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

搜索文档
7月13日周日《新闻联播》要闻17条
快讯· 2025-07-13 20:00
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业 - 我国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业实现快速增长 [3] 电力行业 - 电力保供能力持续提升 全力以赴迎峰度夏 [5] 铁路建设 - 上半年全国铁路建设投资保持高位运行 [9] 金融监管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 [12] 国际贸易 - 美国宣布新一轮加征关税政策 欧盟墨西哥呼吁捍卫自身利益 [13]
交运行业首席联盟培训:供给主导大周期,技术催生新平台
天风证券· 2025-07-13 17: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强于大市”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0年以来航运周期上行是运力周转效率下降所致,未来航空周期上行或受飞机周转效率下降驱动 [2] - 公路、港口、铁路新建产能需求下降,存量产能整合成主流并决定盈利能力 [3] - 快递单量增速放缓,单票价格主导盈利增速,大宗供应链公司份额提升放缓,未来或从贸易向制造转型 [4] - 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降低运输成本,催生网约车、车货匹配、即时配送等平台,红利期来临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航运航空 集运 - 2000 - 2015年集运运价取决于供需增速差,2000 - 2009年与运力周转率同向波动 [7][8] - 港口拥堵抑制船舶运力供给、船公司闲置运力、船舶绕航等因素影响周转率和运价 [10][11] 油运 - 2000 - 2009年油轮日收益取决于供需增速差,与运力周转率同向波动 [13][14] - 远期油价升水引发套利储油带动运价上涨,部分参与特定石油运输的油轮周转效率偏低 [17][18] 航运整体 - 航运需求有韧性但全程脆弱,运价常向上波动,2025年全球航运需求或低增长,增速低于供给,运价承压 [19][26] 航空 - 2025年航空业供需形势有望逆转,2019 - 25年航空公司收入累计增幅有望达飞机数量累计增幅,之后供需逆转 [28][29] - 2019 - 27年中国运输飞机数量有望持续低增长,疫后周转效率下降且恢复速度或不及预期 [31][32] - 航空潜在需求随名义GDP增长,2024 - 25年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未来供需差有望驱动周期上行幅度加大 [35] - 库存周期上行阶段航空景气度上升、股价上涨,两轮牛市中航空股股价最大涨幅高达数倍 [37][38] 港口公路 基建 - 公路、铁路、港口货运需求和产能增速趋势性放缓,导致扩产、收入和利润增速放缓 [40][41] 公路 - 上市高速公路公司建设积极性下降,通行费收入占比下降,但对存量路产股权投资增加 [45] - 部分公路公司控股股东有大量非上市路产,未来注入空间和资产证券化潜力大 [48] 港口 - 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有韧性,预计2025年量价平稳,港口费率或难以上涨 [50][51] - 各省港口整合后费率有望回升,非上市码头资产有望注入上市公司 [53] 铁路 - 短期运量低增长,中长期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或分流客货运量 [54] - 2015 - 24年铁路集装箱运量年化增长24%,有望持续高增长,推荐铁龙物流 [60] 快递物流 快递 - 快递行业收入和单量增长放缓,三通一达收入和利润呈上升趋势,推荐中通快递、圆通速递 [63] - 快递板块股价与价格涨跌密切相关,2025年价格竞争或激烈,单量增速放缓时竞争可能缓和 [66] 大宗供应链 - 原材料供应链公司营业收入随大宗商品价格波动,2023年价格下跌致头部公司利润下滑 [70] - 2023年中国头部大宗供应链公司营收居全球前列,未来追赶空间有限,市场份额已下滑 [73] - 头部公司大量收并购或加快产业整合,物产中大陆续布局高端制造,利润总额占比上升 [76] 交运平台 新能源和无人运输 - 新能源乘用车和重卡分别使旅客出行和公路货运成本下降,网约车将分流高铁旅客,重卡将分流铁路、水路货运量 [78][79] - L2 - L3级智能驾驶渗透率快速上升,2026年无人驾驶网约车成本或接近有人驾驶 [81][82] 平台公司 - 收入增长快、费用率下降快的公司利润增长有望快,跨城数字货运板块的满帮集团利润有望高增长 [85] - 网约车、数字货运、即时配送等平台头部公司业务量和收入增速约20%,营业利润成倍增长,有望持续高增长 [88]
上半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59亿元 同比增长5.5%
快讯· 2025-07-13 15:37
铁路固定资产投资 - 上半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59亿元 同比增长5 5% [1] - 累计投产新线301公里 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 [1]
“反内卷”与资本周期
国信证券· 2025-07-13 14:52
核心观点 - 资本周期方法关键是理解行业内配置资本数量变动对未来回报的影响,传统价值/成长二分法存在问题,预测需求比预测供给更难,供给变动驱动行业盈利性,股价常未能预见供给侧变动 [3] - 企业生命周期不同状态下,行业集中度呈倒U型分布,盈利类似,分红方面股息率中枢随企业演化不断走高 [3] - 按相对回报和绝对回报定位,结合季报数据定位行业,发现行业集中度呈U型分布,当前推荐的二级行业有养殖业、动物保健Ⅱ等 [3] 资本周期:供给和集中度先于景气度考虑 - 《资本回报》是《资本账户》续集,深化资本周期理论应用,扩展到多领域,强调管理层资本配置能力,引入行为金融学元素 [10] - IPO等资本市场行为顺周期,上市企业收益率高位回落,少数企业二次成长,二级市场投资中二次成长更适合投资 [14] - 美国股市百年行业市值变迁反映产业结构演进,从能源、工业主导过渡到信息技术、金融核心,经济从制造业主导向服务业和知识经济主导转型 [21][22] 细分行业资本周期历史定位 - 对124个申万二级行业按行业集中度、盈利增速、资本支出增速划分8个象限,匹配季度行业涨跌幅,定位推荐和审慎行业 [27] - 整理2010 - 2025Q1不同二级行业所处资本周期,定位推荐/规避行业 [39] 当前各行业所处资本周期阶段 - 根据2025Q1判定,推荐行业有金属新材料、房屋建设Ⅱ等,审慎行业有煤炭开采、电机Ⅱ等 [59] - 按一季报资本周期定位挖掘细分行业,行业集中度符合产业生命周期U型分布 [60] 美国和日本资本周期原理和案例 美股资本周期 - 70年代及2009年后美股可选消费板块显著超额,新消费崛起时相关行业负债率增长,基本面向好获高估值溢价,细分领域轮动丰富“新消费”内涵 [77][80] - 库存周期和资本周期有映射关系,资本开支和利润有周期属性,现金流和集中度有趋势特征 [66] 日股资本周期 -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耐用品消费爆发,转型期服务业和体验式消费兴起,新消费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85] 电信行业案例 - 80 - 90年代美欧电信行业从起步到竞争、内卷、出清,最终整合实现稳定和盈利恢复 [90] 互联网浪潮案例 - 亚马逊因强大商业模式、技术创新等因素被长期投资,Booking.com转型后股价回升增长 [95] 科技巨头案例 - 英伟达ROE、自由现金流等表现良好,负债率低于行业,资本开支变化率高于行业 [100] - 微软负债率和行业集中度同步走高,资本开支两轮起伏,不同阶段股价表现不同 [103] - 亚马逊不同阶段现金流、盈利、资本开支等情况不同,股价表现受其影响 [106] - 谷歌盈利、现金流等情况变化,资本开支和行业集中度影响股价 [109] - Meta不同阶段盈利、资本开支、负债率等情况不同,符合不同投资阶段定义 [111] - 特斯拉负债率下降,资本开支高于行业,股价有两次脉冲 [113] 站在新一轮“反内卷”视角看资本周期 - 中国库存周期和经济周期并轨,实体需求贴近短周期,资本开支周期有中周期属性 [118] - 投资选择上游或下游产业,规避中游产业,选择初始成长和二次成长阶段,规避竞争中间阶段 [126] - 2025年多个行业和部门发布反内卷倡议和通知,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128] - 国内新消费领域资本开支、自由现金流、PE等指标有变化 [131]
马来西亚最长铁路隧道贯通
中国新闻网· 2025-07-13 10:37
项目进展 - 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ECRL)云顶隧道正式贯通,全长16.39公里,成为马来西亚最长铁路隧道,并因位于超过750米山体下而成为最高覆盖层铁路隧道 [1] - 云顶隧道是整个ECRL项目中技术挑战最严峻的一段,位于蒂蒂旺沙山脉,施工过程中结合使用了隧道掘进机(TBM)与钻爆法 [1] - 随着云顶隧道贯通,ECRL项目已完成全部41个隧道开挖工程,进入下一阶段,包括轨道铺设、电气化系统、讯号与通讯系统安装及车站内部工程 [1] 技术成就 - 工程使用的隧道掘进机(TBM)是本区域规模最大的设备之一,凭借高精度与高效率,配合中马团队的专业技术,完成这一重大突破 [2] - 项目团队在蒂迪旺沙山脉严峻地质环境下仍能如期完成隧道工程,展现出卓越的技术能力与坚强的执行力 [1] 项目意义 - ECRL预计2026年底全面竣工,2027年1月起分阶段开通客运服务 [2] - 项目启用后,将把哥打峇鲁至吉隆坡的行车时间缩短至约四小时,为马来西亚民众提供更快捷、安全与高效的交通选择 [2]
山东印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管理办法
大众日报· 2025-07-13 09:48
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管理办法 -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管理办法》,自8月1日起施行,覆盖项目组织申报、评审入库、推进实施、动态调整、管理服务等全过程 [1] - 管理办法明确省高质量发展项目的年度管理属性,聚焦支持当年度建设攻坚项目,推动形成更多即期实物工作量和有效投资 [1] 项目分类及重点领域 - 省高质量发展项目分为重点产业类、基础设施类、社会民生类 [1] - 重点产业类项目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 [1] - 基础设施类项目聚焦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铁路、公路、现代化机场等 [1] - 社会民生类项目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改善民生,包括市政公用设施、新型城镇化建设等 [1] 项目申报与管理要求 - 项目实行按年度集中统一申报,上年度项目如需结转需重新申报,原则上同一项目连续结转不超过3年 [2] - 项目需在相关产业、领域具有较强引领支撑带动作用 [2] - 重点产业类项目聚焦"十强产业",侧重先进产业化技术和可靠规模化生产工艺 [2] - 基础设施类项目侧重优化全省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 [2] - 社会民生类项目侧重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的社会公共服务项目和绿色低碳、生态环保项目 [2] 项目要素保障措施 - 项目纳入山东省重点项目督导服务平台调度推进 [2] - 各级要素保障部门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要求,加大土地、能耗、资金等要素资源支持 [2] - 土地指标分期分批保障,对成熟度高、合法合规项目应保尽保 [2] - 能耗指标方面,对纳入项目的"两高"项目,在各市自筹后仍有缺口的由省级统筹解决 [2]
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全线最长云顶隧道顺利贯通
快讯· 2025-07-12 22:36
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工程进展 - 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ECRL)工程取得重要进展,全线最长的云顶隧道顺利贯通 [1]
氢能铁路时代将至,专家建议武汉建设全国首条城际氢能示范线
长江日报· 2025-07-12 13:00
氢能铁路发展前景 - 武汉有望率先开启氢能铁路时代 多位权威专家建议在武汉等氢能产业基础雄厚的城市先行建设城际铁路氢能示范线 或将引领我国铁路运输进入绿色能源新时代 [1] - 武汉已构建完整的"制储运加用"氢能产业链 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具备在全国率先建成氢能源市域铁路示范线的能力 [3] - 氢能铁路示范线建设不仅能验证氢能技术的可行性 更能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3] 武汉氢能铁路基础条件 - 武汉都市圈已形成四通八达的城际铁路网络 专家建议优先选择现有线路进行氢能改造 [3] - 武汉都市圈已布局多个加氢站 具备发展氢能列车较好的基础 [3] - 武汉已开通武汉至咸宁 武汉至黄石 武汉至孝感 武汉至黄冈四条城际铁路 从武汉到这些地方仅需30~60分钟 [3] 氢能铁路技术优势 - 氢能源的应用可以增加铁路能源的多样性 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3] - 氢能源列车有助于铁路行业实现"双碳"目标 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绿色转型 [3] - 氢能列车可与现有的铁路交通网络相互衔接 优先考虑利用现有的铁路走廊或规划中的铁路通道 以减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复投入和对环境的影响 [3] 氢能铁路商业化路径 - "旧线新用"模式能降低基建成本 实现与现有交通网络的无缝衔接 是推进氢能铁路商业化的务实之选 [4] - 建立智能化的氢能管理系统将成为示范线成功的关键 需对能源调度 安全监控等环节进行全方位优化 [4] - 武汉等先行城市通过示范线建设 将破解氢能储存 运输 加注等技术难题 为全国轨道交通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的样板经验 [4]
武汉综合交通枢纽能级持续提升 多个数据“跑”进全国前列
长江日报· 2025-07-12 08:27
固定资产投资与行业增长 - 2024年武汉交通运输系统固定资产投资达5282亿元 [1]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5467亿元 同比增长114% 增速领跑全市各行业 [1] 公路建设进展 - G230、G348两条重要国道纳入国家规划布局 提升武汉区域交通枢纽地位 [1] - 强化武汉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公路运输能力 为沿线经济注入新动能 [1] 水运体系发展 - 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显著加快 累计开辟铁水联运通道70条 [1] - 形成辐射周边、通达四方的运输格局 黄金水道优势进一步凸显 [1] 铁路网络扩张 - 中欧班列(武汉)新增5条欧洲线路 跨境运输线路总数增至57条 [2] - 覆盖欧亚大陆40个国家、119个城市 成为"一带一路"关键物流通道 [2] 航空枢纽建设 - 武汉天河机场航点增至114个 巩固中部航空客运门户地位 [2] - 鄂州花湖机场开通30条国际货运航线 支撑跨境电商等高附加值业态 [2] 运输量数据表现 - 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314062万人次 重返中部第一 [3] - 天河、花湖机场货邮吞吐量10383万吨 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五 [3] - 武汉港货物吞吐量142亿吨 铁水联运2316万标箱 居内河第一 [3] - 中欧班列(武汉)发运1008列 核心指标全国前列 [3]
新装备纷纷亮相!智能化为中国高铁保驾护航
华夏时报· 2025-07-12 06:43
中国高铁技术展示 - 第十二届世界高铁大会展出14个国家(地区)521家企业的多项新装备和新技术,中国制造的铁路设备引起国内外关注[1] - 展出的铁路先进装备深度融合智能化、新能源与数字化技术,为中国铁路路网的高质量建设与安全高效运维提供装备支撑[3] - 中国铁路正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推动全球轨道交通行业向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3] 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 - 高铁动车一级修车底作业巡检机器人通过传感器和多维图像大模型进行故障诊断,实现作业闭环[4] - 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机器人辅助或代替人工完成铁路生产作业,如铁路水下设施设备检查机器人替代潜水员进行自动化检测[10] - 房建高空作业、轨道扣件螺栓作业等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大幅提高作业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10] 创新装备与技术突破 - 铁路装备模型虚实交互空间展示9台列车模型,环形屏幕详细介绍中国高铁科技魅力[6] - 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室外展区展出30列(台)动车组、机车、货车等实车,展现中国铁路技术突破[6] - DJ3E-EV新能源三臂凿岩台车具备自动定位钻孔能力,HP-3017EV新能源湿喷台车喷射效率达30m²/小时,爬坡能力25°[6] - GX-160综合巡检车能以160公里时速检测铁路基础设施状态的60余项参数[6] - NSG1256型高速铁路救援起重机具有125吨起重能力,适用于多种环境救援作业[6] 磁悬浮与高速动车组 - 常导中低速磁浮车采用常导电磁悬浮和短定子直线电机驱动技术,已在湖南凤凰古城正式运营[8] - CR450动车组车体重量减少10%,运行阻力和能耗指标分别降低22%和20%,牵引效率提升4%[8] - CR450动车组正在进行线路试验和考核,争取早日投入商业运营[8] 铁路建设与运营数据 - 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6.2万公里,其中高铁4.8万公里,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10] - 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走出去"项目建成运营,中欧班列及西部陆海新通道运量持续增长[10] - 2024年中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40.8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58万亿人公里[11] - 2024年铁路货运完成货物发送量39.9亿吨,日均装车首次突破18万车[11] 未来发展方向 - 国铁集团将统筹抓好铁路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顶层设计,推动人工智能与铁路产业创新深度融合[11] - 进一步加大人工智能应用推广力度,全面提升铁路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