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医药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研究适用生命科学的AI基础理论和算法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4 11:55
北京市"人工智能+医药健康"行动计划核心观点 - 目标是将北京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高地,构建创新与应用并举的产业生态体系[3][4] - 计划通过技术创新、数据汇聚、场景应用和生态培育四大路径实现目标,涉及基础研究突破、数据流通机制创新、产业赋能深化等具体任务[4][6][8][10] - 量化目标包括落地30个以上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助力20个创新药械进入临床试验,在10个医疗场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4] 发展目标 - 到2027年建成创新策源地、应用高地和产业聚集区,形成2-3个有竞争力的产业聚集区[4][5] - 技术层面将突破虚拟细胞、医学数字孪生、DNA存储等技术,研发自主可控的生物医药基础模型[6][7] - 人才与主体培育目标包括引育100名高水平人才,梯度培育科技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等[5][18] 重点任务 基础研究突破 - 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的生命科学研究新范式,开展认知智能、类脑智能在医药领域的前沿研究[6] - 研发多尺度生物医药基础模型,提升靶点发现和临床试验效率[7] 数据汇聚流通 - 整合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影像云平台等资源,建设疾病数据资源库和公共数据集[8] - 搭建医药健康可信数据空间,支持数据资产交易和跨境流动,实施"监管沙盒"机制[9] 产业赋能应用 - 覆盖药物研发全链条:从分子生成到临床试验服务,支持智能化实验室和智能工厂建设[10] - 中医药领域将构建智慧诊疗平台,优化中药研发路径[11] - 医疗服务领域开发数字医生、智能诊疗产品,推动基层医疗智能穿戴设备应用[12] - 监管领域利用AI辅助审评、风险评估,创新科学监管模式[16] 生态体系建设 - 构建技术标准体系,开展算法可靠性验证和人机协同性能测试[16] - 建设孵化加速平台,提供干湿实验环境和算力资源保障[17] - 通过国际论坛加强合作交流,推动人工智能医疗产品出海[20] 保障措施 - 政策支持包括加速创新产品定价入院,发挥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21] - 人才引进依托重大科技任务,形成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企业合力[21]
澳门经济内优外拓,学者分析“十月初五的月光”如何再发亮
南方都市报· 2025-07-03 10:27
澳门经济现状与挑战 - 2025年第一季度澳门本地生产总值997.6亿澳门元,同比减少1.3%,整体经济规模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85.2% [1][2] - 经济负增长反映澳门经济结构和税收单一,仍高度依赖旅游博彩业 [1][3] - 2025年第一季度旅客非博彩消费总额196.2亿澳门元,同比减少3.6%,零售业销售总额164.1亿澳门元,同比下跌11% [3] - 国际游客占比约7%,九成消费力依托于内地与香港市场,外部经济波动对澳门影响显著 [4] 大湾区合作与产业多元化 - 澳门特区政府代表团访问大湾区六市,重点合作领域包括中医药、科技研发、旅游会展等 [1][7][10] - 深圳合作:借鉴前海和河套深港合作区经验,谋划澳门科技研发产业园,探索"一展两地"项目 [7] - 惠州合作:"澳门研发+惠州转化""澳门产品+惠州应用"模式,开展全链条合作 [7] - 肇庆合作:加强中医药科研对接,共同开拓欧盟及葡语国家市场 [10] - 佛山合作:发挥制造业优势,利用澳门中葡平台推广产品,加强跨境养老合作 [10] - 专家建议澳门与珠西城市形成"澳门研发、江门生产、珠海营销"的新型产业模式 [16]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进入第二阶段,重点发展跨境电商及物流,已吸引大型企业进驻,创造近2000个就业岗位 [12][14] - 科技创新产业园面积约24万平方米,计划重点推进建设,与大湾区其他科技园区联动 [12] - 推动"在横琴生活、工作、休闲一体化",行政长官牵头成立促进合作区建设领导小组 [14] 旅游与消费市场变化 - 澳门首夺"2024中国旅游者出境满意度十佳目的地"第一位 [18] - 建议吸引高消费力旅客,如举办国际顶级演唱会、体育赛事等 [18] - 旅客消费模式转变,选择在拱北或横琴过夜的游客增多,热门景点外延区域人流量冷清 [32] - "2025年社区消费大奖赏"活动总发放电子优惠券2.9亿澳门元,联动消费额约10.4亿澳门元 [22] 青年就业与产学研发展 - 澳门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补贴前往大湾区内地九市及横琴就业的青年每月5000澳门元,最长18个月 [33] - 产学研发展为中长期政策,需大量投入且商业化周期长,短期效果有限 [19] - 高新技术企业在内地物色到更广阔应用场景空间,但吸引人才到横琴仍面临挑战 [34]
横琴粤澳合作区五年产业规划出炉:瞄准“四新”产业,目标2029年占比65%助澳门多元发展
华夏时报· 2025-07-02 19:09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产业发展规划核心内容 核心目标 - 到2029年实现合作区与澳门经济高度协同、规则深度衔接的制度体系全面确立,市场准入高效衔接,要素跨境流动便捷,电子围网和跨境金融管理体系完善 [2] - "四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4年的59.4%提升至65%,澳资产业增加值从30.04亿元增至90亿元 [2][5] 制度体系建设 - 构建与澳门规则深度衔接的制度体系,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3] - 通过电子围网系统和跨境金融管理体系实现高效要素流动 [3] "四新"产业发展规划 科技研发与高端制造 - 联动澳门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和产学研示范基地 [4] - 构建特色微电子产业链,培育数字经济,布局未来信息/制造/健康产业 [4] - 产业增加值目标:从2024年64.43亿元提升至2029年115亿元 [5] 中医药及澳门品牌工业 - 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生产基地和创新高地,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 [4] - 发展高附加值食品保健品,利用"澳门监造""澳门设计"标志 [4] - 产业增加值目标:从9.07亿元提升至70亿元 [5] 文旅会展商贸业 - 建设国际休闲旅游岛和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地,打造国际展会平台 [5] - 培育新型国际贸易中心,支持科创会展活动,加快数字贸易枢纽港建设 [5] - 产业增加值目标:从145.56亿元提升至165亿元 [5] 现代金融业 - 引育金融机构,发展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拓展资产跨境转让业务 [5] - 产业增加值目标:从100.85亿元提升至110亿元 [5] 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四新"企业实有31685家,增加值319.91亿元(科技研发64.43亿/中医药9.07亿/文旅会展145.56亿/现代金融100.85亿) [6] - 澳资企业6681家,增加值30.04亿元,澳门青创企业303家 [6] - 当前产业结构仍以房地产/商贸服务为主,新兴产业规模小且缺乏龙头带动 [7] 挑战与改进方向 - 需重点培育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解决金融服务监管标准差异/职业资格互认/数据跨境流动等规则对接难题 [7] - 建议设立规则衔接试验区,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动态调整对接进程 [7] - 需加快智慧口岸建设,加强政府部门协作统一标准,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8]
推动药膳技艺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 2025福建省中医药膳制作技能大赛在福州举办
行业活动 - 2025年福建省中医药膳制作技能大赛在福州举办 汇聚全省34支药膳精英战队 [1] - 同期举办2025年福建省中医药特色产品展 实现竞技比拼与文化体验深度融合 [1] - 大赛设置综合笔试、视频展播、技能演示、知识竞答四大竞技版块 [2] - 技能演示环节包含必选项目"五彩山药丝"和自选药膳主食热菜 展现选手创意 [2] - 大赛共决出团体奖18名、个人优胜奖14名、特别贡献奖6名、组织奖3名 [3] - 推荐部分选手申报"福建省金牌工匠"荣誉称号 推荐3家参赛单位申报"五一先锋号" [3] 行业发展 - 推动药膳从赛场走进社区厨房 从文化瑰宝变成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2] - 通过标准化推广、科技赋能与大众科普三重驱动发展药膳产业 [2] - 推动药膳技艺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 形成守护群众健康的"新食尚" [3] - 探索中医药膳与世界多元饮食文化融合发展路径 [1] - 将中医药膳融入健康全周期管理 挖掘具有推广价值的特色药膳方剂 [2] 产品展示 - 中医药特色产品展展出20余家医疗机构的健康产品 包括药膳、养生茶饮、中药面膜等 [3] - 展会展示中医主题文创产品 如非遗中医药叶画、本草书签、中医养生漫画等 [3] 行业观点 - 大赛为药膳制作技能人才搭建展示与交流平台 推动"寓医于食"理念普及 [1] - 食材精妙组合体现中医整体观 药膳是"药食同源"古老智慧的生动诠释 [1] - 将传统药膳与现代科技、营养理念有机结合 为中医药产业注入新动能 [1]
医养结合,创新引领:医共体亮相“海洋大集”,体验式传播中医文化
齐鲁晚报· 2025-07-02 05:16
中医药服务推广 - 山东省夏季"海洋大集"活动中,文登区人民医院医共体组织中医专家提供把脉问诊、针刺、推拿、拔罐等传统中医药适宜技术体验 [1] - 活动设置中药养生代茶饮免费品尝和中医养生知识有奖问答环节,吸引众多游客参与 [1] - 中医专家根据每位游客的不同情况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现场反馈良好,有游客表示推拿治疗显著缓解了肩颈疼痛 [1] 中医文化传播 - 活动采用"体验式传播"形式,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环节提升群众对中医养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 [1] - 有奖问答环节有效活跃现场气氛,参与者既能学习知识又可获得礼品 [1] - 活动展示了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增强了群众对中医药的信任 [1] 未来发展规划 - 文登区人民医院医共体计划继续创新服务形式,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 [2] - 公司将重点关爱老年人健康,持续推广中医养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并受益于中医药 [2] - 未来将继续把优质中医药服务带到群众身边,为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做出贡献 [2]
横琴规划2029年特色产业发展目标,将与澳门经济高度协同
第一财经· 2025-07-01 22:02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产业发展规划 - 合作区将重点推动"四新"产业(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现代金融)和澳资产业发展,目标到2029年"四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4年的59.4%提升至65%,澳资产业增加值从30.04亿元增至90亿元 [1][5][6] - 规划明确到2029年实现与澳门经济高度协同、规则深度衔接,电子围网系统和跨境金融管理体系健全,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体系高效运转 [1][5] 产业门类发展目标 - 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增加值从64.43亿元提升至115亿元 [6] - 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增加值从9.07亿元提升至70亿元 [6] - 文旅会展商贸产业增加值从145.56亿元提升至165亿元 [6] - 现代金融产业增加值从100.85亿元提升至110亿元 [6]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10.72亿元提升至13亿元 [6] 琴澳产业一体化策略 - 空间布局上通过物流项目(如南光物流中心、澳门国际机场横琴前置货站)实现优势互补,支持大湾区高端制造业和跨境电商 [7] - 跨境金融领域推进人民币计价资产跨境转让、QFLP/QDLP试点、跨境人民币结算及EF账户建设 [9] - 文旅领域深化"一赛两地""一节两办"模式,联合举办特色文化活动 [10] 产业支持措施 - 发挥合作区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采用"子基金投资+重点项目直投"模式吸引社会资本 [11][12] - 设立粤澳联合投资基金、珠琴澳产业引导基金,加大专项债申报力度 [12] - 截至2024年底合作区"四新"企业实有31685家,增加值319.91亿元;澳资企业6681家,增加值30.04亿元 [12] 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联动 - 横琴产业规划与澳门"1+4"策略(综合旅游休闲业+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技术、会展商贸文化体育)相呼应 [5] - 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实践案例显示产业协同已起步 [8][10]
年诊疗量超16亿人次!中医药法护航“中华瑰宝”
新华社· 2025-07-01 21:56
中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总诊疗量超16亿人次,较2023年明显增长 [1][3] - 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97.1万人,中药饮片抽检质量整体合格率提升至97%左右,中成药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2] - 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持续提升达到24.62% [2] 政策支持与法律框架 - 中医药法自2017年施行以来推动了一系列配套法规和规范的出台,包括《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 [1] - 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加快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被纳入健康中国行动 [1] 中医药服务网络与能力 - 我国基本实现了地市办中医医院全覆盖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全覆盖 [2] - 武汉市硚口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置了中医诊室、中药房等设施,并配备中医诊疗设备 [3]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24年1月至5月的日均诊疗量超过一万人次 [3] 中药创新与研发 - 2021年中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以来已有53个中药新药获批上市,其中包括25个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 [4] - 2019年以来已有6个儿童专用中药新药获批 [4] 中医药文化推广与国际影响 - 中药梳、药枕、中药香囊等文创产品热销,中式养生茶饮流行,中医药文化夜市火爆出圈 [5] - 我国推动世界卫生组织制订新一轮传统医学发展战略,与世卫组织联合举办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 [5] - 推动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发布121项中医药国际标准 [5] 未来发展潜力 - 国家层面有待出台中药材种植养殖、采集、贮存和初加工的技术规范、标准 [6] -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可以在中医药人才培养、诊疗和知识普及中发挥更大作用 [6] - 中医药"走出去"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熟练掌握"国际通用语言" [6]
马小丽教授:守正创新,古方新用直击抑郁症防治难题
环球网· 2025-07-01 18:46
中医药在抑郁症治疗领域的应用 - 半夏厚朴汤源自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具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的功效,可用于抑郁症、焦虑症的治疗,具有改善睡眠、调节情绪、缓解躯体症状的功效 [3] - 栀子厚朴汤源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具有清热除烦、行气除胀的功效,主治失眠、烦热 [3] - 研究表明,仲景经方半夏厚朴汤、栀子厚朴汤治疗抑郁、焦虑等情志病疗效确切 [3] 解郁除烦胶囊的研发与特点 - 全国名中医继承仲景情志病思想,以半夏厚朴汤、栀子厚朴汤为基础方,拟定八味除烦汤,更适用于青少年、职场人群、老年人群、躯体共病、发热性疾病患者人群 [3] - 在八味除烦汤基础上创新转化研发出解郁除烦胶囊,具有多通道作用及良好的抗抑郁焦虑效果,且临床安全性更高 [3] - 解郁除烦胶囊可能通过调节中枢神经中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NA、DN、5-HT发挥抗抑郁作用 [4] 解郁除烦胶囊的临床研究结果 - 一项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样本量达560例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解郁除烦胶囊可显著降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改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缓解躯体症状 [4] - 解郁除烦联合多元化有氧运动可提升青少年抑郁症整体疗效,减弱抑郁人格倾向、精神病态人格倾向,转变患者疾病应对方式 [4] - 解郁除烦胶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相当,明显低于氟西汀,安全性良好 [4] 中医药在现代精神卫生领域的潜力 - 解郁除烦胶囊的创新转化,体现了传统中医药在现代精神卫生领域的应用潜力 [4] - 未来应进一步挖掘经方的价值,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4]
传承百年医道,引领行业发展 —— 香港广仁堂药业有限公司的成长史
中国食品网· 2025-06-30 17:04
公司历史与传承 - 公司历史可追溯至1903年 由柳南公创立 最初为小型药庐 后发展为香港廣仁堂藥業有限公司 [2][3] - 柳南公独创"三辨疗法" 针对湿热霍乱 风寒咳喘等病症效果显著 奠定公司早期医疗基础 [2] - 1908年第二代传承人戟门先生接手 整理医案编纂《广仁堂医论》三卷 建立药材供应链体系 [4][5] - 20世纪50年代南迁香港 正式注册成立香港廣仁堂藥業有限公司 延续"前店后厂"传统模式 [6] 产品与技术创新 - 早期推出"小儿安魂散" 被称为"儿科圣药" 采用朱砂 钩藤等药材配伍 [5] - 1970年代研发"广仁活络丸" 连续十年占据香港中成药销售榜首 针对颈肩腰腿痛问题 [8] - 21世纪开发"糖脉宁颗粒" 基于柳南公"消渴方" 通过现代临床验证 获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认证 [8] - 目前拥有68种注册中成药 其中12种进入香港医院管理局临床应用目录 [8] 经营模式与市场拓展 - 在香港上环设立药材甄选站 严格检验药材质量 符合《本草品汇精要》标准 [6] - 推出"四季养生方"系列 包括祛湿茶包 清暑丸 润肺膏等 适应香港气候特点 [7] - 产品通过欧盟传统草药注册程序 进入英国 德国等欧美市场 [9] 质量管理与研发体系 - 建立12个道地药材种植基地 覆盖云南 四川等地 实施全流程有机管理 [9] - 香港生产基地通过GMP认证 采用先进检测设备 确保药品100%合格 [9] - 构建"传统验方-临床验证-现代转化"研发体系 与香港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深度合作 [8] 文化传承与社会责任 - 每年投入营收5%用于中医药公益事业 开展"中医进万家"免费义诊活动 [9] - 设立"广仁堂中医药奖学金" 资助香港高校中医药专业学生 [9] - 整理出版《广仁堂百年医案精选》等著作 2019年入选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9][10]
推广中医文化 促进民心相通
人民日报· 2025-06-30 06:01
中医药文化传播 - 圣马力诺大学孔子学院以中医药教学和文化传播为特色,由北京城市学院、圣马力诺大学和圣马力诺—中国友好协会合作建设 [1] - 该学院举办中医体验活动,包括穴位按摩、太极动作和中成药制作,吸引当地民众参与 [1] - 意大利乌尔比诺大学生物分子科学系副教授马泰奥·米库奇研究中医逾10年,认为中医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有不错功效 [1] - 北京城市学院自2016年起定期选派专业教师传授点穴推拿、中医诊断、经络穴位等知识,扩大中医药在当地的受众基础 [2] - 学院与意大利中医机构合作,在圣马力诺和意大利等地进行巡回讲座推广中医文化 [2] 中文教育 - 圣马力诺大学孔子学院在当地一所大学、一所综合高中、两所初中开设中文课,其中大学和高中高年级的中文课程受到学分认可 [2] - 学院定期开展书法、茶艺等文化工作坊,在中国传统节日期间与各地区政府合作举行庆祝活动,每年参与者超过1000人 [2] 文化交流与合作 - 圣马力诺大学孔子学院成为当地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和桥梁,举办的赴华游学夏令营受到本地青少年广泛欢迎 [2] - 圣马力诺大学经济、科学、工程和设计专业协调员宝拉·琴奇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与孔子学院开展紧密合作,促进圣中两国民心相通 [2] 学术研究 - 马泰奥·米库奇与中国香港等地学者就中草药的疗效发表了研究成果,希望未来通过孔子学院与更多中医领域学者展开交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