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空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新能源:不仅是低空载人,低空场景迎多元化拓展
行业政策与战略地位 - 低空经济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 [1] - 行业政策历经概念提出、规范发展、提速推进三个阶段 当前配套政策正日趋完善 [1] - 低空经济定义为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空域(可延伸至3000米)的立体化产业协同形态 [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 同比增长33.8% 预计2025年达1.5万亿元 [1][3] -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2024年达488.99亿元 同比增长20% [2] - 工业无人机及相关服务产业2023年市场规模达1134亿元 展现出更高发展潜力 [2] 产业链投资机会 - 整机企业有望率先受益于低空应用场景扩大 [1] - 整机上游材料与零部件企业配套需求增加 [1] - 空天地网等基础设施配套有望迎来爆发 [1] - 低空运维场景逐步落地 [1] 应用场景发展 - 低空娱乐旅拍作为文旅消费融合创新在全国多地景区快速落地 [2] - 亿航智能EH216-S无人驾驶eVTOL载人航空器正式开启载人应用 [2] - 无人机巡检大幅提高效率与精度 航空物流降低经营成本30%以上 应急行动推动灾害防控能力提升 [2] 产业发展现状 - 无人机是低空经济增长最显著赛道 2023年低空飞行器制造和运营服务贡献规模近55% [3] - 2024年无人机注册量激增至217.7万架 较2023年底增长98.5% [3] - 全年无人机累计飞行2666.7万小时 同比增长15.4% [3] 行业挑战 - 政策协同与标准化建设仍是产业发展瓶颈 流程审批、数据安全规范、空域开放等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3]
“硬科技”崛起:15家大湾区企业上榜中国科技50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22:22
榜单概况 - 《财富》杂志发布2025年中国科技50强榜单 这是第二年发布该榜单[1][2] - 粤港澳大湾区共有15家企业上榜 领跑全国[2] - 北京 深圳两市作为双核继续引领[2] - 北京 深圳 杭州三城合计共有25家企业上榜 占榜单总数50%[2] - 大模型企业DeepSeek首次入选便空降第二[2] 区域分布 - 粤港澳大湾区上榜15家企业 包含深圳9家 广州3家 香港1家 中山1家 惠州1家[2][3] - 长三角城市群上榜12家企业 包含上海3家 杭州6家 苏州2家 常州1家[2][3] - 京津冀城市群上榜10家企业 包含北京10家 石家庄1家[2][3] - 成渝经济圈上榜4家企业 包含成都3家 重庆1家[3] - 山东半岛城市群上榜4家企业 包含青岛1家 烟台1家 潍坊1家 济宁1家[3] 企业构成 - 大湾区上榜企业包括华为 腾讯 比亚迪等老牌龙头 以及大疆创新 大族激光 顺丰 华大基因 文远知行等新兴企业[4] - 企业涵盖通讯 数字科技 新能源汽车 生命科学 低空经济 自动驾驶等领域[4] - 广州金发科技 先导科技 文远知行跻身榜单[9] - 金发科技是全球规模最大 产品种类最齐全的改性塑料生产企业[9] - 先导科技手握近5000项专利 过去一年新增专利数量千余项[9] - 文远知行在全球10个国家 30个城市开展自动驾驶研发 测试及运营[10] 评价标准演变 - 评价体系从偏重营收 市场份额等"数量指标" 转向聚焦技术话语权 产业链关键性和创新可持续性的"质量指标"[5] - 评价维度深入专利质量 技术自主度 研发投入强度及前沿技术性能等硬核指标[6] - 更加关注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效能与规模化落地能力[6] - 标准突出全球竞争力与本土创新的融合[8] 重点企业表现 - 华为5G标准必要专利占比15% 位列全球第一[7] - 华为麒麟9020芯片国产化率超过90%[7] - 比亚迪在2011年至2024年14年间有13年研发投入超过当年净利润[7] - 比亚迪拥有超过12万名技术研发人员[7] - 腾讯在全球专利申请公开总数超过8.6万件 专利授权数量超过4.6万件[7] 产业转型特征 - 展现了广东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与突围[4] - 大湾区从传统制造向技术创新转变 "硬科技"崛起[4] - 从依赖人口红利到拥抱技术红利 从代工组装到自主创新 从模仿追随到引领全球[10] - 广东省发布《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 聚焦"科技创新强基"和"产业集群培优"两大行动[10]
勇立潮头再出发——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
新华社· 2025-08-25 21:55
新华社深圳8月25日电 题:勇立潮头再出发——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周科、陈宇轩 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将迎来建立45周年。从"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到"半小时落户"的深圳 效率,再到"日均数百项专利"的深圳质量,这座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45年来始终 勇立潮头。 2020年10月,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 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 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5年来,深圳牢记嘱托,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推动改革开放再深化、发展能 级再跃升、民生福祉再增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继续先行示范、谱写新篇。 改革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 南海之滨,风劲潮涌。 深圳湾云帆高张,远处一艘艘巨轮"犁"开深蓝色的航道,与岸边摩天楼宇闪烁的霓虹交相辉映,勾 勒出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蓬勃脉动。 翻开深圳这5年的"成绩单",一个个数据引人注目。 2020年至2024年 ...
上市公司半年报观察——场景落地 低空经济万亿赛道加速腾飞
搜狐财经· 2025-08-25 20:20
从半年报披露的情况,低空经济尚未全面走入现实,但部分行业龙头表现亮眼。统计显示,千方科技上 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287%,纳瑞雷达、双一科技、航天南湖等18家企业的净利润同比翻倍。各家公司 亮眼的业绩背后,是报告期低空经济相关业务的快速增长。例如,川大智胜透露,2025年上半年,该公 司深入推进多个地点的低空经济相关项目,先后签订了浙江某地低空空域管理系统、广西低空飞行服务 站系统等项目合同。 伴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提速,低空经济企业陆续交出2025年半年"成绩单"。截至8月25日,多家低 空经济上市公司披露了业绩预告或报告。从披露情况看,上半年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加速落地,"低空经 济"已成为不少上市公司战略布局的新方向。 业内人士认为,上半年多个城市竞相出台低空经济发展方案,抢滩万亿市场,同时低空空域的改革和低 空新基建的建设也在陆续开启,行业或有望加速迎来发展拐点。风口之下,低空经济万亿赛道正加速腾 飞。 龙头表现亮眼 多家公司签下大单 2024年国内低空经济迎来发展元年,近年来,A股市场低空经济概念依旧火热,一批上市公司也因搭上 低空经济概念而股价飞涨。统计显示,双林股份、航天南湖等多家公司上半年股价实 ...
众合科技(000925) - 2025年8月22日众合科技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5 16:30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6.88亿元,同比增长13.77% [2] - 净利润-6,669.78万元,同比增长24.77% [2] - 扣非净利润-7,420.90万元,同比增长21.23% [2] - 亏损收窄因智慧交通订单增加、半导体业务稳健发展及成本管控见效 [3] - 智慧交通业务毛利率下滑因项目配置差异及交付项目毛利率较低 [3] 低空经济进展 - 三余度飞控计算机已与北京智行博通、天翎科等主机厂签署订单并开展测试 [2][3] - 与杭州临安城投合作打造浙江省首个“一网统飞”低空政务飞行平台 [2][3] - 与杭实集团旗下杭州低空公司成立合资公司,聚焦低空政务飞行全生命周期服务 [2] 业务发展 - 连续3年轨道交通新增订单超25亿元 [3] - 大健康业务涵盖科学抗衰研究院、医疗器械CDMO、合成生物学终端产品三大板块 [4] - 合成生物学终端产品(如透明质酸钠系列、人参皂苷系列)采用委外加工模式 [4] - 未来以数智化转型为主航道,聚焦空天地立体交通生态与空间信息产业 [4] 产能与基建 - 海纳金华浦江基地主厂房已结顶,设备进场并于2025年投产 [4] - 庆阳算力项目通过合资基金众芯智能涌现公司运营,基建分批推进 [4] 资本运作 - 杭州城投持股4.79%,为第一大股东 [3] - 截至2025年7月31日回购3,274,600股(占总股本0.48%),耗资2,462.07万元 [3]
创新驱动 持续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新华网· 2025-08-25 15:44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 [1] - 机器人产业营收同比增长27.8% [3] - 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跃居全球第三 [3] 机器人产业突破 - 世界机器人大会售出1.9万台机器人 销售额超2亿元 [2] - 中国重汽焊接车间采用220台机器人和109台AGV 用工从300人降至30人 [3] -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10万亿元 2045年应用量超1亿台 [3] 核心技术自主化 - 蓝微电子突破16微米键合丝技术 解决芯片材料"卡脖子"问题 [4] - 品驰医疗实现脑起搏器国产化 成为全球唯一拥有四大神经调控产品线的企业 [7][8] - 品驰医疗实现高场强磁共振兼容技术 降低产品研发费用和周期 [7][8] 低空经济应用拓展 - 杭州低空巴士航线缩短40公里路程至20公里 飞行时间8-10分钟 [9] - 美团无人机开通64条航线 累计完成订单超60万单 [9] - 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1.5万亿元 [9] 产业生态成熟度 - 全国涌现十余家神经调控企业 形成协同创新生态 [8] - 低空经济实现船舶动态配送和跨山跨海物资运输 [9][12] - 机器人及低空经济加速拓展应用场景边界 [12][13]
上海低空经济“驶向”何方?
环球网· 2025-08-25 12: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8月20日电 (谢梦圆)作为连续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前沿领域,低空经济正以蓬勃之势 崛起。近年来,随着政策持续利好、技术不断突破以及市场需求逐步释放,这一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 度拓展边界,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那么,这一新兴产业究竟将"驶向"何方,又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 势? 当前,中国发展低空经济不再只对单一技术或产品进行探索,而是孕育着涵盖飞行器制造、基础设施建 设、运营服务、场景应用的全链条生态。被普遍视为"万亿级赛道"的低空经济产业,其潜力不仅在于带 动航空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升级,更在于通过物流、应急、城市治理等场景创新提升社会运行效率。 然而,上海面临的挑战同样突出。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信息技术副总监巢智博介绍,作为人 口密集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空域资源高度紧张——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以及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叠加军用 机场、港口等敏感区域,实际可用于低空飞行的空域不足50%;核心企业的制造环节较难落地,不少头 部厂商因缺乏试飞场地将工厂外迁;低空空域相关标准与立法空白,安全责任界定模糊,进一步加剧了 商业闭环形成的难度。 上海吴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佳麟认为,目前 ...
低空经济行业周报(第三十期):首条昆山至上海中心低空航线通航,江西金控等设立3.05亿低空经济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8-25 10:42
8月18日-8月22日低空经济A股相关标的平均涨跌幅为+2.7%,涨幅前五标的分别为长源 东谷(+15.3%)、光洋股份(+15.3%)、恒拓开源(+14.5%)、新晨科技(+13.5%)、海 特高新(+12.8%);跌幅前五标的分别为山河智能(-12.2%)、可立克(-7.2%)、蔚蓝锂 芯(-6.8%)、莱斯信息(-6.8%)、西测测试(-5.7%)。美股方面,亿航智能(+3.5%)、 Vertical Aerospace(+2.8%)、Archer Aviation(-1.5%)、Joby Aviation(-10.1%)、Eve Holding(-12.8%)。 开源证券近日发布电力设备行业周报:8月18日,云南省发布《支持低空经济健康发展 的若干措施》,从安全监管、产业集聚、应用场景等15个方面提出支持政策。其中明确,面 向国内外企业免费提供高原无人机测试服务,对通过适航认证的整机产品给予最高1000万元 奖励,并打造低空文旅新业态。 以下为研究报告摘要: 首条昆山至上海中心低空航线通航,江西金控等设立3.05亿低空经济产业基金 (1)政策支持:8月18日,云南省发布《支持低空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 ...
哈尔滨市低空经济产业商会成立大会在哈尔滨召开
搜狐财经· 2025-08-25 07:39
商会成立(哈尔滨市低空经济产业商会供图) 8月24日,哈尔滨市低空经济产业商会成立大会在哈尔滨举行。大会以"聚势腾飞,共创低空新纪元"为主题,标志着哈尔滨低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有组 织、有规划、有引领的新阶段,对构建现代化交通体系、培育新经济增长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大会吸引了来自哈尔滨市低空产业链相关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政府代表及专家学者等逾500人参会,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哈尔滨低空经济产业商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和领导机构。低空经济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万亿级的 市场潜力。商会的成立,旨在搭建一个汇聚政、产、学、研、用的高端平台,打破行业壁垒,凝聚合力。未来,商会将聚焦政策法规协同、核心技术攻关、 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拓展和安全监管体系完善等重点领域,全力服务会员单位,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商会成立(哈尔滨市低空经济产业商会供图) 随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深化和技术的日益成熟,低空经济将在应急救援、农林植保、旅游观光、城市管理、物流运输等千行百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空中动能"。(来源:哈尔滨市低空经 ...
首批21个跨区域质量强链联动项目发布
证券日报· 2025-08-24 23:45
既包括机器人、脑机接口、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也涉及纺织服装、工程机械、 煤化工等传统产业 8月2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的全国质量强链经验 交流现场推进会上正式发布首批21个跨区域质量强链联动项目(以下简称"跨区域项目")。 据了解,本次发布的21个跨区域项目既包括机器人、脑机接口、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和未来 产业,也涉及纺织服装、工程机械、煤化工等传统产业。 受访专家普遍表示,跨区域项目的正式发布,有利于创新区域质量合作互助机制,有助于加强质量支 撑,从而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水平。 从产业链布局看,当前,我国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各有优势与不足:传统产业基础雄厚但转 型压力较大,产业附加值偏低;新兴产业增长迅猛、集群效应显著,但部分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未 来产业技术融合趋势日益明显,备受政策、资本青睐,但商业闭环尚未打通。 谈及跨区域项目的落地落实,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跨区域项目 所涉及的各地各部门,应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整合质量技术创新资源,推动不同地方 之间质量政策联动、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