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锂电池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四川遂宁10万吨磷酸铁项目落地!
鑫椤锂电· 2025-06-30 15:59
磷酸铁锂前驱体技改项目 - 四川省盈达锂电新材料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000万元在四川蓬溪经济开发区现有厂区进行技术改造 最终形成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前驱体的生产能力 [2] - 技改内容包括将原有4万吨钠法磷酸铁及6万吨铵法磷酸铁产能优化调整为10万吨铵法磷酸铁 分三期建设 一期2 5万吨 二期5万吨 三期2 5万吨 [2] - 采用氨水与稀磷酸反应工艺替代外购磷酸一铵原料 增强原料供应的自主可控性 同时对干燥工段进行节能型工艺升级 新增废气治理系统等环保设施 [2] 固态电池行业动态 - 2025年将举办第三届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与市场展望高峰论坛 聚焦固态电池技术进展与市场前景 [3]
【RimeData周报06.21-06.27】人形机器人领域又现大额融资
Wind万得· 2025-06-29 06:19
投融概况 - 本周融资事件共104起,较上周增加14起,融资金额总计约67.29亿元,较上周增加11.02亿元 [4] - 亿元及以上融资事件22起,较上周减少1起,公开退出案例36个,较上周增加1个 [4] - 已披露金额融资事件62起,500万以下融资事件5起,500万-1000万18起,1000万-5000万13起,5000万-1亿16起,1亿-5亿7起,5亿-10亿2起,10亿元以上1起 [5] 热门投资事件 - 银河通用机器人完成11亿元融资,由宁德时代投资平台CATL Capital和溥泉资本领投,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硬件和具身智能大模型研发 [7] - 非夕科技完成C轮亿级美元融资,由洪泰基金等投资,资金用于扩产、研发及生态拓展,公司首创"自适应机器人"品类 [7][8] - 朴烯晶完成近5亿元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浙能集团等,资金用于超高纯聚合物材料生产线建设及市场拓展 [8] - 易控智驾完成超4亿元D轮融资,由宁德时代旗下溥泉资本领投,资金用于无人驾驶产品研发及海外市场布局 [8] 行业分布 - 融资事件数量前五行业:装备制造(20起)、信息技术(17起)、医药健康(14起)、消费品与服务、电子,合计占比71.15% [12] - 融资金额前五行业:装备制造、材料、信息技术、消费品与服务、汽车,合计占比87.83%,装备制造因银河通用机器人11亿元融资居首 [14] - 人形机器人赛道热度持续上升,资本涌入推动运动控制、感知交互等关键技术突破 [15] 地域分布 - 融资事件数量前五地区:江苏省(23起)、北京市(18起)、广东省(17起)、上海市(13起)、浙江省(10起),合计占比77.88% [18] - 融资金额前五地区:上海市(23.31亿元)、北京市(22.65亿元)、广东省(6.02亿元)、江苏省(5.72亿元)、福建省(4亿元),合计占比91.69% [20] 融资轮次与机构 - 早期融资(A轮及以前)占比77.88%,A轮金额占比32.10%,战略融资金额占比20.63% [23] - 145家机构参与投资,北京国管(4次)、早行人创投(4次)、溥泉资本(3次)最活跃 [25] 退出情况 - 本周公开退出案例36个,股权转让7个,并购13个,新三板挂牌6个,IPO 10个 [29] - 退出案例行业分布:消费品与服务、电力设备与新能源、医药健康合计占比50% [31] 平台功能 - 来觅数据升级企业详情页面,整合融资信息、工商数据、知识产权等模块,提供上市公司对标功能支持估值参考 [33]
天原股份回应:没有停止磷酸铁锂项目的计划
起点锂电· 2025-06-26 18:41
行业活动信息 - 2025第五届起点两轮车换电大会及轻型动力电池技术高峰论坛将于7月10-11日在深圳举办 主题为“换电之城 智慧两轮” [1][2] - 活动由起点锂电等主办 雅迪科技集团、台铃集团、新日股份、菜鸟集团等多家企业参与赞助或合作 [2] 磷酸铁锂行业现状 - 磷酸铁锂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现象 富临精工、龙蟠科技等持续爆单 而跨界企业如惠云钛业、金浦钛业等暂停或终止项目 [2] - 行业竞争格局为“一超多强” 湖南裕能以29.8%市场份额领先 前五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达61.1% [7] - 海外企业加速布局磷酸铁锂电池 三星SDI、LG新能源、SK等2023年开始布局 松下2024年跟进 [7] 天原股份磷酸铁锂业务 - 天原股份明确表示未停止磷酸铁锂项目 子公司锂电新材10万吨产线已建成 天程锂电5万吨产线在建 [3][4] - 公司2021年切入磷酸铁锂市场 布局两个10万吨项目 总投资23.89亿元 目前新能源业务营收占比4.06% 毛利率为-12.32% [4][5] - 子公司锂电新材2024年营收6.35亿元 净利润7782.3万元 [6] 技术发展趋势 - 磷酸铁锂行业竞争激化 下游对性能要求提升 二代及以下产品难盈利 企业重点发力三代及以上产品 [6] - 沧州中孚新能源研发的“萨拉弗-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通过原位固化技术提升电池安全与能量密度 [10][11][12]
四川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前驱体项目环评公示
鑫椤锂电· 2025-06-26 15:22
磷酸铁锂前驱体技改项目 - 公司计划投资3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将原有4万吨钠法磷酸铁及6万吨铵法磷酸铁产能优化调整为10万吨铵法磷酸铁 [1] - 技改分三期建设:一车间一期(2.5万吨/年已验收)、二期(5万吨/年),二车间三期(2.5万吨/年),总规模达10万吨/年 [1] - 工艺升级包括采用氨水与稀磷酸反应替代外购磷酸一铵,增强原料自主可控性,并对干燥工段进行节能型升级 [1] - 同步新增废气治理系统等环保设施,主要生产设施均依托现有项目 [1] 行业动态 - 2025年将举办第三届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与市场展望高峰论坛,聚焦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2]
三美股份10亿电解质项目大幅延期 跨界锂电5年陷入困局
新浪财经· 2025-06-26 15:04
公司动态 - 三美股份全资子公司福建东莹化工投资10.72亿元建设的"6.2万吨/年电解质及其配套工程项目"延期至2027年6月完成,项目首次公布已两年但尚未实质投入建设 [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12亿元,归母净利润4.01亿元,但在业绩亮眼背景下选择推迟战略转型项目 [1] - 福建东莹6000吨/年六氟磷酸锂及100吨/年高纯五氟化磷项目进度不及预期,2024年10月仅建成1500吨/年六氟磷酸锂产能,仍处于试生产及技改阶段 [1] 行业现状 - 电解质市场供需结构发生根本转变,下游锂电池与新能源汽车成本控制诉求提升导致行业困境 [1] - 六氟磷酸锂行业面临需求增速放缓、产能过剩、价格持续低迷三重困局,产品盈利空间被极度压缩 [1] - 六氟磷酸锂价格从2022年高峰期的近60万元/吨暴跌至2024年的不足10万元/吨 [3] 战略转型 - 公司2020年开始向锂电池材料领域拓展,利用氟化工产业链中上游原材料优势切入高附加值新材料领域 [2] - 2021年双管齐下布局锂电材料:1月投资6.2亿元建设双氟磺酰亚胺锂项目,8月投资2.3亿元建设60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 [2] - 规划产业链延伸路径清晰,从无水氟化氢到六氟磷酸锂,再到双氟磺酰亚胺锂等新型电解质 [2] 转型挑战 - 面临市场风险:六氟磷酸锂价格周期性波动,行业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价格持续下行,新装置产品需要客户认证周期 [3] - 面临技术迭代风险:新能源电池、固态电池技术进步可能导致六氟磷酸锂被新产品替代 [3] - 从传统氟化工到锂电池电解质生产需要突破技术壁垒、重建客户认证体系、适应不同市场节奏 [3] 未来展望 - 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剧烈变化,固态电池商业化加速推进使液态电解质市场前景蒙上阴影 [5] - 公司10亿电解质项目何时重启尚未可知,延期可能只是诸多挑战的开始 [5]
牛散出手!通过拍卖 1亿入局
中国基金报· 2025-06-26 00:16
公司股权变动 - 自然人魏巍通过司法拍卖以每股8 42元(较市价折价14%)、总价1 09亿元竞得杉杉股份1300万股[2][3] - 此次拍卖后实控人方面持股比例从26 93%降至26 36% 年内累计减少约20个百分点[2][6] - 杉杉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剩余5 93亿股全部处于司法冻结或标记状态[6] 投资者背景 - 牛散魏巍为A股知名个人投资者 截至2025Q1持股市值超30亿元 涉及27家上市公司[4] - 其投资风格偏好ST股 曾通过司法拍卖低价收集筹码 如通化金马法拍后3个月股价涨3倍[4] - 当前持仓包含*ST聆达280 59万股(市值1787万元)和*ST东园6399万股(市值1 34亿元)[5] 公司经营状况 - 2024年业绩暴亏7 68亿元 较2022年20多亿元扣非净利润大幅恶化[8][9] - 营业总收入连续两年下滑 2024年为186 8亿元 同比降2 05%[9] - 公司从服装转型锂电池材料 现为全球负极材料龙头 并收购LG偏光片业务形成双主业[7] 控制权风险 - 大股东杉杉集团已进入重整程序 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2][6] - 创始人郑永刚2023年离世后 长子与继母内斗导致管理层动荡 董事长职位两度更迭[7] - 公司当前市值220亿元 较2021年千亿规模显著缩水[7][10]
牛散出手!通过拍卖,1亿入局
中国基金报· 2025-06-26 00:04
公司股权变动 - 自然人魏巍通过司法拍卖以每股8.42元(较最新价折价14%)、总价1.09亿元竞得杉杉股份13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58% [5][7] - 此次拍卖后,杉杉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从26.93%降至26.36%,较2024年末45%以上的持股比例减少约20个百分点 [5][12] - 杉杉集团已启动重整程序,剩余5.93亿股(占26.36%)均处于司法冻结或标记状态,公司控制权存在变更预期 [5][12] 投资者背景 - 魏巍为A股知名牛散,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持股市值超30亿元,涉及27家上市公司,重仓股包括四川路桥、神火股份等 [7] - 其投资风格以潜伏ST股和司法拍卖为主,2024年二季度新进7家ST公司并通过"摘帽"获利,曾参与通化金马法拍后3个月股价涨3倍 [8][9] - 当前持仓中包含*ST聆达(280.59万股/1787万元)和*ST东园(6399万股/1.34亿元)两只ST股 [10]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2024年营收186.87亿元(同比-2.05%),扣非净利润亏损7.68亿元(同比-451.08%),较2022年20多亿元盈利大幅恶化 [13][14] - 业务结构为锂电池材料(全球负极材料龙头)与偏光片(2021年收购LG化学相关业务)双主业,最新市值220亿元 [13][15] - 创始人郑永刚2023年2月离世后,公司经历控制权之争,继母周婷于2024年11月接替其子郑驹出任董事长 [13] 历史沿革 - 公司1989年创立于宁波,1996年上市,1999年转型锂电池材料成为国内首家产业化负极材料企业 [13] - 2021年通过收购实现偏光片业务全球领先,形成"双主业、双驱动"格局 [13]
海科新源(301292) - 301292海科新源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25
2025-06-25 16:50
研发进展 - 公司在固态电池电解质等前沿技术方向开展系统性研究,推进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工艺优化和性能测试,部分实验室成果进入实验室阶段,产业化进程需综合评估 [2][3] 国际化合作与产能布局 - 秉持“锂电池材料 + 消费化学品”双轮驱动模式,构建开放创新竞争力,打造全球龙头企业 [3] - 作为全球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龙头,持续开拓国际市场,依托欧洲中转基地交付,加快美国市场布局 [3] - 在消费化学品方面,响应绿色生物基产品需求,推进研发与推广,开展新产品开发孵化,丰富产品线矩阵 [3] 经营效率与扭亏情况 - 2025 年 1 季度亏损同比减少 82%,下游需求带动电解液溶剂需求增长,通过优化供应结构、客户结构和原料供应策略,提升海外高端产品销量,收入从 8.59 亿元跃升至 11.27 亿元,同比增长 31.27% [3] - 未来凭借技术创新、多基地布局和双轮驱动战略,扩大全球市场份额,通过技术研发创新、加快海外布局及降本增效应对挑战 [3] 研发投入与产品竞争力 - 2024 年研发费用 1.52 亿元,占营收 4.22%,累计获 128 项专利 [3] - 在东营、江苏设两大研发平台,构建四大研发板块,覆盖全流程,设多个技术研发部门,组建专业团队 [4] - 锂电池材料方面提前布局前沿技术材料,进行工艺开发及降本增效;消费化学品关注绿色环保生物基原料,开发绿色产品 [4] - 未来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绿色低碳碳酸酯溶剂产品,提升锂离子电池材料业务竞争力,加速成果转化,丰富产品线 [4] - 消费化学品在现有产品线开展技术优化升级,实现国产化替代,研发拓展绿色天然生物基产品,培育新增长点 [4]
芳源股份拟向32人授予 43.90 万股限制性股票
南方都市报· 2025-06-23 16:17
股票激励计划 - 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向32名激励对象授予43.90万股限制性股票 授予价格为2.73元/股 为6月20日收盘价4.91元/股的55.60% [1] - 激励对象为公司及子公司核心员工 占公司总员工953人的3.36% 不包括董事、监事及高管 获授数量占授予总量4.43% 占股本总额0.09% [3] - 预留授予日为2025年6月20日 董事会9名董事全票通过 由董事长罗爱平主持 [3] 归属期与考核机制 - 限制性股票分两个归属期 第一归属期为12-24个月 归属比例50% 第二归属期为24-36个月 归属比例50% [4] - 2025年业绩考核目标为营业收入增长率超50%可100%归属 40%-50%可80%归属 低于40%则0% 2026年目标为增长率超70%可100%归属 56%-70%可80%归属 低于56%则0% [4] - 个人绩效考核90分以上可100%归属 70-90分可80%归属 低于70分则0% [4] - 激励计划有效期最长48个月 从首次授予日起算 [5] 公司背景与行业地位 - 公司为江门市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及新能源产业链主企业 主营业务为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和镍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6] - 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新能源电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 与中南大学、湘潭大学等高校合作 在分离科学和材料学领域处于行业前沿 [6] - 截至6月20日公司市值约25亿元 [7]
磷酸铁锂大单频现,巨头锁单加速行业“洗牌”
环球网· 2025-06-20 10:07
磷酸铁锂市场动态 - 磷酸铁锂市场价格下行但大单频出 龙蟠科技 万润新能 富临精工等厂商纷纷签下大单 宁德时代 比亚迪等巨头积极布局 [1] - 富临精工子公司与宁德时代签订补充协议 宁德时代预付5亿元支持产能建设 江西升华承诺2025-2029年优先满足宁德时代需求 后者承诺每年采购量不低于承诺产能的80% [3] - 万润新能将在2025年5月至2030年5月向宁德时代供应约132.31万吨磷酸铁锂 交易总金额超400亿元 [3] - 比亚迪电池4月与丰元锂能签三年合作框架协议 [3] - 龙蟠科技5月与楚能新能源签15万吨供应协议 预计金额超50亿元 6月3日其控股孙公司与亿纬锂能海外子公司签订50亿元以上销售协议 [3] 行业供需与竞争格局 - 大单频现原因包括市场需求旺盛 磷酸铁锂价格处于低位 成本优势凸显 快充需求推动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成为主流 订单向头部企业集中 [3] - 今年1-5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增长50.4% 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占比81.4% [3] - 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达92.5% [3] - 湖南裕能2024年产能利用率101.3% 一季度产销两旺 拟筹集48亿元扩产 [3] 技术升级与产品迭代 - 万润新能与宁德时代计划推进高压密磷酸铁锂产品迭代和量产导入 [4] - 龙蟠科技四代一烧高压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预计下半年逐步放量 [4] - 四代磷酸铁锂溢价能力更强 较普通三代产品报价高出2000-3000元/吨 [4] 行业发展趋势 - 短期内磷酸铁锂价格或弱势运行 但长期行业将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落后产能加速退出 [4] - 2024年我国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增长48.2% [4] - 头部企业订单集中化后 材料板块龙头企业规模和技术优势将更明显 市场份额有望向头部倾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