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
搜索文档
广东人“童年神饮”卖不动,养乐多连关两家厂
凤凰网财经· 2025-10-22 20:48
公司业务重组与工厂调整 - 养乐多总部为提升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增长,正推进中国业务重组,作为重组的一部分,将关闭广州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的广州第一工厂 [2] - 广州第一工厂将于11月30日关闭,其生产功能将转移至广州第二工厂及佛山工厂,以实现生产体制的优化与经营资源的高效利用 [2] - 广州第一工厂关闭原因是设备老化,公司目标是将原来三个工厂的生产体制改为两个工厂的体制,以提升生产效率以及经营效率 [3] - 公司表示正在尽力帮助受影响的员工完成过渡,目前首要任务是与受影响的员工进行充分沟通,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 [4] - 这并非养乐多第一次关闭在华工厂,2024年12月,公司曾解散上海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并将其销售业务转让,同时关停上海工厂,将生产功能转移至无锡工厂与天津工厂 [6] 在华销售表现与市场变化 - 养乐多2002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初期日销量为6万瓶,到2019年日销量已高达760.9万瓶,但此后销量出现下滑 [7] - 2022年至2024年,养乐多饮料每年在中国的日均销量分别为625.7万瓶、480.5万瓶与443.9万瓶,呈下滑态势 [7] - 其中,广州益力多的年日均销售量从2022年的259.6万瓶降至184.6万瓶 [7] - 乳酸菌饮料热度退潮是养乐多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随着消费者不再轻易相信"益生菌"功效以及替代产品出现,含糖量偏高的传统乳酸菌饮料市场吸引力下降 [8][9] - 快消品监测机构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一季度,乳酸菌饮料占饮料类目的市占率和每百毫升均价双双下滑,市场前十品牌中的养乐多、蒙牛与娃哈哈均出现市场份额下滑 [11] 应对措施与近期表现 - 为应对市场变化,养乐多自2023年起接连在国内推出低糖产品、蜜桃味与青提味等新口味产品,试图提振销量 [11] - 关闭上海工厂与广州第一工厂也成为养乐多提升经营效率的措施 [11] - 2025年1月至3月,养乐多在中国的日均销量为383.1万瓶,同比增加3.9%,显示调整措施似乎已稍有起色 [11] - 但2025年一季度的日均销量383.1万瓶,较2019年同期的597.4万瓶/日仍有显著差距 [11]
85%标普500公司盈利超预期,华尔街迎来四年来最强财报季
华尔街见闻· 2025-10-22 20:20
财报季整体表现 - 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交出四年来最强劲的财报季表现[1] - 约85%已公布三季度业绩的公司超出利润预期 创下2021年以来最高比例[1] - 该表现对今年累涨15%但10月陷入停滞的美股提供了新的支撑[1] 盈利增长预期 - 摩根大通预计标普500成分股将实现约12%的双位数盈利增长 高于市场普遍预期的7.7%同比增幅[2] - 强劲的人工智能投资周期、持续的赤字支出以及具有韧性的消费者支撑美国企业实现优异盈利增长[2] 行业与企业表现 - 盈利超预期的公司来自多个行业[2] - 金融板块中花旗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均超出预期[2] - 通用汽车受益于强劲卡车销售和部分关税减免 上调盈利指引后股价飙升[2] - 可口可乐超出预期 尽管价格上涨消费者仍大量购买该公司饮料[2] 市场背景与分析师观点 - 盈利超预期比例亮眼 因分析师在财报季前已提高盈利预测门槛[1] - 强劲企业业绩和人工智能领域持续投资正抵消贸易紧张局势和政府停摆威胁[1] - 大型企业对应对当前监管不确定性持乐观态度 对未来投资和资本支出充满信心[1] - 目前仅有不到五分之一市值的标普500公司发布业绩公告[2]
无糖可乐拉动业绩增长,可口可乐加码在华投资
国际金融报· 2025-10-22 19:45
公司三季度整体业绩 - 第三季度净营收124.55亿美元,同比增长5.1% [1] - 第三季度净利润36.96亿美元,同比增长29.8% [1] - 第三季度有机营收同比增长6% [1] - 价格/产品组合策略增长6% [1] - 产品销量由下滑转为增长1% [1] 产品与区域市场表现 - “无糖可口可乐”全球销量同比增长14%,成为业绩增长驱动力 [1] - 销量回升受益于中亚、北非、巴西和英国地区的增长 [1] - 亚太区营收同比增长13%,主要受益于涨价 [3] - 亚太区单价/产品组合增长8%,但销量下滑1% [3] - 亚太区销量与第二季度下滑3%相比出现回暖 [3] - 果汁、植物饮料等品类销售情况有所下滑;饮用水、咖啡等维持增长 [3] 中国市场战略与投资 - 中国是可口可乐全球第三大市场,仅次于北美和拉丁美洲 [3] - 公司通过密集产能布局持续加码对中国市场的投资 [3] - 陕西与河南两大新厂相继建成投产,河南新厂年产能预计突破100万吨 [3] - 大湾区智能绿色生产基地顺利完成主体封顶 [3] - 公司联动中粮和太古两大装瓶合作伙伴,强化区域供应链网络 [4] - 公司表示中国市场始终充满机遇,会一如既往地长期扎根 [4]
可口可乐第三季财报发布 亚太地区营业利润增长13%、单箱销量下降1%
中国经营报· 2025-10-22 18:26
财务业绩概览 - 公司第三季度全球营收达到124.55亿美元,同比增长5%,略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24.1亿美元 [1] - 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为36.83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29% [1] - 公司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82美元,同比增长6%,高于华尔街预期的0.78美元 [1] 营收增长驱动力 - 公司有机营收(剔除汇率影响)同比增长6% [1] - 产品价格整体增长6%,是营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1] - 价格增长中约4个百分点来自直接提价,2个百分点来自产品结构优化 [1] 盈利能力分析 - 公司营业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21.2%显著跃升至32.0%,实现利润率扩张 [1] 区域市场表现 - 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市场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3% [1] - 亚太市场的单箱销量同比下降1% [1]
广东人“童年神饮”卖不动,养乐多连关两家厂
36氪· 2025-10-22 17:19
公司业务重组 - 养乐多总部为提升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增长,正推进中国业务重组 [1] - 作为重组的一部分,广州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广州第一工厂将于11月30日关闭,其生产功能将转移至广州第二工厂及佛山工厂 [1] - 此次调整是将原来三个工厂的生产体制改为两个工厂的体制,目标在于提升生产效率以及经营效率 [2] 工厂关闭背景与历史 - 即将关停的广州第一工厂于2002年6月投产,总建筑面积为9457.91平方米,关闭原因是工厂设备老化 [1][2] - 公司表示正在尽力帮助受影响的员工完成过渡,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 [2] - 此次关厂并非首次,养乐多总部在2024年12月已解散上海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并将其销售业务转让,上海工厂的生产功能转移至无锡工厂与天津工厂 [4] 中国市场销售表现 - 养乐多2002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初期日销量为6万瓶,到2019年日销量已高达760.9万瓶 [5] - 但销量未能持续,2022年至2024年,养乐多饮料在中国的日均销量分别为625.7万瓶、480.5万瓶与443.9万瓶,呈下滑态势 [6] - 广州益力多的日销售量从2022年的259.6万瓶降至184.6万瓶 [6] - 2025年1月至3月,养乐多在中国的日均销量为383.1万瓶,同比增加3.9%,但较2019年同期的597.4万瓶仍有显著差距 [8] 行业竞争与市场变化 - 乳酸菌饮料热度退潮是养乐多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消费者不再轻易相信"益生菌"功效,且面临低温酸奶、西梅汁等替代产品的竞争 [6] - 2022年至2024年一季度,乳酸菌饮料占饮料类目的市占率和每百毫升均价双双下滑 [8] - 在2023年乳酸菌饮料市场前十品牌中,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养乐多出现市场份额下滑的情况 [8] 公司应对措施 - 为应对市场变化,养乐多自2023年起接连在国内推出低糖产品、蜜桃味与青提味等新口味产品,试图提振销量 [8] - 关闭上海工厂与广州第一工厂,成为养乐多提升经营效率的措施 [8]
研报掘金丨国盛证券:首予东鹏饮料“买入”评级,行业空间广阔,增长势能强劲
格隆汇· 2025-10-22 17:13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东鹏饮料为能量饮料龙头,成长曲线充足 [1] - 公司有望凭借产品性价比、数字化方面优势持续强化龙头地位 [1] - 作为A股饮料龙头,行业空间广阔,增长势能强劲 [1] 产品与业务发展 - 在传统大单品东鹏特饮的基础上,积极布局东鹏补水啦、果之茶等第二产品曲线,势头强劲 [1] - 性价比产品匹配需求,人群场景持续拓圈 [1] 行业前景与增长动力 - 功能饮料作为饮料板块增长最快的子赛道,随着消费人群、场景持续拓圈,行业空间广阔 [1] - 港股上市有助于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有望带来新的市场增量空间 [1]
可口可乐2025年三季度财报亮眼,创新与责任并举
第一财经· 2025-10-22 16:36
10月21日,可口可乐公司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展现了稳健的增长势头。财报显示,公司三季度营收增长5%至124.55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的124.1 亿美元;有机营收增长6%;净利润为36.83亿美元,同比增长29%;每股收益(非公认会计准则)为0.82美元,增长6%,高于市场预期的0.78美元。 在全球销量方面,单箱销量实现了1%的增长。其中,旗舰品牌【可口可乐】全球销量增长1%,主要得益于欧洲、中东、非洲以及亚太市场的强劲表现;而 无糖【可口可乐】销量则大幅增长了14%。此外,瓶装水、运动饮料、咖啡和茶品类整体销量增长3%,显示出公司在多元化饮品组合上的成功布局。 可口可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詹鲲杰(James Quincey)表示,"尽管整体环境仍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始终保持灵活,按需调整战略并投资于长期增 长。通过全品类饮料组合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选择,同时充分发挥特许经营模式的独特优势,我们正稳步推进业务,并不断巩固领先地位。我们有信心实现 2025年的业绩目标,同时朝着更长远目标努力。" 创新驱动增长 沉浸式体验重塑品牌活力 可口可乐中国始终贴近消费者需求,旗下品牌通过产品创新与互动体验 ...
可口可乐公司第三季度营收增长5%至约124亿美元,拟出售非洲最大装瓶商控股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2 15:02
在中国市场方面,可口可乐的装瓶商为中粮可口可乐和太古可口可乐,第三季度其在中国市场的供应链 也有了新的进展。据可口可乐中国方面向记者透露,9月,中粮可口可乐陕西新厂正式投产;10月,太 古可口可乐郑州新厂揭幕运营。此外,广东太古可口可乐大湾区智能绿色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也已完成主 体结构封顶。 当地时间10月21日,可口可乐公司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第三季度,可口可乐公司营收同比增长 5%至124.55亿美元;净利润为36.83亿美元,同比增长29%。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第三季度,可口可乐公司全球单箱销量增长1%。分品类来看,无糖可口可乐销量全球增长14%,瓶装 水、运动饮料全球销量均增长3%。分区域来看,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销量同比增长4%,北美洲、拉 丁美洲销量基本持平,亚太地区销量下滑1%。 实际上,对装瓶商的重组是可口可乐公司正在重点实施的一大策略,目的是提升盈利能力。可口可乐公 司高管在财报电话会上透露,从2015年开始,可口可乐公司就启动特许经营重组战略,重点是为每一项 资产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把瓶装业务交给他们,他们会投入更多,做得更好,有助于(可口可乐公司) ...
2025年品牌战略的实操要点有哪些?
搜狐财经· 2025-10-22 14:52
品牌战略的重要性 - 品牌战略从市场营销范畴跃升为企业顶层设计的核心要素,直接决定企业的生存空间与发展潜力 [1] - 在消费者主权崛起的时代,品牌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质量至关重要 [1] - 品牌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已发展成为一门严谨的管理科学,是企业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 [7] 战略诊断体系 - 企业需建立多维度监测机制,持续追踪行业结构演变、竞争格局变迁、技术变革趋势及消费者价值取向变化 [3] - 通过构建品牌战略健康度仪表盘,实时监控品牌资产的关键指标变化,为战略调整提供数据支撑 [3] - 品牌战略必须具备前瞻性和适应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3] 差异化路径规划 - 企业需基于自身核心能力与市场机会的匹配度,明确品牌的价值主张与竞争定位 [3] - 具体包括确定目标客群、定义价值维度、建立差异化优势,并构建完整的品牌架构体系 [3] - 品牌战略的差异化程度直接决定着品牌的市场地位和盈利水平 [3] 战略资源配置 - 企业需根据战略优先级,合理分配研发、生产、渠道、传播等各环节的资源投入 [3] - 通过建立资源使用效率评估机制,持续优化投入产出比,确保资源聚焦于最能创造品牌价值的核心环节 [3] - 优秀的品牌战略需要资源配置的精准匹配 [3] 实施路径与执行管控 - 企业需将长期战略分解为阶段性目标,制定详细的实施路径图,并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 [5] - 通过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将战略执行效果纳入各部门考核指标,确保战略有效贯彻 [5] - 品牌战略的成功离不开严谨的执行管控 [5] 成美咨询案例 - 成美咨询作为中国战略定位咨询的开拓者,27年来已助力超80家企业实现品牌跃升 [5] - 王老吉通过"预防上火的饮料"定位实现销售额从1亿到360亿的跨越 [5] - SKG聚焦颈椎按摩仪品类后年销突破20亿,公司凭借130多个成功案例被认证为"中国成功案例最多的战略定位咨询公司" [5]
可口可乐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9%
中证网· 2025-10-22 14:32
财务业绩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至124.55亿美元 [1]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为36.83亿美元,同比增长29% [1] 公司战略与管理层评论 - 公司灵活应对整体环境挑战,按需调整战略并投资于长期增长 [1] - 公司通过全品类饮料组合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选择 [1] - 公司管理层有信心实现2025年的业绩目标 [1] 中国市场运营与投资 - 公司旗下可口可乐中国携手合作伙伴进行供应链布局升级,加速构建更敏捷、更具韧性的全国供应链网络 [1] - 近三年里,可口可乐中国已对五个生产基地进行升级投资,涵盖工厂建设、产能扩容以及智能改造 [1] - 公司的战略布局标志着可口可乐中国在本土投资、数智制造与绿色发展上实现新的跃升,彰显了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