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盐湖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以新供给引领新需求 以新需求牵引新供给
人民日报· 2025-08-15 16:0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通过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实现高质量增长 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 形成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1][2][3][4][5][6] 供给端创新与产业升级 - 鲸鱼机器人2024年销量达100万套 出口51个国家地区 成为AI教育硬件出海新标杆 [1] - 海尔推出"AI之眼"系列黑科技 实现家电从"替人家务"向"无人家务"升级 [1] - 青海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推动工业旅游成为新增长点 [1] - 中国消费品品种总量突破2亿种 2024年前4个月新增809万种 同比增长40.4% [1] - 供给创新体现在原始创新(从制造中心向创新策源地转型)、迭代升级(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和融合发展(赛场经济首发经济夜经济)三方面 [2] 需求端变化与消费升级 - 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特点 [2][3] - 一体三滚筒洗衣机解决同时洗不同衣物需求 速干衣满足夏季排汗透气需求 [3] - 私人订制和小单快反柔性制造模式兴起 响应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3] - 大健康产业受益于体重管理年和轻食浪潮 低空消费打开万亿级产业空间 [3] - 三星堆黄金面具冰箱贴热销 IP经济随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热度飙升 [3] 供需协同与经济增长 - 2024年上半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8.8% 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 [4] - 形成"需求牵引—科技创新—产业变革"传导链条 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扩大市场 [3][4] - 新供给与新需求实现"双向赋能" 供给侧改革突破约束点创造有效供给 [4] - 新质生产力与新消费群体"双向奔赴" 4亿14-35岁青年群体形成新型消费人口红利 [5]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 完整产业体系与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相互激荡 [6]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的密码
人民日报· 2025-08-15 11:30
中国经济表现与增长动力 - 多家外媒评价中国经济展现惊人韧性和实现超预期增长 一些机构上调预期[2] - 2024年上半年在外部压力和内部困难叠加形势下仍保持强大活力和韧性[2] - 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8.8% 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 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和稳定锚[6] 供给端创新与产业升级 - 上海鲸鱼机器人2024年销量达100万套 出口51个国家和地区 成为中国AI教育硬件出海新标杆[2] - 山东青岛海尔"AI之眼"系列通过赋予家电视觉能力 实现从"替人家务"向"无人家务"升级[2] - 青海以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为契机 推动工业旅游成为盐湖产业新磁极[2] - 中国消费品品种总量突破2亿种 2024年前4个月新增809万种 同比增长40.4%[3] - 新供给体现在原始创新、迭代升级和融合发展三方面 加速从制造中心向全球创新策源地转型[3] 需求端升级与消费趋势 - 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特点 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4] - 个性化需求催生私人订制、"小单快反"等柔性制造模式 如一体三滚筒洗衣机解决分洗需求[4] - 新需求开辟大健康产业和低空经济等新赛道 后者打开万亿级产业想象空间[5] - "游在中国"、"购在中国"、"食在中国"成为国际新时尚 外国游客通过消费触摸中国发展脉搏[3] 供需协同与循环机制 - 形成"需求牵引—科技创新—产业变革"传导链条 超大规模市场成长性进一步增强[6] - 新供给与新需求实现"双向赋能" 供给侧改革创造有效供给 市场以交易生成回应[8] - 新质生产力与新消费群体"双向奔赴" 4亿14-35岁青年群体形成新型消费人口红利[8] - 通过"五统一、一开放"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8] 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 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推出服务消费提质惠民工作方案[6] - "两新"政策持续加力扩围 真金白银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6] - 政策举措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 推动消费提质升级[6]
以新供给引领新需求 以新需求牵引新供给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的密码(人民观点)
人民日报· 2025-08-15 06:13
中国经济韧性及增长动力 - 多家外媒评价中国经济展现惊人韧性并实现超预期增长 部分机构上调预期 [2] - 2024年上半年鲸鱼机器人销量达100万套 出口至51个国家和地区 成为AI教育硬件出海新标杆 [2] - 海尔"AI之眼"系列通过智能识别技术推动智慧家庭从"替人家务"迈向"无人家务" [2] - 青海盐湖产业基地通过工业遗产活化、生态转化和跨界融合 推动工业旅游成为新增长点 [2] 消费市场创新与升级 - 中国消费品品种总量突破2亿种 2024年前4个月新增809万种 同比增长40.4% [3] - 一体三滚筒洗衣机、速干衣等产品因个性化需求催生柔性制造模式 [4] - 大健康产业因"体重管理年"与"轻食浪潮"迎来机遇 低空消费打开万亿级产业空间 [5] - 三星堆黄金面具冰箱贴热销带动工厂产能 电影《哪吒》IP经济助推产业链发展 [5] 供需动态平衡机制 - 2024年上半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8.8% 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52% [6] - 供给侧通过科技创新突破约束点 需求侧以交易生成回应 形成供需"双向赋能" [8] - 新质生产力与新消费群体"双向奔赴" 4亿14-35岁青年群体构成新型消费人口红利 [8]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 强化产业体系与市场规模协同效应 [8][9] 产业转型与新兴赛道 - 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引发新热潮 如盐湖产业跨界融合创造新磁极 [2][8] - 原始创新推动中国从制造中心向全球创新策源地转型 如AI教育硬件出海标杆案例 [3][8] - 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塑造新场景 如首发经济、夜经济激活消费潜力 [3][6]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的密码(人民观点)
人民网· 2025-08-15 06:11
中国经济韧性及增长动力 - 多家外媒评价中国经济展现惊人韧性并实现超预期增长,部分机构上调预期 [1] - 中国经济在外部压力和内部困难叠加下仍保持强大活力和韧性,核心在于统筹总供给与总需求关系,坚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 [1] - 通过稳中求进策略,以新供给引领新需求、新需求牵引新供给,形成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凸显 [1] 高质量供给与新消费 - 上海鲸鱼机器人2024年销量达100万套,出口51个国家和地区,成为AI教育硬件出海新标杆 [1] - 海尔"AI之眼"系列通过智能化技术推动家电从"替人家务"迈向"无人家务" [1] - 青海以盐湖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推动工业旅游成为新磁极,激活工业遗产价值 [1] - 中国消费品品种总量突破2亿种,2024年前4个月新增809万种,同比增长40.4% [1] - 新供给创新体现在原始创新(如全球创新策源地转型)、迭代升级(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及融合发展(赛场经济/夜经济等新场景) [2] 高品质需求驱动产业升级 - 消费者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特点,推动供给体系深刻变革 [3] - 个性化需求催生柔性制造模式,如一体三滚筒洗衣机、速干衣等产品热销 [4] - 新需求开辟低空经济(万亿级产业)、大健康产业(轻食浪潮)等新赛道 [4] - 三星堆黄金面具冰箱贴、电影《哪吒》IP经济等案例显示文化消费带动产业链增长 [4] 供需双向赋能与市场扩容 - 政策支持(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推动消费提质升级,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8.8%,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52% [5] - 新供给与新需求形成"双向赋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有效供给创造市场交易活力 [7] - 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与新消费群体(4亿14-35岁青年)"双向奔赴",形成新型消费人口红利 [7]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完整产业体系与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共振 [8]
《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科技创新指标》团体标准发布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8-13 17:07
行业标准发布 - 国内首个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科技创新指标团体标准T/QAS116-2025正式发布[1] - 标准由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牵头起草[1] - 标准涵盖盐湖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协作创新三大维度共32个关键指标[1] 标准内容框架 - 盐湖知识创新维度包含科研论文发表数量与质量、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等基础研究指标[1] - 盐湖技术创新维度聚焦新技术研发投入、关键技术突破数量、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等技术指标[1] - 盐湖协作创新维度通过产学研合作项目数量、创新联盟参与度等反映协同创新程度[1] 行业影响 - 为盐湖产业发展提供清晰指引[2] - 推动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并提升产业竞争力[2] - 促进技术创新与协同发展并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2]
【中国新闻网】《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科技创新指标》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中国新闻网· 2025-07-30 09:28
科技创新标准发布 -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牵头起草T/QAS116-2025《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科技创新指标》团体标准 这是国内首个相关科技创新指标的团体标准 [3] - 标准从盐湖知识创新 盐湖技术创新 盐湖协作创新三方面选取32个关键指标构建科技创新指标体系 [3] - 标准可直观反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的科技创新活跃度与成效 是推动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3] 盐湖资源价值 - 盐湖资源是青海省第一大资源 主要分布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3] - 青海省钾盐 镁盐 锂盐资源储量居中国首位 潜在经济价值巨大 [3] - 标准对提升产业竞争力 促进技术创新与协同发展 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3]
《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科技创新指标》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中国新闻网· 2025-07-30 09:05
盐湖产业科技创新标准发布 -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牵头起草的T/QAS116-2025《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科技创新指标》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这是国内首个有关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科技创新指标的团体标准 [1] - 该标准从盐湖知识创新、盐湖技术创新、盐湖协作创新三个方面出发,选取了32个关键指标作为数据分析的基础,构建了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科技创新指标体系 [1] - 该标准能直观反映一定时段内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的科技创新活跃度与成效,是推动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1] 青海盐湖资源概况 - 盐湖资源是青海省的第一大资源,主要分布于该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1] - 青海省钾盐、镁盐、锂盐资源储量居中国首位,潜在经济价值巨大 [1] 标准实施意义 - 该标准对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技术创新与协同发展、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等具有重要意义 [1]
由全面起势迈向整体成势
经济日报· 2025-06-20 06:14
盐湖产业 - 青海颁布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进产业强链延链补链 [1] - 巩固国内钾肥"压舱石"地位,跨越式提升锂资源提取效率与品质 [1] - 做优做强大型龙头企业,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强化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 [1] - 打造盐湖资源开发技术创新策源地,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1] 清洁能源产业 - 青海以"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为主要路径,坚持规划、政策、基地、项目、企业"五位一体"推进 [1] - 扩大柴达木沙漠基地和海南藏族自治州戈壁基地规模,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外送通道项目建设 [1] - 持续完善清洁能源消费体系,构建完整光伏锂电全产业链 [1] - 创建绿色算电协同发展"示范区",打造多技术路线的多元化储能发展格局 [1] 生态旅游产业 - 青海健全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创建青海湖生态旅游示范区 [2] - 完善青藏、青甘、青川、青新旅游大环线和省内生态旅游精品环线 [2] - 持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统筹推进景区品质提升、交通衔接畅通、服务能力提质、品牌创建提升等工程 [2] 特色农牧产业 - 青海坚持提质、增量、补链、扩输并举,突出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2] - 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稳步扩大有机草原监测面积 [2] - 开展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建设生态牧场,做优牦牛、藏羊、青稞、冷水鱼、藜麦、枸杞等特色产业 [2] - 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牧民"产业化联合体,打造"净土青海·高原臻品"品牌 [2] 未来发展规划 - 持续完善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青海风光水电储一体化建设的制度设计 [3] - 优化多领域协同的政策供给,落实生态空间管控要求,强化产业要素精准支持 [3] - 健全盐湖领域基础通用、智能生产、安全环境等标准,建立清洁能源测试认证、先进储能等技术标准 [3] - 探索完善生态旅游标准服务体系,健全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仓储等环节行业及企业标准 [3]
青海启动知识产权宣传周 “AI+IP”赋能盐湖产业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4-22 20:41
活动概况 - 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青海分会场启动仪式在西宁举行 国家知识产权局将青海分会场纳入全国宣传周“第一方阵” [1][3] - 活动主题为“人工智能+知识产权开启盐湖产业新征程” 旨在彰显青海特色并聚焦盐湖资源优势 [1] -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全国设立了25个分会场 希望青海省以此为契机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中迈出更坚实步伐 [3] 核心举措与展示 - 活动现场首次亮相AI主持人“雪豹知智” 并面向全国发起“AI+IP”赋能盐湖产业发展“金点子”征集活动 [3] - 展会各区域加入全程智能导览 打造AI沉浸式展区 通过多项青海特色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展演提升民众体验感和认知度 [6] - 青海省知识产权局支持建设省级电力、盐湖、清洁能源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及首个全球盐湖专利大数据平台 收录专利数据超13万条 [6] 产业与知识产权成果 - 青海省每3件商标就有1件连着绿水青山 每2家科技型企业就有1家扎根特色产业 [6] - 依托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机制 “茶卡盐”“柴达木枸杞”等21件地理标志产品远销56个国家 [6] - 活动期间将聚焦盐湖产业特色和知识产权优势 联动开展宣传服务活动 探索产业“四地”建设的创新路径 [4]
盐湖股份(000792):实控人增持彰显信心 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集团
新浪财经· 2025-04-22 10:33
增持计划 - 中国五矿计划在6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和集中竞价增持公司A股股票不少于2 12亿股 [1] - 增持不设固定价格区间 中国五矿将基于对公司股票价值的合理判断择机实施 [1] - 增持资金全部来自中国五矿自有或自筹资金 [2] 股权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4月9日 中国五矿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25 3%股份(13 4亿股) [2] - 增持2 12亿股后 中国五矿持股比例将提升至不低于29 3% 控制权进一步稳固 [2] - 按当前股价16 19元/股计算 增持金额不低于34 29亿元 [2] 公司战略转型 - 实控人变更为中国五矿 公司完成央企身份转变 [3] - 中国五矿持股53% 青海国投持股29 5% 青海省政府国资委持股17 5% [3] - 五矿集团入主有利于公司海外矿产资源开发及国内并购 [3] 业务协同效应 - 五矿集团旗下五矿盐湖公司远期规划碳酸锂3-5万吨/年 氯化钾50万吨/年 镁建材100万吨/年产能 [3] - 五矿盐湖业务与公司现有盐湖产业形成协同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6 25亿元 78 59亿元 81 73亿元 [3] - 对应PE分别为13X 11X 11X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