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水

搜索文档
科顺股份业绩承压股价累跌72.7% 拟2.4亿元参设并购基金投资前沿科技
长江商报· 2025-07-24 16:42
产业并购基金设立 - 公司子公司横琴逸东拟出资2.4亿元与高新创投、科创集团共同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基金总认缴规模为4.81亿元 [1] - 基金名称为广东顺德创顺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主要投资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科技、先进制造等前沿科技领域 [1] - 高新创投作为普通合伙人出资100万元占比0.208%,科创集团和横琴逸东作为有限合伙人各出资2.4亿元各占比49.896% [1] -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公司监事黎粤洋为高新创投总经理、法定代表人 [1] 公司主营业务 - 公司专注于提供建筑防水综合解决方案,主要产品为防水卷材、防水涂料 [2] - 公司业务包括防水材料、建筑材料、建筑机械成套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技术服务,2018年登陆创业板 [2] 财务表现 - 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7.71亿元、76.61亿元、79.44亿元 [2] -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3亿元、1.78亿元、-3.38亿元 [2] - 2023年亏损主要由于房地产市场下行导致部分地产客户应收账款未能及时收回 [2] - 2024年公司业绩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0.44亿元 [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减少6.06%至13.9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23.19%至0.41亿元 [3] 股价表现 - 2021年5月底公司股价触及上市后高点20.77元/股 [3] - 截至2025年7月23日收盘价为5.67元/股,期间跌幅达72.7% [3] - 2025年7月以来股价有所回升,从7月初的4.76元/股上涨至7月23日的5.67元/股,涨幅19.12% [3]
企业家面对面丨从“防水一哥”迈向“世界一流”——专访东方雨虹董事长李卫国
新华网财经· 2025-07-24 11:19
公司发展历程 - 东方雨虹成立三十周年,从地方民营小企业成长为建筑防水行业巨头,覆盖建筑建材全产业链 [3][11] - 公司营收从2008年上市时的7.1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80.56亿元,实现约38倍增长,年复合增长约26% [14] - 业务足迹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与地区,拥有海外代理商1000多家,防水卷材累计产量突破53.5亿平方米 [14][24] 行业现状与痛点 - 建筑防水行业集中度低,呈现"大行业、小企业"格局,存在2000家左右企业且产品同质化严重 [6] - 中小企业普遍采用赊销、让利、垫资等单一营销模式,导致货款拖欠问题突出,财务风险大增 [6] - 市场上充斥假冒伪劣和非标产品,偷工减料行为损害行业信誉,市场机制不完善导致淘汰进程缓慢 [6] 公司破局策略 - 通过材料升级(如超大幅宽TPO防渗膜、DMSC硅烷改性聚醚防水涂料)、智能化施工(机器人喷涂)和应用场景拓展(地铁、海绵城市)构建核心竞争力 [7][8][12] - 坚持"不生产一平米非标产品"原则,成立专业检测公司实施全流程质量管控 [13][20] - 推动服务模式从单一材料销售转向"材料+施工+维保"一体化,连续19年开展"服务百姓、拒绝渗漏"公益活动覆盖1200余社区 [14] 科技创新与标准引领 - 公司拥有专利1916件,获批行业唯一国家重点实验室,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2][13] - 自主研发超大幅宽TPO防渗膜(6米幅宽、100米卷长)解决抽水蓄能电站防渗难题,大虹人智能装备实现涂料即产即发 [12] - 将近百项专利免费开放给行业,加速技术共享与转型升级 [15] 国际化战略布局 - 以海外建厂(美国休斯敦、马来西亚、沙特等基地)实现从贸易出海到品牌出海的跨越,推进研产供销服本地化 [25] - 全资收购智利建材超市企业Construmart,构建国际化零售网络,目标对标美国家得宝 [26] - 海外项目覆盖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团队克服技术差异与文化适应挑战 [24][25] 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 - 提出"长期主义"经营理念,强调财务报表让位于企业价值观,长远利益优先当下利益 [15][20] - 连续17年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参与小汤山医院、火神山医院等应急项目建设 [20][22] - 通过工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培养国家级技术能手15人、防水大师26人,搭建"雨虹工匠"平台实现45万人属地化用工 [15]
企业家面对面丨从“防水一哥”迈向“世界一流”——专访东方雨虹董事长李卫国
新华网· 2025-07-24 10:11
公司发展历程 - 东方雨虹成立于30年前,从地方民营小企业成长为建筑防水行业巨头,业务覆盖建筑建材全产业链 [9] - 公司2008年上市至2024年营收从7.12亿元跃升至280.56亿元,实现约38倍增长,年复合增长约26% [12] - 防水卷材累计产量突破53.5亿平方米,铺设总长度可绕行地球赤道400周,规模成为世界第一 [19]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建筑防水行业集中度低,市场分散,存在"大行业、小企业"特征,2000家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 [5][6] - 中小企业普遍采用赊销、让利、垫资等高风险营销模式,假冒伪劣产品占比高,行业竞争不规范 [5] - 防水工程具有隐蔽性,质量问题危害滞后,损害行业信誉,市场机制需完善以淘汰落后产能 [5] 公司技术突破与创新 - 自主研发超大幅宽TPO防渗膜(6米幅宽)、大虹人智能装备、DMSC硅烷改性聚醚防水涂料等突破性技术 [9] - 拥有专利1916件,获批行业唯一国家重点实验室,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0] - 将近百项专利免费开放给行业,加速技术共享与产业升级 [13] 质量管控与服务网络 - 坚持"不生产一平米非标产品",成立专业检测公司实施全流程质量管控 [11] - 连续19年开展"服务百姓、拒绝渗漏"公益活动,覆盖1200余社区,服务14万人次 [11] - 搭建"雨虹工匠"平台实现45万劳务人员属地化用工,撮合项目近万个 [12] 国际化战略布局 - 业务覆盖150多个国家,设立1000多家海外代理商,在沙特、泰国、坦桑尼亚等地完成标志性工程 [19][20] - 2024年加速海外建厂,包括美国休斯敦、马来西亚、沙特天鼎丰中东基地等实现本地化经营 [20] - 全资收购智利Construmart建材超市,对标美国家得宝,构建国际化零售网络 [21] 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 - 创立《东方雨虹基本法》确立"长期主义"核心理念,强调价值观优先于财务报表 [13][17] - 连续17年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参与小汤山医院、火神山医院等应急项目建设 [17][18] - 通过工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培养26名国家级屋面防水大师,15名全国技术能手 [12] 未来发展规划 - 目标实现防水、管业、涂料、砂粉等核心品类全球领先,服务板块全球综合实力第一 [21] - 推动从贸易出海、制造出海到品牌出海的转型,强化跨文化融合与属地化团队建设 [21] - 计划用20年左右时间赶超美国家得宝,打造中国制造全球化品牌 [21]
从湖南到世界:东方雨虹三十年的奋进与荣光
中国新闻网· 2025-07-21 13:25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从湖南起步,历经五个发展阶段,现已成为全球防水材料行业龙头 [1] - 公司成立三十周年,以"专注攀登、永创新高"为主题举办庆典活动 [1] - 公司董事长强调"常识、规则、底线"的核心价值观,提出成为世界一流建筑建材系统服务商的目标 [1] 行业地位与认可 - 公司获得2024年全球建筑防水材料销量第一的权威认证 [9] -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秘书长高度评价公司三十年来对行业技术标准制定和产品质量提升的标杆作用 [2] - 公司在推动行业整体健康发展、提升行业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科技创新能力 - 公司拥有实力雄厚的科研团队,重点攻关十大关键技术领域 [3] - 公司坚持"科技是引领行业、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的战略定位 [3] - 公司智能制造与精益生产领域取得显著进展,致力于"重构行业基准" [5] 全球化布局 - 公司旗下香港子公司作为全球化先锋,展现拓展国际市场的坚定决心 [6] - 海外集团副总裁阐述"定义标准而非追赶标准"的全球实践理念 [7] - 公司国际团队展现出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的活力与愿景 [7] 企业文化与团队 - 公司通过颁奖仪式表彰三类核心人才:长期服务者、岗位贡献者和技术创新者 [2] - 公司展现老中青三代员工传承的奋斗精神,强调团队攻坚克难的意志 [8] - 公司合作伙伴关系稳固,包括三代坚守的家族合作伙伴和国际合作伙伴 [4] 产品与技术实力 - 公司防水卷材产品具有行业领先的硬核实力 [5] - 公司通过持续技术创新驱动企业进阶并重塑行业生态 [3] - 公司在新材料、新技术领域持续投入,布局未来发展 [3]
东方雨虹业绩连降股价阵痛跌50% 财务承压李卫国或套现5.13亿还债
长江商报· 2025-07-07 06:35
公司减持与股东动态 - 控股股东李卫国计划未来3个月内减持不超过4638.22万股(占总股本1.94%),按7月3日收盘价11.07元/股计算,预计套现5.13亿元 [1][4][6] - 李卫国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22.68%,当前质押率为72.43%,未来半年内到期质押股份2.54亿股(占总股本10.65%),融资余额10.64亿元 [2][9] - 2024年至今李卫国已通过两次减持累计套现11.65亿元(含年初减持6.52亿元),历史累计套现约36亿元,若本次完成将达40亿元 [6][8][9] 财务状况与业绩表现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59.55亿元(同比降16.71%),归母净利润1.92亿元(同比降44.68%) [2][15] - 2023全年营收280.56亿元(同比降14.52%),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降95.24%) [15] - 应收账款改善明显:一季度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合计88.22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6亿元,经营现金流净额-8.13亿元(同比提升56.98%) [15] 分红与股价表现 - 2024年全年现金分红36.72亿元,分红率高达3393.90%,李卫国按持股比例分得8.16亿元 [3][11][12] - 股价持续低迷:7月4日收盘价10.90元/股,较2021年峰值61.62元/股下跌82%,较2023年10月董秘发声时22元再跌50% [13] - 业务转型导致收入结构变化:一季度直销收入下降,地产集采收入同比显著减少,主动放弃高风险客户及回款差的双包业务 [14] 公司战略调整 - 业务模式从地产大客户直销转向零售与工程渠道为主,优化客户结构与付款条件 [14] - 非防水业务(如砂粉)快速发展,零售板块高毛利业务增长突出 [13]
李卫国为偿债,拟套现东方雨虹5亿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04 17:46
控股股东减持计划 - 控股股东李卫国计划减持不超过4638.22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不超过1.94% [1] - 按当前11元股价计算,此次减持将套现约5亿元 [1] - 减持资金主要用于偿还债务 [1] - 李卫国当前持股比例为22.22%,总价值约58亿元 [1] 股权质押情况 - 李卫国最新解除质押1850万股,占其所持股份3.49% [1] - 解除质押后仍有72.43%的股份处于质押状态 [1] - 未来一年内到期质押股份占其所持股份67.14%,融资余额15.48亿元 [1] - 未来半年内到期质押股份占46.96%,融资余额10.64亿元 [1] 历史减持与分红 - 2024年一季度李卫国曾减持套现6.52亿元,用于弥补股东损失 [2] - 公司2023年度分红10派6元,2024年中分红10派6元,2024年度分红10派9.25元 [3] - 李卫国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分红获得超11亿元 [3] 公司业绩表现 - 2008-2021年营收与利润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4] - 2019-2021年股价从13元涨至64元,市值突破千亿 [4] - 2021-2024年营收分别为319.23亿元、312.1亿元、328.2亿元和280.6亿元 [4] - 同期扣非净利润为38.67亿元、18.04亿元、18.41亿元和1.236亿元 [4] 股价变动 - 股价从2021年高点64元跌至当前11元,跌幅达80% [5]
东方雨虹二十年公益践行 让更多家庭“渗漏无忧”
环球网· 2025-07-04 16:16
公益活动概况 - 公司自2006年发起"服务百姓 拒绝渗漏"公益活动,已持续近20年,覆盖全国60多座城市,累计为上千个社区提供免费渗漏勘查服务近14万人次,为600余户特殊家庭免费解决渗漏难题[1][3][8] - 2025年活动在京、沪、川、黔、赣、闽等多省市全面展开,重点服务经济困难家庭、残障人士、独居老人及退役军人家庭等群体[1][10] - 活动从单点维修升级为集科普讲座、免费勘查、精准维修、数字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5] 行业痛点与公司使命 - 建筑渗漏问题在雨季频发,导致墙体发霉、钢筋锈蚀甚至威胁建筑结构安全,是困扰居民生活的民生痛点[3] - 公司以"为人类为社会创造持久安全的环境"为使命,通过专业技术解决渗漏问题并普及防水知识[3][5] 服务模式与技术特点 - "雨虹"服务品牌涵盖防水维修、墙面刷新等六大板块,采用环保材料、持证上岗人员及标准化施工工艺,实现"材料环保可靠,人员持证上岗,全程标准施工,售后质保无忧"的全流程服务[5][7] - 数字化服务体系包括线上进度追踪、精确到0.1平方米的数字化工单、施工人员技能认证与考核,杜绝隐性消费[7] - 具体案例显示维修流程包含精准定位渗漏源、铺设防水卷材、淋雨试验等标准化工序[7] 社会影响与行业推动 - 活动推动防水知识普及和行业服务标准提升,同时向社区传递环保理念,倡导绿色建材理性消费[5][8] - 公司计划持续迭代升级公益行动,以专业服务和人文关怀赋能建筑耐久性与居民居住体验[10]
从绿茵场到百姓家:东方雨虹以实际行动诠释企业担当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04 14:21
公司社会责任与文化建设 - 公司通过赞助北京女足(更名为北京东方雨虹女足)实现工匠精神与体育精神的融合 强调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与公司"做苦工 挑重担"理念的共鸣 [1] - 2025年赞助江苏城市足球联赛 通过赛事赞助与体育场馆防水技术服务的双线布局 将体育精神融入企业基因 [3] - 连续19年开展"服务百姓 拒绝渗漏"公益活动 2025年覆盖全国60余座城市 累计为14万人次提供免费渗漏咨询 为600户特殊家庭提供免费维修 [5] 文化品牌建设 - 连续19年举办文化艺术节 从企业年会发展为涵盖文化庆典、技能比武、艺术展览、体育竞技的综合性文化盛会 [5][7] - 文化活动包含摄影书画比赛、技能比武等环节 强化"守正创新"文化基因 成为行业文化共识 [7][8] - 通过长期文化投入 使品牌名称(如"东方雨虹式防守"、"雨虹小哥")成为行业和社会认知符号 [8] 行业影响力构建 - 将防水技术服务延伸至全球体育场馆建设项目 展示专业实力同时拓宽应用场景 [3] - 通过公益活动将建筑渗漏问题提升至民生高度 提出"修补生活裂缝"的理念 强化品牌社会价值 [5] - 文化品牌持续19年的运营 证明文化力可转化为企业竞争力 并为行业提供文化运营范本 [7][8]
东方雨虹出海“四连击”:进一步加速全球化战略布局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03 17:12
东南亚市场战略布局 - 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通过马来西亚生产基地试产成功、专卖店开业、越南5万平方米工业屋面翻修项目及槟城新品发布会四件事,勾勒出从产品输出到标准输出、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布局的海外战略蓝图[1] - 海外布局体现"生产基地+服务网络"双轮驱动模式,实现从单一产品输出到综合服务落地的转型[1] - 马来西亚本土化系统服务升级,构建"研发+生产+服务"一体化能力,解决跨境供应链时效痛点[3] 技术标准与项目突破 - 越南5万平方米混凝土屋面翻修项目验证中国防水技术标准在海外高端市场的适用性,采用TPO防水卷材及配套系统解决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渗漏问题[5] - 项目不仅体现"中国制造"出口,更是"中国标准"输出,证明中国防水技术的品质可靠性[5] 产品本土化创新 - 槟城新品发布会推出外露防水系统、无尘瓷砖胶等产品,基于东南亚气候特点进行防潮抗裂性能改良,匹配区域建筑需求[6] - "产品定制化"策略形成性能差异化壁垒,兼具价格优势[8] 全球化战略升级 - 通过产品、技术、服务三重优势塑造"中国制造"新形象,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战略转型[8] - 四件事共同构成公司全球化战略内核,未来将加速拓展更广阔市场[1][8]
东方雨虹20250625
2025-06-26 22:09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东方雨虹 - 行业:建筑防水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东方雨虹经营情况 - 销量:2025 年第二季度 4 - 5 月,防水卷材销量同比增长超 6%,防水涂料销量同比略降约 0.1%,砂粉销量增速显著,呈现止跌回升趋势[3] - 收入:因去年价格战价格下调,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但降幅收窄,5 月降幅小于一季度和 4 月,呈边际改善趋势[3] - 价格:4 月起终端市场消耗价格环比一季度趋稳略升,部分头部企业发布涨价函,是行业复价积极信号[3] 建筑防水行业需求环境 - 整体:行业整体需求下行,工程和零售市场需求均面临下行压力,环境严峻[4] - 局部:工业能源类、城市更新、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如重大水利设施)等需求表现尚可,东方雨虹工建集团承接了相关项目[4] 2025 年下半年市场价格走势 - 走势难判,取决于头部企业策略,一家传统头部防水公司不愿继续价格战,东方雨虹率先提价,试点调价未影响销量,预计价格战缓和[5] 2025 年公司收入结构 - 目标未调整,零售和小 B 业务占比将提升,地产大客户直销模式占比下降。零售端预计增长,小 B 端保持个位数增长,地产大 B 直销业务预计下降,施工业务收入也将下降[6][7] 德爱威零售业务调整 - 2023 年调整:划归民建平台分管,整合渠道,清理库存,影响了当年销售任务,但利于未来协同和业务增长[7][8] 东方雨虹民建业务 - 目标策略:2025 年目标是完成预算实现百亿收入,深化下沉市场渗透,利用行业竞争格局变化机遇[9] - 增长驱动:扩品类战略,非防水品类(卷材维修、特种砂浆、墙面辅材等)是收入增长主要来源[10][11] 东方雨虹公建业务 - 价格策略及表现:2024 年 4 月起实施新价格体系,4 - 5 月终端产品价格环比一季度趋稳提升[12] - 核心任务和领域:核心任务是提升市场份额,发展渠道合伙人,聚焦重大水利、城市更新、工业能源类项目[13] - 战略调整:2025 年“稳防水、扩品类”,砂浆、管业为主业,涂料和防腐为增长引擎,从工程防水平台转型工程建材平台[15] 东方雨虹海外市场布局 - 区域布局:东南亚建立经销商体系并设厂,北美工厂在建,计划 2025 年底在沙特投产无纺布工厂[3][16] - 资本开支:2025 年预计 10 亿 - 15 亿元人民币,多数工厂投入 4000 万 - 5000 万元,部分工厂投资较大[3][17] - 建设模式:采取多种灵活模式优化资本开支,如购买现有厂房、搬迁国内闲置设备、“以租代建”[17][18] 公司业务结构调整影响及业绩展望 - 2025 年:收入平稳,核心业务稳固,推进降费增效,优化费用率,价格战缓和[18] - 2026 年:业务结构调整冲击减小,收入规模有望恢复增长,业绩向好[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抵房处置:倾向在可接受价格内尽快变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2025 年处置可能冲击利润[18] - 公抵房结构:除三家酒店外主要为住宅类资产,车位价值量小可忽略[20] - 优化资产布局和消化过剩产能:出租或出售闲置厂区,推广德阳模式至沈阳厂区,出售厂区不限于建材行业,与政府协商退回部分工业用地[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