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息服务业
icon
搜索文档
“十四五”期间,北京三大支柱行业支撑有力
新京报· 2025-09-15 14:03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9月15日,北京市召开"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 获悉,北京市先后启动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形成"双标杆引领、双引擎驱动",为优势产 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制造业是北京国民经济前三大支柱。其中,信息 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万亿、成为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规模稳居全国首位,自启动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建设以来,信息服务业保持了每年至少跨越一个千亿级台阶的速度。金融业资产规模超220万亿元、约 占全国的一半。制造业中,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165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显效,2024年集成电路产 量较2020年增长51.2%,汽车市场增量部分的新能源渗透率超过50%。 ...
民间投资为何持续下滑?国家统计局答一财
第一财经· 2025-09-15 11:43
民间投资总体表现 - 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3% [1] - 民间投资增速连续3个月负增长且降幅持续扩大 [1] - 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民间项目投资同比增长3% 增速快于全部投资 [3] 行业结构性分化 - 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下降16.7% 下拉全部民间投资增速4.5个百分点 [3] - 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2% 占全部民间投资比重达40.6% [3] - 汽车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22.6%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增长16.2% [3] - 31个制造业大类中16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3] 新兴产业投资亮点 - 高技术产业中信息服务业民间投资增长26.7% 专业技术服务业增长17.6% [4] - 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5% 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增长23.5% [4] - 住宿餐饮业民间投资增长17% 文化体育娱乐业增长7% [4] 发展支撑因素 - 民营企业持续加大创新投入 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绿色产业 [5] - 民营企业积极拓展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等未来产业领域 [5] - 《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优化民间投资准入环境和要素保障 [5]
前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326111亿元,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快讯
华夏时报· 2025-09-15 10:51
固定资产投资总体情况 - 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总额为326111亿元,同比增长0.5% [2] - 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 [2] - 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下降0.20% [2] 分领域投资情况 - 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0% [2] -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1% [2] - 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2.9% [2] 商品房销售情况 - 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5730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7% [2] - 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额55015亿元,同比下降7.3% [2] 分产业投资情况 - 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5% [2] - 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7.6% [2] - 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4% [2] 民间投资情况 - 民间投资同比下降2.3% [2] - 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0% [2] 高技术产业投资情况 - 信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34.1% [2]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8.0% [2] -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6% [2]
科技服务业营收、拉动力“双第一” 科技创新成朝阳区新动力
北京商报· 2025-09-12 23:25
经济表现与规模 - 2024年上半年GDP实现4620.1亿元 同比增长5.1% 占全市18.5% [1] - 实际使用外资始终位居全市前列 进出口总额保持全市首位 [1] - 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53.8亿元 2024年上半年完成1295亿元 占全市比重约20% [3] 产业结构与创新驱动 - 信息服务业跃升为全区第二大支柱行业 2024年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合计GDP占比达23.7% [3] - 信息服务业GDP增加值贡献率达32.3% 位居各行业首位 [3] - 上半年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合计占比25.8% 较"十三五"末提升7.2个百分点 增长贡献率超30% [3] - 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规模及拉动力实现全市双第一 [3] - 推行"商务+科技"双轮驱动 聚焦人工智能、数字安全、产业互联网领域 [2] - 打造全国首个数据商务区 建立以数据为核心的新型商务生态体系 [2] 国际化资源集聚 - 汇聚近100%外国驻华使馆 90%外国驻京新闻媒体 80%国际组织和国际商会 70%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65%外资金融机构 [1] - 设立国际融商服务中心和外资综合服务站 建立北京市首个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 [1] - 外籍工作许可、居留许可等70个事项可一站办理 打造全国首个"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 [1] 消费业态与空间布局 - 构建"一纵一横一核"消费版图:纵贯地铁14号线商业带 横跨亮马河文化经济带 建设CBD×三里屯国际消费体验区 [4] - "十四五"以来京东MALL、太古里西区等31个商业设施亮相 规划建设万象城、INS新乐园、太古坊等特色地标 [4] - 高品质商圈和"夜京城"地标数量占全市近一半 [4] - 茶馆、咖啡馆、米其林餐厅、黑珍珠餐厅分别占全市30%、50%、60%、70% [4] - 首店及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均占全市50% [4] 创新成果与人才储备 - 五年形成87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 其中15项全国复制推广 9项全市复制推广 [2] - 连续十三年举办朝阳国际人才创业大会 人才资源总量达156万人 占全市20% [2] - 未来五年预计新增170余万平方米高品质产业空间 [2] 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 依托近百家影院和演艺新空间 13处奥运及大型体育场馆 实施"文旅+百业"八项政策 [4] - 打造国际灯光节、茶香文化节、亮马河醒春启航、金盏速度节等标志性活动 [4] - 演艺、票根、水岸、假日经济发展提速 形成文化"出海"新范式 [4]
2025服贸会 | 科技服务业营收、拉动力“双第一” 科技创新成朝阳区新动力
北京商报· 2025-09-12 22:42
经济表现与规模 - 2024年上半年GDP实现4620.1亿元 同比增长5.1% 占全市18.5% [1] - 实际使用外资居全市前列 进出口总额保持全市首位 [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3年完成2653.8亿元 2024年上半年达1295亿元 占全市20% [3] 产业结构与创新驱动 - 信息服务业与科技服务业合计GDP占比达23.7% 信息服务业成为第二大支柱行业 [3] - 信息服务业GDP增加值贡献率32.3% 位居各行业首位 [3] - 推行"商务+科技"双轮驱动 聚焦人工智能/数字安全/产业互联网领域 [2] - 打造全国首个数据商务区 建立新型商务生态体系 [2] - 五年来形成87项改革创新案例 其中15项全国复制推广 9项全市复制推广 [2] 国际化资源集聚 - 集聚近100%外国驻华使馆 90%外国驻京媒体 80%国际组织 70%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65%外资金融机构 [1] - 设立国际融商服务中心 外资综合服务站 建立北京市首个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 [1] - 外籍工作许可/居留许可等70个事项可一站办理 打造全国首个"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 [1] 消费生态建设 - 构建"一纵一横一核"消费版图:地铁14号线商业带/亮马河文化经济带/CBD×三里屯国际消费体验区 [4] - "十四五"以来新增31个商业设施 包括京东MALL/太古里西区 规划建设万象城/INS新乐园/太古坊 [4] - 茶馆/咖啡馆/米其林餐厅/黑珍珠餐厅分别占全市30%/50%/60%/70% [4] - 首店/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均占全市50% 泡泡玛特等潮玩品牌形成文化出海新范式 [4] 人才与空间资源 - 人才资源总量达156万人 占全市20% [2] - 连续十三年举办朝阳国际人才创业大会 打造高品质国际人才社区 [2] - 未来五年预计新增170余万平方米高品质产业空间 [2] 文商旅体融合 - 依托近百家影院/演艺空间/13处奥运体育场馆 实施"文旅+百业"八项政策 [4] - 打造国际灯光节/茶香文化节/亮马河醒春启航/金盏速度节等标志性活动 [4] - 高品质商圈和"夜京城"地标数量占全市近一半 [4]
朝阳区“两区”建设以来新设外企2398家,占全市28.4%
新京报· 2025-09-10 20:20
政策创新与制度成果 - 推动150余项先行先试改革试点政策实施 [1] - 累计形成87项制度创新成果 [1] - 15项原创性改革举措全国复制推广 9项全市复制推广 数量均居全市首位 [1] 外资企业与金融业发展 - 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398家 占全市总量28.4% [1] - 金融机构总数突破1800家 其中外资(合资)机构近400家 占全市65% [1] - 自贸试验区落地16家自贸专营银行及全市首家专营证券、保险机构 [1] - 2024年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877.1亿元 同比增长14.1% [1] 商务服务业建设 - 成立人力资源服务出口联盟支持机构国际化发展 [2] - 建设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核心承载区 组建法律人才库 [2] - 集聚商业服务业机构超5万家 [2] - 2024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4% 总量占全市40% [2] 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 - 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近700家 元宇宙产业链企业超1400家 [2] - 信息服务业跃升为全区第二大支柱行业 [2] - 科技服务业拉动力居全市第一 [2] 重点园区建设 - 自贸区朝阳组团在全市21个重点园区评价中排名第一 [2] - 中关村朝阳园构建"一产业一园区一平台一基金一团队"生态格局 [2] - 围绕细分产业领域推进建设20余个特色园区 [2]
北京经开区“十四五”GDP年均增长9.6%
北京商报· 2025-09-04 17:24
宏观经济表现 - "十四五"以来北京经开区GDP年均增速达9.6% 总量突破3600亿元[1] - 2024年上半年GDP增速12.3% 在国家级头部经开区中位列第一[1] - 对北京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15%[1] 工业发展状况 - 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 占北京市25.8%[1] - 以占北京1.37%的土地贡献近40%的工业增加值[1] - 2024年上半年工业增长15.6% 其中高端汽车、集成电路、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增速均超20%[1] 产业结构演变 - 二三产结构从2020年65:35调整至2024年59:41 服务业占比提升6个百分点[1] - 上半年信息服务业营收增长23.8%[1] - 批发零售额增长25.4% 金融业两项净收入实现31.4%增长[1] 投资与创新指标 - 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超28% 连续三年保持千亿规模[1] - 工业投资总量和增速均居北京市第一[1] - 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8.8% 研发总量持续保持全市第二[1]
2025年8月PMI数据点评:受短期影响因素减弱等推动,8月宏观经济景气度回升
东方金诚· 2025-09-01 16:43
制造业PMI表现 - 8月制造业PMI为49.4%,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1] - 新订单指数升至49.5%,生产指数升至50.8%,分别环比上升0.1和0.3个百分点[2] - 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1.6%,环比大幅回升1.3个百分点[3] - 新出口订单指数47.2%,环比微升0.1个百分点但仍低于10年平均水平48.0%[2] 非制造业与建筑业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1] - 服务业PMI为50.5%,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4] - 建筑业PMI为49.1%,环比下降1.5个百分点[1] 价格与外部环境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显著上涨,预计8月PPI同比降幅收窄至-2.8%[3] - 中美经贸会谈延长暂停加征关税90天,稳定市场信心[2] - 美国与多经济体关税上调,未来出口增速可能较快回落[6] 政策与展望 - 四季度预计推出促消费政策,包括降息降准和财政支持[6] - 9月制造业PMI预计回落至49.3%左右,三季度景气度较二季度回落[6]
8月中国非制造业整体保持平稳运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8-31 15:48
非制造业整体表现 - 8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 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 保持平稳增长势头 [1] - 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升至56%以上 显示企业预期趋好 [1] - 非制造业供需和上下游价格均有趋稳迹象 [1] 分项指数变化 - 新订单指数 在手订单指数 存货指数 销售价格指数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较上月上升 升幅在0.1至1.1个百分点之间 [1] - 新出口订单指数 投入品价格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较上月持平 [1] 行业表现分析 - 银行业供需保持在扩张区间 资本市场服务业保持活跃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动能较强 [1] - 暑期消费带动交通运输 文体娱乐活动和住宿餐饮活动 [1] - 以信息服务为代表的新动能相关行业发展态势强劲 人工智能+行动推进将丰富应用场景 [1] 总体趋势展望 - 非制造业经营活动保持扩张 需求降幅收窄 上下游价格走势相对平稳 [2] - 企业对未来市场乐观预期有所升温 [2] - 预期9月及四季度在政策驱动和市场自我修复影响下 内需潜力将持续释放 [2]
国家发展改革委回应当前经济热点 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经济日报· 2025-08-30 06:05
宏观经济态势 -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 [1] - 前7月商品和服务零售合并增长5%左右 [1] - 前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5% [1] 行业投资表现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3.9% [1] -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6% [1] - 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32.8% [1] 民间投资发展 - 前7月工程建设领域中标民营企业36.6万家 同比增长11.9% [2] - 民营企业中标项目数量占比达76% [2] - 对铁路、核电、油气管道等领域重大项目设定民间投资参股比例最低要求 [2] 人工智能政策布局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开展六大行动 [3] - 围绕模型、数据、算力等8个方面构建人工智能基础支撑体系 [3] - 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 用好"两重"建设、"两新"政策等支持人工智能发展 [3] 市场体系建设 -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2] - 加快推进招标投标法修订 完善招标人主体责任落实机制 [2] - 推广全国统一的远程异地评标和专家库共享技术标准 [2]