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

搜索文档
国际化妆品医美公司25Q1业绩跟踪报告:业绩下滑或增长降速,国际集团复苏尚需时日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28 16: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5Q1 美妆市场延续 24 年整体平稳趋势,区域分化,北亚尤其是中国市场有所改善,旅游零售业务继续承压,北美疲软略显;国际美妆集团尚未走出低迷困境,业绩下滑或增长降速或成新常态;国际集团采取深入本土化等措施欲稳住市场份额,与国货激烈竞争;看好国货美妆公司夺回本土市场份额并走向国际市场 [3][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球美妆景气度下行,国际集团业绩持续波动 - 2024 年全球美妆市场增速 4.5%,较 23 年 8%的高增长有所回落,各区域景气度分化明显,欧洲增长 7.5%,北亚下滑 2%;25Q1 全球美护市场延续 24 年趋势,整体平稳、区域分化 [3][12] - 20 - 24 年国际集团受多种因素影响业绩下滑、战略调整,2024 年业绩逐步企稳,但 25Q1 在国际关系不确定性增加和北美市场降速双重考验下,业绩再现下滑趋势 [3][15] - 25Q1 欧美日三大化妆品集团在亚洲集体下滑,因中国常规市场平淡和旅游零售业务大幅下滑;国际集团在促销、产品、品牌端采取措施欲稳住在华市场份额 [3] 欧莱雅:增速进一步下行,北亚北美遇市场疲软 - 25Q1 公司整体营收增速 4.4%(可比口径 3.5%),中国常规市场基本持平,旅游零售渠道持续下滑;公司在华投资、收购动作不断,完善品牌矩阵 [3] - 分品类看,高端品牌持续领跑,大众品牌竞争激烈;分地区看,北亚区剔除非业务影响实际下滑,欧洲区贡献正增长或恢复性正增长,北美区需求疲软,拉丁美洲与 SAPMENA–SSA 增速强劲 [27][43] 雅诗兰黛:业绩再度下滑,改革持续推进 - 25Q1 公司营收/营业利润分别取得 -9.9%/-42.4%的同比下滑,业绩尚未触底;本土美洲、亚太、欧洲三大市场集体营收下滑,中国市场取得个位数恢复性增长,整体战略改革刻不容缓 [3][51] 资生堂:超高端与大众品牌正增长,品牌 K 型分化 - 25Q1 公司营收下滑 8.5%,营业利润扭亏为盈;CPB 和 ELIXIR 成为增长主动力,NARS 疫情后首现下滑 [70][74] - 分地区看,日本本土市场预计 Q2 开始增长,中国市场 25Q1 营业收入同比下滑 13.6%,预计 25 全年低个位数下滑,除中日外亚太地区 25 年目标双位数增长,美洲、EMEA 地区表现不及预期 [75] 宝洁:持续稳健,SK - II 中国市场回暖 - 25Q1 公司剔除汇率等因素影响,可比营收增速 1%,持续稳健;美容、婴儿家庭护理类产品销售额下降,其余产品销售额稳健增长,护肤品牌 SK - II 在中国市场销售回暖 [80][86] 爱茉莉&LG 生活健康:中国市场略有回暖,欧美低基数高增长 - 爱茉莉 25Q1 营收利润均恢复性增长,欧美表现强于亚太,大中华区持续下滑但业务开始盈利,欧美业务高速增长 [89] - LG 生活健康 25Q1 营收下滑 1.8%,营业利润下滑 6.0%,业绩仍显疲软,化妆品业务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同比下滑,免税渠道业务下滑影响整体业绩 [94] 艾伯维:医美赛道竞争加剧,营收进一步下滑 - 25Q1 公司营收增长强劲,营业利润端恢复性增长;但医美产品延续下滑趋势,乔雅登跌幅加深,保妥适双位数下滑,医美消费与宏观经济周期强关联 [95][100] 投资分析意见 - 化妆品推荐品牌矩阵完善等的上美股份、珀莱雅等,建议关注上海家化等;医美推荐研发拿证壁垒高的爱美客,建议关注朗姿股份;电商代运营 + 自有品牌板块推荐若羽臣,建议关注南极电商、孩子王 [4][109]
报名:一场高效链接医美人的社交局 | Aesthetic LinkLab
思宇MedTech· 2025-05-28 16:29
活动设计理念 - 采用"信息高密度 + 社交高效率"的创新会议模式,通过3小时实现深度认知与高效链接 [2] - 系统性优化传统会议中低效社交环节,将"茶歇时刻"价值通过算法驱动放大 [6][7] 产品闪讲环节 - 开放60分钟时段供企业进行3分钟核心价值展示,覆盖注射类产品、能量源设备、术后修复、材料与工艺等医美科技细分领域 [2] - 仅限自主研发型科技公司参与,最多展示20家企业,提供标准讲台与官方记录服务 [3][11] - 报名需通过审核链接提交,免费但设置资质审核门槛 [4] 分组社交机制 - 采用多轮换组式结构化社交,每轮20分钟接触不同人群,通过算法调度实现1小时内接触60-80位专业同行的效率 [7][9] - 报名时需提交专业背景与社交需求,算法据此优化分组路径,减少重复遇见并促进跨圈层碰撞 [9][10] 自由链接环节 - 设置非结构化交流时段,可定向约谈闪讲企业、新结识伙伴或加入主题桌讨论 [9][10] - 提供"市场趋势"、"医工交叉"等垂直话题场景 [10] 活动基础信息 - 时间定于2025年6月12日北京中关村会议中心,规模限制300人且需审核资质 [10] - 目标受众包括医美产业链各环节从业者(医生/工程师/投资人等)及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 [11] - 同期规划全球医美科技大会等系列行业活动 [9]
早盘直击 | 今日行情关注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5-28 10:33
市场表现 - A股全天缩量窄幅震荡,振幅仅19点,交易量较周一出现萎缩 [1][4] - 上证指数在60日均线处得到支撑,显示内在趋势正在变强 [1] - 31个一级行业涨跌互现,领涨板块包括纺织服饰、医药生物、美容护理、环保、房地产 [4] - 下跌板块中跌幅靠前的是有色金属、电子、汽车、机械设备、通信 [4] 后市展望 - 指数突破3月高点需要增量催化剂,如增量政策、新的贸易谈判进展、经济指标明显回升 [2] - 美国与欧盟关税谈判波折导致全球资本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后续谈判存在不确定性 [2] - 降准降息落地及贸易谈判第一阶段成果兑现,市场进入新行情阶段 [1][2] 热点板块 - 消费板块关注乳制品、IP消费、休闲旅游、医美等基本面景气度较高的细分领域 [3] - 机器人国产化趋势明确,关注传感器、控制器、灵巧手等配套产业链机会 [3] - 半导体国产化聚焦半导体设备、晶圆制造、半导体材料、IC设计等环节 [3] - 军工板块订单回升预期增强,地面装备、航空装备、军工电子等子板块一季报触底 [3] - 创新药连续三个季度净利润增速为正,2025年预计迎来基本面拐点 [3]
隆基绿能连续六个季度亏损后,李振国辞任总经理,90后女儿“接棒”任董事
搜狐财经· 2025-05-27 23:31
管理层变动 - 隆基绿能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李振国辞去职务,将继续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及首席技术官,专注光伏前沿技术攻关 [2] - 李振国夫妇合计持有公司19.1%股份,为实际控制人,2014年起已让出董事长职位给钟宝申 [2] - 董事长钟宝申将兼任总经理职务 [2]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收入下滑36.23%至825.23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86.18亿元,为光伏电池组件板块亏损幅度最大的企业 [3] - 连续六个季度出现亏损,股价较2021年高点缩水超4000亿元,当前市值约1094亿元 [3] 战略调整 - 变更10.8亿元募集资金用途,从芜湖组件项目转向铜川12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占原募资总额15.51% [3] - 加快BC电池技术商业化及产能建设,以应对行业供需失衡和产能出清的不确定性 [3] 接班人布局 - 李振国女儿李姝璇(1993年生)被提名为非独立董事候选人,现任巨子生物品牌宣传部经理及蜂巢智慧董事 [4][5] - 李姝璇直接持有蜂巢智慧23.5%股份,为第二大股东,该公司获大疆创新董事长及李振国投资 [5] 行业二代接班趋势 - 光伏行业近年出现多位女性二代接班案例:英利集团苗青(2022年)、通威股份刘舒琪(2023年)、天合光能高海纯(2024年) [6] - 高海纯曾任天合富家董事长,2024年1月升任天合光能联席董事长,曾主导分拆上市筹备工作 [6]
议程更新!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5-27 18:52
医疗科技系列年度大会回顾: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 | 首届全球骨科大会 | 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 (注意:当天 上午为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报名链接附文末 ; 下午有两场活动, 1.大型医美行业人士交流沙龙, 通知另行发出 ; 2. 北京政府闭门对接会-仅限获奖企业参加 ,或主编一对一邀约) 一、活动时间: 2025年 6 月1 2 日 星期四 二、活动地点: 中关村展示中心会议中心(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2号) 三、主办单位: 思宇MedTech 、探美医界 ; 协办单位:中关村联新生物医药产业联盟 支持单位:启迪之星,中关村科学城CGT产业孵化中心 四、会议规模: 现场参会嘉宾500人 五、大会议程 | 时间 | 主题和嘉宾 | | --- | --- | | 9:00-9:06 | 致辞环节 | | | 林航,海淀区副区长 (拟) | | | 刘慧,北京市医药健康科技发展中心 主任 | | | (排) | | 9:06-9:12 | 全球医美科技创新系列奖项颁布 | | 9:12-9:15 | 第三届中国整形外科创新转化大赛 | | | 启动仪式 | | 9:15-9:35 | 《全球医美科技白皮书 2025 ...
业绩增长乏力,朗姿股份的医美故事不“香”了
新浪财经· 2025-05-27 13:54
公司财务与债务状况 - 公司短期债务从2023年的6.84亿元激增至2024年底的13.14亿元,同比增幅达92% [3]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短期债务仍高达12.25亿元,而同期货币资金仅6.12亿元,现金短债比低至0.5 [3] -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连续两年下滑,2024年同比减少35.6%,2025年一季度再降23.43% [3] - 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49%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56.36%,筹资性现金流持续净流出 [4] - 公司商誉达17.81亿元,占净资产64%,若医美机构业绩不达预期,仅12%的商誉减值即可吞噬全年净利润 [6] 医美业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医美业务营收同比仅增3.47%,非手术类项目占比超80%但盈利能力有限 [6]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医美收入同比下滑9.22%,净利润下降36.94% [6] - 医美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0.98%,2024年为54.42%,为三大业务中最低值 [6][9] - 公司传统女装与婴童业务持续收缩,2024年收入分别下降2.97%和5.53% [6] 行业竞争与外部环境 - 医美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机构普遍通过降价争夺客源,挤压利润空间 [9] - 上游厂商(如爱美客、华熙生物)毛利率超70%,下游议价能力薄弱 [9] - 公司尝试向上游延伸(如设立医疗器械子公司),但跨界成功率低且需长期投入 [9] 合规与品牌风险 - 公司旗下医美机构屡次因医疗事故、虚假宣传、逃税等被罚 [6] - 负面舆论导致品牌声誉受损,旗下机构在大众点评等平台差评率攀升 [7] - 武汉五洲因违规进行艾滋病/梅毒病毒实验被行政处罚,南京华美因诱导消费遭集体投诉 [7] 业务协同与战略挑战 - 公司希望女装、医美、婴童三大业务实现客户资源共享,但协同效果有限 [9] - 电商渠道增长显著(如视频号销售额增327%),但难以抵消线下萎缩影响 [9] - 公司医美故事已从"增长引擎"变为"风险源头",需解决债务、合规及运营效率问题 [10]
人民财评:“轻医美”,乱象迭出谁担责?
人民网· 2025-05-27 09:01
行业现状 - "轻医美"市场用户规模不断增长,成为医美界的"轻骑兵",但频现乱象,让消费者备受伤害 [1] - 一些医美机构铤而走险,信奉"富贵险中求",在硕大利益蛋糕面前追求畸形利益 [1] - "轻医美"已成为医美领域投诉重灾区,折射监管相对滞后 [2] 行业问题 - 医美机构抓住消费者心理,声称"变美像喝咖啡一样简单",用不开刀、恢复快、费用低等宣传吸引消费者 [1] - 从"低价引流"到使用来路不明的问题产品,一些医美机构为了敛财无所不用其极 [1] - 非法机构涉入其中,存在经营资质不全、收费不透明、价格不公示等情况 [1] - 一些医美机构故意规避规定,打擦边球,管理部门缺乏主动监督意识 [2] 监管措施 - 2023年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 [2]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广告监管工作指南》,对医疗广告监管执法的原则和具体监管规则作出细化规定 [2] - 重申医疗广告违法情形有关行刑衔接内容,规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责任义务 [2] 行业建议 - 强化全链条监管,建立"黑名单"信用惩戒机制 [3] - 改变行业生态失衡与监管相对滞后的态势 [3] - 消费者需消除认知误区,跳出"审美"陷阱 [3]
新消费专题:全行业解读新消费
2025-05-26 23:1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新消费、美妆、零食、家电、新式茶饮、个护用品、AI眼镜、情绪消费及国潮经济、新型烟草、食品饮料、黄金、化妆品 - **公司**:毛戈平、巨子生物、“零食很忙”、名创优品、石头科技、科沃斯、北鼎股份、百亚股份、豪越、明月镜片、晨光、广播、诺邦股份、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喜茶、奈雪、布鲁可、卡游、卫龙、盐津铺子、虎皮兄弟、超鸿基、麦卡伦、莱森通灵、老铺、完美股份、锦波生物、珀莱雅、登康、润本、荣雨辰、拉芳家化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新消费**:呈现结构性机会,从增量发展转向存量发展,分为新供给和新需求两个方向,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和主体化追求,通过产品创新和体验革新满足情绪价值[1][2][3] 2. **美妆赛道**:2025年快速增长,受益于国货品牌崛起、消费者认可度提升、人均支出提升带来的悦己需求增加,从大众流量逻辑转向品牌消费逻辑,保持高成长性;高端方向毛戈平是首推品牌,大众方面国货品牌巨子生物展现强劲增长势头[1][5][6] 3. **零食行业**:2025年表现出显著增长趋势,“零食很忙”提交上市申请,头部公司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有利于整合和扩张,预计今年至少有40%的开店速度,名创优品及其他折扣超市概念值得关注[1][7] 4. **家电领域**:扫地机因国补政策和低渗透率增速最快,国内市场渗透率不到10%,海外市场平均不到15%,可关注石头科技和科沃斯;小家电方面,北鼎股份等公司通过差异化定位和战略调整实现增长[1][8][9] 5. **新式茶饮行业**:处于供需向上周期,预计增速接近20%,中端赛道竞争激烈,高端和低端赛道更容易获取份额,供应链和数字化建设是主要投资方向,蜜雪冰城、古茗等企业表现突出[1][16][17] 6. **个护用品行业**:女性用品和婴幼儿卫生用品通过电商红利和产品升级撬动市场份额,百亚股份通过大单品策略及国产产品迭代突围,纸尿裤市场需求量逐渐增长,豪越绑定大客户提升业绩[11] 7. **AI眼镜产业**:呈现乐观预期,产业链上下游模组需求量增加,科技厂商与传统眼镜厂商合作趋势明显,明月镜片是推荐标的[13] 8. **情绪消费及国潮经济**:具有一定成长性,传统企业布局国潮经济及文创产品,AI宠物提供情绪价值成为新的发展方向[14] 9. **新型烟草市场**:受益于龙头公司加速迭代,日本市场推出新产品后原有市场格局可能进一步变化,除诺邦股份外,建议关注港股龙头公司[15] 10. **食品饮料行业**:新消费趋势主要集中在零食板块,魔芋产品需求爆发,零食量贩店通过提高质价比实现渠道效率升级,推荐盐津铺子,关注山姆会员店逻辑进展和名创优品港股上市进程推进下量贩相关企业万辰的发展[23][24] 11. **黄金行业**:从渠道驱动型逐渐演变为品牌驱动型,A股中表现较强的是超鸿基、麦卡伦以及莱森通灵等公司,港股中有老铺这样的品牌驱动公司,建议关注调整机会[25] 12. **化妆品行业**:整体表现不突出,但一些国产品牌表现尤为突出,如胶原蛋白赛道驱动的完美股份和锦波生物,估值较低且近期有新品推出的珀莱雅等公司,个护赛道推荐登康、润本、荣雨辰及拉芳家化等公司[2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海外市场新消费趋势**:复盘美国80年代及日本90年代到00年代,与现在中国类似,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大件必须开支放缓、经济从投资转为消费驱动,促进了海外市场新消费趋势的发展[4] 2. **港股上市公司盈利预测**:港股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测不断上修,蜜雪冰城和古茗预计6月份进入港股通,8月和9月分别面临解禁,长期来看凭借强大的供应链属性和产品优势将继续确立相对优势[19] 3. **新消费品牌发展机会**:包括大单品迭代、高势能门店开设以及进入港股通或上市,如布鲁可将推出大IP产品,老铺黄金和泡泡玛特开设新店,卡游新股上市,布鲁可即将进入港股通[22] 4. **茶饮行业今年以来发展情况**:1月至4月整体表现稳步向上,2月因季节性原因表现较弱,3月和4月数据有所改善,不同企业店效和同店店效存在分化,价格已基本企稳,有些企业甚至出现回升迹象[18] 5. **新消费趋势影响**:贯穿多个行业,可能诞生新的需求或创造新的供给,后续创新需在设计、包装及营销宣传服务等维度进行,以确保商品定价权掌握在品牌方手里[27]
人民财评:“轻医美”,“小而美”变“伤不起”
人民网· 2025-05-26 14:34
行业概况 - 国内医美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轻医美"成为主力军 [2] - "轻医美"指通过注射、光电、生物技术实现皮肤管理和抗衰,相比手术整形创伤小、恢复期短、风险低,相比生活美容效果更明显 [2] - 行业受众广泛,从老年人到青少年都对"轻医美"有需求 [2] 行业乱象 价格问题 - 部分医美机构定价混乱,如除皱针保妥适低价仅需几百元,高价可达七八千元 [3] - 热玛吉、超声炮等项目收费动辄数万元,存在"饥饿营销"嫌疑 [3] - 存在隐形消费问题,机构通过免费或低价广告吸引客户后推荐额外服务,导致最终花费远超预期 [3] 宣传问题 - 医美机构普遍存在夸大效果现象,如声称"永久除皱""无痛减肥"等不实宣传 [3] - 存在伪造资质证书、虚假宣传医师资质、超范围经营等问题 [3] - "黑医美"在居民楼等隐蔽场所非法经营 [3] 安全问题 - 行业存在无资质操作、操作不规范、设备和产品不合格等问题 [4] - 导致"美容变毁容"、"要美变要命"等事故频发 [4] - 乱象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也扰乱市场秩序、损害行业声誉 [4] 行业发展趋势 - "轻医美"行业需要加强规范,从拒当"医美刺客"、扫净"美丽陷阱"开始 [4] - 行业长期发展需以"医"为基石,确保安全性和规范性 [4]
东方妍美冲击港股资金链成拦路虎 负债率123%银行借款2002万违约现金告急
长江商报· 2025-05-26 08:57
公司概况 - 东方妍美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再生医学医疗器械及特医食品研发、生产及商业化 [1] - 公司构建再生医学材料注射剂及再生医学材料医用敷料及补片两大产品线 [1] - 截至2025年5月5日,拥有13款主要候选产品(均属第三类医疗器械),包括核心产品XH301("童颜针")及XH321 [3] 财务表现 - 2023-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88万元、1452万元,净亏损6350万元、6938万元,两年累计亏损1.33亿元 [2] - 2024年毛利率由2023年的11.39%大幅下降至2.61% [2] - 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飙升至12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3319万元 [1][6] - 2023-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4572.6万元和4495万元 [2] 产品管线 - 核心产品XH301("童颜针")于2024年11月递交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预计2025年下半年完成注册 [3] - XH321用于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需完成至少3年临床试验,商业化周期预计延至2028年后 [3] - 13款在研产品中仅XH301和XH305进入注册审评阶段,其余11款处于早期研发 [3] 收入结构 - 2024年非核心业务(医药中间体、面膜等)收入755.1万元,占总营收52% [5] - 再生医学材料医用敷料及补片2023-2024年收入均为360万元,占比27.9%、24.9% [5] - 特医食品2023-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9.3%、12.2% [6] 行业竞争 - 国内"童颜针"领域已有五款产品获批上市,形成"五强争霸"格局 [5] - 特医食品领域雀巢、雅培、纽迪希亚等占据主要市场地位 [6] - 再生医学器械平均审批周期为3-5年,行业审批壁垒极高 [3] 资金状况 - 2024年流动总负债1.93亿元(同比+108.27%),流动净负债1.43亿元(同比+286.49%) [6] - 2024年末净资产-0.37亿元,2023-2024年分别有1081.2万元、2002.2万元银行借款违约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