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动力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正力新能:做AI时代陆海空动力与算力创新先锋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07 23:51
中国新能源市场表现 - 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达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渗透率超47% [3] - 零跑汽车全年交付近30万辆,同比增长超100%,超额完成目标 [3] - 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销量80万辆,占比超50%,同比增长63% [3] - 上汽通用别克GL8 PHEV月销稳定3000-4000辆,推动车型重回销量榜首 [3] - 广汽传祺E8 PHEV切入家庭MPV市场,四季度月均销量超6000台 [3] 动力电池行业格局 - 正力新能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第9,装车量9.85GWh,市占率1.8%,连续三年增长 [5] - 行业呈现增程/插混纯电化趋势:2024年两类车型销量超630万辆,增幅75%,电池电量从10-20度升级至50度以上,未来纯电续航将超400km [18] 车企2025年规划 - 零跑汽车目标销量超50万辆 [7] - 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目标销量超80万辆,将推出宝骏享境等新车型 [7] - 广汽传祺将推出向往S7等战略产品 [7] - 上汽通用计划年内推出7款新能源车型,涵盖纯电/增程/插混 [9] - 一汽红旗将推出多款PHEV车型,3-6月陆续上市 [10] - 丰田在华推出全球首款自动驾驶纯电SUV铂智3X,正力新能为首发电池供应商 [10] 正力新能业务发展 - 营收从2021年14.99亿元增至2024年51.3亿元,CAGR达66.6%,2024年同比增长23.3% [21] - 利润首次转正:2024年盈利0.91亿元(2021-2023年累计亏损27.12亿元) [22] -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21-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2.21亿/3.29亿/4.24亿/5.56亿元 [25] - 智能化制造:25GWh软件定义电芯工厂投产,自动化率超95%,电芯产品切换时间仅需3-50天 [27] - 模块化设计降低生产成本,同一产线可灵活生产不同体系电芯 [27] - 布局航空电池领域,获AS9100D认证,推出"三高一快"超高镍体系电池 [30] 市场前景与战略 - 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预计从2024年900.2GWh增至2029年3564.5GWh,CAGR 31.7% [30] - 中国装机量预计从2024年549.9GWh增至2029年1961.4GWh,CAGR 29% [30] - 公司采用"5-3-1"研发策略(5年材料研究/3年技术平台/1年量产开发) [25] - 客户集中度争议缓解:进入丰田供应链,获广汽/上汽通用/零跑等多款车型独家订单 [12][20][21] - 2025年4月启动港股公开发售,估值182亿元 [13][18]
动力电池迎“新大考”① | 超快充爆发元年,安全标准何时升级
高工锂电· 2025-04-07 18:18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是超快充技术规模化应用的“爆发元年”,但行业需构建并升级安全技术体系与规范以回应市场安全关切;新国标即将实施,行业正多维度构建动力电池安全防线,技术进步与安全标准协同关系到市场接受度和产业发展 [2][3][23] 超快充元年,四大信号勾勒爆发图景 产品端 - 超快充加速落地并向更广价格带渗透,华为与江淮合作的尊界S800增程版、比亚迪超级e平台展示主流车企补能效率战略升级 [4] - 小鹏汽车将超快充技术下放至20万元以下主流消费价格带,预计2025年支持高电压快充车型渗透率超三成;3C至4C快充技术下沉至10万到15万元经济型电动车市场 [6] 应用场景 - 商用车和eVTOL领域对快充电池需求迫切,宁德时代、弗迪动力、华为等企业在商用车领域有相关布局 [6] - eVTOL商业化落地离不开更高倍率动力电池支撑 [7] 相关产能 - 快充电池“铁锂化”趋势明显,高压实磷酸铁锂技术突破实现能量密度与快充性能同步提升 [7] - 宁德时代启动超70万吨高压实磷酸铁锂扩产计划,2024年负极材料扩产项目数量在锂电五大关键材料中占比近半 [8] - 台州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落地,规划年产能22GWh,生产支持800V高压快充平台的刀片电池 [9] 超充基础设施 - 2024年新建充电桩中支持1000V高电压比例超八成,2025年超充桩市场竞争白热化 [10] - 宁德时代、华为、比亚迪等企业发布“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理想、小鹏、小米等车企建设自有品牌超快充网络 [10] 安全大考来临,新国标为快充划定“红线” 安全挑战 - 超快充安全挑战来自物理层面大电流导致电池内部热量急剧累积,以及电化学反应中高倍率充电易导致负极表面析出锂枝晶 [11] 新国标变化 - 新国标首次增加“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要求,对热失控最高安全等级要求跨越式提升,新增底部碰撞测试项目 [13] 企业应对情况 - 78%受访企业表示具备相应技术储备,能做到单个电芯热失控后电池系统不起火、不爆炸 [14] 解决方案 - 电芯层面追求“本征安全”,采用热分解温度更高的正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等,应用复合集流体等新技术,严格生产制造品控 [16][18] - 系统层面构筑“防火墙”,有“堵”和“疏”两种技术路径,智能化电池管理系统实时监控与早期预警 [17][19][21]
宁德时代“抢工”第四代磷酸铁锂
高工锂电· 2025-04-07 18:18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神行系列出货占比将翻倍,宁德时代急需第四代磷酸铁锂,宜昌邦普时代开工建设相关项目,宁德时代还与其他企业签订供应协议保障供应 [1][2][3][5] 行业情况 - 随着动力电池对快充、能量密度的渐进式优化推进,高压实磷酸铁锂需求持续攀升,带动磷酸铁锂行业加速洗牌,二代品逐渐被淘汰,四代品加速导入 [2] - 目前高压实铁锂仍属少数企业掌握的技术,能实现2.6g/cm³以上铁锂供应的企业在5家以内,2025年第四代磷酸铁锂产品产能将陷入紧缺 [2] 宜昌邦普时代项目情况 - 4月3日,宜昌邦普时代总投资56亿元的第四代磷酸铁锂项目开工,拟建3条国内单体产能最大的磷酸铁锂产线,每条产线年产能15万吨,总计45万吨/年,采用第四代磷酸铁锂技术,压实密度高于2.6g/cm³,可适配铁锂系快充动力电池 [2] - 业内按压实密度对磷酸铁锂产品进行代数划分,从二代到六代压实密度逐步提升,二代产品压实密度约为2.40g/cm³,三代约为2.50g/cm³,三代半约为2.55g/cm³,四代约为2.60g/cm³,四代半约为2.65g/cm³,五代约为2.70g/cm³,六代则达到2.80g/cm³ [2] - 宜昌邦普时代成立于2021年10月15日,注册资本12亿元,由宁波邦普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持股95%,宁德时代通过直接持股和间接控股邦普循环,对宁波邦普时代的实际控制权超75%,与宜昌邦普时代深度绑定 [3] - 宜昌邦普时代已覆盖“磷矿—原料—前驱体—正极材料—电池回收”闭环 [4] 宁德时代需求情况 - 2024年神行、麒麟系列出货占比达30% - 40%,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60% - 70% [3] - 以2024年宁德时代国内磷酸铁锂电池出货超150GWh估算,1GWh需0.22至0.25吨磷酸铁锂,其中70%为神行电池,2025年仅宁德时代一家对第四代磷酸铁锂产品的需求至少远超25万吨,2025年开年业内分析指出,宁德时代神行电池 + 比亚迪二代刀片的需求将超过80万吨 [3] 宁德时代供应保障措施 - 宁德时代通过宜昌邦普时代新建项目加强自供能力 [5] - 2025年1月宁德时代与龙蟠科技合作,宁德时代及相关单位将向龙蟠科技采购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采购上限设为70亿元,期限为2025全年 [5] - 2025年3月宁德时代锁定富临精工磷酸铁锂订单,2025 - 2027年期间富临精工子公司江西升华将至少向宁德时代供货14万吨/年 [5] 合作企业技术情况 - 龙蟠科技的第四代磷酸铁锂产品采用一次烧结工艺,将传统多段式烧结流程简化为单次精准控温成型,在确保产品颗粒级配效果的同时,大幅降低能耗与生产周期,使得磷酸铁锂材料的压实密度高达2.62g/cm³ [6] - 富临精工草酸亚铁工艺通过二烧实现2.6 - 2.7g/cm³压实密度,草酸亚铁分解时释放气体抑制颗粒团聚,一次烧结即可获得细小均匀颗粒,二次烧结进一步强化结构稳定性,虽工艺成本较高,但无需大规模产线改造,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6] - 此前消息称,宁德时代还与富临精工就下一代2.7g/cm³铁锂用于神行电池二代及大容量储能等进行磋商 [6]
“小米SU7事故”,揭开“去宁化”联盟暗战真相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4-06 21:01
核心观点 - 宁德时代面临国内市场份额下滑和车企"去中心化"趋势,战略重心从上游资源控制转向绑定下游客户[14][16][22] - 公司通过港股IPO寻求国际化突破,解决外汇资金需求并构建全球产业链联盟[38][49][65] - 动力电池行业竞争加剧,海外对手通过资本合作抢占市场,宁德时代需加速布局[59][61][64] 市场格局变化 - 国内动力电池市占率从2021年52 1%降至2024年45 08%,销量增速从2022年107%骤降至2023年32 6%[14][15] - 车企积极培育第二供应商:广汽引入中创新航,蔚来/小鹏/理想投资欣旺达,蜂巢能源进入吉利供应链[16] - 竞争对手中创新航、瑞浦兰钧已登陆港交所,比亚迪完成200亿港元定向增发[53] 战略调整 - 减持上游企业股权: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减持上海杉杉和先导智能至5%以下,退出永福股份等5家企业[24][25] - 入股下游车企:极氪、阿维塔、哪吒、赛力斯、奇瑞等,并与小米/北汽成立合资电池公司[26][27] - 港股上市拟募资50亿美元,20%资金用于建立百亿级外币资金池支持海外项目[8][50] 国际化布局 - 海外资本开支占比从2023年15%提升至2024年35%,匈牙利基地规划73 4亿欧元仅完成7亿欧元投入[43][46] - 当前外汇储备67 35亿美元+38 58亿欧元,但西班牙合资项目需承担29 19亿欧元(占欧元储备75 7%)[45][47] - 日韩对手加速扩张:LG新能源获美国政府支持,松下投资数十亿美元建美国工厂并与特斯拉合作4680电池[59][61][62] 资本运作逻辑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970亿元但投资流出489亿元,净现金流仅增320亿元,3000亿元存量现金主要为人民币[10][41][44] - 港股上市可规避汇兑风险,直接获取美元/港币资金,并满足欧美客户对治理透明度的要求[38][49] - 通过引入车企作为战略投资者,形成资本共担风险机制,锁定长期订单并建立排他性合作[30][31]
1-2月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配套主机厂客户分析
起点锂电· 2025-04-06 15:15
新能源汽车销量与动力电池装机量 - 2025年1-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83.5万辆,同比增长52.0%,渗透率达40.3%,同比提升10.3个百分点 [2] - 动力电池装机量达70.28GWh,同比增长42.6% [2] - 装机量前10企业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欣旺达、瑞浦兰钧、极电新能源、正力新能 [2] 动力电池企业配套情况 - 2025年1-2月共有42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机配套,主要配套乘用车 [5] - 配套车企主要为比亚迪、特斯拉、小米、吉利、奇瑞、长安、理想等 [5] 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格局 - 正力新能装机量0.93GWh,同比增长57.6%,成功挤进前10 [7] - 瑞浦兰钧装机量1.27GWh,同比增长36.2%,排名从第9提升到第7 [7] - 宁德时代市占率47.3%,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 [7] - 比亚迪市占率24.1%,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 [7] - CR5为85.9%,同比微增0.03个百分点 [7] - CR10为96.0%,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7] 动力电池技术路线 - 三元电池装机17.56GWh,占比25.0%,同比降低12.7% [7] - 磷酸铁锂电池装机52.15GWh,占比74.2%,同比增加12.0% [7] - 三元与磷酸锰铁锂混合体系装机0.56GWh,占比0.8%,同比增长超10倍 [7] 动力电池形状分布 - 方形电池装机68.74GWh,占比97.8%,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 [7] - 圆柱电池装机1.04GWh,占比1.5%,供应商主要有LG新能源、国轩高科、宁福新能源、亿纬锂能等 [7] - 软包电池装机0.50GWh,占比0.7%,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供应商主要为孚能科技、蜂巢能源、SK、多氟多等 [7] - 宝马集团宣布大圆柱电池即将上车,预计将促进大圆柱电池市场份额提升 [7]
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良率突破97%
起点锂电· 2025-04-04 11:20
大圆柱电池行业现状 - 大圆柱电池是2020年以来行业热门话题,特斯拉和亿纬锂能处于产业化第一梯队,其商业化进程影响整个产业链[2] - 目前方形电池和刀片电池占据国内95%以上装机量,挤压圆柱和软包市场,2024年大圆柱乘用车装机主要由亿纬锂能贡献46系列[4] - 亿纬锂能近期披露技术优势、与宝马合作细节及量产进展,表明其在新能源汽车应用大圆柱的决心[2] 大圆柱电池技术优势 - 标准化程度高,制造效率达方形电池10倍且生产时间减半,适配纯电/插混/增程多类型及高/低压多场景[5] - "零膨胀"特性解决方形电池应力管理难题,钢壳强度是方形电池5.6倍,通过定向泄压技术抑制热失控[6] - 三元大圆柱在中高端车型具备性能价格优势,磷酸铁锂大圆柱将主导15万以下经济车型及增程式/A0级车型[6] - 100Ah以上大电量场景下磷酸铁锂方形电池仍有储能市场机会,三元大圆柱因高回收价值吸引产业链入局[7] 亿纬锂能量产突破 - 大圆柱良率从2023年初80%提升至97%,达国内顶尖水平,累计配套超5万台车且保持零安全事故记录[9][10] - 与宝马合作开发DTE(长续航)和DTP(超快充)两款三元大圆柱,续航提升20%,支持10分钟300公里快充[11] - 2025年将搭载宝马"新世代"车型全球推出,并亮相上海车展[12] 商业合作与产能布局 - 2025年接连获一汽奔腾、长安汽车等定点,验证产品性能和市场认可度[13] - 湖北荆门三元大圆柱产线、云南曲靖磷酸铁锂大圆柱产线已量产,欧洲匈牙利工厂规划3条产线目标2025年底投产[13] - 拟发行50亿元可转债新增21GWh 46系列大圆柱产能,应用于乘用车及户用储能[13] 行业竞争格局 - 动力电池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差异化竞争成关键,大圆柱技术为第二阵营企业提供系统性突围路径[13] - 2025年大圆柱标杆企业难题攻克将产生示范效应,推动行业洗牌期变局[13]
蜂巢能源第120万套电池包下线
起点锂电· 2025-04-03 17:23
产能与交付 - 蜂巢能源遂宁基地第120万套电池包下线 其中越野电池累计超28万套 [2] - 公司在1月8日达成百万套里程碑后 不到三个月新增20万套产能 展现"蜂巢速度" [3] - 通过产研效能提升与智能制造 实现新能源汽车市场订单激增下的规模化交付 [3] 技术创新与产品布局 - 以电芯能量密度 安全性 循环寿命等关键指标优化为核心技术迭代方向 [5] - 实施全域短刀战略 通过堡垒越野电池成功开拓越野细分市场 [6] - 堡垒越野电池已搭载坦克400/500/700Hi4-T等多款车型 领跑电动越野赛道 [8] 市场表现 - 搭载堡垒越野电池的坦克500Hi4-Z早期引爆市场 坦克300Hi4-T上市24小时订单达1.96万台 [7] - 技术突破与产品矩阵快速落地支撑120万套电池包产能目标实现 [8]
投教宣传|“数”说科创板
总体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共计586家 [2] - 集成电路领域公司总数达119家,占A股同类上市公司的50%,涵盖芯片设计、晶圆代工及封装测试全产业链 [2] - 生物医药领域上市公司112家,聚焦癌症、艾滋病、乙肝等治疗领域,成为全球主要上市地之一 [2] - 新能源领域有17家光伏企业和20家动力电池产业链公司 [2] - 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等产业链初具规模 [2] 地区分布情况 - 科创板上市公司覆盖全国23省(自治区、直辖市) [4] - 家数排名前五的省市为江苏省113家、上海93家、广东省91家、北京76家、浙江省51家,合计占比72% [4] - 长三角三省一市合计281家,占比48% [4] 募集资金情况 - 586家公司合计首发募集资金9,207.82亿元,平均募集资金15.74亿元 [7] - 中芯国际以532.3亿元成为募资规模最大的公司,中位数为9.90亿元 [7] - 募资前五名分别为中芯国际532.30亿元、百济神州221.60亿元、交时彩当212.03亿元、芯联集成110.72亿元、联影医疗109.88亿元 [9] 市值分布情况 - 2025年3月31日科创板总市值6.80万亿元,平均市值115.97亿元,中位数54.59亿元 [11] - 157家公司市值超百亿,其中6家超500亿元,7家超1000亿元 [11] - 市值前五名为海光信息3,284.29亿元、寒武纪2,600.76亿元、中芯国际1,776.20亿元、金山办公1,383.95亿元、中微公司1,147.39亿元 [14] 特殊企业情况 - 科创板包含54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20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及1家转板上市企业 [16] - 微电生理2024年首次盈利并摘U,累计20家公司实现摘U [16] - 神州细胞、百利天恒预计2024年首次盈利并摘U [16] - 未盈利企业包括泽璟制药、君实生物等54家,已摘U企业包括中芯国际、九号公司等20家 [18] - 特殊股权架构企业包括优刻得、九号公司等8家 [18] - 红筹企业包括华润微、中芯国际等7家 [18] - 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包括前沿生物、君实生物等20家 [18]
楚能新能源拿下多个订单!
起点锂电· 2025-03-29 11:34
公司业绩与市场地位 - 2024年公司储能电池出货量超20GWh,进入国内储能电池出货量前十,并在全球储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2] - 2025年一季度表现亮眼,预计全年出货量将超60GWh,实现"储能+动力"双领域快速发展 [2] 储能业务进展 - 一季度中标/入围多个重大项目,包括中国电建、中核汇能、中车青岛四方所、特隆美储能等企业项目 [4] - 中能建储能6GWh储能电芯框采中标,公司中标标段一(5GWh),投标报价13.5亿元 [4] - 中车3GWh储能电芯采购项目中,公司以第一中标候选人入围 [4] - 与特隆美储能签署5GWh储能电芯战略合作协议 [4] - 中国电建16GWh储能系统设备框架采购项目中,公司成为入围供应商之一 [4] - 中国电建500MWh磷酸铁锂储能电池采购项目中,公司为唯一中标人 [4] - 中核汇能及新华发电12GWh储能系统采购项目中,公司等7家企业入围 [5] - 314Ah储能电池成为中标主流产品,预计2025年市场渗透率将达70% [5]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公司推出第四代472Ah储能专用电池,单颗电池标称能量达1510.4Wh,较314Ah电池提升50%,能量密度达195Wh/kg [7] - 472Ah电池循环寿命可延长至15000次,35℃高温环境下循环性能稳定 [7] - 产品采用"技术复用+产能共享"策略,预计4月25日全球送样,6月30日全面量产交付 [7] - 公司现有产能布局超80GWh [7] - 472Ah电池首发即签约,与金风零碳、山东电工时代等六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8] 动力业务发展 - 公司动力电池装机量连续2个月位居前15,1月装机量0.27GWh(第12位),2月装机量0.22GWh(第15位) [11] - 1-2月动力电池总装机量0.49GWh,市占率0.66% [11] - 主要配套车企包括三一汽车、中国第一汽车、东风汽车等,车型涵盖奔腾小马、风神L7等 [11] - 乘用车领域与东风、一汽、北汽、上汽、广汽、长安、零跑等建立合作,预计2025年月装车辆达5万台 [10] - 商用车、物流车、船舶及工厂机械领域全面发展,商用车装机排名初见成效,船舶业务合作超100艘 [10]
孚能科技再获江铃新能源定点
起点锂电· 2025-03-28 19:36
孚能科技SPS技术获江铃新能源定点 - 公司超级软包动力电池解决方案SPS(Super Pouch Solution)获江铃新能源GSE SUV车型定点,将搭载SPS磷酸铁锂体系[5] - SPS技术集大软包电芯、大软包电池系统、大软包电池制造和直接回收四项创新技术于一体,具备超长续航、超快补能、超高安全、降本增效、灵活适配、升级迭代等优势[5] - 此次合作将整合双方研发资源与产业化经验,以SPS创新动力解决方案为核心,提升GSE SUV车型在续航、安全快充及驾乘空间等维度的性能[5] SPS技术应用进展 - SPS已实现量产供货吉利雷达地平线、第二代AION V(霸王龙)、江铃羿驰05等车型[5] - 此次江铃新能源GSE SUV车型定点是SPS技术获得的又一新定点[5] - SPS技术既能满足当前车型的多元化技术需求,又具备前瞻性技术延展能力,可支撑整车平台持续迭代升级[5] 公司发展战略 - 此次定点将巩固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为后续市场份额扩张奠定基础[5] - 公司将持续深耕动力电池技术创新,以SPS为核心载体,以固态电池为技术突破方向[5] - 公司将深化与合作伙伴的"需求共创+技术共研"双向赋能机制,共同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