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

搜索文档
能源领域终极畅享,行业卖铲人率先受益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19 10:51
3)钨铜偏滤器为未来主流方案:偏滤器的主要功能为排出聚变反应产生的等离子体污 染和其携带的热量,其服役要求与第一壁相似,因此偏滤器的结构设计、高热流密度材料的 应用、制造加工技术等多个关键要素缺一不可。钨铜偏滤器能满足高功率长脉冲的工程使用 要求,是较为理想的方案,建议关注国内钨铜偏滤器核心供应商:安泰科技;偏滤器中热沉 材料的性能决定了部件能否承受高热负荷及中子辐照,目前来看铬锆铜合金具备较大的应用 空间,建议关注上游特种铜合金材料供应商:斯瑞新材。 顶层政策引领叠加资本持续加码,核聚变技术商业化奇点已致:可控核聚变已成为全球 主要国家未来能源战略布局的重点方向,在海外头部经济体的政策持续加码下,我国陆续出 台相关政策,共同引领可控核聚变行业发展建设提速,政策释放的前瞻信号较为明确。目前 可控核聚变多条技术路径仍处于齐头并进态势:托卡马克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投资额最大、技 术发展最为成熟的路线,已处于工程可行性阶段,国际合作及国家级项目多采用托卡马克, 较多民营企业正在向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方向发展;Helion、瀚海聚能等创业公司则采用 了FRC技术路径,瀚海聚能于2025年7月实现等离子体点亮标志着FRC步 ...
生态环境部就《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磁约束聚变装置(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证券时报网· 2025-09-16 16:45
人民财讯9月16日电,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子能法》关于"建立符合受控热核聚变特点、促进核聚 变应用的监督管理制度"的要求,规范聚变装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保障国内核聚变产业高质 量发展,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磁约束聚变装置(征求意见稿)》,现公开 征求意见。 ...
国光电气(688776.SH):荣获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格隆汇APP· 2025-09-15 17:35
核心观点 - 公司联合申报项目荣获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体现核聚变领域科研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1] - 连续两年凭借不同项目获得该奖项 显示技术创新及研发能力获高度认可 [1] - 公司将继续贯彻技术发展战略 加大研发创新力度 提升成果转化能力 [1] 奖项荣誉 - 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申报"新一代中国环流器工程研制"项目获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 - 此前凭借"聚变堆大型复杂部件高温下超高灵敏度检漏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2023年度该奖项 [1] - 四川省科学技术奖由四川省人民政府设立 是省内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科技奖励体系之一 [1] 技术研发 - 获奖体现公司在核聚变领域的科研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1] - 公司长期坚持科技创新 连续两年凭借不同项目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 [1] - 将加大科技研发和产品创新力度 加快新产品研发与制造 [1] 发展战略 - 继续贯彻现有技术发展战略 持续深耕行业 [1] - 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提升研发成果转化能力 [1] - 为可持续发展建立可靠技术保障 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 [1]
【研选行业+公司】全球核聚变商业窗口抢先卡位?机构点名6只核心标的
第一财经· 2025-09-11 20:04
全球核聚变投资 - 全球核聚变投资额飙升至97亿美元[1] - 2030年商业化窗口成为关键卡位时点[1] - 机构点名6只核心部件标的[1] 公司业绩与业务布局 - 2025年净利润增速最高看325%[1] - 传统主业持续修复且毛利率超35%[1] - 庭院机器人业务即将放量[1] - 前瞻布局机器人关节领域[1]
2025外滩大会开幕 中科大孙玄:AI的尽头是能源
央广网· 2025-09-11 14:07
行业核心观点 - 核聚变被视为满足人工智能发展所需能源的关键解决方案 具有极高能量密度 1克核聚变燃料释放能量相当于8吨石油 [1][3] - 人工智能与核聚变技术融合被视为下一代文明的关键科技 两者结合可能加速新时代来临 [1][5] 资本投入与商业化进展 - 全球核聚变商业公司累计获得总投资额达71亿美元 同比增加9亿美元 资本市场融资屡创新高 [4] - 89%受访企业看好2030年代末实现并网发电 行业处于商业化落地黎明前夕 [4] - 谷歌 OpenAI等头部国际科技企业自2020年起积极布局核聚变领域 [3] 技术路径发展 - 主流技术分为激光惯性约束与磁约束两大方向 均存在造价昂贵和工期长的挑战 [4] - 磁惯性约束混合路径能大幅降低造价和建造时间 提升迭代效率 但依赖对物理过程的理解 [4] - 中国从早期单一托卡马克聚变发展到多种形式聚变 研究院所高校和企业已取得众多突破 [5] 人工智能与核聚变融合 - AI技术可帮助创建基于物理规则自我学习的人工智能系统 无需依赖现有实验数据 [4] - 这种AI系统有望自主设计全新聚变堆 类似AlphaZero的自主学习模式 [4] - AI代表人类智力从碳基到硅基演化 聚变代表从地球能源向宇宙能源的转变 [5]
碳中和50ETF(159861)涨超3%,核聚变商业化提速获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13:58
核聚变产业商业化进展 - 核聚变产业商业化落地提速 资本市场对商业化前景信心显著 近期融资活动频繁[1] - 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完成8.63亿美元融资 资金用于示范装置SPARC建造及ARC电站开发[1] - 美国General Atomics战略投资2000万美元加速氚燃料循环测试设施研发 计划2026年投入运营 解决氚高效利用难题[1] - 田纳西大学与德国研究所联合开发SICAS集成建模框架 突破核聚变装置全局等离子体模拟技术 推动清洁能源商业化进程[1] 光伏行业与电力需求 - 光伏行业"反内卷"升级 用电量持续创新高 行业需求保持强劲[1] 碳中和50ETF产品特性 - 碳中和50ETF(159861)跟踪环保50指数(930614) 该指数从A股选取环境保护相关领先企业作为样本[1] - 指数覆盖清洁能源 污染治理 节能技术等领域 反映环保产业整体表现[1] - 指数成分股具备较高成长性和技术创新能力 行业配置侧重新能源 环保设备与服务等方向[1] 基金投资渠道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环保产业50ETF联接C(012504)和联接A(012503)[1]
工程机械板块景气延续,关注半导体设备、人形机器人板块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03 14:22
机械行业整体表现 - 中信机械行业过去一周上涨0.74%,在所有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2,表现处于中上游 [1][2] - 细分板块表现分化:金属制品上涨2.71%,专用设备上涨1.88%,通用设备上涨0.20%,工程机械上涨0.04%,仪器仪表下跌0.56%,运输设备下跌0.51% [1][2] 工程机械板块 - 头部企业2025H1收入实现正增长:三一重工增长14.96%,徐工机械增长8.04%,中联重科增长1.3%,柳工增长13.21%,山推股份增长3.02% [2] - 归母净利润增速显著:三一重工增长46.00%,中联重科增长20.84%,柳工增长25.05%,徐工机械增长16.63%,山推股份增长8.78% [2] - 海外市场景气度提升:2025H1工程机械产品出口总额282.8亿美元,同比增长9.4%,东南亚、中东和拉美等新兴市场需求向好 [2] - 国内需求支撑强劲:专项债发行节奏平稳,雅下工程、新藏铁路及农村公路提升行动等国家级重大项目加速落地 [2] 半导体设备板块 - 美国对华半导体限制升级:撤销英特尔、三星、SK海力士在华工厂的设备采购豁免权,新规要求120天后购买美国设备需申请许可证 [3] - 国产替代机遇凸显:海外设备管制升级长期将加速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创新进程,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家迎来发展机遇 [3] 机器人领域动态 - 英伟达发布新一代机器人计算平台Jetson Thor:支持多AI模型运行,包括大语言模型、视觉语言模型和视觉语言动作模型,为机器人多模态感知提供硬件基础 [3][4] - 优必选获10亿美元战略融资:与国际投资机构InfiniCapital达成合作,包括融资授信、股权增持、产业链投资及中东市场开拓 [4] 核聚变产业进展 - 美国核聚变公司CFS完成8.63亿美元B2轮融资:累计融资近30亿美元,资金用于SPARC示范装置建造和ARC电站开发 [5] -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发布近3000万元采购项目:包括馈线系统真空室部件制造和100kA失超保护主开关等 [5] 投资关注方向 - 工程机械领域关注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机械、柳工、山推股份、恒立液压等 [6] - 半导体设备领域关注北方华创、中微公司、快克智能等 [6][7] - 人形机器人领域关注高壁垒环节:总成(拓普集团、三花智控)、PEEK结构件(唯科科技、福赛科技)、传感器(汉威科技、日盈电子)、减速器(宏昌科技)、丝杠(恒立液压、浙江荣泰)、电机(鸣志电器、江苏雷利)等 [6] - 核聚变领域关注合锻智能、皖仪科技等 [6][7] - 本周重点关注机器人PEEK结构件(唯科科技、福赛科技)、轴向磁通电机(江苏雷利、东睦股份)、AI上游设备(鼎泰高科、豪迈科技)及工程机械(徐工机械) [7]
机械行业周报:看好人形机器人、可控核聚变和农机
新浪财经· 2025-08-31 14:46
行情回顾 - SW机械设备指数上周上涨1.01% 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3 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2.71% [1] - 2025年至今SW机械设备指数上涨30.41% 在申万行业中排名第6 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4.28% [1] 英伟达Jetson Thor发布 - 英伟达发布专为物理AI和机器人设计的高性能计算平台Jetson Thor 被称为"机器人大脑" [2] - Jetson Thor可同时运行多个AI模型 支持大语言模型、视觉语言模型和视觉语言动作模型等生成式AI模型 [2] - 该平台为机器人实现多模态感知和决策能力奠定硬件基础 是英伟达机器人生态战略的系统性升级 [2] 核聚变领域投资动态 - 美国核聚变能源初创企业CFS获得8.63亿美元融资 投资方包括英伟达 [3] - CFS自成立以来累计融资约30亿美元 占全球聚变能源行业融资总额约1/3 [3] - CFS预计2027年实现关键技术里程碑 为商用聚变电厂开发铺平道路 [3] 农业机械数据表现 - 2025年7月大拖产量0.57万台同比-10.8% 中拖产量1.41万台同比+9.4% [3] - 5月以来大拖产量降幅逐月收窄 中拖同比增幅逐月扩大 显示行业底部回暖 [3] - 7月玉米进口量仅6万吨创7年新低 玉米现货价2364.71元/吨较241227低点上升11.8% [3] 细分行业景气状况 - 工程机械、铁路装备和燃气轮机行业呈现稳健向上或加速向上态势 [4] - 船舶行业下行趋缓 油服设备底部企稳 通用机械持续承压 [4]
英伟达入局、谷歌加码,MIT孵化的核聚变公司再获8.63亿美元投资
搜狐财经· 2025-08-29 21:02
融资情况 - 核聚变初创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在B2系列融资中成功筹集8.63亿美元[1] - 融资阵容包括首次入局的英伟达风险投资部门NVentures以及谷歌、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Emerson Collective等现有投资者[1] - 累计筹资总额达到约30亿美元 成为全球资金最充裕的核聚变公司 占据全球私营核聚变行业总融资额约三分之一份额[4] 技术路径与创新 - 采用托卡马克装置 利用高温超导磁体技术产生更强磁场 实现更紧凑、成本更低、更强大的聚变装置[6] - 示范项目SPARC旨在实现净能量增益 预计2026年开始运行 2027年实现聚变反应产生能量超过消耗能量[7] - 聚变反应能量密度预计比裂变高出四倍 燃料来源丰富且不产生长期放射性核废料[5] 商业化规划 - SPARC装置位于马萨诸塞州德文斯 作为技术验证平台 成功后将推进商业化发电厂ARC建设[7] - ARC发电厂选址弗吉尼亚州 设计发电功率400兆瓦 满足约15万户家庭用电需求 预计21世纪30年代初投入运营[7] - 谷歌已于2025年6月签署电力购买协议 承诺购买ARC电厂建成后一半电力输出[7] 行业竞争格局 - 美国私营企业领域存在多家核聚变初创公司 包括与微软签署供电协议的Helion Energy及获贝索斯投资的General Fusion[8] - 中国政府成立国有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21亿美元 显示国家层面战略决心[8] - 中国EAST装置在2025年初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高质量等离子体运行 较2023年403秒纪录大幅提升[9] 技术挑战 - 氚燃料自然界极其稀少 需通过聚变反应产生中子与锂元素反应增殖 技术效率和可靠性需实际验证[9] - 反应堆内壁材料需长期承受高能中子轰击 等离子体精确控制、超导磁体工程制造等环节存在技术难题[9]
中泰证券:核聚变行业紧跟“堆催化” 关注链主企业及高价值环节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11:01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 可控核聚变是强主题方向 短期内持续有催化[1] - 全球核聚变项目加速推进 中美领跑 中国以国家主导主攻托卡马克 美国以私企主导多元化布局核聚变路线[1] - 全球在运、在建和规划的聚变装置有168个 托卡马克占比接近50%[2] 技术路线分析 - 环形装置以托卡马克为主 具备稳态高能量增益特点 瞄准城市级基荷电源[2] - 直线形装置中Helion的路线或将率先落地 具备紧凑高功率密度特点 适用于分布式可移动或特殊场景电源[1][2] - FRC路线中Helion采用磁惯性约束直接回收电能 装置灵活投资低 是当下最接近落地的路线[2] 托卡马克路线进展 - ITER完成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的所有组件制造 CFS与谷歌达成购电协议[3] - 国内BEST工程总装提前2月启动 目标2027年完成全部建设[3] - CFEDR预计于2030年建成 实现功率大于1000兆瓦 Q>30[3] 托卡马克核心环节 - 托卡马克装置中磁体成本占比最高 高温超导装置磁体成本占比约46% 高于低温超导装置的28%[3] - 偏滤器包层第一壁材料向钨基合金演进 磁体系统从低温超导向高温超导演进[3] - 电源系统主要包括磁体电源和辅助加热电源 磁体电源中TF电源要求大电流低电压 CS/PF电源要求低电流高电压[3] FRC路线商业化突破 - Helion获全球首个聚变购电协议 承诺2028年前开始发电 一年后为微软提供至少50MW发电量[4] - 2025年7月30日Helion宣布获地并启动全球首座聚变电厂ORION建设[4] - 瀚海聚能计划2030年底前与核电业主合作 诺瓦聚变完成5亿元天使轮融资研发小型模块化核聚变反应堆[4] 电源系统投资机遇 - Helion装置中电源系统成本占比最高 约占整个装置的50%[4] - 脉冲电容器成本占比高 占整个装置成本的1/3[4] - 电源系统中超级电容和快控开关至关重要 快控开关关注IGBT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寿命优点[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