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护肤品
icon
搜索文档
避开三个“洗脸误区” 一文了解洁面的正确打开方式→
央视新闻· 2025-09-07 10:06
洁面行业产品成分与配方趋势 - 皂基洁面产品以脂肪酸(如肉豆蔻酸、硬脂酸、月桂酸、棕榈酸)与碱剂(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三乙醇胺)为主要清洁成分 清洁力强劲但可能导致皮肤干燥紧绷 [3][5][6] - SLS/SLES洁面产品使用月桂醇硫酸酯钠或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作为表面活性剂 清洁力强但长期使用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功能 [7][8] - 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洁面产品采用椰油酰谷氨酸钠、椰油酰甘氨酸钾等成分 清洁力温和且对皮肤屏障影响小 适合长期使用 [12] 洁面产品市场定位与消费者偏好 - 皂基与SLS/SLES类产品主要面向出油迅猛且皮肤不敏感人群 可提供干爽肤感但干皮及敏感肌不建议使用 [8][9] - 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洁面产品更适用于干皮、干敏皮、油敏皮及中性皮肤 成为主流温和洁面选择 [12] - 泡沫丰富度并非清洁力评判标准 敏感肌适用产品常设计为低泡或无泡配方 实际清洁力取决于核心表面活性剂添加量 [13][15] 洁面产品法规与标签规范 - 根据《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 仅实际添加氨基酸成分的产品可标注为"氨基酸洁面乳" 行业通常将添加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的产品称为氨基酸洁面乳 [10] - 产品成分表需明确标注皂基成分(如肉豆蔻酸钠/钾盐)或SLS/SLES成分(月桂醇硫酸酯钠)以供消费者识别 [4][6][7] 科学洁面方法行业指导 - 每日早晚各洁面1次 根据环境条件(如炎热天气、使用防晒化妆品)决定是否使用洁面产品 [16] - 洁面水温应保持温热 过冷或过热均可能影响清洁效果或损伤皮肤 [17] - 洁面后必须使用保湿剂 油性皮肤选择轻薄保湿乳/啫喱 干性皮肤需滋润型保湿霜 敏感皮肤需搭配屏障修护类低敏产品 [17]
中美关税交锋惨烈,潜伏在我国多年的美国货,却靠中国人大赚特赚
搜狐财经· 2025-09-05 23:11
核心观点 - 多个被中国消费者广泛认知为"国货"的消费品牌实际由外资控股 利润流向海外股东 这些品牌在中美贸易战中因本土化生产未受关税冲击 并通过营销策略维持消费者对"民族品牌"的认知[2][4][6][8][10][12][14][16][18][20][22][24][26] 双汇发展 - 2006年美国高盛集团以20亿美元收购双汇多数股权 品牌从民族企业转变为外资控股[4] - 2013年母公司万洲国际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 成为全球猪肉巨头[6] - 2024年中国区年销售额突破600亿元 居肉制品行业首位 利润流向海外股东[8] - 供应链完全本土化 原材料来自国内养殖场 未受中美关税战影响[6][8] 大宝化妆品 - 2008年美国强生集团以23亿元收购大宝品牌 创始人另创森宝品牌但影响力式微[10] - 强生维持原有定价/包装和销售渠道 主要覆盖三四线城市中低端市场[12] - 生产完全本土化 贸易战期间成为进口护肤品替代品 年销售额未披露[12] 哈尔滨啤酒 - 2004年被美国安海斯-布希(百威母公司)以99.66%股权收购 2016年随百威转入比利时英博集团[16] - 2023年中国销量超180万吨 为百威英博亚太区贡献40%利润[20] - 90%原材料采购自中国 生产线本土化 未受进口关税影响[20] - 推行国潮营销策略 包括故宫IP联名和中国风包装[18] 小肥羊餐饮 - 2012年被美国百胜集团以46亿港元私有化收购 实际控制权转移[22] - 门店数量从峰值700余家缩减至2024年不足300家 但通过中央厨房标准化维持盈利能力[24] - 原料采购和生产完全本土化 未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24] - 营销中强调"草原基因"和"中华美食"强化国货认知[24] 行业特征 - 外资收购后普遍保持品牌原有定位和营销策略 维持消费者对"国货"的认知[12][18][24] - 被收购品牌均实现供应链本土化 原材料采购和生产环节在中国完成[6][12][20][24] - 资本跨国运作导致品牌国籍模糊化 利润导向成为核心决策因素[26]
2025年中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三大赛道品牌商核心技术各异【组图】
前瞻网· 2025-09-05 12:08
功能性护肤品生产工艺 - 霜、乳液类护肤品需经过基础原料预混合、加热溶解、均质乳化、保温搅拌、冷却、搅拌均匀、过滤出料、待包品储存等流程后进行灌装 其中均质乳化和灌装为关键工艺控制点[1] - 生产过程中加入特色植物提取物 例如贝泰妮采用云南特色植物提取物作为核心技术优势[1][6] - 医用敷料基础原料主要为注射用水、增稠剂、活性成分等 生产流程包括搅拌溶胀、搅拌混合、ph调节、半成品质控检验、出料、装袋、灌装 全部在洁净环境下完成[2] 品牌商核心技术差异 - 皮肤学级护肤品品牌中 薇姿主打薇姿火山温泉水和高活性成分玻尿酸 理肤泉主打理肤泉温泉水 雅漾主打雅漾温泉水 珂润主打神经酰胺护理 薇诺娜主打云南特色植物提取物 玉泽采用PBS植物仿生脂质技术[7] - 强功效性护肤品品牌中 修丽可拥有维他命原液专利 润白颜采用三重玻尿酸和酶切法制作miniHA 夸迪采用5D玻尿酸 肌活主打透明质酸技术[7] - 医美级护肤品品牌中 可复美采用类人胶原蛋白研发技术 创福康采用活性胶原生物医用材料制备关键技术 博乐达主打立体水杨酸技术[7] 企业研发投入与项目 - 华熙生物2024年研发投入金额为4.66亿元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8.68% 为行业最高[9][10] - 贝泰妮专注于云南特色植物研发 开展不同功效诉求的云南特色植物自主研发及产业化 同时开展功效性化妆品研发项目、医疗器械研发项目和包装开发研究项目[10][11] - 华熙生物研发项目包括活性物传递管控、功效延伸研究、交联透明质酸外科用生物医用材料关键共性技术和产业化研究、功能性天然氨基酸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研究等[10][11] - 创尔生物专注于胶原蛋白项目研发 包括胶原复配天然生物材料的功效研究及新产品开发、胶原蛋白原料的工艺优化研究[10][11] - 敷尔佳致力于产品线拓展 重点开发Ⅲ类医疗器械、防晒产品、修护面膜类产品以及修护水乳类产品[10][11]
全方位进阶,敷尔佳清痘面膜迎重磅升级
金投网· 2025-09-05 11:30
行业趋势 - 痘肌护理市场规模达240亿元 同比增长超15% 增速远超整体护肤市场[4] - 痘肌管理类产品销售额达应急祛痘类产品的两倍 显示长期护理需求迫切[4] - 痘肌护理正从边缘品类向核心战场迈进 行业向精细化系统化发展[1][4] 产品技术突破 - 核心成分苦参碱水杨酸盐透皮性提升3-5倍 48小时渗透量达传统单体6.08倍[3] - 皮内滞留量达传统单体4.04倍 实现角质层-表皮层-真皮层层层渗透[3] - 采用超分子技术形成稳定结构 显著降低对皮肤屏障的刺激性[3] 产品功效体系 - 构建控油-祛痘-褪红全链路解决方案 实现减油不减水[3] - 石榴果皮提取物三维控油机制 抑制皮脂腺并改善皮脂质量[3] - 复合抗痘因子与低聚果糖调节菌群平衡 对多种痘痘类型改善显著[3] - 松红梅复合精粹与积雪草苷Ⅱ结合 快速舒缓炎症并减轻灼热感[4] 市场定位 - 产品适用于敏感肌 针对面部泛油突发痘痘痘后泛红等问题[4] - 通过即时舒缓+长效修护双重机制 打破油-痘-红恶性循环[4] - 长期使用可帮助淡化红色痘印 令肤色趋于均匀[4] 战略意义 - 技术力与成分力双驱动 强化品牌功能性护肤领域竞争优势[4] - 展现对中国消费者肌肤问题的深刻洞察[4] - 有望凭借创新产品引领行业迈向更专业阶段[4]
郁美净儿童霜,盘皮包的神
半佛仙人· 2025-09-04 12:15
郁美净儿童霜产品特性 - 产品价格仅为2元多但具备皮革保养功能 [8] - 成分包含硅油矿油甘油丙二醇苯氧乙醇鲸蜡硬脂醇等复合配方 [10] - 含有保湿剂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着色剂防腐剂等多功能添加剂 [10] - 采用新鲜牛奶原料且生产历史长达46年接近半个世纪 [10] 皮革护理行业痛点 - 皮具异味来源包括动物本身异味油脂血水清除不足或工业胶水过多 [9] - 传统除味方法需通过醋或牛奶搓揉并喷洒香水掩盖 [9] - 皮革遇阳光暴晒或水汽浸润会导致纤维结构崩坏 [10] - 普通油脂易变质脱落而需要分子链大的专用保养油 [10] 产品应用场景 - 可处理皮包钱包桌椅板凳皮衣皮裤皮鞋腰带等所有皮革制品 [3] - 除味效果优于100多元的专业皮革除味剂 [9] - 具备防霉防腐功能且能抵御水蒸气侵蚀 [11] - 通过低成本方案实现皮革制品异味消除和保养维护 [8][9] 品牌历史与市场地位 - 产品诞生年份对应成龙出道中美建交等历史事件 [10] - 持续销售46年即将达到50年畅销里程碑 [10] - 生产环境具有"锅气"特征且周边居民习惯性闻香 [9] - 被比喻为皮革护理领域的GOAT(历史最佳)产品 [10]
业绩连降后触底?华熙生物反击“玻尿酸过气论”
核心观点 - 华熙生物2025年中期财报业绩表现远逊于巨子生物 营收同比下降19.57%至22.61亿元 归母净利润下降35.38%至2.21亿元 毛利润下降23.35%至16.05亿元 而巨子生物三项指标均增长超20% 营收达31.13亿元 净利润11.82亿元 毛利润25.42亿元[4] - 两家公司竞争态势反映中国功效护肤修护赛道话语权从玻尿酸补水转向重组胶原蛋白+械妆协同[14] - 华熙生物业绩下滑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结果 包括内部策略调整和外部市场变化 而非单纯被对手单点击穿[27] 财务表现对比 - 华熙生物2025年上半年护肤品业务收入9.12亿元 同比下滑34% 巨子生物同期护肤品收入31.03亿元 同比增长22.27%[10] - 华熙生物四大护肤品牌收入从2022年46.07亿元下滑至2024年25.69亿元 降幅超44% 减少超20亿元收入[10] - 巨子生物功能性护肤品收入从2022年15.62亿元增长至2024年43亿元 涨幅超过175%[10] 产品与品牌策略 - 华熙生物护肤品业务以润百颜为首四大品牌 2022年润百颜收入13.85亿元 夸迪收入13.68亿元[8] - 巨子生物以可复美为主打品牌 2025年上半年可复美营收25.42亿元 占总营收比例高达81.7%[11] - 华熙生物产品被指存在同质化问题 四大品牌均主打透明质酸且价格区间重叠[25] 市场竞争与行业趋势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两家公司护肤品业务呈现此消彼长态势[11] - 修护叙事+械妆协同在平台大促中赢得更高转化效率 重组胶原蛋白+医械背书叙事持续放大[27] - 成分党趋于理性 消费者意识到不同成分有不同适用场景[25] 企业动态与争议事件 - 华熙生物2025年5月发布文章直指多家券商为巨子生物站台 列举华泰证券 安信证券 国金证券 西部证券研报内容[17] - 美妆博主大嘴博士5月24日发布检测报告 称可复美产品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0.0177% 远低于标注0.1%下限[20] - 华熙生物6月1日公开站队大嘴博士 称其关联公司属华熙生态成员 巨子生物迅速反击称华熙生物颠倒黑白[21][22] - 华熙生物将上半年传播战写入财报 表示对不讲科学言论坚决发声 特别针对透明质酸过气论进行反击[23] 潜在风险 - 巨子生物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约4.67亿元 同比增幅高达138.13% 引发市场对渠道库存积压或回款周期延长的担忧[13] - 部分批发商在618大促后对巨子生物产品出现低价甩货 显示渠道端补货意愿下降[12] - 巨子生物大单品策略依赖度过高 明星单品若遇质量或舆情问题将对公司整体产生重大影响[11]
连续八年斩获“天猫金妆奖”,薇诺娜以医研实力铸就国货护肤标杆
江南时报· 2025-09-01 20:45
天猫金妆奖获奖情况 - 薇诺娜荣获2025天猫金妆奖年度防晒奖和年度营销品牌奖 [1] - 该奖项基于天猫平台海量消费数据综合排名产生 包括上亿消费者的搜索 互动 好评率 购买数量等真实交易指标 [1] - 薇诺娜已连续八年获得天猫金妆奖 反映行业对其品牌实力和消费者信任度的高度认可 [4] 市场地位与销售表现 - 薇诺娜连续五年(2020-2024)中国敏感肌护肤品销售额第一 [5] - 品牌治愈超6900万敏感肌用户 [9] - 薇诺娜防晒产品获沙利文认证"连续5年中国敏感肌防晒护肤品销售额第一"和"连续4年国货防晒护肤品全国销售额第一" [14] 医研实力与产品开发 - 品牌合作全国63家三甲医院皮肤科进行临床验证 经历超300项全球皮肤学研究 [9] - 提出以"NUTE原则"为核心的科研体系 涵盖临床需求 独特机制 科技赋能和证据可信四大环节 [9] - 母公司贝泰妮科研团队成功备案16款植物新原料 获批数量全国前列 [10] - 基于云南植物资源 从上万种植物中筛选6500多种药用植物 转化青刺果 马齿苋等为护肤品核心成分 [10] 产品创新与升级 - 2024年品牌从"专注敏感肌"升级为"专研敏感肌" 推出第二代特护霜 采用青刺果Pro max技术和微流控渗透技术 [10] - 围绕特护霜拓展产品线 包括特护精华液 洁面 面膜等多品类 [11] - 形成五大核心单品矩阵:特护霜(修护) 清透防晒乳(防晒) 修白瓶(美白) 银核霜(抗老) 屏障特护霜(医美术后) [13] 防晒产品技术优势 - 清透防晒乳运用逆光转化技术 抵御99%紫外线 不添加酒精香精 温和免卸 [13] - 实测数据显示:98%测试者认同温和不刺激 97%认同延展性好 95%认同质地清透无负担 [13] - 经瑞士SGS真人测试认证 具备保湿 修护 舒缓 褪红功效 [13] 社会责任与行业影响 - "薇笑阳光计划"公益活动连续开展十年 针对高原光损伤提供皮肤检测 专家问诊及防晒科普 [16] - 捐赠产品及防晒物资 填补高原居民及儿童专业护肤空白 提升光防护意识和诊疗能力 [16] - 将防晒从护肤话题提升为公共健康社会议题 强调光损伤是需及早干预的医学问题 [16] 行业发展背景 - 亚洲女性敏感性皮肤发生率在50%以上 且逐年增加 [10] - 品牌以制药思路做护肤品 坚持长期主义 构建从植物获取 研发到生产的一体化体系 [10][16]
巨子生物(02367.HK):上半年业绩稳定增长20% 持续推进多品类多渠道战略
格隆汇· 2025-08-31 18:4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1.13亿元 同比增长22.5% 归母净利润11.82亿元 同比增长20.2% [1] - 经调整净利润12.05亿元 同比增长17.4% 经调净利润率38.7% 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 [1] - 维持全年收入增速指引25%-28% 归母净利润预期25亿-25.5亿元 同比增长21%-24% [1] 分品牌业绩 - 可复美品牌实现营收25.42亿元 同比增长22.7% 收入占比81.7% 其中次抛品类占比约30% 敷料占比25% [1] - 焦点面霜上半年收入突破2亿元 [1] - 可丽金品牌实现营收5.03亿元 同比增长26.9% 线下渠道受经销商影响略有下滑 [1] 分品类业绩 - 功效性护肤品收入24.10亿元 同比增长24.2% 受益于全渠道精细化运营 品牌影响力提升及焦点面霜放量 [1] - 医用敷料收入6.93亿元 同比增长17.0% 主要得益于产品矩阵持续丰富 [1] 渠道表现 - 直销渠道收入23.25亿元 同比增长26.5% 其中电商平台在线直销收入3.91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33.6% [2] - 线下直销收入1.18亿元 同比增长74.3% 受益于品牌专卖店加速布局 [2] - DTC店铺在线直销收入18.16亿元 同比增长13.3% [2] - 经销渠道收入7.87亿元 同比增长12.1% [2] 盈利能力分析 - 毛利率81.7% 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净利率38.0% 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2] - 毛利率下降主因低毛利功效性护肤品占比提高 [2] - 销售费用率34.0% 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管理费率2.7% 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研发费率1.3% 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2] 费用优化因素 - 销售费用率下降得益于运营精细化管控 达播比例降低及超头达人减少 以及低费用率渠道如京东占比提升 [2] 增长驱动因素 - 核心品牌通过大单品持续放量和迭代升级贡献显著增长 [3] - 密修系列等新品推出拓宽消费者覆盖面和市场空间 [3] - 线上多平台布局精准触达目标客群 线下加速重点城市品牌店布局 [3]
巨子生物(02367.HK):2025H1业绩稳健 大单品迭代与渠道拓展持续验证
格隆汇· 2025-08-30 02:4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收31.13亿元 同比增长22.5% [1] - 归母净利润11.82亿元 同比增长20.2% [1] - 毛利率81.7% 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2] - 销售费用率34.0% 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2.7% 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率1.3% 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2] 产品与品牌表现 - 护肤品营收24.10亿元 同比增长24.2% 敷料营收6.93亿元 同比增长17.1% 保健食品营收0.10亿元 同比增长16.3% [2] - 可复美品牌营收25.42亿元 同比增长22.7% 可丽金品牌营收5.03亿元 同比增长26.9% [2] - 可复美形成一大医疗器械系列加五大功效护肤系列布局 胶原棒升级2.0版本 [2] - 可丽金胶原大膜王升级3.0版本 胶卷系列定位大众和细分品类 [2] 渠道拓展情况 - 直销渠道营收23.25亿元 同比增长26.5% 经销渠道营收7.87亿元 同比增长12.1% [2] - 线上DTC店铺营收增长13.3% 电商平台营收增长133.6% [2] - 产品进入约1700家公立医院和3000家私立医院及诊所 [2] - 可复美品牌专卖店拓展至24家 新增覆盖杭州南京天津等城市 [2] - 入驻马来西亚屈臣氏 成为当地首个中国功效性护肤品牌 [2] 研发与医美布局 - 2025上半年新增专利19项 [2] - 重组胶原蛋白植入剂和重组胶原蛋白冻干纤维两款三类医疗器械获受理 [2] 未来业绩预期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25.97亿元 2026年31.85亿元 2027年38.34亿元 [1] - 对应EPS分别为2.51元 3.07元 3.70元 [1] - 当前股价对应PE为19.7倍 16.0倍 13.3倍 [1]
巨子生物(2367.HK):业绩稳健增长 控费良好
格隆汇· 2025-08-30 02:4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1.13亿元,同比增长22.5%;归母净利润11.82亿元,同比增长20.2%;经调整净利润12.05亿元,同比增长17.4% [1] - 毛利率81.7%,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主要因产品结构变化导致护肤品占比提升 [1] - 销售费用率34%,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2.7%,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1.3%,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1] - 净利率38%,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但毛销差同比优化 [1] 渠道与品牌表现 - DTC线上直销渠道营收18.16亿元,同比增长13%;电商平台线上直销渠道营收3.91亿元,同比增长134%;线下直销渠道营收1.18亿元,同比增长74%;经销渠道营收7.87亿元,同比增长12% [2] - 可复美品牌营收25.42亿元,同比增长23%;可丽金品牌营收5.03亿元,同比增长27%;其他护肤品牌营收0.58亿元,同比下降10%;保健食品营收0.1亿元,同比增长16% [2] - 功效性护肤品营收24.1亿元,同比增长24%;医用敷料营收6.93亿元,同比增长17% [2] 产品与研发动态 - 可复美推出升级款胶原棒2.0产品,首次添加专有重组IV型胶原蛋白,专注基底膜屏障修复,618大促期间位列天猫液态精华榜国货TOP1 [3] - 可复美帧域密修系列首次添加专研IV型热塑胶原,满足医美人群项目前中后期需求 [3] - 焦点面霜持续实现人群破圈和声量提升;可丽金品牌聚焦抗老心智,明星单品大膜王3.0表现亮眼 [3] 盈利预测与估值调整 - 下调2025-2027年EPS预测至2.33元(下调0.14元)、2.87元(下调0.17元)、3.54元(下调0.21元) [1] - 基于同业估值给予2025年30倍PE,目标价下调至75.85港币(下调15.43港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