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器械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证券日报· 2025-04-29 08:46
公司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5,806.16万元,同比增长44.78% [3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0,222.74万元,同比增长182.25% [3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444.79万元,同比增长530.34% [35]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34元/股,同比增长183.33% [35] - 2025年第一季度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有公司人民币普通股5,209,401股,占比0.90% [4] 利润分配方案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75元(含税),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不送红股 [9] - 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总股本为579,388,006股,扣除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数5,209,401股,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57,899,116.38元(含税) [9] 公司主营业务 - 公司是以自主创新基因技术为核心,集诊断试剂、仪器、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为一体的体外诊断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13] - 研发了传染病防控、妇幼健康、血液安全、癌症防控、伴随诊断等一系列覆盖全生命周期不同人群的产品1,000余种,可提供各类检测服务2,200余项 [13] - 产品和方案服务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13] 行业地位与技术优势 - 公司连续两年荣登全球医疗器械企业TOP100榜单,入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湖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 [23] -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银奖等国际/国家级重大奖项60余项 [24] - 参与核酸提取、质控品研制、扩增试剂盒、分子诊断产品性能评价等20余项分子诊断行业标准建立,参与了30多个国家标准物质定标 [23] 行业发展趋势 - 分子诊断市场加速发展,成为IVD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 [29] - 目前我国拥有PCR实验室的医疗机构超1.3万家,核酸检测基础能力建设已成规模 [30] - 医疗资源下沉趋势明显,基层医疗机构将逐渐承担起精准医疗的责任 [31] - 消费医疗创新推动健康管理市场规模增长,预计在2028年将突破3万亿 [33] 研发与生产模式 - 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的方式进行技术和产品的开发,设置了生命科学研究院总体负责公司研发工作 [20] - 生产运营模式是通过设定一定的安全库存量建立的"按需生产"模式 [17] - 公司通过了ISO 13485、ISO 9001等一系列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对产品生产、检验与质控等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 [17] 营销模式 - 公司实施市场、医学、研发、营销、客户服务五位一体的协同作战机制 [19] - 产品销售模式包括直销与经销,经销模式下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代理商遴选、评估机制及分级管理制度 [19] - 直销模式下客户主要为国内第三方实验室及部分的大型综合医院 [19]
高技术制造业领航工业复苏:航空航天、智能设备、医疗仪器驱动3月工企利润增长2.6%
搜狐财经· 2025-04-27 15:49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表现 -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15093.6亿元,同比增长0.8%,扭转上年三季度以来的持续下降态势 [1] -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1-2月下降0.3%转为增长2.6% [1] - 高技术制造业以14.3%的增速成为核心驱动力,拉动当月整体利润增长2.8个百分点 [1] 行业利润增长情况 - 在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24个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增长面近六成 [1] - 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6.4%,占规上工业利润比重达32%,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 [1] - 高技术制造业利润由1-2月同比下降5.8%转为增长3.5%,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 [1] 细分行业亮点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实现23.9%的利润增长 [1] - 智能消费设备制造、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等行业利润增速分别达63.7%、59.9%和55.3% [1] -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利润增长12.5%,其中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康复辅具制造分别增长26.7%和25.0% [1] 政策效应与市场表现 - 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专用设备、通用设备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4.2%和9.5% [2]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动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助动车制造等行业利润增速达78.8%和65.8% [2] - 工业企业营收累计增速自上年12月以来持续加快,一季度同比增长3.4%,3月单月增速提升至4.2% [2] 制造业利润与成本结构 - 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7.6%,较1-2月加快2.8个百分点 [2] - 前3个月营业成本同比增长7.2%,略高于营业收入6.9%的增速 [2]
3月规模以上工企利润由降转增,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一季度近六成行业利润增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7 15:05
工业企业利润整体表现 -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0.8%,扭转上年全年同比下降3.3%的态势 [2] -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1~2月下降0.3%转为增长2.6% [1][6] - 一季度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增速较1~2月加快0.6个百分点 [2] 行业分化特征 - 高技术制造业3月利润增速达14.3%,拉动当月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8个百分点 [1][8] - 装备制造业一季度利润同比增长6.4%,占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比重32.0%,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 [8] - 专用设备、通用设备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4.2%、9.5%,分别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3.4、8.7个百分点 [3] 政策驱动领域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助动车制造、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利润分别增长78.8%、65.8%、21.7% [3] - 电子电路制造、家用电力器具专用配件制造等配套行业利润分别增长39.4%、18.2% [3]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利润增长23.9%,智能消费设备制造、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制造利润分别增长63.7%、59.9%、55.3% [8] 企业类型差异 - 3月私营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6.0%(前值下降9.0%),股份制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5%(前值下降2.0%) [7] - 一季度企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7.2%,快于营业收入增速6.9% [7] 医疗器械领域 -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利润增长12.5%,其中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康复辅具制造分别增长26.7%、25.0% [8]
2025年一季度山西全社会用电量806.9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6.1%
中国新闻网· 2025-04-27 14:17
全社会用电量总体情况 - 一季度山西省全社会用电量80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 [1] - 第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用电量全部增长,分别为7.4亿千瓦时(+10.21%)、564.41亿千瓦时(+4.89%)、128.83亿千瓦时(+11.82%)、106.29亿千瓦时(+6.01%) [1] - 11个地市用电量均为正增长,8个地市增速超全省平均,大同(+12.43%)、临汾(+11.75%)表现突出 [1] 第二产业用电亮点 - 高端装备制造业用电增速显著: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用电量同比+380.33%,拉动工业用电增长1.1个百分点 [1] - 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用电量同比+720.39%,反映光伏产业链政策落地效果 [1]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用电量同比+23.25%,拉动工业用电增长1.02个百分点,其中山西尚太锂电用电量+104.17% [2] - 医疗仪器设备(+51.08%)、仪器仪表制造业(+20.81%)、新能源整车制造(+18.8%)用电量增速明显 [2] 第三产业用电特征 - 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83.13%,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普及 [2] - 互联网数据服务业用电量同比+43.19%,延续快速发展态势 [2] - 旅游业用电量同比+16.78%,乌金山景区(+265.55%)、太行山大峡谷(+51.82%)增幅显著 [2] 经济映射 - 电力数据反映山西省经济回升向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2]
企业CEO明确发声了:关税战会毁了一切!
华尔街见闻· 2025-04-25 18:21
核心观点 - 美国企业巨头因特朗普关税政策密集下调盈利预期,覆盖消费品、航空、能源、电信、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普遍警告供应链受阻、成本增加及经济前景担忧 [1] - 市场存在反向解读,认为CEO们可能通过下调业绩指引施压白宫促使政策转向,部分解释近期美股反弹现象 [2][9][10] - FactSet数据显示,标普500成份股中90%公司在Q1财报电话会提及关税影响,"衰退"一词提及率从去年Q4的不足3%飙升至44% [2] 消费品行业 - 宝洁、百事、Chipotle等公司下调全年业绩指引,归因于消费者信心低迷及关税成本压力 [2][3][4] - 宝洁指出消费者采取"观望"态度,零售商客流量下降 [3] - 百事称消费者情绪"低迷"及关税导致其下调全年核心固定汇率每股收益预期 [4] - Chipotle下调全年同店销售增长预期上限,客流量自2月持续放缓至4月,消费者因经济担忧减少餐厅光顾 [4][5] 航空与运输业 - 美国航空因关税撤回2025年财务指引,称飞机成本过高且客户不愿承担额外成本 [5] - 达美航空、西南航空、阿拉斯加航空因经济不确定性撤回指引,联合航空罕见提供两种情景展望 [5] - 空中客车美洲公司警告全球关税对行业供应链造成"巨大压力" [5] - 货运铁路集团Norfolk Southern称关税可能减缓汽车和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 [5] 工业与能源 - 波音公司称贸易战迫使其为部分飞机寻找替代买家 [5] - 3M公司称关税是今年逆风,将通过调整生产、削减成本和提价应对 [5] - RTX警告若关税持续至年底,税前营业利润可能损失高达8.5亿美元 [5] - 通用电气计划提价以抵消约5亿美元额外成本 [5] - NextEra Energy称关税推高燃气发电机组成本,电力需求正以前所未有速度增长 [6] - 油田服务商Halliburton和Baker Hughes警告贸易战损害盈利、扰乱供应链并压低油价,后者预计关税导致今年EBITDA损失2亿美元(约4%) [7] - GE Vernova预计今年成本增加高达4亿美元 [7] 电信与医疗 - AT&T和Verizon警告关税可能提高手机和无线路由器价格,Verizon明确表示不承担手机关税成本 [7] - 波士顿科学称关税将使其今年损失约2亿美元 [7] - 强生维持年度盈利预测,但强调医疗设备关税带来4亿美元成本 [7] 建筑与市场情绪 - 建筑商PulteGroup称关税将使新房平均售价增加约5000美元,4月需求"更加波动且难以预测" [8] - TCW Group信贷研究主管指出CEO们"非常不开心",对未来政策走向高度不确定 [8] 市场反向解读 - 部分观点认为CEO们通过密集强调关税负面影响及下调指引施压政府,可能促成政策调整 [9] - 市场押注政策转向预期(如汽车关税豁免),或解释美股在负面消息下仍反弹的现象 [9][10]
FICC日报:关税风波进行时,关注欧盟等国反制措施-2025-04-08
华泰期货· 2025-04-08 13: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商品和股指期货整体中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外部风险有所上升但国内趋势保持乐观,两会定调积极,政府信用开启扩张阶段,关注后续国内加码宽松可能性,海外或逐步开启滞胀宏观环境,短期调整后可多配商品、黄金等抗通胀资产 [2] - 加征关税事件先交易需求下行后交易通胀上升,黑色、有色等工业品警惕美股调整情绪冲击,农产品关注豆棕价差变化,能源中期基本面供给偏宽松,黄金确定性强 [3] - 短期关税事件冲击全球资产,关注流动性风险,关注三大情绪缓和信号,企稳后关注黄金、商品等抗通胀资产和A股配置机会 [4] 市场分析 - 两会对全年定调积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赤字率上调至4%,CPI目标下调至2%,有专项债、地方债务置换限额和特别国债,中国3月官方制造业PMI环比改善但同比仍偏弱,行业分化,叠加外部关税压力,关注国内加码宽松可能 [2] - 4月7日美国关税政策致全球金融市场巨震,A股三大指数低开,沪指跌7.34%,深成指跌9.66%,创业板指跌12.5%,中央汇金稳市操作,中国央行扩大黄金储备,商务部召开美资企业圆桌会,亚太各国采取救市措施 [2][6] - 特朗普4月2日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美国对贸易伙伴加征10%“最低基准关税”,部分产品不适用,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加税带来需求下降和通胀上升,令美联储陷入滞胀政策困境,市场定价美联储年内降息五次预期,关注各国报复性关税及流动性风险 [2] 商品分析 - 从2018年关税复盘看,加征关税先交易需求下行后交易通胀上升,黑色、有色等工业品警惕美股调整情绪冲击,农产品需求稳定价格上行波动概率大,关注豆棕价差,能源方面关税落地叠加OPEC+增产扰动原油价格下移,中期供给偏宽松,黄金确定性强 [3] 策略建议 - 商品和股指期货整体中性,短期关注流动性风险,关注美股和黄金止跌、美联储等央行超预期宽松、关税和谈取得进展三大情绪缓和信号,企稳后关注黄金、商品等抗通胀资产和A股配置机会 [4] 要闻 - A股受海外关税冲击调整,中央汇金增持ETF维护市场平稳,中国3月末黄金储备增加 [6] - 商务部副部长主持美资企业圆桌会,谴责美国关税政策,强调中方反制措施意义,希望美资企业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 [6] - 印尼央行干预离岸NDF市场稳定印尼盾汇率,4月8日将干预国内市场,优化印尼盾流动性工具;韩国央行密切关注市场,必要时稳定市场;日本敦促美国关税豁免,首相将与特朗普通话 [6] - 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趋陡,交易员押注美联储大幅降息,货币市场隐含基准利率下月和年底降低幅度 [6] - 美联储4月7日举行理事会闭门会议审查并确定提前和贴现利率 [6] - 美元兑日元等汇率有跌幅 [6]
安杰思:安杰思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2023-05-15 19:34
上市信息 - 公司拟在科创板上市,发行1447万股A股,占发行后总股本25%,预计2023年10月5日发行,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125.8元[7] - 保荐人为中信证券,穿透后持有公司间接股权比例约0.04%[7][41] - 募集资金总额182,032.60万元,净额165,101.28万元[43] 业绩数据 - 2020 - 2022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 - 5.95%、77.64%和21.49%,复合增长率达46.91%[38][59] - 2023年1 - 3月预计营业收入8500 - 9000万元,同比增9.63% - 16.08%;预计净利润3000 - 3300万元,同比增7.14% - 17.86%[65] - 2022年资产总额47338.48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38157.82万元[62] 产品销售 - 2022年度带量采购电圈套器收入占境内该产品收入4.08%,销售均价较非带量采购低37.89%[29][103] - 报告期各期“两票制”收入占内销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11.74%、5.95%和4.68%[31][104] - 报告期内止血闭合类产品境内销售均价分别为68.44元/件、63.90元/件和58.80元/件[36][89] 市场份额 - 2021年度止血闭合类产品市场份额为15%,2022年度为15.74%[56] - 2021年度境外收入增速超90%,2022年度保持30%以上高速增长[56] 研发情况 - 2020 - 2022年累计研发投入占累计营业收入比例为8.74%[59] - 截至报告期末,研发人员占当年员工总数比例为18.96%,应用于主营业务发明专利超5项[59] 法规影响 - 欧盟MDR法规2021年5月26日实施,公司基于MDD法规的CE证书分别于2023年3月18日及2024年5月26日到期,已申请延展[17][23] - 英国2025年1月1日后医疗器械需满足UKCA要求,否则公司无法在英销售[26][100] 股权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为杭州一嘉,实际控制人为张承,发行前杭州一嘉持股43.53%,发行后降至32.65%[144][170] - 达安基因发行前持股13.82%,发行后降至10.37%;张承发行前持股9.52%,发行后降至7.14%[170] 子公司情况 -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司有4家全资控股子/孙公司,如安杰思精密2022年度总资产1250.82万元,净资产122万元,营收1497.88万元,净利润 - 98.97万元[133][134]
安杰思:安杰思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意向书
2023-04-26 19:34
发行相关 - 公司拟发行1447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25%,发行后总股本为5787.0971万股[8][42][45] - 预计发行日期为2023年10月5日,初步询价日期为2023年5月5日等[8][43][44] - 初始战略配售发行数量为144.70万股,占本次发行数量的10.00%[45][46] - 保荐人相关子公司中证投资初始跟投比例为5.00%,即72.35万股[50] 业绩数据 - 2020 - 2022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46.91%,2022年度营业收入3.71亿元[62] - 2022年净利润14495.55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287.81万元[65] - 2023年1 - 3月预计营业收入8500 - 9000万元,净利润3000 - 3300万元[68] 市场份额与增速 - 2021年度止血闭合类产品市场份额达15%,2022年度达15.74%[60] - 2021年度境外收入增速超90%,2022年度保持30%以上高速增长[60] 研发情况 - 2020 - 2022年累计研发投入占累计营业收入比例为8.74%[62] - 截至报告期末,研发人员占当年员工总数比例为18.96%[62]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取得发明专利43项,应用于主营业务的发明专利超5项[62] 产品销售 - 2022年度带量采购电圈套器收入占境内电圈套器收入4.08%,均价低37.89%[30][106] - 报告期各期“两票制”收入占内销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11.74%、5.95%和4.68%[32][107] - 报告期内外销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41.80%、45.05%和48.48%[109] 募集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净额拟投入年产1000万件医用内窥镜设备及器械等四个项目,合计77070.00万元[73] 风险提示 - 欧盟CE证书到期,若无法完成延展,出口业务将下滑[101][102] - 若无法在2025年1月1日前完成UKCA认证,将影响英国销售[103] - 带量采购、“两票制”、国际贸易等因素或影响公司业绩[106][107][109][110] 公司历史与股权 - 公司前身2010年12月成立,2019年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117][121] - 发行后杭州一嘉等股东持股比例将下降[173] - 公司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190][195]
杭州安杰思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注册稿)
2023-03-28 19:47
发行上市 - 公司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发行不超过1447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25%,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5787.0971万股[8][40] - 保荐人(主承销商)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穿透后持有公司间接持股比例约为0.04%[8][37] - 发行申请尚需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监会履行相应程序[3] 业绩数据 - 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2亿元,较2021年增加21.65%;归母净利润14,542.40万元,较2021年增加38.76%;扣非归母净利润14,288.60万元,较2021年增加42.82%[54] - 2023年1 - 3月预计实现营业收入8,000 - 8,500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4.87% - 11.42%;预计净利润2,880 - 3,230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2.68% - 15.36%;预计扣非净利润2,800 - 3,150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0.39% - 12.94%[55] - 2020 - 2021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62.31万元和10,004.89万元,2020 - 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195.37万元和30,546.61万元[58] 产品销售 - 2021 - 2022年公司电圈套器、胆道引流管等产品多次中选带量采购,报告期内在浙江省通过带量采购销售400件电圈套器,销售价格较同期非带量采购低33.47%[26][90] - 报告期各期,“两票制”收入占公司内销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3.91%、11.74%、5.95%和5.20%[28][92] - 报告期内,公司外销收入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1.70%、41.80%、45.05%和45.79%[93] 研发情况 - 2019 - 2021年累计研发投入占累计营业收入比例为8.72%[4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研发人员占当年员工总数比例为17.18%[47] - 截至2022年8月31日,取得发明专利43项,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超5项[47] 风险提示 - MDR规则于2021年5月26日正式实施,公司基于MDD法规申请的CE证书分别于2023年3月18日及2024年5月26日到期,已递交相关产品的CE认证申请[23][87] - 2023年7月1日后进入英国市场销售的医疗器械产品需满足UKCA要求,若公司无法在2023年7月1日前完成相关产品的UKCA认证,将对境外销售产生不利影响[25][89] - 公司境内“AGS”商标被第三方在先申请,虽与杭州安誉生物协商取得该商标,但仍有被误认的潜在可能,且存在知识产权保护及技术泄密风险[30][65] 公司架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为杭州一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张承,张承直接持有公司9.52%股份,合计可支配表决权股份比例达65.1110%[131] - 公司设有4家全资控股子/孙公司,无分公司[120][130] - 公司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2名;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其中职工代表监事1名[169][174] 人员情况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员工人数分别为377人、357人、540人和524人[20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管理行政、研发、生产、销售人员占比分别为16.79%、17.18%、53.05%、12.98%[200] - 2021年度及2022年1 - 6月公司董监高及核心技术人员薪酬合计分别为740.06万元和308.54万元[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