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

搜索文档
刚刚公布!↓0.7%
券商中国· 2025-03-09 09:54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变动情况 - 2025年2月CPI同比下降0.7%,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3%影响CPI下降约0.60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下降0.1% [1][4] - 环比下降0.2%,食品烟酒类环比降0.2%影响CPI降0.07个百分点,鲜菜价格环比降3.8%影响CPI降0.08个百分点 [2][5] - 食品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4.1%影响CPI涨0.05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1.9%影响CPI降0.03个百分点 [4][5] - 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上涨6.5%,衣着涨1.2%;金饰品价格同比涨幅扩大至38.6% [4][12] 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变动情况 - 2月PPI同比下降2.2%,环比降0.1%,降幅均较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 [2][9] - 生产资料价格同比降2.5%影响PPI降1.8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降1.2%影响PPI降0.31个百分点 [6] - 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同比降8.8%,燃料动力类降5.0%,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涨11.1% [7] - 新能源和人工智能带动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环比涨1.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涨0.3% [12] 价格变动的结构性特征 - CPI中能源价格环比涨0.6%,汽油价格涨1.3%;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涨0.2% [12] - 服务消费领域电影票环比涨3.1%,家政服务同比涨2.6%,在外餐饮同比涨1.2% [12] - 消费品制造业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价格环比涨0.2%,家具制造业涨0.1% [12] - 装备制造业价格降幅收窄,光伏设备制造价格同比降13.0%,降幅较上月收窄 [12] 影响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 - 春节错月导致上年高基数,扣除该因素后CPI同比实际上涨0.1% [10] - 鲜菜价格同比降12.6%因天气有利运输,汽车降价促销影响CPI降0.16个百分点 [10] - 工业生产淡季致建材需求弱,黑色金属冶炼价格同比降10.6% [11] - 国际油价波动传导至国内石油开采价格同比降5.1% [11]
700字!极简版政府工作报告来了
证券时报· 2025-03-05 10:10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要点如下: 2024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增长5% 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 对外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 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亩产提升10.1斤 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7.7%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 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 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取向: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赤字规模5.66万亿元, 拟发行超长期特 别国债1.3万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 适时降准降息, 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 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 打好政策"组合拳" 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 ...
5%!刚刚,李强发声!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
券商中国· 2025-03-05 09:33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政府工作报告:适时降准降息,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 2025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公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 具,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 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 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时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 业升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 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2025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 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时说,今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 ...
宋雪涛:“抢出口”带动PMI重回扩张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3-03 15:37
经济韧性分析 - 2月制造业PMI为50.2,环比超季节性上升1.1个百分点,高于2015-2019年春节次月平均环比涨幅的0.8个百分点 [1] - 生产指数上行2.7个百分点至52.5%,新订单指数上行1.9个百分点至51.1%,均高于历史环比均值 [1] - 经济复苏持续性取决于出口景气度和政策应对措施 [1] 抢出口现象 - 特朗普胜选后中国外贸企业加速抢出口,2024年12月美国自中国进口同比增长10.1%,中国对美出口同比增长15.6% [2] - 2025年1月美国集装箱进口量达248.7万TEU,从中国进口量环比增长10.6%,同比增长10.2% [2] - 中国1-2月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0.3%,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8% [2] - 2月PMI出口新订单指数上行2.2个百分点至48.6%,装备制造业生产指数上升接近2个百分点至54%以上 [2] 价格分项回暖 - 2月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上行1.3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上行1.1个百分点,为PPI数据提供积极指引 [3] 抢出口拐点临近 - 2月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美国宣布对中国加征10%关税(2月4日和3月4日落地),加征力度和范围超过2018-2019年贸易摩擦 [4] - 高关税可能导致相关商品出口增速快速回落,抢出口拐点或将在几个月后出现 [4] - 2月制造业PMI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下滑0.8个百分点至54.5%,原材料库存指数下滑0.7个百分点至47% [4] 政策导向 - 年初货币政策强调择机配合而非加码,重心在稳汇率,央行将资金利率维持在政策利率之上 [5] - 财政政策重心在化债防风险,24年11月提出12万亿元化债方案,1-2月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规模超1万亿 [6] - 政策后置因经济韧性显现,如抢出口带动出口高位、地产政策发酵、以旧换新政策提振消费 [6] - 未来抢出口结束后,政府或出台更大规模政策提振市场信心 [6]
东北第一座万亿城市,可能是它
创业邦· 2025-03-03 10:50
东北地区万亿城市发展态势 - 2024年全国27座城市GDP超1万亿元 东北地区尚未有城市突破该门槛 但大连有望在2025年成为东北首个万亿级城市 沈阳预计2026年迈入万亿行列 [1] - 大连2024年GDP达9516.9亿元 若2025年实现5.5%增长目标将突破万亿 沈阳2024年GDP为9027.1亿元 按5.5%增速测算2026年可达10047.4亿元 [1][8][9] - 长春提出"十四五"期间经济总量迈向万亿目标 东北四大城市中已有三个明确冲击万亿GDP [8] 大连经济增长驱动因素 - 2023-2024年大连GDP实现两连跳:2023年8752.9亿元(增速6%) 2024年9516.9亿元(增速5.2%) 第二产业贡献突出 2023年增加值3715.2亿元(增9%) 2024年增速6.6% [3] - 传统产业表现强劲:长兴岛经济区2024年工业总产值2525.5亿元(占全市29.7%) 恒力集团炼化一体化等项目达产后可新增产值1100亿元 旅顺口区船舶制造业产值105亿元(增8%) [3][4] - 新兴产业高速增长: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11% 连续21个月两位数增长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纳入国家重大项目 [4] - 消费升级显著: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5.9亿元(增3.9%) 智能家电类增86.1% 新能源汽车类增42.6% [4] 区域经济发展挑战 - 大连第三产业质量与规模待提升 高端服务业如金融创新、科技研发等专业化程度不足 [6] - 人才吸引力欠缺 高端人才流入不足且本地人才流失 制约产业创新发展 [6] - 地理空间局限影响辐射效应 大连位于东北边缘地带 对区域整体带动作用有限 [10] 东北振兴战略布局 - 沈阳角逐国家中心城市 若成功将提升城市能级 增强区域影响力 [9] - 专家建议发挥各省优势:大连巩固港口优势 黑龙江挖掘边境潜力 形成差异化发展 [10]
中采PMI|制造业景气保持较好状态(2025年2月)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02 19:02
制造业PMI表现 - 2025年2月制造业PMI为50 2%,较上月提高1 1个百分点,回到荣枯线上方 [2][3] - 1-2月制造业PMI均值为49 65%,高于2024年同期的49 15%,反映制造业景气保持较好状态 [3] - 生产指数为52 5%,较上月回升2 7个百分点,较过去5年均值高0 8个百分点 [4] - 新订单指数为51 1%,较上月回升1 9个百分点,显示需求端短期表现较好 [4] 行业结构分化 - 15个主要制造业行业中有7个PMI在荣枯线以上,装备制造业表现突出,如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57 1%)、专用设备制造业(54 5%)、汽车制造业(53 1%) [5] - 部分中低附加值产业表现较弱,如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3 4%)、石油加工及炼焦业(42 6%) [5] - 大型企业PMI为52 5%,较上月提高2 6个百分点,而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 2%和46 3%,呈现分化态势 [5] 非制造业PMI变化 - 2月非制造业PMI为50 4%,较上月提高0 2个百分点,主要受建筑业季节性回升带动(建筑业PMI为52 7%,较上月提高3 4个百分点) [6] - 服务业PMI为50 0%,较上月下降0 3个百分点,航空运输、邮政、金融等行业保持较高景气度(>55 0%),而零售、餐饮等行业回落明显 [6] 经济驱动因素 - 近期经济表现受益于"以旧换新"促消费、关税预期"抢出口"、四季度专项债集中发行使用三条线索 [7] - 基建实物工作量与历史同期差距减小,项目复工节奏有望边际加快 [6] 价格与出口指标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0 8%,出厂价格指数为48 5%,分别较上月回升1 3和1 1个百分点,预示PPI短期可能回升 [4] - 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 6%,较上月回升2 2个百分点,集装箱吞吐量和国际货运航班数仍高于2024年同期 [4]
PMI:无喜无忧、结构分化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3-01 20:16
核心观点 - 2月PMI温和回升至50.2%,较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但剔除供应商配送指标后实际PMI边际上行1.3pct至50.5%,显示温和复苏态势 [2][10] - 结构分化明显:生产指数大幅回升2.7pct至52.5%,内需订单指数上升1.9pct至51.5%,但新出口订单指数仍处收缩区间(48.6%)[2][11] - 高技术制造业(50.9%)和装备制造业(50.8%)景气度高于消费品(49.9%)和高耗能行业(49.8%)[3][12] 制造业分析 - 生产端修复显著,采购量指数环比上升2.9pct至52.1%,但原材料库存指数下降0.7pct至47.0% [16][17] - 出口压力持续,外贸货运量同比下滑15.5pct,新出口订单指数虽回升2.2pct但仍低于荣枯线 [11][17] - 资本密集型行业表现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高技术制造业PMI领先消费品行业1.0个百分点 [12] 非制造业分析 - 建筑业PMI大幅回升3.4pct至52.7%,土木工程指数达65.1%,显示基建施工加速 [3][13][18] - 服务业PMI回落0.3pct至临界点50.0%,生活性服务业(零售/住宿/餐饮)景气度下滑,生产性服务业(航空/金融等)维持55%以上高景气 [14][18] - 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上升2.1pct至46.8%,投入品价格指数回升1.6pct [20] 行业分化特征 - 基建相关指标(沥青开工率)自去年10月持续回升,预示年初基建投资超预期,而水泥/螺纹钢消费疲软反映地产投资仍处磨底阶段 [13] - 服务业内部结构切换:节后生产性服务业接棒生活性服务业成为主要支撑,航空运输、金融等领域商务活动指数保持高位 [14][19] - 劳动密集型行业修复滞后,消费品制造业PMI虽回升0.8pct但仍低于荣枯线 [12] 后续展望 - 经济复苏基础不稳固,制造业PMI仅略高于荣枯线0.2pct,建筑业预期指数环比下降1.8pct至54.7% [15] - 出口风险加剧,美国加征关税等因素可能导致新出口订单进一步承压 [15] - 需关注复工进度及政策变化对资本密集型行业(高技术/装备制造)的持续带动作用 [12][15]
重在政策落地——11月经济数据全面解读
泽平宏观· 2024-12-16 21:22
文:任泽平团队 12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1月主要经济数据。 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5.4%,10月同比5.3%; 11月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同比2.3%,10月同比3.4%; 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3%,10月同比4.8%; 11月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当月同比3.3%,10月同比5.8%; 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当月同比-11.6%,10月同比-12.3%; 11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3.2%,10月同比-1.6%; 11月房地产销售金额同比1.0%,10月同比-1.0%; 11月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9.3%,10月同比10.0%; 11月出口(以美元计)同比6.7%,10月同比12.7%;11月进口(以美元计)同比-3.9%,10 月同比-2.3%; 11月M2同比7.1%,10月同比7.5%; 11月社融同比7.8%,10月同比7.8%; 11月CPI同比0.2%,10月同比0.3%; 11月PPI同比-2.5%,10月同比-2.9%。 1 扩大内需,提振信心, 重在政策落地 11 月部分经济指标回暖,政策效果显现,主要是工业生产、汽车消费、商品房销售和M1。 以旧换新、置换、报废补贴等政策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