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

搜索文档
广东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可享财政贴息
搜狐财经· 2025-08-04 08:46
该政策旨在打通贴息资金直达广东企业的"最后一公里",让银行会用能用、敢批快批,让企业真切感受 到便捷和实惠。与此同时,让贴息资金产生最大的杠杆效应,增强企业信心,让企业敢投资、敢增资, 扎根广东创新发展。 《实施细则》对贴息对象有明确规定,针对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前者是指在广东省内注册、工商登 记行业类别属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C制造业"项下的企业;后者是指在广东省内注 册的、申请贷款贴息时处于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 相关政策文件中的有关要求确定,以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相关名单为准。 贴息金额方面,单个企业年度贴息最高2000万元,政策期间单笔贷款合同可享受不超过1年贴息,获得 的各级财政贴息资金总额不得超过贷款利息总额。此次广东财政贴息对应的贷款规模每年在2000亿元以 内,三年总规模6000亿元,额度用完即止,达到上限后不再接受新增申请。深圳市自行制定贷款贴息政 策。 根据《实施细则》,21家全国性银行在粤分支机构、5家地方城商行和广东各家农商银行及其下辖分支 机构,均为经办银行。 惠企政策力求不增加企业额外负担,申办过程主 ...
中国人民银行:二季度末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为50%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03 08:38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 - 2025年二季度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7.4万家 获贷率为50% 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 [1] - 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3.46万亿元 同比增长22.9% 增速高于各项贷款16.1个百分点 [1] 高新技术企业贷款 - 二季度末获得贷款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6.68万家 获贷率57.6% 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1] - 高新技术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18.78万亿元 同比增长8.2% 增速高于各项贷款1.4个百分点 [1] 绿色贷款 - 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42.39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4.4% 上半年新增5.35万亿元 [1] - 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余额18.75万亿元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贷款余额8.25万亿元 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贷款余额4.95万亿元 [1] 房地产贷款 - 二季度末房地产贷款余额53.33万亿元 同比增长0.4% 增速较上年末提高0.6个百分点 [1] - 上半年房地产贷款增加4166亿元 [1]
两类企业贷款最高补贴2000万!广东出台利息“省补”政策
搜狐财经· 2025-08-03 01:05
政策概述 - 广东省推出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贷款贴息政策,单个企业年度贴息金额最高2000万元 [1] - 政策实施时间为2025年5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 [1] - 政策旨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企业信心,促进企业扎根广东创新发展 [1][4] 贴息对象 - 制造业企业需在广东省内注册,行业类别属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C制造业"项下 [4] - 高新技术企业需在广东省内注册,且申请时处于有效期内,以省科技厅、财政厅、税务局相关名单为准 [4] 贴息规模与限制 - 广东财政贴息对应的贷款规模每年2000亿元,三年总规模6000亿元,额度用完即止 [4] - 单笔贷款合同可享受不超过1年贴息,各级财政贴息资金总额不得超过贷款利息总额 [4] - 深圳市自行制定贷款贴息政策,不纳入此次省级政策范围 [4] 贷款用途 - 贷款需用于建设厂房、购买设备、技术改造、科技研发等生产性用途 [7] - 采取负面清单制,明确禁止用于借新还旧、金融投资、房地产开发等非生产性用途 [7] 审批流程 - 经办银行包括21家全国性银行在粤分支机构、5家地方城商行和广东各家农商银行及其下辖分支机构 [6] - 贴息申报按季度进行,经办银行需在每季度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提交申报材料 [7] - 政策注重简化流程,力求不增加企业额外负担,申办过程主要由银行经办 [7] 政策目标 - 发挥财政资金带动放大效应,降低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成本 [4] - 力求"应贴尽贴、能惠尽惠",调动市场资源、提振企业信心、激发经济活力 [7]
降低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成本,广东:单个企业年度贴息金额最高2000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02 18:56
政策概述 - 广东省六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贷款贴息实施细则》旨在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并降低融资成本 [1] - 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5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覆盖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银行贷款贴息 [1] 财政支持力度 - 单个企业年度贴息金额上限为2000万元 [1] - 单笔贷款合同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且各级财政贴息总额不得超过实际支付利息 [1] - 省财政年度贴息对应的贷款总规模控制在2000亿元以内三年累计额度6000亿元 [1] 实施原则与范围 - 政策遵循"依法依规、公正公开总额为限、注重绩效"原则 [1] - 贴息资金采用额度管控机制达到上限后不再接受新增申请 [1]
最高2000万元!广东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贷款贴息实施细则公布
搜狐财经· 2025-08-02 13:36
广东省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贷款贴息政策 政策核心内容 - 广东省对符合条件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2025年5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获得的银行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1][2] - 单个企业年度贴息金额最高2000万元,政策执行期内单笔贷款合同可享受不超过1年贴息 [1] - 省财政年度贴息对应的贷款总规模控制在2000亿元以内,三年总规模6000亿元 [1] - 贷款贴息比例为贷款年利率的35%,按实际付息天数计算 [12] 政策目标 - 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发挥财政资金带动放大效应 [2] - 降低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成本 [2] - 激发广东市场主体活力,调动市场资源 [5] 适用企业范围 - 广东省内注册的制造业企业,工商登记行业类别属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C制造业"项下的企业 [10] - 广东省内注册的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 [10] - 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企业不予发放贷款贴息 [7] 贷款用途规定 - 可用于建设厂房、购买设备、技术改造、科技研发等方面 [11] - 不得用于借新还旧、偿还股东借款或其他银行贷款 [11] - 不得用于购买土地及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投资、购买个人房产、个人用车等 [11] - 不得用于房地产开发、城市改造、市政工程等 [11] 贴息实施流程 - 实行"两个预拨"机制,省财政厅向省地方金融管理局预拨资金,再向经办银行预拨 [13] - 经办银行按季度申报,每季度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提交材料 [14] - 第三方机构负责审核贴息金额和企业名单 [14] - 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公示名单7个工作日 [14] - 经办银行收到贴息资金后3个工作日内划拨至企业账户 [14] 监督管理 - 对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资金等违规行为依法处理 [15] - 定期开展联合抽查,发现违规使用及时追回贴息资金 [16] - 建立贷款台账防止政策重叠 [16] - 经办银行需严格审核资金用途和跟踪贷款使用情况 [16]
“国补”“省补”齐发力,广东贷款贴息政策重磅来袭!
搜狐财经· 2025-08-01 23:42
国家层面贷款贴息政策 - 政策聚焦个人消费及服务业经营主体 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融资成本 [2] - 发挥杠杆效应引导低成本金融资源流向消费领域 同步激活消费需求端和服务业供给端 [2] - 具体细则将尽快出台 旨在提振消费并激活市场活力 [2] 广东省制造业贷款贴息政策 - 针对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覆盖建设厂房 购买设备 技术改造 科技研发等用途的新增贷款 [3] - 贴息比例不超过银行贷款利率的35% 不含借新还旧和购买土地用途 [3] - 年度贴息贷款总规模上限2000亿元 单笔贷款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3] - 单个企业年度贴息金额上限2000万元 [3] 政策协同效应 - 国家与省级政策形成互补 分别覆盖消费领域和实体经济 [1] - 通过"国补+省补"双轨模式 精准支持消费市场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3]
5.1%!深圳交出半年成绩单
证券时报· 2025-07-30 19:44
深圳交出上半年经济成绩单。 深圳市统计局表示,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运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也要看到,外 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依然存在,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进一步夯实。下 阶段,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 发展。 有分析人士表示,深圳可以进一步依托自身科创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工业向高端化、智 能化转型,同时持续挖掘内需潜力,优化消费环境,通过强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扩大内需,逐步对冲外 部压力。 7月30日,深圳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今年上半年深圳实 现地区生产总值18322.2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3亿元, 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6505.56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11806.37亿元,增长6.1%。 从数据反映来看,上半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48.68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4 个百分点。分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增长3.6%;餐饮收入增长1.7%。基本生活类商品增势较好,限额 ...
上半年全市经济稳中提质
郑州日报· 2025-07-30 08:26
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郑州调查队昨日发布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 结果,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329.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其中,第 一产业增加值78.2亿元,同比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710.2亿元,同比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 4540.9亿元,同比增长4.9%。全市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提质。 新兴动能加速培育。全市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工业新动能 蓬勃发展。上半年,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 10.3%、10.2%、10.2%。新产业投资高速增长。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 业,医药制造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63.3%、62.6%、38.4%。网上订单保持活跃。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 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0.8%,比一季度加快6.5个百分点。绿色转型步伐加快。规上新能源及节能技术产 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7%,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5.2个百分点。 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运行,但也要看到,外部不稳定不 确定 ...
保亭加快建设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
中国新闻网· 2025-07-27 14:04
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建设 - 加茂医疗健康产业园是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的三大主要内容之一,目前正在建设中,计划2024年11月底前竣工 [1] - 产业园起步区已与5家健康、科技、医疗器械等企业及研究机构签订合作协议 [1] - 合作区以建设中欧合作的"碳标准互通互认试点"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气候与健康宣言实践地"为目标 [1] 合作区规划与项目 - 团队谋划了15个产业项目和24个场景项目,围绕经济发展和零碳发展的双重目标 [2] - 先行启动区是宁远片区(宁远碳中和项目),已纳入海南省生态文明第八大示范项目 [2] - 保亭西线28公里沉浸式文旅消费区将发展面向"Z世代"人群的未来产业 [2] 保亭产业基础与发展规划 - 保亭森林覆盖率达84.87%,定位为"三区三地",包括热带雨林温泉康养度假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区等 [2] - 加茂医疗健康产业园以三产服务业带动二产制造业发展,构建区域可持续产业生态能力 [2] - 保亭将推进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化碳管理平台等项目建设 [3] 企业参与情况 - 海南保发健康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加茂医疗健康产业园起步区的投资开发及招商运营工作 [1]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参与合作区试点项目公司筹建 [2] - 海南自由贸易港健康医学研究院已签约入驻加茂医疗健康产业园 [3]
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封关时间定了
证券时报· 2025-07-23 12:57
海南自贸港政策体系 - 海南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人流、物流、资金流和数据流4类要素进出更为便利,总计85个国家的人员可免签入境海南 [2] - 定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 [3] - 封关政策措施概括为"四个更加":更加优惠的货物零关税政策(一线进口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由21%提高至74%)、更加宽松的贸易管理措施、更加便利的通行措施、更加高效精准的监管模式 [4] 海南自贸港开放成效 - 五年来海南实际使用外资1025亿元,年均增长14.6%;境外直接投资97.8亿美元,年均增长97%;新设外资企业8098家,年均增长43.7%;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年均增长31.3%和32.3% [5] - 2024年海南全省接待中外游客9720万人次,比上年增加8%,其中入境游客增加一倍 [13] 封关后政策变化 - 封关后零关税商品覆盖面明显提高,零关税商品范围扩展至6600个,主体范围扩大至全岛有实际进口需求的各类单位,政策限制条件进一步放宽 [8] - 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进一步优化:放宽企业享惠门槛、扩大进口料件范围、优化加工增值计算公式、扩大加工增值累计适用范围 [11] - 封关后内地出行无需办理额外证件,内地旅客可享受更好的旅行和购物体验 [7][10] 产业发展规划 - 建设"两个基地":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总部基地和境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总部基地 [6] - 发展四大产业:高标准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拓展新型贸易服务半径、壮大海上风电/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16] - 发展海洋经济,目前海洋经济占GDP比重为1/3,计划再造一个"海上海南" [17] 配套措施 - 推出"放心消费在海南"服务系统,提供从了解商家到投诉维权全流程一站式服务 [14] - 封关软硬件条件已全面完成,硬件设施通过国家验收,信息系统建设完毕 [12] - 商务部支持海南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发挥开放平台叠加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