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

搜索文档
“创新江苏”阔步走在“第一方阵”——跃升·“十四五”科技成就
科技日报· 2025-10-17 17:30
国内首个柔性太阳翼平板式可堆叠卫星、国内首台10兆瓦纯氢燃气轮机整机、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引 力一号……近日,在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上,一批江苏创新成果集中亮相,见证了新质生产力 的蓬勃发展。 江苏以占全国约1%的陆域面积、6%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0%以上的经济总量。当"十四五"规划迎来 收官,江苏更是交出了一份亮眼创新答卷:2024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首次突破50%,今年前三季 度持续攀升至51.8%;科创板上市公司达11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8.9万家,均居全国第一……江苏坚 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奋力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挺起现代化产业的"硬 脊梁"。 基础研究夯实底座 今年3月30日,紫金山实验室6G领域概念验证中心揭牌成立。该中心旨在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支撑6G六 大场景技术验证,对接应用需求,促进6G技术早日落地。 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6G是未来大国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今年,6G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释 放出国家大力发展6G技术的信号。"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中国科学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 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尤肖虎说。 在紫金山实验室,尤肖虎带领6G关 ...
心玮医疗-B10月17日斥资107.2万港元回购1.95万股
智通财经· 2025-10-17 17:11
心玮医疗-B(06609)发布公告,于2025年10月17日,该公司斥资107.2万港元回购1.95万股。 ...
首期规模超百亿元 成都未来产业创投基金正式启动
搜狐财经· 2025-10-17 16:55
作为千亿未来产业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产业创投基金今日迎来"首秀"。10月17日上午,"未来产 业创投基金工作启动会暨首批项目入库会"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举办。记者在现场了解到, 成都未来产业创投基金已于近期正式启动,首期规模超百亿元。活动中,5家来自不同领域的科技企业 进行了现场路演,相关部门现场开展项目入库评价。 活动上,5家来自不同领域的"硬"科技企业进行了现场路演。深圳市某科技公司董事长介绍,该公司是 一家主要聚焦激光芯片、光通讯、AI光模块、光引擎等产品的企业,所处赛道是人工智能领域,而这 正是成都的未来产业基金的聚焦方向之一。"基金对我们企业的助力很切实,希望能够顺利入库,最终 顺利拿到融资。" 路演结束后,相关市级部门现场开展项目入库评价,确保项目质量与基金投向高度契合。本次会议的成 功举办,标志着我市未来产业创投基金工作进入实质阶段,不仅为优质项目与资本搭建了高效对接平 台,也为成都市未来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下一步,成都市将继续优化创投生态,推动更多创新项目 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刘泰山 摄影 曾书睿 责任编辑 刘春春 编辑 文竹 审核 王宇 其中,成都科创 ...
ESG解读|扩产步伐加快,减排指标收紧:药明康德6年减碳42%目标难度或远超同行
搜狐财经· 2025-10-17 16:31
【编者按:ESG年报解读是搜狐财经及价值公司100联合发起的针对各公司ESG报告披露情况的解读专栏。参考上交所《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港交所《环 境、社会及管治守则》等文件,迭代完善各行业ESG星级测评体系标准,并以最新标准为依托,以2024年公司ESG报告为主要数据来源,对公司2024年环境 资源、社会责任及公司管治进行评价】 ——本文为"药明康德" 出品 | 搜狐财经 研究员 | 王晓潇 减持套现引发股价震荡 ESG评级上,最近一轮 MSCI ESG 评级调整中,药明康德进步为AAA级,在全球生物医药行业中保持领先。 减持过去一周,"药明系" 的股价 "过山车" 余波仍没散尽。 10月9日收盘后,药明康德公告,已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出售所持有的药明合联3030万股股票,约占药明合联当前总股本的2.47%,成交金额约23.46亿港元, 占公司2024年度归母净资产的3.67%。 随后,两家公司出现显著的股价波动。药明康德A股股价从公告前一日的 112.85 元开始下探,三个交易日内跌至95.92元,跌幅一度超过15%,尽管后续出 现小幅回弹,10月16日收盘价回升至101.06元,但相较于公告前仍下跌10.45% ...
品牌焕新+赴港上市:I-Mab打算如何下好这盘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16:04
从"I-Mab"到"新桥生物(NovaBridge)" 从天境生物到I-Mab,再到即将更名的新桥生物(NovaBridge),这家纳斯达克上市的全球领先的生物 科技公司正于全球资本与研发资源的博弈中探寻新的平衡。 2024年初,天境生物完成战略重组,将原公司拆分为两家独立运营的企业——I-Mab(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美 国生物科技公司)和TJ Bio(涵盖原上市公司中国团队及资产的中国生物科技公司)。 近日,I-Mab宣布拟更名为"新桥生物(NovaBridge)",并计划赴港上市。 康桥资本首席执行官、I-Mab执行董事长傅唯表示:"对I-Mab而言,这一重大战略转型的核心目标是成为全 球生物科技行业中独一无二的'in China for Global'的平台型公司。通过美国+中国香港双重上市融资,将 为打造这一平台奠定坚实基础。" 这是创新生物科技公司对发展范式进行的一次关键性探索。其核心在于解决一个行业共性难题:如何将 早期研发的"成本效率优势"转化为全球市场的"价值定价权",从而打破"青苗早卖"、价值被低估的困 境。 麦肯锡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贡献了全球30%以上的在研生物医药产品,并通过与跨国制药企业 ...
湖北省生物制造产业科产融合对接活动举行
中国经济网· 2025-10-17 15:48
10月15日,湖北省生物制造产业科产融合对接活动在湖北大学举行。该活动由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主 办,湖北大学承办,湖北合成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协办,旨在加强高校、 科研院所与企业深度交流对接,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物制造产业集 群。 现场通过视频形式发布展示了湖北省入选的3个国家级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10个省级生物制造标志性 产品,以及本次活动征集的高校创新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省经信厅消费品工业处解读了《关于进一步 推动食品工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据悉,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由工信部面向生物制 药、生物能源、酶制剂等重点领域,征集技术水平先进、经济效益明显、推广价值突出的标志性成果。 现场进行了科产融合对接签约仪式。湖北大学分别与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服务中心等5个地方政 府、产业园区签署校地共建合作协议,与孝感市思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签署校企共建协议, 先后分4批与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代表进行了校企技术研发合作协议,涉及菌株改 造、酶工程、功能食品、生物材料等多个领域。 生物制造是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引擎",是全 ...
学者夫妻携麦科奥特闯关港股:26亿元估值背后,创新药企仍需“长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7 15:33
招股书显示,夫妇二人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共同控制公司约53%的股权,其中王冰直接持股40.56%,王 梅直接及间接持股约12.08%,形成稳定的控股结构。 麦科奥特还吸引了一批机构投资者,纽尔利资本、北极光创投分别通过旗下机构持股9.99%、6.48%。 这些投资者在生物医药领域投研经验丰富,这种加持为公司的商业价值提供了背书。 2025年9月,麦科奥特在上市前夕刚完成2.36亿元融资,投后估值达26.36亿元,也凸显资本市场对公司 的认可。 港交所生物科技公司阵营有望再添新军。近日,由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夫妻王冰、王梅实际控制的陕西麦 科奥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科奥特")正式递交招股书。 今年9月,麦科奥特完成新一轮2.36亿元融资后,估值已达26.36亿元。不过,公司目前未有产品上市、 近两年半累计亏损约4亿元,还是体现出创新药行业高投入、长周期、依赖融资的特征,其上市进程也 引发市场关注。学者创业与资本助推 麦科奥特是典型的学者创业企业。现年55岁的董事长兼CEO王冰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药理学博士学位,曾 在西安医科大学及西安交通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近二十年,还曾担任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评审专 家 ...
维立志博与Dianthus Therapeutics就其自免双抗LBL-047达成全球独家许可协议,潜在交易总额高达10亿美元
财经网· 2025-10-17 15:05
近日,维立志博发布公告表示,将与Dianthus Therapeutics,Inc.签订全球独家许可协议,据此,公司与 Dianthus达成全球独家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临床前资产及新型抗BDCA2-TACI双特异性融合蛋白 LBL-047,LBL-047已获美国新药临床试验(IND)许可及中国内地IND受理。 (维立志博公告) (编辑:林辰) 根据全球独家许可协议,Dianthus将获得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研发、生产及商业化LBL-047的全球独家 权益。根据全球独家许可协议,公司将获得最高38百万美元的首付款及潜在近期里程碑付款及最高10亿 美元的潜在临床开发、监管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公司将有权获得大中华区以外地区净销售额的分级特 许权使用费,费率从中个位数至低双位数不等。 公司将藉此机会与在开发变革性严重自身免疫疾病疗法领域具有公认领导地位和深厚专长的Dianthus达 成合作。公司认为签订全球独家许可协议将加强本集团推进创新候选药物进入临床阶段以解决自身免疫 疾病的承诺,并符合公司及其股东的整体最佳利益。 ...
解码上海生物医药全链条创新生态——走进上海生物医药创新成果展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7 14:45
文章核心观点 - 全景呈现上海生物医药领域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强化创新驱动、坚持改革引领和深化开放合作取得的发展成果 系统总结推进落实新一轮"上海方案"的举措成效和实践亮点 集中展示从创新策源、临床转化、金融赋能到成果落地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1] 创新成果 - 2021至2025年9月上海获批上市国产1类创新药合计30个 获批上市境内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数量达45个 [2] - 2024年上海License-out交易数量38起占全国35% 交易金额达307亿美元占全国47% 2025年1至8月实现37起交易数量和188亿美元交易金额同比均大幅增长 [2] - "十四五"期间上海生物医药领域有6项研究登上《细胞》、《自然》和《科学》全球顶尖学术期刊封面 在四大顶尖医学期刊发表研究成果从2021年24篇跃升至2024年52篇总数达127篇 [3] 产业规模与企业生态 -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从2021年7617.14亿元增长至2024年9847.02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94% 2025年上半年产业规模5005.66亿元全年突破万亿大关在即 [6] - 截至2024年末上海生物医药规上企业达2183家 涵盖675家制造业企业、569家服务业企业和939家批发业企业 [6] - 复星医药、上海医药和罗氏中国制药等7家企业位列"中国医药工业百强" 国际TOP20药企和TOP20医疗器械企业中均有19家在上海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 [6] 政策支持与改革引领 - "十四五"期间上海推出14项政策法规和专项措施 覆盖药械监管、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重点领域 贯穿基础研究到推广应用的全链条生态 [5] - 重点聚焦《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上海市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行动方案》 详细阐释制定依据、支持范围和政策亮点 [5] 金融支持与资本布局 - 上海生物医药企业IPO上市活跃 在A股、港股及美股上市共计102家 另有多家企业正在加紧推进上市进程 [7] - 2024年成立总规模达225亿元的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 专注"投早、投小、投产期、投硬科技"的投资策略 [7]
先为达生物IPO:累亏超14亿核心产品市场竞争激烈 创始人多次减持股份投后估值近50亿元
新浪证券· 2025-10-17 14:39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近日,杭州先为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为达生物")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招股书显示,先为达生物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接近商业化阶段的生物医药公司,专注于针对肥胖症及 相关疾病的创新体重管理疗法的研发。 这家成立八年的生物医药企业,在腾讯、IDG资本、美团、正心谷资本等知名机构的多轮投资加持下, 最新估值已高达49亿元人民币。然而,在光鲜的资本履历背后,公司却面临着产品尚未上市、持续巨额 亏损、创始人频繁减持以及赛道竞争白热化等多重风险。 累亏超14亿元 核心产品未上市已身陷红海 从财务数据看,由于尚无商业化产品,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期间,公司仅在2025年上半年通过对外授 权合作获得9106.7万元收入,其余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均为零。同期公司亏损分别达到约6.20亿元、4.86 亿元和1.08亿元,两年半累计亏损超过12亿元,自成立以来累计亏损更是超过14亿元。 在缺乏自我造血能力的情况下,公司已开始节衣缩食。作为生物科技公司最核心的支出项,研发开支在 报告期内分别为4.56亿元、2.84亿元和0.65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