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80大圆柱电池

搜索文档
孚能科技斩获10亿美元eVTOL订单独家配套
高工锂电· 2025-07-18 18:08
阿联酋采购中国eVTOL订单 - 阿联酋企业Autocraft与中国eVTOL制造商时的科技签署10亿美元采购协议,涉及350架E20型eVTOL,约合人民币超70亿元 [1] - 该订单旨在推动E20在中东、北非市场的低空旅游与空中出行商业化落地 [1] - 订单标志着中国高端制造出海重要一步,并凸显供应链核心企业孚能科技的关键作用 [1] 孚能科技半固态电池技术 - 孚能科技作为独家供应商为E20配套第二代半固态动力电池 [1] - 其第二代半固态电池采用高镍三元正极与掺硅负极组合,引入氧化物/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 [1] - 电池能量密度达330-350Wh/kg,循环寿命超4000次,若用于乘用车可支持1000公里以上单次续航 [2] eVTOL行业电池技术路线 - eVTOL对电池能量密度、瞬间放电倍率及安全性要求严苛,形成高技术壁垒 [1] - 行业普遍采取双重布局策略,如亿航智能同时采购4680大圆柱电池和锂金属固态电池 [3] - 大圆柱电池优势在于工艺成熟和安全性,但系统集成效率较低且适配性有限 [3] - 软包电池更有利于发挥高能量密度化学体系潜力,特别是高硅、锂金属负极膨胀场景 [4] 半固态软包电池突破 - 传统液态软包电池在340Wh/kg级别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厂商因此回归圆柱形态 [5] - 此次订单显示半固态技术软包路线已在安全性上取得重大商业突破 [5] - 半固态和固态技术可有效弥补软包在电芯层级的安全性劣势 [5] 市场影响与竞争格局 - 按行业估算动力电池占eVTOL整机价值40%,10亿美元订单或为孚能科技带来超25亿元电池合同 [5] - 全球eVTOL市场竞争加剧,美国Joby Aviation计划2026年前推出空中出租车服务并扩建产能 [5] - 孚能科技此前已与Joby在eVTOL电池领域形成规模交付 [6] - 该订单被视为对"半固态+软包"技术路线的关键市场下注,为企业赢得先发优势 [6] - 结合GGII预测2030年全球30GWh eVTOL电池需求,此订单将成为观察行业格局演变的重要指标 [6]
国联民生证券:看好锂电设备龙头订单修复 持续跟踪光伏新技术
智通财经网· 2025-06-25 13:54
锂电设备行业 - 2024年下半年锂电设备行业迎来国内扩产底部反转与海外订单释放双重催化 [1] - 2023-2024H1国内锂电主链产能过剩导致电池厂扩产意愿较低 但2024Q3以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产能稼动率提升并重启扩产 [1] - 宁德时代港股IPO募资353亿港元主要投向匈牙利德布勒森工厂 有望带来设备订单落地 [1] - 传统液态电池设备更新周期通常为5年左右 2020-2021年为上一轮扩产高峰期 预计2026-2027年将迎来设备更新替换小高峰 [1] - 新技术如复合铜箔、4680大圆柱、固态电池等带来新增设备需求 [1] 光伏设备行业 - 2024年光伏设备板块短期景气度筑底 主要系产能过剩带来的行业压力 [2] - 2025年供需政策有望倒逼新技术资本开支 [2] - 硅片环节新技术为低氧单晶炉+钨丝金刚线 单晶炉增加超导磁场或超大泵解决N型硅片问题 金刚线基于钨丝母线进一步细线化提高硅棒出片率 [2] - 电池片环节新技术为HJT、BC HJT具有双面对称结构 BC正面无栅线遮挡 提高光转化效率 [2] - 组件环节新技术为0BB、叠栅降银增效技术 0BB取消主栅只保留副栅 叠栅用"种子层+导电丝"完全取代"主栅+副栅"进一步降低银浆耗量 [2]
鑫椤锂电一周观察 | 奥迪确认暂停全面电动化计划!
鑫椤锂电· 2025-06-20 16:22
行业热点 - LG新能源与奇瑞汽车签署6年46系大圆柱电池供货协议 订单规模8GWh 可满足12万辆电动汽车需求 合同金额推测超1万亿韩元(约52.52亿元人民币) [3] - 远景动力4680大圆柱电池首批产品下线并供货宝马全球电动平台车型 沧州超级工厂计划下半年量产 [4] - 睿派新能源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一期首条生产线预计本月底调试生产 年底有望达产 总投资20亿元 [5] - 佛塑科技拟以50.8亿元收购金力股份100%股权 同时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10亿元 [6] 锂电材料市场 碳酸锂 - 市场价格在6万元/吨附近徘徊 拍卖价格低于期货盘面指引价格走弱 预计在5.8-6.2万元/吨之间波动 [8] - 电池级99.5%价格5.97-6.07万元/吨 工业级99.2%价格5.75-5.8万元/吨 [9] 三元材料 - 价格维持稳中偏弱态势 6月供应量环比增长5-8% 若无新订单支撑7月将面临减量 [9] - 5系单晶型价格12-12.8万元/吨 8系811型价格14.3-14.8万元/吨 [10] 磷酸铁锂 - 市场价格总体稳定 孚能科技SPS磷酸铁锂电池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预计2025年大规模出货 [10] - 富临精工子公司江西升华具备21.5万吨产能 预计年内有效产能增至30万吨 [10] - 动力型价格2.95-3.11万元/吨 [11] 负极材料 - 市场价格总体稳定但竞争加剧 6月产量增幅有限 针状焦市场出货不理想 [12] - 天然石墨高端产品价格5-6.5万元/吨 高端动力人造石墨3.2-6.5万元/吨 [13] 隔膜 - 6月需求好转头部厂商上量明显 预计7-8月需求将明显波动 [13] - 9μm湿法基膜价格0.55-0.825元/平方米 16μm干法0.35-0.5元/平方米 [14] 电解液 - 市场价格以稳为主 6F价格小幅下跌 固态电解质研发进展顺利 [14] - 六氟磷酸锂电解液5.02-5.32万元/吨 动力磷酸铁锂电解液1.7-2.24万元/吨 [15] 锂电下游需求 电池 - 6月头部企业生产向好 部分企业预期较高 若无增量支撑开工率可能走弱 [16] - 方形三元动力电芯0.4-0.47元/Wh 磷酸铁锂动力电芯0.29-0.385元/Wh [17] 新能源车 - 上周新能源车销量24.5万辆 同比+37.88% 周度新能源渗透率54.4% [18] - 奇瑞与LG签署8GWh订单 现代与中创新航签署30GWh订单 奥迪放弃2033全面电动化计划 [17] 储能 - 湖南增量项目电价竞价下限0.26元/kWh 上限0.38元/kWh [19] - 澳洲推出户储补贴政策 目标2030年新增23GW可再生能源和9GW储能 [19] - 美国Powin破产重组 资产与债务规模1-5亿美元 涉及国内供应商账款 [19]
每日速递 | 赢合科技固态电池核心设备出货
高工锂电· 2025-06-17 18:34
锂电产业峰会 - 第十八届高工锂电产业峰会主题为产业链格局重整与全场景应用共振 [1] - 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聚焦新材料、新动能、新生态 [1] - 会议将于2025年7月8-9日在成都邛崃举行 由高工锂电、高工储能、高工产业研究院主办 [1] 电池技术进展 - 远景动力46系大圆柱电池产品在无锡江阴超级工厂下线 首批已运往美国供货宝马全球电动平台车型 [1] - 远景动力沧州超级工厂正在部署更高效率产线 计划2025年下半年量产 [1] - 湖南久森新能源将于6月18日发布半固态金属锂负极电池 该产品已进入量产前阶段 [5][6] - 湖南久森同时将发布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及高安全性锂电池用壳体新材料 [6] 企业动态 - 亿纬锂能董事会通过决议注销惠州亿纬锂能北京科技分公司 [2][3] - 赣锋锂业与上海锂瑞牛合资成立上海赣锋资源再生科技 注册资本1亿元 聚焦资源再生技术研发 [7][8] - 三晶电气与亿纬锂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达成2GWh储能电芯项目合作意向 [9][10] - 富临精工注册资本从12亿元增至17亿元 增幅达40% [11][12] 材料与设备 - 东风汽车旗下睿派新能源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一期第一条产线预计6月底调试生产 [14] - 赢合科技向国内头部电池企业交付固态电池核心设备 包括固态湿法涂布设备、固态辊压设备及固态电解质转印设备 [16][17]
奇瑞/迈凯伦下单,46系大圆柱海外市场“抢跑”
高工锂电· 2025-06-17 18:34
会议预告 - 第十八届高工锂电产业峰会主题为"产业链格局重整 全场景应用共振",由高工锂电、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主办 [1] - 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聚焦"新材料·新动能·新生态" [1] - 会议将于2025年7月8日-9日在中国成都邛崃举行,总冠名为英联复合集流体 [2] LG新能源与奇瑞合作 - LG新能源与奇瑞子公司O&J Automotive Netherlands签署6年8GWh的46系列圆柱电池供应协议,预计满足12万辆电动汽车需求(单车装机量65-70kWh) [2] - 合同价值估算超1万亿韩元(约53亿元人民币),2026年初开始交付 [2] - LG新能源CEO称此为"以差异化技术突破市场壁垒"的关键里程碑,体现韩系电池企业"三元+大圆柱"技术弯道超车战略 [2] 蔚来电池技术动态 - 蔚来将为英国迈凯伦开发基于4680大圆柱电池的动力电池,用于混动车型,预计明年小批量量产 [2] - 在股东CYVN牵线下,蔚来重启46105大圆柱电池和120度电池包研发,计划由亿纬锂能或富士康量产 [3][4] - 蔚来曾因成本压力(单季亏损46亿元)和技术瓶颈(中试线良率不足)裁撤40%电池团队,暂停自建产线 [6] 奇瑞电池技术布局 - 奇瑞2024年10月发布"鲲鹏电池"品牌,展示46110大圆柱电芯,能量密度突破300Wh/kg,支持ASIL D级安全标准 [5] - 该电池系统实现续航700公里、云端30分钟风险预警、干法电极工艺降本17%及生产能耗减少30% [5] - 计划应用于欧洲市场OMODA与Jaecoo车型,对标大众ID系列和特斯拉Model Y [5] 海外市场大圆柱电池进展 - 三星SDI量产新一代46系大圆柱电池,首批供应美国微型移动设备,计划扩展至电动汽车客户 [9] - 亿纬锂能匈牙利工厂获建筑许可,加速配套宝马大圆柱电池产能建设 [9] - 保时捷收购德国V4Drive并更名V4Smart,整合圆柱电池技术用于高性能混动系统及新款911 GTS [10] - 宝马第六代eDrive将搭载4695与46120大圆柱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超20%,供应商为宁德时代、远景动力、亿纬锂能 [11] - 特斯拉4680电池周产能可装配2500辆Cybertruck,年产能约17GWh [12] 行业趋势与标准化优势 - 远景动力预测大圆柱电池将率先在海外释放产能,成为应对行业变革的最佳选择 [12] - 宝马认为圆柱电池标准化设计最利于全球产能复制和高度自动化 [12] - 46mm直径电池可覆盖400V-800V平台,通过调整高度(如95mm/120mm)适配多车型需求 [12] - 欧美市场要求电池本地化生产,远景动力海外工厂实现100%可再生能源"零碳电池"生产 [12] 产业链活动 - 6月25-26日常州高工锂电峰会将设"圆柱电池新拐点"专场,力华电源、云山动力等企业参与演讲与圆桌讨论 [13]
最前线 | 太蓝新能源推出大圆柱“冷芯电池”,支持 6C 超快充
36氪· 2025-05-30 11:31
4680大圆柱电池技术发展现状 - 2020年特斯拉发布的4680大圆柱电池采用全极耳与干法电极技术 曾被视作动力电池未来方向 [1] - 受圆柱结构物理特性限制 4680电池快充能力成为短板 热管理问题导致其无法跟进方壳/软包电池的快充突破 [1] - 生产良率与产能爬坡不及预期 市场出现"抛弃大圆柱"舆论 [1] 太蓝新能源冷芯电池技术创新 结构突破 - 开发"轴心直通"结构 通过半通孔设计扩大换热面积17%-20% 全通孔设计构建散热"高速公路" [1] - 轴向+底部双区域穿透散热系统 相当于电芯内部"智能空调" [3] 材料创新 - 正极材料包覆改性提升离子传输速度 建立立体导电网络降低阻抗 [3] - 负极采用各向同性石墨搭配多层涂布技术 优化锂离子移动路径 [3] 工艺升级 - 极耳-集流盘-壳体环形焊接工艺降低内阻 [3] - "卷轴加固工艺"解决极片松动问题 防止性能衰减 [3] - 模块化设计提升产线通用性 不同型号电池可共享核心工艺 [3] 冷芯电池性能参数 - 4695与50190系列支持6C超快充 10%-80%充电仅需9分钟 [4] - 工作温度范围-30℃至55℃ 极端环境下性能稳定 [4] - 已完成30余项核心专利布局 解决传统圆柱电池快充与散热矛盾 [4]
这家企业正加速布局美国动力电池市场,背后有何玄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3 17:50
松下电池加速北美布局 - 公司正在加速生产美国客户需求的动力电池产品,并重点拓展北美市场 [2] - 堪萨斯州德索托工厂预计2027年3月实现规模化量产,届时在美总产能将提升60% [3] - 规划第三家工厂选址堪萨斯州或俄克拉荷马州,目标2028年将美国总产能提升至当前2-4倍,2031年全球产能达200GWh [4] 工厂建设与技术路线 - 堪萨斯工厂投资40亿美元,新增产能30GWh,提供4000个就业岗位 [4] - 初期生产2170圆柱电池,同步推进4680大圆柱电池量产,目标2030年电池能量密度提升20%-25%至1000Wh/L [4] - 引入干法电极等前沿技术,优先供应特斯拉等核心客户,兼顾Lucid等造车新势力需求 [4] 政策驱动与客户需求 -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要求电池组件本土化生产比例逐年提升,松下电池借此获得堪萨斯州8.3亿美元补贴及联邦税收优惠,综合优惠超13亿美元 [5] - 特斯拉转向全本土供应链,公司压缩堪萨斯工厂建设周期15%,试产阶段优先供应4680电池用于特斯拉高端车型 [5] 市场竞争与战略目标 - 北美动力电池需求预计逐年增长,公司目标占据北美20%市场份额 [6] - 竞争对手LG新能源和SK On在北美分别规划110GWh和150GWh产能 [6] - 公司计划2028年前重返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三甲,降低对单一客户依赖 [6] 行业挑战与转型 - 全球电动汽车销售增速放缓,本田、丰田、日产等车企推迟或取消电池工厂建设 [3] - 公司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从2016年榜首滑落至第四位,需通过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提升地位 [3][6] - 行业竞争加剧,技术实力和战略目光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7]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进入新区间,对行业影响几何?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3 12:39
碳酸锂价格走势 - 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价格近期稳定在每吨6.2万元,较5月20日的6.3万元微降,期货价格为每吨6.11万元,与5月20日的6.08万元接近 [2] - 2024年初现货价格最高接近每吨8万元,但总体趋势缓慢下行 [3] - 2025年三季度前价格或下探至每吨5.5万-6万元,中长期可能在5-7万元区间形成新平衡 [6] 供需格局分析 - 2025年全球碳酸锂供给预计达155万吨,同比增长18%,2024年全球需求总量约119万吨,同比增长近30% [3] - 新能源汽车需求占比约60%-70%,但增速趋缓,市场进入稳定增长阶段 [4] - 南美盐湖、非洲锂矿产能集中释放,国内盐湖提锂扩产叠加锂云母复产,行业成本结构转向"盐湖+锂矿"双轨驱动 [3] 产业链影响 - 碳酸锂价格下跌降低动力电池成本,2024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平均售价下降10%-20%,部分车型终端优惠达6万元 [4] - 电池企业毛利率修复,头部企业加速布局锂资源以平抑价格波动风险 [5] - 上游企业高成本产能出清,2025年底国内前五大企业产能占比将超60% [4] 技术变革与未来趋势 - 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研发加速,可能降低未来碳酸锂需求 [5] -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逐步规范,形成闭环生态将带来更多锂资源 [5] - 2026年起人形机器人、4680大圆柱电池等高能量密度产品需求崛起,叠加储能装机量回升,碳酸锂需求年增速或重返20% [6] 行业转型方向 - 上游企业从"跑马圈地"转向技术创新降本增效,中游电池企业开发更多细分产品,下游整车企业通过长期订单对冲价格风险 [7] - 行业从"资源依赖"转向"技术驱动",2026年有望迎来供需再平衡 [7] - 具备资源自给率超60%和技术优势的企业将率先受益 [6]
“我们的弱点是成本……”,这些车企如何降本?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2 13:09
车企降本增效的核心观点 - 跨国车企如大众汽车面临成本过高问题,持续追求降本增效成为行业共识 [3] - 降本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涵盖供应链优化、技术创新、研发协同等维度 [4][6][7] - 行业竞争从单车成本比拼转向供应链敏捷度、制造技术深度、研发共享广度的全维度较量 [8][9] 供应链降本策略 - **特斯拉**:暂停海外新工厂投资,转向本地化采购电池原材料和电机组件,运输成本降低23%,总成本支出减少30%,关键零部件价格年降15% [4] - **雷诺汽车**:通过开放技术共享平台与供应商共建模块化生产体系,小型车底盘部件成本降低40%,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50% [4] - **Rivian**:AI驱动采购系统动态调整全球供应商策略,锂价波动期间电池原材料采购成本节省28% [4] - **日系车企联盟**:日产、本田、三菱组成"联盟采购体",集中采购钢铁/橡胶等通用材料,采购规模扩大35%,议价能力提升20% [5] 技术创新降本路径 - **特斯拉**:采用4680大圆柱电池和一体化压铸技术,后底板零部件从70个减至2个,生产时间缩短80%,模具成本降低60% [6] - **Rivian**:简化电池制造步骤和车身车间设备,单车生产线占地面积减少30%,装配时间缩短45%,材料成本降低35%,人工成本占比从18%降至9% [6] - **大众汽车**:狼堡工厂"模块化工厂"模式实现燃油车/电动车产线72小时切换,设备利用率从65%提升至85%,单车型产能成本降低22% [6] - **特斯拉旧厂改造**:暂停新厂建设并改造现有产线,成本支出减少数十亿美元,产能爬坡速度提升30% [6] 研发协同降本实践 - **雷诺汽车**:"开放式技术银行"共享电动车平台/自动驾驶算法,小型车平台研发费用从15亿欧元降至9亿欧元 [7] - **日产/本田**:共享电动车架构,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机设计重复投入减少60%,研发周期缩短18个月 [7] - **通用汽车**:与Cruise合作分摊L4自动驾驶研发成本,单车型成本从20万美元降至8万美元 [7] - **材料工艺创新**:碳纤维车身规模化生产使成本从200美元/公斤降至80美元/公斤,特斯拉钢铝混合车身减重12%且材料成本降15%,Rivian 3D打印电机壳体使零部件减少70%、量产成本降40% [7] 行业生态变革趋势 - 降本策略从单一成本控制转向供应链重构(特斯拉)、技术共享(雷诺)、研发协同(日系联盟)等系统性创新 [8] - 行业竞争维度扩展至供应链敏捷度、制造技术深度、研发共享广度的综合能力 [8][9] - 真正的成本优势需通过技术创新突破效率天花板,依托生态协同重构价值分配 [9]
X-Roll交叉辊压、双面成膜,击破干法电极辊压低良率
高工锂电· 2025-05-21 18:13
干法电极技术优势 - 干法电极方案可替代湿法浆料涂布、干燥及溶剂回收环节,具有零污染、低成本、高能量密度(压实密度提升显著)、长循环寿命及高效生产等优势 [2] - 适配下一代电池技术如大圆柱电池、固态电池,满足高能量密度厚电极要求及环保高效生产目标 [2] 干法电极产业化痛点 - 干法辊压良率低是制约产业化的主要痛点,尤其在高硬度材料如高镍正极、掺硅负极的辊压中 [3][6] - 辊压段两大症结:高精密压力控制不过关导致面密度一致性低,轧辊材质易形变导致辊面受损 [5][6] - 特斯拉为解决干法正极辊压问题耗费三年时间,高压辊压机压力达3500吨仍难以避免辊面损坏 [6][9] X-Roll交叉辊压技术创新 - 博路威X-Roll技术通过交叉辊压单元组合,实现干法电极膜均匀性提升,误差控制在±2μm以内 [13][14] - 技术突破传统单面涂覆效率低问题,双面成膜速度达100m/min,效率较单面设备提升150% [14][20] - 轧辊硬度达HRC 67-68,根除形变问题,调整范围扩大至几百微米,解决高精度控制难题 [18] 博路威设备性能与价值 - 设备全程无溶剂使用,VOC排放减少90%以上,能耗较湿法工艺降低40% [20] - 适配硅碳负极、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等下一代材料,满足高镍正极压实密度>3.4g/cm³需求 [20] - 兼容100-600mm宽幅集流体,2024年5月将推出1200mm宽幅原型机 [20] 公司技术积累与行业影响 - 博路威拥有跨行业辊压技术积累,自研核心部件如轧辊,实现创新方案落地 [21] - 此前S-Roll和BENDCON技术已在锂电领域取得反响并逐步交付 [22] - 行业趋势显示固态电池和大圆柱电池加速产业化,干法电极市场空间有望打开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