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

搜索文档
中油资本携手昆仑资本深化布局可控核聚变 抢占未来能源发展先机
证券时报网· 2025-07-23 20:33
行业动态 -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核能作为清洁高效能源形式受到关注 [2] - 可控核聚变产业呈现高风险、长周期特性,正通过"国家队+民营资本"协同模式破解 [2] - 2025年上半年可控核聚变领域融资额达47.3亿元,同比增长320% [2] - 我国可控核聚变产业多条技术路线齐头并进,已驶入发展快车道 [3] 公司成立与资本运作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在沪挂牌成立,注册资本达150亿元 [2] - 股东包括中核集团、昆仑资本等7家机构,完成增资扩股协议 [2] - 昆仑资本出资超30亿元成为第二大股东,持股占比20% [2] - 中油资本通过昆仑资本布局可控核聚变领域 [2] 技术发展前景 - 可控核聚变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巨大潜力 [3] - 中国聚变公司在技术研发领域具有前沿能力和行业引领地位 [3] - 公司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契合国家能源安全和环保战略目标 [3] 战略意义 - 昆仑资本此次投资是中油资本产融结合战略重要举措 [2] - 布局彰显能源产业战略转型的前瞻眼光 [2] - 中油资本有望分享未来能源产业发展红利 [3]
海外弱美元与国内资产荒的再平衡 - 2025年中期宏观策略
2025-07-16 23:2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有色金属、银行、煤炭、电信服务、金融、信息技术、保健、地产、稳定币、能源变革(可控核聚变、固态电池)、AI、自驾车、机器人、创新药、新消费、国防军工、自主可控(半导体、航空航天、工业软件、生物技术)、光伏、新能源车、钢铁、水泥、生猪、锂电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国内市场 - **宏观政策与供需平衡**:国内宏观政策积极应对低物价问题,推动供需再平衡,核心政策要点是反内卷,通过政策组合实现供给出清和需求释放,改善市场预期和宏观基本面,影响分子端定价[1][2] - **股债再平衡**:国债收益率下行空间收窄,股票型 ETF 成为居民资产配置重要载体,持续净流入形成正循环,推动 A 股呈现震荡牛市趋势[1][4] - **市场趋势与布局节点**:下半年市场呈慢牛格局,中枢上移,9 月前后是重要布局节点,届时中美关税落地、国内增量政策补足、海外降息窗口开启,宏观政策集中发力[1][5] - **上半年市场表现**:上半年港股在全球权益资产中表现强势,受益于弱美元环境和东升西落预期;A 股市场风格下沉,微盘股表现突出[1][6] - **消费亮点**:下半年国内消费关注服务相关消费、新型消费以及育儿补贴[20] - **产业发展方向**:反内卷措施覆盖传统和新兴行业,对传统行业压力显著;10 月新规划将明确未来五年产业发展方向,包括 AI、高端装备、人形机器人和量子计算[21] - **A股行情支撑因素**:基于国内宏观经济压力和政策增量节奏,财政存量支出提速、专项债发行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为 A 股行情提供支撑[22][23] - **市场支撑因素**:弱美元使中国资产性价比提升,国内资产荒改善流动性,国家队托底市场,促使居民存款流入股市,股票型 ETF 成重要载体[25][26] - **行情预期与风格**:7 月市场整固,9 月行情更值得期待;风格不会明显切换,反内卷行业大盘占优,成长题材小盘活跃[27][28] - **慢牛行情支撑因素**:弱美元、中国资产性价比提升、国内资产荒改善流动性、国家队稳预期措施推动市场呈震荡慢牛格局[29] - **投资方向**:建议关注红利缩圈、中性策略、行业轮动、政策博弈四个方向[31] - **行业看法**:稳定币短期看好,能源变革关注可控核聚变和固态电池,AI 看算力,自驾车和机器人跟踪应用落地,创新药全年看好,新消费等待估值调整,国防军工业绩受多因素催化,自主可控需事件催化[33] - **反内卷行情**:反内卷行情由政策催化,关注光伏、新能源车等行业,产能出清后盈利中枢改善[32][34] - **股债再平衡趋势**:供需再平衡使市场预期 PPI 探底回升,信用端改善,国债性价比降低,股票型 ETF 正循环支撑股债再平衡[35] 美国市场 - **特朗普政府政策**:经济政策重心从开源、节流、化债转向减税和要求降息,以保持经济稳定和降低美债成本压力,关税政策仍是重要手段[1][8] - **美元走势**:美元呈相对偏弱态势,主要因国内部门承接美债和希望加大降息力度,预计后续延续贬值[9][14] - **经济形势**:美国经济面临失业率压力、赤字率上限、通胀阶段性回升等问题,经济延续下行态势[11] - **美股和美债表现**:美股高位滞涨,性价比不高,建议左侧布局降息交易;美债在 4.5%以上性价比高,可逐步布局[12][13] - **宏观形势与资产配置**:美国经济继续走弱,库存周期进入去库阶段,关税冲击有实质效应;美股关注业绩下行风险,美债收益率降息后回落,美元指数延续贬值[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 年上半年 ETF 资金是重要增量,4 月股票型 ETF 净流入显著增加,热门主题 ETF 活跃度高,保险和杠杆资金有增量,私募仓位回升,但三季度经济压力大,企业盈利总体区间波动[24] - 美元指数前期降至 96 左右,近期回升至 98.5 附近是技术性反弹,后续可能回到贬值区间,贬值时大宗商品和非美资产受益,黄金和港股表现突出[15] - 4 月中下旬以来黄金震荡调整,下行空间有限,中长期央行购金提供支撑,战略级别看好[16] - 国内宏观经济面临价格低位、出口回落、消费不足和地产下跌等挑战,货币政策延续宽松,财政政策加码,关注财政存量支出提速、专项债发行和新型政策性工具[18][19] - 短期政策可在反内卷和食物两个方向博弈,结合数据和市场情绪指标捕捉投资机会[38]
国防军工弱势盘整,长城军工下挫7%!512810持续溢价,吸金势头又起?机构继续看多!
新浪基金· 2025-07-10 13:28
国防军工板块市场表现 - 国防军工ETF(512810)盘中一度跌逾1%,实时成交超6000万元,近10日吸金额超1.68亿元 [1] - 国防军工ETF成份股跌多涨少,长城军工跌近7%,国睿科技、铂力特、北方导航等跌逾3%,际华集团逆势涨逾9%,高德红外涨超3% [1] - 国防军工ETF持续溢价交易,昨日千万资金逢跌进场 [1] 行业分析与后市展望 - 中报季临近,高标股业绩释放存在不确定性,短期可能分化整理 [3] - 华福证券表示"不惧调整,继续看多",中航证券认为国防军工向上空间广阔、向下有底,结构性深度调整可能性低 [3] - 浙商证券建议2025年下半年关注三大主线:军贸、新域新质、重组 [3] 国防军工ETF产品动态 - 国防军工ETF(512810)于6月20日实施份额一拆二,交易门槛由120元降至60元 [4] - 该ETF覆盖商业航天、深海科技、军用AI、低空经济、大飞机等热门题材,为融资融券标的+互联互通标的 [3] 行业投资主线详解 - 军贸方向: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变化影响全球军贸供需格局,军工企业通过军贸打开业绩天花板 [3] - 新域新质方向:军品包括无人机、远程火箭弹、水下装备等,民品包括大飞机、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可控核聚变等 [3] - 重组方向:关注核心资产仍在体外的上市公司及资产证券化率较低的央企(如兵器工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发集团) [3]
上半年A股超3800股上涨 银行与黄金股领涨两市
深圳商报· 2025-07-01 06:45
市场表现 - 6月30日A股收涨,沪指上涨0 59%报3444 43点,深成指上涨0 83% [1] - 上半年沪指上涨2 76%,深成指上涨0 48%,创业板上涨0 53%,科创50上涨1 46%,北证50大涨39 45% [1] - 上半年超过3800只个股上涨占比约七成,其中626只涨幅超50%,175只涨幅超100% [1] 行业表现 - 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26个上涨,涨幅前五为美容护理24 5%、有色金属23 1%、国防军工20%、传媒19 1%、机械设备17 8% [1] - 市场呈现"红利+小盘成长"风格,银行与黄金股领涨,AI、半导体、固态电池、创新药等科技成长板块轮动走强 [1] 个股表现 - 上半年涨幅前五个股为星图测控、广信科技、联合化学、天工股份、舒泰神,涨幅均超4倍,其中星图测控股价较发行价飙升超13倍 [2] 市场展望 - 短期市场可能延续私募基金主导的小盘风格,外资回流或引导四季度转向大盘成长风格 [2] - 加速提升方向包括AI硬件及应用、人形机器人、固态电池、信创半导体国产化、可控核聚变、军贸出海、新消费 [2]
棋至中局 取势顺势 投研人士论道下半年资产配置
上海证券报· 2025-07-01 03:10
全球市场展望 - 美元走弱趋势明显 主要受美国关税政策引发滞胀预期 全球货币政策分化 以及地缘政治局势推动资金流向避险资产影响 [12] - 非美资产将受益于美元走弱 包括欧股与新兴市场股票 瑞郎日元等避险货币 以及黄金等非美元资产 [12] - 亚洲货币迎来集体升值窗口 人民币仍有补涨空间 有利于中国资产价值重估 [13] - 欧洲财政刺激和国防开支提升加强欧元走强 日本CPI高企带动日债上行及日元走强 [13] A股和港股投资机会 - A股市场重点关注新经济与局部景气变化带来的阿尔法机会 包括银行及细分价值领域重估 出海优质企业 以及人工智能 机器人 自主可控 军工 创新药等科技领域 [14] - 港股和A股市场仍有望成为超额收益重要来源 权益类资产风险溢价处于较高水平 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重新定价叙事将延续 [14] - 科技板块持续享有政策红利 重点关注固态电池 可控核聚变 AI算力和应用等前沿技术领域 [15] - A股市场估值处于较低位置 政策支持经济复苏和上市公司治理改善有望带来企业盈利回暖 [15] - 主营业务稳健的高质量企业存在投资机会 包括高端科技制造 红利板块和内需消费板块 [16] 行业配置建议 - 全球股票市场看好三类资产:非美发达市场股票(欧洲和日本) 美国中小盘优质股 以及新兴市场股票 [18] - 债市配置精选票息类资产作为稳定收益底仓 积极参与利率波段交易 聚焦景气度较高行业的产业债主体挖掘 [19] - 股票投资重点挖掘科技 创新药等行业优质标的 把握市场基本面或事件性冲突带来的加仓机会 [19] - 保持多股多债均衡配置 通过可转债 高股息股票等多元化投资增加稳健收益来源 [20] - 固定收益领域欧洲和澳洲高评级债券更具防御性 黄金仍有望维持核心配置地位 [20]
机构论后市丨中报季还是以结构性机会为主;成长股将迎主线行情
第一财经· 2025-06-29 17:16
市场走势预测 - 中报季以结构性机会为主,AI和军工是重心 [1] - A股市场有望震荡向上,关注三大主线配置机会 [2] - 年内指数有较大可能性突破去年高点,成长股将迎主线行情 [3] - 7月A股市场将呈现小幅震荡上行态势 [4] 行业配置建议 - 科技领域:AI智能化、半导体、元件、游戏等 [1][4] - 军工和商业航天:三季度结构性机会重心 [1][3] - 大消费板块:政策提振下潜力释放,关注以旧换新政策 [2] - 红利板块:银行、保险等长期资金入市相关领域 [4] 市场表现数据 - 沪指本周涨1.91%,深成指涨3.73%,创业板指涨5.69% [1] 投资逻辑 - 电气化领域全产业链变现能力提升,AI智能化追赶 [1] - 低估值、高股息资产契合中长期资金配置需求 [2] - 成长方向内部高低切,关注AI推理算力、文化传媒等 [3] - 创新药及优质新消费公司受益于低利率环境 [3]
中石油30亿入局,可控核聚变迎来爆发期?
36氪· 2025-06-23 11:38
中石油集团及关联公司增资昆仑资本布局可控核聚变 - 中油资本公告拟与中石油集团及中国石油等比例增资参股公司昆仑资本32.75亿元,其中中石油集团16.705亿元、中国石油9.495亿元、中油资本6.55亿元,持股比例分别为51%、29%、20% [1] - 增资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挖掘能源与化工产业转型机遇,优化业务布局并提升昆仑资本行业竞争优势和潜在盈利能力 [1] - 昆仑资本2024年已布局可控核聚变领域,拟出资29亿元取得聚变新能20%股份,认缴出资日期为2025年6月30日 [1] 聚变新能技术路径与股东结构 - 聚变新能采取"BEST-CFEDR-商业聚变堆"三步走战略,布局全链条发展路径 [2] - 公司股东包括四大安徽国资背景公司合计持股75%,蔚来控股旗下蔚聚科技持股5%,昆仑资本持股20% [2] - 可控核聚变具备能源丰富、零排放、安全性高等优势,1g氘氚聚变释放能量相当于11.2吨标准煤 [2] 中国可控核聚变技术进展 - "中国环流三号"2025年实现离子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的"双亿度"突破,聚变三乘积达10的20次方量级 [3][5] -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EAST装置2025年1月实现1066秒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BEST装置2025年5月启动总装 [5] - 能量奇点公司"经天磁体"产生21.7特斯拉磁场反超美国CFS公司,星环聚能SUNIST-2装置环向磁场达世界领先水平 [6][7] 国内外商业化进程与投资动态 - 预计2026-2027年美国SPARC和中国BEST装置将实现从燃烧试验到反应堆工程试验的突破,2040-2050年实现商业化 [3] - 2024年美国私募市场核聚变融资超120亿美元占全球62%,Helion Energy单笔融资17亿美元创行业纪录 [3] - 中核集团与中石油联合注资145亿元成立聚变新能,星火一号项目总投资200亿元计划2029年商业化发电 [5] 中国核聚变产业格局 - "国家队"以中核集团、中科院为主导,BEST装置单个实验堆投资达几十亿到上百亿元 [4][5] - 商业化公司采取小型模块化聚变反应堆模式,能量奇点建成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洪荒70" [6][7] - 预计2030-2035年全球核聚变装置市场规模达2.26万亿元,中国进入资本开支扩张周期 [7]
机械2025年中投资策略:硬科技与低估值并驾齐驱
2025-06-23 10:0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机械、工程机械、工控、切削机床、仪器仪表、工业气体、检测服务、工具五金、半导体设备、光伏设备、消费电子、油服装备与服务、锂电设备、固态电池、巨轮智能、可控核聚变 - **公司**:巨轮智能、三一重工、先导智能、埃斯顿、云计科技、上海拓普、汇川、雷赛、川仪、金卡智能、普源、景阳、优利德、杭氧、陕鼓、航天氧气、福斯达、中泰股份、华测检测、广电计量、普尼测试、苏试试验、巨星科技、泉峰控股、大业股份、格力博、中微公司、盛美上海、芯源微、富创精密、新莱应材、华海智能、国轩高科、清陶能源、上汽、宝马、长安、Figure、特斯拉、英伟达、华为、广日股份、景津装备、三一国际、郑煤机、天地科技、纽威股份、海天国际、同益股份、杰瑞股份、安徽合力、先惠技术、首程控股、奥比中光、思康科技、科达制造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2025 年上半年机械行业表现**:机械板块表现突出,近 700 家公司占 A 股总数超 10%,涨幅接近 14%,位居 A 股涨幅第六,涨幅前 20 中有五个与机械行业高度相关,涨幅前 100 个股中多与机器人、核聚变等主题相关[2] 2. **机械行业基本面**:内需与制造业、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相关,制造业 PMI 仍处荣枯线之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房地产新开工等疲软但销售略有修复,基建投资相对强劲,总体内需偏疲软[3] 3. **出海趋势**: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复合年均增长率达 7.43%,东盟占比提升,多家机械公司海外产能布局,掀起赴港上市热潮[1][4] 4. **下半年投资机会**:集中在硬科技(巨轮智能、可控核聚变)和低估值方向,港股市场因证券资产供给充足和全球资金涌入值得关注,关注工程机械、注塑机设备、固态电池设备等领域[1][5] 5. **工程机械内需**:以挖掘机为例,1 - 2 月同比增长 50%,3 月约 30%,二季度降速或负增长,本轮内需复苏由更新换代驱动,更偏向温和复苏[6] 6. **工程机械外需**: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良好,亚非拉地区复苏,欧美地区降幅收窄,中国企业在欧美市场份额提升空间大,俄语区下半年或有重建需求带动增长[9] 7. **工控行业**:2025 年一季度同比增长 2.35%,扭转下滑趋势,暖通空调、工业机器人等行业增速较快,龙头公司市占率提升并推出新品[10] 8. **切削机床**:产量最近几个月增速保持在 10%以上,下游汽车和消费电子表现良好[11] 9. **航空航天和模具行业**:2025 年有所改善,机床行业整体需求恢复较弱,但五轴机床等进口替代产品需求较好,刀具头部公司稼动率和产能利用率提升[12] 10. **仪器仪表和工业气体**:仪器仪表行业中工业自动化仪表等依赖内需,收入利润下滑,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出海表现优异;工业气体产业链上游内需低迷但出海景气度高[13] 11. **检测服务**:自主品牌占据更多市场份额,代工业务比例下降,欧美成熟市场恢复,新兴市场需求增加,业绩增速加快[15] 12. **工具五金板块**:海外敞口大,关税改善后有补涨机会,但产能转移大方向未变,看好泉峰控股、巨星科技等公司[20][21] 13. **半导体设备**:整机内外需情况复杂,中国市场整体趋势复杂,国产设备采购有望增长,国产化率预计提升,企业在海外市场有潜力[23][25] 14. **光伏设备**:面临供需失衡价格挤压,新签订单压力显现,新技术迭代促进设备需求释放,海外光伏产能一体化建设对国产设备企业有利[28][30] 15. **消费电子**:2024 年呈现传统品类回暖与新兴赛道爆发分化格局,AI 创新赋能消费电子升级,拉动 3C 设备需求,出海或释放海外产能需求[31] 16. **油服装备与服务**:国内市场与国际油价关联度不强,三桶油资本开支维持较高水平,非常规油气开采设备订单表现超预期,海外业务占比提升[1][33] 17. **锂电设备**:处于筑底企稳阶段,新能源汽车销量和储能市场需求旺盛,海外市场成为增长关键引擎[41][42] 18.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迅速,预计 2027 年实现商业化应用,下游厂商和汽车厂商有相关产能建设和装车计划[43] 19. **巨轮智能**:关注度持续提升,应用形态灵活,AI 赋能下应用场景广泛,但离完全通用型还有差距,主机厂和第三方玩家推进相关大脑能力建设[44] 20. **可控核聚变**:技术发展加速产业化临界点到来,投资机会集中在中上游,下半年投资机会大[49][50] 21. **低估值、高股息板块**:机械公司年度分红比例和普及率逐年提升,关注具有长期分红能力、市值现金比相对较高、分红意愿较强的公司[5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2025 年 1 - 6 月挖掘机市场**:实现不错正增长,二季度销量降速因春节提前开工和渠道库存积压,5 月中型挖掘机下降但头部主机厂营收正增长,大型挖掘机表现不错[7] 2. **仪器仪表行业**:工业自动化仪表等公司未来景气度修复可能依赖煤化工等新型流程工业回暖及市占率提升[13] 3. **工业气体产业链上游**:二线企业海外订单增长迅速且毛利率更高,国内市场拓展煤化工业务时小龙头企业有劣势但海外经验有利国际市场发展[16] 4. **检测服务行业**:分为综合性检测公司和个体检测类公司,新兴领域增速高于传统领域,海外扩展难度大但长期有望成重要增长来源[19] 5. **光伏行业**:2024 年 N 型 TOPCon 电池市场占比达 71%,新技术迭代促进设备需求释放,海外光伏产能一体化建设对国产设备企业有利[29][30] 6. **消费电子行业**:2025 年整体竞争态势缓和,预计明年折叠屏等新型消费电子终端产品利好相关设备变动[31] 7. **油服装备与服务行业**:国际石油市场供需集中在北美、中东及部分欧洲地区,近期地缘冲突使油价上涨,若供给端稳定且地缘政治缓和,今年油价可能维持在 60 - 65 美元每桶[36] 8. **锂电设备行业**:头部企业海外订单占比从 2021 年不足 10%提升至 2025 年一季度的 30%以上且仍在上升[42] 9. **固态电池技术**:多次行业会议召开有助于产业合作与落地[43] 10. **巨轮智能技术**:目前可实现单任务泛化能力,但跨任务泛化较难,垂类数据采集在特定场景实现有限智能具可行性[44] 11. **数据在具身智能中的应用**:数据是具身智能的认知基石,探索终端应用场景延伸可使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快速增长[45] 12. **供应链降本与变革**:2024 - 2025 年供应链降本节奏迅速,丝杠价格降低促进应用可能性提升,旋转执行器和线性执行器领域参与者增多但短期需求未放量[46] 13. **人形机器人以外的机器人方向**:传感器、灵巧手、机器狗和外骨骼机器人有独立应用空间,传感器技术发展稳健[47][48] 14. **当前低估值、高股息板块**:对 600 多家公司按股息率排序,股息率大于 5%的公司有 17 家,不同公司涨跌幅分化[52] 15. **机械板块重点推荐公司**:重点推荐海天国际、三一国际等公司,建议关注硬科技领域的奥比中光等公司[53]
独家|押注核聚变,中石油昆仑资本将成为中国聚变能源公司第二大股东
新浪财经· 2025-06-20 20:17
中石油布局核聚变领域 - 中油资本拟出资6.55亿元与控股股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向昆仑资本增资32.75亿元,用于投资可控核聚变项目 [1] - 中石油通过昆仑资本入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成为仅次于中核系的第二大股东 [1] - 中国聚变公司由中核集团牵头,联合24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组成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成立 [1] 中国聚变公司股权结构 - 交易后中核集团直接和间接持有中国聚变公司57%股权,昆仑资本持有20%股权,上海未来聚变公司持有11.81%股权 [2] - 上海未来聚变公司是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旗下分支,该基金规模达100亿元,中国聚变公司是其首个直投项目 [2] - 中国聚变公司股东还包括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浙能电力等 [2] - 中核集团所属中国核电、浙能电力分别投资中国聚变公司10亿元和7.5亿元 [3] 中石油在核聚变领域的其他布局 - 昆仑资本在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持股20%,该公司是中科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成果转化平台 [4] - 聚变新能股东包括安徽省与合肥市国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昆仑资本、蔚来旗下蔚聚科技等 [4] 石油行业布局核聚变趋势 - 全球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大量投资聚变能公司,包括壳牌、雪佛龙、埃尼、西方石油、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等行业巨头 [5] - 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背景下,传统化石燃料企业加速投资组合多样化 [5] 中国核聚变技术进展 - 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实现大幅跃升 [6] - "双亿度"标志着中国可控核聚变向工程化应用迈出重要一步 [6] - 预计2045年左右进入示范阶段,有望在2050年前后商业化发电 [6] 政策支持 - 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将可控核聚变列为"低碳前沿技术攻关"重点领域 [5] - 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启动实施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明确可控核聚变为未来能源重要方向 [5] - 国家能源局表示将大力支持核聚变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攻关 [6]
A股重磅信号!错过了创新药和新消费,还能买什么?
天天基金网· 2025-06-16 19:06
经济数据与市场表现 - 中国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超出预期的5.7% [6]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326亿元,同比增长6.4%,显著高于预期的4.9% [6] - 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超3400只个股上涨,两市成交额达1.22万亿元 [1][3] - 风电、游戏、传媒、计算机板块表现强势,医药、贵金属板块回调 [3] 地缘冲突与市场影响 - 中东冲突对A股实质性影响有限,短期扰动或带来布局机会 [4][8] - 短期资金可能流向油气、贵金属等防御性板块 [9] - 长期来看,国内经济韧性和政策发力是市场主要驱动因素 [9] 中报披露期行业表现 - 2019-2024年6月15日-7月15日,非银金融、食品饮料、国防军工等行业业绩预告向好率较高,涨幅居前 [11] - 大盘成长风格、创业板指、中小100指数在此期间表现较好,胜率较高 [11] 热门板块与资金动向 - 南下资金全年加仓港股创新药板块551.4亿港元,新消费板块183.25亿港元 [18] - 创新药、新消费板块短期可能见顶,资金开始转向泛科技板块 [21][23] - AI推理算力、文化传媒、可控核聚变、军工等泛科技方向或存在机会 [24] 机构观点与推荐标的 - 高盛看好腾讯、阿里巴巴、小米、比亚迪等"十巨头"指数权重股 [9] - 科技板块当前拥挤度低,性价比高,6月历史胜率较高 [26] - 推荐关注AI、军工相关基金,如东财云计算增强C、长信国防军工量化混合C等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