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

搜索文档
拟主动终止上市!这只保险概念股退市渐近
券商中国· 2025-08-11 23:08
公司主动终止上市 - 天茂集团拟以股东会决议方式主动撤回A股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交易,将于8月25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相关议案 [2] - 公司已设置异议股东保护机制,由荆门市维拓宏程管理合伙企业提供现金选择权,行权价格为1.60元/股,预计为不超过16.29亿股股份提供现金选择权,总对价约26亿元 [4][5] - 现金选择权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9月2日,需经股东大会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 [4][5] 公司财务状况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496.99亿元(同比+0.17%),净利润由盈转亏至-6.52亿元(2022年为+2.74亿元) [8] - 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35.96亿元(同比-18.43%),净利润-3.33亿元,总资产2851.54亿元(较上年末-5.56%) [8] - 2024年预计营业收入400-430亿元(上年同期496.99亿元),预计净亏损5-7.5亿元 [8] 退市风险警示 - 7月8日起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简称变更为"*ST天茂" [2][10] - 因未能按时披露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若两个月内仍未披露将终止上市 [10][12] - 截至8月11日,公司定期报告编制工作仍未完成,部分信息需进一步核实补充 [11][12] 业务调整与历史沿革 - 公司1996年上市,2016年由化工行业转型为保险业,现主要通过国华人寿和华瑞保险销售开展业务 [8] - 亏损主因是利率下行导致国华人寿增提准备金,虽采取优化产品结构等措施仍无法完全抵消影响 [9] - 公司表示终止上市后将保持经营稳定,但无重大资产重组计划和重新上市时间表 [6]
上半年非上市险企保费净利双增背后:寿险分化、产险回暖
北京商报· 2025-08-11 21:55
非上市险企的半年战报悉数出炉。8月11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非上市人身险公司整体盈利实现跨越式增长,非上市财险公司同样呈现复 苏态势。据统计,上半年59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合计净利润突破200亿元,较2024年同期不足百亿元的水平实现翻倍式扩张。在披露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 76家财险公司中,盈利主体数量进一步增加,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594.91亿元,净利润92.55亿元,同比增幅超90%。 今年上半年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和财险公司的业绩表现,分别释放哪些信号?"下半场"又该如何开启? 人身险公司净利增长超2倍 2024年上半年,非上市人身险公司近半亏损,今年是否有所改观?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的险企偿付能力报告发现,今年上半年,在披露相关数据的59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中,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总和约 7634亿元,同比增长约4.8%。 根据今年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排名,泰康人寿、中邮人寿、信泰人寿分列前三名,其中泰康人寿以1309.73亿元位居榜首,中邮人寿保险业务收入同样超过 千亿元。 从净利润端来看,已披露数据的59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净利润共计约293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不足100 ...
超2000亿元险资加速入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21:52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进展 - 太平资产获准设立太平(深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响应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 [2] - 试点已推进三批 总规模达2220亿元 参与机构包括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太保寿险等头部及中小险企 [2][4] - 首批试点于2023年10月获批 中国人寿与新华人寿联合出资500亿元设立鸿鹄基金 截至2025年3月初全部投资落地 [4] 试点规模与结构 - 第二批试点于2025年1月启动 规模520亿元 太保寿险、泰康人寿、阳光人寿等以契约制基金方式参与 [4] - 2025年3月第三批试点规模600亿元 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太平人寿等获准参与 [4][5] - 三批试点累计批复及拟批复规模合计2220亿元 [2][4][5] 投资策略与基金类型 - 试点基金类型多元化 包括公司型基金(如鸿鹄志远一期)和契约型基金(如鸿鹄志远二、三期) 后者具标准化、设立简便等优势 [7] - 险资系私募基金主要投向二级市场股票 长期持有 投资标的侧重大盘蓝筹股、优质高股息公司 如伊利股份、陕西煤业等 [2][8][9] - 投资方向涵盖金融、能源化工、公用基础设施、消费及新能源转型等领域 服务国家战略与实体经济 [8][9] 险资入市规模与配置变化 - 2025年一季度人身险公司股票持仓市值达2.65万亿元 长期股权投资规模2.60万亿元 合计占比超16% 较2024年末显著提升 [2] - 保险资金股票投资占比8.4% 较年初升0.9% 长期股权投资占比从7.77%升至8.27% [12] - 险资重仓行业除房地产持仓市值同比下降28.1%外 非银金融、银行、公用事业等均同比大幅提升 [11] 地方实践与举牌动态 - 深圳引入险资设立平安基金 规模100亿元 90%投向本地基建和产业项目 采用双GP模式及"直投+母基金"形式 [7][8] - 2025年以来险资举牌达22次 超2024年全年 被举牌公司普遍具备高分红特征 历史三年平均股息率约5.3% [11] - 公用事业和银行板块受青睐 如弘康人寿举牌港华智慧能源持股达5.00005% 国有大行H股因低估值高股息受偏爱 [11]
超2000亿元险资加速入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21:42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进展 - 太平资产获准设立太平(深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响应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主要投向二级市场股票并长期持有 [1] - 试点已扩展至三批,累计规模达2220亿元,参与机构包括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太保寿险等头部及中小险企 [1][4] - 一季度人身险公司股票持仓市值2.65万亿元,长期股权投资规模2.60万亿元,合计占比超16%,较2024年末显著提升 [1] 试点规模与参与机构 - 首批试点500亿元由中国人寿、新华人寿联合设立鸿鹄基金,已全部投资落地 [4] - 第二批试点规模1120亿元,太保寿险、泰康人寿等以契约制基金方式参与 [4] - 第三批试点规模600亿元,人保寿险、中国人寿等获准参与 [4] 基金类型与投资策略 - 基金类型多元化,鸿鹄志远一期为公司型基金,二期、三期为契约型基金,后者具有设立简便等优势 [6] - 深圳引入险资设立平安基金,规模100亿元,90%投向本地基建和产业项目,体现"国家政策+地方实践"特点 [6][7] - 险资系私募偏好大盘蓝筹股、优质高股息标的,如鸿鹄志远重仓伊利股份、陕西煤业等 [7][8] 险资入市加速与举牌动向 - 今年以来险资举牌达22次,超过去年全年,公用事业、银行板块受青睐,被举牌公司平均股息率5.3% [10] - 一季度险资重仓行业中,公用事业、银行等持仓市值同比大幅提升,房地产同比下降28.1% [10] - 险资通过长股投或高股息策略降低投资收益波动,一季度人身险公司股票投资占比8.4%,长期股权投资占比8.27% [11]
又一险资系私募获批 超两千亿“长钱”加速入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18:56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又有新进展,险资入市加速。 试点规模超两千亿,参与险企扩容 对于此次投资设立太平(深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太平资产表示,旨在积极响应保险资 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截至2024年末,太平资产管理资产总规模超过1.5万亿元。 太平资产进一步表示,"下一步将严格规范基金运作管理,建立健全长周期考核机制和符合保险资金特 性的投资策略,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作用,进一步加大中长期资金对于资本市场的投 资力度,坚定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更好发挥保险资金'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当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正加速落地,至今已有三批试点。首批于2023年10月获批,由中国人 寿、新华人寿联合出资500亿元设立鸿鹄基金,截至今年3月初,500亿元已全部投资落地。 2025年1月启动第二批试点,太保寿险、泰康人寿、阳光人寿及相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获准以契约制基 金方式参与试点,规模为520亿元。3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再批600亿元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 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人寿、平安人寿获准参与。因此,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 试点批复规模共计达112 ...
又一险资系私募获批,超两千亿“长钱”加速入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18:55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进展 - 中国太平旗下太平资产获批设立太平(深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响应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 [1] - 试点已推进三批 总规模达2220亿元 参与机构包括中国人寿 新华保险 太保寿险 泰康人寿 阳光人寿 人保寿险 太平人寿 平安人寿 中邮保险及相关保险资管公司 [1][2] - 首批试点于2023年10月获批 中国人寿与新华人寿联合出资500亿元设立鸿鹄基金 截至2025年3月初全部投资落地 [2] - 第二批试点于2025年1月启动 太保寿险 泰康人寿 阳光人寿等以契约制基金方式参与 规模520亿元 [2] - 2025年3月新增第三批试点 人保寿险 中国人寿 太平人寿 新华人寿 平安人寿获准参与 规模600亿元 [2][3] 险资入市规模与结构变化 - 2025年一季度人身险公司股票持仓市值达2.65万亿元 长期股权投资规模2.60万亿元 合计占比超16% 较2024年末显著提升 [1] - 保险资金股票投资占比从2024年末的7.5%升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8.4% 长期股权投资占比从7.77%升至8.27% [8] - 险资举牌活动显著增加 2025年以来举牌达22次 超2024年全年 被举牌公司历史三年平均股息率约5.3% [7] 投资策略与标的偏好 - 险资系私募基金主要投向二级市场大盘蓝筹股 注重公司治理 经营稳健性 股息稳定性和流动性 [4][5] - 鸿鹄志远私募基金重仓伊利股份 陕西煤业 中国电信等A股 均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5] - 投资领域覆盖金融 能源化工 公用基础设施 消费 新能源转型及新质生产力发展领域 [6] - 公用事业和银行板块受青睐 因高分红和稳定ROE特性 2025年前7个月险资举牌上市银行达10次 [7] 基金模式与地方实践创新 - 试点基金类型多元化 包括公司型基金(如鸿鹄志远一期)和契约型基金(如鸿鹄志远二 三期及第二批试点) 后者具标准化程度高 设立简便优势 [4] - 深圳开展"国家政策+地方实践"探索 设立平安基金规模100亿元 其中90%投向本地基建和产业项目 采用双GP管理模式和"直投+母基金"形式 [4][5]
昇柏控股预期中期股东应占亏损同比扩大至约2100万元至2600万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11 18:07
财务业绩预期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收益较2024年同期增加约30%至35% [1]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介乎港币2100万元至港币2600万元 较2024年同期港币1050万元亏损扩大100%至148% [1] - 收益增长主要源于去年及本期间新合约授予带来的工作量补充 [1] 亏损扩大原因 - 香港营商环境欠佳且不明朗 主要发展商财政紧绌导致信贷风险显著上升 [2] - 针对应收账款及合约资产作出相当数量坏账及预期信贷亏损拨备 [2] - 产生涉及诉讼及仲裁案件的巨额成本 其中仲裁案件聆讯已于2025年上半年完成 [2] - 诉讼案件聆讯预计于2025年8月底完成 [2] 部分收益抵消因素 - 确认来自富勤保险(香港)有限公司提供履约保证抵押的受限制现金的可观利息收入 [2] - 确认金融资产公平值收益 [2]
这家公司曾年入500亿!现要退市……
国际金融报· 2025-08-11 17:02
公司主动退市申请 - 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以股东会决议方式主动撤回A股在深交所上市交易 并申请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退市板块转让[1] - 申请退市原因为业务结构调整面临重大不确定性 此举旨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1] - 现金选择权行权价格1.60元/股 较停牌价1.45元溢价10.34% 由荆门市维拓宏程管理合伙企业向除新理益集团、王薇、刘益谦外股东提供[3] 财务与监管状况 - 公司因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 自2025年5月6日起停牌 两个月后于2025年7月8日复牌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4] - 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两个月内仍未披露符合要求的2024年年报 深交所将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4] - 公司业绩连续4年下降 2020-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下降67.32%、18.88%、41.78%、337.82% 2023年亏损6.52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亏损3.33亿元[7] 主营业务与历史沿革 - 公司成立于1993年11月 1996年11月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主营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业务[5] - 2002年12月新理益集团通过股权转让获得28.97%表决权 成为控股股东 刘益谦成为实际控制人[5] - 2016年通过非公开发行收购国华人寿43.86%股权 持股比例达51% 国华人寿成为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6] 子公司业绩表现 - 国华人寿2020年净利润降至11.1亿元 此后连年下滑 2022年净利润4.84亿元 2023年亏损11.55亿元 同比暴跌338.6%[7] - 2024年前三季度国华人寿亏损7.05亿元 较上年同期扩大[7] - 公司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5亿元至7.5亿元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5.03亿元至7.53亿元[7] 市场退市整体情况 - 2025年以来已有24家上市公司完成退市 包括B股公司[8] - 退市原因分布:9家触及财务类退市、6家面值退市、3家市值退市、3家主动申请退市(含1家吸收合并)、3家重大违法强制退市[8] - 中国重工拟被中国船舶吸收合并 可能申请主动终止上市[10]
国元保险因多项违规被罚款340万元 已切实采取措施落实整改
犀牛财经· 2025-08-11 14:12
8月1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元保险")及相关责任人员存在报送的报告、数据不准确, 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备案的保险条款、费率,未按照规定计提未决赔款准备金等违法违规行为。金融监管总局对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警告并罚款 340万元,对孙丛林、江斌、张福银、张治渤、沈光斌、沈华根、张来根、刘磊、李传盛警告并罚款共计54万元。 | | 国元农业 | 报送的报告、数据不准 | 对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警告 | | | --- | --- | --- | --- | --- | | | | | 并罚款340万元。 | | | | 保险股份 | 确,未按照规定使用经 | | | | | | | 对孙丛林、江斌、张福银、张治 | 金融监管 | | ব | 有限公司 | 批准或备案的保险条 | | | | | | | 渤、沈光斌、沈华根、张来根、刘 | 总局 | | | 及相关责 | 款、费率,未按照规定 | | | | | 任人员 | 计提未决赔款准备金等 | 磊、李传盛警告并罚款共计54万 | | | | | | 几。 | | 另外,张福银和李传盛均为国元保 ...
海上也能放牧!青岛金融活水滋养蓝色经济新图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12:22
这不仅是当下海洋产业的真实写照,也是金融资金助力蓝色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效。近日,21世纪 经济报道记者跟随青岛金融监管局、青岛市银行业协会进行了深入调研,看看蓝色金融是如何为这座海 洋城市增添强劲动力的。 "海上放牧这事儿,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青岛鲁海丰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总站在智能深水网箱 示意图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郭聪聪 大海上也能有 "牧场"?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那片望不到边的蓝海里,正藏着一幅现代版 "海上放牧" 的新 鲜图景。 这里没有草原上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致,换成了另一番热闹——一个个智能深水网箱在海里排着队,跟 着浪头轻轻晃悠,里面养着的珍贵鱼群在水里游得自在;人工鱼礁区稳稳扎在海底,海参、鲍鱼这些海 味就在这儿安了家;远处还有巨大的冷链物流船,刚从深海捞上来的海珍品,转眼就被送向了世界各地 的餐桌。 金融创新的触角正在延伸至国之重器的风险保障领域。位于青岛即墨区的国家深海基地,肩负"蛟龙 号"等重大深海装备运维重任的团队,然而,关键部件国产化和下潜频次增加提升了深潜装备作业风险 的不确定性。今年5月,在青岛金融监管局的桥梁作用下,中国人保财险青岛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