model Y的robotaxi服务 使用无监督全自动驾驶技术 [5] - 特斯拉CEO质疑Waymo方案成本过高 但Waymo已实现商业化运营且特斯拉尚未推出真正无人驾驶车辆 [5][6] 商业模式探索 - Alphabet CEO表示Waymo长期商业模式尚未严格定义 未来可能探索个人车辆所有权方向 [4] - Waymo与丰田达成初步合作 拟将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于私家车领域 [4]
外骨骼机器人引爆"五一"假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5 22:19
外骨骼机器人市场分析 核心观点 - 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在消费、医疗、工业等领域实现商业化突破,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成为景区热门租赁项目,显著提升游客登山体验[2][3] - 全球外骨骼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6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8%,医疗康复、工业应用、银发经济构成三大增长引擎[9][14] - 技术突破推动成本下降,消费级产品售价已降至2500元,医疗级设备仍需产业链协同降低门槛[6][11] 消费级市场表现 - 泰山、恩施大峡谷景区租赁价格80元/小时或98元/3小时,使用后游客登山时间缩短40%,满意度提升90%[2][3] - 深圳肯綮科技VICX系列2025年销量预计突破10万台,傲鲨智能"启元TR1"15秒售罄[6] - 技术优化使设备重量仅1.8kg,续航达5小时,碳纤维框架和无刷电机组合实现40N·m扭矩输出[4][5] 医疗康复应用 - 全球4500万脊髓损伤患者中渗透率仅1%,ReWalk等产品获批二类医疗器械后行业年增速32%[7] -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数据显示,使用后患者步态训练效率提升70%,肌肉萎缩风险降低50%[7] - 方正证券预测2030年中国养老外骨骼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探路者集团家庭版产品售价已降至2万元以内[10] 工业领域进展 - 福特工厂应用EksoVest外骨骼使工人肩部疲劳减少80%,螺栓安装效率提升30%[8] - 京东物流试点铁甲钢拳CE-R腰部外骨骼后搬运损伤率下降95%[8] - 工业外骨骼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35亿美元,主要受益于制造业效率提升需求[9] 技术发展瓶颈 - 续航能力限制在4-6小时,固态电池量产需3年时间突破[11] - 动作识别误差需优化至5%以内,依赖千万级数据训练提升算法精度[11] - 医疗级设备均价10万美元,成本降至1万美元需产业链协同[11] 政策与创新方向 - 中国"十四五"规划将康复外骨骼列为重点工程,审批周期缩短至6个月,深圳对养老机构采购补贴50%[12] - MIT研发织物外骨骼实现柔性贴合,华为与ReWalk合作开发AI康复系统,NASA探索太空抗肌肉萎缩应用[13] 商业化技术突破 - 3D打印工艺降低金属结构件成本60%,模块化设计实现多场景快速适配[6] - 固态电池技术将续航提升至8小时,驱动系统采用谐波减速器提升扭矩输出效率[4][6]
出租人形机器人:没有回头客的生意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5-05 21:56
人形机器人租赁市场现状 - 2025年央视春晚后宇树机器人成为"顶流",租赁需求爆发,2月第一批租赁商以1.5万元/天价格出租,供不应求,一周回本,半月盈利超20万元[1] - 3月后市场明显萎缩,某租赁商3-4月仅达成3-4单订单,5月预订单稀少[1] - 4月租赁价格从2月的8000-15000元/天降至5000-8000元/天,回本周期延长[9] - 二次开发机型(如宇树G1-U2)仍保持2万元/天高价,五一假期价格翻倍至4万元/天[5][6] - 典型租赁商4月平均每周仅出租2天,闲置率高达71%[10] 行业融资与资本市场表现 - 2025年1-3月机器人赛道融资102起,同比增36%,其中人形机器人融资超20起,同比翻倍[6] - A股人形机器人板块(BK1184)2025年前4月上涨32.3%[6] - 众擎机器人成为继宇树后第二家电商平台上架人形机器人产品的公司[17] 技术开发现状与商业化挑战 - 春晚"扭秧歌"表演需3-4个月排练,简单动作如扫堂腿仍需数周调试且成功率有限[16] - 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中普遍出现"平地摔"、失控等技术问题[17] - 当前主要应用场景为商场引流、展会站台等营销用途,复购客户仅限展会需求[7] - 二次开发公司可实现基础功能定制(跳舞、握手、送稿等),但复杂动作仍无法实现[5][6] 行业参与者观点分歧 - 投资人质疑商业化前景,指出当前主要客户为高校、竞争对手和央企展示用途[17] - 创业者坚持技术革命叙事,预测"五年内无处不在",将当前视为改变世界的机遇[18] - 租赁商普遍采取短期策略,既利用热度赚快钱,也保持技术研发投入[10][13] 行业发展趋势 - 新鲜感消退导致引流效果递减,形成"普及度提升→关注度下降"的悖论[12][13] - 从业者预计未来市场将转向软件/功能研发驱动,类比移动应用与手机关系[13] - 当前行业面临商业化步伐滞后于资本热情的挑战,需平衡理想与商业理性[18]
连续跌停!机器人概念股,拟退市!
券商中国· 2025-05-05 20:32
*ST工智终止上市事件 - 公司因2023年度和2024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连续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深交所终止上市条款,股票自2024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并于2025年4月28日后停牌[3][4] -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和工业机器人本体销售,主要服务汽车、新能源、医疗设备等行业,但受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及资产减值等因素影响,2021年起连续4年亏损[3] - 股价在退市风险警示前后剧烈波动,4月14日至17日连续4个交易日涨停,4月21日至25日又连续5个交易日跌停[4] *ST恒立年报披露问题 - 公司因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触发深交所终止上市条款,股票自2025年5月6日起停牌[5] - 公司解释延迟原因为定期报告涉及的部分信息需补充提供,承诺将加快编制工作并履行披露义务[6] 行业背景 - 尽管工业机器人行业整体处于发展热潮,但部分企业如*ST工智因经营不善、财务问题面临退市,反映行业内部竞争激烈且分化加剧[1][3]
一轮00后的创业小高峰来了
虎嗅APP· 2025-05-05 17:36
核心观点 - 90后和00后成为AI与机器人领域创业主力军,团队平均年龄普遍低于30岁,展现出技术直觉和适应力优势 [1][6] - AI技术迭代速度以"月"为单位,大幅降低创业门槛,推动轻资产+敏捷开发模式成为主流 [6][10] - 新一代创业者具备全球视野,从创业首日即瞄准全球市场与技术前沿,参与国际竞争 [12][13] - 当前AI创业呈现务实导向,小团队聚焦垂直场景与现金流,与早期烧钱模式形成对比 [9][10][11] 行业特征 创业者画像 - 2025年AI领域高潜力公司中90后创始人占67%,00后创业者同比增长120% [6] - 代表性团队:DeepSeek团队平均年龄不足30岁,xAI核心成员平均年龄22岁,最小19岁 [1] - 典型案例:宇树科技(王兴兴90年)、智元机器人(彭志辉93年)、月之暗面(杨植麟93年)等 [1] 技术驱动因素 - DeepSeek系列大模型将开发成本压缩至传统方案1/5,API调用成本同比下降40% [6][10] - 低代码平台(如Coze、Dify)使单人开发者可三天上线产品 [10] - 技术迭代速度导致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如DeepSeek V3发布使数十家AI写作工具过时 [16] 商业模式演变 - 5人以下团队占比从2020年32%升至2025年68%,聚焦工具型产品快速变现 [10] - 2025年具身智能赛道70%融资投向有稳定现金流项目 [11] - 典型案例:Aha Lab用AI Agent取代达人营销人工环节,获朱啸虎投资 [5] 市场格局 区域差异 - 国内AI创业集中于C端工具型/场景类落地,硅谷以B端为主且收购路径成熟 [15] - 人形机器人优先渗透工业(汽车装配/焊接)和服务场景(商场导览/养老陪护) [15] 融资环境 - 2024年AI领域融资事件同比下降16%,2025年Q1机构融资笔数降25% [16] - 美元基金规模收缩,人民币基金偏好成熟期企业,早期项目依赖个人天使 [16] 竞争策略 - 成功AI应用三大特征:垂直场景、数据闭环、成本可控 [17] - 团队需保持"半月迭代"节奏,速度与场景理解成为关键壁垒 [16][17] - 典型案例:蓝天团队砍掉酷炫功能专注孕妈刚需,获一线奶粉品牌收购邀约 [10]
「银河通用」创始人王鹤:人形机器人跳舞是预先编程,马拉松是遥控操作!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5-05 15:19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 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目前处于"运动时代",专注于展示跳舞、跑步、空翻等高难度动作,但这些动作大多依赖遥控器和预设编程,缺乏实际生产力[4][7][9] - 行业存在重"运动"轻"大脑"的发展乱象,多数企业优先选择教育、科研、表演等场景落地,而非工业场景[7][11] - 波士顿动力创始人Marc Raibert认为当前人形机器人更多是"炫耀"而非生产力[9] 银河通用机器人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23年5月,累计融资超12亿元,处于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第一梯队[2] - 2024年6月发布首款轮式仿生机器人盖博特Galbot G1[2] - 创始人王鹤教授为斯坦福大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领导具身智能相关实验室[2] 技术发展方向 - 人形机器人要实现生产力需达到四个"可达":移动可达、操作可达、语义可达、价值和智慧可达[5] - 关键突破点在于发展手眼脑协调能力,特别是实时视觉输入和闭环反馈的端到端具身大模型[4][9] - 杨立昆指出当前人形机器人主要问题是缺乏足够智能的"大脑"来应对现实世界复杂性[10] 商业化应用进展 - 银河通用与美团合作打造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慧药房解决方案,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补货取货[12] - 在奔驰、极氪等车企开展合作,执行天窗转运、拆跺等任务,展示自主规划执行能力[14] - 优必选已与多家车厂签订工业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用于汽车制造和商用接待[16] 行业挑战与展望 - 2025年多家企业计划实现百台交付,但若产品效果不达预期将面临市场考验[18] - 具身智能机器人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受算力、算法、数据、硬件等多因素影响[19] - 行业共识是人形机器人具有长周期发展前景,但需要突破技术瓶颈和探索实际应用场景[16]
央视五四晚会首次走出演播厅 深圳城市地标、明星机器人亮相
南方都市报· 2025-05-04 22:37
文章核心观点 深圳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以深圳为舞台,展现其青春气息和奋斗精神,同时体现深圳科技活力,当地机器人产业已成规模 [1][2][6] 深圳机器人产业情况 - 2024年深圳机器人相关产业链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增速高于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 [8] - 深圳“机器人谷”起势成势,孕育了优必选、越疆、奥比中光、速腾聚创、乐聚、普渡、帕西尼、逐际动力等明星企业 [8] 深圳科技企业表现 - 优必选、乐聚等深圳科技企业带着最新的具身智能产品亮相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