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制造
搜索文档
深耕研发与制造 锻造全球化运营能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8-29 04:17
公司发展历程 - 从2005年手机IDH模式起步,首个完整年度即实现盈利 [2] - 2012年凭借TD20、TD28等项目登顶全球智能手机ODM榜首 [3] - 2024年数据业务营收突破200亿元,正式形成"3+N+3"业务布局 [7] 战略演进 - 经历三次战略跃迁:IDH→ODM(2008年)、单品类→多品类ODM、多品类ODM→"3+N+3"全球智能硬件平台 [2][3][4] - 笔记本电脑业务持续投入至2022年底亏损,2025年Q2出货量创新高 [3] - 通过收购东莞华誉精密、南昌春勤精密强化精密结构件自主生产能力 [6] 研发与技术能力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29.6亿元,2024年底研发技术人员超16000人(占员工总数近30%) [5] - 成立Xlab实验室构建声学/光学/热学/射频等技术预研体系 [5] - 研发制造深度联动:研发/运营/制造团队物理协同,工艺工程师提前介入设计阶段 [5] 制造与供应链优势 - 创新"积木式"产线实现柔性生产,模块化单元组合支持快速换型 [5] - 构建国内核心制造基地+海外VMI(越南/墨西哥/印度)双供应体系 [6] - 2024年印度、越南制造基地实现规模化量产交付 [6] 全球化布局 - 2006年组建国际团队启动全球化,现已覆盖研发/制造/供应链全链条 [6] - 产品服务惠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新兴业务拓展 - 汽车电子业务经过三年发展亏损额逐步收窄,积极突破海内外主流客户 [8] - 2024年底将机器人定位为三大新兴业务之一,收购清洁机器人公司加速发展 [7] - 计划2025年完成机器人研发团队搭建及模型机构建设 [8]
华勤技术(603296):多元业务协同发力,业绩高速增长
华安证券· 2025-08-28 17:2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9]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39.39亿元,同比增长113.06%,归母净利润18.89亿元,同比增长46.30% [4] - 多元业务协同发力,智能终端、高性能计算、AIoT及汽车电子业务均实现高速增长 [5][6][7][8]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3亿元、46.5亿元、54.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3.87元、4.57元、5.32元 [9][11] 业务表现总结 - 智能终端业务收入268.02亿元,同比增长116.44%,智能穿戴产品发货量高速增长且居行业领先地位 [5] - 高性能计算业务收入506.29亿元,同比增长128.22%,在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及数据产品领域均实现突破 [6] - AIoT业务收入33.15亿元,同比增长79.89%,覆盖智能家居、XR及游戏产品等多品类硬件 [7] - 汽车电子业务收入10.40亿元,同比增长62.49%,在智能座舱、显示屏及智驾模块实现技术突破 [8]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1512.79亿元(同比增长37.7%),2026年1801.82亿元(同比增长19.1%),2027年2011.48亿元(同比增长11.6%) [11] - 预计2025年毛利率稳定在9.1%,ROE维持在14.7%-14.8%区间 [11] -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PE为24.8倍,2026年降至21.0倍,2027年进一步降至18.0倍 [9][11] 市场与战略 - 公司通过"3+N+3"产品布局构建稳健矩阵,在AI PC、XR、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具备技术及客户优势 [5][6][7][8] - 穿戴产品受益于AI及空间计算技术发展,出货量有望持续增长;AI服务器业务与国内云厂商深度合作 [5][6] - 汽车电子业务突破新势力车企客户,形成JDM及CM双模式并逐步产生规模效应 [8]
通达宏泰发盈喜 预期中期纯利净额约520.4万港元,同比扭亏为盈
智通财经· 2025-08-19 21:49
财务表现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为5020.6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118.1万港元增长137% [1]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纯利净额约为520.4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亏损净额约为2367.4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 [1] 业务发展 - 收入增长主要源于新推出的机器人吸尘器外壳业务带动销售订单增加 [1] - 公司通过优化业务策略和提高资源运用率控制成本,改善整体毛利率 [1] 其他影响因素 - 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减少对盈利改善产生积极影响 [1] - 人民币升值带来汇兑收益增加 [1]
新财富500创富榜群像 深圳58位企业家上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17:02
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总体情况 - 500位企业家总持股市值13.7万亿元,同比上涨11% [1] - 持股市值百亿元以上企业家341位,千亿资产企业家从15位增至22位,涨幅50% [1] - 深圳58位企业家上榜,持股总市值1.9万亿元,财富增幅近20% [1][4] 行业分布与趋势 - AI成为主导:字节跳动张一鸣以4815.7亿元持股估值首登首富,DeepSeek梁文锋以1846亿元晋级前十 [2] - TMT赛道上榜110人,总财富3.34万亿元占榜单25%,芯片产业链企业家36位占比7% [2][3] - 新能源汽车赛道亮眼:6个行业首富与新能源汽车相关,比亚迪王传福持股市值11451.4亿元 [5] 头部企业家动态 - 腾讯马化腾稳居总榜前三及深圳榜首,财富涨幅45%,腾讯净利润大涨68%至1940亿元 [1][4] - 小米雷军身家2010亿元同比上涨96%排第六,小米创业天团7人重聚榜单 [2][3] - 欣旺达王明旺家族持股市值113.7亿元,排名提升163位;科达利励建立兄弟持股市值101.9亿元前进50名 [5] 新兴领域与初创公司 - AI赋能消费电子:立讯精密、蓝思科技等智能硬件制造企业家持股市值集体回升 [3] - 低空经济与机器人布局加速:小鹏汽车、均胜电子等企业转型,宇树科技王兴兴(35岁)首次上榜 [3] - 消费赛道新势力:东鹏饮料林木勤家族持股市值777.7亿元,喜茶聂云宸(34岁)持股市值140亿元 [5] 区域表现 - 深圳企业家中,比亚迪王传福持股市值11451.4亿元列总榜第12,欣旺达王明旺家族名次上升最显著 [1][5]
深圳智能硬件“三剑客” 改写全球智造新叙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7 17:48
深圳智能硬件"三剑客"概况 - 影石创新、韶音科技、拓竹科技三家公司以年均超50%的毛利率和全球市占率榜首地位,颠覆中国制造"低价内卷"刻板印象 [1] - 三家公司代表中国智能硬件制造产业,以技术定价权、产业链治理权、全球品牌权改写全球市场规则 [1] - 深圳3D打印机出口前5月增速达43.5%,拓竹科技产品展示航天级零件精确打印能力 [1] 产业链协同优势 - 深圳形成半径50公里的超级协同网络,影石创新18个月完成光学模组从图纸到量产 [2] - 拓竹科技自研激光雷达带动40家配套企业协同技改,实现"硬件当日达"生态,旗舰机X1打印速度达行业平均5倍 [3] - 韶音科技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声学产业集群,用10年时间以骨传导技术重写声学规则 [2] 技术创新与产品定位 - 韶音科技通过骨传导技术将频响扩展至20Hz-20kHz,产品重量降至30g,占据中国开放式耳机市场销售额第一 [1][5] - 拓竹科技43个传感器实现全自动校准,良品率从70%提升至98%,入门机型价格仅为同业1/3但性能超300% [8] - 影石创新通过AI剪辑、自拍杆隐身等技术,2024年用户生成内容日均播放量超10亿次,构建"硬件-内容-社交"飞轮 [8] 全球化战略布局 - 影石创新2024年营收55.74亿,海外占比68%,在洛杉矶设立好莱坞工作室 [9][10] - 韶音科技海外营收占比达70%,通过亚马逊打入47国运动市场 [9] - 拓竹科技重点布局欧美市场,通过Kickstarter众筹获1200万美元,在斯图加特组建工程师社群 [9][10] 市场影响与行业变革 - 韶音科技开辟200亿级骨传导耳机新市场,产品成为波士顿马拉松半数跑者标配 [1][6] - 拓竹科技以"工业级技术下沉"改变3D打印行业,消费级设备达到航天制造标准 [7][8] - 三家企业验证"硬科技-深生态-全球场"三角模型,形成文化包容性壁垒 [10]
龙旗科技拟港股上市 去年3月A股上市募资15.6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5-22 11:28
公司H股上市计划 - 龙旗科技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以提高资本实力、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化品牌形象 [1] - 公司已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会议审议通过相关议案,但具体发行细节尚未确定 [1] - 本次发行需获得股东大会、中国证监会、香港联交所等监管机构批准 [1] A股上市情况 - 龙旗科技于2024年3月1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发行6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12.9% [2] - A股发行价格为26元/股,募集资金总额15.6亿元,净额14.41亿元 [2] - 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联席主承销商为国泰君安证券(现国泰海通) [2] 募集资金用途 - A股IPO原计划募集18亿元,实际募集15.6亿元 [2] - 募集资金拟用于惠州智能硬件制造项目、南昌智能硬件制造中心改扩建、上海研发中心升级及补充营运资金 [2] 发行费用 - A股发行费用总额1.19亿元,其中保荐及承销费用8383.02万元 [3]
汉诺云智工厂在成都青白江区投产 以“云边端”协同体系重塑智造新范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3 20:04
未来,汉诺云智工厂规划扩建4万平方米智能化厂房,构建覆盖芯片设计、硬件生产、软件集成的全产 业链生态。根据规划,汉诺云智计划2025年实现年产能150万台,覆盖国内32个省、市,海外市场聚焦 东盟十国,并计划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设立海外仓,推进"本地生产+本地交付"模式,进一步降低 15%的物流成本。 汉诺云智工厂的落成投产,对成都青白江区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作为成都新兴七区之一的青白江区, 正锚定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亚蓉欧国际门户枢纽。汉诺云智工厂的投产,进一步巩固了青白江区 以科技赋能生产的发展路径,为区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4月23日,汉诺集团旗下核心硬件制造枢纽——四川汉诺云智科技有限公司在成都青白江区蓉欧智能制 造产业园落成投产。该工厂以"边缘计算+AI"为核心驱动,打造集智能硬件生产、技术研发、生态整合 于一体的现代化智造基地,标志着汉诺集团在"云边端"一体化产业布局上迈出关键一步。 作为青白江区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汉诺云智享有税收减免、中欧班列物流补贴及海关便捷通道等政 策红利。工厂深度融入"东数西算"工程,服务全球数字基建,同时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构建" ...
助力智造出海!阿米奥机器人联手迪比科能源打造柔性产线具身智能解决方案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4-21 17:21
战略合作核心 - 北京阿米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与东莞市迪比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聚焦智能硬件"柔性智造"核心需求,以AmigosBot为载体在智能硬件柔性制造场景中进行模型验证与产品迭代 [1] - 合作旨在破解智能硬件制造业出海面临的"高成本、低柔性、难管理"三大困局,助力中国智造全球化突围 [1] - 迪比科作为华南地区智能硬件制造领军者,其新能源汽车电子、储能设备等产品远销30余国,近年持续加码海外产能布局 [1] 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 - 全球贸易壁垒持续升级,智能硬件制造企业加速向东南亚、美洲等地建厂,但海外人工综合成本飙升,存在技能培训周期长、文化背景差异大、多品类生产切换难等问题 [1] - 传统自动化设备难以适配"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特性,依赖人工的精密组装、跨工序物料流转等环节面临效率波动与品控风险 [1] - AmigosBot搭载3D视觉动态感知系统,支持±1mm操作精度及5kg负载,可自主识别多SKU成品和半成品并完成抓取、装配等流程 [1] - 基于"技能迁移"技术,产线切换新产品时调试周期缩短70%,从过去需停工两周缩短至现在只需3小时 [1] 合作价值与战略意义 - 对迪比科的价值:海外工厂综合生产成本降低40%,产能稳定性提升至99%;产线切换效率提升80%;打造可快速复制的"智能工厂模组",6个月内完成新基地投产 [1] - 对阿米奥机器人的意义:沉淀消费电子制造领域场景数据;验证"一机多能、即插即用"的轻量化部署模式;树立跨境智造标杆案例 [1] - 迪比科董事长表示合作将通过"机器人原生"理念重构生产体系,未来东南亚和美洲工厂将直接复用这套方案 [2] - 阿米奥CEO指出这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当机器人能自主适应全球各地工厂的差异化需求,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化将进入"系统输出"新阶段 [2] 技术突破 - AmigosBot具备自适应作业和零代码部署两大核心能力 [1] - 机器人从"产线附属"升级为"产线大脑",用自主决策能力重构生产逻辑 [1] - 具身智能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让机器人具备自主决策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