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医药
icon
搜索文档
"老字号新出海"战略破局:童涵春堂联名创选开启全球化新范式
中国食品网· 2025-07-10 10:49
老字号品牌年轻化与全球化战略 - 拥有240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童涵春堂与青创旗下"创选"平台达成战略合作,联合推出国潮养生茶系列,加速全球化布局 [1] - 童涵春堂选择创选平台看中其在品牌年轻化与全球化方面的双重优势,包括成功助力数十个海外品牌打开中国市场的经验 [3] - 联名产品从配方研发到包装设计融入国潮元素,首批产品将通过小红书等新渠道面向海内外同步发售 [5] 青创平台的全球化服务体系 - 青创创立于2013年,是集创业教育、IP孵化和品牌出海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平台 [12] - 平台通过孵化海外华人IP和运营小红书头部账号构建直达年轻消费者的内容生态 [3] - 已成功助力数十个海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积累全球化能力 [12] 品牌出海战略论坛 - 青创举办「财富引力:新出海的全球化战略与财富重构」圆桌论坛,汇聚学界权威、商业领袖与实战专家 [7][8] -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马旭飞提出企业出海模式和全球思维能力模型 [10] - 科特勒咨询集团曹虎分享品牌国际化的营销方法论,传音控股前高管陈榕榕提出"文化适配"出海新思路 [10] 中国品牌全球化未来 - 青创提出新出海时代的全球化服务体系,强调文化价值与商业生态的双重输出 [12] - 目前已有多个老字号品牌与创选洽谈合作,未来创选将作为中国品牌出海重要渠道 [12] - 青创站在商业创新前沿,助力中国品牌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 [12]
活力中国调研行|椒“傲”与药“强” 江西涉农产业向未来
新华社· 2025-07-10 08:04
辣椒产业 - 江西省高安市上湖乡的高安富硒辣椒产业园是全省最大的辣椒单一品种避雨栽培基地,年复种面积约1.5万亩,年产量约6万吨,总产值约3.6亿元[1] - 通过"政府引导、村投投资、合作社运营、农户参与"的模式实现品种、育苗、农资等"八统一",推动标准化生产,2024年辣椒产量增长30%,收购价翻番[3] - 产业带动周边300余人就业,农户亩均增收约3000元[1][3] 中医药产业 - 樟树市仁和集团"药都"品牌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旗下养生产品如眼罩、精酿饮等迎合年轻人需求,精酿饮年均产值突破1亿元[5] - 公司创新传统中药剂型,将方剂、丸剂改良为片剂、胶囊等,并降低含糖量,近3年多款产品年销售额突破亿元[5][7] - 樟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余万亩,2024年规上医药商业企业销售额167.5亿元,同比增长6.42%[8] 产业发展模式 - 江西省以工业化理念和市场思维推进农业产业化,从生产、加工、流通等"五端"发力构建现代化农业[4] - 中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形成多个百亿产业集群[9] - 通过机制创新、技术改良和品牌建设实现涉农产业高质量发展[3][5][9]
甘肃与东盟合作热度攀升 多领域互动迈向纵深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02:06
农产品贸易 - 甘肃对东盟出口值达6.8亿元,同比增长1.8倍,其中柑橘出口716万元,同比增长1.09倍,主要销往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 [1] - 甘肃礼县柑橘凭借细腻口感和价格优势,赢得越来越多马来西亚消费者的青睐 [1] - 甘肃苹果、高原夏菜、中药材在东盟市场潜力显著,已通过推介会促成多项农贸协议落地 [3] - 甘肃的洋葱、宽粉、中草药在东南亚市场受欢迎 [3] 中医药合作 - 甘肃中医药大学(曼谷)敦煌医学科在泰国设立,首批21名泰国学员已毕业 [3] - 两位甘肃中医专家即将赴泰开展临床教学,推广针灸等中医疗法 [3] 文旅与工业合作 - 2024年甘肃入境游客同比增长137%,马来西亚游客数量居首 [4] - 莫高窟与吴哥窟的文旅对接具有合作潜力 [3] - 金川集团在印尼的镍矿项目落地,甘肃光伏产品对东盟国家出口量激增 [4] 展会与市场推广 - 第31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印尼、泰国、柬埔寨等国的特色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 [1][3] - "甘香丝路,食联南洋"等推介会成为甘肃农产品进入东盟市场的重要渠道 [3] - "环球撮合荟"马来西亚国别馆成为甘肃农产品的海外展示窗口 [3]
丰富消费场景 提高消费热度丨新乡解锁消夏新潮流 中医馆“搬”进夜市
河南日报· 2025-07-09 07:35
中医夜市模式创新 - 新乡各地将传统中医药服务与现代夜市经济结合,通过"专家义诊+疗法体验+非遗展示+食药品鉴"四大板块嵌入居民社区生活圈 [1] - 获嘉县中医院每周五、周六晚7点至9点设置中医夜市,中医专家现场把脉问诊、辨识体质,辨证开方并普及健康知识 [1] - 卫辉市人民医院每周二、周四晚开展"健康夜市"活动,提供中医药传统疗法体验和健脾化食中药汤饮 [2] 中医服务内容 - 特色中医疗法体验区人气最旺,包括针灸、推拿、火龙罐等项目 [1] - 现场展销应季养生茶饮、中药手串、药食同源产品,将中医药融入日常生活 [1] - 封丘县中医院每周五晚提供免费中医特色诊疗服务,讲解四季养生常识及"治未病"理念 [2] 经济效益 - 中医夜市带动周边30余家小吃摊、文创店日均增收超60% [2] - 获嘉县滨河公园烤冷面摊主表示中医夜市使每晚营收翻倍 [2] - 形成"中医诊疗聚人气、周边消费增活力"的良性循环 [2] 社会影响 - 中医夜市成为新乡市民新社交地标,提升群众从"治病"到"防病"的健康意识 [3] - 凤泉区"仲夏夜享康养"活动构建"中医+西医+康复"全链条健康服务体系 [2] - 群众在夜市中练习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养生操,学习养生知识 [2]
中医药养老立法破题在即
新华日报· 2025-07-09 05:45
居家养老现状与挑战 - 中国90%以上老人选择居家养老 但基层专业服务体系网络存在明显短板[1] - 一二线城市社区老年康养服务稀缺 中医药专业医疗支持难以就近获取[1] - 南通"长护险模式"采用"政府+医保+个人"共担机制 覆盖失能老人照护网络[1] 中医药服务标准化需求 - 中药代煎服务存在规范性缺失问题 工业化煎药机未充分实现传统"先煎后下"工艺[2]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研究中药煎药服务标准 将明确第三方企业资质与服务规范[2] - 《南京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条例》倡导"药食同源"理念 推动中医药融入日常生活[2] 政策与立法建议 - 需推动长护险从局部试点走向全国覆盖 尤其要覆盖城乡居民[1] - 建议制定"养老服务法""长期护理保险法" 将中医药服务纳入长期照护项目清单[1] - 中药膏方管理规范缺位 需加快"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等配套政策出台[2] - 中药材质量监管提出"三步策略":升级部颁标准 整合地方标准 建立跨省数字追溯闭环[2] 产业协同与创新实践 - 南京中医药大学推动养老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与基层服务对接 探索"定向培养+岗位津贴"人才机制[3] - 适老化改造与中医体质辨识结合 可降低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3] - 正在制定南京市老年人陪同就医服务规范 解决人员不足与标准缺失问题[3] 国际经验与战略机遇 - 澳大利亚经验显示需通过立法实现中医与西医法律地位平等[4] - 中国可将中医药养老纳入国家经济战略顶层设计 结合《中医药法》修订与老龄化高峰机遇[4] - 到2035年4亿老年人口时代 需构建法律为基础 标准为规范 体系为支撑的中医药养老模式[4]
中药创新解码生命密码:好医生集团荣膺2025年中国医药企业社会责任优秀项目
经济网· 2025-07-08 17:32
公司荣誉与认可 - 公司"诠释中药科学内涵 推动新药研发"项目荣获"2025年中国医药工业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1] - 公司39年守正创新发展中医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获得高度认可[1] 科研创新体系 - 公司董事长提出"中药四问"为行业提供科研样本[3] - 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药用美洲大蠊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3] - 与20余所高校构建产学研联盟[3] - 形成从基因组学研究到临床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3] 核心产品与研发成果 - 康复新液年销售额超10亿元[5] - 康复新液覆盖全球4000余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5] - 2021年康复新液成为国内首个在加拿大获批上市的创面修复中成药[5] - 2023年康复新液取得全链法定资质可在北美市场规模化销售[5] - 抗放射性口炎一类新药GD-N1901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入组[5] - 2024年启动1类创新药GD-N1801项目用于糖尿病足溃疡治疗[5] 知识产权与科研实力 - 拥有注册商标2000多件[6] - 累计获得460项国家授权专利[6] - 6个原始一类新药均拥有国际PCT专利[6] - 承担70余项国家级科研课题[6] - 荣获国家专利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荣誉[6] 社会责任与科普推广 - 联合编制出版美洲大蠊和康复新液系列丛书[6] - 构建好医生云医疗平台接入60余万家基层医疗机构[6] - 通过AI辅助诊断和远程医疗服务惠及基层[6] 未来发展方向 - 以"中药四问"为指引加速创新药研发与国际化布局[7] - 推动传统中医药在现代科技赋能下焕发新生[7]
康驰集团借科技创新助力AI与中医融合新实践
AI与中医融合 - AI在医疗领域展现出强大能力,但在捕捉情志对气血的微妙影响、应对个体千差万别的阴阳格局以及"未病"领域存在局限 [1] - 中医智慧以"气-阴阳-经络"构建整体生命观,其"治未病"的前瞻理念在现代医疗趋势下价值愈发凸显 [1] - 中医思维训练超越表象、把握本质、理解关联的认知能力,是人区别于AI、驾驭AI的核心优势 [1] 康驰集团的AI中医实践 - 中医诊所AI辅助舌诊/脉诊设备配置率达73%,推动了基层中医标准化进程 [2] - 康驰益生APP借助图像识别与深度学习算法,通过舌象照片数秒内完成百余种中医健康状态精准辨识 [2] - APP整合海量中医临床案例与诊疗经验,构建庞大知识图谱,为医生提供多元诊断方向与治疗方案参考 [2] 康驰集团的中医教育与传承 - 康驰益生国医教育商学院依托AI技术,打造创新中医教育体系 [2] - 与十几位国医大师、百余位名老中医合作,将中医经验知识数字化、结构化 [2] - 通过AI挖掘古籍与案例,提炼核心知识与诊疗规律,为学员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 [2] 康驰集团的战略定位 - 公司以"传承、创新、普及"为己任,构建多维立体中医药生态 [1] - 通过科技之力传承中医瑰宝,推动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 [3] - 致力于让AI时代的健康决策浸润对生命本真的深刻洞察 [3]
经济政策一线微观察丨“烟火气”邂逅“草药香”——中医药夜市丰富暑期文旅市场
新华社· 2025-07-08 13:57
中医药文化与夜经济融合 - 开封市第三届"大宋中医药文化市集"开市,提供铜砭刮痧、耳穴压豆、火龙罐等中医特色体验项目,并配套专家义诊、养生操教学及药食同源知识普及[1] - 该活动以"传承、体验、健康"为核心,旨在弘扬中医药文化并丰富暑期文旅市场,2023年起每年暑期定期举办[1] - 国务院办公厅2023年1月文件明确要求培育夜间文旅消费场景,多地通过中医药夜市实现业态融合,释放"中医药+"新活力[1] 全国多地中医药夜市创新实践 - 重庆渝北区大悦城商场举办"健康夜市",由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开展义诊活动[1] - 山东、辽宁、四川等地推出药膳制作、经络拍打教学、中医药主题剧本杀等创新形式,吸引年轻群体参与[1] 行业趋势与消费场景升级 - 传统中医药文化与现代夜市经济结合,形成多元化、沉浸式体验,成为暑期夜间文旅活动的新选择[2] - 中医药夜市通过接地气的形式融入日常生活,推动文化传承与消费场景创新[1][2]
党建赋能 盘龙药业解锁高质量发展密码
中国证券报· 2025-07-07 04:28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 - 从濒临破产的小药厂成长为年产值近百亿元的中医药上市企业[1] - 实施"一体两翼三纵深"大健康战略,以医药工业为主体,发展大健康产业[1] - 2025年将继续深化该战略,打造骨科慢病为主体,品牌化商业和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为两翼的发展格局[7] 党建与公司治理 - 党组织与公司治理深度嵌合,董事会成员100%为党委委员[2] - 独创"12345"党建模式,在重大决策中发挥关键作用[2] - 党员技术骨干提出的智能化改造方案使片剂生产线效率提升40%,年节约成本超千万元[2] 财务与业务表现 - 近五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5.28%,净利润增长47.89%[2] - 2024年自产中成药营收6.45亿元(占比66.22%),同比增长10.20%[4] - 中药饮片营收9127.39万元(占比9.37%),同比增幅达292.84%[4] - 医药商业配送营收2.31亿元,占比23.75%[4] 研发与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占比连续五年超6%[2] - 23条智能化生产线良品率达99.8%[2] - 获得全球首批抗冠状病毒PROTACs专利[3] - 2023年6月获得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3] - 主导制定10项国家标准和15项行业标准[3] 产品与市场地位 - 主导产品盘龙七片市场份额稳居风湿骨痛领域前三[2] - 被载入7部国家指南,成为风湿骨痛领域领军产品[2] - 目标成为全国第二梯队、陕西第一梯队的中药配方颗粒商业化企业[4] 产业链布局 - 投资数亿元建成万亩GAP种植基地[3] - 构建横跨陕西柞水、西安、北京、粤港澳的研发网络[3] - 在陕甘滇建设万亩种植基地,带动12个县域发展中药材初加工[6] 社会责任 - 创新"五金扶贫模式",使7520户农民年均增收2.4万元[5][6] - 设立1亿元"盘龙爱心慈善基金"[6] - 实施"双百"人才培养计划,斥资超百万元资助寒门学子[6] - 连续三年位列陕西医药行业ESG评级榜首[6]
北京:研究适用生命科学的AI基础理论和算法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4 11:55
北京市"人工智能+医药健康"行动计划核心观点 - 目标是将北京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高地,构建创新与应用并举的产业生态体系[3][4] - 计划通过技术创新、数据汇聚、场景应用和生态培育四大路径实现目标,涉及基础研究突破、数据流通机制创新、产业赋能深化等具体任务[4][6][8][10] - 量化目标包括落地30个以上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助力20个创新药械进入临床试验,在10个医疗场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4] 发展目标 - 到2027年建成创新策源地、应用高地和产业聚集区,形成2-3个有竞争力的产业聚集区[4][5] - 技术层面将突破虚拟细胞、医学数字孪生、DNA存储等技术,研发自主可控的生物医药基础模型[6][7] - 人才与主体培育目标包括引育100名高水平人才,梯度培育科技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等[5][18] 重点任务 基础研究突破 - 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的生命科学研究新范式,开展认知智能、类脑智能在医药领域的前沿研究[6] - 研发多尺度生物医药基础模型,提升靶点发现和临床试验效率[7] 数据汇聚流通 - 整合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影像云平台等资源,建设疾病数据资源库和公共数据集[8] - 搭建医药健康可信数据空间,支持数据资产交易和跨境流动,实施"监管沙盒"机制[9] 产业赋能应用 - 覆盖药物研发全链条:从分子生成到临床试验服务,支持智能化实验室和智能工厂建设[10] - 中医药领域将构建智慧诊疗平台,优化中药研发路径[11] - 医疗服务领域开发数字医生、智能诊疗产品,推动基层医疗智能穿戴设备应用[12] - 监管领域利用AI辅助审评、风险评估,创新科学监管模式[16] 生态体系建设 - 构建技术标准体系,开展算法可靠性验证和人机协同性能测试[16] - 建设孵化加速平台,提供干湿实验环境和算力资源保障[17] - 通过国际论坛加强合作交流,推动人工智能医疗产品出海[20] 保障措施 - 政策支持包括加速创新产品定价入院,发挥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21] - 人才引进依托重大科技任务,形成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企业合力[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