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深耕新能源热管理系统领域 纳百川创业板IPO即将上会
证券日报网· 2025-08-23 11:42
上市审核与融资计划 - 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2025年8月28日审议纳百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事项 [1] - 公司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拟募集资金7.29亿元 主要用于年产360万台套水冷板生产项目(一期)和补充流动资金 [2] 主营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专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燃油汽车动力系统热管理及储能电池热管理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主要产品包括电池液冷板、电池集成箱体、燃油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加热器暖风等 [1] 财务表现 - 主营业务收入由2022年度10.08亿元增长至2024年度14.08亿元 复合增长率为18.17% [1] - 2025年1月至3月主营业务收入达3.29亿元 同比增长69.55% [1] 客户资源与行业地位 - 公司已成为新能源热管理系统领域领先供应商 客户全面覆盖国内下游核心企业 [2] - 客户包括前十大新能源整车厂商如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小鹏汽车 以及头部动力电池制造商如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孚能科技 [2]
IPO雷达 | 业务高度依赖宁德时代,纳百川主业盈利能力不强
新浪财经· 2025-08-22 15:1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5年一季度末营业收入分别为10.31亿元、11.36亿元、14.37亿元、3.3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亿元、0.98亿元、0.95亿元、0.15亿元,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 [3][7] - 电池液冷板业务营收占比从2022年79.79%升至2025年一季度92.27%,成为绝对主导业务 [3] - 主营业务毛利率从2022年22.00%持续下滑至2025年一季度14.34% [7] 客户集中度与依赖风险 - 宁德时代直接及间接贡献营收占比从2022年53.73%降至2025年一季度44.39% [3] - 2025年一季度前五大客户中宁德时代销售占比降至34.49%,宁德系公司宁德凯利等退出前五大名单 [4] - 存货中多为宁德系定制部件,2025年一季度末存货账面价值增至2.2亿元,存在跌价风险 [13] 行业竞争格局 - 液冷板行业面临产能过剩隐忧,竞争对手三花智控、银轮股份等激进扩产 [1] - 行业技术门槛较低且无专利保护,企业增长依赖储能市场发展和成本控制能力 [10] - 宁德时代2021-2022年与银邦股份(36.18万吨供货)、飞荣达(36亿元采购额)等签订中长期供货协议 [5][6] 财务健康状况 -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2025年一季度转负至-5652.75万元,2023-2024年同期分别为1.11亿元和3877.05万元 [13] - 短期借款从2023年0.81亿元增至2025年一季度1.98亿元,货币资金同期保持3.59亿元和3.48亿元高位,形成存贷双高现象 [13] - 存贷双高与宁德时代要求转向寄售制导致资金周转期拉长直接相关 [14] 产能与募投项目 - 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末102.11%降至2025年一季度88.31% [1] - 滁州子公司2023-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分别为-1087.92万元、-1246.88万元、164.18万元,泰顺子公司同期亏损194.94万元、247.86万元、65.54万元 [14] - IPO募资8.29亿元中5.79亿元用于滁州年产360万台套水冷板项目,但行业价格战可能导致募投项目难以贡献利润 [14][15] 同业对比 - 2024年主营业务毛利率14.34%显著低于三花智控汽车热管理业务27.84%、银轮股份新能源热管理产品19.51%及飞荣达热管理材料18.20% [11] - 2023-2024年营业成本增速分别为14.02%和29.27%,高于三花智控同期15.04%和14.04%的增速 [10]
纳百川创业板IPO上会在即 以技术驱动新能源热管理业务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8-22 13:53
公司上市进展 -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拟于8月28日审议公司创业板发行上市申请 [1]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专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燃油汽车动力系统热管理及储能电池热管理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主要产品包括电池液冷板、电池集成箱体、燃油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加热器暖风等 [1] 财务表现 - 主营业务收入由2022年度的100,813.32万元增长至2024年度的140,781.10万元,复合增长率为18.17% [1] - 2025年1—3月主营业务收入为32,941.62万元,同比增长69.55% [1] - 2022年度至2024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1,112.28万元、8925.78万元、8804.38万元 [1] - 2025年1—3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391.38万元,同比增长77.85% [1] 技术研发与创新 - 公司2011年进入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领域,是国内较早自主研发相关产品的企业 [2] - 核心设备自主研发定制,构建以控温、轻量化、残值评估、设备工艺优化、自动化生产及质量控制优化为核心的技术体系 [2] - 研发费用2022年至2025年1—3月分别为3406.96万元、4394.05万元、5411.17万元、1016.53万元 [3]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20项发明专利、183项实用新型专利 [3] - 公司牵头制定《车用动力电池液冷板技术条件》CSAE团体标准,于2023年发布 [2] 行业地位与荣誉 - 公司获得工信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等认定 [2] - 马鞍山纳百川为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拥有浙、皖两省省级研发与技术中心 [2] - 产品质量获客户高度认可,多次荣获宁德时代"质量优秀奖"等多项行业奖项 [3] 行业发展与市场机遇 - 全球新能源汽车2017年销量破100万辆后,年复合增长率超53% [4] - 中国是新能源汽车主要市场与制造国,销量全球第一、制造规模领先 [4] -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288.8万辆、1286.6万辆,同比增34.43%、35.50%,渗透率40.9% [4] - 2022—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年均增速超20%,2024年破1050吉瓦时 [4] - 宁德时代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连续八年第一,装机量从2022年191.6GWh升至2024年339.3GWh [4] 客户与项目 - 公司已成为新能源热管理系统领先供应商,近年启动开发并完成PPAP交付的项目超300项,适配车型超200款 [4] - 参与奔驰EQ平台开发时,7个月内完成88次流体仿真优化、53次热仿真等攻关,将开发周期缩短近1/3 [4] - 客户覆盖宁德时代、吉利、长安、零跑、小鹏等国内前十大新能源整车厂及动力电池厂商 [5] - 零跑、中创新航等为报告期内新开发并量产供应的客户 [5] - 储能领域为阳光电源等头部集成商供应商,2023年起新增中能建储能、科陆电子等批量供应客户 [5] 募集资金用途 - 公司拟募集资金72,900万元用于纳百川(滁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60万台套水冷板生产项目(一期)和补充流动资金 [5]
纳百川冲刺创业板 将于8月28日上会
中证网· 2025-08-22 11:21
上市进展 - 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拟于8月28日审议公司创业板发行上市申请 [1] 业务概况 - 公司专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燃油汽车动力系统热管理及储能电池热管理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主要产品包括电池液冷板、电池集成箱体、燃油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加热器暖风等 [1] 财务表现 - 主营业务收入从2022年100,813.32万元增长至2024年140,781.10万元,复合增长率18.17% [1] - 2025年1-3月主营业务收入32,941.62万元,同比增长69.55% [1] - 2022年至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12.28万元、8,925.78万元、8,804.38万元 [1] - 2025年1-3月扣非归母净利润1,391.38万元,同比增长77.85% [1] 技术实力 - 2011年进入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领域,是国内较早开展相关产品自主研发的企业之一 [2] - 公司牵头制定的行业标准《车用动力电池液冷板技术条件》CSAE团体标准于2023年11月29日正式发布 [2] - 2022年至2025年1-3月研发费用分别为3,406.96万元、4,394.05万元、5,411.17万元、1,016.53万元 [2] - 截至报告期末拥有20项发明专利、183项实用新型专利 [2] - 电池液冷板产品顺应动力电池技术方案从CTM到CTP和CTC结构设计路线的更迭 [2] 客户资源 - 已发展成为新能源热管理系统领域的领先供应商 [3] - 启动开发任务并完成PPAP程序交付的产品项目数量超300项,完成适配车型超200款 [3] - 参与奔驰EQ平台开发时在7个月内完成88次流体仿真优化、53次热仿真,开发周期缩短近1/3 [3] - 获得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的战略合作,跻身全球新能源产业核心配套商行列 [3] - 客户群体覆盖吉利汽车、长安汽车、零跑汽车、小鹏汽车、瑞浦兰钧等国内下游前十大新能源整车厂或动力电池厂商 [3] - 在储能业务领域系阳光电源等国内排名前列储能系统集成商的供应商 [3] - 2023年以来开发并完成对中能建储能、科陆电子、德赛电池、海辰储能等储能系统集成商客户的批量供应 [3] 募资计划 - 拟募集资金72,900万元用于纳百川(滁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60万台套水冷板生产项目(一期)和补充流动资金 [4]
商道创投网·会员动态|苏焱电子·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8-16 00:30
融资信息 - 公司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由南通和仲领投 轩元资本等机构跟投 [2] 公司背景 - 公司2022年末成立于上海 核心团队来自全球头部Tier 1供应链企业 [3] - 专注新能源车热管理领域 核心产品为稀土厚膜高压液体加热器 [3] - 产品热效率较传统PTC方案提升约8% 通过自有专利突破欧洲技术壁垒 [3] - 已获得一汽 长安 广汽等多家主机厂定点合作 [3] 技术优势 - 厚膜加热方案在能效和专利壁垒上实现双重突破 [4] - 具备快速切入全球供应链的能力 [4] 资金用途 - 资金将用于下一代厚膜加热器平台化开发 [4] - 推进欧洲出口认证及产线数字化升级 [4] - 目标在2026年前覆盖更多整车平台并实现批量交付 [4] 行业前景 - 热管理赛道属于千亿级市场规模 正迎来技术拐点 [4] - 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成为政策重点方向 [4] 投资逻辑 - 投资方认可团队20年汽车产业积淀与国际化视野 [4] - 技术方案具备打破国外专利垄断的硬科技实力 [4] - 产业与财务投资人共同加持验证赛道价值 [4]
三花智控: 关于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投入新项目及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1 00:44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筹得人民币300,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为296,800万元[1] -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年产6,500万套商用制冷空调智能控制元器件建设项目和年产5,050万套高效节能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338,112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300,000万元[2] 募投项目延期及结项情况 - 年产5,050万套高效节能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技术改造项目延期至2025年5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2] - 截至2025年5月31日,年产6,500万套商用制冷空调智能控制元器件建设项目投入进度为83.84%,节余募集资金30,972.62万元[7] - 年产5,050万套高效节能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技术改造项目投入进度为64.25%,节余募集资金30,688.49万元[7] 节余资金使用计划 - 年产5,050万套项目节余资金30,688.49万元将投入新项目"浙江三花智能驱动未来产业中心建设项目"[11] - 年产6,500万套项目节余资金30,972.62万元将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1] 新项目基本情况 - 新项目"浙江三花智能驱动未来产业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70,000万元,拟使用原募集资金30,688.49万元,自筹资金39,311.51万元[13] - 项目规划新建建筑面积15.29万平方米,用于生产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部件及仿生机器人零部件[13] - 项目已取得建设用地不动产权证书,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14] 行业背景与公司优势 - 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20年6.7%上升至2024年23.6%,带动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市场扩张[14] - 公司2024年车用电子膨胀阀及集成组件市占率分别为48.3%和65.6%,连续四年收入排名第一[18] - 公司2005-2024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23.3%,拥有48个生产工厂和8个生产基地[17][19] 项目必要性及可行性 -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行业和仿生机器人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公司可发挥技术优势快速布局[14][15] - 公司现有生产研发场地已无法满足业务发展需求,新项目将缓解场地紧张局面[15] - 项目位于杭州钱塘区,交通便利,符合土地使用要求及城市总体规划[17]
盾安环境(002011):立足主业,开辟增量
长江证券· 2025-06-22 22: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买入”评级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公司作为全球制冷元器件龙头,聚焦主业及格力入主后内核企稳,盈利能力上升 [9] - 国内空调有增量空间,变频空调渗透提升阀件价值量,公司有望在制冷配件业务实现营收和利润增长 [9] - 新基建或带动特种空调需求,公司在格力加持下有望中标更多项目 [9] - 新能源汽车市场广阔,公司热管理业务已布局且阀件性能对标龙头,有望成未来增长核心动力源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盾安环境——全球制冷元器件行业龙头 - 报告公司是制冷元器件行业龙头,深耕三十余年,2024 年截止阀市占率第一,四通阀与电子膨胀阀第二 [6][17] - 公司前身 1987 年成立,1992 年进入空调零部件行业,2004 年上市后多元化发展,2019 年起聚焦制冷主业 [17] - 聚焦主业后业务涵盖制冷配件、制冷空调设备、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三大领域 [19] 激进扩张叠加财务困境,经营表现差强人意 - 2010 - 2012 年公司多元化扩张,营收增长但归母净利润率下降 [23] - 2013 年起业务分散,收入和盈利能力下滑,2016 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率较 2012 年下降 [23] - 2017 年收入增长,2018 年受原控股公司债务问题拖累亏损,2020 年因担保协议计提损失致净亏损 [24] 业务聚焦外加格力入主,公司内核已逐步企稳 - 2018 年公司开始业务瘦身,聚焦制冷主业,2019 - 2020 年处置多家子公司 [31][33] - 2021 年格力电器受让股份并认购非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控股股东,后续解决担保债务并提供金融授信 [35] - 公司董事会成员变动,格力派遣董事利于决策,原高管团队熟悉业务利于日常经营 [35] - 公司近年营收和业绩改善,2024 年营收增长,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 [38] - 2024 年制冷配件业务收入占比 75.8%,海外业务收入占比 18.0% [42] 制冷配件竞争力领先,下游回暖或迎来稳健提升 刚需性与壁垒性铸造企业护城河 - 阀门部件是制冷设备温控循环系统关键部分,空调制冷分压缩、冷凝、节流和蒸发四个过程 [47] - 阀件是制冷循环刚需部件,影响制冷系统性能、能耗和安全性,家用空调常见刚需阀件有四通阀、截止阀和热力/电子膨胀阀 [52] - 阀件存在技术壁垒,电子膨胀阀生产需近 40 道流程,公司有授权专利和研发平台,不锈钢四通阀拓宽使用场景 [55][58] - 制冷零部件产业有产品多元化壁垒,公司阀件可覆盖制冷设备细分品类,利于与客户合作 [59] - 国内制冷阀件行业盾安环境和三花智控胜出,2023 年三大阀件 CR2 集中度高,公司份额位列全球第二 [62] 结构优化后公司份额有望实现回升 - 2021 年后公司阀件份额下滑,原因是海外进程缓、外销收入占比低,客户多为家用空调厂商,商用领域弱 [66] - 随着业务瘦身和格力入主,公司资本结构改善,资产负债率降低,加大泰国工厂投入,有望获海外订单 [70] - 控股股东格力电器是商空巨头,公司作为其制冷阀件布局,未来或获更多资源 [70] 下游空间仍存,受益于家用空调或实现量价齐升 - 家用空调内销 2023 年增长,外销 2015 - 2024 年中枢上涨,行业仍有增量空间,中国空调保有量距饱和有差距 [78][82] - 政策推动变频空调需求,带动电子膨胀阀需求,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84][85] - 商用空调 2021 年受政策推动景气提升,2024 年单元机和多联机市场规模下滑 [87] - 家用需求受地产因素影响,短期内修复难;商用需求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后续或有正向拉动 [89][92] - 制冷阀件行业中短期内量的驱动力来自家用空调,变频空调渗透带动电子膨胀阀需求,实现“量价齐升” [94] 展望:看好公司发挥技术优势,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 家用空调行业景气有望延续,制冷阀件作为刚需部件将受益,行业竞争格局稳定,公司有望提升销量和份额 [95][96] - 对 2025 - 2027 年公司制冷配件收入进行预测,包括空调销量、阀件销量、价格和收入等指标 [101][102] 阀件产品能力外溢,开拓热管理第二增长曲线 新能源热管理结构复杂,催生巨量阀件需求 - 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差异大,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复杂,单车价值量高于传统燃油车 [104][106] - 热泵空调或成趋势,相比 PTC 方案能效比高,可提升车辆续航,越来越多车型标配或选配 [111][112] -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衍生大量阀件需求,热泵空调普及刺激阀件规模,对阀件性能要求更高 [113] 汽车电动化加速,或长期维持高景气 - 2014 - 2024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 CAGR 达 48.8%,在小型乘用车中占比从 0.4%增至 20% [115] - 中国新能源汽车引领全球,2020 - 2024 年销量 CAGR 约 75.1% [117] - 多国拟禁售燃油车,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和销量有望进一步提升,行业将维持高景气 [120][124] 热管理与制冷阀件技术互通,公司把握机会强势切入 -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与空调制冷阀门技术互通,公司 2015 年成立研发中心,2017 年进军热管理赛道,能较全覆盖热管理冷媒阀件 [125] - 公司热管理冷媒阀件性能基本对标龙头三花智控,适用环境温度范围更广 [130] 高压快充趋势明朗,公司有望抢占大口径阀细分市场 - 高压快充趋势下,公司大口径阀件领先,或凭此争取主机厂一供机会,提升份额 [8] - 预测 2025 - 2027 年公司热管理阀件领域全球份额分别为 3.8%/4.2%/4.9% [8] 展望:增长逻辑已具,公司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市场空间大,公司技术和产品优势明显,增长逻辑具备,未来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8]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分业务收入及毛利率预测 - 预测 2025 - 2027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78、13.39 和 15.21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0.02、8.82 和 7.76 倍 [9] - 对制冷配件、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制冷设备业务收入及公司整体收入和毛利率进行预测 [101][102] 投资建议:把握多线发展阀件龙头 - 公司作为全球制冷元器件龙头,制冷配件业务有望稳健增长,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业务成增长核心动力源,给予“买入”评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