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锂电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当升科技:接受光大证券等投资者调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3 09:20
每经AI快讯,当升科技发布公告称,2025年10月11日14:30-15:20,当升科技接受光大证券等投资者调 研,公司固态锂电材料事业部负责人邵宗普等人参与接待,并回答了投资者提出的问题。 每经头条(nbdtoutiao)——AI技术滥用调查:明星可被"一键换装","擦边"内容成流量密码,技术防 线为何形同虚设? (记者 王瀚黎) ...
当升科技(300073.SZ):公司固态锂电材料性能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相关产品已批量供应客户
格隆汇· 2025-10-13 09:17
凭借当升科技在锂电材料领域的雄厚技术积累、丰富客户资源、充裕资金保障,公司在固态锂电材料领 域建立起了"固态正极材料+固态电解质+专用界面层"完整的产品体系,性能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相 关产品已批量供应客户,商业应用化也走在了行业前列,谢谢。 全固态电解质方面,公司聚焦硫卤化物电解质,率先研究开发了氯碘复合的新型硫化物电解质,在保持 高离子电导率的基础上,使得全固态电池使用的压力降到 5MPa 以下,对于全固态电池产业化具有积极 促进作用。除了硫化物电解质,为适配更高电压富锂锰基材料,公司开发了低成本、高电压窗口的卤化 物电解质,现在正在稳定制备过程中。此外,公司并不是单纯生产电解质或者正极材料,而是为固态电 池客户提供一揽子、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在正极和固态电解质之间,公司开发了专用的全固态电池界面 层,使得正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性能得到更好发挥。 格隆汇10月13日丨当升科技(300073.SZ)接受特定对象调研时表示,作为锂电材料行业全球龙头企业, 当升科技早在多年前就开始着手布局固态锂电材料技术研发,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等不同技术路线 全方位涵盖,半固态与全固态材料均有涉及。全固态正极材料方面,产品涵 ...
容百科技20251010
2025-10-13 09:00
公司概况与核心业务 * 容百科技是一家锂电材料公司,核心产品为三元正极材料,特别是高镍和中镍三元材料[2] * 公司于2024年7月初宣布进入磷酸铁锂市场,产品将应用于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8] 全球产能布局 * 韩国基地:已建成6万吨三元正极材料产能及6,000吨前驱体产能[2][4] * 波兰基地:正在建设2.5万吨三元材料生产线,预计2025年上半年投产[2][5] * 印尼项目:与华友、格林美等合作,预计2027年投产[4][11] * 摩洛哥产能:可匹配市场需求[4][11] * 海外产能建设速度快,前期建设最快可在半年内完成[11] 出口管制政策的影响与应对 * 当前出口管制政策不包括三元材料,公司主要产品出口不受影响[2][6] * 300瓦时/公斤以上的电池出口限制主要针对固态或半固态电池,对公司主流三元产品(约99%)影响较小[14] * 公司将通过韩国、波兰及国内生产基地进行全球化供应,以应对政策[3] * 公司认为“限制出口”而非“禁止出口”的措辞不应被过度负面解读,国家会支持产业公平竞争[14] * 中长期看,审批趋严和出口限制可能对头部企业更有利,能促进国内高端制造业发展并减轻国内竞争压力[4][12] 供应链安全策略 * 通过在韩国自建前驱体产能(现有6,000吨,计划扩建)确保部分原料供应[2][6] * 在印尼拥有充足的新建三元前驱体产能,并与华友、格林美等伙伴合作,保障供应链稳定[2][6] 客户结构与市场拓展 * 国内客户:已与宁德时代、福能、亿纬锂能等重要客户建立合作[2][7] * 海外客户:与松下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客户结构健全[2][7][15] * 韩国工厂产能正根据客户要求逐步爬坡,已开发松下作为客户,其主要市场在北美[15] 新产品与发展战略 * 磷酸铁锂产品将注重技术、工艺、制造成本及性能优势,以开拓动力和储能市场[8][9] * 特别看好AI产业带动下电力需求增长所带来的储能市场机遇[2][8] * 富锂锰基材料技术领先,公司将成为最快实现产业化的机构之一,但目前处于产业早期阶段[13][16] 行业展望与公司观点 * 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认为中国产业链具备竞争优势[2][10] * 尽管出口形态可能更多地向电池产品、汽车或储能装备等后端倾斜,但整体发展趋势不变[2][10] * 全球锂电市场需求旺盛,尤其是在欧美储能市场和电动车市场[3] * 公司具备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能够有效应对海外竞争[3]
当升科技(300073) - 2025年10月1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13 08:58
固态锂电材料技术布局 - 公司多年前已布局固态锂电材料研发,涵盖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等技术路线,涉及半固态与全固态材料 [3] - 全固态正极材料包括高镍单晶、多晶系列,能量密度超过400瓦时/公斤,性能接近液态电池水平 [3] - 半固态正极材料采用超高镍体系,已实现千吨级出货,应用于无人机、eVTOL、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3] - 开发硫卤化物电解质,将全固态电池使用压力降至5MPa以下,并适配高电压富锂锰基材料 [5] - 提供"固态正极材料+固态电解质+专用界面层"完整解决方案,产品已批量供应客户 [5] 电解质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 成功开发氯碘复合新型硫化物电解质,属行业首创,可降低制造成本,已进入头部客户批量验证阶段 [6] - 通过工艺控制碘含量及其他元素比例,形成可规模化应用的技术方案 [6] - 已完成氧化物电解质百吨级中试线和硫化物电解质数吨级小试线建设,实现吨级稳定制备 [9] - 开发高纯度、低成本硫化锂制备技术,保障原材料规模化供应 [10] 富锂锰基材料进展 - 富锂锰基材料比容量远超当前高镍多元材料,具备高压实密度、长循环寿命及良好电解质兼容性 [6] - 产品适配液态与固态电池场景,覆盖头部锂电厂商和车企,已实现十吨级出货并进入放量阶段 [6][7] 界面层技术与市场应用 - 专用全固态电池界面层可稳定正极与电解质结构,降低界面阻抗,抑制副反应,提升充放电效率 [8] - 2025年上半年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专用正极材料实现吨级出货,产品导入清陶、卫蓝、辉能等多家固态电池客户 [12] - 全固态钴酸锂、富锂锰基材料卡位比亚迪、一汽、中科固能等顶级客户 [12] 磷酸铁锂业务与产能 - 2025年上半年磷酸(锰)铁锂产品销量大幅提升,连续月度出货量近万吨,应用于储能与动力领域 [14] - 攀枝花首期一阶段4万吨产能已建成投产,二阶段8万吨产能预计2025年底投产,总自有产能将达12万吨 [15] 国际市场与政策影响 - 产品批量供应中国、日韩、欧美等全球锂电巨头及车企,2025年上半年国际客户占比持续提升 [13] - 欧洲电动车市场复苏,公司加快芬兰基地建设以满足本土化政策要求 [13] - 出口管制政策不影响公司多元正极材料出口,主要市场为欧洲、日韩及东南亚动力市场 [15]
华泰证券:配置适度分散化 重视性价比与景气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3 08:56
中美谈判影响 - 中美谈判是慢变量,波折反复难以避免,对中期行情的弹性和节奏有影响 [1] - 后续市场演绎取决于双方表态 [1] 短期市场表现 - 从股指期货、波幅指数等表现看,市场定价或较4月更克制 [1] - 行情进入休整期与泛科技板块面临业绩验证,需要消化性价比不高的压力有关 [1] - 其他板块对市场的承接能力不足 [1] 中期市场展望 - 明年A股盈利有一定向上弹性的预期难以证伪 [1] - 估值类比强势行情尚处中性 [1] - 资金正循环仍有基础,因此中枢向上趋势不变 [1] 操作与配置建议 - 操作上若有合适机会可适度止盈,留出应对空间 [1] - 配置上继续提示适度分散化,重视性价比和景气度 [1] - 关注半导体设备、AI端侧、锂电材料等板块 [1] - 继续持有黄金以对冲中美摩擦的不确定性 [1]
华泰证券:配置适度分散化,重视性价比与景气度
新浪财经· 2025-10-13 08:35
中美谈判影响 - 中美谈判是慢变量,波折反复难以避免,对中期行情的弹性和节奏有影响 [1] - 短期市场定价较4月更克制,后续演绎取决于双方表态 [1] 市场行情分析 - 行情进入休整期与泛科技板块面临业绩验证,需要消化性价比不高的压力有关 [1] - 其他板块对市场的承接能力不足 [1] - 中期看,明年A股盈利有一定向上弹性的预期难以证伪 [1] - 估值类比强势行情尚处中性,资金正循环仍有基础,中枢向上趋势不变 [1] 投资操作建议 - 操作上若有合适机会可适度止盈,留出应对空间 [1] - 配置上继续提示适度分散化,重视性价比和景气度 [1] - 关注半导体设备、AI端侧、锂电材料等板块 [1] - 继续持有黄金以对冲中美摩擦的不确定性 [1]
容百科技海外产能价值稀缺性提升,新技术打开成长空间
证券时报网· 2025-10-13 08:15
核心观点 - 公司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和战略定力,持续巩固其在全球锂电产业链中的领先地位 [1] - 公司以全球产能、技术创新和客户多元三重引擎驱动发展,展现出战略韧性与成长潜力 [4] 出口管制政策影响 - 当前出口管制主要针对能量密度300Wh/kg以上的电芯技术,公司主力产品在国内外销售均不受影响 [2] - 中国锂电、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链优势显著,后端产品出口未受限制,将带动材料企业发展 [2] - 现有海外产能在当前政策框架下可正常运行,稀缺性价值持续提升 [2] 全球产能布局 - 韩国忠州已建成6万吨/年三元正极材料产能及6000吨/年前驱体产线,产能正稳步爬坡 [2] - 波兰2.5万吨/年三元正极项目关键设备已进场,预计2026年上半年投产,主打高镍、中镍产品 [2] - 友商在印尼/摩洛哥的产能可以充分匹配公司生产需求 [2] 新技术与产品进展 - 公司自2025年7月起以全新技术路径切入磷酸铁锂领域,产业化进程快速推进,新产品适用于动力电池并聚焦高端储能 [3] - 富锂锰基材料技术水平行业领先,将成为国内首批实现产业化的企业之一 [3] - 公司将积极申请磷酸铁锂产品出口许可,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拓展国际市场 [3] 客户结构与市场前景 - 公司已形成以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孚能科技为代表的国内头部客户体系,并成功拓展松下等日韩领先电芯厂及北美客户 [4] - 健全的客户结构为全球产能释放提供坚实保障 [4] -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确定性增长趋势下,中国产业链优势仍将延续,出口形态将向高附加值的后端产品倾斜 [4]
容百科技:海外稀缺产能与全新技术共筑全球竞争力
中国证券报· 2025-10-11 20:53
公司全球化产能布局 - 公司在韩国忠州建有6万吨/年的三元正极产能和6000吨/年的前驱体产能 [1] - 公司在波兰的2.5万吨/年的三元正极产能预计明年上半年投产 [1] - 海外产能的稀缺性预计将上升,成为强大的竞争壁垒 [1] 公司市场与客户拓展 - 公司已成功切入全球主流供应链,客户涵盖松下等日韩头部电芯厂以及北美客户 [1] - 韩国基地应客户需求完成建设,正在逐步爬坡 [1] - 公司在深耕海外市场的同时,将更加重视国内市场,形成内外双循环增长格局 [1] 行业前景与公司信心 - 全球锂电市场发展的确定性较强,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发展非常快 [1] - 公司对锂电产业的长期发展保持乐观,坚信整个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2] 公司技术优势与新产品 - 公司富锂锰基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预计将是较快产业化的企业之一 [2] - 公司生产技术、工艺、制造成本和产品性能具备充分优势 [2] - 公司于今年7月以全新技术进军磷酸铁锂领域,产品面向动力与高端储能应用场景 [2]
A股首份三季报出炉,拟10派0.5元
中国基金报· 2025-10-11 12:48
金岭矿业2025年三季度业绩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47亿元,同比增长12.98% [3] - 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0亿元,同比增长47.09% [3] - 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4.79亿元,同比增长17.78% [3] - 第三季度单季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16.81万元,同比增长0.25% [3]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主产品铁精粉销量增加、单位生产成本下降及副产品铜精粉量价齐升 [5] - 公司宣布2025年前三季度利润分配方案,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5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2976.70万元 [5] 道氏技术2025年三季度业绩 - 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47亿元,同比增长18.84% [6][7] - 第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408.27% [6][7] - 公司形成“碳材料+锂电材料+陶瓷材料+战略资源”的多元业务格局 [7] - 锂电板块已成功化解高价存货压力,碳材料板块成为新增长极,战略资源板块阴极铜产能扩大驱动盈利提升 [7] 其他公司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概况 - 截至10月10日,已有30家公司正式发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且全部实现正增长 [8] - 其中14家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在100%以上 [8] - 北方稀土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1亿至15.7亿元,同比增长272.54%至287.34% [8][9] - 东阳光预计净利润8.47亿至9.37亿元,同比增长171.08%至199.88% [9] - 川金诺预计净利润2.90亿至3.10亿元,同比增长162.56%至180.66% [9]
富临精工股价跌5.03%,恒越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11.72万股浮亏损失12.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0 10:28
股价表现与公司概况 - 10月10日公司股价下跌5.03%至19.83元/股,成交额16.00亿元,换手率4.64%,总市值339.05亿元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和锂电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锂电正极材料收入占比68.09%,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收入占比31.91% [1] 基金持仓情况 - 恒越基金旗下恒越智选科技混合A(019257)二季度增持7.43万股,持有股数达11.72万股,占基金净值比例4.81%,为第三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于2023年11月17日成立,最新规模2537.62万元,今年以来收益24.52%,近一年收益26.45%,成立以来收益36.9% [2] - 基金经理杨藻累计任职时间1年329天,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3181.99万元,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40.0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