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

搜索文档
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 为储能电站项目公司提供担保的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9-03 07:39
担保事项概述 - 公司为博野科瑞数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差额补足担保 担保金额为贷款本金10,500万元及相关利息和费用 占贷款总额21,000万元的50% [3][7] - 公司为全资子公司佛山科霸提供两项担保 包括19,000万元综合授信担保和10,000万元综合授信担保 总担保金额29,000万元 [17][19] 被担保方基本情况 - 博野科瑞成立于2025年1月 注册资本5,500万元 主要从事储能技术服务等新能源业务 公司通过储能产业基金间接持有其48.93%股权 [7][9] - 佛山科霸成立于2019年3月 注册资本20,000万元 主要从事电池制造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 为公司全资子公司 [17][21] 担保协议具体条款 - 博野科瑞担保期限自2025年8月25日至2036年1月28日 公司承担50%连带保证责任 担保范围包括本金、利息、罚息及实现债权费用 [3][7][10] - 佛山科霸担保期限为债务履行期满后三年 担保方式包括股权质押和连带责任保证 授信品种涵盖流动资金贷款和票据业务 [19][22][23] 担保审议程序 - 博野科瑞担保已通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批准 在30,000万元总担保额度内 其中博野科瑞专项额度15,000万元 [8] - 佛山科霸担保在年度507,000万元担保预计额度内 已履行相应审议程序 [20] 担保必要性分析 - 为博野科瑞担保可保障100MW/200MWh独立储能项目建设资金 有利于推动公司大储能战略实施和产业链协同 [12] - 为佛山科霸担保可满足子公司业务发展资金需求 公司拥有完全控制权 担保风险整体可控 [23] 担保总体情况 - 公司对外担保总额494,056万元 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归母净资产的179.81% [14][23] - 对控股子公司担保总额428,356万元 占比155.9% 目前无逾期担保 [14][23]
宁德时代:已回购869万股,使用资金总额21.31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02 20:18
公司股份回购进展 - 截至2025年8月31日累计回购A股股份869万股 占公司A股总股本0.1973% [1] - 回购最高成交价290元/股 最低成交价231.5元/股 [1] - 成交总金额21.31亿元人民币(不含交易费用) [1] 后续回购计划安排 - 公司将继续实施回购计划 [1] - 承诺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
中国最赚钱的三家车企,净利润加起来只赶上一个宁德时代
第一财经· 2025-09-02 20:11
行业盈利格局 - 16家上市乘用车企2025年上半年累计归母净利润超392亿元 其中比亚迪 吉利汽车 长城汽车三家头部民营企业合计净利润311亿元 占总盈利近80% [3] - 比亚迪以155亿元净利润位列第一 占16家车企总盈利近40% 盈利超百亿的车企仅比亚迪一家 [4] - 行业盈利集中度显著提升 头部三家车企净利润相当于宁德时代单家企业上半年304.9亿元净利润水平 [5] 车企盈利表现 - 比亚迪归母净利润155.11亿元 同比增长13.79% 吉利汽车净利润92.90亿元 同比下滑13.90% 长城汽车净利润63.37亿元 同比下滑10.21% [4] - 赛力斯净利润29.41亿元 同比增长81.03% 零跑汽车净利润0.33亿元 同比增长101.49% 理想汽车净利润17.43亿元 同比增长2.82% [4] - 6家车企出现亏损 包括广汽集团亏损25.38亿元 北汽蓝谷亏损23.08亿元 小鹏汽车亏损11.42亿元 江淮汽车亏损7.73亿元 众泰汽车亏损1.48亿元 海马汽车亏损0.75亿元 累计亏损额近70亿元 [4][7] 国际比较与行业地位 - 丰田汽车上半年净利润1.5万亿日元(约727亿元人民币) 为16家中国车企净利润总和的1.9倍 [5] - 比亚迪和吉利汽车跻身全球汽车销量前十 排名超过本田和日产 [5] - 本田汽车上半年净利润2272亿日元(约110亿元人民币) 日产汽车净亏损7918亿日元(约382亿元人民币) [7] 行业盈利能力 - 2025年7月汽车行业利润293亿元 同比下降17% 行业利润率3.5% 环比6月6.9%明显下降 同比去年4.4%也下降 达近期低点 [6] - 1-7月汽车行业利润2737亿元 同比增长0.9% 行业利润率4.6% 较1-6月4.8%有所下降 处于历史次低位 [6] - 7家车企净利润同比负增长 包括长安汽车下滑19.09% 上汽集团下滑9.21% 广汽集团下滑267.39% 江淮汽车下滑356.89% 北京汽车下滑81.80% [4][7] 产业链盈利对比 - 动力电池领域盈利集中度更高 宁德时代上半年净利润304.9亿元 亿纬锂能净利润16亿元 欣旺达8.6亿元 国轩高科3.7亿元 [7] - 日系车企除丰田外 本田保持盈利而日产陷入巨额亏损 显示全球汽车行业盈利分化加剧 [7]
上半年净利润比亚迪+吉利+长城≈宁德时代,卖车不如卖电池?
36氪· 2025-09-02 18:47
行业整体表现 - 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但行业面临增量不增收困境 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1] - 自主品牌蚕食合资公司市场份额 大型国有汽车集团赚钱能力大幅下降[1] - 头部民营企业盈利能力突出 比亚迪 吉利和长城汽车为上半年净利润最高三家乘用车上市公司[1] - 三家最赚钱民营车企上半年利润总和311.4亿元 与宁德时代单家净利润304.9亿元相当[3] - 价格战和内卷对盈利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市场竞争激烈等表述频繁出现在业绩报告中[3] - 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仅4.8% 低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5%的利润率[22] 头部民营车企财务数据对比 - 比亚迪营收3712.81亿元同比增长23.3% 净利润155.11亿元同比增长13.79%[5][6] - 吉利汽车营收1502.85亿元同比增长26.51% 净利润92.9亿元同比下降13.32%[5][6] - 长城汽车营收923.35亿元同比增长0.99% 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下降10.22%[5][6] - 三家车企均实现营收正增长 但仅比亚迪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6] - 吉利汽车核心归母净利润66.6亿元 扣除外汇汇兑损益后同比增102%[7] - 长城汽车扣非净利润35.81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36.39%[7][16] 销量表现分析 - 比亚迪累计销量214.59万辆同比增长33.04%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211.32万辆同比增长30.94%[7] - 吉利汽车累计销量140.9万辆同比增长47.4% 新能源汽车销量72.5万辆同比增长126%[7] - 长城汽车累计销量56.9万辆同比增长10.4% 新能源汽车销量16.0万辆同比增长22.64%[8] - 销量增速>营收增速>利润增速 反映新车单车价格下降和利润空间压缩[9] - 比亚迪5-7月销量连续三个月环比下滑 分别销售29.4万 29.3万和26.3万辆[11] - 吉利汽车二季度销量环比增长 分别为23.5万 23.6万和23.7万辆[14] 盈利能力与竞争态势 - 比亚迪毛利率从去年同期18.78%下降至18.01% 二季度毛利率16.3%环比下降3.8个百分点[10] - 比亚迪二季度单车利润从一季度8800元降至4800元[10] - 吉利汽车单车平均销售收入减少1.4万元至9.6万元 毛利率16.4%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14] - 长城汽车毛利率同比下滑7.83%至18.38% 净利率同比减11.1%至6.86%[16] - 新能源业务成为吉利汽车最大亮点 与比亚迪市场份额差距从27个百分点缩小至18个百分点[14][16] - 长城汽车新能源车型销量16.04万辆 市场占比仅2.31% 远低于行业44.3%的渗透率[18] 研发投入与战略转型 - 比亚迪研发投入296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加近100亿元[18] - 吉利汽车研发费用73.28亿元 占收入比例4.9%[18] - 长城汽车研发费用42.39亿元同比微增1.21% 一季度研发费用被销售费用反超[18] - 政策层面出手规范竞争秩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出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倡议[24] - 企业竞争从价格战向技术战 品质战等多维度较量转变[25] - 1-7月降价新车数量106款 较2024年同期147款明显减少 6月行业利润率回升至6.9%[25]
正力新能上市后首份半年报:扭亏为盈靠什么
经济观察网· 2025-09-02 18:17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31.72亿元 同比增长71.9% [2] - 净利润2.2亿元 实现扭亏为盈 去年同期亏损1.3亿元 [2] - 综合毛利率17.9% 动力电池业务毛利率从11.1%提升至18.3% [6] - 动力电池业务收入29.85亿元 同比增长81.9% [6] 业务运营 - 动力电池装机量7.83GWh 同比增长99.24% 其中乘用车出货7.63GWh 增长110.77% [3] - 上半年动力电池装机量行业排名第九 乘用车领域排名第七 6月单月排名第六 [3] - 储能业务收入从2.03亿元降至1.86亿元 降幅8.4% 因产能优先分配动力电池 [6] - 预计全年出货18-20GWh 同比增长约50% [11] 客户与市场 - 主要客户包括一汽红旗/零跑汽车/上汽系/广汽系/大众/丰田/通用等头部车企 [5] - 通过合资车企新能源业务增长带动收入提升 [6] - 产品出口至中国香港/印度/印尼/欧洲等市场 合作模式为配套客户出海车型 [11] 技术研发 - 推出第二代航空电池 能量密度超320Wh/kg 支持12C放电倍率与15分钟快充 [7] - 航空电池获民航局适航认证 成为行业首款量产交付的固定翼载人电动飞机电池 [7] - 量产产品包括45℃不热扩散三元电池/5C超充三元电池/190Wh/kg磷酸铁锂电池 [8] - 研发固态电池(硫化物路线)/400Wh/kg锂金属电池/170Wh/kg钠离子电池 [9] 产能布局 - 2024年底产能25.5GWh 2025年底将达35.5GWh(新增常熟10GWh产线) [11] - 2026年底规划总产能50.5GWh(再增15GWh) [11] - 当前产线满负荷运行 新产线已获客户定点 [11] 战略规划 - 实施"海陆空"差异化战略 覆盖新能源汽车/船舶/飞机全场景 [3] - 核心管理层具福耀玻璃背景 深度理解车企需求 [5] - 通过航空电池等新兴领域拓展增长空间 [7][8]
孚能科技上半年营收43.53亿元 年内交付固态电池明年将量产
经济观察网· 2025-09-02 16:3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53亿元 归属净利润-1.62亿元 较上年同期减亏约2840万元[1] -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1.26亿元 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提升至6.84%[1] 市场地位 - 2025年上半年国内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第1位 全球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第3位[1] - 连续8年蝉联中国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榜首 是全球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领军企业之一[1] 产品与技术 - SPS大软包产品实现规模化装车 具备长续航、高安全、长寿命、低成本、适配广等优势[3] - SPS电池系统可兼容各种电芯材料和电池形态 适应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技术迭代[3] - 半固态电池已获得广汽、东风等客户项目定点 第二代半固态电池(330Wh/kg)将于2025年下半年量产[2][5] - 第三代半固态电池(400Wh/kg)正在进行车规级认证 计划于2026年量产[5] - 已完成多款全固态电池测试研发 计划年底向战略客户交付60Ah级硫化物全固态电池[2][6] - 2026年全固态电池产能将放大至GWh级别 2027年推出能量密度500Wh/kg以上的第三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6] 客户与业务拓展 - SPS产品获得广汽、吉利、江铃、三一重卡、一汽解放等头部客户定点 覆盖磷酸铁锂、三元、固态电池等领域[4] - 深化与奔驰、Siro、广汽等战略客户合作 适配皮卡、SUV、轿跑、重卡等多种车型[1][3] - 土耳其合资公司Siro的6GWh产能已形成稳定大规模供货 为拓展海外市场夯实基础[4] 产能建设 - 赣州年产30GWh新能源电池项目(一期)和广州年产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一期)稳步推进 部分产线已投产[4] - 2025年底赣州新能源基地和广州基地达产后 半固态电池设计产能将达到54GWh[6] - 2024年底建成全固态电池小试线 预计2025年底建成设计产能0.2GWh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6] 战略发展 - 控股股东变更为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广州市人民政府[6] - 战略目标为成为固态电池领军企业 将持续推进相关战略布局与资源投入[8] - 通过加强与储能龙头企业协同 有望切入华南储能项目 形成"动力+储能"双轮驱动格局[8] - 加紧布局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 这些领域对电池性能要求提升带来巨大市场增量空间[7][8] 行业环境 - 动力电池行业持续向优势产能集中 半固态、全固态电池市场逐渐"换代"[1] - 工信部等部门密集出台动力电池安全要求、编码规则等政策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7] - 决策层提出"反对内卷式恶性竞争" 在新能源汽车等多个行业落地执行[7]
中国最赚钱的三家车企,加起来与一家电池厂相当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2 16:28
行业盈利格局 - 16家主要上市乘用车企2025年上半年累计归母净利润超392亿元 [1] - 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三家头部民营企业净利润合计311亿元 占行业总盈利近80% [1] - 比亚迪以155亿元净利润位列第一 占16家车企总利润近40% [2] - 行业盈利集中度显著提升 头部三家企业贡献绝大部分利润 [1][2] 头部企业表现 - 比亚迪归母净利润155.11亿元 同比增长13.79% [2] - 吉利汽车净利润92.90亿元 同比下降13.90% [2] - 长城汽车净利润63.37亿元 同比下降10.21% [2] - 赛力斯净利润29.41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81.03% [2] - 理想汽车净利润17.43亿元 同比增长2.82% [2] 亏损企业状况 - 6家车企出现亏损 包括广汽集团、北汽蓝谷、小鹏汽车、江淮汽车、众泰汽车和海马汽车 [4] - 累计亏损额近70亿元 [4] - 广汽集团亏损25.38亿元 同比下降267.39% [2][5] - 江淮汽车亏损7.73亿元 同比下降356.89% [2][5] - 北汽蓝谷亏损23.08亿元 [2] 国际比较 - 宁德时代上半年净利润304.9亿元 相当于头部三家车企利润总和 [3] - 丰田汽车上半年净利润1.5万亿日元(约727亿元人民币) 是16家中国车企总利润的1.9倍 [3] - 本田汽车上半年净利润2272亿日元(约110亿元人民币) [5] - 日产汽车上半年净亏损7918亿日元(约382亿元人民币) [5] 全球市场地位 - 比亚迪和吉利汽车首次进入全球汽车销量前十 超越本田和日产 [3] - 中国车企全球市场地位显著提升 [3] 行业盈利水平 - 2025年7月汽车行业利润293亿元 同比下降17% [4] - 7月行业利润率3.5% 环比6月6.9%明显下降 同比去年4.4%也下降 [4] - 1-7月汽车行业利润2737亿元 同比增长0.9% [4] - 1-7月行业利润率4.6% 较1-6月4.8%有所下降 [4] 产业链盈利分布 - 动力电池领域盈利向头部集中 宁德时代盈利超300亿元 [5] - 亿纬锂能净利润16亿元 欣旺达8.6亿元 国轩高科3.7亿元 [5] - 日系车企除丰田外 本田保持盈利而日产陷入巨额亏损 [5]
中银证券研究部2025年9月金股
中银国际· 2025-09-02 08:50
核心观点 - 市场处于牛市中继阶段 科技核心资产将成为行情主要方向 经济预期修复 资金持续流入及政策红利释放支撑中期慢牛逻辑 短期部分热门板块交易拥挤可能带来技术性调整压力 但三季度起国内基本面修复和9月联储降息有望打开新一轮估值驱动行情空间 [2][3] 8月组合表现 - 8月金股行业组合绝对收益10.67% 表现强于沪深300指数0.33个百分点 工业富联月收益超55% 超额收益达45个百分点以上 [4][5][6] 9月金股组合配置 - 组合涵盖10只个股 包括京沪高铁(交运) 桐昆股份(化工) 雅克科技(化工) 宁德时代(电新) 恒瑞医药(医药) 三友医疗(医药) 北京人力(社服) 菲利华(电子) 兆易创新(电子) 鹏鼎控股(电子) [2][8][9] 交运行业-京沪高铁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27.7亿元 同比增长10.6% 2025年Q1营收102.2亿元 同比增长1.2% 毛利率保持45%以上 高铁客运量占铁路客运量比例超75% 2024年发送旅客超32亿人次 [10][11] - 票价机制优势明显 当前二等座票价较京沪航线经济舱均价低超20% 沿线七省市GDP占全国三成以上支撑出行需求 高铁网络完善催化增量需求 [10][11] 化工行业-桐昆股份 - 2024年前三季度涤纶长丝销售945.87万吨 同比增长29.60% POY/FDY/DTY销量分别增长27.22%/54.39%/13.06% 第三季度POY/FDY/DTY销售均价环比下滑2.66%/2.51%/1.78% [12] - 持有浙石化20%股权 2024年第三季度投资收益1.02亿元 同比下滑75.99% 但产品结构不断丰富 新建α-烯烃中试装置 顺丁稀土橡胶装置等陆续投产 [12][13] 化工行业-雅克科技 - 2024年电子材料业务收入增长显著 前驱体业务收入19.54亿元 同比增长71.79% 光刻胶业务收入15.35亿元 同比增长17.72% 毛利率22.59% 同比提升3.12个百分点 [14][15] - LNG保温绝热板材业务收入16.35亿元 同比增长89.18% 毛利率31.08% 取得多项新产品GTT认证 产品厚度达380mm [16] 电新行业-宁德时代 - 2024年归母净利润507.45亿元 同比增长15.01% 锂离子电池销量475GWh 同比增长21.79% 动力电池系统销量381GWh 同比增长18.85% 储能电池系统销量93GWh 同比增长34.32% [17][18] - 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37.9% 连续8年排名第一 储能电池全球市占率36.5% 连续4年排名第一 目前已具备676GWh产能 在建产能219GWh [18] 医药行业-恒瑞医药 - 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销售及许可收入95.61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重60.66% 其中创新药销售收入75.70亿元 二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25.76亿元 同比增长24.88% [20][21] - 2025年上半年6款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 包括注射用瑞卡西单抗 硫酸艾玛昔替尼片等 6个新适应症获批 对外授权收获MSD 2亿美元和IDEAYA 7500万美元首付款 [21][22] 医药行业-三友医疗 - 2025年Q1业绩重回正增长 水木天蓬Q1营业收入3,512.02万元 同比增长152.40% 净利润1,701.64万元 同比增长2,864.58% 刀头发货总数量1.19万件 增幅106.75% [24][25] - 国际化布局基本完成 Zeus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获美国FDA认证 2024年底开始在美国销售 法国子公司ImplanetSA一季度营业收入257.8万欧 同比增长15.97% [26] 社服行业-北京人力 - 业务覆盖人事管理 薪酬福利 业务外包 灵活用工四大核心领域 以及人力管理咨询 法律咨询等增值服务 具备跨周期增长能力 灵活用工和业务外包模式展现逆周期特性 [27][28] - 客户资源优质 重点服务华为 阿里等规模企业 数字化与AI应用有望提升招聘效率和人岗匹配度 进一步释放增长空间 [28] 电子行业-菲利华 - 2025H1营收9.08亿元 归母净利润2.22亿元 同比增长29% 毛利率49.2% 同比提升6.4个百分点 半导体板块稳步增长 航空航天需求回暖 [29] - 石英电子布产品处于客户端测试阶段 2025H1营收1,312万元 石英纤维CTE值0.54ppm Dk值3.78 有望成为AIPCB核心材料 [30][31] 电子行业-兆易创新 - 2024年收入73.56亿元 同比增长27.69% 归母净利润11.03亿元 同比增长584.21% 2025Q1营收19.09亿元 同比增长17.32% [32][33] - 2024年产品出货量43.62亿颗 同比增长39.72% NORFlash出货容量创历史新高 MCU产品在工业 能源 光模块等领域需求增长显著 [33] 电子行业-鹏鼎控股 - 2025H1收入163.75亿元 同比增长24.75% 归母净利润12.33亿元 同比增长57.22% Q2毛利率20.28% 同比提升4.80个百分点 [35][36] - 通讯用板业务收入102.68亿元 同比增长17.62% 消费电子及计算机用板业务收入51.74亿元 同比增长31.63% 汽车/服务器用板业务收入8.05亿元 同比增长87.42% [36]
宁德时代又成立四家公司!
起点锂电· 2025-09-01 18:57
业务扩张与合资企业成立 - 7月末至8月末新成立4家公司 涵盖充换电、储能、电池制造等业务 [2][3] - 晋城国投时代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 由晋城国投交通持股51%、山西汇欣世纪新能源持股39%、时代骐骥持股10% 经营范围包括集中式快速充电站、蓄电池租赁及回收利用 [2] - 济柴时代注册资本7700万元 由中石油济柴动力持股60%、宁德时代持股40% 专注于锂电池储能系统生产 计划在济南新建3GWh储能系统线 苏州分公司配套电箱和变流器生产 [2] - 厦门时代新能动力科技注册资本20亿元 由宁德时代全资持股 经营范围包括电池制造与电子专用材料销售 [3] - 时代骐骥珠海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 业务覆盖新能源技术研发及换电设施销售 [3] 充换电业务战略布局 - 两家新公司涉及充换电业务 旨在突破电芯供应商角色 打通电池产业链环节 [4][5] - 充电桩运营和服务市场为蓝海赛道 包含充电服务费、运营维护及增值服务等可持续收益 [5] - 推出神行超充电池 支持快充技术迭代 [6] - 换电业务与时代电服、神州租车、招银金租合作 将巧克力换电模式引入租车行业 覆盖能源补给、资产运营和金融支持 [6][7] - 换电站建设目标1000座 已过半程 制定"三步走"战略目标全国三万座 与中石化合作建设综合加能站 [8] 储能系统合作与战略 - 与中石油合资成立济柴时代 聚焦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和产业链打造 [2][9] - 合作响应国家能源转型战略 锚定石油行业应用场景 推动零碳目标 [11] - 2023年后大型储能项目集中爆发 宁德时代密集与央国企开展储能合作 [10] 厦门区域多元化布局 - 以厦门时代基地为核心 全面铺开新能源业务 包括换电起点和产业基金设立 [8] - 厦门引进中创新航、海辰储能等企业 本地企业厦门钨业在新能源产业链地位重要 叠加经济特区优势构建完善生态 [8]
蜂巢能源二代龙鳞甲电池正式量产,首搭新款岚图梦想家
高工锂电· 2025-09-01 18:33
岚图新款梦想家电池技术 - 首款搭载蜂巢能源二代龙鳞甲电池包的量产车 采用热-电分离安全架构 [1][2] - 电池包设计将电芯防爆阀置于底部并设置独立向下排气通道 高温喷发物导向车底排出 避免侵入乘员舱 [7] - 集成智能熔断保护装置 碰撞后0.2毫秒内切断高压电 响应速度远超行业10毫秒标准 [7] 电池性能提升 - 采用上下双水冷板设计 换热面积增大200% 冷却效率提升70% [8] - 支持800V高压平台5C快充 65kWh电池包10分钟充电至80% [8] - 配合上盖保温棉设计 确保快充/高负载/极端天气下电池工作温度稳定 [8] 行业影响与定位 - 技术应用于高端豪华MPV市场 对安全性/充电效率/环境适应性要求较高 [3] - 解决电动车用户普遍关注的安全与补能痛点 [4] - 推动动力电池行业安全与性能标杆提升 技术成熟度获市场验证 [8] 相关企业信息 - 科达利(证券代码002850)主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精密结构件 [9][11] - 公司在国内重点锂电地区完成华南/华东制造基地全覆盖 [9] - 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深圳湾科技生态园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