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船舶工业
icon
搜索文档
一味追求遥遥领先,多半是病了
虎嗅· 2025-07-03 08:39
科技创新本质 - 科技创新的核心在于技术扩散能力而非原创发明 华为通过模仿思科、三星和特斯拉实现通信设备、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扩散[1] - 现代科技产业发展规律显示 技术扩散持续进行后 原创发明将自然涌现 德国、美国、日本均遵循此路径[2] - 创新是经济概念而非技术概念 熊彼特理论指出创新需将技术引入经济组织形成新生产能力[19][20] 航空业案例 - 莱特兄弟1903年发明飞机但美国航空业未崛起 1907年法国建立首家飞机工厂时美国仍处作坊生产阶段[3][5] - 欧洲主导早期航空业发展 荷兰皇家航空成为首家航空公司 德国建造首个实用风洞 美国1920年才建成低速风洞NACA 1号[7] - 二战前美国航空工业全球市场份额微小 证明发明权不等于产业化能力[8][9] 造船业对比 - 亨利·凯泽1942年将建筑业预制技术引入造船 自由轮建造周期从200天压缩至24天 4年造1490艘船[10] - 美国因《琼斯法案》保护政策放弃分段制造工艺 1956年后被日本反超 1980年代全球份额仅3%[11][12] - 日本造船业通过技术引进和政府支持崛起 验证技术扩散比原创发明更具产业价值[14][15] 企业主导趋势 - 全球研发投入78%来自企业 美国2022年研发支出占GDP 3.42% 商业部门贡献78%[39] - 中国1995-2022年企业研发经费占比从40.64%升至77.57% 接近美国水平[39] - 欧盟数据显示全球2000强企业占研发总投资85% 前50强占40% 华为等5家中国企业进入前50[42][43] 中美科技对比 - 世界500强中美国科技企业58家利润占比41.5% 中国46家利润占比21.8% 盈利能力差距显著[45] - 美国科技七姐妹总市值相当于A股与中概股总和 反映企业规模差距[46] - 中国需强化技术扩散能力 聚焦市场应用而非追求"原创发明"标签[47][48]
向海图强加速,10万亿“蓝色市场”如何再突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21:38
海洋经济政策支持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强调政策支持、海洋科创、海洋产业、生态保护、全球治理等多个方面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1]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05438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高0.9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8% [1] 海洋产业发展重点 - 会议强调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 [1][4] - 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展海洋经济 [1]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488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77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2849亿元,占比分别为4.6%、35.8%和59.6% [4] - 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占比达36.9%,海洋交通运输业占比达18.7%,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电力业分别实现14.9%、14.7%的同比增速 [4] 沿海省份差异化布局 - 广东省强调坚持优旧育新、三产联动,重点发展海洋牧场、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新能源、现代航运等产业 [2][7] - 浙江省明确2025年力争实现海洋经济领域项目投资2200亿元以上,推进强港重大项目120个、投资600亿元以上 [2][8] - 山东省提出"十五五"时期要统筹陆海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培育壮大海洋渔业、海洋矿业、海洋运输、海洋化工等产业 [9] 细分领域发展动态 - 2025年1-4月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9.9%、67.6%和64.3% [5] - 海洋生物医药和生物制品业2024年实现增加值781亿元,同比增速为1.9% [5] - 截至2023年底全球已有21种海洋药物获得国际认证,其中18种于2001年-2023年间上市 [6] - 广东省海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计划2025年建成投放不少于500个加强型重力式深水网箱,投产后渔获年产值将突破10亿元 [8] 未来发展趋势 - "四个海上"(海上粮仓、海上油田、海上矿山、海上药库)和"三深一极"(深潜、深钻、深网、极地)等项目推进将激发海洋产业全面提升 [10] - 海洋资源、海洋空间、海洋装备等的需求侧倾斜以及由2G、2B到2C的拓展转向将促进中国海洋经济迎来大爆发 [10]
海洋旅游业繁荣、海洋油气业增储、海工装备市场活跃…… 深圳海洋经济劈波斩浪动能十足
深圳商报· 2025-07-02 06:34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2024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5409.4亿元,成为推动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引擎 [1] - 海洋交通运输业强势引领,海洋旅游业延续繁荣态势,海洋油气业支柱地位显著 [1]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和船舶工业稳步增长,海洋技术服务、海洋信息服务迎来强劲增长 [1] 海洋油气业发展 - 南海东部油田连续三年稳产2000万吨以上 [2] - 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和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海葵一号"正式投产 [2] - 2025年3月发现惠州19-6亿吨级油田,攻克埋深超4500米的超深层勘探技术难题 [2] 海洋制造业与新兴产业布局 - 培育壮大海洋船舶、海工装备、涉海设备、涉海材料等海洋制造业 [3] - 推动绿色智能船艇、水下机器人等重点产品发展 [3] - 招引苇渡科技、山东滨海新材料、欧卡智舶、西井科技等涉海重点企业 [3] 政策与资金支持 - 利用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等领域 [4] - 使用市级专项资金支持海洋机构落户、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 [4] - 推动深圳湾生态科技园挂牌全市首个"海洋产业专业园" [4] 产业合作与联盟建设 - 推动深圳市新能源船舶产业联合会、深圳市海洋智能感知产业创新联盟成立 [4] - 与江门签署海洋经济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书,促进深江海洋产业合作 [4] - 与澳门合作探索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支持涉海企业发行债券 [4] 公共测试区建设 - 深圳首个开放水域测试区正式运行,面向小型智能船舶、海洋监测设备等开展测试服务 [5] - 推动大鹏湾海洋综合试验场建设,首期建设土洋和畲吓湾开放式海域试验区 [5][6] - 主要服务于传感器等感知探测类产品、小型智能船艇、智能水下装备等测试场景 [6]
算力龙头企业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金融时报· 2025-06-12 11:13
并购重组方案核心内容 - 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披露换股吸收合并预案 国内算力产业最大吸收合并案具体方案出炉 [1] - 换股比例为0.5525:1 即每1股中科曙光股票可换0.5525股海光信息股票 [2] - 海光信息换股价定为每股143.46元 中科曙光换股价为每股79.26元(按定价基准日前120日均价上浮10%) [2] - 合并完成后中科曙光将终止上市 海光信息承继其全部资产及业务 [3] 战略协同效应 - 海光信息为高端处理器设计企业 中科曙光为高端计算机领域领军企业 双方在芯片与整机领域形成技术互补 [4] - 中科曙光当前持有海光信息27.96%股份 合并后资源深度融合将提升产业链韧性 [4] - 中科曙光系统集成能力可增强海光芯片与系统协同 海光芯片性能将提升中科曙光产品力 [5] - 合并旨在打造"国产算力+信创航母"级企业 推动人工智能与算力产业协同发展 [5] 政策与市场背景 - 本次合并为《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后首单上市公司间吸收合并交易 [6] - 2024年9月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宣布换股合并 拟整合船舶制造资源提升全球竞争力 [6] - 2024年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完成合并更名 证券行业进入深度整合阶段 [7] - 新"国九条"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监管优化并购重组环境吸引市场主体参与 [7] 市场反应与行业意义 - 复牌当日两家公司股票均实现开盘大涨 资本市场对合并方案反应积极 [1] - 证券分析师认为此次合并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典范 将形成"技术-资本-产业"正向循环 [1] - 合并有助于提升与国际龙头企业的竞争能力 助力我国算力产业健康发展 [4]
我国又一产品被全球抢购?出口额暴增900%,为何只有我国订单暴增
搜狐财经· 2025-05-10 11:50
外贸出口表现 - 一季度机电产品占出口额53% [3] - 新能源车出口7.2万辆 主要销往墨西哥和阿联酋 [3] - 尿素销量环比暴增947.8% 成本每吨直降700元 [3] - 韩国赴华游客数暴涨908% 泡菜坛子等商品从义乌网购 [3] 产业链优势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备 50公里内可凑齐所有零部件 [5] - 特斯拉上海工厂对欧出口占比达40% [5] - 全球70%新船订单由中国承接 LNG运输船排单至2030年 [5] 智能制造升级 - 工业机器人出口暴增81.9% 波兰工厂替换德国设备 [6] - 东莞扫拖机器人内置AI算法 可记忆宠物活动区域 [6] - 深圳影石全景相机受纽约客追捧 曾用于冬奥会直播 [6] 跨境电商创新 - 敦煌网智能拆单系统可将3000美元订单拆至免税线以下 [8] - 奢侈品代工视频播放量超1473亿次 带动高仿手袋热销 [8] - 萧山机场跨境电商货量逆势增长30% 以手机配件和服装为主 [8] 政策支持 - 兰州海关通关时间压缩30% 助力腐竹出口阿联酋 [12] - 广交会3.1万家企业参展 先进制造展区受关注 [12] - 中欧班列开行量增15% 运费降30% 运输品类覆盖小商品至笔记本 [12] 产业转型突破 - 泉州运动鞋厂研发空气悬浮科技 亮相纽约时装周 [15] - 苏州丝绸非遗纹样登陆米兰展 获意大利设计师青睐 [15] - 商务部AI系统拦截280万件假货 查处商标侵权5.2万起 [15]
坚决反对!多家行业协会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4-19 17:11
美国对华301调查最终措施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于当地时间4月17日宣布对中国物流、海事和造船领域301调查的最终措施 [1][2][5][7] - 中方商务部于4月18日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1] - 多家中国行业协会于4月19日密集发声,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 [1] 中国行业协会的立场与声明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声明,强烈反对美方限制措施,认为其具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色彩,严重破坏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贸易规则 [2] -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表示极度愤慨和坚决反对,认为美方基于虚假指控和失实调查进行无理打压,公然践踏国际贸易规则 [4][5] - 中国船东协会强烈反对并严正抗议,指出美方措施具有显著歧视性,严重违背国际贸易规则和中美海运协定,是典型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做法 [7][8] 措施对行业与经济的潜在影响 - 美方做法严重损害中美物流、船东、货主、进出口商和消费者利益,将对中美经贸往来造成严重伤害 [2] - 措施有可能进一步抬高国际物流成本,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危及全球经济发展 [2] - 对中国造船业的限制将扰乱全球海事工业体系,导致国际海运成本飙升,并可能加剧美国国内通胀困境 [5][6][8] - 滥用贸易保护主义工具将扰乱全球航运市场秩序,最终损害美国货主、进出口企业和全球消费者利益,并可能反噬美国经济 [7][8] 行业的应对与呼吁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呼吁全体会员与全球同仁团结一致,构建供应链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挑战,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3] -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呼吁全体造船业同仁与国际合作伙伴携手,共同抵制美国短视行为,维护公平市场环境,并相信中国政府将采取强有力反制措施 [5][6] - 中国船东协会要求美方停止基于政治偏见的调查和行动,撤销歧视性措施,并表示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态度,与各方积极沟通,维护全球贸易可持续繁荣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