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开发

搜索文档
李嘉诚40万起推售大湾区400套房? 有港客专程到广州东莞看房
搜狐财经· 2025-08-02 13:44
公司动态 - 长江实业(和记黄埔地产)近期集中向香港买家推售大湾区四个楼盘共400套房源,总价最低40万元起 [1] - 惠州泷珀花园单价8000多元/㎡,较2020年均价跌了超三成,成为港客关注焦点 [1] - 广州逸翠庄园去年底推出建筑面积120至140㎡的小叠墅,总价150万至180万元,较此前400万至500万的总价大幅下降 [3] - 黄埔区御湖名邸去年推售了十几套尾货,套均总价约1000万元,价格较高峰期打了约8折 [4] - 东莞海逸豪庭当前高层参考均价约15500元/㎡,较2022年的23000元/㎡降价明显 [6] 市场趋势 - 港人北上大湾区置业现象日益普遍,从深港口岸扩展至惠州、东莞、广州、中山等腹地城市 [8] - 惠州泷珀花园高层洋房单价从2020年的1.2万至1.3万元降至当前的8000多元,降幅约三成 [6] - 东莞海逸豪庭叠加户型参考均价约21800元/㎡,较此前高位有所下降 [6] - 广州逸翠庄园当前在售尾货中,126㎡下叠总价约228万元,167㎡上叠总价420万元,282㎡类独栋总价600多万元 [3] 消费者行为 - 香港买家专程跨城至广州增城、东莞探盘,寻找降价机会 [1][3] - 港人北上置业属性从投资转向退休自住,购房节奏放缓 [10] - 当前在内地置业的港人多为四五十岁,看重内地生活成本低和交通便利 [10] 行业背景 -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日益便利,为港人北上置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8] - 港人对李嘉诚家族开发的房子较为认同,认为其价格明显低于香港且符合自身品位 [8] - 国家为港人北上就业、居住提供了优越的政策条件,进一步推动置业需求 [8]
松江新城集团与静安置业集团在三大领域达成合作
新浪财经· 2025-08-02 12:31
战略合作 - 松江新城集团与静安置业集团围绕跨区资源整合、项目协作开发、人才交流共建三大领域达成战略合作 [1] - 合作机制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 [1] - 未来将持续导入优质资源推动文商旅体展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1] 品牌参与 - 参与品牌包括Hunter、蓝瓶咖啡、鬼冢虎、伊菲丹、BIRKENSTOCK、石窑面包、鹅岛精酿啤酒、COFE+机器人咖啡馆、ICICLE之禾、汉斯格雅等 [1] - 品牌代表就首店经济、IP孵化、场景创新展开洽谈 [1] - 云间U品、蔡嘉、广富林等品牌呈现松江风味和文创精品 [1] 合作目标 - 静安"首店经济"优势将与松江"场景创新"特色结合 [1] - 推动品牌资源共享打造"全球品牌首选地、本土文化焕新场" [1] - 目标使松江与静安成为世界级消费目的地的"双引擎" [1]
李嘉诚40万起推售湾区四百套房?有港人真来:连看增城东莞
南方都市报· 2025-08-02 11:43
公司动态 - 李嘉诚家族旗下长江实业近期集中推售大湾区四个楼盘共400套房源 其中惠州泷珀花园单价8000多元/m² 较2020年均价下跌超三成 成为港客关注焦点[1] - 广州逸翠庄园当前仅剩尾货在售 去年底推出的小叠墅总价150万至180万元 较此前400万至500万的类独栋产品大幅降价 一周内售罄 当前在售尾货包括126m²下叠(228万元)和167m²上叠(420万元)等[2] - 黄埔区御湖名邸去年底推售尾货套均总价约1000万元 单价2.6万至3万元 较高峰期3万多元单价打了约8折 目前已无新货可售[3] 项目价格变动 - 惠州泷珀花园当前单价8000多元/m² 较2020-2023年1.2万至1.3万元单价下跌超三成 总价40多万元起[1][4] - 东莞海逸豪庭高层当前参考均价约15500元/m² 叠加户型21800元/m² 较2022年高层23000元/m²均价明显下降[4] 市场趋势 - 港人北上大湾区置业范围从深港口岸扩展至惠州 东莞 广州 中山等腹地城市 主要得益于大湾区交通便利化及政策支持[6] - 港人内地置业属性从投资转向退休自住 购房群体以四五十岁为主 因内地生活成本较低且房价从高位回落[8] 销售情况 - 惠州泷珀花园推售300套房源 中山泷珀花园 广州逸翠庄园及东莞海逸豪庭共同吸引香港客流量提升[4] - 香港客户专程跨城至广州增城及东莞探盘 寻找降价机会 部分因未找到理想房源转至其他项目[2][3]
专项债发行快报|7月发行1020亿地产类债券,七成投向土地储备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8-02 10:45
城市发展政策与专项债发行 - 2025年7月中共中央召开第五次城市工作会议 强调城镇化转向稳定发展期 城市发展重点转向存量提质增效[10] - 7月专项债发行规模突破6000亿元创年内新高 其中房地产类专项债1020亿元 连续两月超1000亿元[2][8][9] - 2025年累计房地产专项债达5120亿元 占投资总额25% 成为地方政府重要财政来源[9] 土地储备专项债动态 - 7月土储类专项债发行714亿元 占房地产类70%创年内新高 浙江199亿元山东128亿元领跑[11][12] - 2025年土储类专项债累计2639亿元 占房地产类51% 涉及1112个项目[15] - 四川土储债80.8亿元中68.4亿元明确用于土地回购 占比85% 重点优化三四线城市库存[24][25] 区域专项债分配特征 - 浙江省266亿元房地产专项债居首 其中156亿元(59%)投向杭州 143亿元用于土储[17][18] - 省会首位度分化显著:安徽100%投向非省会城市 山东济南占比46% 四川成都仅占26%[19][20] - TOP20城市获577亿元专项债 占比57% 杭州156亿元绝对领先 济南66亿元次之[20] 专项债资金用途分析 - 土地回收资金三分之二投向三四线城市 成都21亿元额度中75%用于远郊县市[2] - 宁波江北洪塘地块通过调规降低限高和容积率 打造符合新规的"四代宅"产品[3] - 浙江保障安居类专项债42.3亿元 涉及36个项目 包括收购存量房转保障房等[12]
每周精读 | 7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榜、新增货值榜发布;2025中国房地产投资前景排行榜发布(7.28-8.1)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8-02 10:45
房地产销售情况 - 2025年1-7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100排行榜显示前7月累计成交规模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5] - 百强房企7月实现销售操盘金额2111.6亿元 [5] 土地市场动态 - 2025年下半年有望迎来更多"断供优质板块"的宅地入市 [6] - 2025年7月土地成交规模季节性回落,多地楼板价创新高、溢价率大幅回升 [11] - 第30周土地供应建筑面积305万平方米环比下降42%,成交建筑面积338万平方米环比上升35% [12] - 上海徐汇地块以20万元/平方米的价格刷新全国地价纪录 [12] 房地产投资前景 - 上海、北京稳居中国房地产投资前景前二 [7] - TOP50城市新房销售与GDP全国占比"双过半" [7] - 需求侧支持部分沿海城市排名上升,封关利好下海南省尤为突出 [9] - TOP20城未来仍有年均3亿㎡增量需求 [9] - 2025宅地供应计划同比再降20% [9] 城市更新与住房供给 - 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通过"好房子"供给迭代将催生存量改善需求支撑新房规模 [9] - 各城市库存症结多维分化,因地制宜、分类治理势在必行 [9] 代建市场动态 - 新城建管7月成功签约7个项目 [13] - 绿城管理代建宁波首个共有产权房交付 [13] - 旭辉建管代建佛山首座四代宅淼汇・天萃城市展厅开放 [13] - 国贸地产获得福州塔斯汀总部地块代建项目 [13]
房企寻找债务重组最大公约数化债
证券日报· 2025-08-02 10:45
本报讯 (记者王丽新)2025年,房企债务重组进入快车道。截至目前,已有14家房企债务重组或重整 获批。8月1日,继3月率先完成境外债重组后,远洋集团正式公布境内债重组框架,债务风险化解进程 迈出关键一步。 分析人士认为,有效推进债务重组,不仅是企业纾困的必要手段,更是化解当前行业风险的关键路径。 "不躺平"房企正在争取重组机会 事实上,房企债务重组门槛并不低。自2021年行业陷入流动性困境以来,超50家规模房企出险,但成功 完成债务重组的占比不足三成。这意味着每10家出险房企中仅有2-3家能真正走到债务重组这一步。 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减债式重组由境外债延伸至境内债。今年1月,融创中国顺利完成154亿元债务重 组,削债比例超50%。除了刚刚公布重组框架的远洋之外,碧桂园等房企也表示要进行境内债重组。 "本轮债务处理一个明显共性特点是,进行削债重组。相比以往以展期为主的模式,当前方案更注重实 质性削债,多家房企开始通过债转股、现金要约、资产抵债等方式削减债务。"一位房地产行业分析人 士表示。 在这场债务重组大考中,光有"求生意志"还不够,还得有"求生资本",方能获得重组成功入场券。这些 房企样本有着共性特 ...
44亿元割肉深圳商办地块,华发股份亏掉超一半上年净利润
华夏时报· 2025-08-02 10:31
华发股份深圳前海冰雪世界项目处置 - 公司全资子公司融华置地拟将深圳前海冰雪世界项目7宗未开发商业用地以44.05亿元价格由政府收储,较账面成本58.42亿元折价24.59%,确认亏损约14亿元 [2] - 该交易预计亏损超过公司2024年经审计净利润的50%,可能拖累2025年财务报表 [2] - 交易目的为加快资产盘活、降低流动性风险及规避开发不确定性,回笼资金 [2] 项目历史与规划背景 - 2020年11月公司与融创中国联合以127.1亿元竞得前海地块,成为深圳"现象级地王",地块面积43.6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1.07万平方米,规划含74.25万平方米办公、30万平方米住宅及26.82万平方米文旅配套 [3][4] - 规划要求建设世界级室内滑雪场及影视酒店,被列入深圳市2021-2022年重大项目清单 [4][5] - 2023年初融创因债务危机以35.8亿元转让项目51%股权,公司全盘接手后更名为"深圳前海·华发冰雪世界" [5] 深圳商业地产市场现状 - 2025年上半年深圳一手商业成交面积同比降69.1%至1.09万平方米,写字楼成交面积同比降61.3%至1.69万平方米,均创历史新低 [7] - 同期商业项目批售面积同比增150.5%至14.97万平方米,供需错配加剧库存压力 [7] - 行业专家指出非核心区商办资产去化困难,高库存导致估值下行风险 [6] 项目财务数据与战略调整 - 截至2024年财报,项目累计投资180.32亿元,进度52.02%,人才房销售贡献80.3亿元收入,剩余100.02亿元投入冰雪中心等长期回报资产 [14] - 项目尚需追加投资166.26亿元,此次收储削减41.96万平方米办公及3.28万平方米商业用地,释放超半数办公体量 [5][14] - 对比世茂深港中心收储价仅为拿地价三成,公司此次"八折"收储被市场视为理性止损 [15] 行业影响与公司业绩 - 地方政府收储国企商办资产案例具有示范意义,可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及房企资产质量 [1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53.46%至381.99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降86.70%至1.68亿元,主因毛利率下降及资产减值计提 [17] - 行业研究认为此举反映房企在存量转型中面临的系统性估值回调与战略调整压力 [11][17]
百强房企拿地增34% 土地市场火爆推动楼市复苏?
凤凰网· 2025-08-02 10:28
土地市场表现 - 7月热点城市土拍热度持续 上海徐汇衡复风貌区地块以20万元/平方米楼面价刷新全国涉宅用地纪录 苏州园区双湖地块6.52万元/平方米成为江苏住宅用地单价地王 深圳前海桂湾宅地84180元/平方米刷新深圳单价地王 [1] - 1-7月全国TOP100房企拿地总额5783亿元 同比增长34.3% 300城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增长25% [1] - 房企拿地呈现"结构性看多"特征 TOP10城市宅地出让金占全国52% 北上深、杭州、成都等核心城市为布局重点 [2] 房企投资策略 - 房企倾向于在确定性高的区域布局 热点城市优质板块因产业人口密集、去化预期明确成为争夺焦点 [1] - 央企、国企和地方国资为土拍主力 招商蛇口在北京、上海等四城拿地金额进入前十 建发在杭州、北京等四城进入前十 民企如滨江集团、大华集团仅在重点深耕区域补仓 [2] - 房企采取"聚焦深耕"策略 滨江集团在杭州拿地金额第一 兴耀房产集团在杭州、嘉禾兴地产在成都增加土储 [2] 住宅价格分化 - 7月百城新建住宅均价16877元/平方米 环比上涨0.18% 核心城市优质改善项目带动结构性上涨 [3] - 百城二手住宅均价13585元/平方米 环比下跌0.77% 同比下跌7.32% 高挂牌量下"以价换量"现象普遍 [3] - 新房热销项目集中于核心地段中高端改善产品 低密、智能化、高得房率等"好房子"标准形成与二手房的代际差异 [4] 市场趋势展望 - 土拍热度为结构性现象 购房者信心重建需经济复苏、政策协同与市场出清共同作用 [5] - 核心城市核心区新房已现稳定行情 未来市场更注重"质"的提升 分化格局将持续 [5]
专家再预测中国楼市走势,或大概率是正确的,提前做好这2个准备
搜狐财经· 2025-08-02 09:14
凛冬将至,现金为王:楼市变局下的生存法则 昔日繁华的楼市,如今寒意渐浓。一位老同事的电话,更是让我深切感受到这股寒流的侵袭。 前天,接到老同事邢姐的电话。她告知我已将深圳唯一的房产出售,计划明年回老家考察创业项目,手头的资金足够启动一桩小生意。当问及她的住所 时,她坦然表示租房即可,一年租金不到五万,非常划算。然而,在通话的尾声,她也带着一丝焦虑询问:"你说这房价还会接着大跌吗?"原来,她已在 老家看中一套小别墅,正准备购置。挂断电话,我不禁思忖,连一线城市的中产白领都开始"用脚投票"了,楼市的风向是真的变了。 1. 楼市寒冬:刺破泡沫,回归理性 如今的房地产市场,早已告别了黄金时代,刺破了过往的虚假繁荣。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全国百城新房价格相较于2021年的高点,已 经下跌了23.7%, 77%的城市房价甚至回落到了2017年之前的水平。楼市泡沫正如缓慢泄气的气球,过程虽然令人不适,但从长远来看,却有利于市场的 健康发展。 3. 政策托底:稳字当头的楼市调控 面对持续下行的楼市,政府并非无动于衷,而是积极出台各项政策,试图稳定市场。 近期出台的新政策,如对近三年内出生的婴儿提供补贴,每年36 ...
地王频现,百强房企拿地金额增长34%
凤凰网· 2025-08-02 09:04
土地市场表现 - 7月热点城市土拍热度持续升温,多地刷新单价地王纪录,上海徐汇衡复风貌区地块以20万元/平方米楼面价创全国涉宅用地新高,苏州园区双湖地块(6.52万元/平方米)和深圳前海桂湾宅地(84180元/平方米)分别成为省内及深圳地王 [2] - 1-7月TOP100房企拿地总额5783亿元,同比增长34.3%,300城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增25%,房企集中争夺一二线核心城市优质地块,体现"确定性优先"策略 [2] - 土拍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TOP10城市宅地出让金占全国52%,北上深、杭州、成都等核心城市受房企聚焦,央企/国企为拿地主力,民企仅补充重点区域土储 [3] 住宅价格分化特征 - 7月百城新建住宅均价16877元/平方米环比涨0.18%,核心城市优质改善项目带动结构性上涨,而二手住宅均价13585元/平方米环比跌0.77%(跌幅扩大0.02个百分点),同比降7.32%,"以价换量"成主流 [4] - 新房热销项目集中于核心城市中高端改善盘及符合"好房子"标准产品(低密/智能化/高得房率),与二手房形成代际差异 [5] 市场趋势与预期 - 土拍热度向楼市传导有限,当前房企信心恢复属结构性现象,购房者信心重建需经济复苏/政策协同/市场出清共同推动 [6] - 行业未来将更注重"质"的提升而非"量"的扩张,核心城市核心区新房已企稳,但市场分化将持续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